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题问题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中地理环境问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p&前言:&/p&&p&我从高二开始,就在整理高中地理所有主观题题型以及相应的答题模版,最后总结出了一份一万五千字左右的笔记,大约涵盖了高中地理常考的以及可能会考的所有题型,如果考生可以做到以下事情:&/p&&ol&&li&熟悉这份模版中的大致的内容。&br&&/li&&li&将自己在做题时遇到的新的知识点不断地补充进去。&br&&/li&&/ol&&p&那么我相信,学习成绩的提高一定是指日可待的。&br&模版并非最终版,排版分类也不尽合理,因此答主会不断完善,对其不断维护到毕业为止。&br&距高考还有不到20天,本答案适合所有高中文科学生,尤其是那些“看到题目完全不知道怎么答”的文科生。&/p&&p&很多时候,我们答题的时候,看到材料,完全不知道怎么做,就连最基本的思考的方向都没有,其实答案就隐藏在材料里,只不过你不知道你所看到的文字和答案有什么关系而已,这个答案就是告诉你,材料中出现的哪些关键词和答案会有哪些可能的关系,从而为考生提供一个解题与组织答案的方向。&br&模版并非万能,但是却能告诉你一个大致的思考的方向,答题的要点依然是结合材料,不可以脱离原文的情景去乱答。&/p&&p&如何使用?&/p&&ol&&li&如果你没有移动设备,那么你可以把它打印下来,方便在学校里复习。&br&&/li&&li&如果你有移动设备,那么你可以把它保存为word文档,或者保存到印象笔记里,方便随时使用Ctrl+F快速查找想要查的内容,同时及时对里面没有的内容加以补充,使其更加完美。&br&&/li&&/ol&&p&对最近私信以及评论区问题的回复:&/p&&ul&&li&能不能转:能转,只要你不拿这个来赚钱,随便你怎么转。&/li&&li&会不会更新:快高考了,不会有大的更新,也没这个精力,可能会有小幅度的修改。&/li&&/ul&&p&—————————————————————————————————————————————&br&&b&模版:&/b&&/p&&p&目录部分(善于使用Ctrl+F快速查找想要的内容,提高效率)&br&自然地理部分:&br&☆等值线分部特征:&br&☆影响山地自然带(生物种类)多少的因素&br&☆影响地热能的因素&br&☆影响潮汐能的因素(等同海岸多大浪、大潮)&br&☆影响气压的因素&br&☆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通常用来答:某事物对环境的影响&br&☆影响蒸发的因素:&br&☆影响风能大小的因素:&br&☆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br&☆某事物的发展(变化)特征&br&☆描述地理位置:&br&☆描述气温特征:&br&☆描述地表环境特征:&br&☆描述气压分部特点:&br&☆ 某地被称为“水塔”、“固体水库”的原因&br&☆河流改道原因:&br&☆造成泥沙沉积的因素:&br&☆某地沙源丰富、沙丘(河流含沙量大)形成的原因&br&☆如何描述地形特征:&br&☆影响下渗量的因素:&br&☆影响气温的因素:&br&☆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br&☆影响降水/水分的因素:&br&☆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br&☆城市雨岛效应原因:&br&☆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br&☆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br&☆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br&☆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br&☆渔业资源分部:多分布于温带沿海大陆架处&br&☆河湖盐度分部规律:&br&☆影响河流流量大小的因素:&br&☆描述河流对海洋的影响:&br&☆登山线路选择:&br&☆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br&☆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br&☆高温的影响:&br&☆滑坡形成堰塞湖可能造成的影响:&/p&&p&人文地理部分:&br&☆ 旅游(境外施工)可能遭受的困难:&br&☆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分别具有的优势因素&br&☆ 热带国家或地区的城市人口集中在高原的原因:&br&☆描述城市分部特征:&br&☆描述农业特征:&br&☆描述人口特征:&br&☆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因素:&br&☆滑雪场的区位因素&br&☆核电站选址因素:&br&☆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br&☆描述分布特征:&br&☆农业区位因素分析:&br&☆工业区位因素分析:&br&☆工业集聚的原因、影响:&br&☆工业分散原因:&br&☆城市区位因素分析:&br&☆某作物品质优良原因&br&☆农产品畅销原因&br&☆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br&☆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br&☆居民区选址:&br&☆选择引水工程的因素:&br&☆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br&☆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br&☆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br&☆物流中心、批发市场、资源交易中心、运输枢纽、中转基地区位:&br&☆航天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br&☆高铁站(长途客运站) 选址的区位条件:&br&☆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br&☆梯田选址条件:&br&☆能源紧张的原因:&br&☆大力推广某农作物的原因:&br&☆能源开发利用率低的原因:&br&☆工业发展的积极意义:&br&☆人口迁移的原因:&br&☆水坝加高加固的影响:&br&☆是否大力发展某事物&br&☆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br&☆西气东输的意义、影响:&br&☆水坝/水库(水利工程)修建的意义:&br&☆废弃矿坑的危害:&br&☆城市化的影响:&br&☆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br&☆产业转移对迁出地影响:&br&☆开垦梯田的意义:&br&☆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br&☆交通线路修筑的意义:&br&☆人口问题的影响:&br&☆南水北调的意义:&br&☆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br&☆开发利用进口某种能源(一般是新能源)的意义&br&☆水库的作用:&br&☆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br&☆循环农业的作用:&br&☆地膜覆盖的作用:&br&☆ 实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br&☆应对我国能源紧张的措施:&br&☆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的改善作用&br&☆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br&☆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br&☆应对城市化的问题:&br&☆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br&☆推动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br&☆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br&☆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p&&p&选修部分(旅游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br&☆海岸线退化的原因:&br&☆台风灾害严重原因&br&☆某地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br&☆预防滑坡、泥石流措施&br&☆治理雾霾措施&br&☆缓解旱灾措施 :&br&☆赤潮产生的原因、赤潮的危害 :&br&☆盐碱化的成因:&br&☆荒漠化的治理:&br&☆洪涝灾害的应对与治理:&br&☆自然灾害的成因:&br&☆雪灾低温冻害原因&br&☆荒漠化的原因:&br&☆应对滑坡的措施:&br&☆预防低温冻害的措施&br&☆应对台风到来的措施:&br&☆治理变暖措施&br&☆盐碱地的治理:&br&☆水土流失的原因:&br&☆ 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br&☆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br&☆预防台风灾害的措施&br&☆水土流失的治理:&br&☆废弃矿坑的处理:&br&☆某河流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br&☆湿地(生态区)的保护措施&br&☆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br&☆某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分析:&br&☆台风灾害严重原因&br&☆湿地的成因:&br&☆龙卷风成因&br&☆旱灾产生的原因&br&☆雾霾天气形成的因素:&br&☆水土流失的影响:&br&☆湿地的价值:&br&☆酸雨带来的影响:&br&—————————————————————————————————————————————&/p&&br&&p&第一版块 基础概览&/p&&br&&p&自然地理部分&/p&&p&☆等值线分部特征:&br&1.方向、&br&2.弯曲、&br&3.疏密、&br&4.闭合相交平行&/p&&p&☆影响山地自然带(生物种类)多少的因素&br&1.纬度低,自然带多&br&2.海拔高、相对高差大,自然带多&br&3.阴阳坡:阳坡多于阴坡&/p&&p&☆影响地热能的因素&br&1.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br&2.有断层,利于地下热量上升&br&3.附近有火山,岩浆活动频繁,地热丰富&/p&&p&☆影响潮汐能的因素(等同海岸多大浪、大潮)&br&1.地形:临海,海岸线曲折可储存大量海水,河口呈喇叭口形,海水涌向陆地力量大&br&2.大风:盛行风风力强,潮水力量大&br&3.落差:潮汐落差大,动能大&br&4.顶托:河流流量大,河水对海水顶托作用强&/p&&p&☆影响气压的因素&br&1.温度:冷高压、热低压&br&2.海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青藏高原高寒缺氧)&br&3.气流运动:下沉气流形成高压&br&4.天气系统(冷暖峰、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p&&p&☆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通常用来答:某事物对环境的影响&br&1.气候(气候变干,湿度减小,昼夜温差增大,气候恶化)&br&2.水文(河流流量减少、断流、水文特征、水体污染水质变差、地下水、湿地减少)&br&3.土壤(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入海口泥沙减少)&br&4.生物(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br&5.灾害与生态问题(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洪涝、旱灾、海水侵蚀陆地、寒潮暴雪冻害、滑坡泥石流、病虫害)&/p&&p&☆影响蒸发的因素:&br&1.温度:温度高蒸发强&br&2.风:大风蒸发强&br&3.水域面积:面积大蒸发强&br&4.降水量:降水量是蒸发的基础&/p&&p&☆影响风能大小的因素:&br&1.风源地:&br&
a.接近大风源地,靠近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 &br&
b.位于高压/低压中心,无风带上,热岛效应减小风速。&br&
c.靠近寒暖流交汇处气压梯度大。&br&2.摩擦力:&br&
a.海上摩擦力小,陆地摩擦力大,近海风速大&br&
b.植被茂盛摩擦力大,植被稀少摩擦力小。&br&3.地形:&br&
a.平原有利于气流深入,山地阻挡气流。地势崎岖风速减缓,地势平坦风速加快。&br&
b.山谷方向于风向一致,位于风口,有狭管效应。山脉走向与风向一致会加大风的影响范围。&br&
c.迎风坡风力加大,背风坡风力减弱。&/p&&p&☆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br&1.全球变暖,雪线上升&br&2.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br&3.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上升&br&4.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冰雪融化,雪线上升&/p&&p&☆某事物的发展(变化)特征&br&1.方向多少&br&2.变化(时间、空间、类型)&br&3.最多最少&/p&&p&☆描述地理位置:&br&1.半球:东半球或西半球,北半球或南半球&br&2.纬度五带:低纬中纬高纬,热带温带寒带&br&3.海陆位置:位于某某洋、某某大洲方向&br&4.相对位置(如:西安位于秦岭北部、渭河沿岸)&/p&&p&☆描述气候特征:&br&1.气温(季节变化,积温)——热量条件&br&2.降水(季节变化、总量)——水分条件&br&3.季节变化&br&4.是否同期&/p&&p&☆描述地表环境特征:&br&1.气候:气温——季节变化、最冷月最热月气温高低、年温差大小;降水——总量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br&2.植被状况&br&3.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br&4.河流发育程度&/p&&p&☆描述气压分部特点:&br&1.总体高低状况&br&2.气压高低中心在图中位置&br&3.等压线的走势以及疏密程度&br&4.气压梯度力大小&br&5.与正常情况相比的情况&/p&&p&☆雾霾天气形成的因素:&br&1.洋流:&br&2.大气运动:&br&
a.下沉气流,对流弱,污染物无法扩散&br&
b.风速快慢,风速小或者无风&br&
c.逆温现象&br&3.人类活动:&br&
a.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工地施工导致空气中扬尘多
b.北方冬季取暖,大量燃煤,农村燃烧秸秆产生烟雾&br&4.地形:&br&
a.暖湿气流抬升&br&
b.地形封闭、不易扩散&br&
c.谷地易出现逆温&br&5.大气水汽含量:湿度大&br&6.大气中的凝结核:受人类排放的污染影响&br&7.气候:冬季天气干燥&/p&&p&☆ 某地被称为“水塔”、“固体水库”的原因&br&1.如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东非高原被称为非洲水塔,祁连山被称为固体水库&br&2.降水丰富(气候、迎风坡)&br&3.地势高,冲山顶自下河流形成自流&br&4.多冰川,淡水储量大&br&5.海拔高温度低,有利于冰雪储存数量多&br&6.夏季冰雪融水量大,提供充足水源&/p&&p&☆河流改道原因:&br&1.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大&br&2.周围地形平坦,河水容易溢出&br&3.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低&br&4.泥沙淤积,河床高形成地上河&/p&&p&☆造成泥沙沉积的因素:&br&1.含沙量:&br&2.水下坡度:&br&3.顶托作用:&/p&&p&☆某地沙源丰富、沙丘(河流含沙量大)形成的原因&br&1.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条件差&br&2.临近高压中心,多大风天气&br&3.临近沙漠、沙地&br&4.冬季枯水期,河岸湖滩裸露,多风沙&br&5.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沙量大&/p&&p&☆如何描述地形特征:&br&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山谷、河谷、冲积扇、三角洲等&br&2.地势起伏状况&br&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br&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br&5.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长短状况,岛屿多少。&/p&&p&☆影响下渗量的因素:&br&1.植被覆盖程度:植被越多,下渗越大&br&2.地表的覆盖物渗水性好坏:喀斯特地貌很容易渗水&br&3.人为因素:如城市街道,建筑物,生活垃圾的堆积&br&4.温度:0度以下不下渗.&br&5.当地降水量,降水强度,时长:时间越长,强度越小,积水外流就少,下渗就多&br&6.水流速,流量.&br&7.坡度:坡度越大,下渗越小&/p&&p&☆影响气温的因素:&br&1.纬度(决定因素):&br&
a.纬度越低,温度越高。&br&
b.高纬温差大于低纬。&br&2.地形(高度、地势):&br&
a.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br&
b.背风坡有焚风效应。&br&
c.冬季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br&
d.海拔越高,温度越低&br&
e.年温差:低海拔>高海拔(东北平原>青藏高原)&br&
日温差,高海拔>低海拔(等同于山谷风原理)&br&3.海陆位置:距海越近,温差越小。&br&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br&5.天气状况:&br&
a.云雨多,温差小&br&
b.冷锋后最冷,暖锋后最暖&br&6.下垫面:城市>郊区,城市热岛效应,白天:荒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br&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人工降水等,改变水域和植被的分布状况&br&8.大气环流:&br&
a.距冬季风源地距离近,气温低(限季风气候)&br&
b.谷地下沉气流可以增温,也可以降温,看题想要什么,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导致雪崩)&/p&&p&☆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br&1.气候变干,温差增大&br&2.对下游径流调节作用下降 水旱灾增加&br&3.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br&4.盐碱化扩大&br&5.地下水位下降&/p&&p&☆影响降水/水分的因素:&br&1.气候:&br&2.地形:&br&
a.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焚风降水少&br&
b.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br&3.大气运动:&br&
a.上升气流多雨,下沉气流少雨。&br&
b.海风多雨,陆风少雨。&br&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太靠近赤道了受热带气旋影响小,也有可能成为原因:&br&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br&6.下垫面:湖泊降水>森林>荒地,城市雨岛效应,雾岛效应&br&7.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厄尔尼诺中国少雨旱灾,拉尼娜洪灾&br&8.谷地上升与下沉气流:下沉增加蒸发,降低湿度;上升气流遇冷凝结多降水&br&9.蒸发: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 纬度低温度高蒸发强&br&10.下渗(土质疏松、西北沙土、西南喀斯特地貌易下渗,东北青藏冻土、城市地面硬化不易下渗)&/p&&p&☆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br&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br&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br&3.结冰期:有无、长短&br&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br&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br&6.补给:降水或者积雪融水或二者兼有&/p&&p&☆城市雨岛效应原因:&br&1.上升气流: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旺盛&br&2.凝结核:城市污染严重,空气中凝结核多&br&3.城市建筑阻挡空气流动&/p&&p&☆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br&1.长度&br&2.流向&br&3.流域面积大小&br&4.落差大小(水能)&br&5.河道曲直情况&br&6.支流多少&br&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br&8.上中下游的划分:&/p&&p&☆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br&1.纬度:低纬>高纬,高纬夏季光照时间长(新疆内蒙)&br&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br&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br&4.坡向:阳坡大于阴坡&br&5.季节:夏季>冬季&/p&&p&☆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br&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br&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p&&p&☆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br&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br&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br&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p&&p&☆渔业资源分部:多分布于温带沿海大陆架处&br&1.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br&2.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br&3.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br&4.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br&5.海域封闭:海域封闭多岛屿,阻碍鱼群游动&/p&&p&☆河湖盐度分部规律:&br&1.气候:低纬,降水少,蒸发强&br&2.河流:河流注入淡水,无河流流出即为咸水湖&br&3.水域开放性:水域封闭不具有交换性的地区盐度高&br&4.洋流:同纬度暖流盐度大于寒流(考虑温度)&/p&&p&☆影响河流流量大小的因素:&br&1.气候:&br&2.地形:影响降水&br&3.流域面积:&/p&&br&&br&&p&社会人文地理部分&/p&&br&&p&☆ 旅游(境外施工)可能遭受的困难:&br&1.蚊虫叮咬,疟疾(热带地区,植被茂密)&br&2.中暑(光照强,高温)&br&3.紫外线辐射(光照强,大稀薄的地方)&br&4.滑坡泥石流(山地,降水量大)&br&5.雪崩(大量冰雪融化)&br&6.容易迷路(森林茂盛)&br&7.野生动物攻击(较原始的地方,森林茂盛)&br&8.缺氧(高原反应)&br&9瘴气(湿热空气+洼地水流动性差=容易滋生蚊虫细菌)&/p&&p&☆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分别具有的优势因素&br&发达地区优势:&br&资金充足 劳动力素质高 科技技术 管理水平 法制完善 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物流发达 信息通达度好 环境优美 政策支持 基础设施完善 产业协作度好&br&落后地区优势:&br&劳动力丰富廉价 能源 资源丰富 市场广阔 地租低 政策支持 发展潜力大&/p&&p&☆ 热带国家或地区的城市人口集中在高原的原因:&br&1.地势高温度低,气候凉爽&br&2.有坡度排水条件好,洪涝灾害少&br&3.蚊虫少 病虫害少&/p&&p&☆描述城市分部特征:&br&1.沿(交通线、河流、海岸)分部&br&2.分部在(平原、河谷、河流干流交汇、河流入海口)处&/p&&p&☆描述农业特征:&br&1.农业地域类型&br&2.主要农作物种类以及分部特征&br&3.农业部门结构(农林牧渔业)&br&4.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p&&p&☆描述人口特征:&br&1.人口密度&br&2.地区分布&br&3.增长特点&br&4.结构特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p&&p&☆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因素:&br&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br&2.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br&3.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的城市,能够通过便捷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br&4.人口条件:为城市服务区内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p&&p&☆滑雪场的区位因素
2022年,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冬季奥运会&br&1.冬季温度低,降雪多&br&2.水汽充足,积雪量大&br&3.位于山区丘陵,地形坡度起伏适中,&br&4.临近客源地,经济发达市场广阔&br&5.交通便利&br&6.基础设施完善,游客接待能力强&/p&&p&☆核电站选址因素:&br&1.远离城市,位置安全影响小&br&2.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好无断层&br&3.临近海洋河流,便于取水冷却&br&4.交通便利,临近港口铁路&/p&&p&☆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br&1.游览价值:资源质量(三大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br&2.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br&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br&4.地区接待能力:配套设施&br&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p&&p&☆描述分布特征:&br&1.方向多少、&br&2.最多最少、&br&3.分布是否均匀、&br&4.稀疏密集&br&5.分布在……地形、&br&6.沿....分布(河流、海岸、交通线、山脉、边境等)&/p&&p&☆农业区位因素分析:&br&「自然因素」&br&1.土地:&br&a.地形:土地平坦,山地可以为耕地补充有机质,(谷地开口)迎风坡提供更多降水,阳坡提供更多日照,山地往往是河流的发源地可以提供水资源、谷地的热量条件好&br&b.土壤:透气性、透水性、肥力、土壤性质,河谷地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br&c.耕地面积:广阔&br&2.气候:&br&
a.光照:海拔高光照强,大陆性强光照强&br&
b.热量:影响熟制与降水、&br&
c.日温差、年温差: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海拔越高温差越大、与糖分积累有关&br&
d.自然灾害的频率:旱涝灾害
寒潮暴雪低温冻害
病虫害 土壤盐渍化 风沙荒漠化 水土流失等 (如果答有利,就答自然灾害少)&br&
e.&br&3.水分:&br&
a.地下水、河流、湖泊、绿洲、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
b.水系过于密集影响规模化生产&br&4.作物自身条件:单产量与价值、动物天敌(eg.澳大利亚畜牧业)&br&「社会经济因素」&br&1.市场:饮食习惯&br&2.交通:(位置会影响交通)&br&3.国家政策:&br&4.劳动力:&br&5.科技:良种 运输技术 大棚 保鲜冷藏 机械化水平&br&6.工业基础:影响机械化水平、提供生产工具&br&7.历史:经验丰富&br&8.土地价格:按照城市地价递减规律&br&9.商品率:人多影响商品率&/p&&p&☆工业区位因素分析:&br&1.地理位置:位于某航线上,周围市场状况&br&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水源&br&3.农业因素:&br&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交通设施是否完善,交通线密度。&br&5.市场因素:受到人口、经济发展程度影响&br&6.科技因素:&br&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br&8.历史因素:&br&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br&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br&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br&12.地价高地,土地面积:影响生产规模的扩大&br&13.产业基础/分工协作状况&br&14.环境:&br&
a.新兴产业要求大
b.影响工业布局(城市污染比郊区大、治污成本高)&br&
c.工业区和生活区距离是否恰当、工业区和生活区是否设置卫生防护带
d.占用农田情况&br&15.对环境的污染:地形(eg.谷地不利于空气扩散)、风向、水源&br&16.技术、资金支持:&br&17.基础设施条件:&br&18.信息通达度:&/p&&p&☆工业集聚的原因、影响:&br&1.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成本&br&2.加强企业间交流协作联系&br&3.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br&(不利:集聚加重环境污染)&/p&&p&☆工业分散原因:&br&1.充分利用各地区优势资源:&br&
发达国家地区:资金 技术 人才 管理 交通运输 物流优势,&br&
发展中国家地区:廉价丰富劳动力 资源 能源 市场 地租低廉优势&br&2.扩大企业影响力,实现全球战略(如跨国公司)&br&3.减少本地区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一般是有污染的工业,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p&&p&☆城市区位因素分析:&br&「自然因素」&br&1.地形:&br&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r&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br&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但山谷地形易发生泥石流、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污染物也不易扩散,还会限制城市的空间发展。&br&2.气候:&br&
a.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br&
b.自然灾害少&br&3.水文:&br&a.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br&
(1).河运的起点或终点&br&
(2).河流汇合处&br&
(3).河口处&br&
(4).过河点&br&
(5).河道弯曲处与河心岛考虑军事防御&br&b.干旱地区城市分布在沙漠绿洲边缘&br&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br&「社会经济因素」&br&1.交通:&br&2.政治:&br&3.军事:&br&4.宗教:&br&5.科技:&br&6.旅游:&br&7.劳动力:&br&8.市场、经济腹地:&br&9.工业:商品生产能力&/p&&p&☆某作物品质优良原因(如东北水稻、新疆瓜果)&br&1.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高,营养丰富&br&2.低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br&3.光热充足,光照时间长&br&4.雨热同期&br&5.土壤肥沃,土层深厚&/p&&p&☆农产品畅销原因&br&1.作物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br&2.具有时间性(反季销售),(海南、热带、南半球的冬季蔬菜瓜果)&br&3.产品生态环保 绿色无污染&br&4.交通运输便利&br&5.产品质量轻 易保存 便于长途运输&/p&&p&☆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br&「自然方面」&br&1.地形:&br&
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r&
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则会加大成本;&br&
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br&2.地质:&br&
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r&
b.地质构造复杂 、地质不稳定,地壳运动活跃:&br&
c.冻土、积雪深度(影响路基稳定性)&br&
e.隧道选择背斜处:减少地下水渗漏,不易塌方。背斜岩层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量小,可降低工程成本&br&
f.避开断层&br&3.气候:&br&
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r&
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br&
c.西北多风沙、荒漠化严重&br&
d.多灾害(南方:气候湿热、腐蚀强、台风、海啸、海水侵蚀, 北方:极寒、寒潮暴风雪、冻土,青藏高原:地震、缺氧、冻土、寒冷)&br&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br&5.水文:&br&
a.避开沼泽地,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小桥涵长度。河流多,河网密集的地方不利于修建。&br&
b.沙漠地区会沿绿洲分部。&br&6.生态环境:青藏、云贵、西北、黄土高原。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br&「社会经济方面」&br&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br&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br&3.距离:路线短,投资少(适用于平原地区)&br&4.技术:高铁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需要技术保障(eg.青藏线),机械化作业&br&5.经济:&br&
a.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br&
b.经济发达,资金投入多。&/p&&br&&p&☆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br&「地理位置」&br&1.经纬度位置:纬度影响热量光照&br&2.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影响降水和昼夜温差&br&「自然条件」&br&1.地形:平坦利于交通农耕和城市扩张&br&2.气候:水热条件、光照、热量、昼夜温差等&br&3.生物资源:热量多降水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农业作物也丰富&br&4.工业资源:矿产资源以及能源资源&br&5.水文:a.河流水能受水量落差季节变化量影响。b.河流航运价值受到水量季节变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以及流经国家数决定&br&「社会经济条件」&br&1.人口(包括:劳动力的素质、质量)&br&2.交通:交通受技术设施以及地理位置影响。&br&3.市场&br&4.科技&br&5.历史:包括:工农业基础、侨乡&br&6.国家政策&br&7.旅游资源多可以开发旅游业&/p&&br&&p&第二版块 应用案例模板&/p&&br&&br&&p&区位选择类问题&/p&&br&&p&☆登山线路选择:&br&1.地形: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处&/p&&p&☆居民区选址:&br&1.环境:依山傍水&br&2.光照:向阳&br&3.交通:交通便利&br&4.地势平坦开阔&br&5.远离污染&/p&&p&☆选择引水工程的因素:&br&1.地形:&br&a.地势自高向地,可自流供水;自低向高,需要逐级抬升。&br&b.地势平坦,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小;地势崎岖,需要开隧道&br&2.水文:&br&a.利用现有河道/运河,减少工程量,节约成本&br&b.供水点水资源充足&br&3.地形:穿越高山,工程艰巨。&/p&&p&☆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br&1.地形:a.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br&
(1)口袋(峡谷)地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br&
(2)盆地地形,库区容量大&br&
b.落差大处,水能资源丰富&br&2.地质: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选择地质构造为向斜的地方&br&3.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充足&br&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尽量少占耕地&/p&&p&☆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br&「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br&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不淤不冻,避风为优;如果 在河流出海口可以河海联运&br&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br&3.海岸线长&br&「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br&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br&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br&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br&4.交通条件:&br&5.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运作的服务&/p&&p&☆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br&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br&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br&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br&4.地势平坦&/p&&p&☆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br&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br&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p&&p&☆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br&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br&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br&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br&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p&&p&☆物流中心、批发市场、资源交易中心、运输枢纽、中转基地区位:&br&1.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br&2.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某区域中心、与其他地区联系密切、航运线中点)&br&3.是某资源的产区,该资源适合某种运输,商品率高&br&4.地形平坦面积大,仓储条件好&/p&&p&☆航天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br&「自然条件」&br&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br&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br&3.地形地势:&br&a.平坦开阔&br&b.海拔高,空气稀薄,利于卫星的追踪。&br&4.地质:地质稳定&br&「人文条件」&br&1.人口:远离城市,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br&2.交通:交通便利&br&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p&&p&☆高铁站(长途客运站) 选址的区位条件:&br&1.地形平坦 地质条件好&br&2.位于市区郊区(地租低、面积大、避免交通拥堵、促进郊区发展)&br&3.交通便利&br&4.经济发达 客运需求大&/p&&p&☆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br&「自然条件」&br&1.地形:&br&
a.有平坦开阔、视野好;&br&
b.地势较高、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br&2.地质:无断层、无喀斯特地貌、地壳运动不活跃。&br&3.气候:&br&
a.晴天多,少云雾&br&
b.逆风。&br&「社会经济条件」&br&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br&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市场需求量大。&br&3.距市区远、受城市影响小。&/p&&p&☆梯田选址条件:&br&「自然条件」&br&1.地形: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坡度<25°)&br&2.气候:土壤肥沃,降水适中。&br&「社会经济条件」&br&1.人口:人口稠密、经济发达&br&2.农业基础:农业基础好&/p&&br&&br&&p&原因分析类问题&/p&&p&☆海岸线退化的原因:&br&1.海岸植被破坏&br&2.河流泥沙减少,三角洲退化&br&3.风大海浪作用强&br&4.海岸地势低洼&br&5.上游修建水坝,阻挡河流泥沙(如埃及阿斯旺大坝)&/p&&p&☆台风灾害严重原因&br&1.临近海洋,接近台风源地&br&2.植被少,地表摩擦力小,风速大&br&3.地势平坦,无山脉阻挡&/p&&p&☆某地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br&「自然原因」&br&1.震源浅&br&2.震级大&br&3.易引发次生灾害&br&「社会经济原因」&br&4.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密度大&br&5.经济落后地区房屋抗震能力差&br&6.人口密度大&/p&&p&☆能源紧张的原因:&br&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br&2.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br&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br&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br&5.国际石油价格上涨;&br&6.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br&7.水电发电量会收到径流量(气候、降水)的影响&/p&&p&☆盐碱化的成因:&br&「自然原因」&br&1.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br&2.地形低洼,地下水位高 ;&br&3.高温少雨,蒸发旺盛盐分向地表集中(多发生在春秋季)&br&4.临海,地下水受海水影响大,盐度高&br&「人为原因」&br&1.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p&&br&&p&☆自然灾害的成因:&br&相关因素&br&答题要点&br&洪灾&br&自然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降水丰富且集中;河道弯曲,排水不畅。&br&人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植被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围湖造田,削弱湖泊的调节作用&br&台风&br&广阔的(热带、副热带)海洋面积;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大气结构&br&滑坡、泥石流&br&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br&地势构造复杂。&br&上层岩层相对松软(如背斜顶部受到张力)&br&夏季多雨。&br&沙尘暴&br&沙源: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br&干燥: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br&扬沙:1.气旋势力强,形成扬沙冷锋带来大风天气。2.气候炎热形成上升气流扬沙。3.偏西风风力强劲。4.地表植被少,摩擦力小&/p&&p&☆雪灾低温冻害原因&br&1.纬度高或海拔高,温度低&br&2.空气湿润,水汽充足&br&3.冬季风迎风坡&br&4.地形平坦,无山地阻挡冷空气&br&5.农业种植区,受灾程度大&/p&&p&☆荒漠化的原因:&br&「自然原因」&br&1.全球变暖,蒸发旺盛;&br&2.处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br&3.鼠害,蝗害。&br&4.高温多大风,蒸发旺盛&br&5.植被覆盖率低&br&「人为原因」&br&1.过度开采;&br&2.过度放牧;&br&3.过度开垦;&br&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浪费 ;&br&5.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p&&p&☆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br&「自然原因」&br&1.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br&2.地表植被稀少;&br&3.黄土土质疏松,易守侵蚀(黄土高原)。&br&4.地形坡度大&br&「人为原因」&br&1.植被的破坏;&br&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br&3.开矿&/p&&p&☆某河流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br&「自然原因」&br&1.水系特征:&br&
a.流域广,河网密集,支流多,可能同时进入汛期,全流域河水汇集到干流。(三角洲,平原)&br&
c.干流短&br&
b.含沙量大;&br&
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br&2.水文特征:&br&
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r&
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br&3.气候特征:降水量大,时间长,暴雨集中&br&
a.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br&
b.季风地区(eg.西南季风)强盛,季风来得早退得晚&br&
c.位于台风(飓风)经过地段。&br&4.地形特征:&br&
a.地势低洼,排水不畅&br&
b.入海口河水顶托,不易排出。&br&「人为原因」&br&1.植被破坏:&br&
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r&
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br&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br&3.人口:人口密度大&br&4.城市排水设施落后&br&5.城市地表硬化,不易下渗&/p&&p&☆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br&「自然原因」&br&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低纬地区受热带气旋影响小&br&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br&3.地形:无高山,无法抬升形成降水(海岛)&br&4.大气环流:盛行风来自大陆,干燥&br&「人为原因」&br&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br&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p&&p&☆某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分析:&br&「自然原因」&br&1.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br&2.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br&3.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br&「人为原因」&br&4.对植被的破坏&/p&&p&☆台风灾害严重原因&br&1.临近海洋,接近台风源地&br&2.植被少,地表摩擦力小,风速大&br&3.地势平坦,无山脉阻挡&/p&&p&☆湿地的成因:水多而且散不掉&br&1.降水:热带地区降水多&br&2.蒸发:寒带温带蒸发小&br&3.地势: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r&4.地质:寒带、高原冻土不利于下渗&br&5.植被:森林覆盖率高,涵养水源,排水不畅&br&6.水文:&br&
a.凌汛导致积水&br&
b.河网密集&/p&&p&☆龙卷风成因&br&1.温度高气压低,形成强对流天气&br&2.水汽充足&br&3.地形平坦,无山脉阻挡&br&4.冷暖空气汇集,力量强&/p&&p&☆大力推广某农作物的原因:&br&1.作物环境适应性强&br&2.作物口感好,营养均衡&br&3.我国人口大,增长量快+作物产量大&br&4.保障我国粮食安全&br&5.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br&6.提供就业机会&/p&&p&☆旱灾产生的原因&br&1.气候干旱,降水少&br&2.温度高蒸发强,地表水损失快&br&3.河流水量少,地下水水位低&br&4.人类活动用水量大(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生活用水)&/p&&p&☆能源开发利用率低的原因:&br&自然:&br&
a.风沙大荒漠化严重&br&
b.气候干旱,夏季地表温度高,昼夜温差大&br&
c.冬季受寒潮影响大,多暴雪&br&
d.冻土广布,不利于施工&br&社会:&br&
a.人口城市少稀疏,经济落后,市场需求少&br&
b.技术条件难度大&br&
c.线路长,建设成本高&br&
d.风能价格高,煤炭价格低,煤炭等传统能源利用范围更广&/p&&p&☆赤潮产生的原因: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br&时间:5-10月份&br&「自然原因」&br&1.降水少&br&2.洋流缓慢,水温较高&br&3.封闭海湾,水体交换性差。&br&4.无风或者风小。&br&「人为原因」&br&1.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br&2.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根本原因)&br&Ps:赤潮的危害:&br&①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r&② 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受到污染,危害人体健康&br&③ 影响海洋旅游业。&/p&&p&☆人口迁移的原因:&/p&&img data-rawheight=&248& src=&/e549dd38a7ecd_b.png& data-rawwidth=&4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4& data-original=&/e549dd38a7ecd_r.png&&&br&&br&&br&&br&&p&意义影响类问题&/p&&p&☆是否大力发展某事物(发展侧重社会经济,不发展侧重环境保护)&br& 发展(积极意义+有利区位):&br&1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收就业外汇收入,&br&2.基础设施建设,&br&3.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br&4.城市化,&br&5.能源结构优化,&br&6.环境保护&br&不发展(自然+社会经济)&br&1.竞争力差,&br&2.浪费土地资源资金劳动力,&br&3.资金技术不足,&br&4.距离市场远,不利于运输,交通运输成本高&br&5.市场小&/p&&p&☆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
如舟山群岛、三沙市&br&1.地理位置好,临海&br&2.航运条件好,多良港&br&3.位于沿海大陆架,地形地质条件好&br&4.气候条件好&br&5.海洋资源丰富(旅游、渔业、矿产、空间)&/p&&p&☆西气东输的意义、影响:&br&对西部的意义:&br&1.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br&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br&3.增加就业机会;&br&4.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br&对东部地区:&br&1.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br&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p&&p&☆水坝/水库(水利工程)修建的意义:&br&经济意义:&br&
a.调节河流径流量,缓解下游地区水旱灾害&br&
b.发电&br&
c.灌溉&br&
d.航运&br&
e.水产养殖&br&
f.缓解交通压力(水电代火电)&br&
g.供水、&br&
g.水产养殖、&br&
i.跨流域调水、&br&生态意义:&br&
a.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br&
b.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缓解河床抬高(地上河) 提高水质。&br&
c.改善环境(输煤变输电 )&br&不利:&br&
a.不合理施工诱发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br&
b.淹没上游土地耕地,造成移民问题&br&
c.造成动植物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br&
d.进入海洋沙量减少,导致沿海三角洲退化、海水侵蚀陆地加剧&br&
e.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
&/p&&p&☆废弃矿坑的危害:&br&1.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浪费&br&2.大气中灰尘增多&br&3.带来滑坡,泥石流,塌陷等自然灾害&br&4.影响出行安全及道路建设&br&5.造成与周边景观的不和谐(视觉污染)&/p&&p&☆城市化的影响:&br&有利影响&br&人口转化: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br&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各方面发展,优化地区产业结构&br&科技: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br&文化、思想观念: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br&不利影响&br&资源问题:&br&
a.大量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减少&br&
b.造成城市以及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br&生态问题:&br&
a.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br&
b.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 c.植被破坏,物种减少&br&环境问题:&br&
a.家庭灶炉、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的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烟尘、废弃污染大气环境&br&
b.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导致地下水污染&br&
c.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产生严重的固体垃圾污染 d.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产生噪声污染&br&社会问题:&br&
a.汽车数量增加、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br&
b.乡村人口大量无序迁入,城市劳动力人口急剧增长,造成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p&&p&☆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br&有利:&br&
1.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居民增收 增加就业&br&
2.促进城市化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br&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 第三产业发展&br&不利:&br&
1.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消耗增加&br&
2.占用耕地土地资源&/p&&p&☆产业转移对迁出地影响:&br&有利:&br&
1.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br&
2.促进产业升级 结构调整&br&
3. 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高端先进产业发展提供空间&br&不利:&br&
1.短期内造成经济衰退,人口失业&/p&&p&☆开垦梯田的意义:&br&1.扩大耕地面积&br&2.利于水土保持&br&3.充分利用光热等自然资源,使农业充分发展&/p&&p&☆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br&1.拉动经济发展:&br&
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r&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br&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br&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br&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br&
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br&
(总体促进社会发展)&br&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br&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冲击正常 社会秩序&br&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br&
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 特色和吸引力。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br&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br&4.影响区域环境:&br&
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br&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毁坏文物古迹&/p&&p&☆交通线路修筑的意义:&br&1.交通:&br&
a.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减轻其他线路运输压力&br&
b.缩短航程,节时节能,节省运输费用(与原有长线路相比)&br&2.经济:&br&
a.加强经济联系,促进了物资流通,促进资源配置,缓解本地不足&br&
b.有利于资源开发,发展经济。&br&
c.提供新的出口通道 ,加快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增加居民和国家收入&br&
d.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br&
e.(对外交通)丰富能源来源渠道,缓解能源压力&br&
f.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城市、区域发展(如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br&3.政治:&br&
a.巩固国防,保卫边疆、保持社会稳定&br&
b.促进区域繁荣,巩固民族团结,加快西南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脱贫&br&
c.促进革命老区摆脱贫困&br&
d.保障能源安全;石油进口多样化;减轻依赖;获得稳定的油源;地处内陆,安全&br&4.文化:&br&
a.促进与外地文化交流&br&5.不利:&br&
a.破坏生态环境&br&
b.不合理施工建设可能诱发地质灾害&br&
c.破坏当地传统文化独立性&/p&&p&☆水土流失的影响:&br&1.水质变差&br&2.河道淤塞&br&3.河床抬高,出现地上河&br&4.影响航运&br&5.加剧洪涝&br&6.土壤费力下降&br&7.破坏地表形态,形成千沟万壑地貌&/p&&p&☆描述河流对海洋的影响:&br&1.盐度:淡水稀释盐度&br&2.海冰:改变海冰分部(在极地地区,盐度越低越容易结冰)&br&3.海洋面积:泥沙堆积为三角洲,使海洋面积减小&br&4.生物:营养物使海洋生物繁殖&br&5.生态:带来人类废弃物与污染&/p&&p&☆工业发展的积极意义:&br&1.扩大就业&br&2.促进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br&3.促进工业化城市化&br&4.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p&&p&☆水坝加高加固的影响:&br&1.增加了库区的蒸发量和周边的降水量,减少了库区的昼夜温差;&br&2.减少了下泄流量,影响了水库以下地区的水量,影响下游的通航和工农业用水;&br&3.有利于南水北(丹江口水库为例)调,有利于扩大水库的灌溉面积,减轻水患,也有利于防洪和防旱;&br&4.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变,可能会滋生细菌和害虫,危害人们健康&br&5.增加供水量,提高水源地水位,增加供水速度,提高供水效率&br&6.加重库区移民的问题&/p&&p&☆高温的影响:&br&1.人体不能适应环境,诱发/加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br&2.影响植物生长,使作物减产&br&3.蒸发大,用水大,加剧干旱&br&4.用电量大,加剧电力供应紧张&br&5.汽车易爆胎,加剧交通事故&/p&&p&☆滑坡形成堰塞湖可能造成的影响:&br&1.淹没湖区农田,威胁居民生命&br&2.堰塞体可能崩溃,下游有洪涝危险&br&3.地下水位上升引发新的滑坡&/p&&p&☆酸雨带来的影响:&br&1.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br&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br&3.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br&4.危及人体健康。&/p&&p&☆人口问题的影响:&br&一、发展中国家:&br&困难:&br&1.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br&2.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r&3造成:粮食供给不足;教育、就业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化;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久环境压力。&br&措施:&br&对人口过多: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br&对老龄化: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br&二、发达国家&br&困难: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br&措施: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p&&p&☆南水北调的意义:&br&供水区:&br&1.经济效益:&br&
a.缓解供水区用水危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工农业生活用水&br&
b.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br& 2.社会效益:改善供水区社会环境和投资条件,有利于社会安定&br& 3.生态效益:&br&
a.减轻地下水使用,改善生态环境;可能会加重盐碱化。&br&
b.调节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温差减小&br&
c.生物多样性增多,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减轻荒漠化、土地盐渍化&br&调出区:&br&1.长江径流减少,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碱化程度提高,影响下游水质&br&2.加重长江泥沙淤积,影响通航&br&沿线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p&&p&☆开发利用进口某种能源(一般是新能源)的意义&br&1.缓解能源短缺&br&2.减轻环境污染,有利环保&br&3.促进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增收就业&br&4.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国家能源安全&/p&&p&价值作用类问题&/p&&br&&p&☆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br&「自然条件」&br&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br&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br&3.河道:&br&
a.河道:河道宽阔水深&br&
b.泥沙:泥沙淤积少&br&
c.流速:落差小流速平缓&br&
d.结冰:无结冰期&br&
e.弯直:河道平直&br&「社会经济条件」&br&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p&&p&☆水库的作用:&br&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br&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br&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br&4.具有防洪作用&br&5.具有发电价值&br&6.具有灌溉功能&br&7.提高航运价值&/p&&p&☆循环农业的作用:&br&1.减少废弃物,提高利用率&br&2.沼气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砍伐树林&br&3.塘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减少土地退化和污染。&/p&&p&☆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br&1.调节气候&br&2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br&3保持水土&br&4.防风固沙&br&5.涵养水源&br&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br&7.稳定大气成分&br&8.吸烟除尘&/p&&p&☆地膜覆盖的作用:&br&1.冬春提高土温,防止冻害。&br&2.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土壤营养。(防止日晒雨淋,水土流失,微生物活动活跃,加速分解有机质)&br&3.减少水分蒸发,保水&br&4.增加光照强度,促进光合作用。(小水珠和薄膜增加放射光照强度)&br&5.防止土壤盐渍化(水盐运动的方向是向下的)&br&6.抑制杂草生长&br&7.防风&/p&&p&☆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的改善作用:&br&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br&2.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br&3.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br&4.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br&5.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p&&p&☆湿地的价值:&br&1.提供生产生活用水;&br&2.补充地下水;&br&3.城市防洪排涝;&br&4.调节气候,改善热岛效应;&br&5.保持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br&6.提供可利用的资源:&br&7.休闲旅游;&br&8.教育和科学价值;&/p&&br&&br&&br&&p&方法措施类问题&br&☆ 实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br&1.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矿物能源使用&br&2.提高科技水平,减少CO2排放&br&3.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减少关停高耗能产业&br&4.植树造林 提高森林覆盖率&br&5.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提高废弃回收利用率&br&6.加强政府管理,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公民节约意识&/p&&p&☆缓解旱灾措施&br&1.加强旱灾监测预报&br&2.修建水利设施(水库、水渠)&br&3.提高灌溉技术 发展节水农业&br&4.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节约用水&br&5.人工降雨&/p&&p&☆预防台风灾害的措施&br&1.加强台风监测预报,提高居民防灾意识&br&2.兴建沿海防护林,增加地表摩擦力&br&3.将建筑物、居民区布局在地势较高处&/p&&p&☆治理变暖措施&br&1.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矿物能源使用&br&2.提高科技水平,减少CO2排放&br&3.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减少关停高耗能产业&br&4.植树造林 提高森林覆盖率&br&5.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提高废弃回收利用率&br&6.加强管理,提高节约意识&/p&&p&☆水土流失的治理:&br&1.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br&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封山育林,退耕还林;&br&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br&4.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br&5.小流域综合治理。&br&6.因地制宜,开展立体农业&br&7.修建缓坡梯田&/p&&p&☆湿地(生态区)的保护措施&br&1.加强管理,合理规划用地&br&2.建设自然保护区&br&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减少人类活动干扰破坏&br&4.退耕还湿、恢复天然植被&/p&&p&☆ 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br&1.提高景区管理水平,控制游客进入数量&br&2.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保护意识&br&3.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风沙等问题)&br&4.修建防护工程,对景观进行修缮保护&/p&&p&☆废弃矿坑的处理:&br&1.植被恢复&br&2.复垦造田&br&3.矿坑旅游开发&br&4.填埋,成为城市用地、湿地、公园绿地、博物馆等&/p&&p&☆预防低温冻害的措施&br&1.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提高防灾意识(万能点)&br&2.植树造林防风&br&3.提高农作物耐寒技术、大棚保温、地膜覆盖&br&4.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耐寒作物&/p&&p&☆盐碱地的治理:&br&1.引淡淋盐&br&2.生物措施,种植耐盐碱作物;&br&3.农田秸秆、地膜覆盖;&br&4.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做到有灌有排&br&5.采取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br&6.采取台田模式&br&7.恢复植被,植树种草&br&8.增施有机肥,恢复土壤肥力&/p&&p&☆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br&※治理原则&br&上游:调洪&br&中游:分洪、蓄洪&br&下游:泄洪、束水&/p&&p&※治理措施&br&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br&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br&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p&&p&☆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br&1.开源:&br&
(1)跨流域调水,开渠引水,修建输水管道&br&
(2)修建水库&br&
(3)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br&
(4)打深井&br&
(5)合理开发地下水&br&
(6)实行人工降雨&br&2.节流:&br&
(1)减少水污染&br&
(2)减少浪费、提高工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br&
(3)推广先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br&
(4)加大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br&
(5)实行水价调节、限时限量供水&br&
(6)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涵养水源,提高利用率)&br&
(7)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r&
(8)平整梯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br&
(9)农田水利建设&/p&&p&☆应对滑坡的措施:&br&1.山区暴雨时保持警惕&br&2.发生时向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撤离&br&3.遇到无法逃离时,抱住身旁树木等固定物体&br&4.遇到危险时,拨打紧急求助电话&br&5.发生后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p&&p&☆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br&1.加强监测和预报&br&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识&br&3.预防次生灾害&br&4.制订应急预案&/p&&p&☆应对台风到来的措施:&br&1.完善台风预警机制,加强监测&br&2.严格控制人类不合理的海洋开发&br&3.假设沿海防波堤&br&4.营造沿海防护林&br&5.提高居民防灾意识&br&6.启动灾后应急预案,做好社会保障&/p&&p&☆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br&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br&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br&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加强废弃资源回收;加强立法监管;矿区土地复垦&br&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br&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p&&p&☆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br&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br&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r&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p&&p&☆洪涝灾害的应对与治理:&br&1.加固堤坝,修建水库&br&2.迁移居民点到高处。&br&3.下游开发入海新河道。&br&4.退耕还湖,退耕还林&br&5.疏浚河道,截弯取直 ,加快泄洪&br&6.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br&7.加强暴雨洪水监测预报,制订防灾计划,提高居民防灾意识&br&8.完善城市排水管道系统&br&9.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绿地面积&/p&&p&☆荒漠化的治理:&br&1.植被:恢复植被 植树种草&br&2.农业: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技术&br&3.牧业:合理规划牧场载畜量,种植人工草场&br&4.樵采:开发利用新能源,种植人工用材林,调整产业结构&br&5.工矿:进行矿井回填,恢复表土植被&br&6.河流水地下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河流流域规划,合理分配水资源&br&7.交通城市:合理规划,减少占用植被,施工后恢复植被&/p&&p&☆应对我国能源紧张的措施:&br&1.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br&2.建立石油储备体系;&br&3.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br&4.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br&5.稳妥发展核电;&br&6..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br&7.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br&8.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br&9.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br&10.利用乙醇汽油。&/p&&p&☆推动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br&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br&2.扩大产业(种植/养殖)规模&br&3.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br&4.加大宣传扩展市场&br&5.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质量&/p&&p&☆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br&1.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完善加工体系&br&2.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发展绿色旅游观光农业,调整农业结构&br&3.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环境治理&br&4.沿海和海岛地区提高海水淡化技术和质量,满足淡水需求&br&5.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当地特色产业,避免浪费(特色药材加工etc)&br&6.根据当地特点发展新能源(水电风电太阳能)&br&7.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培育优良品种&br&8.完善交通运输网络&br&9.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br&10.推动城市化发展&br&11.提高产品品质竞争力,扩大营销网络,提高品牌效应&/p&&p&☆应对城市化的问题:&br&1.治理环境污染&br&2.植树种草&br&3.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卫星城,合理布局污染企业)&br&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br&5.大力发展公共交通&br&6.加快住房建设&br&7.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p&&p&☆预防滑坡、泥石流措施&br&1.加强监测预报,定期检测山体情况&br&2.植树造林,恢复山坡植被&br&3.采取工程措施,加固山体&br&4.将村落人口转移到安全地区&/p&&p&☆治理雾霾措施&br&1.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br&2.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燃煤&br&3.植树造林,增加绿面积&br&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预防意识&br&5.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p&&p&特别提示&/p&&p&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p&&p&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p&&p&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p&&p&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p&&p&—————————————————————————————————————————————————————————&/p&&p&如果您看到了这里,发现其中有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或私信中指正,答主会及时修改,万分感谢!&/p&
前言:我从高二开始,就在整理高中地理所有主观题题型以及相应的答题模版,最后总结出了一份一万五千字左右的笔记,大约涵盖了高中地理常考的以及可能会考的所有题型,如果考生可以做到以下事情:熟悉这份模版中的大致的内容。 将自己在做题时遇到的新的知…
地理科目是文综中最容易拿分的科目了&br&一句口诀:大题靠积累 小题靠刷题&br&&br&&br&下面上干货&br&【选择题】&br&多刷题 别无他法 因为地理题目确实变化多端&br&刷题注意点:图!!!看清楚!!!很多坑!!!比如横纵坐标!!!高考的地理图上的每一个字!!!都非常非常非常有用!!!切记!!!每一个字!!!每一个图标!!!千万不要吃亏!!!(来自一个粗心学姐血的教训)&br&&br&平时一定要积累知识点 ,一周最少过一遍,把不会的或者不熟练用小本本抄起来。&br&&img data-rawheight=&1707& src=&/v2-da968fb767c57f2a67f497d2ff7a80d9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da968fb767c57f2a67f497d2ff7a80d9_r.jpg&&&br&&br&&br&【主观题】&br&主观题相当相当好拿分了&br&&br&&br& 举个栗子&br& 那按照我平时的答题思路来给你们分析一道题目&br&&br&〖第一步〗剖析题目 拆解题目&br&比如一道题的核心问法:枇杷树易受到风害的原因&br&拆解:枇杷树/易受到/风害/的原因&br&&br&〖第二部〗定位+思考&br&上面那题定位:原因&br&重点词:易 受到 ,思考为什么是易&br&从主语入手:枇杷树自身的原因+风的原因即可&br&&br&流程图如下&img data-rawheight=&696& src=&/v2-e8e18dc5cf23a41a1eb54_b.jp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v2-e8e18dc5cf23a41a1eb54_r.jpg&&&br&〖第三步〗组织语言(简练 短句)+工整书写&br&&br&说一说平时的积累如何做呢?&br&【积累题目】——获得题感&br&&img data-rawheight=&1707& src=&/v2-a1abeed732ba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a1abeed732ba_r.jpg&&&br&将原题中的无关紧要的词汇换成XX,地点换成某地,多数题目都是换汤不换药的。&br&&br&&br&【多翻答案】——积累语句&br&&img data-rawheight=&1707& src=&/v2-91b085ca3c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91b085ca3c_r.jpg&&&br&在刷题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同义替换,这时就需要答案来帮助你啦,多思考为什么你用的是这句,为什么答案用的是那句,日积月累,你的语言标准度就轻而易举的达到了阅卷老师喜欢的水平啦。&br&&br&三次更新:&br&&br&&br&&im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920& src=&/v2-65d5c6f5aaff3c268a65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65d5c6f5aaff3c268a65e_r.jpg&&&br&&img data-rawwidth=&1004& data-rawheight=&720& src=&/v2-cae71662aefd228a46f031e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4& data-original=&/v2-cae71662aefd228a46f031ea_r.jpg&&&br&&br&————————————————————&br&&br&二次更新:&br&我在高三的时候把每一次质检或是大考的大题都分析了一遍,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答题规范类)&br&偷偷告诉你们,我觉得看了这个,高考至少提5分(o??o?) &br&&img data-rawheight=&1707& src=&/v2-e3f77e6cbba48d776a2c7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e3f77e6cbba48d776a2c7_r.jpg&&&br&&br&然后就是一些题目分析案例&br&&img data-rawheight=&1707& src=&/v2-c6a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c6a_r.jpg&&&br&&img data-rawheight=&1707& src=&/v2-73f8d27f3a2f78bb2c682bf14f56c245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73f8d27f3a2f78bb2c682bf14f56c245_r.jpg&&&br&&img data-rawheight=&1707& src=&/v2-52ae0e3b0a3d84c75c6ff20a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52ae0e3b0a3d84c75c6ff20a_r.jpg&&&br&&br&不要只收藏不点赞 不做伸手党谢谢&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379&/span&&span class=&invisible&&925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另一个关于历史的题目欢迎大噶来瞧一瞧啦(* ?? ?* )?*&br&&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054&/span&&span class=&invisible&&573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语文作文(这才是我最最最擅长的啊喂)
地理科目是文综中最容易拿分的科目了 一句口诀:大题靠积累 小题靠刷题 下面上干货 【选择题】 多刷题 别无他法 因为地理题目确实变化多端 刷题注意点:图!!!看清楚!!!很多坑!!!比如横纵坐标!!!高考的地理图上的每一个字!!!都非常非常非常有…
我是今年的考生,坐标四川,今年也是考全国3卷哦。先说一句,我是属于那种比较懒的人,高一高二的时候基本上都在玩儿,高三开始才意识到了这个考试对我的重要性,所以说我的答案可能稍微不是那么地“正统”。&br&&br&&br&我觉得,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心态和方法。&br&&br&一个良好的心态,就是自信和坚持。&br&&br&模拟考试考差了不能灰心,高三以来,我一共经历了12次正式考试,一开始因为自己的努力,分数一点一点地上涨,但是后来到了二次诊断考试的时候,我的分数突然降到了540左右。就是因为自己一直不断的鼓励自己,这只是一次小考,没事的,下次肯定考得很好,所以最后阶段分数回归。&b&让心理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b&,在我看来,&b&肯定比高度紧张要好得多&/b&。&br&&br&学习是很枯燥的,一定要坚持。我喜欢拍照,一直想换个机身但是没钱,我妈给我说高考完了给我买个机身。不怕大家笑话,我就是依靠这个物质上的念想,在很累的时候 想放弃的时候,想想我的相机,又感觉有了些动力。&b&我们需要信念的支撑,物质上的或是精神上的都好&/b&。&br&&br&以下是学习方法,首先分析作息时间,然后是各科方法。&br&&br&时间分为块状的和零散的。我喜欢在拿块状时间来做整套试卷,零散的时间用来写数学题或者英语阅读。&br&&br&每天早上到教室,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拿笔和便利贴出来,写今天要做的事。分为三种:&b&必须要做的、应该要做的、有时间就做的。&/b&&br&&br&每天早上到学校不是有早读吗,早读就用来背语文的默写和英语的单词,古文本是应该一篇一篇地背,但是我比较懒,就直接看的老师发的默写总结,归纳了每一篇的考点,这种每个学校都要发的。&br&&br&上午的小课间就用来刷数学小题,或者简单一点的大题。我们学校的大课间是半个小时,可以做一篇语文的小阅读或者文言文阅读,再做三个后面的选择题,就是语病啊成语之类的,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都做了。&b&语文一定要在块状时间写,否则静不下心来理解文章的含义&/b&。&br&&br&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就会看看知乎,虽然说玩手机不好。。不过经常看看时事类的问题还是不错,比如怎么看待老人强迫让座儿啊啥的,都能在作文里用用。吃完饭以后的午自习,写一篇完型两篇阅读,或者是新题型 改错和填空各一篇,然后睡觉。&br&&br&下午第一节课是英语的,就可以听下听力,睡了觉起来是最懵的,这种情况下听力都做得好的话,就比较厉害了。然后下午的课间继续写数学,自习课写老师发的卷子,还有历史和地理练习。&br&&br&下午下课后,吃点东西,再背政治。&br&&br&晚上的自习,多好的块状时间,写卷子啊!文综和数学!&br&&br&好像上面的答得太啰嗦了,总之就是&b&要有一个计划,合理有效得把握每一点时间&/b&。以下是学习方法。&br&&br&&br&&br&&b&语文——基础要抓好&br&&/b&&br&一定要保证选择题全对,或者最多错一个。议论文或说明文小阅读一天一篇,持续练习着走,把握好因果错误 张冠李戴 以偏概全等问题,复习资料肯定比我概括得全。&br&&br&文言文阅读也是一天一篇,文言文重在积累。第一题是句读,先在之乎者也这种标志词后面划线,然后联系上下文明确大意,再细划线。第二题其实特别简单,文学常识基本上就是考纪年法啊 科举制度啊 几个表示退休的词之类的,像今年考的就是唐朝三省六部制度,这对我们文科生来说,挺有优势的。第三题是对文章的理解,包括后面的翻译都要回归文章,选择题要判断细节,比如动作的主语 宾语 时间,翻译要对特殊句式 被动句倒装句敏感,更要积累很多常见的 不常见的字。&br&&br&诗词鉴赏,每天或者每两天一篇。&b&诗词鉴赏是高分低分的分水岭,我们一定要在这里抓优势&/b&。首先要审题,是问的怎么描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还是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诗词鉴赏的对答不像我们平时问答,别人问你吃了吗?你的回答只有是或否。诗词鉴赏无论怎么问的,主要回答方向就是 三部曲。第一步,运用了什么手法,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手法主要有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反衬 白描等。第二步,结合诗词解说手法,阐明有什么好处,比如拟人修辞就是把物体想象化了。第三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br&&br&小说阅读,这个就是属于不能丢分类的了。把答题方法模版化,说到一句话的作用马上想到内容上 结构上 主旨大意上。说到刻画怎么样的形象,不要词穷,全部都要答四字词。&br&&br&成语,语病,句子的顺序包括填句子,这些都是不允许丢分的。尤其是前面三个选择题,每天各做一道,渐渐地你就“通”了。&br&&br&&br&&br&&br&&b&数学——勤奋勤奋勤奋 刷题刷题刷题&/b&&br&&br&我们老师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说数学是我们文科生的“命根子”一点儿都不为过。我是通校生,而且是比较懒的通校生,晚上八点放学回家都是玩儿的那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做一套卷子和一页练习题。题主如果要上二晚的话就有很多的时间,可以更练多点。&br&&br&高三上班期以做练习册为主,目的就是把每一个模块的不常考点都守住。说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大多数学生只知道三角函数,可他们知道把圆锥曲线中焦点三角形和这些定理结合起来吗?说到导函数大多数学生只知道最大值最小值 增减区间,他们知道构造函数解不等式吗?题主想要上六百分,在数学方面就必须要会一切题型,而且是一看到题就秒解那种。我到后期能一小时做到倒数第二大题,这样的速度和精确度绝对是离不开前期的精要练习的,我们的目标是 “&b&大家都不会的 我们要会 大家都会的 我们要做得比他们快&/b&”。&br&&br&高三下期以后就可以不用那么玩儿命写数学,保持稳定地一天写一张数学卷子,因为这个时候你数学成绩已经比大多数人都要好,而且重心应该拉到文综上来。&br&&br&考试,一般大考选择题都是“2332”的结构,我做了很多题发现前八个选择题一般都是abcd各两个,不过这都不科学啦,可以无视。反正选择题前9个必须全对,最后一个,猜吧,猜对了就是你的,猜错了也没关系。要保证选择题填空题加起来最多错两个,大题前四个全对,最后两个题就算难算也要写一大半。&br&&br&最后,数学最重要的是&b&改错本&/b&啊!有很多时候,老师评完了卷子我们抄完了笔记就把卷子压箱底了,其实错题并没有完全掌握!过两个星期就不会做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改错本了!考前看一看 做一做,真的很有益处!还有一年完全来得及啊!&br&&img data-rawheight=&2448& src=&/3bf89af9fa_b.jpg& data-rawwidth=&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3bf89af9fa_r.jpg&&&img data-rawheight=&2448& src=&/f4c5debd7_b.jpg& data-rawwidth=&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f4c5debd7_r.jpg&&这是数学改错本,要经常拿出来翻一翻,自己能看懂就行了。&br&&br&&br&&b&英语——思维敏捷 领悟文章&/b&&br&&br&英语是答主的弱项,因为英语真的是需要极大的兴趣和耐力的一个学科,我直到高考 单词表也背不到四分之一。。&br&&br&不过英语还是有方法的!听力肯定是每天都要听的,不过我要告诉你们,高考听力太简单了!平时我们的听力都要绕个弯是吧,高考听力全都是打的直球!这可能和今年是很久不出听力的四川卷命题有关系。所有的题,每天做着走吧,5分钟一篇阅读,12、3分钟一篇完型。&br&&br&在答题方面,英语阅读你可以靠猜,毕竟我一篇文章好多单词都不认识。西方人有个习惯,他们的文章都是有头有尾的,不像我们中国的文章有些段落都读完了 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因此&b&做阅读的时候 只读段落的首末句&/b&,答案往往都在这里,段落的中间一般都是干扰项。首先分析文章结构,哪些段写的什么,再看题,带着问题在文章里找答案。当然也可以直接看题,一般问题顺序和文章顺序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边写边读。&br&&br&说说英语作文吧,一个中心思想,连词 形容词和句式!不要只用and so but这样的简单词,多用用 additionally另外what's more而且 Apart from what I say除此之外 therefore因此 nevertheless但是 这样的&b&看起来逼格很高的词来连接句子&/b&,增加流畅度。形容词和副词更要用高级一些的 extraordinary卓越的 excellent极好的 significant重要的 exactly正是 absolutely当然 briefly简略地 词。
至于句式方面,&b&一个倒装&/b&句not only...but also...
Only when...do I realize... &b&一个定语从句 一个非限 一个主语从句&/b&也就差不多了吧。what most significant should be attached to is that...这种句子我也比较喜欢&br&&br&&br&&b&政治——熟记模块,多练选择&/b&&br&&br&其实政治是一个相对地理、历史而言更“稳定的学科”。要想考85分以上吧,难。但是如果学透了,学懂了,75分是轻轻松松能拿到的。&br&&br&政治不止于“背”,但背诵绝对是政治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一打开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的要立足于质量和效益,依靠拉动内需这些我都知道啊!”可是一把书关上,脑子里就是空白的,到处飘着零散的知识点。背政治也是有方法的:&b&抓住知识模块&/b&&br&&br&&br&这一点在哲学上尤为凸显。例如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吧,分为三块:物质、意识、实践与认识。物质里面有三个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含义)→物质的运动的(运动静止的相关知识)→运动是有规律的(遵守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
意识有4个点个点:意识的4个特点(计划性、目的性等)→意识的作用[认识世界(怎么认识的)和改造世界(生理调节和导向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
认识论有2条线(实践 认识):①实践的3个特点(社会历史性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②真理的特点(有条件的、具体的、客观的等)包括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这种句子在选择题上常考)→认识真理的过程是反复的、无限的、上升的→方法论...&br&&br&经济学的点子相对而言更散一些,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归类,但更重要的是把握材料。例如当前发展经济围绕一个主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一条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乡一体化、保护环境 它们底下又有许多子知识点)。不过呢,我认为14分的经济题最重要的还是联系材料。你看审题吧,哲学题一般都是根据XXXX的知识回答,这样你生搬硬套都有分,但&b&经济题&/b&往往都是请你根据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范围大了,这就更&b&注重对材料的理解&/b&。看到税收,二话不说就是发挥财政的作用;看到产业怎么怎么了,二话不说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br&&br&我手边没有一本书,以上全都是我按照记忆打出来的,或许有点小误差。不过我更想告诉大家的是,首先要&b&明确一个知识的梗概,再一步一步细分&/b&。大家看时间都是先看时针、然后是分针、最后是秒针吧!&br&&br&把政治点子背的滚瓜烂熟,你就可以秒杀大部分同学了(可能老师有时候都没你溜)。材料大题平时可以不写,要写就写个简要的知识点好了,反正具体的点都在你脑子里。然后就是要注意选择题!一个星期就做它3、40个选择题吧,多练习。多抠字眼儿。如果后期能保证一卷44分以上,政治学科80是没什么问题啦。&br&&br&&br&&b&历史——梳理时间轴 仔细审题 &/b&&br&&br&&br&我觉得历史是最难的学科,它对考生的各项要求都太高了。举个例子,我以为我熟知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但当我看到考卷上“请你说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发展”的时候,我又懵了,Excuse me?许多门外汉认为历史嘛,就是背。历史是对史实要求得很严格,但历史永远不会直接考你辛亥革命是在哪一年,只会“弯山搅水”地来设问。&br&&br&很多时候,大家做完了历史卷子下来会觉得“哪里考到书本知识了!”或者“没有学过历史的人都可以做得比我好!”其实是因为大家都没有突破一个瓶颈状态,都把思维局限在书本或材料里面了。有时候我们单看一个选择题题干,觉得ABCD意思相近,都是对的。但是仔细联系课本的时间轴,才会发现其实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因此,一定要&b&把重大事件的具体时间记住&/b&(如1787年美国宪法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919年五四运动 1932年俄国一五完成 1992年南方谈话…太多了),&b&把不那么重要的事件的大概范围和前后顺序记住&/b&(比如秋收起义 抗日战争的几个战役 解放战争的几个战役等),还要&b&把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时间段相对应&/b&(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阶段、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等 这些都是重要的时间段)。&br&&br&审题太重要了!“概括A和B的特点”“分别概括A和B的特点”这是不一样的!尤其是12分的评述题里,“分析”“说明”“评析”“对比”这样的词都很重要。不同的问法就有不一样的答法,试着自己归纳总结吧!一定要自己归纳才更加深印象!&br&&img data-rawheight=&3264& src=&/08ba36d4eff4b36c7f1fa867e8d98806_b.jpg& data-rawwidth=&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08ba36d4eff4b36c7f1fa867e8d98806_r.jpg&&&img data-rawheight=&3264& src=&/05bad48d279aa0fb57a19_b.jpg& data-rawwidth=&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05bad48d279aa0fb57a19_r.jpg&&&img data-rawheight=&2448& src=&/61c6ff443b9b0f55e70fc_b.jpg& data-rawwidth=&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61c6ff443b9b0f55e70fc_r.jpg&&以上是我的部分时间轴和答题方法归纳。有点丑有点乱..不过没关系!自己认得就行了!(仅供参考)&br&&br&&b&地理——发散思维,多记多写&/b&&br&&br&&br&地理是一门比较特别的学科。它是文科理科的交汇点,既有文科的模版性,又有理科的逻辑性。可能这个概括得不是很好,总之,地理必须要以记忆为基础,练习为升华。&br&&br&记忆方面,建议大家准备一个笔记本,把答题模版和散点子记下来。我是按照日期记的,每天老师讲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知识点得到了补全,写上去。洪涝发生的条件也好,舟山渔场夏墨冬带也好,各式各样的点子都可以记上去,不用担心重复,正好加深印象。&br&&br&如果是地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趁这个假期先在你的本本上把所有重要知识点过一遍吧!然后每天积累一点,笔记 心得 疑难问题都写上去,一定要自己动手!这个本本要经常拿出来看,平时没时间起码考试要拿出来看啊,答题模版非常重要,毕竟地理就那几种题型。&br&&br&说到练习,一天12个选择题一个大题是必不可少的,习题方法可以像上面说的数学一样,先写练习册,把常考点 不常考点都囊括进来,再写卷子,注意坚持。&br&&br&思维方面,拿不准的题不要钻牛角尖,领会题意,往往答案就蕴含在题目里面。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今年高考题有一个 为什么这个企业不在东南亚而在美国兴办了棉花厂?劳动力价格 市场 原料价格 还是投资环境?
按照我们常规思维,东南亚的原料啊劳动力啥的都有优势,枪毙两个。美国嘛,肯定是市场广阔啊。
但是这组题的题干里就写明白了,企业的棉花是在外国加工,再运回本国销售的,所以市场是绝对枪毙了的,这个题只能选投资环境。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br&&img data-rawheight=&419& src=&/dd0aaa8cbca9_b.jpg& data-rawwidth=&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5& data-original=&/dd0aaa8cbca9_r.jpg&&&br&&br&&br&另外要说的是,答题语言一定要规范简练。很多同学地理素质不错,但用拿不到高分。像我在高三上学期,明明都答到了点,但是老师不给我分,就是因为我语言太随意了。比如热力环流吧,相信很多同学都能把山风谷风的图片在脑袋里过一遍,但是考卷不聪明,它不懂你飞速运转的大脑,你只有逐字翻译过来。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是没办法说出 受地形影响,气流抬升,气压下降,形成地形雨
这种标准的语句的。那怎么办呢?看! 看练习册上的答案、真题上的答案、老师的答案。把他们说的话刻意地模仿到你的试卷上,分数就会上升到另一个阶段。&br&&br&地理需要记和练。它要求的记忆不像政史,政史太死了,而它需要我们灵活的归纳总结。它要求的练习不像数学,数学的题量太大了,而它需要我们在有限的练习中把握题意、运用模版。地理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地理也是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好了90分就是你的!&br&&br&&br&&br&&br&经过几天断断续续地更新,终于差不多把各科方法写完了,今后我想起了什么肯定还会更新。谢谢高考期间大家对我的支持,希望这些字能对各位学弟学妹们有帮助。最后,如果您觉得写得还行,就请赏个赞吧!&br&&br&&br&私信太多来不及一一回复 针对各位的普遍问题完善了一下答案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各位学弟学妹别再私信啦 认真看答案吧
我是今年的考生,坐标四川,今年也是考全国3卷哦。先说一句,我是属于那种比较懒的人,高一高二的时候基本上都在玩儿,高三开始才意识到了这个考试对我的重要性,所以说我的答案可能稍微不是那么地“正统”。 我觉得,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心态和方法。 一…
谢邀。抛块儿砖。&br&首先回答“除了美观还有什么作用”。&br&地图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地图轮廓以及填充、标注的简化(cartographic generalization,感谢 任畅同学的纠正,官方中文翻译叫制图综合)的主要目的,其实已经被题主说到了:准确、简洁、美观。其实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通过减少细节来&b&突出重点&/b&。&br&&br&当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地理课程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