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 跟家长说不要替家长帮孩子写作业业

当孩子不想写作业时,家长如何办?
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成人在教育儿童时之所以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 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哈佛家训》里有一则故事: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取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得越来劲儿。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不再踢垃圾筒。有一天当他们又踹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听垃圾筒被踢时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几个年轻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地去踹。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再踹时就不那么卖劲了。又过几天,老人又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10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人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筒。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与其他人的直接劝阻相比,老人的说服工作不着痕迹,却有明显的效果。分析他的方法可以看到,老人先通过&给予&,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这是第一步,目的是降低&乐趣&。任何事情,当它里面包含有交换、被监督、责任等这些因素时,它的有趣性就会大打折扣。然后,老人通过减少支付,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这件事产生逆反心理,这是第二步。最后,老人进一步减少支付,并且给出一个让他们不能接受的10美分,使他们在心理上对踢垃圾桶这件事产生排斥感,产生逆反心理。于是,原本令几个年轻人感到有趣的一件事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让他们成为&受害者&。这时再让他们去做,那肯定难了。这个故事表面上看起来和写作业没有关系,但它里面包含的教育思想却可以运用到儿童的作业管理上。那就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在调动儿童写作业热情上,适当使用逆向思维,要刺激孩子对写作业的热情,不要刺激起孩子对写作业的厌恶之情。但现实中,许多教师和家长却把方法用错了。最典型且最愚蠢的做法是以&写作业&作为惩罚手段,来对付学生的某个错误。许多家长或教师的口头禅就是&你要再不听话,就罚你写作业&。这样的例子太多太普遍了,惩罚手法之多之重,简直是触目惊心。我听一位家长说她儿子因为忘了带英语作业本,被老师罚写一百遍&我忘记带英语作业本是不对的&这句话。老师这样做,已完全不是为了教育,仅仅是报复心理下的滥施淫威。孩子是弱势者,他没有办法,只能把这句话写一百遍。可以想象,这会让孩子感到多么恶心,英语课在他心中可能永远成为一门恶心课程了。我还见识过一位老师,对于班里不听话的孩子,不打也不骂,就是下课不让玩,叫到办公室写作业。孩子的顽劣倒是治好了,但经她这样治理的孩子,基本上都永远不再爱学习了。北京某所小学,要求孩子作业本不许有一个错字,如果出现一个错别字,不仅这一个字要写一百遍,整个这一页内容都要重写一次。这种&株连法&使孩子们在写作业时提心吊胆,生怕写错一个字,他们早已忘了为什么要写作业,他们只是在为&不出错&写作业。孩子们刚刚开始进入学习的征途,就已经开始迷失学习的方向了。还有更惨痛的例子。日,广东增城市某中学一名初一的学生,因为英语考试时说话,被老师罚抄单词,从第一课到第十四课,每个单词罚抄10遍。 这个孩子当晚自杀。许多家长和教师,一方面要求孩子热爱学习,一方面又把&学习&当作暴力手段运用于对孩子的惩戒上。当&作业&变成一种刑具,它在孩子眼里能不恐怖吗,孩子还能对它产生好感吗? 这个问题追究到底,至少可以看出这些成年人的三个问题:一是在教育孩子中不能细腻体察孩子的心理,不考虑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只是满足于孩子表面的、暂时的服从;二是自己内心不热爱学习,潜意识中把学习当作苦差事,就会在生了气寻找&刑具&时想到写作业;三是权威意识在毫无反击之力的儿童面前变得肆无忌惮,人性中的恶不小心流露出来。惩罚性质的作业,无不说成是为了孩子,其实它的第一动因只是成人在出恶气,和教育无关。它对儿童的学习只有毁坏,没有成全。从本质上说,它只是教师或家长对学生的一种施暴手段。孩子天生不反感写作业,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后来变得不爱写作业,是因为在上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阶段,写作业的胃口被一些事情弄坏了。被罚写作业,就是弄坏胃口最有效的一招。正如&满汉全席&人人爱吃,但如果我们这样对待一个人,让他天天吃满汉全席,而且规定他必须顿顿吃够多少,少吃一口就罚多吃一百口&&这样做上一段时间试试看,这个人以后再见到吃的不吐才怪呢。杜威说&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 。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并认真琢磨。反过来可以推导出,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同时最最重要的是让他在行事过程中伴有愉快感、成就感和自尊感&&这无论在学习还是其它事情上,都是普遍适用的。圆圆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写作业非常不认真,字写得歪歪扭扭,极不像话。她爸爸在无意中瞥了一眼,吃惊她怎么把作业写成这个样子,批评她是在敷衍了事,希望她重写。圆圆不服气,不讲理地嚷嚷,态度很不好。这激怒了她爸爸。他粗暴地一下把圆圆已写了几行的一页作业撕掉,要求她重写。圆圆大哭,一边哭一边开始重写,因为她知道作业不写是不行的。过一小会儿,她爸爸又去看,发现她写得比前一次更差了,好像故意要和他作对似的。他就又批评她,圆圆在情绪上表现得更对抗了。她爸爸十分生气,就又一把撕掉这一页,要求她必须认认真真地写,否则就不行。圆圆又哭起来,扔了笔,赌气说她不写了。爸爸看时间已晚,有些着急,就给她讲道理,说这么晚了,明天还要上学,你只要认认真真地写,一次就写好了,就不用耽误这么多时间了。圆圆才不理会他的这些大道理,就是不写。我发现她爸爸犯了个错误,这是在干一件南辕北辙的事。赶快走过去,拉开气乎乎的先生,拿起被撕下的作业纸看看,平静地对圆圆说:&你这样写确实不对,你看这字都写什么样了。&圆圆听我也这样说,更有些不服气,越发拿出一副&就是不写&的样子。我看看她的态度,还是和颜悦色地对她说:&如果你认为写作业是件不好的事,从今天开始,就不用再写作业了。&我动手去收她的作业本,圆圆在这一瞬间有些迷惑,目瞪口呆地看着我。我拿起她的作业本,合上,对她说:&学习是件好事,看来你不想学习。所以&&&我把作业本卷在手中,口气确定地告诉她,&我想取消你写作业的权利,以后不许你再写作业了!&圆圆看我是认真的,一下慌了神,下意识地要把作业本抢回来。她在这一瞬间肯定想到了要是写不完作业,明天到学校会挨老师批评。她急得抱住我胳膊,踮起脚,要把作业本抢回来,嘴里喊着&给我,给我&。我把作业本举起来,不让她够着。我说:&你把字写成那个样子,那么不认真,就该剥夺你写作业的资格,别写了。&圆圆急得又要哭,她一边试图抢回作业本,一边说&我要好好写,给我!&我听她这样说,态度也和缓些,让她先不要抢作业,要和她坐下谈谈。我问,&刚才爸爸让你好好写,你不愿意,两次都写得那么差。妈妈想问你,你是不是觉得好好写作业是件不好的事,写得差些才好?&圆圆回答说不是,说好好写才好。我又问她,&是不是好好写作业就非常累,不好好写就很轻松?&她摇摇头说不是。我想想,实事求是对她说:&认真写和不认真写可能有一点差别,写得好需要多用一点心,是不是?&她说是,这时神情开朗了一些。我接着问,&你觉得把作业写得整整齐齐心情更好,还是写得乱七八糟心情更好?&圆圆说写得整整齐齐心情好。我故意激她,&可写整齐不如写得乱轻松啊。你看,写得乱些只要拿根笔随便往本子上划拉就行,写得整齐却需要认认真真地,把每一笔每个字每一行都写好。我看还是写得差些轻松。&圆圆想一下说:&不对,一样轻松!因为,因为&&&她想表达什么,但一下组织不起语言。我就问她&你是不是想说,写好写坏,用的是一样的力气。比如一个字是五画,写好写坏都是五画,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是不是这个意思?&我把她心中想说的话说出来了,她非常高兴,眼神明亮地说是,神情已大为坦然。我抱起她放到我腿上说:&嗯,这样说,写好写坏,费的力气差不多,认真写还心里更愉快,是不是?&圆圆说是。我们的谈话到这里已很愉快了。到这里,我通过对话,已让圆圆主动表达出了&作业应该好好写&这样一个想法。达到这个目的后,剩下的只是再巩固一下她的想法,并且给她一个台阶下了。我看一下桌上被爸爸撕下来的两张纸说:&今天爸爸也做得不对,不应该撕作业本。小圆圆今天把作业写得不整齐,不是正好做了一个试验嘛,知道了把作业写整齐和写得乱,用的力气一样,但写好了心情更好。如果不这样试,哪能知道这些呢,你说是不是?& 圆圆点点头,自己也感觉就是这么回事,理直气壮地看爸爸一眼。她爸爸赶快给圆圆道歉,说他不该那样做。我又说:&宝贝肯定从明天就会认真写作业,才不会傻乎乎地乱写,弄得自己不高兴呢,是不是?&圆圆肯定地点点头说就是。 我用赞许和信任的目光看着她说:&这样的话,妈妈就把本子还给你。看来妈妈也错怪小圆圆了。&失而复得的作业本回到手中,圆圆完全没有了和家长的对抗及对作业的抵触,重新摊开了本子,流露出珍惜的神情。这时我想到孩子在行为上容易出现反复,还是要给她打个预防针,尽量让她面对作业时有良好的心态,在出现反复时能有自我调整的心理基础。我就说:&如果你哪天不想认真写作业,也可以把作业写乱了,再做一次试验,看看认真写和不认真写有多大差别,体会一下哪样更好。&圆圆说&不用试了,认真写更好&,看得出这是她的真心话。我没再说别的,亲亲她的小脸蛋,走开了。等她晚上睡觉后,我们悄悄从她书包中拿出本来看,果然写得整整齐齐的。此后,圆圆一直能好好地写作业,再不让我们操心。我听到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就把这种&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的思想讲给他们。其中一些家长一听就摇头,说:我的孩子,你要罚他不写作业,他高兴死了,哪里会再抢过本来,他根本不怕第二天老师批评。这样的孩子确实有,但这种行为已不代表儿童的天性,只是天性被屡屡扭曲的一个后果。它反映的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是该儿童身上这方面的&病症&已进入较严重阶段。这个&疾病&的起因,多半是孩子在最初面临不想写作业这个问题时,遇到了像圆圆爸爸那样解决问题的家长或老师。尽管具体做法可能不一样,但简单粗暴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以惩罚方式让孩子去写作业。天长日久,既伤害了孩子对写作业的兴趣,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变得厌学且厚脸皮。成人在教育儿童中之所以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即首先不相信儿童的本能是自爱和上进,担心不及时管教,孩子就会一路下滑;其次认为自己对孩子说的话都是金玉良言,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好。针对这一问题,哲学家弗洛姆的一句话值得家长们一千遍地体味:&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所以家长和老师在管理孩子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站到教育的对立面去。遇到每一件具体的事情都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操纵孩子。被操纵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把心思用于反操纵上,他会渐渐变得毫不在乎大人的话,堕落,并且丧失理性和自爱之心。写作业是当前儿童教育中,最为密集地表现&教育&还是&控制&的事件,这个事情上最需要家长反思。弗洛姆还说,&运用破坏性的手段也有其自身的结果,即实际上改变了目的。尽管目的仍然在观念中存在。&  在任何具体教育细节上,家长一定要考虑目标与手段的统一问题。把作业当刑具使用,还是当奖品使用,这不是个小区别,它是分水岭,决定了你是在走向目的,还是走向目的的反面。特别提示
教师和家长在调动儿童写作业热情上,适当使用逆向思维,要刺激孩子对写作业的热情,不要刺激起孩子对写作业的厌恶之情。
惩罚性质的作业,无不说成是为了孩子,其实它的第一动因只是成人在出恶气,和教育无关,它对儿童的学习只有毁坏,没有成全。
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
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本文选自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第三章&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教育指南】家长如何检查作业?99%后悔知道太晚!【四快学习法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411贴子:
【教育指南】家长如何检查作业?99%后悔知道太晚!收藏
  中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关,失去有效的检查,孩子的学习能力难以提高。  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检查方法,以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  其实 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孩子的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很难打开。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  建议做法是: 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们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以下方法检查:  1、孩子低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  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 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  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改之。若孩子找出来了,就及时称赞和鼓励。  2、孩子读高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  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已确认。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二、如何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  有许多家长反映,说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爱拖拉,只几道题目也要做好半天,问怎么办?团妞儿建议您:  1、利用“限时鼓励法”来纠正  这个方法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心里估计一个完成的时间。  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  如果在规定时间做完,就奖励一个你喜欢的东西或带你到xxx地方去玩。”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乐意接受的。  若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不专心做的表现, 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让他动一动好了。  毕竟家里是一个歇息的地方,比学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为,大人可在旁边提醒一下,如“己经做了15分钟了,加油!  2、利用“中途安抚法”来纠正  这个方法还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当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拉,家长感到必需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用手边抚摸他的头,说:“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妈妈帮你一下?”  这样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会做,这时大人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情:“你很聪明,马上会做完的,妈妈等着你好吗?”  这种方法,实际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拖拉的行为,然后使孩子明白:大人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完成作业。  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坏习惯。  3、利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  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管用,那么只能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  这种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如今天的语文作业不算多,用20分钟完全可以做完,数学稍微多一点,用35分钟做完。  如果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到了时间,爸爸便会收起你的作业,装在书包里,不能在家继续做了。  老师发现你的作业没做完,会处罚你的,由此而产生的责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担。  当然,你觉得时间不够,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商定完成时间。”  那么, 大人说到就要做到,当然,在执行这一规定时,情绪要平静,不能发火。  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  这种方法是不得己而为之,带有强迫性,要事先与老师取得联系,请老师作好配合,以免老师认为家长不检查作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    三、如何点拨孩子做习题  有的孩子确实需要家长点拨那些不会做的习题或“爬坡”难题,家长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拔,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其方法是:  1、让孩子反复读题  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  正确的方法是:“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  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大人要高兴地称赞:“我说你很聪明吧,只要仔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孩子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  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2、用例题作辅导  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  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  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  这种做法,虽然大人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3、只讲关键点  对于有些数学难题,家长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提示,去思考、去列式计算。  而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如果这样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永远打不开。  当然,孩子逐渐大了以后,许多爬坡题家长也无能为力,需要请家教辅导,那么团妞儿还是建议家长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去辅导孩子。  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是这样,看起来孩子的难题解决了,但思路总打不开。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千万不要让孩子一回家就去写作业!|写作业|孩子|家长_新浪育儿_新浪网
千万不要让孩子一回家就去写作业!
  (夏加尔-Dance of the Gypsies)
  孩子一放学回家,你就急着问他,“你作业写完没”“没写完赶紧去写”。。。。。。殊不知这句话背后,透露出多少你不知道的秘密。
  请全天下的父母记住一句话:“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不被理解,不被真爱!”
  不是“作业”出了问题,而是“爱”出了问题。
  很多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第一句话是:“作业写完了吗?”
  这句话折射出中国多少父母爱的苍白,爱的能力的缺失。
  孩子在内心中呐喊:“你们爱的是我还是我的作业?”孩子们无法理性表达内心的意识,只能用行为和父母对抗:顶嘴、磨蹭、坐不住、沉默不语、惹是生非……
  有爱的能力的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首先会和孩子打招呼:“宝贝,妈妈回来了,妈妈挺想你的,今天你累不累啊?别那么着急写作业,玩一会再写吧。”
  孩子往往因为父母理解自己而努力,“妈妈,我写完作业再玩,我不累”。
  孩子只为“爱”而努力,如果不是为爱而努力学习的孩子,可能不是“真的努力”,随着孩子长大很多问题会逐步显现。
  换位思考,感受孩子
  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会儿,不太想做饭,这时你的老公不关心你反而直接说:“饭做好了没有!怎么还不去做饭!”你的心情会如何?
  你当时可能有两种选择:
  ●&第一,生着闷气去做饭,积累抱怨,直到抱怨到一定程度集中爆发,产生恶劣影响;
  ●&第二,是表现自己的情绪,直接抱怨甚至吵架,当下就产生恶劣影响。
  换位思考,这就是孩子每天回到家里听到“作业做完了吗?”“怎么还不去写作业!”的真实心情和“讨厌父母”就是“讨厌学习”的后果。
  请父母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
  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会儿,不太想做饭,而你老公会关心地说:“老婆怎么了?累了就不要做饭了,我们出去吃饭吧!”你会觉得老公真好,内心的疲惫很快会消失:“别出去吃了,我马上给你做。”
  当人被理解被关爱的时候,是最愿意付出努力为关爱和理解自己的人的。
  请父母千万不要关心孩子飞得高不高,一定要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孩子需要的是爱,而不是要求。
  当家长真爱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对自己有要求;当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孩子不是生活在“缺爱”当中,就是生活在“溺爱”当中。
  (毕加索-The Dream and Lie of Franco)
  孩子学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父母应该这样做:
  家长应该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总觉得是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家长不经意间的言行导致孩子写作业拖沓、不认真,甚至不愿意写作业。
  我们要知道,每一个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现不是天生就这样,而是跟后天的影响有关系。
  相信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或多或少也有这样的情况,下面这七点,就是孩子学习时,父母应该怎么做的正确打开方式,大家可以对照一下: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要怎么做?
  ? 很多家长是这样的
  一边看电视或者拿着手机玩,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这时,孩子心里是很不高兴的:“凭什么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 你这样做会更好
  在一旁看书,不打扰孩子学习写作业,当孩子有不懂的地方,能及时问你,给孩子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孩子会受你的感染,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因为,你做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孩子写作业拖拉、不专心,很晚作业都没写完
  ? 很多家长是这样的
  想到第二天孩子还要上学,自己也要上班工作,就会训斥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还没写完!我不看一会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虽然家长很焦急,但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或者因为家长在一旁盯着感到紧张而写不出来。
  ? 你这样做会更好
  严肃、平静地对孩子说:“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现在到了睡觉的时间,没写完也不准写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孩子会意识到是自己的原因,心里想:“没做完作业,怎么好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不然会被老师批评。”适当地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
  ●&孩子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也不写作业
  ? 很多家长是这样的
  催赶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孩子还是不理会,于是,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写作业或睡觉了,心里埋怨,说家长是“暴君”。
  ? 你这样做会更好
  平静对孩子说:“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老师会批评的。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双方各退一步。
  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写作业。这就好比我们大人常说的“给双方一个好台阶下”,道理他们都懂,但孩子不喜欢被命令。
  ●&孩子作业字写得很潦草
  ? 很多家长是这样的
  一看就忍不住要发火:“怎么写得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甚至气得把孩子的作业撕了。孩子只是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白到底怎样才好看呢?久了也不当一回事了。
  ? 你这样做会更好
  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因为作业写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没法批改,所以你必须重写了。这是我们说好的“规定”,不能破坏。你看,你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让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孩子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看到孩子考试不及格的成绩单
  ? 很多家长是这样的
  训斥孩子:“你看你,就考这么点分,你看人家谁谁谁,考了一百分呢!你怎么就这么笨!气死我了。”更有甚者使劲拽着孩子或打孩子。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 你这样做会更好
  其实孩子心里也不好受,你应该安慰孩子:“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这样,孩子会认真地找出原因,心里想:“我要努力,我一定行。”
  ●&在家长会上,因为孩子犯错或成绩不好,被老师点名批评很没面子
  ? 很多家长是这样的
  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认为一定是孩子学习不够努力,上课不认真听才会考那么差,让自己在那么多人面前丢脸。家长这样的做,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会为自己找借口开脱,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
  ? 你这样做会更好
  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孩子会在你的鼓励下不断改进,并给你惊喜。
  ●&孩子问了个问题,不懂回答
  ? 很多家长是这样的
  不耐烦或者搪塞孩子:“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脑子里每天不知道在想些啥。”然而,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 你这样做会更好
  孩子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好事,你可以对孩子说:“你这问题把我难倒了,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
  孩子心里因为你的表扬和谦虚而感到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不会轻易放弃,锲而不舍地学习,逐渐提高自学能力。
  “当家长越把家庭作业当成你的职责,孩子们就越不会将其看成是自己的事情。那些认为家庭作业对自己的父母要比对自己更重要的孩子,不会承担起家庭作业的责任。”
  当你因为孩子做作业的事而生气的时候,是否在某种层面把做作业当成了自己的职责呢?
  如果是,那么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做作业的责任还给孩子。这就意味着,如果孩子不写作业,或者磨磨蹭蹭,他/她就要承担后果: 可能是到时间就要关灯睡觉,即便没有写完作业;也可能是在学校体验作业没写完的后果。
  所以,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做作业是一件新鲜事,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如何有效率地做,都需要探索和学习。
  来源:教子有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评价孩子怎么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