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一天来了,怎样的教育让孩子未来有竞争力

如何让孩子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竞争力?
人工智能最终会取代人类教育吗?
最近马云爸爸的无人24小时便利店又火了一把!燃起来很多人心中的狂喜,却也引起来不少人调侃:哎哟!现在不努力点,过几天连营业员都没份做啦!其实也不免没道理。
你还记得阿法狗3:0全胜柯杰的头条吗?当时也让人工智能再一次受到乃至世界的关注,而报名机器人课程的孩子数量据说也有了质的飞跃,算是继承了奥数、英语的美好“传统”。但未来始终难以预测,报兴趣班、上国际学校...能继续让你的孩子在智能时代还保持强大竞争力吗?
? 文章来源 ?
花生地(ID:Amber201606)
2032年,我刚毕业,就失业了。
因为我永远也比不上人工智能机器。
我生于2010年,中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虽然家里每月要还3万元的房贷,妈妈还是拼尽全力,让我上了贵族幼儿园,每年学费12万元,因为她不想让我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没有外教的幼儿园。
为了让我开阔眼界,从3岁开始,每个假期她都带我去国外玩,特别是美国。因为,她计划让我长大后在这里读商学院。
进入民办小学后,我上了奥数和英语课外辅导班,我还上了钢琴、马术和击剑兴趣班,每门课的学费都超过2万元。隔壁子涵学的是围棋和游泳,妈妈说格调不高。子涵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不好,妈妈叫我不要跟他玩。
初中毕业,我就离开了中国,妈妈早就帮我联系好了美国的私立高中,4年学习和生活,又花了200多万元。
妈妈说我是个碎钞机,我本来可以有个弟弟或妹妹的,但是为了集中财力和精力,她打消了这个主意,毕竟质量比数量重要。她说,按照她严密的规划,只要我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我就可以变成一个印钞机,就像我的小舅舅,在投行工作,年薪百万。
到了大学,正如妈妈规划的,我上了美国前50的学校。
这时,中国的GDP已经超过美国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比美国还快,妈妈决定让我毕业后回国,虽然,美国的工作签证已经很好拿了,中国学生基本一申请就有。
我回到国内,找了半年工作,至今没有结果。我不可能一下子就进入高级管理层,99%的金融交易员,包括股票、期货、债券都已经换成人工智能了。基金经理、投资顾问,80%也被人工智能替代了。剩下的20%,是多次精简后留下的最拔尖的老员工,公司还在裁员,很少招新人。
妈妈千算万算,没有算进人工智能。其实,在我7岁的那个5月,柯洁也输给了阿法狗,标志着围棋领域人类彻底被AI击败,专业的算法,已然开始渗透进各行各业,偷偷地取代人类。
那时,美国的银行金融业也已经开始裁员,但中国还没有太大动静,一直要等到5-6年后才开始发力,到我读大一的时候,超过美国的更替速度。
回头看时,处处都是线索,只是妈妈过于关注我的学习,聚焦于和周围孩子的竞争,没太关心这些不相干的事情。对她来说,人工智能只是个“狼来了”的传说。在她精心为我设计的世界里,只有人算,没有天算。
子涵没有考上高中,他考了职高,学的是编程。工作几年后,有了经验,他又重新进入大学升级了编程技能,专门为人工智能做程序设计。现在,到处都有人抢着要他。
最终还是,人算不如天算。
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未来
影响真的有那么巨大吗
人工智能对我们未来的影响,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窗口。
先弄清人工智能的3个层次:
弱人工智能: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阿尔法狗、无人驾驶、智慧医疗、金融交易、法律咨询等等。
强人工智能:是指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AI,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
超人工智能:牛津哲学家、智能人工思想家尼克·波斯特洛姆把超人工智能定义为:“在几乎任何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讯和社交技能。”
让我们采取倒计时的方法,看看这些人工智能对于我们的影响。
超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会是对全人类巨大的挑战。
对于超人工智能,谷歌未来科学家雷·库兹韦尔在他的《奇点临近》一书中,预测出现的时间点是2045年。专家们则相对保守,预测中位数为2060年。
对强人工智能——和人类并驾齐驱的人工智能,专家预测出现时间的中位数为2040年。
2040年,你的孩子有多大?
如果说,在这之前,人工智能还在悄悄地、慢慢地在各行各业玩“换人游戏”,那么到了2040年,人工智能就很有可能要玩“杀人游戏”了——在大多数人类从事的行业无情地碾压人类。
在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里,提到“无用阶层”——全新而庞大的阶级:这一群人没有任何经济、政治或艺术价值,对社会的繁荣、力量和荣耀也没有任何贡献。
“如果科学发现和科技发展将人类分成两类,一类是绝大多数无用的普通人,另一类是一小部分经过升级的超人类,又或者各种事情的决定权已经完全从人类手中转移到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在这两种情况下,自由主义都将崩溃。”
这里所说的超人类,指的那些拥有强大算法的极少数精英,他们可以选择进行生物学上的升级——基因检测,器官更换,长生不老,或是像尼克·波斯特洛姆在他的《超级智能:路线图、危险性和应对策略》一书里,提到的人类的半机械化:人脑—计算机交互界面。
或许你认为2040年也还是太过遥远,那让我们来聊聊现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充满了弱人工智能的世界,它们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各个领域,不只是我们的孩子会受到影响,恐怕我们中的很多人,还来不及退休就受会到影响。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是因为算法变得越来越聪明,也是因为人类逐渐走向专业化,所以用计算机取代人来越来越容易……
人工智能目前无法做到与人类匹敌。但是对大多数现代工作来说,99%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人工智能要把人类挤出就业市场,只要在特定行业需要的特定能力上超越人类,就已足够。”——尤瓦尔·赫拉利
阿里巴巴的首席技术官王坚在《在线》里提到:互联网、数据和计算加在一起,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在很多时候都被低估了。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互联网、数据、计算相类比,那便是火、新大陆和电。
未来从事什么行业
才能不受人工智能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会受到影响的行业。
2013年9月,牛津大学的卡尔·弗瑞和迈克尔·奥斯本发表了《就业的未来》研究报告,调查各项工作在未来20年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
根据他们所开发的算法估计,美国有47%的工作有很高的风险被计算机取代。例如到了2033年,电话营销人员和保险业务员大概有99%的概率会被取代,运动赛事的裁判有98%的可能性,收银员97%、厨师96%、服务员94%、律师助手94%、导游91%、面包师89%、公车司机89%、建筑工人88%、兽医助手86%、安保人员84%、船员83%、调酒师77%、档案管理员76%、木匠72%、救生员67%。
另外根据《未来简史》的预测,军队会大规模消减,就业会受到重大影响的还有:各种流水线上的工人(比如制衣)、银行柜台人员、旅行社、金融交易员、基金经理、律师、教师、医生,药剂师、秘书、客服人员……
以医生和教师为例,不是说所有的医生和教师都会消失,而是大部分基础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日常检查、诊断和手术,少部分医生会留下来从事像精英特种部队一样的工作;未来教师做的更多的,可能是类似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而不是基础教学。
常有人说,艺术是人类最终的圣殿。然而,并没有理由让人相信,艺术创作是完全不受算法影响的净土。
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音乐学教授戴维·柯普,写了计算机程序专门模仿巴赫的编曲,虽然写程序花了7年功夫,但是这个程序一出来,短短一天内就写出了5000首巴赫风格的赞美诗。柯普挑出几首安排在一次音乐节上演出,听众还以为这就是巴赫的曲子,兴奋地讲着这些音乐如何触碰到他们内心最深处。
有一些工作还算安全。到了2033年,计算机能够取代考古学家的可能性只有0.7%,因为这种工作需要极精密的模式识别能力,而且能够产生的利润又颇为微薄,因此很难想象会有企业或政府愿意在接下来20年间投入足够的资本,将考古学推向自动化。
当然,到了2033年也可能出现一些新职业,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然而,此类职业可能会需要比当下日常工作更强的创意和弹性,而且医生和金融交易员到了中年失业,能否成功转型为虚拟世界设计师,也很难说。
就算他们真的转型成功,根据社会进步的速度,很有可能再过10年又得重新转型。毕竟,算法也可能会在虚拟世界里打败人类。所以,不只需要创造新工作,更得创造“人类做得比算法好”的新工作。
由于我们无法预知今后的就业形势,现在也就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下一代。等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他们在学校学的一切知识可能都已经过时。传统上,人生主要分为两大时期:学习期,和之后的工作期。
但这种传统模式也很快就会彻底过时,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过,恐怕大多数人,大概都做不到这一点。
你站在教育链上鄙视别人家孩子
人工智能站在食物链顶端鄙视你
还在纠结上不上贵族幼儿园?上公办、民办还是国际小学?搞哪门乐器/体育更容易,还对升学有帮助?娃上了奥数完全不得要领,要不要停下来?中考考不上重点,要不要送娃出国读书……
每个当家长的,或多或少都会考虑这些问题,这没有错。
但是,如若每天只纠缠于眼前的棋局,觉得目前的战斗价值大,舍不得放手,腾不出手去做一些更宏观的布局,你孩子的未来可能会变得非常被动。
就像你和娃还在孜孜不倦地玩《愤怒的小鸟》,以自己为子弹,调整不同的角度(幼儿园、学校、课程、兴趣班)和力度(努力度、成绩)去打那些小绿猪(竞争对手),把那些猪一样的对手一个个打掉,一道道地通关,正准备登上教育鄙视链的顶端,去迎接胜利的时候,突然,黑屏了,game over游戏结束。
界面切换成了《我的世界》的生存模式,你需要不断地探索世界,收集资源,寻找食物,从而生存下来。你的敌人变成了那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怪物、僵尸和狼(人工智能),飘忽不定,不知在哪里就会突然出现。
你就是没被怪物直接弄死,如果找不到吃的,你也会饿死。当然,死了也没关系,你还是可以复活,但是你原来收集的装备都会掉没了,下次再也用不上了。
和我们成长的时代不同,我们那会儿虽然各行各业之间也有差别,但只是好和坏的区别,挣多和挣少的区别。但是在未来,可能就是生和死的区别。
但是,忘了人类愚蠢的预测能力吧,其实没人能确切知道,哪种人类从事的行业能长久生存下去。如果你把孩子设计成了程序猿、虚拟世界设计师、作家、导演和考古学家,也很有可能是错的。
或许,要换个思路考虑问题,我们不要光想着踮起脚去够上限,把孩子培养成贵族,而是要保住底线,让孩子能够在人工智能的世界里生存下来。享得了福,更要吃得了苦,不仅包括体力上的,还有心理上的,那种归零心态,和从头再来的能力。
生活太精致了,导致适应力和生命力很脆弱,替代孩子做太多决定了,导致心理应激能力和决策能力很缺失,这是面对未来最大的危险。
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带来机遇和希望的同时,它的阴影也笼罩在全人类的头顶上,真正洗牌的时候就要开始了,没有人能准确地预测未来,能预测我们和孩子的命运。
我们现在最在乎的事情,很有可能到了未来,都变成了一个个笑话,我们现在认为重要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也可能变得毫无用途。
没有人知道应该怎么办,因为关于未来最大的确定性,就是它的不确定性。
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好准备,准备生存。我能想到的,对于孩子最重要的事,只是这3样:第一是身体好,第二是心理素质好,第三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和再学习能力。
不要只知道如何去学习,去生活,去工作,去和别的娃竞争,而忘了如何去生存。
文章 | 转载自“花生地”
图片 | 网络
编辑 | Ruby小精灵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人工智能时代来了,情商教育如何帮助孩子hold 住竞争力?以上说的是第一个大问号,面向未来的教育,我们该做什么?第二个大问号,我们聊聊在座的各位园长关心的问题,面向未来,幼儿园将面临几大挑战:1. 如何让自己的办园理念得到更多提升,让自己更有竞争力,让自己优秀的教育理念被更多家长所接受,让更多的孩子到自己的园所里接受教育?2、幼师团队参差不齐的状况是每个园长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招不到人,招到人留不下来,如果招到的人不对,往往会做出一些伤害孩子身心的事情,虐童不但伤害孩子,也重创园所声誉。我们一般讲的虐童事件许多人都理解,然而有些虐待,比表面上的打骂更严重。有些老师说我又没有打孩子,骂孩子,完全不知道精神虐待,心理虐待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有多显著。我们认为这些幼师很可恶,事实上,这些幼师需要的不是责怪,而是帮助。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怎么能期待他们去帮助孩子?所以,这是一大挑战。3、不懂如何和家长沟通,和家长沟通时常会有矛盾,让许多老师倍感压力。4、情商社会领域课程装备急缺怎么样提升幼儿园的办学特色跟升级教育理念?可以从最简单的刚需,教育部提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大领域来着手。其中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四个领域都有很多装备跟课程,唯独社会领域几乎一片空白,没有什么社会课,也没有什么社会领域的教材或者装备游戏,付之阙如。而在指南里头,这个社会领域指的两块能力,第一个就是人际交往的能力,第二个指的是社会适应能力,这都是特别重要的。很多家长说,我为什么送孩子去幼儿园,其实就是学这个。因为其他的能力也许我在家里也可以自己教孩子,但是社会性交往,让孩子学会跟同年龄的幼儿一起互动,这必须要送到学校去。然而目前幼儿园没有这样的课程,我们不知道怎么教孩子社会能力。所以社会领域课程是急缺的。5、情商可以教吗?当然!常常有人问:情商可以教吗?这不是每天跟别人相处,就自然学会的吗?我曾经在网上也看过一位心理咨询师提笔写了篇文章说,情商是不能教的。
ooo5共7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 人工智能时代 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子
人工智能时代 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子
科技与教育的融合,正在加速教育产业的变革。尤其是一系列尖端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在4月28日的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网易有道副总裁罗媛从在线教育从业者的角度阐述了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以及未来在线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变化。罗媛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变教育,但人工智能不仅无法替代教师,而且名师的优势在未来的教育中会更加明显。人工智能替代不了教育的温度和情感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拥有了比人类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更加严谨的逻辑思考能力,能够很好地渗透进一些教学场景环节中。如目前一些在线教育机构利用人工智能来进行作业批改、背诵功能等。然而,目前人工智能更多是作为教育的补充辅助工具存在。因为教育的消费过程与其它行业不同,它不是简单的一方到另一方的知识传输,而是要基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度沟通互动而产生。罗媛看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但不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教师的角色。她说:“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我们信仰科技,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期待。但作为一家在线教育公司,我们也深知教育不是冰冷的,是需要温度和情感交流,这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有特点鲜明的教师关于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改变,个性化学习是最常提及的一个话题。其实,个性化学习不仅包括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也包括对老师本身个性化服务的打造,老师不应该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所提供的教学服务也不应该是千人一面的标准化。网易有道副总裁罗媛认为,在关注用户满意度和教学效果这一前提下,充分尊重老师的个体差异和发挥老师的个人魅力,让用户获得知识的同时引导师生之间内心的沟通和共鸣,这才是教育这个行业具有魅力的地方。尤其是在年轻用户为主体的在线教育平台上,好的老师一定是教学实力过硬,并具备独特人格魅力的。以有道考神团队的曲根老师为例,曲根是个耿直帅气脾气还有一点点小火爆的四六级老师,因为语速超快介绍词汇而在微博走红,被网友们成为“东北吴彦祖”,这样特点鲜明的老师就很受学员欢迎。名师IP效应将发挥巨大效益许多行业都在谈论消费升级带来的影响,具体到在线教育领域,消费升级是对优质课程内容消费意愿的提升。优质的课程内容被大规模分发后,教师很容易就成为“网红”甚至知识明星,从而形成名师IP效应。同时,老师比以往更需要专业的幕后团队运作。为此,有道精品课推出“同道经纪模式”,通过量身打造好内容、粉丝运营、明星化包装去扩大老师的影响力。罗媛认为,名师IP需要靠好的教学产品说话。有道结合老师的教研成果,设置专业的项目组,和老师共同开发课程产品,生产出最具竞争力的教学内容。有道在生产优质内容的同时,还帮助老师做新媒体圈粉和线下粉丝运营。针对教师做明星化包装也是有道能够为老师提供的优质服务,比如公共形象包装、媒体宣传、综艺节目曝光等。明星化包装的效果显著,拿逻辑英语这个课程举例,钟平老师名气迅速提升,上线不到半年,报名达到了30万人。一个好的在线教育平台,既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名师加盟,另外也需要通过完善的平台体系孵化出更多的名师IP。去年,有道推出有道精品课战略,并启动扶持优秀教师团队的“同道计划”,计划投入5亿元孵化20个教育工作室,让教育名师变成知识明星,为用户提供最好的在线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将好老师的作用发挥最大化。呼唤更系统的教育解决方案未来,教育机构不应该只是提供高质量课程内容的服务,而更应该深入洞察用户痛点,进而提供覆盖教学内容、效果监测以及学习体验的一整套教育解决方案,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在这方面,网易有道提出了一套“方法-练习-伴学”的解决方案体系,即通过优秀老师的组织和演绎提升学习效率,科学的教练测评设计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测,并打造长时间陪伴的阶梯式成长学习氛围。通过老师、流量平台、技术产品团队多方面共同发力,最后呈现出有竞争力的教学产品。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每一代的新技术出现,改变的是教育的模式和形态,但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从未改变,优质教师的角色反而更加重要。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如何用好这些新技术工具,打造更适合用户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果才是关键。有道副总裁罗媛在演讲最后表示,希望有更多线上、线下优秀的老师和教研工匠们能够加入到有道的平台,一起打造符合时代需要的匠心创新的教育产品。
{{news.author}}
{{news.timeFormat}}
正在加载......面对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对孩子的教育? - 知乎1036被浏览73351分享邀请回答883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6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迎接人工智能时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