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香味的描述凉了就没有扩散出来的香味请用物理来解释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在大唐西市的庙会上,小明还没有走到烤羊肉串的摊位,就远远的闻到了烤羊肉串的香味.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______.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小明闻到了烤羊肉串的香味,是气体分子的扩散,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答案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为您推荐:
(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本题考点:
分子的热运动.
考点点评: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
初中物理校本教材-《物理之窗》内容
第一章引言物理学发展简史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古代、近代 和现代,并逐一进行简要介绍其主要成就及特点,使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显得清晰而 明了。 一、古代物理学时期 古代物理学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 15 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任何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必经之 路。人类自从具有意识与思维以来,便从未停止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即这个世 界为什么这样存在,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大概是古代物理学启蒙的根本原因。因此, 最初的物理学是融合在哲学之中的,人们所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哲学方面的问题, 而并非具体物质的定量研究。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 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 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 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在 长达近八个世纪的时间里,物理学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古代物理学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黑暗的教皇统治,教会控制着人们 的行为,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允许极端思想的出现,从而威胁其统治权。因此,在 欧洲最黑暗的教皇统治时期,物理学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这种状态才得以改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 播,与当时的科学革命一起冲破了经院哲学的束缚。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重新 活跃起来。科学复兴导致来,这一时期,力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得到了迅速发 展。 二、近代物理学时期 近代物理学时期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是从 16 世纪至 19 世纪,是经 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 近代物理学是从天文学的突破开始的。早在公元前 4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1 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 ,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 140 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 13 卷巨著《天文学大 成》 ,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 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亚里士多德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 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 1300 余年。 公元 15 世纪,哥白尼经过多年关于天文学的研究,创立了科学的日心说,写 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 ,对 地心说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16 世纪初,开普勒通 过从第谷处获得的大量精确的天文学数据进行分 析,先后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开普勒的理论为哥白尼 开普勒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基础。从开普勒起,天文学真正成为一门精确科学,成为近代科学的开路先锋。 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天文现象,使日心说的观念深入 人心。他提出落体定律和惯性运动概念,并用理想实验和斜 面实验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下落快”的错误观点,发 现自由落体定律。他提出惯性原理,驳斥了亚里士多德外力 是维持物体运动的说法,为惯性定律的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伽利略裂出建立奠定了基础。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真正的开端。 16 世纪,牛顿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的提出了力学三大运动定律,完成了 经典力学的大一统。16 世纪后期创立万有引力定律,树立起了物理 学发展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之后两个世纪,是电学的大发展时 期,法拉第用实验的方法,完成了电与磁的相互转化,并创造性地牛顿提出了场的概念。19 世纪,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研究的基础上,凭借 其高超的数学功底,创立了了电磁场方程组,在数学形式上完成了电与磁的完美统一,完成了电磁学的大一统。与此同时,热力学与光学也得到迅速2 发展,经典物理学逐渐趋于完善。 三、现代物理学时期 现代物理学时期,即从 19 世纪末至今,是现代物理学的诞生和取得革命性发展 时期。 19 世纪末,当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和电动力学等取得一系列成就后,许 多物理学家都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后辈们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 了。然而,两朵乌云的出现,打破了物理学平静而晴朗的天空。第一朵乌云是迈克 尔孙-莫雷实验:在实验中没测到预期的“以太风” ,即不存在一个绝对参考系,也 就是说光速与光源运动无关,光速各向同性。第二朵乌云是黑体辐射实验:用经典 理论无法解释实验结果。这两朵在平静天空出现的乌云最终导致了物理学的天翻地 覆的变革。 20 世纪初,爱因斯坦大胆地抛弃了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永 久性地解决了光速不变的难题。狭义相对论将物质、时间和空间 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运动物 质长度收缩,时间膨胀的观点,彻底颠覆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时空革命。十年之后,爱因斯坦提爱因斯坦出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原理的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揭示了万有引力的本质,即物质的存在导致时空弯曲。相对论的创立,为现 代宇宙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物理学的第二朵乌云――黑体辐射难题,则是在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等一 大批物理学家的努力下,最终导致了量子力学的产生与兴起。 普朗克引入了“能量子”的假设,标志着量子物理学的诞生,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爱因斯坦,对于新生“量子婴儿” ,表现 出热情支持的态度。并于 1905 年提出了“光量子”假设,把 量子看成是辐射粒子,赋予量子的实在性,并成功地解释了光卢瑟福电效应实验,捍卫和发展了量子论。随后玻尔在普朗克和爱因 斯坦 “量子化”概念和卢瑟福了“原子核核式结构”模型的影响下提出了氢原子的玻尔模型。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了所有物3 质粒子,从而朝创造描写微观粒子运动的新的力学――量子力学迈进了革命性的一 步。他认为辐射与粒子应是对称的、平等的,辐射有波粒二象性,粒子同样应有波 粒二象性,即对微粒也赋予它们波动性。薛定谔则用波动方程完美解释了物质与波 的内在联系,量子力学逐渐趋于完善。 量子力学与相对论力学的产生成为现代物理学发展的主要标志,其研究对象由 低速到高速,由宏观到微观,深入到广垠的宇宙深处和物质结构的内部,对宏 观世界的结构、运动规律和微观物质的运动规律的认识,产生了重大的变革。 其发展导致了整个物理学的巨大变革,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随后的几十年即 从 1927 年至今,是现代物理学的飞速发展阶段,这一期间产生了量子场论、原子核 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现代物理技术等分支学科,物 理学日渐趋于成熟。 四、经典物理学发展史 古希腊时代的阿基米德已经在流体静力学和固体的平衡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但 当时将这些归入应用数学,并没有将他的成果特别是他的精确实验和 严格的数学论证方法汲入物理学中。从希腊、罗马到漫长的中世纪, 自然哲学始终是亚里士多德的一统天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阿基米德布鲁诺、开普勒和伽利略不顾宗教的迫害,向旧传统挑战,其中伽利 略把物理理论和定律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和科学的论证上,因此被尊称为物理学或科学之父。 伽利略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仅就力学而言,他以物体从光滑斜面下滑将在另一 斜面上升到同一高度,推论出如另一斜面的倾角极小,为达到同一高度,物体将以 匀速运动趋于无限远,从而得出如无外力作用,物体将运动不息的结论 。他精确地 测定不同重量的物体以同一加速度沿光滑斜面下滑,并推论出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加 速度及其运动方程,驳倒了亚里士多德重物下落比轻物快的结论,并综合水平方向 的匀速运动和垂直地面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得出抛物线轨迹和45°的最大射程角,伽 利略还分析“地常动移而人不知”,提出著名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中国的成 书于1800年前的《尚书考灵曜》有类似结论) 。但他对力和运动变化关系的分析仍是 错误的。全面、正确地概括力和运动关系的是牛顿的三条运动定律,牛顿还把地面4 上的重力外推到月球和整个太阳系,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以上述的四条定律 并运用他创造的“流数法”(即今微积分初步),解决了太阳系中的二体问题,推导 出开普勒三定律,从理论上解决了地球上的潮汐问题。史称牛顿是第一个综合天上 和地上的机械运动并取得伟大成就的物理学家。与此同时,几何光学也有很大发展, 在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先后发明了显微镜和望远镜,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都对 望远镜作很大的改进。 法国在大革命的前后,人才辈出,以 P.S.M.拉普拉斯为首的法国科学家(史称 拉普拉斯学派)将牛顿的力学理论发扬光大,把偏微分方程运用于天体力学,求出了 太阳系内三体和多体问题的近似解, 初步探讨并解决了太阳系的起源和稳定性问题, 使天体力学达到相当完善的境界。在牛顿和拉普拉斯的太阳系内,主宰天体运动的 已经不是造物主, 而是万有引力, 难怪拿破仑在听完拉普拉斯的太阳系介绍后就问 : 你把上帝放在什么地位?无神论者拉普拉斯则直率地回答 :我不需要这个假设。 拉普拉斯学派还将力学规律广泛用于刚体、 流体和固体, 加上 W.R.哈密顿、 G.G. 斯托克斯等的共同努力,完善了分析力学,把经典力学推进到 更高阶段。该学派还将各种物理现象如热、光、电、磁甚至化 学作用都归于粒子间的吸引和排斥,例如用光子受物质的排斥 解释反射,光微粒受物质的吸引解释折射和衍射,用光子具有法拉第不同的外形以解释偏振,以及用热质粒子相互排斥来解释热膨 胀、蒸发等等,都一度取得成功,从而使机械的唯物世界观统治了数十年。正当这学派声势煊赫、如日中天时,受到英国物理学家 T.杨和这个学 派的后院法兰西科学院及科学界的挑战, J.B.V.傅里叶从热传导方面, T.杨、 D.F.J. 阿拉戈、A.-J.菲涅耳从光学方面,特别是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见光的二象性)的 论争在物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事件。为了驳倒微粒说,年轻的土木工程师菲涅耳在 阿拉戈的支持下,制成了多种后以他的姓命名的干涉和衍射设备,并将光波的干涉 性引入惠更斯的波阵面在介质中传播的理论,形成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还大胆地提 出光是横波的假设,并用以研究各种光的偏振及偏振光的干涉,他创造了“菲涅耳 波带”法,完满地说明了球面波的衍射,并假设光是以太的机械横波解决了光在不 同介质界面上反射、折射的强度和偏振问题,从而完成了经典的波动光学理论。菲5 涅耳还提出地球自转使表面上的部分以太漂移的假设并给出曳引系数。也在阿拉戈 的支持下,J.B.L.傅科和 A.H.L.菲佐测定光速在水中确比空气中为小,从而确定了 波动说的胜利,史称这个实验为光的判决性实验。此后,光的波动说及以太论统治 了 19 世纪的后半世纪,著名物理学家如法拉第、麦克斯韦、开尔文等都对以太论坚 信不疑。另一方面,利用干涉仪内干涉条纹的移动,可以精确地测定长度、速度、 曲率的极微细的变化;利用棱镜和衍射光栅产生的光谱,可以确定地上和天上的物 质的成分及原子内部的变化。因此这些光学仪器已成为物理学、分析化学、物理化 学和天体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手段。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热学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在 J.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同时, 他的挚友 J.布莱克区分了温度和热量, 建立了比热容和潜 热概念,发展了量温学和量热学,所形成的热质说和热质 守恒概念统治了80多年。 在此期间, 尽管发现了气体定律, 度量了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和各类潜热,但对蒸汽机的改进 帮助不大,蒸汽机始终以很低的效率运行。1755年法国科 学院坚定地否决了永动机 。1807年 T.杨以“能”代替莱瓦特布尼兹的“活力”,1826年 J. V. 彭赛列创造了“功” 这个词。1798年和1799年,朗福德和 H.戴维分析了摩擦生热,向热质说挑战;J.P. 焦耳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到1878年,花了近40年时间,用电热和机械功等各种方 法精确地测定了热功当量;生理学家 J.R.迈尔和 H.von 亥姆霍兹,更从机械能、电 能、化学能、生物能和热的转换,全面地说明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会消失,确立了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在此前后,1824年,S.卡诺根据他对蒸汽机效率 的调查,据热质说推导出理想热机效率由热源和冷却源的温度确定的定律。文章发 表后并未引起注意。后经 R.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分别提出两种表述后,才确认为热力 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还引入新的态函数熵;以后,焓、亥姆霍兹函数、吉布斯函 数 等态函数相继引入,开创了物理 化学 中的重要分支――热化学。热力学指明了 发明新热机、提高热机效率等的方向,开创了热工学;而且在物理学、化学、机械 工程、化学工程 、冶金学等方面也有广泛的指向和推动作用。这些使物理化学开创 人之一 W.奥斯特瓦尔德曾一度否认原子和分子的存在,而宣扬“唯能论”,视能量6 为世界的最终存在。但另一方面,J.C.麦克斯韦的分子速度分布率(见麦克斯韦分 布)和 L.玻耳兹曼的能量均分定理把热学和力学综合起来,并将概率规律引入物理 学,用以研究大量分子的运动,创建了气体分子动力论(现称气体动理论) ,确立了 气体的压强、内能、比热容等的统计性质,得到了与热力学协调一致的结论。玻耳 兹曼还进一步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统计规律,把熵同状态的概率联系起来,建立 了统计热力学。任何实际物理现象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能量的转换和热量的传递,热 力学定律就成为综合一切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经过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这些定 律仍然成立。而且平衡和不平衡、可逆和不可逆、有序和无序乃至涨落和混沌等概 念,已经从有关的自然科学分支中移植到社会科学中。 在 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电和磁始终认为 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尽管 1600 年 W.吉伯发表 《论磁性》 , 对磁和地磁现象有较深入的分析, 1747 年 B.富兰克林提出电的单流质理论,阐明了正电和负 电,但电学和磁学的发展是缓慢,1800 年 A.伏打发明伏打 电堆,人类才有能长期供电的电源,电开始用于通信;但要 使用一个电弧灯,就需联接 2 千个伏打电池,所以电的应用麦克斯韦并不普及。1920 年 H.C.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开始了 电和磁的综合,电磁学就迅猛发展,几个月内,通过实验A.-M.安培建立平行电流间的安培定律,并提出磁分子学说,J.-B.毕奥和 F.萨伐尔 建立载流导线对磁极的作用力(后称毕-萨-拉定律) ,阿拉戈发明电磁铁并发现磁阻 尼效应,这些成就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1831 年 M.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磁的 变化在闭合回路中产生了电流, 完成了电和磁的综合, 并使人类获得新的电源。 1867 年 W.von 西门子发明自激发电机 ,又用变压器完成长距离输电,这些基于电磁感 应的设备,改变了世界面貌,创建了新的学科――电工学和电机工程。法拉第还把 场的概念引入电磁学;1864 年麦克斯韦进一步把场的概念数学化,提出位移电流和 有旋电场等假设,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完善了电磁理论,并预言了存在以光速 传播的电磁波。但他的成就并没有即时被理解,直到 H.R.赫兹完成这组方程的微分 形式,并用实验证明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具有光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 、折射干 涉、衍射、偏振等一切性质,从而完成了电磁学和光学的综合,并使人类掌握了最7 快速的传递各种信息的工具,开创了电子学这门新学科。 直到19世纪后半叶,电荷的本质是什么,仍没有搞清楚,盛极一时的以太论, 认为电荷不过是以太海洋中的涡元。 H.A.洛伦兹首先把光的电 磁理论与物质的分子论结合起来,认为分子是带电的谐振子, 1892年起,他陆续发表“电子论”的文章,认为1859年 J.普吕 克尔发现的阴极射线就是电子束; 1895年提出洛伦兹力公式,居里夫妇它和麦克斯韦方程相结合,构成了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并用 电子论解释了正常色散、反常色散(见光的色散)和塞曼效应。1897年 J.J.汤姆孙对不同稀薄气体、不同材料电极制成的阴极射线管施加电场和磁 场,精确测定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有同一的荷质比,为电子论提供了确切的实验根 据。电子就成了最先发现的亚原子粒子。1895年 W.K.伦琴发现 X 射线,延伸了电磁 波谱,它对物质的强穿透力,使它很快就成为诊断疾病和发现金属内部缺陷的工具。 1896年 A.-H.贝可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新元 素――钋和镭,但这些发现一时尚未引起物理学界的广泛注意。 20世纪的物理学到19世纪末期,经典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很完满的阶段,许多物 理学家认为物理学已接近尽头,以后的工作只是增加有效数字的位数。开尔文在19 世纪最后一个除夕夜的新年祝词中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动力理论确定了 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出现两朵乌云,一朵出现在 光的波动理论,另一朵出现在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的能量均分理论。”前者指的是 以太漂移和迈克耳孙 - 莫雷测量地球对(绝对静止的)以太速度的实验,后者指用 能量均分原理不能解释黑体辐射谱和低温下固体的比热。恰恰是这两个基本问题和 开尔文所忽略的放射性,孕育了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 1905年 A.爱因斯坦为了解决电动力学应用于动体的不对称(后称为电动力学与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不协调),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即适用于一切惯性参考系的相对 论。他从真空光速不变性出发,即在一切惯性系中,运动光源所射出的光的速度都 是同一值,推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和动系中尺缩、钟慢的结论,完满地解释了洛伦兹 为说明迈克耳孙 -莫雷实验提出的洛伦兹变换公式,从而完成了力学和电动力学的 综合。另一方面,狭义相对论还否定了绝对的空间和时间,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8 提出统一的相对的时空观构成了四度时空;并彻底否定以太的存在,从根本上动摇 了经典力学和经典电磁学的哲学基础,而把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提高到新的阶段, 适用于一切动体的力学和电磁学现象。但在动体或动系的速度远小于光速时,相对 论力学就和经典力学相一致了。经典力学中的质量、能量和动量在相对论中也有新 的定义,所导出的质能关系为核能的释放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准备。1915年,爱因斯 坦又创建广义相对论,把相对论推广到非惯性系,认为引力场同具有相当加速度的 非惯性系在物理上是完全等价的,而且在引力场中时空是弯曲的,其曲率取决于引 力场的强度,革新了宇宙空间都是平直的欧几里得空间的旧概念。但对于范围和强 度都不很大的引力场如地球引力场,可以完全不考虑空间的曲率,而对引力场较强 的空间如太阳等恒星的周围和范围很大的空间如整个可观测的宇宙空间,就必须考 虑空间曲率。因此广义相对论解释了用牛顿引力理论不能解释的一些天文现象,如 水星近日点反常进动、光线的引力偏析等。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的宇宙学已成为天 文学的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 另一方面,1900年 M.普朗克提出了符合全波长范围的黑体辐射公式,并用能量 量子化假设从理论上导出,首次提出物理量的不连续性。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光量子假设,以光的波粒二象性,解释 了光电效应;1906 年又发表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 1913 年 N.玻尔(见玻尔父子)发表玻尔氢原子理论,用量子概念准 确地地计算出氢原子光谱的巴耳末公式, 并预言氢原子存在普朗克其他线光谱,后获证实。1918年玻尔又提出对应原理,建立 了经典理论通向量子理论的桥梁;1924年 L.V.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预言电子束的衍射作用;1925年 W.泡利发表泡 利不相容原理,W.K.海森伯在 M.玻恩和数学家 E.P.约旦的帮助下创立矩阵力学, P.A.M.狄拉克提出非对易代数理论;1926 年 E.薛定谔根据波粒二象性发表波动力 学的一系列论文,建立了波函数,并证明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是等价的,遂即统称 为量子力学。同年6月玻恩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表明单个粒子所遵循的是统计 性规律而非经典的确定性规律;1927年海森伯发表不确定性关系;1928年发表相对 论电子波动方程,奠定了相对论性量子理论的基础。由于一切微观粒子的运动都遵9 循量子力学规律,因此它成了研究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物理学、分子 物理学和固体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是研究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从而发展了量子 化学这个化学新分支。 差不多同时,研究由大量粒子组成的粒子系统的量子统计法也发展起来了,包 括1924年建立的玻色-爱因斯坦分布和1926年建立的费米-狄拉克分布,它们分别适 应于自旋为整数和半整数的粒子系统。 稍后, 量子场论也逐渐发展起来了。 1927年 , 狄拉克首先提出将电磁场作为一个具有无穷维自由度的系统进行量子化的方案,以 处理原子中光的自发辐射和吸收问题。1929年海森伯和泡利建立了量子场论的普遍 形式,奠定了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通过重正化解决了发散困难,并计算各阶的辐 射修正,所得的电子磁矩数值与实验值只相差2.5×10-10,其准确度在物理学中是 空前的。量子场论还正向统一场论的方向发展,即把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统一在一个规范理论中,已取得若干成就的有电弱统一 理论、量子色动力学和大统一理论等。 “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学也同样遵循这一标准。一切假说都必须以 实验为基础,必须经受住实验的验证。但物理学也是思辨性很强的科学,从诞生之 日起就和哲学建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牛顿运动定律、动量 和能量守恒定律、麦克斯韦方程乃至相对论、量子力学,无不带有强烈的、科学的 思辨性。有些科学家例如在19世纪中主编《物理学与化学》杂志的 J.C.波根多夫曾 经想把思辨性逐出物理学,先后两次以具有思辨性内容为由,拒绝刊登迈尔和亥姆 霍兹的论能量守恒的文章,终为后世所诟病。要发现隐藏在实验事实后面的规律, 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多少物理学家关注 θ -τ 之谜 ,唯有华裔美国 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经过缜密的思辨,检查大量文献,发现谜后隐藏着未经 实验鉴定的弱相互作用的宇称守恒的假设。而从物理学发展史来看,每一次大综合 都促使物理学本身和有关学科的很大发展,而每一次综合既以建立在大量精确的观 察、实验事实为基础,也有深刻的思辨内容。因此一般的物理工作者和物理教师, 为了更好地应用和传授物理知识,也应从物理学的整个体系出发,理解其中的重要 概念和规律。 五、应用物理学10 应用物理学是广泛应用于生产各部门的一门科学,有人曾经说过,优秀的工程 师应是一位好物理学家。物理学某些方面的发展,确实是由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推动 的。在前几个世纪中,卡诺因提高蒸汽机的效率而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阿贝为了 改进显微镜而建立光学系统理论,开尔文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大西洋电缆发明了许多 灵敏电学仪器;在20世纪内,核物理学、电子学和半导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乃至 超声学、水声学、建筑声学、噪声研究等的迅速发展,显然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有 关。因此,大力开展应用物理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许多推动社会进 步,大大促进生产的物理学成就却肇始于基本理论的探求,例如:法拉第从电的磁 效应得到启发而研究磁的电效应,促进电的时代的诞生;麦克斯韦为了完善电磁场 理论,预言了电磁波,带来了电子学世纪;X 射线、放射性乃至电子、中子的发现, 都来自对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研究。从重视知识、重视人才考虑,尤应注重基础理论 的研究。因此为使科学技术达到世界前列,基础理论研究是绝不能忽视的。 六、展望未来 展望21世纪的前夕,科学家将从本学科出发考虑百年前景。物理学是否将如前 两三个世纪那样,处于领先地位,会有一番争议,但不会再有一位科学家像开尔文 那样,断言物理学已接近发展的终端了。能源和矿藏的日渐匮乏,环境的日渐恶化, 向物理学提出解决新能源、新的材料加工、新的测试手段的物理原理和技术。对粒 子的深层次探索,解决物质的最基本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将为人类提供新的认识和 改造世界的手段,这需要有新的粒子加速原理,更高能量的加速器和更灵敏、更可 靠的探测器。实现受控热核聚变,需要综合等离子体物理、激光物理、超导物理、 表面物理、中子物理等方面知识,以解决有关的一系列理论技术问题。总之,随着 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物理学也将无限延伸。 七、结论 物理学的发展史,也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成熟,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历史。物理学 的每一次大发展,都使人类的思想境界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对于整个宇宙范 围来说,当今人类的文明尚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并处于正在向第一文明等级发展 的历程中。在这个发展的历程中,科学无疑是第一推动力,而在科学的众多分支中, 物理学无疑是这一推动力的最先进的代表。11 第二章一、生活中的物理 ?生活中的物理小常识 (一)生活小常识生产和生活中的物理1、跳高运动员为什么要助跑? 跳高运动员能腾起越过横杆, 靠的是助跑的惯性力和起跳蹬地的支撑反作用力。 由于惯性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前的,而支撑反作用力是垂直(或近似垂直)向上的, 所以起跳后的身体重心沿着一个抛物线轨迹运动。 这个抛物线轨迹的高度,取决于起跳时腾起初速度 和腾起角的大小,也就是说,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 是增加跳高高度的关键。一般说来,应该尽可能增 大这两项数值。最大腾起角为 90 度。然而,由于跳高不是单纯的垂直向上运动,越 过横杆还必须有一个向前的力量;再则,还须充分利用水平速度来增大腾起初速度, 因此,腾起角应小于 90 度。至于腾起初速度,则和运动员的素质和技术的熟练程度 密切相关。腾起初速度越大,跳得就越高。当腾起角一定时,腾起初速度是起决定 作用的。 2、为什么可以用吸管“喝”汽水?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嘴还没有从管内吸气时,管内外液面是相平的。这 时,管内外液面上的气体压强相等;在嘴从管内吸气 时,管内气体减少,管内液面上的压强也减少,这时 管子内液面上的气体压强小于管外作用的液面上的 大气压。所以,我们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大气压作用 的结果。喝汽水时,首先要将管子插入汽水里,当嘴 吸气里,管内便有一部分气体被吸进嘴里,便造成了管内剩余气体体积变大,压强 变小,且小于管外的大气压,因而在管外大气压的作用下,汽水便沿管子上升,被 吸进嘴里。 3、暖水瓶为什么能保温?12 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热的对流主要发生在液体和 气体之间,热流上升,冷流下降,通过不断循环达到动态平衡,热的传导发生在热 的导体上,热从高温的一端向低温一端传导,热的辐射不需要媒介,它通过辐射的 方式向低温处传热。暖水瓶的瓶胆与外壳之间是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热传 导降低了许多,瓶胆内部光滑如镜,降低了辐射,所以暖水瓶能保温。 4、熟鸡蛋在冷水里浸一下就容易剥壳? 要弄清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水在这一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在我们所遇到 物质中,除少数几种以外,大多数都有“热胀冷缩”这 样一种物理特性。但是,各种物质的伸缩程度又各不相 同。鸡蛋是由于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 们的伸缩情况也不一样。 在温度变化不大或温度变化均 匀时,还显不出什么,但一到温度剧烈变化时,蛋白和 蛋壳的步调就不一致了,当煮得滚热的鸡蛋骤然浸到冷水里时,冷水使它的温度发 生很大的变化。蛋壳猛然收缩。蛋白还处在原有温度没缩小体积,这时候就有一部 分蛋白被蛋壳挤压进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温度渐渐降低,也逐渐收缩,由 于蛋白、蛋壳和蛋黄的收缩程度不同,这就形成了蛋白与蛋黄的脱离。因此,剥起 来就不会连蛋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5、电梯上的特殊感觉? “超重”和“失重”是两种物理现象,地球上任何事物都受重力的作用。如果 有力使物体克服重力作向上加速运动,那么就会呈现超重现象。如果物体沿着重力 作向下加速运动,就会呈现失重现象。 6、触电的人是被电&吸&住了吗? 常听人们有这种说法:触电时人被电吸住了,抽不开。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 的。我们知道,不论是否存在电流,在一般情况正导线中,电器中的正、负电荷的 电量是相等的,对外的静电作用是相互抵消。即使局部地方偶尔 出现少许正、负电荷但不相等,其静电引力也是微不足道的。但 是问题出现了,人手触电时,为什么有时不把手抽回来?难道不13 想抽回来?显然是被吸住了抽不回来。对这一提问可用电流的生理效应来解释。 人手触电时,由于电流的刺激,手会由痉挛到麻痹。即使发出抽回手的指令, 无奈手已无法执行这一指令了。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触电死亡者,都是手的掌心或 手指与掌心的同侧部位触电。刚触电时,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恰使 手不自觉地握住了导线。这样,加长了触电时间,手很快地痉挛以致麻痹。 这时即 使想到应松开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 如若触电时间再长一 点,人的中枢神经都已麻痹,此时更不会抽手了。 这些过程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发 生的。 如手的背面触电,对一般的民用电,则不容易导致死亡,有经验的电工为了判 断用电器是否漏电而手边又无验电笔,有时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轻触用电器外壳。 若漏电,则食指将因条件反向而弯曲,弯曲的方向又恰是脱离用电器的方向。这样, 触电时间很短,不致有危险。当然,电压很高,这样作也会发生危险。 7、空气和太阳光 为了解释这种物理现象,首先简单了解一些空气和太阳光的知识。空气是在地 球外面包裹着的一层“防弹衣” ,保护着地球上生物不受紫外线的照射。空气并不是 空的,是由很多的微粒组成。其中 99%是氮气和氧气,其余则是别的气体(如二氧 化碳、惰性气体等)、小水滴和来源于工厂的粉尘、风中的扬沙、火山爆发的岩灰等 漂浮微粒。但是空气的成分并不是固定的,这依赖于所在的位置、天气和其他的不 固定因素(如森林、海洋以及火山爆发和污染的严重与否)。 光是能量以电磁波传播的一种方式,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 30 万千米。光 和其他波(比如声波)不同的是具有波粒二象性。这是因为光是由一种无质量的粒子 ――光子组成,所以光不但具有波的特性,还有粒子的特性。光传递能量的大小与 光的频率成正比,而光的频率正好决定其颜色。但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其中特定频 率范围内的光,称之为可见光,频率过高(紫外线)和过低(红外线),我们都看不见。 对于太阳光,牛顿首先用三棱镜发现其中包含着赤、橙、黄、绿、蓝、靛和紫 7 种颜色。可以用一个小实验即可观察到“七彩阳光” 。取装入水的玻璃缸放在房子 中阳光入射的地方,然后在水中放一面小镜子,用一张白纸接收从盆中小镜子反射 的光,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即可从白纸上看到一个漂亮的人造彩虹。在 7 种不同的14 光中,红光波长最长(频率最低),紫光波长最短(频率最高)。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是 它们的混合结果。 8、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除非有外界干扰,光都是以直线传播的。当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不可避免要遇 到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其他微粒。这些微粒对光有吸收、反射和散射等物理作用, 正是这些物理作用使得晴日里天空成为蔚蓝色。 正确解释天空为什么是蓝色始于 1859 年。 科学家泰多尔首先发现蓝光要比红光 散射强得多,这就是“泰多尔效应” 。几年之后,科学家瑞利更详细地研究了这种现 象,他发现散射强度与波长的 4 次方成反比。后来,更多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瑞 利散射” 。瑞利散射很容易通过下面一个小实验来验证:用一个盛满水的水杯,然后 往水杯中滴入几滴牛奶,用手电筒做光源,从水杯的一侧照射,从水杯的另一侧看 到的是红光,而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看到的却是蓝色(在黑暗处的效果更明显)。 当时,泰多尔和瑞利都认为天空的蓝色是由于空气中有小的粉尘微粒和小水滴 所致,这些小的粉尘微粒和小水滴就类似于水中的牛奶悬浮颗粒。即便今天,也有 许多人这样认为。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天空完全是由于小的粉尘微粒和小水滴引 起的,那么天空的颜色将随着湿度而变,事实上天空的颜色随着湿度的变化非常小, 除非下雨或者乌云密布。后来科学家猜测用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子足以解释天空 中的“泰多尔效应” 。这种猜测最终被爱因斯坦所证实,他对这种散射效应作了详细 的计算,并且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合。 我们所看到的蓝天是因为空气分子和其他微粒对入射的太阳光进行选择性散射 的结果。散射强度与微粒的大小有关。当微粒的直径小于可见光波长时,散射强度 和波长的 4 次方成反比,不同波长的光被散射的比例不同,此亦成为选择性散射。 当太阳光进入大气后,空气分子和微粒(尘埃、水滴、冰晶等)会将太阳光向四周散 射。组成太阳光的红、橙、黄、绿、蓝、靛、紫 7 种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 长最短。波长比较长的红光透射性最大,大部分能够直接透过大气中的微粒射向地 面。而波长较短的蓝、靛、紫等色光,很容易被大气中的微粒散射。以入射的太阳 光中的蓝光(波长为 0.425μ m)和红光(波长为 0.650μ m)为例,当光穿过大气层时, 被空气微粒散射的蓝光约比红光多 5.5 倍。因此晴天天空是蔚蓝的。但是,当空中15 有雾或薄云存在时,因为水滴的直径比可见光波长大得多,选择性散射的效应不再 存在,不同波长的光将一视同仁地被散射,所以天空呈现白茫茫的颜色。 如果说短波长的光散射得更强,你一定会问为什么天空不是紫色的。其中一个 原因就是在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空气分子对紫色光的吸收比较强,所以我们所观 测到的太阳光中的紫色光较少,但并不是绝对没有,在雨后彩虹中我们很容易观察 到紫色的光。另外一个原因和我们的眼睛本身有关。在我们的眼睛中,有 3 种类型 的接收器,分别称之为红、绿和蓝锥体,它们只对相应的颜色敏感。当它们受到外 界的光刺激时,视觉系统会根据不同接受器受到刺激的强弱重建这些光的颜色,也 就是我们所看到物体的颜色。事实上,红色锥体和绿色锥体对蓝色和紫色的刺激也 有反映,红锥体和绿锥体同时接受到阳光的刺激,此时蓝锥体接收到蓝光的刺激较 强,最后它们联合的结果是蓝色的,而不是紫色的。 9、家电节能 (1)照明节电 日光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光线柔和、寿命长、耗电少的特点, 一盏 14 瓦节能日光灯的亮度相当于 75 瓦白炽灯的亮度,所 以用日光灯代替白炽灯可以使耗电量大大降低。在走廊和卫 生间可以安装小功率的日光灯。看电视时,只开 1 瓦节电日 光灯,既节约用电,收看效果又理想。还要做到人走灯灭, 消灭“长明灯” 。 (2)电视机节电 电视机的最亮状态比最暗状态多耗电 50~60%;音量开得越大,耗电量也越大。所以看电视时,亮度和音量应调在人感觉最佳的状态,不要过 亮,音量也不要太大。这样不仅能节电,而且有助于延长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有些 电视机只要插上电源插头,显像管就预热,耗电量为 6~8 瓦。所以电视机关上后, 应把插头从电源插座上拔下来。 (3)电冰箱节电 电冰箱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决不能靠近热源,以保证散热片很好地散热。使用时,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电冰箱内的食物不要塞得太满, 食物之间要留有空隙,以便冷气对流。准备食用的冷冻食物,要提前在冷藏室里慢 慢融化,这样可以降低冷藏室温度,节省电能消耗。 (4)洗衣机节电 洗衣机的耗电量取决于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使用时间的长16 短。电动机的功率是固定的,所以恰当地减少洗涤时间,就能节约用电。洗涤时间 的长短,要根据衣物的种类和脏污程度来决定。一般洗涤丝绸等精细衣物的时间可 短些,洗涤棉、麻等粗厚织物的时间可稍长些。如果用洗衣机漂洗,可以先把衣物 上的肥皂水或洗衣粉泡沫拧干,再进行漂洗,既可以节约用电,也减少了漂清次数, 达到节电的目的。 (5)电风扇节电 一般扇叶大的电风扇,电功率就大,消耗的电能也多。同一台电风扇的最快档与最慢档的耗电量相差约 40%,在快档上使用 1 小时的耗电量可 在慢档上使用将近 2 小时。所以,常用慢速度,可减少电风扇的耗电量。 10、为什么虾片用油一炸就会胀大? 虾片是用熟淀粉制作的。制作时在里面形成的许多微孔中都封闭进一些空气。 由于这些微孔非常细小,所以我们用肉眼看不出来。把虾片放进热油锅里,一方面 熟淀粉遇热就要软化,另一方面微孔中的空气受热就要急剧膨胀。里面的空气要向 外挤,外面的熟淀粉又软化了,于是虾片立刻被胀大了。等到温度一降低,外面的 淀粉又硬化后,虾片就变得又松又脆,胖乎乎的了。 11、为什么通常女人比男人更容易仰浮在水面上? 夏天,我们一起去游泳,几个男同学试着仰浮在水面上不动,他们发现,总是 脚向下沉。而旁边的几个女同学却可以仰浮在水面上。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人的平均密度是在 1.0 × l03kg/m3 左右变化,当人憋住一口气,人的密度小于水 的密度,人应当能漂在水面上;但是男人的密度比女人 的密度大,这是因为女人身体内脂肪所占的比率高于男 人,女人体内脂肪约占体重的 20%,而男人体内脂肪约占体重的 15%左右。这样女 人比男人更容易被水托起来。 此外,从体形上看,男、女差别也决定了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浮在水面。男人的 整个身体中体积最大的是胸部,因此,水对男人的浮力的作用点在靠近肺部的附近, 而由于脚的重力,男人的重心在偏离肺部的臀部附近,这一对力不作用在一条直线 上,产生了转动的效果脚向下沉。 女人整个身体中体积最大的部位是臀部,浮力对女人的作用点在臀部附近,其17 重心在臀部稍上一点的地方,两个力的作用线离得很近,稍加调整人的姿态,就可 以便浮力与重力在同一条直线上,达到二力平衡,使女人浮在水面上比男人要稳得 多。男人若想平稳地仰浮在水面,可将两臂举过头顶平伸出去,使重心上移可减少 脚下沉的趋势。 12、为什么泡菜坛子的上方要有一个环状水槽? 有一种制做泡菜的坛子,陶制的容器上方有环状水槽。把泡菜汤和需泡制的莱 放进坛后,将碗倒扣在环状水槽上,并在水槽内加适量的水,就 可以泡制泡菜了。 泡制泡菜是乳酸菌对菜进行加工的过程,乳酸菌是厌氧菌, 也就是说腌制泡菜应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环状水槽上倒扣 一个碗,加适量水后,水槽被碗边分成了两个底都相通的容器,即连通器,根据连 通器原理,碗边内外的水面相平。这样坛内外的空气被水隔开。空气不能进入坛内, 保证了坛内的化学变化正常进行。 另外,坛内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当坛内气压大于坛外大气压强时,这部 分气体还可以通过环状水槽的底部的水排出坛外。 可见环状水槽起着隔绝空气和单向阀门两个作用,在泡制泡菜的过程中起着关 键的作用。如果你家正在用泡菜坛子泡制泡菜的话,千万别忘了给环状水槽添水, 因为水槽浅,盛不了多少水,很容易蒸发完,使泡菜坛内外气体相通,使泡菜汤发 生霉变,长了一层白毛,只好将其全部倒掉,那多可惜呀! 13、湿袜子为什么粘脚? 袜子穿在脚上,脚踩在水中,袜子湿透了,这时要把袜子脱下来可费劲了,就 好像粘在脚上一样。 有人说,这是水有粘性,是水把袜子和脚粘在了一起,这种说法不准。是空气把袜子和脚粘在了一起,同时水分子之间的引力也起了作用。 干袜子和脚之间原来有一层空气,袜子的内外层都受到大气压的作用,脱袜不 必克服大气压的压力。袜子湿透了,袜子和脚之间的空气都排掉了,袜子的空隙充 满了水以后成了一个封闭的整体,外面的空气进不到袜子和脚之间,大气压从袜子 外面把袜子紧紧地压在脚上,所以脱湿袜子还要克服大气压力很不容易。不是袜子 粘在了脚上,而是被压在脚上。18 另外,袜子和脚上都有水,水分子之间有引力,脱袜子时还要多克服水分子间 的吸引。由于上述两个原因,脱湿袜子比脱干袜子困难一些。 14、风筝为什么能升上天? 每年的春天,北京的风筝会一下多起来,无论是天安门广场,还是新建的立交 桥边的空地上,都有不少的大人小孩兴致勃勃地把五颜 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放上天空。这些风筝在蓝天上翩 翩起舞, 十分壮观。 但是你知道风筝为什么会飞上天吗? 有人说风筝是风吹上天的,说的不全对,纸片被风 吹上天不一会儿就自己落到地面来。风筝被线拉着与风 吹来的方向有一定的角度,当风刮到风筝上的时候,由于风筝的阻挡风的方向发生 改变,风筝给风一股力量,使风转变了方向。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风也就给风筝一个反 作用力,这个力使风筝向上,向远方飘去,这时只要适当地放开拉住风筝的细线, 风就把风筝送上了天空。当人拉紧细线,细线对风筝的拉力与风对风筝的作用力方 向相反,不让风筝远去。风筝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悬在半空中。 如果风速太小,风对风筝的作用力不足以支持风筝的重力和细线的拉力,风筝 就会从高处向下跌落。一般靠近地面的风力较小,必须设法使风筝达到一定的高度, 才能自动上升到更高处,线在空中飘浮。因此人们往往拉着风筝迎着风跑,或登到 高处使吹到风筝上的风速大一些,使风筝飞升上天。 15、乘飞机时,乘务员为什么要发给乘客口香糖? 当你乘飞机旅行时,乘务员总是要在飞机起飞前发给你口香糖,这是不是为了 给你的旅行增加甜蜜的味道?不是,而是为了减轻你在飞行 中的不适。 我们知道大气层空气的密度是变化的,大气压强随着高 度的增加而减少。 虽然我们的大型民航客机的机舱是密封的, 但是在飞机起飞、降落和航行中,机舱内空气的压强还是会 有较大的变化。 人在地面时,地面的大气压强为 1 个大气压左右,人的19 耳咽管及内耳道内空气的压强也是一个大气压左右,当飞机升入高空之后,机舱内 的空气压强降低,而内耳及耳咽管封闭着一个大气压的气体,造成鼓膜内外有个压 强差,使鼓膜受到从内耳向外耳的压力作用,使人感到头晕、恶心,甚至于出现呕 吐等不舒服的症状。这时只要张开嘴,作咀嚼、吞咽动作,耳咽管就会开启与空气 相通,使内耳中的空气压强与机舱内的气压相同,使加在鼓膜上的压强差消失。为 了帮助你能打开你的耳咽管减轻乃至消除由于气压变化给你带来的不适,乘务员发 给你口香糖,是为了让你轻松地、甜蜜地渡过这个难关。 我们从这个实例中可以知道,当你周围环境的气压作较剧烈变化的时候,主动 张嘴,使内、外耳压强保持一致,是保护耳朵的好办法之一。 16、为什么公共汽车后面的窗子是不打开的? 当你坐在疾驰的公共汽车中的时候,是否发现,汽车的后窗总是关闭的,这是 怎么回事,为什么在很热的夏季,都不打开车的后窗呢? 如果有一条小鱼在茫茫的大海里游泳,水面是不会产生什么波浪的。如果大鲸 鱼游来就会激起滚滚的浪花。这是由于鲸的身体很大,它要占据很大的体积,当他 往前游的时候,它离开的地方就会有水补充进来,因此,鲸的尾部常常出现巨大的 浪头。 公共汽车也是这样的,在车身刚经过的地方,就要有空气来补充,因此,空气 就由两旁和后面这些地方涌来,形成一股涡流。空气的涡流卷起地上的尘土,紧跟 在汽车后面,卷起一个大灰柱;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汽车后面的飞扬的尘土。如果我 们把公共汽车的后面的窗子打开,那么空气必然夹带着尘土,一个劲地往车里挤。 因此,公共汽车后面的窗子,大多是不打 开的。 17、公共厕所里的自动冲水水箱为什么能定时冲水? 在公共厕所里常见到定时自动放水冲洗的装置,它是根 据虹吸现象制造的卫生设备。 虹吸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 拿一根装满水的长橡皮管, 两头用手捏住,把它的一头插入放在桌子上的水桶里,让橡 皮管另一端挂在水桶的外边,挂在外边的橡皮管较长。松开 捏着皮管里两端的手,水桶里的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直到水桶里的水位降到20 管子口的下方为止。这是因为橡皮管里灌满了水,大气压强压着水流入橡皮管,由 于橡皮管的出水口低于桶里的水位,产生了压强差,水就顺着管子流了出来。这就 是虹吸现象。 打开水龙头,向高悬于厕所房顶的水箱内注水。当注进的水的水位,低于虹吸 管上端弯曲的部分因为管内有空气不会发生虹吸现象。当注进水位高于水管上方弯 曲部分时,水管内灌满了水,发生虹吸现象,水箱的水自动地冲出来冲洗下水道, 直到水位下降到弯管进水口之下。接着又开始第二次储水的过程。水储满了之后又 发生虹吸现象,只要进水量调得合理,就能保证水槽定时,定量冲水。 18、为什么下水管要穿出楼顶? 现在的楼房里的厨房和厕所都要安装较粗的下水管,这是因为下水道的空管里 有空气,空气要占据空间,水管里的废水如果不能把空气挤出去,废水就会堵在下 水管的上端,流不下去,下水管的上端穿出屋顶,就给下水道里的空气留了出路。 废水往下流把空气往上挤,让空气流到楼顶的大气中去,废水才会顺顺当当地往下 流。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实例。我们用漏斗向瓶中灌油时,若漏斗紧压在瓶口,瓶中 的空气排不出去,油就停在漏斗中不漏到瓶子里。当我们把漏斗从瓶中提起,使漏 斗与瓶口之间出现空隙,漏斗中的油就会顺利地流到瓶中。这是因为瓶中的空气从 瓶口和漏斗之间排出瓶外,不再堵住漏斗的油向下流。 19、夏天冰棍会什么会冒汽? 夏天, 由于外面的气温比冰棍的温度高得多, 冰棍一旦遇到空 气就要融化, 融化时要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 使空气的温 度下降。平时空气里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由于温度突然降低,就 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也就是说, 冰棍周围的空气由于温度降低, 便容纳不下原来所含的那么多水蒸气了。在这种情况下,多余的水蒸气就结成微小 的水珠,形成一团团飘浮着的雾状水滴,经光线照射,就成了白色的水汽。 20、服装的颜色 “冬不穿白,夏不穿黑。 ”这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你知道它包 含的科学道理吗?太阳不仅给人们送来光明,而且还送来了大量的辐射热。对于辐21 射热来说,黑色也是只吸收,不反射,而白色正好相反。白色的东西能够反射所有 颜色的光线,因此看起来就是白色的;而黑色的东西却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线,没 有光线反射回来,所以看起来就是黑色的了。一般说来,深色的东西,对太阳光和 辐射热,吸收多,反射少;而浅色的东西,则反射多,吸收少。因此,夏天人们都 喜欢穿浅色衣服,像白色、灰色、浅蓝、淡黄等,这些颜色能把大量的光线和辐射 热反射掉,使人感到凉爽;冬季穿黑色和深蓝色的衣服最好,它们能够大量地吸收 光和辐射热,人自然就感到暖和了。 21、多孔的冻豆腐 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冰冻以后,它的模样为什么会变得象泡沫塑料呢? 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一 个个小“容器” ,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我们知道,水有 一种奇异的特性:在 4℃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 0℃ 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 积要大 10%左右。当豆腐的温度降到 0℃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 成冰, 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 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网络形状。 等到冰融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孔洞,使豆腐变得象泡沫塑 料一样。冻豆腐经过烹调,这些孔洞里都灌进了汤汁,吃起来不但富有弹性,而且 味道也格外鲜美可口。 22、爆米花为什么会膨胀? “砰! ” 随着一声巨响, 爆米花的香气便飘散开来。 爆米花个大粒圆, 酥脆芳香, 是很受欢迎的一种膨体食品。大米经过爆米机一加工,体积 陡然胀大好多倍,难怪人们风趣地把爆米机称作“粮食扩大 器”哩!那么,米粒是怎样被扩大的呢? 我们知道,密封在容器中的气体,都有一个特别的脾气: 温度增高,压强就增大。给爆米机加热的时候,密封在罐里 的空气的压强逐渐增大;同时,装在里面的大米逐渐被加热,贮存在米里的水分也 逐渐蒸发出来,聚积在铁罐内。罐的温度不断升高,罐内的气压越来越大,这种高 压阻止米中水分继续蒸发,使残存在米中的水分也逐渐升温升压,一个个米粒象憋22 足了气的小气球,只因为受到罐内气压的约束,它们才不能爆开。当罐内气压升高 到 2―3 个大气压的时候,便停止加热。这时,爆米花的师傅拿一条长布袋套在爆米 机的口上,然后打开盖子。说时迟,那时快,在一声巨响中,大米喷到布袋里了。 高温高压的米粒突然进入气压较低的环境中,憋在米粒中的高温高压水分,失去了 约束力,便急骤膨胀,使米粒迅速胀大,变成了爆米花。 透过爆米花,使我们看到了“高温高压”的巨大力量。节日的焰火、鞭炮,工 地上的爆破,工厂里的蒸汽锤,大力士蒸汽火车头??它们那种有声有色的表演, 都是“高温高压”导演出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已成为生产上的强大动力。 23、接地放电 地球是良好的导体,由于它特别大,所以能够接受大量电荷而不明显地改变地 球的电势,这就如同从海洋中抽水或向海洋中放水,并不能明显改变海平面的高度 一样。如果用导线将带电导体与地球相连,电荷将从带电体流向地球,直到导体带 电特别少,可以认为它不再带电。生产中和生活实际中往往要避免电荷的积累,这 时接地是一项有效施。 24、为什么尖端会放电? 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是如果电场特别强,空气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受 到方向相反的强电场力,有可能被“撕”开,这个现象叫做空 气的电离。由于电离后的空气中有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空 气就可以导电了。空气电离后产生的负电荷就是电子,失去电 子的原子带正电,叫做正离子。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导体上的静电荷总是分布在表面 上, 而且一般说来分布是不均匀的, 导体尖端的电荷特别密集, 所以尖端附近空气中的电场特别强,使得空气中残存的少量离子加速运动。这些高 速运动的离子撞击空气分子,使更多的分子电离。这时空气成为导体,于是产生了 尖端放电现象。 25、爆炸时寂静区是怎样形成的? 在离爆炸地点往北远隔 160km 的地方,人们却很清楚地听到了这次爆炸声。 声 音怎么会跳跃到这么远的地方去?中间的寂静区是怎样形成的呢?23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在大气下层,温度随高度的 升高而降低;在较高的气层中气温又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在这种情况下,声波的 射线开始向上弯曲,随后发生全反射现象而射回地面。到地面又可发生反射。发生 反射的地方均可听到声音。如反射很强,则此过程还可继续进行下去。 沿着地面传播,声音是传不远的。因为地面上到处都有树木、山丘、建筑物以 及其它许多凹凸不平的东西,声波遇到这些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或吸收。 阿尔卑斯山隧道里的爆炸声,则经过隧道弧形壁反射而形成声音的聚焦;声音 被集中起来后,传播出去:它沿地面只传播了 30km;这强大的声流又向空中传播, 声音的射线不断弯工,恰又矿碰到了北方约 80km 处浓厚的云;变反射到远隔 160km 的地区去。这样,在 30km 和 160km 之间变出现了寂静区。 在战争中,如果发生这种奇异现象,指挥员不容易听到寂静区背后的枪炮声, 就会造成重大的伤亡。 26、为什么汽车大都用后轮驱动? 同学们可能会发现:我们常见的汽车中大都是用发动机通过一根长长的传动轴 带动后轮转动,来使汽车前进的,这叫做后轮驱动。为什么不用发动机直接驱动前 轮,这样不更方便吗?其实汽车大都用后轮驱动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汽车的最大牵引力从实质上来说就是地面对汽车的最大静摩擦力。通过 对摩擦力的学习我们知道: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稍大一点,而滑动摩擦力除 了与车轮、路面之间的情况(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之外,还与车轮对路面的 压力成正比;另一方面,车轮对路面压力的大小既与载重量大小有关,还与货物在 车上的位置有关。而我们知道,货物和人一般都在汽车的后半部。一般地,汽车前 轮的压力占汽车载重量的 1/4,后轮的压力占汽车载重量的 3/4。另外,即使将货 物放在靠近前轮的地方,车上的货物由于惯性一般也会向后移,使后轮对地面的压 力自动增加。所以要把汽车设计为后轮驱动。因此,汽车用后轮驱动可以增大汽车 的牵引力。 第二,如果汽车用前轮驱动,前轮既要转向又要驱动,将汽车的传动和方向机 构合并在一起很复杂,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比较麻烦也很费力,也不方便。所以,通 常少见前轮驱动的载货车。24 但是,货物装载机一般却用前轮驱动、后轮转向,这是因为装载机的载货斗在 前边,前轮对地面的压力比后轮大得多。有些为获更大牵引力的汽车,如越野汽车、 轮式拖拉机等用前后轮同时驱动的装置,但是这些车辆在道路不是特别坎坷、泥泞 的情况,还是用后轮驱动,这样可以提高行驶的速度。 27、为什么熟鸡蛋能竖立旋转? 把一只煮熟的鸡蛋放在桌上旋转,如果用力合适,它转着转着就会竖立起来, 而生鸡蛋就不会这样。 英国和日本科学家对这一现象作出了 物理学解释。 熟鸡蛋在旋转过程中竖立起来, 这看上去是违反物理规 律的,因为它的重心升高,整个系统的能量似乎增加了。科学家在 28 日出版的英国 《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事实上是熟鸡蛋的部分旋转能量在蛋壳与桌面之间的摩擦 力作用下转换成了一个水平方向的推力,使熟鸡蛋的长轴方向改变,在一系列的摇 晃震荡中由水平变为垂直。而生鸡蛋的内核是液态,会吸收旋转能量,使它不能转 化为推力,因此生鸡蛋在旋转时不会竖立起来。 科学家说,产生这一现象的关键是蛋壳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要恰到好处。在完全 光滑的桌子上,旋转的鸡蛋不会竖立起来。而桌面太粗糙了也不行。此外,鸡蛋的 旋转速度也要合适,在大约每秒 10 转的临界速度以下,鸡蛋不会竖立起来。科学家 还发现,鸡蛋能否竖立起来与其旋转的初始方向没有关系,而且鸡蛋也能以任一端 立着旋转。 28、滑翔翼是怎样上升的? 在自然界中,除了有水平方向的风外,还有从地面吹往天空、竖直方向的风。 滑翔翼如果遇到了这种上升气流,就会同它一起上升。滑翔翼(及任何其它使用上升 气流的飞行器)翱翔的基本规则是寻找上升气流,并飞到里面去。上升气流有多种成 因,最常见的是山脊气流和热气流。当水平方向的风吹到障碍物(在这里是山脊)上 时,它被迫冲往上方,这就是山脊气流。当某处地面(水面)被太阳晒热,并将热量 传导给附近的空气时,热空气上升,就形成热气流。 一般而言,山脊气流沿山脉呈带状分布,飞行员在其中来回穿梭。而热气流则 始于地面上的某一点,呈柱状或热气泡状上升,飞行员在该区内盘旋上升。25 29、飞行当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怎样? 滑翔翼可在温度低至零下数度的冬季飞行,也可在赤日炎炎的沙漠地区飞行。 高度每升高 300 米,空气温度将下跌 4 华氏度。因此,飞行员在高空飞行中必须经 受较低的气温。夏季,如果你计划飞到
米以上,就需要穿着能保暖的衣 服,以免受冻。 30、玩滑翔翼对体格有特殊要求吗?对飞行员的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有无 限制? 几乎人人都可以飞滑翔翼。 如果您能肩扛 23-32 公斤的东西慢跑, 您就能够学会飞滑翔翼。 当然飞行 并不需要您特别大力, 因为您的体重是由吊带、 而不 是您的双臂负担的。 但在恶劣天气下的长时间飞行就 需要有较稳健的耐力。飞行员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可以逐步地提高这种耐力。 飞滑翔翼的人从十几岁到八十几岁的人都有。这项运动对心理的要求大过对生 理的要求。如果一个人的心智足够成熟,能够对关乎其生命安全的事件做出正确的 判断,并能有适当的反应,就可以说他到了适合飞行的年龄了。飞行主要靠的是平 衡感和耐力,而不是李元霸那样的蛮力。所以无论男女都可以成为优秀的飞行员。 当然,性别比例因地而异。在美国,约有 10%-15%的滑翔翼飞行员是女性。飞行员 的体重也不太重要,关键是他们必须使用适合他们尺寸的伞具。较重的飞行员需要 大号伞具,较轻的飞行员则需要较小号的伞具。一般滑翔翼飞行员的体重约在 40 到 110 公斤之间。体重不在本范围内的人就不容易找到适合他们使用的伞具了。当然, 特别胖的人可以使用特别设计的双人伞。 身高与能不能飞行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关系。 当然,一般伞具是为 1.5-2.0 米高的人设计的。对于身高不在本范围内的人,伞具 和鞍具都要做适当的修改。 31、静脉输液中的物理知识 静脉输液时,要求在输液过程中,保持滴点的速 度几乎不变。 通过观察封闭式静脉输液用的部分装置, 结合气体压强、 液体压强的知识我们不难说明其道理。 输液时,医生先将葡萄糖液瓶倒挂,然后将通气26 管上的通气针插入,这时通气管与葡萄糖液瓶内部连通,葡萄糖液有一部分进入通 气管内。但我们注意到进入的量并不多,通气管内的液面远比葡萄糖液瓶内的液面 要低。接着医生就把点滴玻璃管和输液管连好,然后将输液管通过针头与葡萄糖液 瓶内部相连。调节橡皮管上的夹子,葡萄糖水就开始均匀地一滴一滴在点滴玻璃管 内下落了。 首先,当插入通气管后,为什么通气管内的液面远低于葡萄糖液瓶内的液面。 由于葡萄糖液瓶内的空气是密闭的。当通气管和葡萄糖液瓶内接通时,部分葡萄糖 液已进入通气管,这样葡萄糖液瓶内部的液面就有所下降,瓶内空气的体积就会增 大,压强就要减小。正是由于瓶内空气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导致了通 气管内的液面与葡萄糖液瓶内液面之间出现了上述的高度差。 其次,我们来分析输液时葡萄糖液瓶内的压强情况:我们知道,液体压强是随 深度增加而增大的。液体越深压强越大,这样液流速度就越快。在输液开始后,葡 萄糖液瓶内的液面持续下降,瓶内空气压强减小,因而通气管内的液体由于受到外 界稳定的大气压强的作用,很快被压回到葡萄糖液瓶内。当通气管(包括针头)内 没有了葡萄糖液后,其针头顶端开口处的小液片就刚好在上下都是一个大气压强的 作用下平衡。小液片的上部受到向下的压强是瓶内空气压强以及葡萄糖液产生的压 强。小液片的下部受到向上的压强是外界大气压强。当瓶内液面继续下降而导致瓶 内空气压强略有下降时,小液片就不再平衡,它让开一个“缺口” ,气泡就冒上了瓶 内空气之中。瓶内空气量增多,压强就稍有增大,通气管针头顶端开口处的小液片 又在上下都是一个压强的作用下重新平衡。这佯,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通气管针头 顶端开口处的小液片受到的向下的压强基本保持在一个大气压强的水平,不会因瓶 内液面的下降而变化。由于图中通气管针头顶端所处水平面液体的压强基本保持不 变,因而在它下面一定距离的点滴玻璃管上端口液体的压强也基本保持不变。这样, 就对稳定滴点速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32、公路标志牌、线、车牌为什么反光很强? 反光涂料是运用微棱镜晶体回归反射原理,在其它远距离的光源照射下也能产 生强烈的反光效果并反射回发光处,无需外加电源, 就达到了在黑暗中如同灯光的功 效。 汽车牌照以及道路指示牌采用高折射率玻璃微珠后半表面镀铝作为后向反射器,27 具有极强的逆向回归反射性能,能将 85%的光线直接反射回光源处,回归反射所造 成的反光亮度,可使驾驶人员和带光源的夜间或视野不佳的情况下清楚地看见行人 或障碍目标,确保双方安全。 汽车牌照的反光原理就是平时所说的回归反射,道路上的交通标、志警示牌也 是同一类产品,它是通过内藏的玻璃微珠(也有裸露型)来实现的。根据反射强度 一般可分为几大类:高强级,车牌级,工程级和广告级。这些标志牌很多都是用反 光的涂料做的。这些涂料用到了反光膜。 反光膜产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新型光学材料。它是根据薄透镜成象原理,将玻 璃微珠均匀单层镶嵌在有机树脂中作为光学原件,用树脂多层层叠而成的贴膜。用 其制作的反光标志牌能将入射光线按原路回归反射,其反光亮度比一般油漆标志牌 亮几十至几百倍。产品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港航、机场、矿山,消防、车辆牌 照、环保、广告等领域制作反光标志、标牌。该产品的使用,能使人于夜间在数百 米以外看清标志,很大程度地提高了人们夜间对标志的识别能力,达到增强安全意 识和宣传的作用。该产品是近期问世的高科技产品,随即被广泛采用,现到处可见 本产品制作的反光标志标牌,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该产品的应用是人类 文明进步的又一家征。 33、伽利略望远镜的原理及光路图 物镜是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发散透镜的望远镜。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 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 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 伽利略望远镜的放大率等于 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 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 成正像,但它的视野比较小。把两个放大倍数不高 的伽利略望远镜并列一起、 中间用一个螺栓钮可以 同时调节其清晰程度的装置,称为“观剧镜” ;因 携带方便,常用以观看表演等。 你可以用很低的费用制作一架伽利略式望远镜。从文化用品商店买一块直径、 焦距大一些的眼镜片作为物镜和一块焦距、直径较小的透镜作为目镜。用胶水和小 槽把两块镜片装在硬纸筒内,再做一个简单的台座,于是一架能够看到月亮上的群28 山、银河中的繁星和木星的卫星的 611 年,另一位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 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现在人们用 的折射式望远镜还是这两种形式。但是“假色”问题仍然未能解决。 利珀希不是天文学家,从未想过把自己的新装置对准天空。但是没过多久,关 于他的发现的消息传开了。幸运地是,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教授伽利略得知了此事。 伽利略很快就制造了一台折射望远镜。他以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 从待研究的物体发出的光照射到望远镜物镜的一个玻璃透镜上,物镜使光线折射并 把它集中于称为焦点的一点上,在那里便形成了发光体的像。这个像被目镜的透镜 放大,进入人眼。 34、车窗中的物理知识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细心观察 一下,各种式样的汽车车窗,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还真不少呢! (一)轿车前边的车窗玻璃为何要做成倾斜 的? 不少学生可能一下子会认为: 做成这样还不是 为了减小车子行驶过程中的阻力呗! 那也许又有学 生要追问:那大型汽车(如长途客车、公共汽车、 大型卡车)驾驶室的前窗玻璃可是竖直的呀?显然这种解答是不科学的!这可要从 光学角度来分析:挡风玻璃是透明的,但不是绝对没有反射。坐在驾驶员后面的乘 客会由于反射成像在驾驶员的前方。小轿车较矮,坐在里面的乘客经挡风玻璃成像 在前方,若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则所成的像与车前方行人的高度差不多,这就会干 扰驾驶员的视觉判断,容易出事故.而当挡风玻璃为倾斜时,所成的像就会在车前的 上方,驾驶员看不到车内人的像,就不会影响视觉判断,保证行车安全.大型汽车一 般很高,驾驶员的位置(视线)比路面行人要高些,这时虽然车内乘客经挡风玻璃 反射成的像在车前方,但位置比路上行人高得多,且比较暗淡,因而不会影响驾驶 员的视觉判断。 (二)装有空调的汽车在夏、冬季节,车窗上都有水珠出现,这是怎么回事?29 你首先要知道:小水珠在不同季节小水珠在不同季节可是出现在车窗玻璃不同 的表面上的哟!原因是夏天车外气温高,车内气温低,故车子外面的水蒸气遇冷在 窗户玻璃的外表面上液化形成了小水珠;而冬天则相反,车内气温高于车外气温, 所以车子内的水蒸气遇冷在车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液化形成了小水珠。 (三)为何夜间行车时,车内不能亮灯呢? 在晚上乘车或在路边行走时,我们会发现夜晚行驶的汽车,车内的灯都是关闭 的。因为当车内开灯时,汽车的挡风玻璃相当于一个平面镜,车内人、物在玻璃的 反射下会在车前方形成虚像,由于车内光线比外面强,所以可能比车前行人还要明 显,结果使司机看不清或发生混淆,造成判断失误酿成交通 事故。因此,夜间行车,为了避免车前出现车内景物的像, 保证司机看清路面上的景物,必须关掉车内的。 (四)奥运开幕式:巨大地坑暗藏画轴、地球 在地面系统上,雅典的创意是用一个大水池移植了“爱 琴海” ,而北京则用地下舞台浮出“画轴” ,徐徐展开中华五 千年历史。 演出核心的中心舞台,是一个直径 20 米的升降 台,藏在体育场中央的巨大“地坑”中, “地坑”顶端的盖板可以平移。卷轴和“地 球”都是从这个“地坑”升起。其中卷轴预先放置在盖板内,而直径达 18 米的“地 球”则是先压缩在地下的,也就是说,球体结构必须是柔性的。而用升降台升起球 体之后,演员需要在球体的立面上表演,因此升起后又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才能 保障演出安全和效果。感谢高科技的铝合金感光材料,让“地球”能屈能伸。 “地球” 上装有九个轨道,58 名演员用威亚拉着,像失重般进行倒立行走及空翻等高难度动 作。 (五)汽车中的光学知识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 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 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30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 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 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 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 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 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 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35、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 (1)自行车上的摩擦知识。 ①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 压力的大小、 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 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 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 ②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 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 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这还是依靠后 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 什么的?阻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正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车作匀速运动。不过,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前轮和 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那谁和这两个力平衡呢?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向前! ③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 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 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31 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 ,方向 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④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 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 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 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 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2)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 ①自行车上的杠杆 A、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 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 B、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 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②自行车上的轮轴 A、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 。 B、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手把转动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 。 C、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 。 (3)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 自行车内胎充气: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现代自行车使 用充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 前进的阻力。 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 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 (4)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 学知识 ①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 0.71 米或 0.66 米。 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 ,即约 2.23 米或 2.07 米,然后,让车沿着跑32 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 n,则跑道长为 n×2.23 米或 n×2.07 米。 ②力和运动的应用 A、减小与增大摩擦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 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 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 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 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B、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 ③压强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座垫 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 感到疲劳。 ④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以及惯性定律的运用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 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 与转轴等。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这是 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根据惯性定 律,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切记下坡或高速行 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36、为什么拉车比推车省力? 手推车,使用方便,既可以推又可以拉。推和拉的用力方向跟水平线的夹角一 样,是推车省力还是拉车省力?省力不省力,主要看车轮受到的阻力有多大。因为 克服了阻力,车子才能前进。在地面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车轮对地面的压力越大, 阻力越大,阻力大就费劲。反过来,压力小,阻力小,省力。推车的时候,用力的 方向指向斜下方,它产生两个效果:一个分力向前,用来克服阻力,使车匀速前进; 另一个分力竖真向下,加大了车对地面的压力,使阻力加大。拉车的时候,用力的33 方向指向斜上方,也产生两个分力;一个向前用来克服阻力;另一个竖直向上,减 小了车对地面的压力,使阻力减小。因此,拉车的时候,需要克服的阻力小,也就 省力一些。 37、推铅球时为什么要滑步?在田径运动会上,投掷手榴弹和标枪的运动员,大都是来用助跑的方法,在快 速奔跑中把投掷物投掷出去。这是为了使投掷物在出手以前就有较高的运动速度, 再加上运动员有力的投掷动作,投掷物就能飞得更远。(回忆一下运动的合成与分 解) 推铅球时,运动员被限制在固定半径的投掷圈内,根本无法通过助跑来提高铅 球的初速度。如果站在那儿不动,把处于静止状态的铅球投掷出去,那是投掷不远 的。在物理学中我们学过动量定理: FΔ t = m Δ v 由此可知,要使铅球在出手前就有较大的运动速度,必须增加给铅球施加作用 力的时间(在作用力不变的情况下)。所以,铅球运动员大都是采用背向滑步的方 法:先把上身扭转过来,背向投掷方向,然后摆腿、滑步、前冲,再用力推出铅球。 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使铅球在推出前就已具有较大的运动速度。对于优秀的运动 员来说,滑步推铅球比原地推铅球可增加约 2 米的成绩。 38、在开水里不融化的冰块 把一小块冰丢到装满水的试管里去,由于冰比水轻,要想不让冰块浮起,再投 进去一粒铅弹、一个铜圆等等去把冰块压在底下;但是不要使冰跟水完全隔离。现 在,把试管放到酒精灯上,使火焰只烧到试管的上部。不久,水沸腾了,冒出了一 股一股的蒸汽。但是,多奇怪呀,试管底部的那块冰却并没有融化!我们好像是在34 表演魔术:冰块在开水里并不融化??这个谜的解释是这样的。试管底部的水根本 没有沸腾,而且仍旧是冷冰冰的,沸腾的只是上部的水。我们这儿并不是什么“冰 块在沸水里” ,而是“冰块在沸水底下” 。原来,水受了热膨胀。就变得比较轻,因 此不会沉到管底,仍旧留在管的上部。水流的循环也只在管的上部进行,没有影响 到下部。至于下部的水,只能经过水的导热作用才受到热,但是,你知道水的导热 度是很小的啊! 39、为什么水龙头一打开水就会流出? 原来,日常生活中来自水管的水大多数来自水塔,而水 塔中的水是用高压泵把水压上去的。因此,水塔中的水面肯 定比水龙头中的水面高出许多,水龙头与水塔构成了一个连 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液面应相平,所以,一打开水龙头 水便流出来了。 40、敲击水管,为何有时听到 2 次声音,有时听到 3 次声音? 大家都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最 快,如在钢铁中每秒传播 5200 米;其次,在液体中,如在水中每秒传播 1500 米; 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每秒仅能传播 340 米。可见,如果水管中无水,敲击水管另一 端,传声介质是空气、水管,我们就可能听到 2 次声音。如果水管中有水,传声介 质为空气、水、水管,我们就可能听到 3 次声音。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 水管中是否有水。 41、寒冷的冬天,有时打开水龙头,会发现一滴水也不能流出,有时水管还会 被“冻裂”,为什么? 原来,水管的水受冷凝固形成冰,就一滴也不能流出了。由于水结冰质量不变, 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所以水管有时会被“冻裂”。我们可以在水管外部包上一层 防冻塑料纸,不过最稳妥的办法是将水龙头打开一点点,让水慢慢地下滴,这样就 不易结冰了。 42、寒冷的天气,用手触摸自来水金属管时,好像对手有一种“粘力”,这是 何因? 原来,自来水的金属管是热的良导体,当用手接触它时,手上的热量被金属迅35请 节 约 用 水! 速吸收并传走,手表面皮肤层的水分会立即遇冷凝固,将手和自来水管“粘”在一 起。 43、如何判断浴室中冷、热水管? 天冷了,我们去浴室洗澡时,会发现有一冷一热两个进水管。我们很想知道哪 个是冷水管,哪个是热水管,用手直接触摸又怕被烫伤,该怎么办?事实上,细心 的人会发现两支水管表面是不同的,其中一支表面上有一层水珠,另一支却没有,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浴室中充满了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水管便会液 化成一层小水珠附在水管表面上,所以,“出汗”的水管便是冷水管了。 44、静电复印原理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复印机已越来越普及,文件、材料和图纸 等放进复印机,一会儿就可复制出若干份来,真是大大减轻了手工劳动,且又节省 了时间。复印机大多是根据静电原理设计的,这里有一个小实验可以说明静电复印 的基本原理:找一张旧的唱片,放在桌子上,用一块绸布在上面迅速摩擦,这样唱 片由于摩擦而带了静电。然后用手指在唱片上“写”上几个字。当然,这些字人眼 是看不见的。这样静电母板就做好了。 接着在一张纸上放些面粉,并用嘴轻轻地将纸上的面粉均匀吹到唱片上,由于电荷 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唱片上有电荷的地方就吸上了较多面粉,而用手指写过 “字”的地方由于电荷通过人的手散失了,因此不能在吸引面粉。这样在唱片上就 将手指写上的几个字隐隐约约得显现出来。这就是静电复印基本原理的模仿实验, 你不妨可以试一试。 在实际应用的静电复印机中代替唱片的部件称为硒鼓,字也不是用手写的,而是用 光照上的 。当硒鼓充电以后,经过光照处理,照光的部分电荷就会消失,文字、图 像等遮光的地方,电荷不会消失。当复印的黑粉撒到硒鼓上时,有文字、图像的地 方由于相对应的硒鼓带电,可以吸引黑粉,这样就可把原稿上的字或图转印到一张 白纸上。 (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36 答: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是为了使它们的齿或刀锋利而 减小受力面积,使用时用同样的力可增大压强。 2、把塑料衣钩紧贴在光滑的墙壁面上就能用它来挂衣服或书包。这是什么道 理? 答: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墙面上时,塑料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被挤出,大气压强 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壁上。挂衣服或书包后,塑料吸盘与墙壁产生的磨擦力 以平衡 衣服或书包的重力,所以能挂住衣服或书包。 3、为什么发条拧得紧些,钟表走的时间长些? 答:发条拧得紧些,它的形变就大些,因此具有的弹性势能就多些,弹性势能 转化为动能就多些,就能推动钟表的齿轮做较多的功,使钟表走的时间长些。 4、钢笔吸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 是什么原 因? 答:按下弹簧片时,橡皮内的一部分空气被挤出,放手后因橡皮管要恢复原状 使管内空气压强低于管外大气压强,墨水被管外大气压强压进水管内。 5、用高压锅煮饭菜比用普通锅煮饭菜熟得快,为什么? 答;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 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 高,饭菜越快熟。 6、你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就会感到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从身体吸收了 热量,使皮肤的温度降低感到凉。 7、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为什么? 答:因为钨丝受热产生升华现象,然后钨的气体又在灯泡壁上凝华的缘故,所 以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 8、冬天,人在感觉手冷的时候,可以用搓手的办法使手变热,也可以把手插进 裤袋里使手变热,这两种办法各是通过什么方式使手得到热量的? 答:搓手通过做功得到热;手插进裤袋用体温把手暧热,这是通过热传递得到 热。37 9、试用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释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答: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中总有一些分子 的速度大到能克服液面其他分子的吸引跑到液体外面去,成为气体分子,液体变成 气体。 10、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什么缘故? 答:这是因为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也就是说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向水面 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也就越快, 这将就会加快水温度降,使热开水不会烫口。 11、冬天人们从外面进屋后,总喜欢用口对着双手哈气, ,同时还爱两手相互摩 擦,这是为什么? 答:冬天室外很冷,人的双手总是裸露,而人口呼出的气温近于人的体温,对 手哈气,可使手吸收口中呼出的气的热量;双手互相摩擦,摩擦力做功,增加手的 内能,都可以使手变得温暖。 12、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 小水珠,为什么? 答:冬天,眼镜片在室外是冷的,进入暖和的屋子里后,屋子空气中含有的水 蒸气遇到冷镜片后液化(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13、用分子运动论的理论解释: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有很厚的一层土层都是 黑的。 答:因为煤是黑色的,煤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土层变黑就是因 为煤分子扩散进去的结果; 14、安装照明电路时,如果装保险丝时拧得不紧,往往容易熔断。为什么? 答:如果保险丝拧得不紧,保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电阻就会增大,通电时,保 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部分冰会发热,时间长了就容易熔断。 15、电工检修电路时,使用有木柄或者柄上套着橡胶套的工具,并且常常站在 干燥的木凳上,为什么? 答:木柄,橡胶套和干燥的木凳都是绝缘体,能避免电路中的电流通过人体流 入大地,即能避免电工触电。38 16、电炉丝热得发红,但跟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都不怎么热,为什么? 答:因为铜导线和电炉丝串联,根据 Q=I2Rt,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但铜导线 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得多,所以电炉丝热得发红,而铜导线却不怎么热。 17、保险丝在什么情况下起作用?它保护了什么? 答:保险丝串联在电路中,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电源, 从而保护用电器和电路。 18、右图是一防讯报警器的原理图,K 是触开 关,B 是一个漏斗形的竹片圆筒,里面有个浮子 A, 试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答:水位上涨超过警 线时,浮子 A 上升,使 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吸下衔铁,于是报警器指示 灯电路接通,灯亮报警。 19、右图是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试说明它的原理。 答: 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 水银温度计中 水银面上升到金属丝处,水银是导体。因此将电 磁铁电路接通,电磁铁吸引弹簧片,使电铃电路 闭合,电铃响报警,当温度下降后,水银面离开 金属丝,电磁铁电路断开,弹簧片回原状,电铃 电路断开,电铃不再发声。 20、请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区别和联系。 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 强,这是压力和压强的区别;由于 P=F/S,可得 F=PS,这是它们的联系。 21、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应该后轮先着地, 请分析其中的道理。 分析:若前轮先着地,摩托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就会产生以前轮为转动 点使摩托车顺时针转动的效果,造成翻车事故;若后轮先着地,就会产生以后轮为 转动点使摩托车顺时针转动的效果,这样前轮也很快着地,从而避免了翻车事故的 发生。39 22、如何运用简易的物理方法区分生、熟鸡蛋,请具体说说看。 分析:把两个鸡蛋放在相对平滑的桌面上后,用大致相同的力同时转动鸡蛋, 先停下的是生蛋、后者是熟蛋。生熟鸡蛋的区别在于蛋的内容物分别是液态和固态 物。 当用力转动蛋壳时,蛋壳受力开始转动而液态的内容物由于惯性仍保持静止状 态,二者间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食物的色香味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