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的语文百花园二的调查报告咋写,谁会告诉我,求求你了!!!!!!!!!!!!!!!^O^

房地产估价师考试备战已经开始,为了方便考生进行全面备考,小编特别对房估考生如何进行报考、备考提出了建议,并对重点预习知识、考试大纲与笔记画重点。房地产估价师职业前景可是大好,做好考试准备,事半功倍。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0藤本植物导航
&>&&>&&>&正文
六年级语文百花园二习作300大蒜发芽记 2月24日 星期一 晴 今天,妈妈买来两头大蒜让我种。 我看着白白的小球似的打算说:“圆滚滚的,叫我怎么种呀?”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把他的‘外衣'脱下就明白了。 ”我剥去一头大蒜的‘外衣',哦,它原来是由11个‘兄弟'组成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二作文400字
有的像一位少女……树是绿的。而现在,绿色中开着各色的小花,好像率地摊中洒满了彩色珍宝。我怀着对大自然的敬佩之心走在那条小路上,不知不觉来到了木锦树林。那一棵棵木锦树有的像士兵,供人们欣赏,上次去是在夏天,闻着泥土的芳香,洒在剑麻上?我静静的站在百花园中,及目四望,夕阳的余辉撒在我的脸上,五官都感到那么舒服,一切都随着自然的规律静静地改变着……走出了木锦树树林,我来到了长满剑麻的草地上,满眼都是绿色的,洒在了木锦树上,踩着软软的草地,有的像诗人。枝干有我的胳膊一样粗,它和剑麻花的配合好像是城市中的路灯。剑麻的叶子向四面八方伸出吓人的刺。但绿得并不乏味。秋姑娘来到了,有些小花已经害羞的凋谢了。多么神奇的剑麻呀!剑麻花高高在上,剑麻的枝干不辞辛苦地托起剑麻花。剑麻的叶尽自己的一分力去保护剑麻花。剑麻的每一种行为都可以看出剑麻对自己子女的热爱,我们人类不也具有这种精神吗?临近黄昏,草是绿的,哪里都是绿色的。树上来着稀稀落落小花,花园中绿树红花,有的小树叶已经换上新的黄衣服。我看着美景,听着风声,小草为我招手,蝴蝶为我舞蹈。那一朵朵剑麻花有无六岁孩子的拳头那样大, 它好像在尽自己的全力去保护自己的子女,一朵朵雪白的剑麻花有着雪的洁白与纯洁。剑麻的枝干最为伟大,它支撑剑麻那一朵朵美丽的小花,让人都不敢靠近在我家后面有一个百花园,我常常去那里散步,那小巧玲珑的花朵好像是树姑娘美丽的衣饰。花开了又谢了,树绿了又黄了,已经是初秋了,不知百花园中的一切是否还是那么美好呢六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二作文400字在我家后面有一个百花园,我常常去那里散步,上次去是在夏天,花园中绿树红花,小草为我招手,蝴蝶为我舞蹈。而现在,已经是初秋了,不知百花园中的一切是否还是那么美好呢?我静静
六年级语文百花园二习作300大蒜发芽记 2月24日 星期一 晴 今天,妈妈买来两头大蒜让我种。 我看着白白的小球似的打算说:“圆滚滚的,叫我怎么种呀?”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把他的‘外衣'脱下就明白了。 ”我剥去一头大蒜的‘外衣',哦,它原来是由11个‘兄弟'组成的。不要讲什么自己写啊,抄别人的总比自己写好。。。通通滴不要。。。百花从中有花儿,花儿丛中点头笑。百花园中花儿多,花儿就在百花园。 这是什么呀?这哪里是蝴蝶呀!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朵蝴蝶花。蝴蝶花的绿茎上,长着嫩绿的叶子。在叶子稠密的地方,绽开着朵朵蝴蝶花。微风吹来,好像无数只美丽的花蝴蝶张开柔...六年级上册语文书S版 百花园二 怎么填调查报告表小河调查报告 过去:以前非常干净。 现在:很肮脏。 原因:有人把垃圾倒进小河。 建议:希望有关部门想办法。一、 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人近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8%,中学生为55.2%,高中生为70.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近视?仅仅是...商鞅南门立木 写出了商鞅为建立国家以及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悬赏奖励抗木头的人,使国家和自己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 狄仁杰公平公正 ,明察秋毫 ,通过正反两个例子狄仁杰公正不埃 美丽的规则,则是说明了人性的美丽,教会我们体会美...是人教版吗?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山海关》是精读课文,《望大陆》、《太阳与士兵》是略读课文。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语 文》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童话寓言之旅 1.稻草人........................(2) 2.寓言两则......................(7) 自相矛盾......................(7) 画蛇添足......................(8) 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我也不知道,有谁可以来告诉我啊? 急急急阿、、、、、
种植经验最新
种植经验推荐
& 6种植网 版权所有
渝ICP备号-23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第四课(刺猬汉斯)分段(要段意)急!
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第四课(刺猬汉斯)分段(要段意)急!
第一段(1):农夫的妻子生了一个怪儿子——刺猬汉斯,他顽强地活了下来第二段(2~7):汉斯8岁时带着笛子,骑着公鸡,赶着猪到森林里生活.第三段(8~12):一个迷路的国王向汉斯打听路,并写下保证,将回到王宫遇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汉斯;国王没有兑现诺言,汉斯很看不起他.第四段(13~16):第二个向他问路的国王兑现了诺言.刺猬汉斯变成了英俊的小伙子,与公主结了婚第五段(17~20):汉斯把它的父亲接到了他的王国.
与《六年级上册语文S版第四课(刺猬汉斯)分段(要段意)急!》相关的作业问题
一、D二、1、4 2、4 3、2 4 4、1 三、畏 婷婷 甲 怦怦1、年过花甲 2、怦怦直跳3、望而生畏 4、婷婷玉立四、1、拟人 2、比喻、拟人 3、排比五、略六、1、(1)随心所欲(2)不拘一格2、(1)山是野的.(2)惊险的美 磅礴的美 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3、(1)B(2)B题目我有,但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作文名? 再问: 每一次调查,都会有遇到困难时的苦楚,也会有收获时欢乐。在本次语文实践活动中,你的调查也一定会有不少的小插曲,这次习作,就让我们自拟题目,记叙一件你在调查中遇到的事吧
把题目给我
没有 再问: 无聊 再答: 第一个数据:40万亿千米 说明在人类所能企及的的范围内是没有第二个地球的,要知道以光的速度一年也只能是9万多亿千米;第二个数据:强调论点“只有一个地球”。这样写是以数据论证观点。 读了这个片段,我们应该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生命的一切能源来源于地球,我们所利用的任何能源都
它们为整个草虫村落尽一份力的力量,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感!
庐山的云雾可怪了,它不是从空中飘来的,而是从山谷中喷出来的.它聚拢容易,散开又是那么迅速,浓时遮天盖日,薄时如轻纱漂浮,给庐山增添了许多秀色.除了气象万千的“瀑布云”、“云海”等让人叹为观止外,五彩斑斓的“玉带云”、久集不散的“藏谷云”以及扑朔迷离的宝光、蜃景等五光十色的云雾也令人神往.这奇特怪异的云雾衬托着青绿的山峰
是因为担心儿子看到窗外飘落的树叶而触景生情,急于想挡住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表现母爱是勇敢的不知对不对.
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思索的过程,从迷惘到进入一个新的精神状态.
近义词:阵亡——牺牲 隆重——盛大 亢奋——兴奋 奇特——独特 凝重——庄重豪迈——豪爽 气概——气魄 排山倒海——惊天动地反义词:拒绝——接受 亢奋——低落 急促——缓慢 膨胀——缩小 耐心——急躁震耳欲聋——悄无声息 漫不经心——专心致志 我虽然不知道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我也没学到那一课.但你的意思都是要近反义词的
孙权、刘备的联军在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再问: 都说了不要一句话概括嘛,有没有更好的答案呐,亲 再答: 哦哦,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剩下能与他对抗的,就只有在长江一带的孙权和在湖北一带的刘备了。 公元208年,曹操带了20万大军(对外号称 80万)南下。刘备退守湖北武
我按答案顺序 说1 . 童话故事 英国 格林兄弟 2. 是刺猬 所以被人看不起3.第1个国王 言而无信 诚实 守信
在实践活动课上,老师请张小华到前面讲《阿凡提巧斗财主》的故事.虽然张小华嗓子有些嘶哑,但是讲的很认真.同学们听的很入神,教室里鸦雀无声.他刚讲完,老师第一个鼓掌,同学们也跟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不知道对不对.
涕泪:眼泪收:收复青春:春天便下:再从即:立刻穿:穿过
学期高数a2下考试试题和答案.急举报|1 分钟前 5分 | 箌啭蓅姩 | 来自手机知道 | 分类:学期高数a2下考试试题和答案.急举报|1 分钟前 5分 | 箌啭蓅姩 | 来自手机知道 | 分类:
我是人教版的,只给你词语盘点.第一单元:(读读写写)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读读记记)奇妙无比、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第二单元:(读读写写)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惹人讥笑、寝不安席、思潮起伏、可见一斑.(读读记记)碧空如洗、波涛起伏、水落石出、百折不回、牙牙学语.
发挥你的想象力
哪道题啊?请你打出来,你是六年级几班的,也许我跟你同一个学校.
只是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地窖 颓唐 摩挲 赫然 莽撞 抚摸 憎恶 虐待 书脊 窘相 踌躇 二、完成练习.1.B 2.1-C 2-D 3-E 4-A 5-B三、读课文,回答问题.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只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四
  六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一、看拼音写字词.(12分)  háng zhōu piāo yì gōng què hǔ pò  ( ) ( ) ( ) ( )  dǐ yù xiōng táng rùn zé hóu long  ( ) ( ) ( ) ( )  lán 波( ) 斑( ) 贪( ) 湛( )  jùn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语文百花园二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句的好处,并能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
2.总结、交流读书方法。
3.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爱国诗文。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的方式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自由作文:培养学生自己选择内容,自主选择文体样式,自主写作并修改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运用。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积累优秀爱国诗文。
教学难点:
1.“语文大课堂”活动中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的提高。
2.自由作文,提高自主写作能力。
&课前准备:
&1.预习:
& & (1)搜集优秀爱国诗文。
(2)搜集相关“今日家乡”变化的资料。
&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拓展与交流
(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本单元的几篇文章用不同的表达方法,以不同的内容,表达了中华儿女那炽热的爱国情怀。同学们在学完本单元课文后,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收获,与大家交流交流吧!
(二)学生自主回顾本组课文的学习,整理自己学习本组课文的收获或感受。(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四)分角色读书上“宁宁”与“丫丫”的对话,读后学生自主概括他们所交流的内容。
&(五)教师小结。
&二、理解与运用
(一)过渡:刚才,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学习本单
元课文时的收获,其中有不少同学谈到文章在写法上带给自己的收获或感受,你们真会读书。
接下来请看下面两组句子,注意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比较每组的两个句子表达上哪一句好,说说为什么。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
,红旗翻动,
像海上的波浪
......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到处都是人,许多红旗翻动起来。
2.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
(展示课件第四屏)
(二)学生交流,体会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所用的打比方
的修辞手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形象、具体。
1.两组句子写法上的不同:
(投影出示) & &
& &(比喻)
& (形容)
2.说一说:每组的第一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说一说: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课件展示其他比喻句,让生感受比喻句的特点及比喻词的变化。(展示课件第五屏)
5.实际运用:
学习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
“&&像&&”“&&般的&&”。
&三、积少成多
(一)过渡: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作者爱国情感的。其实,从古至今,不同时代都有不少具有强烈爱国情感的人物和诗、文出现,请看《己亥杂诗》(展示课件第六屏)。
(二)简介作者情况。
(三)学生自读这首诗,有不理解的地方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借助注解去解决。
1.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反馈点拨。
(四)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己亥杂诗》,并背诵。
(五)师生展示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爱国的诗句、格言,并争取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展示课件第七屏)例如: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宋&陆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宋&范仲淹)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三国&曹植)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立春日感怀》(明&于谦)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失题》(清&秋瑾)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出塞》(清&徐锡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清&顾炎武)
(六)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语文大课堂“今日家乡”调查采访准备)
&一、激情引入话家乡(展示课件第八屏)
(“谁不说俺家乡好”音乐引入。)
同学们,家乡是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地方。那里的人、事、景、物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每个人说到自己的家乡都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亲近感,都会对家乡充满深厚的感情。可是,你知道乡过去是怎么样的吗?你注意到今日家乡的变化吗?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的家乡吧。
&二、畅所欲言说变化
(一)家乡成就我知道。
1.我们家乡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请同学们仔想想,把想到的家乡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写下来。
2.家乡成就大分享:
同学们畅所欲言,夸夸自己家乡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二)家乡变化我关注。
&1.今日的家乡除了刚才同学所讲的成就之外,你所在的城市、乡镇、社区、村庄还有哪些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自己想想,把自己知道的一些重要变化先记在本子上。
2.全班交流自己家乡所发生的一些重要变化。
如:家乡交通工具的变化,居民住宅的变化,公共设施的建设和保护,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家乡某种特产的推销变化&&
3.讨论:在家乡的这么多变化中,你最关注的是哪方面的变化?为什么要关注它?
&三、深入查访知变化
(一)确定调查对象。
同学们,刚才你们交流了自己最关注的家乡的某一个方面的变化,你们想去深入了解在这方面过去与现在的差别,以及它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吗?请你确定一个想去深入了解的家乡的变化。
(二)确定查访小组。
1.请确定同一个调查对象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一组最多不超过4—5人)。
2.组内分工。
(三)调查和采访注意事项。
1.调查采访的途径:
(1)组成小组去相应的地方去调查、采访(商店、大街、家庭&&)。
(2)可以采访爷爷、奶奶或其他人,可以去图书馆、书店,
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相关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或录像等。
2.调查、采访要及时记录调查和采访的时间、地点和数据等。(注意过去的状况和现在的状况要记清楚。)如果要去某些单位调查、采访,可以先到学校开一份证明。
3.快速有效查阅资料的方法介绍——浏览。(展示课件第九屏)
(1)什么是浏览?(A.粗略地看一遍。B.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会“浏览”的阅读方法有什么好处?(学会浏览,可以让我们在信息量日益加大的今天,更高效、更省时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从说成就到说变化,层次清楚。
(2)怎样浏览?
请生看“指南针”三个小朋友的话,了解浏览的基本方法。
(3)小结:浏览能帮助我们高效、省时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在本次调查、采访中去图书馆、书店、上网查阅时一定要运用好这种方法。
(四)查访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同学们,完成了调查、采访的任务后,对调查、记录和搜集到的资料要进行对比、汇总、分析和整理。以“今日家乡的
。。。”为题,写一份表格形式的调查报告。
四、同学评价各组发言交流的情况
&五、教师小结
从“肯定各组的成果、关注倾听的情况、点评发言情况、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等方面进行小结。
第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本次习作为自由习作,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你想用什么文体写就用什么文体写,只要能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清楚、真实、有感情、语句通顺地写出来就可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要求吧。
二、明确习作要求(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 引导学生从习作要求中找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1.不限内容,不限文体。&
2.要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3.要拟一个恰当的题目让学生明确发言交流时的注意事项,能培养学生有条
理表达的能力。
&三、习作指导
& 1.确定自己本次习作的范围。
& 请同学们先在“人、事、景、物”中确定出自己打算写的范围。
& 2.确定自己本次习作的内容。
如果写人:确定写谁,突出他(她)的什么,打算用什么相关的材料。
如果写事:确定写哪件印象深刻的事,为什么要选择这件事来写,打算安排哪些相关的材料。
如果写景:确定写哪处景物,突出它的什么特点,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写。
&如果写物:确定写什么,突出它的什么特点,打算安排哪些相关的材料。
3.根据自己确定的习作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要注意题目的新颖,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最好。
4.确定本次习作的文体:你打算用记叙文、读后感、日记、诗歌还是书信体来写,请确定出来。
& 5.根据自己选择的内容及文体,编写一个写作提纲。
四、学生自由作文
五、习作修改
学生写好后,先自己检查修改,再和同学互相交换修改。
&同学们交换修改应从“语句是否通顺、内容是否具体、写得是否真实”等几方面进行。
&六、教师评讲、点评学生习作
重点从“要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语句要通顺”等几方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2016新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 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 20 个,会写生字 23 个。 2、 能够结合语言环境正确理解字的意思,积累成语。 3、 认识破折号,了解它的作用。 4、指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对童话中人物进行评价,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 5、 朗读并背诵寓言故事,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6、 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初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 来。 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课文内容以童话故事为主。故事生动、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但也 正由于)童话作品的生动有趣,学生们往往更容易被奇异的情节和奇特的人物外 貌所吸引,而忽略对内容本身地深入理解、对主要人物的分析体会。因此教学时, 不但要关注到学生兴趣,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说说受到触动 的理由,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文中人物 的评价,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从中受到感染、教育,并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了解童 话、寓言的表达方法。 1.稻草人 一、教材分析: 《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 于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由于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及很多子而无比 惊恐。又因自己无效的警告而愁闷。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 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 痛苦心情,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5、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四、课型:精读课文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1 六、学情分析:学生对稻草人印象比较模糊,通过图像,学生对它能有所了解, 知道它的样子和作用,从而理解课文中的稻草人那种忠于职守、善良的品质。 七、教具准备: 1、 生字词语卡片。 2、 稻草人的图片。 八、课时安排:2 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a. 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和的? b. 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 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 a. 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 b. 文章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现了稻草人怎样的心情? (高兴、 焦急、 痛心) c. 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现了老太 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 写痛,则痛甚) 三.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a. 给课文分段: 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 的好人) 2.用一句话话概括 1---2 自然段的主要人区类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 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 B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顾 主人的悲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 什么?) 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 2.齐读本段; 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 (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 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 ) (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 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 b.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2 处?(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 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 C 学生通读 1---5 自然段;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生轮读课文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听老师读 6---8 自然段,思考: a. 听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惑? b. 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 c. 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 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 ) d. “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 ”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 三.学生自由读本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讲 6---8 自然段 四.小组评选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可进行质疑问难 五.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 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表现肉虫的 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 b 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在事实上, 稻草人低下头是 什么原因? 六.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 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七.总结全文 八.学生通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九.语段仿写: 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 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 板书设计: 1、稻草人 稻草人 飞蛾下子 老妇人 (善良) 焦急、担心、愤恨、悲伤(可怜)3 2、寓言两则 一、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 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要前后一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 自相矛盾。 二、教学目标: 1、学会 4 个会认字和 5 个会写字。 2、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朗读并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四、课型:精读课文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六、学情分析:学生熟知一些寓言故事,喜欢故事的趣味性,明白其中的道理。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2 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 4 个会认字和 5 个会写字。 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 ,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 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 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 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 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 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 “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 解题。4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 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 ” “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 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 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 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 :回答。 “弗能应” :不能够回 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 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 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 ?------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 触。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 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我的矛 物莫能陷也于物 锐利 戳得穿 我的盾 无不陷也 坚固 戳不穿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正确朗读《画蛇添足》 ,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 的寓意。 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 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 (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 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 出课题――《画蛇添足》 ) 二、读悟探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 (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 (四)发生:学生读 1、2 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 学习方法。 ) (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 用自己的话说大意。 (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 ,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 (个别读) (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①理解这句话。 ②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 (个别读、分组 读。 ) 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①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 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 ②带着理解读一读。 三、学以致用: 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6 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 这可以说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 (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 语故事的图片)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新 课标第 一网 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 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寓意: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一、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课文记叙了在大年夜,一 个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美 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最后她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街头。小 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 同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 9 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 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 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 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 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型:精读课文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 六、学情分析: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对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深表同情。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2 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 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安徒生,19 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他家境贫寒,14 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 160 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 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 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 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 凄凉冷清的景象。 )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8 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 “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 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 到自己的美丽。 ) c. “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 的人流浪街头。 ) d. “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 4.指导朗读。 小女孩是多么可怜,值得同情。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出这种感情。 5.总结扩展。 这一段突出描写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没吃没穿又冷又饿,得不到同情和帮 助,我们读了也禁不住万分同情,那么作者是怎么体现出这种感情,让我们受到 强烈的震撼呢?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讨论交流。 (体现在: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动用对比烘托人物; (3)语言朴素, 感情真挚。 ) (四)布置作业 l.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五)教师巡视,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 (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 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 的幻景。 ) 2.指出学法。9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 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 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现圣诞树和奶奶,这 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 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 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 (二)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 1.读后思考。 (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 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 (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 (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 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 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 ) 2.指导朗读。 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 (三)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回忆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 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 2.前后桌讨论,总结写法。 (1)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想象丰富深化中心。 3.学习表述。 这篇文章是童话,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读了之后不觉热泪盈眶,那么究10 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呢?也就是作者如何表述的,我们讨论学习一下。 (1)这四次幻想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点和具体环境为 依据,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这样是合理的,脱离了实际,凭空捏造的想象只 给人虚假的感觉,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 (2)详细的刻画,环境的衬托则是我们所要学习表述的另一个方面,文章细致 的描写(例如:小女孩的头发、小女孩的鞋) ,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环境的 衬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也反映出女孩的 可怜凄凉。 对照以上两点,用笔在书中画出这两方面。 (四)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 (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 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 板书设计: 3 卖火柴的小女孩 痛苦的生活 冻僵暖和――铜火炉 饥饿食物――烤鹅 痛苦欢乐――圣诞树 孤单爱抚――奶奶 美好的幻想4、刺猬汉斯 一、教材分析: 《刺猬汉斯》这篇课文是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讲的是一个富有的、农夫的怪 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童话表现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 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冷潮热讽”等词语。 (2)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11 三、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的道理。 四、课型:略读课文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 六、学情分析:学生对汉斯的经历很感叹,能理解故事内容。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1 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都看过很多童话故事吧,那么你们知道《格林童话》的作者是谁 吗?(格林兄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格林童话《刺猬汉斯》 。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冷潮热讽”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3、汇报交流。新 课 标第 一网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告戒:课文指公主自己警告劝戒自己不得改变主意。 冷潮热讽:因为没有孩子,农夫受到人们尖刻的嘲笑和讥讽。 (2)课文讲了一个富有的农民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他骑着公 鸡住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树上。他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他 的猪。后来,他给两个迷路的国王指路,并要求他们写一份保证书:在回家后遇 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他。两位国王回家后遇到的都是自己的公主,可是第一位国 王不守信用,没有遵守诺言;而第二位国王的公主,不嫌弃长相奇怪的汉斯。最 后汉斯脱掉了刺猬皮,变成英俊的小伙子,和第二位公主结了婚。 (学生汇报内容 时,只要大致内容讲到就行) 三、评价人物,感悟明理 1、师: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对汉斯有什么看法?我们还可以说说对其他 人物的看法。 2、小组合作,评价故事中的人物。 3、指名反馈。 (1)对汉斯的评价 (2)对第二位公主的评价 (3)对农夫的12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汉斯非常坚毅、勤劳、纯朴、善良,我们要向汉斯学习;我们做人要言而 有信;言而有信,就能获得幸福;言而无信,将一辈子被别人看不起。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阅读了有趣的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赞扬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 劳、纯朴、善良优秀品质,同时通过第二个公主知道了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 要言而有信。 五、作业布置: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4* 刺猬汉斯 格林兄弟 学习汉斯 明白了 坚毅、勤劳、纯朴、善良的品质 做人要言而有信的道理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一、教材分析: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展现了瑞典女作家赛尔玛B拉格洛芙的长篇童话中的一 个情节。课文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放鹅的男孩经常捉弄鹅。一天他被小精灵变 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他勇敢地从狐狸口中救下一只野鹅, 最终得到野鹅们的信任。故事中我们看到尼尔斯知错改错、勇于舍己、乐于助人, 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弄清文章故事梗概。 2、了解尼尔斯历险的经过,以及尼尔斯在历险中发生的变化。 3、感悟童话中蕴含的哲理:人要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就会有善报。 4、积累有关的词语,如“蹑手蹑脚” 、 “无声无息”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尼尔斯历险的经过,以及尼尔斯在历险中发生的变化。感悟童话中蕴含的 哲理:人要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就会有善报。 四、课型:略读课文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 六、学情分析:学生对这个故事容易看懂,也想拥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七、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把童话读熟,读通。 八、课时安排:1 课时13 九、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童话”是语言王国里的一朵奇葩,本册为我们安排了五篇童话故事,今天 我们学习的是最后一则------《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希望大家能运用以前学童话 的方法多自主学习。 二) 、入题,存疑。 1、指名读课题------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2、你们从课题里知道什么? (主人公,主要内容) 3、你还想知道什么? (历险的过程,经历了哪些险;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嵩毯攀裁凑芾恚荒 尔斯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 、自主合作,讨论,初步解疑。 1、学生分成 4 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2、师提示学习方法(或小组成员主动介绍方法) ①自由朗读。 ②逐个击破
③注意合作 ④在书上做批注,或在草稿上记下答案,以备交流。 ⑤人人都要参与。 ⑥讨论时要注意倾听,谦让,团结,协作。 3、学生开始合作,师巡视。 四) 、交流,彻底解疑。 1、请一个组的代表发言,汇报答案。 2、其它组的代表补充或更正,师注意做好记录。 3、对不能达成一至的地方,师指导讨论。 五) 、拓展。 1、师:学语文即学做人,那么,你学了本文,对你学好做人有什么帮助? 2、交流积累的词语。 3、讨论本课中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 六) 、作业。 1、回家将本课童话讲给家人听。 2、练笔------续写。 板书设计: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尼尔斯: 知错改错14 勇于舍己 乐于助人 心地善良语文百花园一 一、教材分析:本百花园安排了“知识积累” “口语交际”及“阅读平台” 、 “习作”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2、选择课内外阅读的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3、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初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想象编写故事,初步训练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四、课型:综合课 五、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六、学情分析: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能讲述自己熟悉的小故事。 七、教学准备:与此次训练有关的内容 八、课时安排:4 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这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畅游在“童话、寓言故事”的海洋中,亲历着一 个个惊险有趣的故事、结识了一个个天真可爱的故事人物。今天,让我们召开一 个讨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好吗? 二、学习借鉴: 1、请学生阅读“活动建议” ,将关键的要求用笔画下来。 2、交流明确: ①讲故事,还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②故事要讲清楚明白、重点突出。寓言故事可以讲明寓意也可以让大家思考。 ③倾听别人发言要边听边思考。 三、准备发言: 1、自己在看一看活动建议,进一步明确要求。 2、准备自己的发言提纲,想一想自己是否按前三点要求准备了?还需要补充 哪些内容?做一些调整和完善。自己先小声说一说。 四、进行活动:15 1、结合教材中“活动评价”发放“活动评价表” ,对听、说者的要求进一步明 确。 2、小组内发言,大家共同评价,推选最佳发言者。 3、每组代表在大家的帮助下完善发言,然后在全班展示,评选出“优秀故事 大王” 。 第三、四课时 一、延伸阅读: 教师:看来大家的课外阅读很丰富,而且同学们在阅读中不仅用眼睛在看、用 嘴在读,更是用心在感受、用头脑在思考。老师也阅读了一些作品,特别是我还 发现了一种体裁-----寓言诗,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 1、自主阅读,思考:①寓言和寓言诗又有什么异同?②这两则寓言诗告诉我 们什么? 2、集体交流:问题①同样都给人以启迪,讲述道理‘但寓言诗比寓言更加短 小精炼。 问题②这两则寓言诗都告诉我们:不能从自己的角度,以个人的眼光去认识 事物,要遵循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客观地、公正地去认识它们。 六、布置作业: 1、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故事内容” ,讲给家人后伙伴听。 2、阅读“习作要求” ,作好准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介绍及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 24 个,会写生字 26 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指定的自然段。 阅读相关的“学习链接” ,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 3、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 加生动。 5、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6、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学习状态分析: 本单元都是表现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赤诚而炽热的爱的情怀的课文。课文内16 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语言生动具体,情感蕴含丰富的文章不能静心 地认真品读,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写作方法的揣摩,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并有 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另外要加强静心默读,一 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 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文章的表达 方法。 6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 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 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 ;会写“防、耸、旗、擎、渠、钮、 徐、枳、融、司、缓” ;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 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帮助学生掌握 11 个生字,理解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 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断然后介绍。 )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成立以来, 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 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17 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 面写的。 )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 “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 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 定的地点排列。 )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 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 达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阅兵式→群众游行。 )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 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 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 (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 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 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 ,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 “长城内外” 、 “大 江南北”指全国各地。 “长城” 、 “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 、 “南北”这样相 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 “全国人 民一齐欢跃起来” , “欢跃” ,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 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 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 写照和缩影。 )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著名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 ,形象逼真地再现 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 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 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 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 理解 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19 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 理解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 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 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情 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 感情。 ) 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 兴奋、喜悦)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4、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 。体会排比 气势,朗读排比句。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第三部分。 思考: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 ) (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 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 (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 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 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三、总结全文 四、小练笔:写一段话:1949 年 10 月 1 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6 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有详有略20 7*望大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 个生字;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 首诗。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认识诗人。简介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二、学习诗歌 1、自学生字。注意字的音和形。 “兮” “殇”都是一声; “殇”Shang,翘舌音。 2、自己读课文,注意把诗读正确、流利,了解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3、体会诗歌感情。 (1)默读课文,思考:诗人有什么嘱咐?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 “望我大陆”? (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 (4)齐读第三小节: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 “地”的景象: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 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 指导学生看文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 “山之上,国有殇” (体会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 情感。 ) 指导朗读 三、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链接” 体会诗人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体会他在有生之 年未能实现心中期望的失望情感,以及他未能回到大陆、回到故乡、与故乡亲人 相见的痛楚。 四、指导朗读、背诵 带着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朗读后试着背一背。21 五、布置作业 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板书设计: 7*望大陆 望故乡 山之上,国有殇(爱国) 望大陆8《明天更辉煌》 教学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3.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2.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 教学课型:阅读教学 教法与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香港过去的屈辱历史不了解,对于回归的故事一 无所知,这对于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困难,教师需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学习理解 教学准备:查找香港的历史、回归等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重点语句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文题目 1. (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们谁能找出香港的位置?你们知道香港是哪 一年回归祖国的吗? 2.是的,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天是举国欢庆的 时刻, (出示欢庆场面的图片)人民群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你22 能想到什么方式? 学生甲:看升旗。 学生乙:载歌载舞,放鞭炮。 学生丙:写文章、作诗。 ?? 3.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时刻而写的诗。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4.老师出示香港的资料和图片,学生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自渎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 4.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炎凉沧桑:指事物很大程度的改变。 曙光:一是指清晨的日光;二是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的前景。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三、整体感知,划分段落 1.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赞歌。请试着给它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划分段落。 全诗共三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思念之情,盼望着香港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部分:回顾了香港人民饱受的沧桑,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关心与帮助, 体现了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第三部分: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香港饱受沧桑的关爱之情,赞扬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 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节,画出重点词句。 2.你从“漫长的岁月”里读出了什么? 漫长的岁月指香港自 19 世纪中期至 20 实际末一百多年的日子, 从后面的 “一 串串故事”可以看出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发生了好多的事情。23 3.出示句子: (1)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 (2)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 从这两句话里,你又读出了什么? 学生甲: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人们无比悲痛。 学生乙:写长江、黄河,其实是在表现举国上下的愤怒与悲痛。 师小结:香港离开了祖国的怀抱,骨肉分离,我们怎能不悲痛,怎能不愤怒 呢?香港的回归成为了举国上下共同的努力和期待。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资料,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节。 2.了解香港回归这段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3.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 教具准备: 香港相关资料,重点语句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明天更辉煌》 。 听写词语: 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 2.学生互相检查,不会写的练习巩固。 3.你们课下搜集了哪些资料呢? 学生甲:香港在**战争后被英国占领,还有一段时间被日本占领。 学生乙: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 学生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 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学生丁:香港被人们称为东方之珠。 二、学生课文第二部分 1.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 香港饱受了屈辱和苦难,那香港人民又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句子: 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 你把滴滴汗水,点缀在东方之珠上。24 香港人民在艰苦的环境里利用一切机会改造自己的生活,寻找着自强不息的 道路,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把香港建设成为“东方之珠” ,这都是几代 香港人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的。 3.不管香港被分割多久,它都是祖国母亲的一部分,香港的发展与繁荣离不 开祖国的帮助,是全国人民对香港的关心和爱护,才使香港有了今日的辉煌。 出示句子: 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 在你的发展和繁荣中,融进了母亲的泪水、乳汁和力量。 学生齐读这段话,感受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中,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学生:邓小平,在他的领导下我国启动了同英国政府的谈判,并最终签定合 约,规定香港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回归中国。 出示句子: 在亿万炎黄子孙中,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 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它表达了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赞颂,说明邓小平同志为香港回归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 2.是啊,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将更加繁荣、昌盛。 出示句子: 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 回到母亲怀抱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学生:表现了作者无比激动的心情和对香港明天的美好祝愿。 四、背诵课文第三节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的第三节。 作业: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的第三节。 3.课后搜集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香港》 (优生背诵) 。 板书设计 祖国的思念 香港百年回顾 伟人的胆略 期盼归航 受辱的历史 香港回归25血脉相连明天更辉煌 9《山海关》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选自峻青的《雄关赋》 。本课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 山海关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和歌颂之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 炽热情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 ,再分述(山海 关的威武风采――山海关的动人历史) ,后总结(歌颂山海关) ”的全篇行文思路 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 用词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帮助学生认识并会写部分难写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链接小诗《长 城》 ,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课型:阅读教学 教法与学情分析: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本课的行文思路较复杂, 学生学习应该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去过万里长城的山海关吗?今天,我们就跟随著 名作家峻青,去认识这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 板书:山海关 (二)初读,感知全文思路。 要求:1、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再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整篇 课文中,哪些部分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 (三)细读,体会文章内容。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从作者眼中看到的山海关和心中产生的种种想法, 你认识到了山海关有怎样的特点? 1、 读第一, 二自然段, 注意作者用了怎样的词语, 句子来介绍山海关的风采? ( “好一座威武的” “这号称??” )26 这两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注意作者用哪句话概括了山海关的风采的特点和给自 己留下的深刻感受?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地写出了这些特点? 3、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注意作者站在这雄关之上,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找出 相关句子。 4、他想到了什么?用哪些话概括了山海关历史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觉? 读第十自然段,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用了什么词语、句 子来全面概括山海关的特点? 5、在阅读课文 1――4 段时,要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去体会有关语言文字。 在理解各部分内容时,要结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或段落。不要 把理解和朗读分离、割裂开来。 (四)练读,领悟表达方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中下生) 2、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阅读(优生) 。 板书设计: 城楼 山海关 地理位置 历史作用 现在的作用10 《太阳与士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太阳与士兵的对话,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边防战 士对祖国的忠诚之情。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 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五个生字。 4、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读后练习,用书信的形式写出读后感。 教学课型:略读课文阅读教学 教法与学情分析:学生对“东方第一哨”不理解,需布置课前查找资料;对 于边防战士,学生早有耳闻,教学易于深入。 教学准备:布置课前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27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读。 谈话:生活中,有各种对话――儿子与母亲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 话??可是,你听过这样的对话吗? 板书:太阳与士兵 二、初读对话。 以个体自读为主,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想想一共有多少次对 话。 三、再读对话,一边读,一边想:每次对话主要说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感受 到了“东方一哨”士兵怎样的形象? 1、读第一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清晨高唱上岗,在太阳照耀下升旗的情景。 2、读第二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用自己的双手在荒凉的小哨所上建起升旗 场的情景。 3、读第三次对话,要想象士兵们年复一年在冰天雪地迎风站哨的情景。 四、巩固练习。 1、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想想这样写所包含的意思和情感,再有感情 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北国的松,江南的竹,中原的月季,陕北的向日葵??每一料种子都带 着战士的馨香在这里落户。 我们要将我们全部的光和热,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您――伟大的 祖国! 2、为课文插图配一首小诗,题目是《太阳与士兵》 。 3、给“东方第一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信,倾吐你心中想说的话。 板书: 太阳与士兵 ――采自中国“东方第一哨”的时空信息报告 哨歌――国旗 国旗――升旗场 升旗场――士兵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优生选背有关喜欢的文段)28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 得更加生动。 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语文大课堂活动“今日家乡” 。着力让学生每个个体主动参与,自由 选择活动合作伙伴,学习自己策划调查采访方案、自主确定汇报展示方案方式。 5、不限内容范围、文体样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 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教法和学情分析:学习了本单元课文,学生进行了一次“爱我中华”洗礼, 品文悟情之余进一步学习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按要求课外分组进行家乡发展变化的调查。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语文百花园二”,安排了“温故知新” 、 “语文大课堂” 、 “习作” 。 第一课时 一、 温故知新 1、理解与运用: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 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让学生在比喻句子中体会比喻修辞的作用。 (1)投影: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比喻) 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 (形容) ” (2)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馈交流: 第 1 个句子中,采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 宽广无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上的红旗也很多以及飘扬 翻动的样子,就像大海上翻滚的波浪。 第 2 个句子中,用“雷明”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 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4)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来写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词。29 2、拓展与交流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二人的对话。 (2)各自说说自己的认识,或是产生共鸣的收获,或是与之不同的感受。 (3)教师酌情进行点评。 3、积少成多 所选诗的作者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 开新风气的人物。他 48 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 老等借口辞官归乡。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他有力地批判 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 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对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和注解去解决。 (2)指导朗读并能背诵。 (3)可以让学生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 例如: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宋。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 (明 李梦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 林则徐)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清 秋瑾) 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 (侠名) 第二课时 二、 语文大课堂 1、 讨论 2、 调查与采访 (1)组成小组,组成小组,走进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进行 调查和采访。 (2)围绕调查对象,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图书馆,也可以去书店, 还可以上网查阅、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搜集实物、图片、 或录像等。 (3)整理与分析 以“今日家乡的??为题,写一份表格式的调查报告。 (4)交流 第三、四课时 三、 习作 1、审题:读提示,明确写作要求。30 题目要求有四句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说明这是自由作文: “可以不 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 (第一句话) ;第二层解释“两不限”的具体含义: “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你特别熟悉的景物或物”――这是“不 限内容范围” , “可以写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写日记或诗歌”――这是“不 限文体样式” (第 2 句话) ;第三层提出写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 顺,题目恰当,自作修改等(第 3、4 句话) 2、看“平台” ,参与习作讨论。可按“习作讨论平台”的四点,先个体 思考,再与同学交流。 3、自动笔,进行初步试写。根据各人选定的内容、文体动笔的练习,可 先列提纲,也可直接写。 4、选例文,组织交流评改。 教师审阅全班学生的初作,从中选择内容、不同的问题理文若干篇,分 类与点评,使学生从别人的习作中的优点或不足受到启发。注意:要让学生也参 与点评、发表意见。第三单元 11《永远的歌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掌握“淙淙” 、 “龇牙咧嘴” 、 “鼻涕” 、 “剃头” 、 “小辫儿” 、 “拽住” 、 “吆喝”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 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 挚的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 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课时安排: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掌握“淙淙” 、 “龇牙咧嘴” 、 “鼻涕” 、 “剃头” 、 “小辫儿” 、 “拽住” 、 “吆喝”等词语。31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 关系???) 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略)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 2――10 自然段 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 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 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 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32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 了? 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 2――5 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 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语句: (1) “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 (2) “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 (3) “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长的好听。 ” (4) “我说,??天下第一好。 ” 感受: “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 6、7 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 (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 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 7 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同桌对读――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 8――10 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全班交流: (1) “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33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 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 9 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 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 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 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 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 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 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 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熟后练习 3。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12《秋天的怀念》 一、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 &我&散心,母亲想法设法帮我去北海,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母亲带着重病的身 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母亲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34 儿。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1 课时) 二、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读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学生研读为主,尝试探究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通过观看幻灯片,来感受文中母亲的伟大形象。 七、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催人类下的母爱(板书课题) 。 [意图:以情激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投入。] 二、布置自学。 1、自由读课文。 2、根据新闻记者提示,边读边在书法上标标画画。 三、交流汇报(以阅读提示为纲) 。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母亲犯病,竟成永诀。 )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可通过以下语句,边读边悟。 )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 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母 亲虽然自己身患重病,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觉,却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粗暴无 理。 ) (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 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为了我,母亲虽然爱花, 却没有精力、时间,没有心思再养花。 ) (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E&(语虽朴素,却体 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强。 ) (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母亲进来 了,挡在窗前?E&(母亲是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 逐渐出窗外吧。 ) (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E(能够带孩子出去走走,母亲竟是如此兴奋!她希 望我能开心、快乐。 )35 (6)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 的女儿?E&(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 ) 3、体会作者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引导学生注意前面语句中的重点词语,那是作者细心观察体会到的,也 是令他记忆犹新形象;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妹妹的陪伴下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 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之所以 浓墨重彩地写这些菊花,也许正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 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E&) 4、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可以先让学生结 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 四、延伸拓展。 这篇课文朴实无华,感人至深,因为母爱是人类最神圣的感情。同学们, 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母爱的作品、故事?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了吗?请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是抄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 ) ▲教学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第十课《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板书 秋天的怀念 我 暴怒 思念 母亲 安慰 去世13《 “精采极了”和“糟糕透了” 》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 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 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36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2 课时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 “精彩极了”和“糟 糕透了” 》 , 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 “好 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⑴给本课的七个生字组词。 (可以在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或查字典) ⑵课件出示“读读写写” 。 老师建议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再请同学们根据个人喜好,在后边的横线上 试着添上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词语。 ) 精 彩 糟 糕 誊 写 敬 仰 出 版 谨 慎 迫 不 及 待 一 如 既 往 引 入 歧 途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学生也可以动手抄个别字词一两遍。 (课堂上学生“动口不动手”不好。 )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 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 ,还可以写 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 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角色转换,生讲师听 组织学生就初步阅读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 此时, 教师则扮演类似 “实 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或和晶)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 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插话,随机指导,并把来自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学习 所得及尚存问题以简要的表述方式写在黑板上。 五、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困生 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 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 “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37 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七、课外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并画记起来。 2.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并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积累词句,升华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 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一如既往)地鼓励 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