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方面的美国著名科学家家有哪些

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人工智能将和电力一样具有颠覆性_网易财经
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人工智能将和电力一样具有颠覆性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人工智能将和电力一样具有颠覆性)
本文为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举办的 EmTech Digital conference 上接受主持人的采访以及并回答观众的提问,以下是采访及问答互动环节内容(问答互动环节仅翻译了吴恩达部分)。本文经机器之心(微信公众号:almosthuman2014)授权转载,禁止二次转载。作者:MIT Technology Review机器之心编译出品 参与:孙睿、微胖主持人:作为掀起深度学习革命的先驱之一,你是在何时意识到,深度学习可能会跨过的门槛?吴恩达:我记得我在 16 岁的时候,第一次写出自己的神经网络。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神经网络都没什么信心,因为它并不怎么管用。直到 2009 年的时候,这是个转折点,我的同事 Adam Coates 给我展示了他自己写出的图表。那张图表使用一个深度学习模型,并将它不断扩大。他发现,模型被扩展得越大,输出的结果就越准确,而整个系统不过是从一个小模型演变过来的。所以那时我想,构建更加庞大的系统,可能是一个能够成功的思路。于是我找到 Sebastian Thrun,他那时在 Google X,我问他能不能提供给我一些 Google 的机器,他说好啊我们一起做,于是后来就有了 Google Brain 项目。主持人:这故事的最后一部分我还真没听过。这段时间,在对话型交互界面上有了巨大的突破,从商业角度上看,为什么语音交互界面对百度如此重要?要在效率和灵活性方面取得进步,会面临哪些挑战?吴恩达:事实上,很多人低估了 95% 语音识别率与 99% 语音识别率的差别,这四个百分点的微小差距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现在,只有少数人偶尔使用手机上的语音交互设备,然而如果我们达到 99% 的准确率,语音交互系统就会成为人们在使用产品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会不假思索地使用。自去年以来,百度用户中使用语音助手的数量已经增长了三倍,我们肯定经过了快速弯道。随着语音识别技术越来越可靠,就会接近采用曲线(adoption curve),不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与手机、电脑对话,甚至都不用考虑。我经常想到智能手机触摸屏,它改变了一切,没有发明触屏(可能是HTC第一个发明的触屏电话),但是,他让触屏智能电话运行得很棒,你会不假思索地使用它,这改变了一切,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我认为,几年后,语音交互也有这样的潜力,将来我们都会不假思索地以语音的方式与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交流。主持人:近年来智能系统在商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你认为商业公司战略应该如何与时俱进,适应智能系统的普及?吴恩达:这个问题很大,要花很多时间谈这个问题。我认为,人工智能是新的「电力」。一百多年前,电力的使用完全改变了一切,产生了许多意料之外的后果,例如,电力让冰箱成为可能,冰箱改变了食品供应系统,发电机也改变了产业建立方式。我认为,人工智能也会产业相似变革影响。目前,我们正处在这一阶段,许多公司正在首席数据执行官,以后可能还会雇佣人工智能执行官,来管理掌控一切的人工智能。而这与当时许多公司「电力VP」的角色十分相似,因为在当时,电力系统对人们来说太复杂了,以致于必须要由专人管理。目前,我们也是这样。这种策略有很多价值,如果你不十分确定怎么做,可以雇佣数据执行官或者人工智能执行官帮你搞定。在接下来几年,会发生另一种变革:人工智能会具有战略决策般的重要性。举例,另一个对产业影响与之类似的变革,就是互联网的发明,当时首席信息官负责处理互联网之类事宜。我们意识到,互联网的发明从根本上变革了我们对创立公司方式的看法。人工智能会带来类似的转变。比如,现在,数据是许多公司的防御门槛,技术相对容易进行某种复制,但是数据是很难复制的,因此,你们公司的数据战略是什么?有时我们推出一个产品,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喜欢这款产品,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收集足够的数据,获取信息,为以后要做的事情做准备。这就是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计划推出项目的先后顺序,先做什么,获取数据。我认为,一家领先的公司已经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许多公司曾经希望自己早点思考互联网战略问题,就像很多年前一些公司希望早点设计出电力战略一样。现在正是考虑公司的数据战略的好时机。主持人:我们现在的大学,能够培养足够的人工智能工程师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吗?吴恩达:可能仅靠大学,无法提供如此多的专业人才,所以许多在线学习平台,如 coursera, Udacity 等等平台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主持人:听说,中国大城市的交通情况很让人头疼,我们的一位同事前段时间体验了百度的无人车,他的感受是,中国的道路真的是很难开,百度训练无人驾驶车就像中国司机一样夸张。你认为,在中国开发无人车,有什么在美国不会遇见的问题吗?吴恩达:中国交通的确让人头疼。有一次我们在五环高速试行无人车,一辆车突然就开到我们前面。如果是我的话我早就撞上去了,但是当时,汽车猛地停了下来。我还跟坐在驾驶位的同事说,哇你技术真好,刚才太危险了,人类接管了汽车,他说,我什么都没做,车自己停下了。这可能就是你刚才提到的那种体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洞见:为什么我对百度的自动驾驶战略表示乐观。例如,当我独自开车时,旁边的建筑工人可能会对你做出「停车」的手势,这时,你必须停车,如果做出「加速通过」的手势(类似召唤你过去的手势——译者),你最好开过去。对于无人车来说,它需要非常准确地判断这两个十分相像的手势,因为它们的含义是完全相反的。这时,99.99% 的准确率才能保证一切运作正常。根据现在计算机视觉技术,区分这两种手势需要辩证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现在绝大多数组织思考自动驾驶汽车存在的误区,自动驾驶汽车不仅仅是自动化,也需要轻微改变汽车的基础结构,比如给建筑工人无线麦克风,与自动驾驶汽车交流,搞清楚汽车传达的信息。如此以来,可能不久以后,自动驾驶汽车就可以上路了。主持人:作为一名父亲,我很关心未来的教育和就业情况。你有什么建议给家长们,让他们帮助孩子更好地就业?吴恩达:像所有技术革命一样,人工智能会替代许多职位,也会创造许多职位。我能给各位家长的建议是,帮助你的孩子学习如何学习。随着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最重要的是拥有学习的能力,这样一个人才能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始终在需要人类的岗位上发挥价值。主持人:你谈到了技术性失业这个主题,不过,目前在硅谷,一个特别热烈的讨论是,工作机会的有限是不是一种永久性的结构性有限,硅谷的解决方案是 universal basic income,意思是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就有收入购买所需 ,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你看来,无论工作机会是否有限,这种统一基础收入的解决方案是否会有意义?吴恩达:以后可能出现的失业潮,可能会更加迅速。之前,当农业渐渐被机器取代的时候,农民们尚可继续耕作,而他们的孩子转而学习别的技能。未来,从事司机等职业的人,可能在他们有生之年就会面临失业。我认为,有一种与此类似的方法可能会很有帮助,那就是,对于结构性失业的人,我们不发放「失业补助」,而是发放「学习补助」,让人们通过学习来赚钱。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更好的生活的权力。对于因智能系统的普及而失业的人来说,让他们能够学习其它更加需要人类的技能,能够帮助他们继续他们个人的发展。主持人:你认为对于当前的机器学习技术来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局限性,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难题?吴恩达:目前,任何的机器学习系统使用的都是监督式学习,而实现监督式学习,我们需要大量的数据。例如,我们在百度训练语音识别系统的时候,我们使用了过去整整五年的语音数据和相应的文本数据。所以,对数据的庞大需求是机器学习的阿喀琉斯之踵。我希望以后能够出现新的技术,使得机器学习能够从更少的样本中学习。观众:我感觉对于人工智能在市场上的应用,工业产业常常被忽略,那么你认为人工智能对工业产业会有什么影响?吴恩达:我认为事实上没有什么产业是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影响的,其中有很多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产业。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是,不论在百度还是,我们投放广告的方式是,雇佣专门的人员,他们需要和广告商讨论,寻找与之匹配的、用户访问量高的网站,然后把不同广告放到不同的网页去。后来,我们开始使用数据来帮助他们进行分析。到现在,我们几乎完全依赖机器学习系统来自动匹配广告和网页。但在一开始,那些工作人员是绝对不会相信机器能够取代他们的工作的。同样,拿服装零售业举例,以前,销售人员需要分析什么款式、什么颜色更符合用户的需求,他们需要预估一件产品的销量,现在,很多公司已经在使用数据来帮助它们分析了。观众:目前在语义理解方面,我们的进步十分有限,你觉得什么时候才会出现拐点?吴恩达:目前,我们已经能够使机器学习类比,这虽然只是非常基础的一步,但我确实相信我们能够一步一步地达成目标。其中,大量的数据是必要的,我相信这也是儿童学习的方式。算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确实非常需要一种新的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不知道这种算法会是什么样的。概括地讲,大数据、更好的算法、以及强大的硬件,能够帮助我们进步。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电力科学家李岩:中国人搞科技要勇担责任勇定目标
  日,随着南澳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南澳岛上青澳、金牛两个换流站与汕头澄海区的塑城换流站完成了三端投产启动,这标志着南方电网攻克了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这一世界难题,成为世界第一个完全掌握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成套设备设计、试验、调试和运行全系列核心技术的企业,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力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在主导研发团队中,有一位来自南方电网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感到特别欣慰,因为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奋战近200天,终于攻克了工程的“心脏”难题――控制保护系统。他就是南方电网公司高级技术专家、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科技生产部副主任李岩博士。
  就在此前的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名单公布,李岩凭借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集成和控制保护技术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从776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99名获奖青年中的唯一一位电力科学家。
  据悉,中国青年科技奖旨在造就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此前,该奖项获得者中已有40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选择:国家发展需要这方面人才
  2003年初的一场简单对话对李岩的人生至今影响深远。
  在华中理工大学的教学楼,时为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第一位博士的的洪潮对即将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毕业的李岩进行一场面试后,说道:“你懂不懂‘直流’,不懂就马上学,‘西电东送’是国家的重要能源发展战略,非常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李岩心里为之心动了:“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如果能将喜爱的科研工作与推进国家发展联系起来,那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其实,早在1996年开始研究生学习时,受导师――国内著名电力科学家陈德树的影响,李岩就下定决心,一辈子为电力事业献身。“陈老当时已经80多岁,依然每天做实验,那一辈的科学家不求名利,只要有科研的机会就非常珍惜,这种作风,在当时对我触动很大。”触动李岩的不仅是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还有老师用一生报效祖国的心愿。
  此后7年,李岩选择“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专心致志学习,一直攻读到博士毕业。这期间, 实验室与图书馆成为李岩每天必去的地方,一有时间,他就沉浸在知识海洋里。“做科研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不管看起来如何耀眼的成果,实际上都是从最基础的研究开始。”李岩说。这种全力以赴、不气不馁的精神,从求学阶段,已在李岩心中生根发芽。
  为此,他毅然推掉多个待遇丰厚的工作邀请,选择成为一名南方电网人,用行动挑起服务我国高压直流输电核心技术自主化的重担,也是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的第二位博士。
  随后,李岩快速扎进对“直流”的学习之中。从大学导师的授课教材到以往的试验数据,从公司图书馆到与外方的谈判会议,任何可能的学习机会,他都非常珍惜。“只有看到有‘直流’两个字的材料,就眼睛放光,半年下来,基本有用的都看完了。”
  曾与李岩一起参与溪洛渡直流工程DPT试验的小潘如此评价:“他对知识的追求好像勇于在路上,永远都精力充沛,跟着李博士工作,你也会被带着跑起来。”知识的储备和执着的精神为他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守:让直流输电挺起中国脊梁
  李岩做梦也没有想到,十年后,他也会与国内外很多专家成为最好的朋友。而十年前开始贵广二回直流工程研究时,外国专家对他是爱理不理的。
  “怪不得别人,其实你要是有本事,他很看得起你的。最核心、高尖的技术,没有哪个国家会卖给你的,只有靠自己。”李岩介绍,2003年以前,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国直流输电项目一直由外方垄断。“进行系统设计时,外方提供的仅仅是个黑匣子,开放了输入和输出借口,但是中间详细的计算过程和内部的软件代码,都没有转让。这就限制了我们把这个软件运用到其他工程当中。”
  越是困难,越需要科研人员的勇气和担当。为此,李岩及其团队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创造属于中国直流输电的“世界第一”。
  2007年,经过三年时间无数次的调研、计算、试验,李岩及所在团队最终攻克贵广二回直流工程集成技术难题,建成了我国第一个±5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自主化示范工程,为国家节约投资3.2亿元。此过程中,以李岩为骨干之一解决的技术难题就有100多项,制定的国家标准 3项。李岩在研究论文中道:“这条输电线路不仅让黔电送粤印上‘国产化’标记,更重要的是它为整个国内自主建设输电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12月的一个冬夜,冲击世界首个±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云广直流工程电压升级的最后一役。直流电压升到730千伏后就开始剧烈波动,再也升不上去。按照工程的时间节点控制,第二天电压必须升至800千伏。李岩与临时攻关小组彻夜排查。当晚,他们排查的集控程序就有几千页,参数达上万个,最终顺利攻克难题。
  日凌晨5时,离云广直流工程投产还有不到两天的时间,李岩与其团队经过30多个小时的接连工作,完成了原定的现场调试工作,正准备下班休息,不料,一台设备突发故障。为确保工程顺利投产,李岩又带着大伙连续抢修20多个小时,终于赶在预定投产日期的前一天完成了全部测试。
  西门子一名从事直流技术研究的专家如此评价:“南网团队用四年就建起了中国的±800千伏 ‘电力高速公路’,这种成长速度实在惊人。”更让这位专家惊讶的是,随后不久,李岩及其团队又迎战另一个超级目标――建设世界首个多端柔性直流工程。“多端的、柔性直流、大容量的……每一个拿出来都是挑战极限,李岩你们太疯狂了。”
  奋进:搞科技创新要自力更生
  2013年6月,在北京实验室进行多端柔性直流工程控制保护技术攻关2个多月的李岩始终没有放弃。“那是最难的时候,成果出不来,团队有些疲态,大家心里都紧绷着一根弦,要给国家争一口气。” 当时,关于如何制定纯直流方式和交直流方式的转换策略问题一直困扰着团队,李岩睡觉都想着转换策略问题。一天,李岩正准备休息,突然想到:“就与水管里倒水一样的,原来两个水管出水,突然其中一个断掉,水压一定受到冲击。如果把交流的功率控制到一个水平,再转换至直流,或许可以减少波动。”“有戏!”于是,他立即组织开始相关试验。最终,该想法付诸实践,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加入南网11年来,李岩已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科学进步奖项8个,制定国家标准5项,获得专利8项、著作权2项。
  采访中,李岩几次强调自己的“幸运”:一是赶上了直流输电大发展的“好时候”,为技术自主化做出科研工作者应有的贡献;二是融入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浸淫其中。身边的同事忍不住插话道:“他说没有团队不行,其实团队没有了他,也难以这么快取得这么多成果……”
  2003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所有直流输电项目都有李岩的身影。在贵广二回直流工程,他是技术攻关的主要成员;在500千伏百色串补工程,他主持完成南方电网首次独立完成串补工程系统调试;在±800千伏云广直流工程,他主持完成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体系结构等关键研究课题;而在南澳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他参与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设备研制工作,解决了交直流并联运行和孤岛方式快速切换控制的世界性难题。
  目前,李岩及其团队已开始大容量高电压的背靠背柔性直流工程研究,而这,只是李岩科技梦想的一步。他告诉记者,中国人搞科技创新,一个是自力更生,你不自己搞,没有人会帮你;另一个是勇于创新,科研人员要勇于担起责任,勇于定目标。
  为此,他怀揣着梦想,继续铿锵前行!
【编辑:姜莹】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总机:86-10-当前位置:
>>>下列科学家,在电力方面做出了主要贡献的是①爱迪生②本茨③西门子④..
下列科学家,在电力方面做出了主要贡献的是①爱迪生②本茨③西门子④莱特兄弟
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①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期末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科学家,在电力方面做出了主要贡献的是①爱迪生②本茨③西门子④..”主要考查你对&&“发明大王”爱迪生,电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卡尔本茨和内燃机,莱特兄弟)&&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发明大王”爱迪生电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的问世(卡尔本茨和内燃机,莱特兄弟)
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英语:ThomasAlvaEdison,1847年-1931年),美国发明家、商人,拥有众多重要的发明专利,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的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工业研究实验室来生产发明专利的人。他拥有超过2000项发明,包括对世界极大影响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钨丝灯泡等。被誉为“光明之父”、“现实中的普罗米修斯”、“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发明:1879年研制成功碳丝灯泡,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300种,被誉为“发明大王”。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报、电影、电话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发明的点灯:电能:电能的利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能主要来自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包括水能(水力发电)、内能(俗称热能、火力发电)、原子能(原子能发电)、风能(风力发电)、化学能(电池)及光能(光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等。法拉第: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Faraday,),世界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发明家即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者。1831法拉第发现第一块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路内就会有电流产生,这个效应叫电磁感应。一般认为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是他的一项最伟大的贡献。电力应用的发展历程:1.1832年达拉第发现电磁感应;2.1832年法国人皮克希制造了第一台手摇发电机;3.1867年德国人西门子制造了第一台直流发电机;4.1882年法国人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输送电能的方法;5.1882年美国人建立了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法拉第:早期的西门子发电机(最早的直流发电机):人类认识电的过程:摩擦生电→雷电→电磁感应→电池的发明→发电机的发明→发电站的发明→电力的广泛应用汽车的问世:世界公认的汽车发明者是德国人卡尔佛里特立奇本茨。他在1885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式三轮汽车,经过反复试验,日,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本茨也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飞机的问世:美国人莱特兄弟日,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俩设计制造的“飞行者”号飞机在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试飞成功,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架飞上天空的可操纵载人动力飞机。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条件: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内燃机是以燃油(或燃气)在汽缸内燃烧而产生动力的机器。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成为又一重要的能源。汽车问世的标志: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飞机问世的标志: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飞成功。早期的汽车:早期的飞机: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科学家,在电力方面做出了主要贡献的是①爱迪生②本茨③西门子④..”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6978873066684187214290072358热门关键词: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科学家曲荣海:在电机王国里探寻能效
&& 14:09:35&&&&
& &&关键词:
:人类目前使用的绝大部分都是由发电机产生的,据统计,全世界工业用电动机消耗了总发电量的30%&40%,在我国,超过60%的年发电量被各种各样的电动机所消耗,转换为机械动力。如何最大地降低这种自身损耗,最大效率利用能源,高效节能电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其市场普及率并不高。面对这个问题,在电机行业专心探求数十年的曲荣海教授用一句话来回答:&降低研发成本,降低材料成本,降低自身能源损耗,提高输出效率&。而这,也正是这位务实专注的科学家一直在做的事情。&心有多大,路有多远。&有些人的人生曲线, 注定要与众不同。从意气风发的草原儿郎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清华骄子,从求学就职十多年的水木清华再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从让人梦寐以求的研发中心总部高级工程师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他的脚步横跨了半个地球,但是当你细细察看,每个脚印里都只有四个字:中国电机。 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博士生导师曲荣海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强磁场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IEEE高级会员,IEEE多个会议和期刊审稿人,Sigma Xi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拥有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发明专利几十项&&尽管有这一长串成就,他却始终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走近他,他的儒雅有致、条理分明使得交流都成为一种学习和享受,那枯燥辛苦的科学探求之路也让他以浅显风趣的语言娓娓道来&&远渡重洋,漫漫电机探索路对曲荣海来说,当初深藏内心深厚的清华情缘远赴美国,只是为了今天的厚重回归。而这些年来的辛苦求学和科研工作,也都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振兴中国电机产业,让中国有能力生产出世界顶级电机,彻底摆脱对于国外的技术依赖。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努力也为他带来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成就。数十年来,曲荣海以高参数复杂电磁结构装置与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种新型特种电机的设计与研发,先后提出了多种新原理和新方法,发明了多种新型电机拓扑,其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电磁场耦合机电能量转换理论研究、大型永磁、新型大功率海底永磁电机、高电磁参数电磁装置等领域均取得了标志性成果。而他在电机领域的探索亦早已显露出了非凡的天份。早在2003年,曲荣海刚刚进入美国GE公司全球研发中心总部,就一鸣惊人地根据多电磁场耦合机电能量转换原理,发明了新型高功率密度双侧(双转子或双定子)电机拓扑,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设计方法。与普通单侧电机相比,该电机功率密度提高了80%以上,成功排除了大型直驱式电机向更高功率发展的障碍。该技术后来应用在了由美国能源部支持的3.5兆瓦永磁直驱风电机组的研制中,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将双侧电机技术应用于风电领域。凭借这项发明,他荣获了GE全球研发中心技术成就奖,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获得2002年IEEE IAS电机委员会颁发的最佳论文奖。2004年,曲荣海再创新高,发展了高电磁参数电磁装置的设计和运行理论,发明了多种超导电机拓扑结构。超导发电机是一种采用超导体替代常规导体制造的电机,由于超导材料中可以流过很大的电流,建立很强的励磁磁场,因此它能极大地提高发电机的功率密度,使发电机结构更加紧凑,体积和重量显著降低。值得一提的是,它在非额定负载情况下的效率也较高,这一点对于功率随风速随机波动的风力发电机尤为重要。同时,超导发电机还具有低振动、低噪声、电压波形正弦性好等优点。风力发电机的研发是提高风电机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年期间,曲荣海基于电磁结构与机械传动结构一体化设计原理,成功研发了多种大型永磁风力发电机,包括高速、中速和直驱式永磁发电机,同时发明了多种电机拓扑结构、磁钢保护方法、线圈绕制方法等,并应用于实际;在中速发电机中,曲荣海将变速箱和永磁发电机集成一体化,缩短了机组轴向长度,提高了机组效率,显著降低了机组的制造、运输和安装成本。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风力发电机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代表着中高速风电机组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航空及海底电机技术研究上,高可靠性对于航空电机、海底电机等至关重要,对此他提出了一套在恶劣工况下提高电磁装置可靠性的设计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新型高容错能力航空永磁发电机和一种新型大功率海底永磁电机的设计当中。&&在他看来,现有的成绩并非终点,而只是一种准备,一种为今日所做事业的必经过程。不同的是,过去他是一个人在努力,而现在,他正致力于使更多的人对这个学科更加了解、热爱,与他并肩而战。
来自:科技日报
投稿联系:陈女士 &&&新闻投稿咨询QQ:
邮箱:(请将#换成@)
北极星电力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北极星电力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频道最新频道排行
新闻总排行招聘总排行
要闻市场评论项目
政策解读电力数据看电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