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都 二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物,在空气中能否稳定存在

氮氧化物 (nitrogen oxides)包括多种,如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 (N0)、(NO2)、三氧化二氮 (N203)、四氧化二氮(N204)和五氧化二氮(N205)等。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变为二氧化氮。因此,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 (气),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氮氧化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   一氧化氮 (N0)为无色气体,分子量30.01,熔点-163.6℃,沸点-151.5℃,蒸气压101.3lkPa(-151.7℃)。溶于、二硫化碳,微溶于水和,水中溶解度4.7% (20℃)。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二氧化氮 (2N0+02→2N02)。一氧化氮结合的能力比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不过,人们也发现了它在方面的独特作用。一氧化氮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 信使分子 ,在使,,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氮 (NO2)在21.1℃温度时为红棕色刺鼻气体;在21.1℃以下时呈暗褐色液体。在-ll℃以下温度时为无色固体,加压液体为四氧化二氮。分子量46.01,熔点-11.2℃,沸点 21.2℃,蒸气压101.3lkPa(2l℃),溶于碱、二硫化碳和,微溶于水。性质较稳定。二氧化氮溶于水时生成和一氧化氮。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硝酸。二氧化氮能使多种织物褪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制品,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氮氧化物(NOX)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因此环境学中的氮氧化物一般就指这二者的总称。 就全球来看,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天然源,但城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大多来自于燃料燃烧,即人为源,如汽车等流动源,工业窑炉等固定源。 据计算,各种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量为: 1吨天然气,6.35公斤 1吨, 9.1-12.3公斤 1吨煤, 8-9公斤 而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相当高。在非采暖期,北京市一半以上的氮氧化物来自机动车排放。 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结合最终会转化成硝酸和硝酸盐,随着降水和降尘从空气中去除。硝酸是酸雨的原因之一;它与其它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光化学烟雾污染。 北京市目前从防止机动车尾气污染入手,防治措施有强制安装机外净化器;严格控制新车污染;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等等。 室内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主要来自室外空气污染。   主要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硝酸雾,以二氧化氮为主。一氧化氮是无色、无刺激气味的不活泼气体,可被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棕红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   氮氧化物可刺激肺部,使人较难抵抗之类的,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士如患者,会较易受二氧化氮影响。对儿童来说,氮氧化物可能会造成肺部发育受损。研究指出长期吸入氮氧化物可能会导致肺部构造改变,但目前仍未可确定导致这种后果的氮氧化物含量及吸入气体时间。 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氮氢化合物经照射发生反应形成的有毒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具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伤害植物,并能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另外,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的硝酸和亚硝酸是酸雨的成分.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的焚烧,以及农田土壤和动物中含氮化合物的转化.   工业中主要适用氨气与氮氧化物发生反映中和掉氮氧化物,氨气与氮氧化物分解反应后产生氮气与水,从而达到无污染排放。现在主要应用到取暖,供电等等行业。但在轮船等行业中,还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主要是氨气制造比较困难而携带氨气罐又比较危险)。 出自A+医学百科 “氮氧化物”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氮氧化物”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二氧化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颜色,气味,状态,和空气比的密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二氧化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颜色,气味,状态,和空气比的密度,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否有毒.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性质 CO O2 SiO2 SO2 NO NO2颜色 无 无 无/白 无 无 棕气味 刺激 酸 无 刺激 刺激 刺激状态 气 气 固 气 气 气空气比 小 大 大 大 大 大水溶性 极小 可溶 极小 易溶 极小 易溶(反应)毒性 毒 无 无 毒 毒 毒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我就分别回答了。(二氧化硅是固体,楼主你搞错了把。) 颜色:只有二氧化氮是深红色,其余无色。气味:只有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其余没有、状态:只有二氧化硅是固体,其余都是气体。密度:(这个看相对分子质量就好了)只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密度小于空气,其余都大于空气。水溶性:一氧化碳:难溶 二氧化碳:能溶 二氧化硅:不溶 无色、无臭、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易溶于水、 有毒CO2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SIO2 白色或无色、固体、密度2.2 ~2.66、不溶于水微溶于酸SO2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有毒N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有毒 【答案带解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出SO2、NO、CO2、CO等气体.一氧化氮与一...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出SO2、NO、CO2、CO等气体.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它们在催化转换器中能反应生成两种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从而减少污染.现有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所示①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请举出一个危害的实例&&& .②SO2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③在催化转换器中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④当SO2气体含量较多时,目前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即用直升飞机喷洒碳酸钙粉末,脱硫效果可达85%;实验证明石灰浆[Ca(OH)2]在空气中也可吸收该气体,生成亚硫酸钙(CaSO3)和一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SO2=CaSO3↓+&&& . ①根据形成酸雨的气体的种类及酸雨的危害分析回答; ②根据SO2的化学式计算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③比较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根据氧化反应的定义分析判断是否是氧化反应;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空格中应填入的符号. ①形成酸雨的气体是SO2、NO2.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带来很大的危害,酸雨会腐蚀建筑物等; ②SO2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③在催化转换器中,反应前... 考点分析: 考点1: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知识点的认识】酸雨的产生是这样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或石油等排放的,以及汽车尾气释放的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等酸性物质.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河湖、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势必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图所示:.综合起来说,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1.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2.酸雨可破坏水体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危及生态平衡.当pH值降至5.0以下,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骨骼也常是畸形的;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亡.3.酸雨也可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锌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正因为这些,酸雨被冠以“空中死神”、“空中恶魔”、“空中杀手”等令人诅咒的名字. 4.酸雨还可对文物古迹、建筑物、工业设备、通讯电缆、铁路桥梁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令人十分心痛.许多刚落成或装饰一新的建筑在几场酸雨之后变得暗淡无光,例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雅典古城的大理石建筑和雕塑已千疮百孔,层层剥落.重庆嘉陵江大桥,其腐蚀速度为每年0.16毫米,用于钢结构的维护费每年达20万元以上.也有人就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做过研究,认为近30年来其受侵蚀的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在自然状态下快几十倍. 5.酸雨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含0.8mg/L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酸雨的防治: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1.调整以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比如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2.加强技术研究,减少不达标的废气排放,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主要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即“两控区”).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另外,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还有,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pH的测定、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及其来源、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及其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及其实现途径和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识记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时,可以联系着空气的污染或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些.2.对于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不仅仅是煤炭或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等尾气的排放;主要是使用含有硫元素或氮元素的物质,都会有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等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导致或加重酸雨的形成.例如,如果使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来冶炼生铁时,就会使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的污染或酸雨的产生.3.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是碳酸钙(或金属铁)与相应的酸发生的化学反应;还有,使用熟石灰(或生石灰)来改良酸雨造成的酸性土壤时,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相应的酸发生的中和反应(若用的是氧化钙,则还有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 考点2: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微粒观点的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微粒观点的应用就是从物质的微粒性角度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运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知识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例如,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是由于水受热时,水分子获得的能力大,运动加剧,分子间隔逐渐变大,从而使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而模型图的应用是指把看不见的、抽象的微观粒子,用能够看到的模型图的形式形象展现出来,以便用来解释抽象的概念、化学反应或实际问题等.例如,分析图1中的模型图可知:(1)A表示的是某种原子(因为原子模型之间没有连接起来);当该原子是能够直接物质的原子(即金属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和能够构成固态非金属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时,该图还能表示由这种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2)B表示的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因为原子模型之间连接起来了,即原子结合构成了分子),还表示由该分子构成的单质.(3)C表示的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还表示由该分子构成的化合物.(4)D表示的是两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还表示由这两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5)原子模型之间没有连接起来的表示是原子;原子模型之间连接起来的表示是分子(即原子结合构成了分子).(6)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原子或分子(指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的物质;化合物是只含有一种分子(指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的物质;混合物是含有多种分子的物质.又如,分析图2中的模型图可知:(1)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2)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和乙物质都属于单质.(3)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5)甲、乙、丙的化学式分别是BA3(或A3B)、A2和B2.(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A3(或A3B)=B2+3A2(由于不知条件和物质的状态,所以暂时不够全面).(7)该反应的类型是分解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尤其是借助微观粒子反应模型图考查分子、原子知识是近年中考的新亮点.此类试题提高了试题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分子和原子的辨析、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运用分子观点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和运用模型图分析解答有关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和化学反应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微粒观点解释实际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之.2.运用模型图来解答有关题目时,要先留意单个原子模型图的说明(即原子模型图所代表的意义和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再逐一分析,综合考虑.尤其是,在解答用模型图来表示化学反应的题目时,一定要特别细心地进行全面思考才行;一般要做到以下“六抓”:(1)抓分子、原子的性质,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抓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5)抓反应基本类型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6)抓单个分子的构成情况;等等. 考点3: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知识点的认识】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是指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式来计算某物质中所含的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某元素质量分数=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个数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00%”.当然,如果知道了物质和其中某元素的实际质量,就可以利用公式该元素的实际质量该物质的实际质量×100%来直接相比即可.【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的意义、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的其它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来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或者是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虽然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的公式中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都是原相对质量而不是实际质量,但是计算出来的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利用元素和物质的实际质量计算出来的是相等的.因为,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标准是一样的,都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即1.66×10-27kg)作为标准的;当然,可以利用该标准推算出原子和分子的实际质量(即某原子或分子的实际质量=该原子或分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但是当用来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时候,这个标准又以约数的形式被约分掉了;所以,按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时,是根本不会影响各元素的质量比的.2.利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各元素质量分数时,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要用试卷上给出的数值来计算.还有,其中的原子个数一般是相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的数字(没有数字时,默认为是1);但是,如果某元素在同一化学式中出现多次,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之和;如果某元素符号被括号括起来了,那么该元素的原子个数应该是该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括号的右下角的数字的乘积.并且,计算数据要准确,除不尽的按照题目的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没有要求的最好保留两位小数,最少也要保留一位小数.3.利用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反推化学式中的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即右下角的数字)时,可以先将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原子个数设为x,然后再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即可.4.有时还可以利用某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计算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如,如果已知或已求氧化铁(Fe2O3)中的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即56×2:16×3),那么就可以推算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即77+3×100%],也可以推算出氧元素的为30%. 考点4: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知识点的认识】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是指根据化合价的原则,结合着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来推算化学式中某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或者是来推断化学式;或者是推算化学式中某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等等.例如,计算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解析:在SO2里,O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硫元素肯定为正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列:x+(-2)×2=0,解得:x=+4.答: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又如,含有氯元素的酸有多种,高氯酸是其中的一种.已知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则高氯酸的化学式是(  )A.HCl&&&&& B.HClO&&&&& C.HClO3&&&& D.HClO4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氢元素为+1,就不难看出选项A是明显不对的;观察比较后三个选项可得,它们只是含有的氯原子的个数不同而已;又知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因此,可以设:氯原子的个数为x,列:(+1)+(+7)+(-2)x=0,解得:x=4.故选项D是正确的.同理可得,交通警察常用装有硫酸酸化的重铬酸钾(K2Crx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驶,因为乙醇分子可以使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硫酸铬.已知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那么,重铬酸钾的化学式中x的值为 2.【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化合价和离子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书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式与化合价的相互推算或根据化合价推算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化学式推算化合价时,首先要辨析一下物质的类别,如果是单质,其中的元素的化合价也就不用推算了,根据“在单质中,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的原则可知,其化合价为零;如果是化合物,然后再设未知量,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即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或题中给出的某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等),列等式求解即可.但是,列等式时,一定要注意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的个数不能忽略了;还有,化合价的正、负(特别是负价)也不容忽视.最后,求解的结果一定要带有正、负号,特别是,正号不能省略不写.2.根据化合价推断化学式或推求化学式中的部分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时,比较明显的采用交叉正、负化合价数值的方法即可,复杂一点的,要先设未知量,然后,再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结合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列等式求解即可. 考点5: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知识点的认识】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但它不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因为它只考虑了反应物是不是含有氧,而没有考虑到生成物的问题.其特点是物质与氧的反应,可以简记为:“物与氧反应”.例如,S+O2点燃ˉSO2,2Mg+O2点燃ˉ2MgO,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氧化反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特别是氧气、氢气、碳、一氧化碳等)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鉴别或推断、文字表达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它的反应类型”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氧化反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氧气、氢气、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的判定及其与其它反应类型的判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氧化反应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判定氧化反应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结合它的概念和物质的元素组成来细心地判定.值得一提的是,氧化反应的概念和特点中的“氧”是指“氧元素”;可是,很多人都把它误认为是“氧气”.当然,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确实是氧化反应;因为氧气就含有氧元素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还有一部分氧化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而是物质与含氧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例如,在化学反应C+2CuO高温ˉ2Cu+CO2↑和CO+CuO△ˉCu+CO2中,碳和一氧化碳发生的反应就是氧化反应.2.在判别它与其它反应类型时,除了关注它本身的特点外,还要兼顾其它反应类型的特点.特别是,不要将其与化合反应混为一谈.虽然有一部分氧化反应确实是化合反应;反过来,有一部分化合反应也确实是氧化反应,但是,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它们也是有规可循的.也就是,生成物是一种的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反过来,有氧参与的化合反应也一定是氧化反应. 考点6: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知识点的认识】还原反应是指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但它不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因为它只考虑了反应物中的含氧化合物是不是失去氧了,而没有考虑到生成物的问题.其特点是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可以简记为:“物失氧”.例如,C+2CuO高温ˉ2Cu+CO2↑,3C+2Fe2O3高温ˉ4Fe+3CO2↑,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特别是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等)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鉴别或推断、文字表达式或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其它的反应类型”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等物质的化学性质,还原反应的判定及其与其它反应类型的判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判定还原反应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结合它的概念来细心地判定.值得一提的是,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中的“氧”是指“氧元素”.并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元素可能是全部失去了,也可能是失去一部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样的反应都是还原反应.例如,在化学反应C+CO2高温ˉ2CO中,对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元素组成可知,二氧化碳中氧元素就仅仅失去了一半,从而变成了一氧化碳;但是它发生的反应仍然是还原反应,而碳得到氧元素后发生反应,也变成了一氧化碳,因此,碳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2.在判别它与其它反应类型时,除了关注它本身的特点外,还要兼顾其它反应类型的特点.由于还原反应往往和氧化反应同时发生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也就是常说的氧化还原反应,即有失氧的物质,就有得氧的物质;它们往往在同一个反应中同时发生反应.所以,经常将其与氧化反应关联起来,通过对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元素组成,从物质得、失氧(即氧元素)的角度来分析、判定;物质得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例如,在化学反应H2+CuO△ˉCu+H2O中,对比氢气和水的元素组成可知,氢气发生的是得氧的反应,即氧化反应;而同理可知,氧化铜发生的是失氧的反应,即还原反应. 考点7: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该定律的含义是:“宏观上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质量’和微观上的‘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六不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1.解释一些实验事实,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了”.2.推测一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表示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以下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氧元素 C.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有机物,至于氧元素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氧气,另一部分则来自于有机物;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3.推断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例如,一氧化氮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又发现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这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热点.工业上制取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X+5O2=4NO+6H2O,则X的化学式为.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应该含有氮元素和氢元素,其化学式中应该含有氮原子和氢原子,并且其原子个数分别是1和3;所以,答案应该是“NH3”.4.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例如,现将10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即六不变)中的“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物B的质量等于生成物C与反应物A的质量之差(即15g-10g).【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判断对错和有关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成立的原因、含义和4个方面应用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要抓住概念中的“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这样四个关键词.由此可知:(1)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2)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围是使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而对物理变化无效;(3)质量守恒定律是指质量守恒,而非体积守恒等;(4)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而非某物质的质量.2.对于定律成立的原因,可以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来推断(即“三不变”造成的).3.对于定律的应用,一定要抓住它的含义(即“六不变”),细心地进行套用. 相关试题推荐 (1)用化学符号表示:①硫元素&&& ;②2个钙离子&&& ;③不含金属元素的盐&&& ;(2)如图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①t3℃时,X的溶解度&&& Y的溶解度(填“>“>”、“=”).②使Z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采取的方法是&&& (填“升温”或“降温”).③t1℃时,取50克X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此时溶液中X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以下物质:A.食盐 B.明矾 C.葡萄糖 D.甲烷 E.硫酸铜 F.碳酸钾 G.一氧化碳.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1)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2)草木灰的有效成分&&& ;(3)用作调味品和防腐剂&&& ;&&&&&(4)用作净水剂&&& ;(5)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6)“西气东输”工程所输送的气体&&& . 知识迁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D.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是一种杀菌能力较强的消毒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B.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C.过氧乙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D.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氧气分子 有三种金属X、Y、Z,它们与酸或盐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①Y+X(NO3)2=Y(NO3)2+X&&&&②X+H2SO4=XSO4+H2↑&&&&&③Z不与盐酸反应.则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B.Z>Y>XC.Z>X>YD.Y>X>Z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