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了凡四训读后感100字,谢谢

【编者按】关于“了凡四训”的观点“敢于担当、勇于改过、劝导行善、谦虚谨慎”,说得的确很有道理,应该说直到如今,依然是我们每个人修身的准则。但是,作者的依据举出的事例,应该值得我们深思,就如作者所说的,应该学会扬弃;在修身的时候,应该具有辩证的观点,凡事都应该注意一个“度”的问题,修身养性做好事也不应该过度;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结合形势,紧跟形势,做最好的自己。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先登录才能评论
  关于&了凡四训&的观点&敢于担当、勇于改过、劝导行善、谦虚谨慎&,说得的确很有道理,应该说直到如今,依然是我们每个人修身的准则。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
共 1 条 1 页
手机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自定义打赏:V币
打赏记录 共0.00V币
暂时还没有打赏。了凡四训读后感800字两篇
篇一 读此书,从她说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与我甚是要好,2013机缘巧合结缘佛教,2014暑假回家乡与她见面,言谈间对生的从容、对死的坦然让我刮目,临别送我几本书,其中一本---《了凡四训》,暑假期间得空细细品读,颇有些许沉淀,借此机以为记。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
  读此书,从她说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与我甚是要好,2013机缘巧合结缘佛教,2014暑假回家乡与她见面,言谈间对生的从容、对死的坦然让我刮目,临别送我几本书,其中一本---《了凡四训》,暑假期间得空细细品读,颇有些许沉淀,借此机以为记。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这正是《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直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纵览《了凡四训》一书,才发觉它不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还有应对人生、处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复品读《了凡四训》一书之后,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种种阴霾。
  路漫漫,把每一天当成修行。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四封家书,主题思想是告诉我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命运究竟如何能够改变,书中主要是通过袁了凡先生如何在云谷禅师的教导下,通过自己不断的行善而改变原孔先生为他算定的命,来告诫世人只有不断的行善才能彻底改变命运。
  一个常人很难做到没有忽视乱想的念头,那就会被阴阳气数所束缚,也就有了定数。但是一个极善的人,有了做善事的力量,命运之定数就会控制不了他。当然极恶的人,定数也拘不住他,原本他可以享福,但是由于恶事做得太多,最后也享受不了了。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的行善,什么是善?要行善,首先要有改过之心。要改过要先有发&羞耻心&。没有&羞耻心&的人,经常沉溺于美酒佳肴、赌博、卖淫嫖娼等等卑劣的行为,也会失掉人格,和禽兽没有两样。上次跟有人在聊因果报应的时候,提到一点现在很多人在外面乱搞性关系,我提到:今天他搞其他人,假设哪一天他的亲人或者他的下一代的下一代受到报应,他会有什么感受?有时候,真的是会报应在他身边的人或者他自己的身上的。
  改过,还要有畏惧的心。佛家常言道:三尺头上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很多时候,我们自欺欺人,感觉自己做的事情很隐蔽,没有人知道。其实,这个道理古人在《掩耳盗铃》中的道理应该跟我们说得很清楚了。说到这个,我想起南怀瑾大师曾经说到的,现在很多人,乱搞男女关系,以为没有人知道,其实在做那种事情的时候,有很多幽灵在旁边等着投胎呢!有成千上万的幽灵在看着你们做的事情。
  改过,最后还要有毅力、有勇猛之心。我们人很多时候都比较懒惰,有了过失得过且过,没有毅力。要改过,今天发现了过失,今天就要立马去改,不可推迟到明天,因为明天又复明天了。
  行善,只有改过之心是不够的,还要去做一些善事。行善的事情很多,按照袁先生的概况,大概有下面十种: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那么做这些事情是不是就一定是善呢?未必,中锋禅师认为:做多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若是你做的事情,可以使别人得到好处,即使骂人、打人,也是善的;如果是为了自己,就算你是恭敬人,礼貌待人也是恶。
  也许你是一个唯物者,认为我迷信或者在瞎扯蛋。当然不会要求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因果报应或者幽灵的存在,因为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讲不清楚。我们先来做这样一个分析,善事有分为阳善和阴德,所谓阳善就是做的善事是被人知道的,所谓阴德是所做的善事是不被人知道的。接下来你细细想一下你做了很多善事会怎么样?如果你做的很多是阳善,今天你帮助那么多的人,哪一天你落难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人来拉你一把的。当然我们做的善事主要不是为了这个,但是有些人还是有情的。
  再说,你做的阴德,那么没有人知道你做的善事,你坚持做了,你的人生境界已经到达一个很高的层次了,你的心态也相当的好。对人生的得与失你也不会去计较很多了,这样的情况下你还不会快乐吗?从这两点来说,我是赞同行善的可以改变命运的。也许我的论点或者论据不是很充分,观点是片面的,但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不在于你这辈子是否轰轰烈烈,而在于有没有意义。多行善的人生我觉得会是很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读后感官网)
你可能会喜欢下面的文章
------分隔线----------------------------
相关读后感
图文读后感
热点读后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了凡四训读后感1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