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中的买方和卖方 Asset Management 和 Sales amp;Trading 部门有什么区别

从电影《Margin Call》看投行Sales & Trading
从电影《Margin Call》看投行Sales & Trading
接近地平线
[摘要]:从电影《Margin Call》看投行Sales & Trading。前些时候朋友圈被知乎这篇文章刷屏了(怎么评价电影《Margin Call》的专业性),因为看过这个电影很久了,有些内容记不清了,可是我又是一个在专业问题上较真的人,因此本周日下午特地抽时间温习了一遍电影,结果发现本文有很多需要讨论的。建议电影、原文、评论三者结合着一起看。先看原文:专业场景1:Peter建模先看图提问:Eric和Peter做了什么工作?答:他把MBS动态资产池进行了现金流回测。首先用两年的统计数据,统计回测风险因子同资产池单个资产的现金流关系,估计参数出模型,然后把模型加入流动性惩罚(&……strech the pattern 10%~15% roughly……&) 也就是台词中的“level of volatity”,然后peter把从上上周四到这周三风险因子的实际表现输入到了这个新模型,观察CDO的表现。发现,咦?这个现金流的实际表现和我的pattern怎么又这么大区别呢?是不是我们的模型出问题了?这部分就是Eric没做成功但是Peter成功的地方,他首先把流动性冲击对资产池的影响做了计量更正,然后把市场极端对copula相关矩阵的计量影响也做了更正,最后还把账簿上没有出表等待打包的MBS资产和已经打包但是还没转手的CDO价值做了正确的计量更正。然后发现有不少MBS资产中隐含的看跌期权按老模型估值显示的是虚值期权,但是按新的模型测算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实值期权(Red flag)。同时根据模型4,一旦市场继续下行25%,期权行权带来的损失会超过公司目前的市值!(注:MBS内涵一个看跌期权空头头寸,具体的答主下面也会提)之所以他被裁掉的老板Eric没做出来,原因有两个,第一,关键的流动性风险因子隐藏在残差项里没有被正确的描述出来,回测也无法通过统计P值显著性测试(一般是参数的T检验);第二,copula矩阵用着简单做起来难,衍生出来的统计学课题是全世界博士生每天熬更守夜在研究的问题(公益广告:珍爱生命,远离PHD)所以你会发现明白为什么早在一年前,Eric,沙拉,凯文斯派西,CEO,等等一票高层虽然都已经知道MBS蕴含超大的风险,却没有人敢站出来说,来!我们把MBS资产清仓了!不做CDO生意了!原因就在于你虽然知道有房地产泡沫和利率上升对CDO有巨大负面影响,但你既不知道影响程度(magnitude)也不知道影响的方式(房地产到cdo市场的传导机制)。你啥都不知道那你还站出来说那不是和股东、董事局都对着干么?全剧里只有工程师出身的Eric一根筋做了傻事儿,华丽被裁。而我们伟大的Peter同志MIT火箭专家出身加上运气不错,加班建模成功,深藏功与名。专业场景2:为什么不能抛?或者说抛不掉?第一小问:杰拉德力主马上抛售,却被凯文老师一口回绝,原因何在?答:两个原因:1、因为mbs在美国交易市场采用的是做市商交易,每一个参与者的报价都是同时保ask和bid,只卖不买了?OK,那bid价就是0。我请问您一个资产的bid价是0你卖给谁?您能卖给谁?而且很明显,剧中这个公司在华尔街应该是很主要的做市商,做市商玩单边是没人接盘的。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目前国内摇摇欲坠的新三板市场(好吧欣欣向荣的新三板市场)。2、影响公司声誉,进而影响公司其他业务,比如上市承销,财务咨询……这些剧中凯文斯拍戏说过了,不多提。第二小问:为什么杰拉德要问风控官沙拉,资产价值能计量到多少?答:杰拉德关注资产价值主要是想确认公司的资产端不会因为这几天市场的糟糕情形而发生大规模减记。主要是会计方面:在金融危机前,国际会计准则对于衍生品的计量做了重大修改,以前都是按照成本计量,现在允许金融机构按公允价格计量,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本来MBS资产都是按照成本法来得,你买的时候花多钱他账面上就是多少,突然你出表受阻,要按公允价值计量,另一边你的交易部又疯狂砸盘,那你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和右下边都在缩水,右上边却不动,媒体往往叫“失血”(bleed),会严重影响公司股东信心,甚至可能导致破产。第三小问:为什么沙拉的第一个回答是why are they still on the books?答:翻译有误,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为什么这批mbs资产还会在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上?一般而言,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关键步骤是吧mbs资产装入spv,也就是出表。很明显公司广泛采用了动态资产池结构,即所有mbs资产照理说都是spv里的,发行方不会在会计上确认它。所以沙拉作为首席风控官,他日常工作里从没说过要把这一部分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因为它们都不在账上),所以作为思维惯性,她觉得资产都不在我负债表上,是表外的,那我为什么还计量它?为什么呢? “Because nobody wants to fucking buy it……&这对话赞得来……第四小问:为什么没人愿意买是个严重问题?答:之前提过,如果没有人愿意持有这项MBS,这群资产就砸在发行人手里,出不了表,即使强行装入spv,只要没人来购买(也就是过手)那就只能确认这批资产,同时确认背后的负债。那么如果发生大规模减记,就会发生第一小问中的失血问题。杰拉德深知其中利害,直呼fxck me,而且为了免于走漏风声,支开了交易组的3人。第五小问:为什么光是资产的计量就要用时好几个月?答:这个设计到会计知识了,考过ACCA的应该知道,在金融危机前,国际会计准则对于衍生品的计量做了重大修改,以前都是按照成本计量,存在不能准确反应价值的问题。后来特别规定,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资产统统按公允价格计量,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现在问题来了,没人买你的CDO,市场上没有成交价,你又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而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又是存在交易。这就是个死循环,因为没人买你的CDO,所以你需要在会计上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因为你要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你需要有人买你的CDO……那怎么办呢?我总不能让会计标零吧?于是就等交易!等几周,几个月总会有的!或者我做内在价值计量,用基准利率加上信用风险息差来给你的没有交易的CDO估个价,但这里估计名义现金流又是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沙拉说在不流动的市场里我估值困难,要block by block的原因,因为你要对资产池里所有单项资产全估计一遍现金流,然后做一个影子评级,最后折现来估值……天啦噜,想想都觉得好多。专业场景3:支开风控交易3人组以后,杰拉德的决议大家还是先看图本来这一场景我没截图,后来看评论区里很多人问资产池协方差矩阵和copula模型什么的,干脆就补充一下。这一场景里最有代表性的对话就是COO杰拉德那句接地气又切中肯綮的那句“一加一再也不等于二了?”是这样的,在CDO的资产池里,最重要的风险因子子项就是单项资产和单项资产之间的相关度。定量分析中一般采用统计分析,得到单因子高斯copula矩阵,然后求解。原理是下面这个方程式:(CDO的名义现金流)/(无风险利率+信用利差)=(CDO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无风险利率计算机都有现成的程序,跑完就可以计量出资产的价值这个copula模型有一个比较大的争议,就是他假设资产和资产的相关度(p)是时间平稳的,也就是静态的。客观公允的说,这个假设有他的实际意义,首先计算简单,而越简单的模型越容易被更多的人检查,错误率低,第二,这个假设是物理自平衡的,也就是说当里面的资产在某个极端情况下都往一个方向偏移的时候,有自我回复平衡的趋势。但是当市场极端(acute)的时候,copula矩阵描述的情况可能是和实际情况出入很大。注意,MBS,CDO的定价强烈依赖copula方阵,所以容易出现错估等问题。那为什么讲1+1不再等于2呢?这是因为在COO眼里是这样的:CDO的定价的方程式咱看不懂,大道理我知道:把所有资产的现值加起来,扣除copula方阵告诉我的相关性惩罚,不就是资产池的价值么?但是现在peter很明确地指出(而不是像沙拉啊,凯文斯拍戏啊之类的人只是强烈地“暗示”)你的copula方阵有问题,计算出的惩罚连带也有问题。这还不算,我还把新的估计相关度的方法计算出来了,你资产的真实价值是负的,还负不少……完了,我必须给老大打个电话!所以剧中你会发现,当沙主任(就是在囧叔daily show里的那个喜剧演员,他在剧中演一个合规总经理)说话的时候,杰拉德excuse me跑出去,就是给CEO大佬打电话去了。专业场景4、执行委员会会议第一小问:董事长为什么只和一个人握了手?那个人究竟是谁啊?答:因为那个人是独立董事,代表中小股东利益,具有非常特殊的法律地位,独立董事本身不是公司的股东,也不是雇员,但是如果公司有重大或紧急决策时他必须在场。半夜把这个人物(人家不是公司的正式雇员,也不是股东)请过来在美国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儿,所以导演特别给了董事长一个握手致歉的镜头。第二小问:Peter向董事长解释的风险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答: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对MBS业务有相当的了解,而普通观众可能连MBS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怎么让观众理解剧情呢?导演采用了折中手法,即让peter说专业术语,董事长用接地气的汉语再重新解释一遍,那么,究竟peter说得事情是怎么回事儿呢,这里简要分析下先看对话=====插入一段=====首先这段场景可能是整个margin call电影中技术含量最高也最难解密的部分,理解它需要相当的金融知识沉淀,接下来您所阅读的答案已经不是最初的版本,而是在多位知友(其中不少人是国内最顶尖的结构化金融从业者)的热心帮助下修改成稿的更新结果,文字里都凝聚着他们智慧的结晶。答主个人在这里对他们致谢!=====插入结束======第一小问:这里的杠杆率和我们平时会计学期末考试里考的那个杠杆率是一个意思吗?答:不完全是,会计学里的杠杆率是一个很古老的概念,就是总资产比所有者权益的倍数,描述的是整个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典型特点是静态,线性);这里的杠杆率是衍生金融工具语义下的词汇,描述的是投资成本和可变收益之间的函数关系(典型特点是非线性)下面要分两种情况讨论了,第一种情况我们假设Peter公司做的主要是MBS类生意;第二种情况要复杂些,我们假设Peter公司做的主要是由CDS合成CDO的生意。情况一:Peter公司做的主要生意是MBS类CDO答:这里先普及一个知识:还没有进行真实销售的MBS资产对持有者而言等于卖出了对应份数的看跌期权(净空头头寸)。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受托人(就是这家公司)账簿上有1块钱的MBS资产等待证券化。但是还没来得及出表MBS对应的房产抵押贷款就发生拖欠甚至违约,只值50美分了,那这50美分的损失你要承担。因为是CDO受托人在这个过程中本质是一个信托行为,这1块钱面值的MBS你在入表的时候资产的借方只记录了10美分甚至是没有确认(表外融资),但是损失却是50美分,翻了五倍。所以对应的风险杠杆就是5倍。至于为什么风控没有识别出这个5倍杠杆呢(英文叫red flag)原因就在于它平常很快就出表了,不再风控VAR统算范围内(考过CFA或者FRM的人应该能够回忆,VAR有个关键参数,时间地平线T,一般MBS出表速度都比T要短)。所以归根到底,peter模型最伟大的地方在于把流动性对资产的损失(同时涵盖流动性损失,copula相关矩阵扭曲等所有风险因子)进行了准确的函数表达,算出来当市场在下降25%的时候流动性是什么样的,资产损失又是什么样的。明白了MBS在低流动性时等于卖出一个看跌期权这个道理以后,你应该就懂为什么对话里说,公司之前挣了很多很多钱了。简言之,做卖空期权的写方生意等于:当房地产上升时,公司大把挣钱,当房地产下降的时候,公司破产。情况二:我们假设Peter公司做的主要是由CDS合成CDO的生意答:在次贷危机之前,除了典型的MBS类交易,市场上也活跃着不少CDO资产的交易。CDO大致分为三类:现金流CLO(SPV购买商行贷款然后过手型CDO),市价CLO(资产池锚定一定抵押折扣率然后随着资产公允价值而浮动的CDO),和合成CDO(由多份CDS净空头头寸组合的CDO)。根据剧情,我们通常猜测Peter公司发行和交易的是最后一种合成CDO,因为他的典型杠杆率一般,潜在杠杆率却很大,风控模型稍有疏忽就能酿成大祸、专业场景4.5:为什么凯文斯派西一句话把CEO惹毛了?注意这段对话,不少人把这对话简单理解为导演在渲染华尔街从业者的贪婪和无情,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法律背景。第一小问:为什么董事长之前还是温文尔雅,凯文斯派西说了句“而且你知道你卖出的东西一文不值”后突然口气变得强硬、威胁?答:按照美国的消费者保护法(没错,在神奇的美帝,消费者保护法还能管得到金融交易),卖方在向买方兜售商品时,必须如实披露商品属性,否则构成违法,轻则可以申请交易无效,重则涉及惩罚性赔偿,构成fraud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凯文同志一时间气昏头,说了句:“而且你知道你卖出的东西一文不值”。别小瞧这句话,这等于是在执委会会议上公然警告CEO说你如果销售一个你已经完全知晓有巨大当期风险(peter的模型告知)的金融资产,却不向客户disclose,是一种诈骗哦!是诈骗哦!是诈骗哦!哦!CEO同志自然也不是吃素的,人家编程不懂模型不懂法律比谁都懂:“我们以公允价格把金融资产卖给有意向的买家”。也就是说这里的法律逻辑是说,不是讲我有意隐瞒、欺诈客户,而是我这里是一个公开市场行为,价格由市场交易决定,资产是市场公开接受的,价格是买卖双方公允决定的。欺诈要件不构成。至于这个到底在司法上够不构成欺诈?嗯,请各位百度JP摩根银行 空格 巨额司法部罚款。专业场景5:开盘后交易,交易员的“行话”解密第一小问:为什么你买债券还不在乎发行机构?答:(感谢 @underdog的反馈已更正)不在乎发行机构的原因可能性最大的是这么种情况:交易的标的恰好是Agency MBS。也就是房地美和房利美打包并发行的MBS.这一类的标的因为有美联储的联合信用担保,违约或本金损失概率较低,信用登记次于国债高于州券和县券,交易的主要风险因子还是流动性啊早偿啊和隐含期权这一类,所以剧中的美女交易员直接说“no, not really&。证据是帅气男主角will反问的那句&where it from?do you care&,语气反讽,暗示这个美女交易员平时专门做angency MBS,别的从来不碰。第二小问:为什么是375million这么一个不零不整的怪数字?答:因为它是金融工程切割出来的。这里是一个15年到期,票面利率libor+150bps的优级证券,总发行资产1000,结构化后切割切成375 375 250三个层级,交易的恰好是375。评论:实际上Peter并没有建模,而是Eric在公司传统的VaR风险模型以外重新建了一个新模型,就是电影中所谓的模型四,Peter所做的工作就是补全了Eric所遗漏的信息数据并跑出最终报告,而这些数据,还是两周以前的数据。(那为什么这样一个严格风控的金融公司会遗漏掉整整两周的重要数据呢,下面会解释)根据该公司的老模型VaR,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MBS是安全的,但是根据Eric的模型四,即使使用两周前的数据,该公司也是处于随时破产的状态,因为该公司过度持有了MBS产品,导致杠杆严重过高,一旦MBS价格下跌25%,该公司价值就归零了(想想A股今年6、7月份融资盘被强平的案例)。这就是各级主管大惊失色,马上层层汇报连夜开会的原因。专业场景2: 为什么不能抛?或者说抛不掉?从该电影可以看出,该公司是一个专业从事金融资产销售交易的公司,或者是投资银行里的销售交易部,或者是某专业对冲基金。因此高频的买卖交易或者做掉期交易(SWAP)是该公司的特点,如果只卖不买,很快就会被灵敏的市场扑捉信号,导致该公司也无法出货,这就是萨姆说的开市后第一个一个半小时是最重要的。对于金融产品按照市场公允价格(market-to-market)定价,知乎文中作者恰巧说反了。金融危机之前,根据IAS39规定,金融产品定价是采用市场公允价格,这种定价方式使华尔街大鳄们有热情玩命炒高股票房产等,这样他们就可以把企业未来的现金流甚至泡沫折现到今天,并因此获得巨额利润、分红和奖金(我觉得这个方式应该是从1999年克林顿签署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开始的,但没有查到数据)。因为这种定价方式本来就是寅吃卯粮甚至可以轻松作假的,因此该定价方式在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使各大金融机构巨亏(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很多资不抵债(这时候会深刻感受到资产是软的,而债务是硬的道理),因此美国和欧洲不得不在09年先后废止该定价方式,仍然采用成本法进行定价。沙拉的意思实际上是为什么这些垃圾还没有卖出去。真实原因是市场中的音乐放缓了,这意味着市场已经几乎到顶了,换句话说这个时候市场都是多头了而缺乏买盘。为什么没人愿意买是个严重问题,市场到顶了你还未意识到,这难道不是一个严重问题?杰拉德深知其中利害,直呼fxck me,而且为了免于走漏风声,支开了交易组的3人,这背后是有原因的,不仅仅是没人愿意买(下面说)。金融产品按市场公允价格定价第二小问已经回答,根据电影中的信息,该公司金融产品正常库存周期是一个月,显然是由于市场音乐放缓了,市场缺乏流动性了,该公司的MBS金融产品很多是一个月都未卖掉,而定价模型又是一个滞后的模型,因此无法反应目前公司所持有MBS的真实价值。专业场景3、支开风控交易3人组以后,杰拉德的决议杰拉德为什么反应这么快,因为他知道原因,而萨姆不知道,所以杰拉德必须要在一天内抛光这些资产,而萨姆是一个交易员,从交易员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萨姆后来意识到这里面有隐情,所以当沙拉验证了Eric和Peter的模型四无误后,杰拉德和沙拉要萨姆留下来一起讨论的时候,萨姆拒绝了并说不想了解更多,因为了解越多将来越难脱身。其实简单说就是该公司融资买了一大堆金融资产MBS,市场情况好的时候基本一个月内就卖出了,但市场即将见顶,市场缺乏流动性,这些资产就卖不动而无法变现获得现金流偿债,这就导致该公司积累了大量MBS存货,从而使公司的融资杠杆不断加大,但又不知何原因,公司用于风险管理的VaR模型很蹊跷地失效了,失效了……专业场景4.5:为什么凯文斯派西(萨姆)一句话把CEO惹毛了?因为凯文斯派西是站在一个交易员的角度上来看问题,而图德董事长知道更多的信息是凯文斯派西不知道的,图德董事长很清楚一旦这一天卖不掉这些MBS,他就会变成穷光蛋,而且有可能进监狱,但是凯文斯派西不知道。但凯文斯派西觉察到图德很惊慌,这是以前没有的,后来图德掩饰过去了(具体下面分析)。大家都知道,这个MBS市场就是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既然是击鼓传花,你还在乎是什么花儿么?比如说现在A股中的一些妖怪。好了,除了知乎文中玄之又玄的金融模型,每一个问题基本都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了,最后对于本片背后隐藏的故事我来分析推测一下,因为很多人都在关注交易而忽视了故事中的对话所提示的细节。萨姆对图德董事长说,很明显,你知道的消息比我多,那究竟是什么呢?萨拉对杰拉德说,别打算拿我当替罪羊,为啥?正如上面说过,该公司可能是某个专门从事金融产品销售交易的部门或公司,在美国次贷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不断大笔买入MBS并发了大财,但是受制于监管规定,杠杆不能无限制放大,因此这些聪明人就不断发明很多方法来突破这些规定,比如创立SPV公司将一些资产挪出资产负债表,比如雷曼的回购105等等。该公司董事长图德也是这样,为了赚更多的钱(他去年赚了8600万美元),因此他违反公司的风险管理规定和监管要求,未经董事会决议,过度大量买入MBS资产,正常情况下,公司的VaR模型会对超过波动限制的资产进行报警的,但图德勾结首席风控管萨拉和总经理杰拉德,篡改了VaR模型,这就是该模型会缺失两周数据并蹊跷失效的原因。而古板的风控部领导Eric(桥梁工程师)发现不对劲,就自己写了一个模型四来计算,但由于某种原因缺少了一些数据而无法跑出报告,可能也是萨拉发现Eric在搞这个小秘密,就把他给解聘了并立刻停掉手机。但没想到Eric在走的时候给了Peter这个模型并提醒他要小心,而Peter也不负他望优化了这个模型并最终跑出结果,并通知交易主管威尔和萨姆,层层汇报以后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越来越多,杰拉德发现这个秘密再也无法瞒下去了,只能将计就计,假装不知道这个秘密(杰拉德和萨拉在电梯里的对话很明显,萨拉想拉杰拉德一起对付图德,但她没想到杰拉德已经站到图德一边),而在第二天内抛光所有库存MBS资产,否则就是公司倒闭自己入监的结局,所以他直说fuck me,并马上汇报给图德董事长,那个时候他们已经达成一个交易,牺牲萨拉来作为替罪羊。这也是萨拉在后面休息室中遇到Eric的时候说,公司最好给她一个比较好的补偿方案(better be)。作为在市场中混了几十年的萨姆,直觉感到不对劲,但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他一直不愿意毁掉这个市场。从图德董事长角度,如果公司正常经营,因为市场中的音乐是在放缓而不是停止,因此他完全可以缓慢出货,第一不会毁掉这个市场,第二从交易角度损失会更少,这也是萨姆的想法。但图德考虑的是,一旦董事会和证监会发现他有违法行为,他就彻底完蛋了,所以他必须在第二天抛光库存,即使毁掉这个市场,赌上他的声誉并导致公司亏损也在所不惜。后面市场开始杀戮的情节就比较简单了,图德董事长成功脱身后,又开始反手做空,说这市场中有大堆大堆的钱等着我们去捞。这个情节,像不像中国A股各大佬们在6-7月份中的表现?非常期待这部剧能够有续集。(作者:张伦、王文言 来源:伦敦交易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接近地平线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主控面板,上下运行!
作者最新文章有钱没文化就用苹果啊,想骗程序猿就说拔电源。周一早上六点多了,终于写完了这个这么长而无聊的答案,嫌长的请只看&b&加粗&/b&的字。&br&&br&&b&简短回答问题的三行:&/b&&br&第一行:不可信。&br&第二行:一般情况下,程序不会停都停不住,很快就跑完了交易,来不及停倒有可能。&br&第三行:真出现程序停都停不住的状况,IT人员有超过10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拔电源是比较笨,慢,难的办法。而且只有专业人员才有能力拔电源,但没有专业人员会这么傻,所以不可信。&br&&br&我刚才看到了这条同样内容的微博
&a href=&///?target=http%3A////A5m6xABmh&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5&/span&&span class=&invisible&&m6xABmh&/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边吃饭边把接近400条评论都看了一次,里面只有不到十条评论是靠谱的。借题发挥是我的爱好,就列个八股文的概要吧:&br&&br&1) 不熟悉设备的人连机器都找不到,怎么拔?&br&2) 电源比萝卜还难拔!&br&3) 有UPS也没用!&br&4) 后备电源就有用了吗?&br&5) 程序会停不下来吗?&br&6) 真出了程序停不下来的情况,除了拔电源,还有什么办法?&br&7) 拔网线vs拔电源线&br&8) 我也来瞎扯一下&br&&br&因为这篇文章相当长,最近工作很忙,分了N次才补充完,中间遭遇了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的喷射,后来越写越没心思,可能文理有点乱,用词也不是很统一,大家将就着看看,反正又不用钱。&br&&br&针对&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姚杨& data-hash=&bede5f47d492ed& href=&///people/bede5f47d492ed& data-hovercard=&p$b$bede5f47d492ed&&@姚杨&/a& 同学对我的大力批评补一句:&b&我一早说了,这是借题发挥。真要回答这个问题,三行我就写完了。我是看到微博上很多讨论是错误的,而且看上去这些都还是做IT的人员。所以我就这些错误,混杂上一些我认为大家可能关心的点,介绍一下而已,可以作为IT的科普文章&/b&,当然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而且姚同学要喷,也等我全部写完才喷啊。这么快就断定“可惜accc写那么多,全没一句靠谱的”,万一我补充一句:姚杨同学又帅又聪明,那这句到底算靠谱还是不靠谱呢?&br&&br&&b&1) 不熟悉设备的人连机器都找不到,怎么拔?&/b&&br&&br&我们来看看事件的时间点:日上午11:05:08-10秒的时候,生成了26082笔预期外的委托订单。在11:07分,发现有异常,开始卖出IF1309空头合约。也就是说,如果真的要拔电源的话,是在11:05-11:07这两分钟内完成的。&br&&br&大家可能有个误会:交易用的服务器就好像我们平时工作的电脑那样摆在桌面,近在咫尺。出事了,风紧,扯乎,扯电源!趴的一声设备掉电,整个世界恢复了平静...&br&&br&但实际情况是:桌子上的电脑一般只用来发发邮件,写写文档,装个终端软件连接到交易用的服务器上进行交易而已。运行证券交易(以下简称应用)的程序服务器都在机房里面。机房不可以随便进,有各种门禁(常见的有密码,电子卡锁,掌纹指纹等,科幻电影中的什么语音虹膜的很少见)。进机房要打申请,要换拖鞋或者戴鞋套套。机房对温度湿度洁净度都有各种要求,着火了就喷七氟丙烷、IG-541。没事闲人免进,有事需要进去的话,好多机房也规定要有客户的维护人员跟随。&b&只跟证券打交道的交易员可能买卖股票基金期货一辈子都没机会进机房,没见过这些服务器。&/b&这很正常的,钱钟书说过类似的话:大家吃了一辈子鸡蛋(大致是鸡鸡的大姨妈),也很少人把玩过鸡的泄殖孔嘛...&br&&br&退一步来说&b&,交易员就算进了机房,也会找不到设备&/b&:证券公司的机房虽然比较小,但一般十个八个机柜几十台设备还是有的。不懂IT的交易员,连哪台是服务器,哪台是存储设备,哪台是网络设备都未必能分清楚。不是专门维护的人员,就算我这种老油条,可能认得出所有的机器型号,也找不到对应某个应用的设备是那台。所以如果真有拔电源的事,只有光大内部IT维护的人员才能找到机器。交易员通知到IT维护人员,还要找到机器,2分钟,够不够?&br&&br&&b&2) 电源比萝卜还难拔!&br&&/b&&br&再退一步,就算设备上面有猪头大的标签“ETF套利专用设备”,业务人员冲到这台设备前面,&b&想拔电源,也未必能找得到电源的位置&/b&:电源有的在前面,有的在后面,有的要把挡板卸掉才能拔。----电源不是你想拆,想拆就能拆 ,让我挣开,让我明白, 放手你的唉。&br&&br&下图IBM服务器的双电源:&br&&img src=&/abd0e94f0bf20d8f5b68ac_b.jpg& data-rawwidth=&445& data-rawheight=&3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5& data-original=&/abd0e94f0bf20d8f5b68ac_r.jpg&&&br& 下图HP服务器的双电源 (一号电源已经被拔出来了,二号电源还装着,亮绿灯证明有加电)&img src=&/cbcdd4cfa0e9134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cbcdd4cfa0e9134_r.jpg&&&br&证券公司还好了,一般也就是中低端小型机(记忆中光大好像有IBM也有HP的设备,不知道具体本次事件相关的应用在什么设备上,当然还有可能在x86的服务器上)。如果是银行的核心主机,很多是大型机,或者是最高端的小型机,电源大约在下面这个图的位置(整个服务器接近两米高),没经过训练,要拔都不知道怎么拔。一般来说,用户都不懂,也不需要懂如何拔电源,这些都是专门的原厂硬件工程师的干活。&br&&br&&img src=&/7bc1af17bb463abac8f52f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5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仔细想想:&b&其实拔电源这个词也是很模糊的词,可以有几种理解&/b&:&br&1. &b&把电源模块残暴地从服务器中拔出来。&/b&&br&在大家用的家用电脑上,由于电源是用螺丝固定在机箱上的(此处鸣谢&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孙悟睡& data-hash=&19d568f850f706ee02ad8e8e777632cd& href=&///people/19d568f850f706ee02ad8e8e777632cd& data-hovercard=&p$b$19d568f850f706ee02ad8e8e777632cd&&@孙悟睡&/a&指出我之前写的固定在主板上的不严谨说法),所以基本上无法实现拔出来。但在专业服务器上面,电源模块是可以在机器运行的时候更换的。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学问,比如有的机器拔了电源之后如果3分钟内不把一个新的插回去的话,机器就会整个断电。硬件工程师每次换的时候都生死时速的样子。&br&2. &b&把电源线从电源模块中拔掉&/b&,这个比较好理解。&br&3. &b&电源上面一般都有开关,可以直接断电&/b&,这个也比较好理解。&br&&br&电源拔出来了之后是这个样子:&br&&img src=&/014fd3a4a7c09b637ca1a5_b.jpg& data-rawwidth=&861& data-rawheight=&6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1& data-original=&/014fd3a4a7c09b637ca1a5_r.jpg&&&img src=&/3a167bb7833fded559c1_b.jpg& data-rawwidth=&2228& data-rawheight=&18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28& data-original=&/3a167bb7833fded559c1_r.jpg&&&br&&b&3) 有UPS也没用!&/b&&br&这是最常见的误解,之前的微博里面UPS这个词至少出现了50次,大家都在说,拔了电源机器就停了吗?不是有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 ,不间断电源)吗。这个反驳还真是错的。&br&&br&这文章反馈不咋的,实在没心思详细写了,也懒得贴图了,简单来说,从市电到服务器之间的强电相关链条是这样的:&br&市电 &br&
&----UPS在这里&br&电源列头柜&br&机柜对外防水插头&br&机柜PDU&br&
&----要拔的电源在这里&br&服务器电源&br&&br&&b&拔了下游的电源,上游的UPS怎么能有作用呢?普通服务器上面又没电池,一拔就玩完,UPS鞭长莫及徒呼奈何。&/b&&br&&br&&b&4) 后备电源就有用了吗?&/b&&br&太专业而无聊了,没兴趣写了。&br&&br&&b&5) 程序会停不下来吗?&/b&&br&看《环太平洋》的时候我都想吐槽了,这么先进的机器人居然要拔电源?科幻片就算了,光大这事件可是真实事件,真以为是天网作乱,智能机器人造反,只能拔电源吗? 小时候看了卫斯理的《笔友》和《怪物》还真有点担心电脑作乱。真进入了这行之后才知道,放心,以现在广泛应用的电脑的智力,人类照顾少点电脑都会死,更不要说作反了。想想,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老妖(人类),养了一个七十年的萝莉(计算机),要造反?相当于70岁的妈妈照顾1岁的婴儿,小宝贝别说造反了,喂少一口奶都不行,走开一会还怕她乱滚滚到床底下呐...&br&&br&扯远了,刚才@宋思源 在另一个回答中@我,提到套利触发没法终止。&b&如果是运行时间很短,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完了,来不及终止,这很正常。但我的这篇文章是针对新闻中的说法“停都停不住只好拔电源”,这证明程序是一直在运行。可能在程序开发者角度没法终止,但在系统管理员角度,用系统命令杀进程,怎么会杀不死?&/b&毕竟,这运行的是高频交易软件,不是病毒啊;特别如果这软件运行在UNIX/Linux下,那就更不太可能停不下来了。&b&就算正常的关闭方式不行,杀进程啊&/b&,一条kill -9 PID命令就都能杀掉99%的应用进程,有一堆进程就结合awk嘛。&b&再不行,直接就一条命令马上关机&/b&:IBM AIX用halt -q , HP-UX用haltsys , 还有 poweroff, bye, shutdown, init 0之类一大堆咒语,触命令,尽死;立仆,无御之者。&br&&br&来点闷的:直接杀掉了进程之后对交易有什么影响? 从交易系统或者中间件设计的角度,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ACID (原子性Atomicity 一致性Consistency 隔离性Isolation 持久性Durability) ,A和C保证了应用系统不会受影响,只是某些交易会失败。&br&&br&每次看到程序停不下来,我就想起这位不幸中的万幸的老兄:&a href=&///?target=http%3A//hz..cn//261-440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丰田定速巡航失控时速130公里狂奔1个半小时(图)&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6) 真出了程序停不下来的情况,除了拔电源,还有什么办法?&/b&&br&&br&&b&拔电源最大的风险是系统可能出现不一致&/b&,包括数据库不一致,文件系统不一致等等,原因是内存中的一些数据还没写回到硬盘中,最终会导致系统崩溃起不来。当然,OS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比如AIX的JFS+fsck,Linux的reiserfs来实现系统断电自动修复方面比较安全,但Linux的ext2/3好多时候需要手动修复,还不一定成功。这个话题展开可以出一本书,这里就不多说了。&b&一句话就是拔电源是非正常关机,有风险,应该尽量避免。&/b&&br&&br&而且,我们把场景需求设定在只中断这台服务器,而不是中断整个机房对外的服务。我一拍脑袋就可以拍到以下办法:&br&&ol&&li&在服务器上用命令杀程序进程。&br&&/li&&li&在服务器上用命令直接关机。&br&&/li&&li&在服务器上用命令把网络服务,网卡停用,或者修改IP。&br&&/li&&li&在服务器上,按关机按钮,UEPO开关。(变相的拔电源)&br&&/li&&li&在服务器上,拔网线。&br&&/li&&li&在机柜PDU上把供电关掉。(变相的拔电源)&br&&/li&&li&在电源列头柜上把输电关掉。(变相的拔电源)&br&&/li&&li&在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F5/DNS等)把这台设备的网络链路断掉。就这一句就可以化出另外10种方法了。&/li&&/ol&&br&看上去以上方法都是可以的,在网上各种讨论里面也被反复提出,&b&但真的这样操作就可以吗?答案是不一定,&/b&在第七部分会详细讲述:&b&拔电源拔网线就不能工作的服务器就是渣渣。&/b&&br&&br&&b&7) 拔网线vs拔电源线&br&&/b&&br&从日常电脑使用的角度,好像听上去真的是这样:拔电源这么麻烦,还可能有数据丢失的风险,拔网线多简单,一拔就无法往外发数据,系统也不用关,回头插回网线就随时能恢复,多好。但实际上,在很关键的系统,拔什么都没用。因为正常的设计是:&b&拔一个电源拔一条网线,系统都能继续运行&/b&。这是一种系统很重要的指标,叫做高可用指标,使用的是高可用技术。&br&&br&高可用技术主要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服务器本身的高可用,比如内存用ECC,硬盘用RAID,配备双电源等等,关键部件都有两份,坏了一份服务器还能跑。不过考虑到在关键部件都坏了整台设备都垮了的情况下,就需要用到第二层:双机高可用技术,就是用另外一个设备,一般叫做冷备机/热备机顶上。(以下讨论只基于最常见的两台机器组成的高可用系统,两台以上的相对罕见,略)&br&&br&&b&在高可用技术下,拔单机的电源不会影响应用,因为IBM用的HACMP,HP用的Service Guard之类的双机软件,最善于应付这种拔电的状况。电源一拔,备机马上就开始切换,一般中间会有几十秒到几分钟的中断。&/b&这时候业务部门发现怎么电脑突然慢了,但切换完毕后备机顶上后,应用很快就回复正常了,业务部门也不会太在意,不知道其实出过问题又被解决了。&br&&br&我碰过很搞笑的状况:配好的双机系统,系统掉电了自动切换了系统管理员都不知道,运行了一个多月我去现场无意中发现主机名变了,再仔细查查才发现居然已经切换到另外一台服务器上了。后来在我的撺掇下,领导当然是把坏事当好事宣传了:xxx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领导的大力关注下,力挽狂澜,敲下了重要的命令,基于优秀的管理水平,解决xxx,化坏事为好事,xxx情绪稳定,再次体现xxx是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训练有素的队伍,迅速,立即,有序,精干,全力以赴,难度很大,全力救援….&br&&br&有趣的是,&b&在个人电脑上,拔电源和拔网线效果差不多,都是系统马上就不能运作了。但在双机系统中,如果只拔一台机器的线缆的话,拔网线还没拔电源那么立竿见影来切换。&/b&因为如果只拔其中一台设备的电源的话,系统通过心跳线等方式能知道另一台机器已经死了,马上会进行切换;不过如果只拔其中一台设备的网线的话,不会马上切换。因为网络略有不稳定是很常见的现象,如果网络断个几秒就切换的话,有可能在切到一半的时候网络突然又好了,又要自动往回切,会出现各种争抢资源的古怪现象。所以双机软件设计上一般是网络断了的话会等一段时间,确定网络真的断掉才切换。等多久视乎不同的软件而不一样,最典型的默认时间大约是20来秒。你想想,24秒打NBA都算违例了,Reggie Miller 8.9秒都可以拿8分了,对高频交易软件来说,24秒和一万年差不多长哪,(在这次事故中,2秒就成交了2万多笔订单了)。&b&所以拔电源比拔网线切换得快多了&/b&。当然如果两台设备主备机都同时拔网线或者电源的话,效果还是一样的,立毙。&br&&br&必须指出的是,双机高可用技术并不能保证100%的设备就运行正常,就好像大家乘车挂了安全带有了气囊就不能一定保证出车祸不挂,双机高可用技术只能保证某些最常见的问题可以被解决。比如某个机器不小心被关掉了,单个机柜掉电了,单个网卡坏掉了之类,如果碰到了大规模的问题,比如两台设备都挂了,两个网卡都坏了….这就要更高级的玩意,高可用技术的第三层:容灾系统出场了。不过跑题跑到牙买加了,下回再借题发挥吧。&br&&br&还有,你以为要拔的线缆是这样子的:&br&&img src=&/2cff03b61a9ad9ac13bf5c4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2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但实际状况往往是这样的:&br&&br&&img src=&/dd2ad9c0ed_b.jpg& data-rawwidth=&285& data-rawheight=&3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5&&&br&&b&请拔。&/b&&br&&br&其实上面这个图里面已经是很不错的状况了,线虽然散虽然乱,但还算是一条条分开,可以撸出来。最悲痛的是一堆缠在一起,还用尼龙扎带固定的线缆,恨不得挥出亚历山大之剑破结,只求个触电而亡...&br&&br&&b&8) 我也来瞎扯一下&/b&&br&其实我在写这个答案的时候越写越意兴阑珊提不起精神。本来这部分是想扯扯我对光大IT的看法,不过现在扯成我写这篇文章的一些想法吧。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感觉到知乎上当讨论到技术的时候,也有这么一些风气:不少人并没有仔细看完我写的东西,只是当我写的路数和他们理解的路数不是很一样的时候,或者没有提到他们熟悉的一些东西,就开喷了,关键是喷的地方就是我正想指出的一些典型的错误想法。有的是他们没仔细看,有的是我没说清楚,有的是我还没来得及写,当然,动作慢而且表达不够清晰,是我的错。&br&&br&我说了我的想法很简单,我挺喜欢知乎这个平台,看到大家有不少理解误解的地方,我就借题发挥,好为人师,写一些比较入门的没啥技术含量的但往往好多人包括做IT的人都不知道的东西,当科普也好,吹牛也好。真要我写有技术含量的东西,那是我工作中的事,一来我做得多我烦,二来那些问题要我给意见是要收钱的。但今天这篇文章才写了半篇就感受到狼奔矢突,感受了这个世界的饿意,虽然也不是很有所谓,但动力总觉得就少了不少。所以前面有的章节就没再展开了,该有图的也不去找不贴了...&br&&br&&b&9) 对别的答案的一些回应&/b&&br&&br&&b&关于“拔电源”与“拔电源线”的区别:&/b&&br&我自我介绍是“借题发挥小化肥”,完整地思考一个问题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借题介绍一些相关东西是我的回答习惯。我知道“拔电源线”一略扩展成“拔电源”(其实原文明明是“拔电源”嘛),必然有人会赶紧喷喷喷。所以我在第一稿就已经很明确地说明:“其实拔电源这个词也是很模糊的词,可以有几种理解”,不知道大家为什么都没看到,起码有10多人反复指出这个“错误”。&br&&br&难道知道如何“拔电源”的人还不知道“拔电源线”?但知道”拔电源线“的人是否知道电源是怎样拔出来的?在我本来的构思是会详细介绍一下机房的强电知识,贴些图说什么叫PDU,什么叫UEPO,甚至扯到PUE等,不过就被这些回应浇灭了兴趣了,加上周末耽于唱卡拉OK,没兴趣详细更了。&br&&br&&b&关于排名第二的@姚杨 的回答:&/b&&br&这位同学对我很不礼貌,当然我是有礼貌的人而且是小鸡肚肠不肯教育没礼貌的人的人,所以我不会指出他的错误,只解释一下他对我的指责:&br&&br&关于机器位置:ETF套利应用的体系大约是这样的:1.套利交易客户端-----2.套利交易服务器端------3.上交所交易服务器(运行EzOES)。1和2都在光大证券的机房,这样才有可能由客户自行通过各种方法(包括拔电)中止,上交所交易服务器当然不是光大可以停止的。&br&&br&“ETF套利专用设备”就是一个我随口编的识别这台设备的名字而已,姚同学自己也说了“不知道光大投资部内部怎么称呼”,就说了一堆和我说的内容无关的内容,最后就说我不靠谱了。我详细解释“非专业人员不可能进机房,进了机房也不可能拔电源”,就被说成“特别喜欢强调设备、然后偷换概念到服务器、再到机房。进一步强调断电的难度”,后面各种似乎没看懂我说什么的一堆反驳。其实我也不太看得懂他的叙述逻辑。&br&&br&那时候我的文章还没写完,他就断定”拔电源的可能性很大,甚至通过暴力器械破坏“,(这个是我觉得最有喜感的,见过机架式服务器的同学都知道,真的很快能暴力破坏吗?)还跟我讨论”泼咖啡“,现在再看看我的文章里面的8种办法,到底哪些是靠谱的,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了。&br&&br&至于他自己文章中的不少基本概念错误,别的知友在他的评论下都有讨论,我就不在伤口上撒盐了。&br&&br&&b&@余虹建 同学不仅猜到了我要说“为什么拔网线不一定有用的”原因,还提出了:&/b&&br&如果当初的架构是单点帐号登录,并从OS级别绑定了网络帐号管理的话,拔掉网线,系统运行就会昏厥,关机速度会因为检查uid 和gid大大减慢,而下单等前端程序会仍然在奔跑,只是速度会慢一些。&br&&b&这个意见,是那么多回应中唯一我没想到的地方,让我的思路更完整了,特此鸣谢。&/b&&br&&br&&b&关于本文第一句:&/b&&br&有钱没文化就用苹果啊(一开始的版本是就用诺基亚,因为我自己用Lumia),其实就是图个押韵引出后面一句“想骗程序猿就说拔电源“,居然有不少人还真的反驳了。好认真,我喜欢!&br&&br&&b&最后自我批评:&/b&&br&对我来说,回答问题最有趣的是构思回答角度与文章结构的时候,在想好回答的大纲之后,回答问题的乐趣就已经获得了70%了,后面把想法详细写出来,还要应付不靠谱的反驳的时候,真是一件好郁闷好消磨意志的事。工作中做项目时我写个大纲口头解释一下就可以让年轻一代去写详细的文档或者去干我审就好了,但回答知乎问题还非要和上厕所和ooxx一样亲力亲为,所以如何以最少的字数获取最大的效果是一门我一直在思考的学问。我很无视那些说我想多了的人,因为正是因为我还想得不够多,我才这么弱。&br&&br&知乎日报中有个很尖锐的批评说得很有道理:”这些东西对于熟悉机房的人来说太简单,但对于不熟悉机房的人来说又没兴趣看“,我非常同意这个批评,写了几千字才300来赞,性价比太低了。从产品运营的角度来说,就是定位目标用户不准确。看看我的 &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亚马逊中国为什么没有积分制度?&/a& 这个回答,其实比本回答离题得更厉害的了,都接近一千赞了。虽然赞对我没有任何意义,但却是很好的一个衡量我对某件事控制力的指标呢,养知乎ID就是一个很新鲜的育成类游戏嘛。&br&&br&谢谢各位有耐心看完这么长的文章,再次对本文的逻辑和用词标准未达到我的标准而致歉。
有钱没文化就用苹果啊,想骗程序猿就说拔电源。周一早上六点多了,终于写完了这个这么长而无聊的答案,嫌长的请只看加粗的字。 简短回答问题的三行: 第一行:不可信。 第二行:一般情况下,程序不会停都停不住,很快就跑完了交易,来不及停倒有可能。 第三…
&p&呦&/p&&p&给你留着面子,还嘴硬呢&/p&&p&行吧,那我就直接挂你了。&/p&&p&&br&&/p&&img src=&/v2-aa749f02d10c233a8ddcf30_b.png& data-rawwidth=&1372& data-rawheight=&6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72& data-original=&/v2-aa749f02d10c233a8ddcf30_r.png&&&p&其实你故事讲的挺好,就是越看越不对味,直到这段话的出现。&/p&&p&&br&&/p&&img src=&/v2-59edaade69f956a84aa22_b.png& data-rawwidth=&1345& data-rawheight=&3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45& data-original=&/v2-59edaade69f956a84aa22_r.png&&&p&真有这种情况,你说说不就得了,写什么给你私信啊,跟搞荐股的有什么本质区别。&/p&&p&我本来早就改了直接挂人的毛病,想侧面点点年轻的朋友们吧,听说你还开始解释了?&/p&&p&怎么,放自己的证明材料就是真的了?&/p&&p&现在这个连身份证都能P的时代,谁信啊&/p&&p&看看给你点赞的有多少三无用户,花了不少钱吧&/p&&p&下次再买赞,记得找个靠谱的中介&/p&&p&&br&&/p&&img src=&/v2-b19a213c543ea6bf8eaa9_b.png& data-rawwidth=&1363& data-rawheight=&12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3& data-original=&/v2-b19a213c543ea6bf8eaa9_r.png&&&p&也太不专业了,连头像都照着一个用啊?&/p&&p&用一样的你就用好了,还连着点赞,也太看不起知乎用户的智商了吧。&/p&&p&年轻人,下次再来当托的时候,记得挑个我没答的问题&/p&&p&了解我的都知道,专挂收割年轻人的实习内推机构。&/p&&p&顺便啊,也多学学你们这行的前辈,比如那个什么金融先生&/p&&p&人家吹牛逼,都吹上金庸专门给他题词了&/p&&p&终究不还是个干内推的&/p&&p&&br&&/p&&p&----------------------&/p&&p&谢邀。&/p&&p&以后这种问题,&/p&&p&邀一个我答一个。&/p&&p&&br&&/p&&p&看来本地人骗外地人的毛病&/p&&p&到了国外&/p&&p&就演变成中国人骗中国人了&/p&&p&&br&&/p&&blockquote&花七八万人民币成为会员,交两万(加入会员好像有会员价)找一个摩根高盛 IBD这样的实习,说是可以直接进入最后的面试,不用一面二面。&/blockquote&&p&年轻人&/p&&p&可能你在国外&/p&&p&对国内发生的事情不太清楚&/p&&p&建议你多搜搜传销的相关报道&/p&&p&说实话&/p&&p&国内传销的话术&/p&&p&比这个要吸引人多了&/p&&p&&br&&/p&&p&你觉得&/p&&p&摩根高盛要是收钱就能进?&/p&&p&还能叫摩根高盛吗?&/p&&p&连国内的“国贸大摩”、“麦子店高盛”&/p&&p&都干不出来如此丢人的事了&/p&&p&不信的话&/p&&p&我建议你跟他们提到的摩根、高盛直接打电话&/p&&p&好好的问问,看有没有这种事&/p&&p&这些机构,都是见光死&/p&&p&不妨直接举报给摩根、高盛&/p&&p&也算是造福社会了。&/p&&p&&br&&/p&&blockquote&还提到了投行里的鄙视链,前台鄙视中台鄙视后台。 我感觉后台是做技术应该最厉害的&/blockquote&&p&这些收割“智商税”的垃圾机构&/p&&p&有什么脸提鄙视链&/p&&p&圈里最鄙视的就是他们&/p&&p&年轻人&/p&&p&好好读书&/p&&p&多跟真正在这个行业从业里的校友和前辈们交流&/p&&p&别听外边的中介瞎扯什么有的没的&/p&&p&只要你有能力&/p&&p&每一个岗位都能很优秀&/p&&p&&br&&/p&&blockquote&宣讲会的主讲人是一个前二十的美国本科生,学的是经济,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数学基础,但是说是拿到了摩根高盛的实习,还拿到了香港高盛起薪一百万人民币的工作,是不是这些工作networking比数学计算机更重要&/blockquote&&p&本科生?&/p&&p&还起薪一百万&/p&&p&呸&/p&&p&来面试国内券商&/p&&p&我们都不一定收他&/p&&p&倒是真敢说&/p&&p&真能挣这个钱&/p&&p&还来搞中介&/p&&p&要么就是收割“智商税”更挣钱&/p&&p&要么就是瞎吹的呗&/p&&p&&br&&/p&&p&networking、数学、计算机&/p&&p&没有哪一个更重要&/p&&p&只要你在任何一个地方有出彩的地方&/p&&p&这个行业里总有适合你的岗位&/p&&p&&br&&/p&&p&年轻人&/p&&p&我真是挺担心你的&/p&&p&不要着急&/p&&p&踏踏实实的努力&/p&&p&能用钱买到的&/p&&p&都是消费&/p&&p&自己努力挣到的&/p&&p&才是人生的储蓄啊&/p&&p&&br&&/p&&p&最后&/p&&p&该问题下&/p&&p&肯定会引来一些此类中介机构的托&/p&&p&大多是不敢露脸的“匿名用户”&/p&&p&因为他们还指望着自己的号&/p&&p&能在知乎上继续关注真正的从业人员回答问题&/p&&p&然后再到线下“引用”这些答案来继续忽悠群众&/p&&p&我的关注者里就有不少这些机构的&/p&&p&敢出来露露脸吗?&/p&&p&&br&&/p&&p&再多说一句:&/p&&p&七八万是骗,&/p&&p&&a href=&tel:500-00&/a&就不是骗了?&/p&&p&有些回答伪装的好啊&/p&&p&言尽于此&/p&
呦给你留着面子,还嘴硬呢行吧,那我就直接挂你了。 其实你故事讲的挺好,就是越看越不对味,直到这段话的出现。 真有这种情况,你说说不就得了,写什么给你私信啊,跟搞荐股的有什么本质区别。我本来早就改了直接挂人的毛病,想侧面点点年轻的朋友们吧,听…
7.28日补充...&br&好吧...本来没想到会这样,&strong&转载请注明出处&/strong&&br&其实这篇回答只能算是扫盲读物,对券商业务不熟悉的同学看一看会有用,很多观点都是浅尝辄止,圈内人看了笑笑就好;所以其实也并没有转载的意义,对吧~&br&&br&————————————————————分割线——————————————————&br&&br&目前国内券商的业务大体可以分:经纪、投行、资管、自营等,2012年券商创新大会后可以开展的业务越来越多,新三板做市、国债期货、原油期货、个股期权期货等不一一而足,对券商核心竞争力的考验也从原来的牌照垄断,到真正的&strong&产品创设、投资交易、风险控制、产品定价、客户基础&/strong&等。&br&&br&&p&附一张中信证券的业务结构图&/p&&img src=&/6b57e8c480c176fe5d8085ae7ceb3796_b.jpg& data-rawheight=&252& data-rawwidth=&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6b57e8c480c176fe5d8085ae7ceb3796_r.jpg&&&br&&br&&p&具体来讲&/p&&p&&strong&1.
&br&经纪业务&/strong&&/p&&br&受互联网券商冲击最大的业务,&strong&毫无技术含量,未来注定会消失&/strong&。&br&&br&因为这个是有牌照就能做,根本不需要任何金融知识和能力。我买个股票你就收我万二的佣金?凭什么?不创造任何价值的业务是注定会消失的。&br&&br&事实是,这些年来券商的佣金率一降再降,未来零佣金的券商一定会出现。&strong&实际上去年已经有券商推零佣金了,只不过一下子冲击太大,被监管叫停了。&/strong&&br&&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5919117.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券商“零佣金”遭遇阻击&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等互联网公司有了券商牌照,像马云这种人搞个零佣金分分钟的事情,券商靠佣金赚的那点钱马云根本看不上眼,玩了零佣金搞死你们不是小意思。为啥?因为马云不靠这个赚钱,把你变成我的客户以后,赚你钱的方法多的是。&br&&br&对于券商来讲,最好的办法有两种,一是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推线上理财平台,向外国的Monex,嘉信,E-trade等公司学习,&strong&提供研究报告、综合理财服务、投资组合建议等增值服务&/strong&;要么就是干脆逐步降低经纪业务比重,未来彻底转向以投资交易、产品创设等为主的新业务。实际上像中信、海通、光大这些比较大规模的领先券商,这几年经纪业务的比例都是在不断下降的,2013年中信经纪业务的比例已经只有35%了。&br&&br&两融业务也属于经纪业务,这两年增长很快,但其实也没啥技术含量,业务模式很简单,就是看监管的松紧程度而已。&br&&br&&strong&2.
&br&投资银行业务&/strong&&br&&br&&strong&投行业务分三块:股权融资、债券承销和并购重组业务&/strong&&br&&br&股权融资过去靠的是保荐人的牌照以及和监管机构的关系,也是毫无技术含量,(投行从业人员的吐槽网上应该一搜一大堆)。未来注册制实行后,考验的更多的就是券商的&strong&市场判断、定价能力和与买方机构的关系&/strong&了,还是很令人期待的。&br&&br&&strong&债券承销未来也会是券商增长很快的一块业务&/strong&。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对企业债权融资市场的重视,使得债券的品种逐渐丰富,券商的业务机会自然也越来越多。主要是&strong&非上市企业公司债和资产证券化产品&/strong&。核心还是在于&strong&产品设计、定价、资产获取等。&/strong&&br&&br&&strong&并购重组也是个人非常看好的市场&/strong&。中国绝大多数的行业目前市场集中度都太低了,几乎可以判定未来10~20年里,伴随上一辈民营企业家的老去、家族里无人可接班,中国会出现类似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一股公司兼并收购潮,券商并购重组业务自然大有可为。考验券商的包括&strong&客户资源、企业估值、交易结构设计、融资能力&/strong&等等。如果并购资金来源、部分行业准入的政策限制放开,里面的玩法花样就更多了。可以参考《资本之王》那本书。&br&&br&&strong&3.
&br&资产管理业务&/strong&&br&&br&券商资管业务主要分两块,目前占比90%的通道业务和10%的真正的代客理财的业务。&br&&br&&strong&通道业务:同样毫无技术含量。&/strong&存在的唯一原因是银行有些资金不能直接投到某些行业和项目中,而券商发行的资管计划基本不受限制,所以银行就借道券商资管计划来实现对其客户的放款目的。其中客户资源、产品定价、资金来源等统统都是银行做的,券商只是收取一个极低的通道费用,且近两年来因为竞争激烈,这个通道费也是越来越低。类似的还有基金子公司专项计划、信托计划等等,统统都是监管套利的产品。未来也会逐步消失。&br&&br&&strong&代客理财业务:券商真正牛逼的、能产生核心竞争力的业务&/strong&。著名的投行,大小摩、高盛等都是靠这个吃饭的。常规的业务模式就是寻找市场的投资机会,然后创造一个产品再转让出去。或者直接管理客户的资金,帮助投资理财。与自营业务的区别在于不是用自己的钱。&br&&br&另外还有像美林证券这种是自己不创造产品的,只是给客户提供理财咨询建议的模式,属于卖方资管,也是资管业务。&br&&br&&strong&4.
&br&自营业务:&/strong&&br&&br&就是券商拿自己的钱去买股票、买债券、买期货赚钱。外资行在08金融危机后这块业务被禁止了,国内的还在做。这块核心竞争力就不多说了吧。&br&&br&&strong&5. 其他业务&/strong&&br&&br&国外投行真正赚钱的业务国内券商们大部分都还没有或者占比很低。比如FICC、做市、机构经纪等。&br&&br& 如果大家想深入了解外资投行的业务,可以去看一下《高盛帝国》这本书,讲的会比较清楚。&br&&br&当然国内比较领先的券商,比如中信、海通等已经在逐步拓展做市、大宗经纪、基金、直投、三板等新业务了;整体来看国内券商的前景和增长空间会非常非常大。习李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券商永远是最受益的那一个。大家一起期待吧。
7.28日补充... 好吧...本来没想到会这样,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实这篇回答只能算是扫盲读物,对券商业务不熟悉的同学看一看会有用,很多观点都是浅尝辄止,圈内人看了笑笑就好;所以其实也并没有转载的意义,对吧~ ————————————————————分…
&p&看到这个问题心下忽有所感,动笔织下我在知乎的首个答案吧。&/p&&br&&p&做记者时接触过大部分VC圈的行业大佬,外围式地对这个行业及其从业者有所观察。现在职业转型后加入了一家被业内评价为“顶级美元VC”的机构,有幸和一群国内顶级投资人一起工作,近距离地了解到他们工作风格和节奏,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也就野史八卦式、碎片型地叙述下目前为止观察到的关于“性格”的特点吧。管中窥豹一下(希望几个老板表看到。。。)&/p&&ul&&li&&b&勤奋。&/b&&br&&/li&&/ul&&p&这个放在第一位,是因为真的真的,勤奋这点对我的“文化冲击”真的是太大了,这种冲击也在于,世界上比我聪明的人,的确都比我勤奋好多。(之前我觉得自己放在路人里还算自制力可以的吧。。)&/p&&p&在最开始谈面试的时候,我和老大谈到,这份工作最吸引我的是,可以和这个行业最聪明的一群人一起工作。老大微笑颔首不语。&/p&&p&进来之后知道原因了,艾玛,我是选择了和这个行业最最勤奋的人一起工作。&/p&&p&他们的时间安排都非常紧凑,几乎周一和周五才能看到大部队,平时都飞来飞去的,创业者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p&&p&先说一个业内知名工作狂的例子,童士豪吧。Hans的时间是真正以小时来记的,他是我目前为止见过的对时间掌握最精确的人,也真正会善用时间的。他跨越中国和美国市场,所以几乎没有时差。我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无论他在中国还是美国,我都会深夜收到他的工作邮件。和他的工作电话经常在早上八点钟之前,或者晚上九点钟之后,他的助理经常要动脑筋地从他已经过载的行程表里挤出一个slot来应对突发需要。&/p&&p&上次在北京遇到哪上班的校友,他是Hans 斯坦福大学的校友,一见到我就说Hans是著名的工作狂,一天只睡三个小时,经常开会到大半夜,在酒店游个泳睡两三个小时,睡一会然后再开晨会。&/p&&p&深夜工作的情况在过去几个星期已经出现了好多次,我已经见怪不怪了,比我我们有次晚上十点多在酒店开完会,参会的人都已经眼皮有如上了万能胶打算回去休息了,Hans和Jenny两个人又继续精神抖擞地进入到下一个和创业者的会议中。&/p&&p&其实这个行业大多数顶尖投资人都是这样的,我还有好几次遇到的情况是,Jenny(李宏玮)是业内最顶尖的女性投资人(知道这个行业男女比例就知道这是件多不容易的事),她经常晚上三点多才从北京飞回来,第二天就要面对清晨的会议,而且还精神抖擞的。&/p&&br&&p&昨天是周五,晚上七点多她和我们最后几个人一起离开办公室时,我真的好奇地问Jenny有什么精力管理的绝招,她的回答是,“没有,这(勤奋品质)是进入这个行业必须的。”&/p&&p&“但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勤奋啊?”&/p&&blockquote&“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No1啊。”&/blockquote&&p&有次回家和曾经是超级学霸的投资经理聊天,他说最多一次他一天连聊9个人,到最后信息过载到觉得脑子都要瘫痪了。&/p&&p&我同意前面的答案,当下早期投资的领域竞争的确越来越激烈,资金的增多对优秀项目的争夺日益激烈,再加上BAT的加入,大家都在前移做早期,并找到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但另一方面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和战略,所有的战略,计划,都是由具体的人执行出来的,你必须能够投入足够多的时间。我所在的机构在中国和硅谷都在投资,老大的感觉都是,中国是个无论创业还是投资比美国残酷得多的社会,这个行业的顶尖投资人都可以深夜十一二点出来和创业者见面,在美国是不可能的事情。&/p&&br&&p&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大概先需要扪心自问一下,如果这个行业最顶级的投资人一天只睡3个小时,投身工作是一种常年的生活方式,我能够做得到吗?&/p&&ul&&li&&b&工作热情&/b&&br&&/li&&/ul&&p&承接上个话题,我觉得是工作热情的原因。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投入工作,背后最大的原因,大概只能说是真爱了。创业和投资行业是最容易遇到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两个行业,今天不跑题说说投资圈吧。&/p&&br&&p&说说Jenny(李宏玮)吧,好多熟悉的朋友私下里和我说她是她们的女神,在一个满是男性和狼性的环境中做到业内顶尖,秘诀在哪里?我觉得吧,悟性和勤奋缺一不可,Jenny从来不施粉黛,穿最舒适的鞋子,常见是黑衬衫加一身黑,大背包里随行装备都有,穿最舒适的鞋子可以最快走最远的路,时刻准备着一副要赶飞机的样子。这个行业最顶尖的女投资人(一个两个不超过三个吧)都是一副风风火火不化妆的样子,我做记者时接触过的另一位顶级女投资人据说也日常没时间不化妆(上镜除外)。&/p&&br&&p&新人想加入风险投资行业,也许第一步应该问自己,你对这份工作有热情吗?这份工作热情足以支撑你数十年如一日地高节奏工作吗?&/p&&br&&p&每个人热情的点可能都不太一样。在一个行业做到很长做到高手的地步,一个人也许会找到自己使命感一样的东西,“仓禀足而知礼仪”,Jenny有次就说,她的使命感是帮助初创阶段发展,在做投资的过程中,她有各种专业能力,懂技术能看产品能做管理能帮公司上市,但她对于早期投资就是这么充满热情,她不会退休,如果退休了就用自己的钱去投资。&/p&&br&&p&题外话,上述另外那位顶尖的女投资人也说,自己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工作只是因为自己充满热情。&/p&&p&生为女生,我欣赏商业世界里的成功女性。最近大家喜欢形容格力女王董明珠“桃花过处、寸草不生”,我想说几乎所有的成功的职业女性都是如此,而且,商业社会里做得最好的女性,都有点雌雄同体的气质。&/p&&br&&p&当记者时和一位美女前同事一起去采访Jenny,出来后我这位公认是大美女的前同事说,像Jenny这样的女性才应该是女生成长的目标,年轻时花精力投入在自我成长上,到某个阶段,专业的力量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这是“美丽”红利随着时间衰退的人所不具备的。真正出于对工作的热爱,你才会吧别人对镜贴花红和搜集鞋子的时间用在工作和自我提升之上。&/p&&br&&p&说得有点远,我是想说一个有点鸡汤的结论,努力工作的前提是热爱,热情是每天早上一睁眼想到工作就充满愉悦的感觉。&/p&&ul&&li&&b&狼性&/b&&br&&/li&&/ul&&p&要有狼性。狼怎么解释?反正不是只任人宰割的羊吧。&/p&&p&哎,我是多想说这个行业大家都温良恭俭让进退有方啊,其实不是。早期投资就是个竞争激烈的地儿,早期创业也是。这就意味着,从业者要有抗压性,而且有进攻性。&/p&&p&我对狼性的理解是:你要适应竞争激烈的环境,我有的朋友聪明又专业,但就喜欢“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平静日子,那就选择不要进入。一份工作总要让自己感觉舒适吧。&/p&&p&还要有开启应对竞争模式的能力,这个各家做法不同,具体就不细说了。&/p&&p&反正,一只专业的shark可能会更适应这个商业世界。这个不涉及善不善良或好人坏人的问题,很多人可以选择二者兼而有之,你可以选择善良,但要有应对复杂的能力。会争的人才是赢家。&/p&&ul&&li&&b&接地气,不端着&/b&&br&&/li&&/ul&&p&很重要吧,投tmt的三个老大都不是国内出生长大,都有海外背景,但中文都很好,和国内ceo发邮件微信沟通都说中文。来了之后我说话喜欢夹杂散装英文的老兵被矫正了好多好多。&/p&&p&人很好,几个人都是性格和善、没有架子出了名的。&/p&&p&这个行业的着装也很轻松,相较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说。套装不是日常必须,商务休闲比较多,不要给创业者太大压力&/p&&p&Hans和绩勋平时都是牛仔裤轻装上阵,背着大包行走江湖,和创业者见面不端着,稍正式场合换个衬衫。&/p&&p&现在大家都看好投资大众市场和屌丝用户,身为精英可以精英主义,但要能接地气,拥有与屌丝用户及了解屌丝用户的创业者亲和的能力非常重要。&/p&&ul&&li&&b&聪明&/b&&br&&/li&&/ul&&p&不展开说了,反正背景优秀的学霸到处都是。&/p&&ul&&li&&b&简单,直接,抓重点&/b&&br&&/li&&/ul&&p&回到上一个话题,这是我最近在训练自己的能力。这个行业的人,尤其是老大们都非常忙,拥有短时间内直抵问题核心的能力非常重要。&/p&&p&这是个综合的能力,简约都是背后做了大量复杂的功课的。苹果简约美么,背后花了多大功夫做到这个样子。&/p&&p&看早期的公司,需要牵扯的琐碎细节非常多,非常需要一个能够深入细节的能力。但另一方面来讲,又不能让自己在细节的沼泽地中深陷下去。话说到几个老大,都是能够深入细节,但也可以抽身而出,提炼重点、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让噪音信息淹没核心关键的。&/p&&ul&&li&&b&未来感&/b&&/li&&/ul&&p&风险投资这份职业有点像商业领域的哲学家和赌徒,看趋势,看未来,然后倾力压上,all in。&/p&&p&和绩勋聊天时,我有时候觉得和他的时间感不太一样,大家都在说carpe diem活在当下,但有经验的投资人已经把他们思维的时间表拨快了三到五年,活在未来,想的也是未来。&/p&&p&他们所有的体系都建立在这一点上,细一点来说,他们不介意投资现在流血的机构和企业,愿意帮助他们,看好的是未来的巨大成长。&/p&&p&了解这一点,对同他们沟通非常有帮助。进入这个行业,我觉得最大的适应的地方在于拨快自己的时钟,多数人活在当下,但做投资要活在未来之中。&/p&&br&&ul&&li&&b&善于体系化&/b&&br&&/li&&/ul&&p&在还没进来之前和绩勋面试聊工作,他说,你要培养自己的框架,并把它体系化。&/p&&p&他没具体说怎么做,但我觉得这是我迄今为止得到的最受用的职业建议,对于一个把自己职业发展定位于向专业而非管理发展的人来说。&/p&&p&顶级的投资人都有自己的体系,比如绩勋和Hans习惯于从趋势判断一个行业,再深入到具体公司上,Jenny的技术背景使得她习惯于从产品角度入手,研究它是不是一个让用户有感觉的产品。&/p&&p&在一个行业磨练十多年,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不同的风格,我相信每个顶级投资人道都是不同的。这个体系,就是“道”。&/p&&p&太多人喜欢在“术”上去挑刺,我和你不同,我的一定比你好。但其实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不同,到达终点的路线不同。&/p&&p&重要的是,您是否能通过刻意训练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提炼出体系的人,最后它会成为你解读世界的武器。&/p&&p&就像日本禅修大师铃木俊隆说的,通透一件事,你会了解所有的事。&/p&&br&&ul&&li&&b&专业,抓细节&/b&&br&&/li&&/ul&&p&专业人士都是非常深入细节的人,工作中我发篇东西出去会大改10次以上。&/p&&p&任何专业都体现在具体的细节里,比如前段时间小米发布会,Hans和Jenny一起去得,他们都是非常熟悉雷军的朋友,Hans对雷军的评价是,他是一个非常谨慎细致的人,你不用担心有什么你考虑到的事情他没有考虑到。基于我对Hans细节较真程度的了解,我对雷军总孜孜不倦解读那块锅皮是如何被打磨出来的的解读就充满了敬意。&/p&&p&专业人士的术也在于,别人都觉得差不多可以或太枯燥的时候,你还能继续深入下去,完美地打磨下去。哪怕它是块最便宜的钢板。&/p&&br&&ul&&li&&b&善于合作&/b&&/li&&/ul&你可以是只狼,但不能是只孤独的狼。我所见过的顶级投资人,都是非常善于让别人完成工作的人。&br&当然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具体无论在动员创业者还是在动员我这样的内部打杂员工上,都非常厉害。&br&&br&觉得自己太话痨了,the end。
看到这个问题心下忽有所感,动笔织下我在知乎的首个答案吧。 做记者时接触过大部分VC圈的行业大佬,外围式地对这个行业及其从业者有所观察。现在职业转型后加入了一家被业内评价为“顶级美元VC”的机构,有幸和一群国内顶级投资人一起工作,近距离地了解到…
这两年资本市场出现问题的很多,先是内幕交易有几个案件被送到法院起诉,之后又有债券市场窝案,掀翻了不少大佬和发改委的司局。这一次,是股灾之后的地震,中信证券执委会成员被抓一半,又带出证监会副主席张育军。然则,余波未平,国信证券总裁自杀去世。&br&&br&像国信总裁身亡,很可能是牵涉到极复杂的利益纠缠,在股灾后的今天难免让人如此联想。但这波许多人被政府查,上面许多答案,多是认为飞鸟尽、良弓藏,政治清肃之类阴谋论,满足了政治八卦的谈资需求,但对认识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可能是因为大学学的是法律,我对这些用政治议题替代本质的法律问题的观点难以认同。&br&&br&在未终审定案之前,这些被抓的人,只是涉嫌犯罪或协助调查而已,也不应作有罪推定(虽然按实践看定罪概率很高)。而在法律未对涉案人员定罪之前,或者定罪之后,却依然从阴谋论角度去评判——或斥之斗争黑暗,或扼腕叹息功勋陨落,于法治原则相去甚远。而阴谋论逻辑,何尝不是对议论对象的有罪推定。&br&&br&“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刑诉法基本原则。资本市场相关监管制度及惩戒法律目前还很不健全,执行中更是千疮百孔,但每一个案件,都是对既有法律的检验,也保存下宝贵的实践经验。此前博时基金基金经理马乐内幕交易案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普法过程。&br&&br&根据公诉信息,公诉人称“马乐在任职期间利用上述未公开信息,操作自己控制的“金某”、“严某进”、“严某雯”三个股票账户,通过不记名神州行电话卡下单,从事相关证券交易活动,先于、同期或稍晚于其管理的基金账户,买入相同股票76只,累计成交额人民币10.5亿余元,非法获利人民币元”。马乐后主动投案退赃,对犯罪事实并无异议。被诉人自首,对对事实没有异议,这案子本应“愉快”结案。然则,后续发展却出乎意料。&br&&br&2014年3月,深圳中院一审判定马乐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1884万元。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内幕交易刑事案件,但却判了缓刑,以至于深圳市检察院以“法律适用错误,量刑明显不当”为由提起抗诉。10月,广东高院驳回抗诉。11月,广东省检擦院向最高检提请抗诉。12月,最高检同意,向最高法提出抗诉。根据最高检2015年9月消息,最高法已经审理过。能把案子打到最高法,马乐也够牛。&br&&br&问题的核心,在于犯罪情节与量刑适用。简单来说,刑法第180条第一款对“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b&人员&/b&”内幕交易的认定设了“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两档,并辅以不同的刑罚标准。而第180条第四款又对“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b&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b&”做了单独的规定,结尾来了一句“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然后,然后就没了。&br&&br&马乐律师认为,马乐属于第四款规范的机构从业人员,而该款只规定了“情节严重”一种情况,所以按照罪刑法定,马乐案涉案金额再大,也只能认定是情节严重,不能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而检察院则认为,第四款的情节严重,是对第四款人所规范的从业人员的量刑起点,在认定过程中自然也应该比照第一款的规定使用相同标准,达到第一款的情节特别严重标准,就该同样定罪,不然会导致从业人员相对其他人员量刑标准不一致。&br&&br&从深圳市中院微博发布的该案判决新闻看,该院审判后认定马乐“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是采纳了辩护律师的意见。&br&&br&我对刑法没什么研究,以上从公开信息中大概梳理了该案情况。目前看来,问题很可能出在刑法的立法上,表述不清楚,留有漏洞,造成不同人员同罪不同刑的结果,马乐是这个漏洞的受益者。但从案件一层层审判、抗诉过程看,法院还是比较勇敢的,顶住抗诉,坚持了“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同时,两级法院又践行了司法克制美德,没有去过度解释立法或通过判决造法。只是,少有人从这样的角度评价。&br&&br&话说回来。此次救市,种种乱象,犹如苏联解体之初,各路人马浑水摸鱼,大肆敛财。在如此情况下,如国家执法机关无任何行动,听之任之,那才是法律最大的悲哀,也是最危险的境地。法律不完善可以通过立法程序修订,但再好的法律,如果不执行,成为摆设,那也是一纸废文,会让社会失去法治的保护。张育军、程博明等一干人等,就是检验我国关于资本市场立法和执法的最好标本,且让我们从法治的角度拭目以待,给他们一个公正的司法待遇,给法律以尊严。&br&———————————————————————————————————————————&br&&br&更新:周末这篇答案引来不少评论,很遗憾许多评论者还是纠结于政治阴谋思维。本文并非否认这种因素的存在,只是反对两点:1)视执法机关执法,司法机关审判都是从政治斗争目的出发;2)以案件的复杂性对社会上许多涉案人员,特别是那些被定罪的人员从政治角度给予同情。&br&&br&把目光纠结于政治议题,可知凡是大案,其中千丝万缕因素岂是看客在键盘上即可知晓的?无论多大案件,最终还是要归于司法审判。光明正大也好,私下交易也好,不从法律角度去解决问题,必然进入死胡同。不厚都督所犯之事性质够严重,最后也是开堂审判;军中徐老虎涉案金额不可谓不大,但人一死,刑事诉讼也即终止。法律是行为规范的底线,落马的大老虎们,如果自己真的干净,再来喊阴谋论不迟。否则,因为政治问题,违反犯罪的老虎们逍遥法外,那才是法律的失败。&br&&br&马乐请了个好律师,得以轻刑。如果马乐像键盘党们那样,出事之后整天想的是自己被飞鸟尽良弓藏,大棋盘小棋子,政治迫害之类,结果会是如何,不难推想。所以,不管张育军之流所犯何事,自接受调查之后,首先想的是找律师,研究法律了。当然,若其身在囹圄,却仍想继续下棋,不关心法律,亦是个人自由选择,想必他对自己的棋谱是比外人清楚许多的。&br&&br&至于国信证券陈鸿桥一死了之,背后种种,又岂是外人可占卜得知的。如其他答案所说,抑或陈鸿桥同学万科总裁郁亮所说,陈患有严重抑郁症,自杀是抑郁症导致的结果。至于所谓的“请勿扰妻儿”五字遗书,是否存在都不能确定,本问题下无数答案的作者却围绕这真假不知的五字遗书演绎了上百篇分析解读,甚至连琅琊榜都用上了。&b&各位作者联想力之丰富,文采之飞扬,权谋之缜密,宫斗经验之高深,实在令人叹为观止。&/b&&br&&br&有些人不信仰法律,抑或把自己当做最高立法者(自己的想法才是法律,法律规定和自己不一致的都是恶法,都是迫害),那这类人也依然能够享受法治,只是自己和自己,和社会过不去,活的比较纠结痛苦罢了。
这两年资本市场出现问题的很多,先是内幕交易有几个案件被送到法院起诉,之后又有债券市场窝案,掀翻了不少大佬和发改委的司局。这一次,是股灾之后的地震,中信证券执委会成员被抓一半,又带出证监会副主席张育军。然则,余波未平,国信证券总裁自杀去世。…
&p&妮可妹妹邀我答这个问题是几个意思。。。虽然在奔三的路上好几年了,但是我明明才二十几岁啊。不过是从你题目的描述上看就是想了解一下结婚以后的状态,和开始家庭的状态,这个我可以答一答。=P &br&&/p&&br&&p&&b&结婚以后开始家庭以前&/b&&/p&&br&&p&这个我个人认为没有太大区别。婚前他经常看不到我,婚后每星期也有那么几天我到家了他已经睡了,我走了他还没起来,尤其是赶deal的时候。这样貌似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是好在他的工作时间比较固定,如果我临时有时间,还是可以约个会手牵手逛个街。正因为时间少,所以时间质量要保证。而且我尽量会安排和朋友们一起聚会,这样友情也兼顾到了。&/p&&br&&p&&b&开始家庭以后&/b&&/p&&br&&p&开始家庭,也就是有宝宝以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才来到了。你能看到整个世界都不再只是spreadsheet 上的 model,ppt上的pitchbook, bloomberg终端的各种信息。当我想到周围的同事,身边的朋友,街上的路人,都曾经在母亲的肚子里住了十个月,都曾经是天使一样可爱的婴儿,就不由自主的微笑,觉得世界充满爱
(嗯,我知道这句“世界充满爱”相当cliché,但是,我就是真的这么觉得的。估计是荷尔蒙的关系。。。)。&/p&&br&&p&工作上,怀孕的时候还好,晚上半夜回家的事也不少见。因为身体素质比较好,期间坚持每天锻炼,跑了两个五千米,还找了个周末去坎昆过了个宝宝蜜月(babymoon),三天游了15个小时。孕期产检是我雷打不动的时间安排,老公每次会和我一起去,在医院里听到宝宝的心跳声是最好的family
time,这种喜悦不言而喻。回到公司就更有精神了。宝宝最后比预产期晚。大着肚子去上班,在楼梯里偶遇来出差的同事,他问”你的预产期是哪一天“,而我回答说”哦,上周一吧“的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整个孕期,老公和同事都非常照顾我,加上每天锻炼,精力还是很充沛的。由于运动能够加强 BDNF
signaling,心情好情绪稳定,这点对于怀孕的女生实在太重要了。所以如果身体没有太大问题,我非常非常推荐天天半小时work
out。好的运动有Lauren
Huber的孕期力量有氧训练,各种孕期普拉提瑜伽,走路爬楼梯等等。&/p&&br&&p&生完以后月子必须做,对恢复非常重要,而且在宝宝出生后大量的时间共处一室,相拥在榻,对宝宝的安全感和亲情纽带的建立的帮助是巨大的。而且美国有6-12周的产假,做个月子绰绰有余。这段时间是对今后工作家庭健康的无价投资。至于怎么坐月子,听妈妈的话,会受益一生哦。&/p&&br&&p&回到公司上班,和家人的时间会少很多。我是通过调节工作时间来平衡和家庭的关系的。比如我会提早开始工作,早上三四点起来,在家工作到六点半,宝宝醒了,和她有一个小时的互动和喂奶。到公司后泵奶会花一些时间,我会在泵奶的时候阅读资料或者听新闻,适当放松对工作效果也是有提高的。晚上五六点回家,开车的时候解决晚饭,回家喝一大碗汤,然后花两个小时和宝宝互动喂奶休息。如果没有工作带回家,有时候七八点就睡了。这样的工作时间在进投行初期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首先你要升职,VP后是带孩子的好时机。当然很多公司VP也会工作到很晚,所以你还是需要跟老板沟通好工作时间。不过另一方面,我也看到有女生年轻的时候先生了宝宝,在孩子比较大了以后读mba再进投行做associate,也经常在脸书上看到她更新和宝宝玩耍的照片,所以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家庭和工作是不冲突的。有了家庭,人会变得更加成熟,宽容,孩子的笑容能消退一切烦恼。另外,几年以后当你需要和CEO们谈deal的时候,孩子也是个共同话题不是么。&/p&&br&&p&PS:值得强调的一点是,生了孩子后运动就显得更有趣了。我开始更多的在家锻炼,因为这样可以和宝宝一起互动,而且她会对你的变化着的动作非常着迷。我在想,宝宝看运动着的妈妈,应该和我们看马戏团表演一样有意思吧。&/p&&br&&img src=&/18f00fa7bd0aef91be90af5_b.jpg& data-rawwidth=&1248& data-rawheight=&7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8& data-original=&/18f00fa7bd0aef91be90af5_r.jpg&&
妮可妹妹邀我答这个问题是几个意思。。。虽然在奔三的路上好几年了,但是我明明才二十几岁啊。不过是从你题目的描述上看就是想了解一下结婚以后的状态,和开始家庭的状态,这个我可以答一答。=P 结婚以后开始家庭以前 这个我个人认为没有太大区别。婚前他经…
谢邀。&br&&br&说具体数字前,题主需要知道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br&&br&1. 首先要说,高盛、大摩、JPM、UBS、CS这几家外资bb同地区同岗位同title来讲差别不是很大,故不分开讨论。&br&&br&2. 其次,题主要知道,投行是分部门的。前台和后台完全不一样。前台的IBD和S&T也不一样。题主这里没有提及想问的是哪个部门,故这里只讲讲我熟悉的IBD&br&&br&3. 投行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受市场好坏的影响。故年际之间的差别较大。我下面说的数字很可能以前有段时间不是这样,可能未来也不是这样。&br&&br&4. 投行前天人员的高薪很大程度上依赖年终的bonus。base并不高(例如中金就是典型的base低bouns有时高,去年得益于万达和中广核的H股两大单,也就有了传说中的48个月bonus)&br&另外一点关键的就是,每个team每个人的bonus多少是完全不一样的。rain maker们和承做屌丝们的年终奖还是差一大截的。毕竟deal是人家rain maker们带来的嘛,不管用什么方法。&br&外资投行有一点好,就是你创造多大效益(直白点说就是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少收入),就拿多少钱。和什么跪舔领导、办公室政治关系不大。&br&&br&上面四点希望能帮助题主描绘出一个基本较为全面的外资BB投行IBD(注意这些定语哦)的薪酬体制。&br&&br&下面开始列举我所知道的、以前不一定以前一直是、也不一定以后都会是的,一些数字:&br&以及这里只列举单纯的薪酬,不谈hours、出差待遇、五险一金等其他的。&br&&br&单位:人民币;(税前)&br&&br&IBD summer intern:38000/月&br&&br&Analyst:60w/年 + 10-12个月bonus&br&&br&Asso:80w/年 + 12个月左右bonus&br&&br&VP:100w/年往上 + 12个月以上bonus&br&&br&ED、MD就没有特别固定的数字了,多的如CEO每年2000w美金是可以有的,一个team的小MD我也过不到200w美金的,差距很大。完全看承揽deal的多少和质量。&br&&br&&br&很高很诱人?算下时薪就会发现……呵呵呵……&br&&br&&br&----杂谈分割线----&br&&br&&br&不可否认外资投行IBD薪酬实在是很高,作为22岁毕业的本科生,第一年如果年头好,就能拿到七位数人民币的年薪,怎么看怎么是人生赢家。&br&&br&有很多私信我的知乎小伙伴,问投行是否是个第一份职业好去处。我给出的答案都是正面的。并不因为薪酬,而是我认为外资大行正规的training,对于刚进入金融圈打拼的freshman来讲,是极其重要的。training、平台,第三才是薪酬。&br&&br&在投行几年所学到的软硬技术和思维方法、卖方受虐几年攒出的待人接物的people skills和professional的职业气质、人生五味杂陈的感悟、认识到一帮不错的人,以及因为可观的薪酬快速摆脱屌丝气在物质与精神上双双成熟、并建立理财和财务规划等意识。上述种种,是我认为投行是非常合适的毕业第一份工作的原因。&br&&br&当然,投行也有种种不好,有太多值得离开的原因。这是个围城。&br&&br&讲个小故事:&br&前几天和几个banker吃饭,听到了一个挺令人感慨的离开投行的原因。那就是:投行的工作逐渐让人对“不完美”变得没有容忍度,不能容忍不完美的事情和处理事情的手段。不可避免地带入生活,结果就是出差必然投诉酒店无论是哪个五星级、吃饭常常不愉快叫经理无论是哪个fancy restaurant,最可怕的是,和亲近的人总会说:&br&“你为什么要这样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那样做?”&br&潜台词就是:“你为什么做得不够完美?你本不应该做得不够完美。”&br&&br&这种对完美的执着,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变得已经有些陌生了。还是当年大学里那个阳光下的追风少年吗?……&br&&br&当一件事情扼杀了你成为另一种更好的人的可能性,并且你也清楚地意识到的时候,或许就是该做出转变的时候了。这是我的理解。&br&&br&呀,说只谈薪酬的,结果还是说了这么多。喜欢就赞下,不喜欢则欢迎讨论。&br&&br&晚安,追风少年/少女们~
谢邀。 说具体数字前,题主需要知道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1. 首先要说,高盛、大摩、JPM、UBS、CS这几家外资bb同地区同岗位同title来讲差别不是很大,故不分开讨论。 2. 其次,题主要知道,投行是分部门的。前台和后台完全不一样。前台的IBD和S&T也不一样。…
前两个月,我带的一个211本科英国读书一年回来的实习生,实习了没两个礼拜就要走,说要去一个小券商做研究。&br&走之前我请他吃了个饭,就聊了聊天,聊着聊着实习生就开始说自己的想法。&br&&br&说自己现在在这里做的不是银行核心业务,分的业务也就是一个渠道,整理数据,写报告,搞excel,录系统都是这样的工作。他需要一个去能够发挥他英国学的金融工程专业的部门工作。然后非常肯定地说做金融一定要积累人脉,一定要去真正的核心部门,最好是有资金的定价权,有大平台,所以老师不好意思了巴拉巴拉。&br&&br&当时我有点不悦,说我们楼上就是一个投行部门,最近招了二十多个藤校的实习生每天加班录系统,你觉得我们不够核心你可以去试试那边。&br&&br&我还没明说,这些实习生可能都是有资源有背景的。&br&&br&现在金融行业岗位的竞争就是这样的一个围城,各种各样的人在外面的就看着里面的好,千好万好,进来了,却发现就是一个光鲜的民工,头部资源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投行对中国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