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海内细胞细胞学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精华版 - 细胞生物 - 生物秀
标题: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精华版
摘要: 生物医药在线词典 http:
dict bbioo com 1、cell biology(细胞生物):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细胞内膜(Intracellular Membranes):真核细胞内所有细胞器的界膜的统称。5、跨膜蛋白(trans
生物医药在线词典
1、cell biology(细胞生物):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细胞内膜(Intracellular Membranes):真核细胞内所有细胞器的界膜的统称。
5、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膜内在蛋白贯穿整个脂双层,两端暴露于膜的内外表面,这种类型的膜蛋白称为跨膜蛋白。
6、单位膜(unit membrne):生物膜在透射电镜下呈现&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内外两个电子致密的&暗&层中间夹着电子低的亮层,总厚度约7nm,称为单位膜。
7、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生物膜分子结构的一种模型,该模型认为流动的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镶嵌于脂质双层中。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8、锚定蛋白(Lipid anchored protein):位于膜的两侧,以共价键与脂双层分子结合;只能用去垢剂分离
11、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某些小分子物质直接溶于膜脂双层,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转运,又称被动扩散。不需要膜蛋白协助,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1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通过膜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降低方向的跨膜转运过程称为易化扩散。
13、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降低方向的跨膜转运,不需要耗能。
17、胞吞作用(Endocytosis):又称入胞作用,是通过质膜的变形运动将细胞外物质转入细胞内的过程。不能透过细胞膜的大分子物质转运到细胞内部的运输方式
20、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紧密接触而特化形成的连接结构。包括封闭连接、锚定连接以及通讯连接。
21、细胞粘连(Cell adhesion):动物细胞通过细胞粘着因子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连。
22、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存在于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及腺体上皮细胞间隙腔面的顶端部。。由细胞膜上成串排列的跨膜蛋白形成嵴线,相邻细胞的嵴线相互交联,封闭了细胞之间的空隙,可防止管腔内物质自由进入细胞间隙。
23、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由细胞内附着蛋白连接细胞骨架或跨膜粘连蛋白和细胞内附着蛋白与邻近细胞的跨膜粘连蛋白、细胞外基质连接而形成的连接结构。分布广泛,可保持组织细胞之间的坚韧性。
24、通讯连接(communicatng junction):保持细胞化学信号或电信号的联系以及维持组织细胞的协调与合作等功能的连接方式。
25、黏合带(adhesion belt):相邻细胞中的肌动蛋白丝束通过钙粘蛋白和附着蛋白形成连续带状结构。分布于上皮细胞顶端紧密连接的下方。细胞间有15-20nm间隙。可抵抗机械张力,保持细胞形状和形态发生。
26、黏着斑(adhesion plaque):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形成黏合连接膜整联蛋白+纤粘连蛋白),位于上皮基底部,呈斑点状。
27、桥粒(desmosome):细胞膜之间有15--30nm的空隙,由连接蛋白与骨架纤维连接形成纽扣状或带状结构。位于上皮细胞黏合带下方。在细胞膜内侧存在圆盘状致密斑,在一对致密斑之间有中等纤维相互交织。可使细胞承受机械压力。
28、半桥粒(hemidesmosome):位于上皮细胞与基底膜的连接。呈现半个点状桥粒。在半桥粒处的整联蛋白与基底膜中层粘连蛋白相连,将细胞与基膜铆在一起。防止细胞在受外力时与基膜分离。
2、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细胞质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有密切关联的膜相结构的总称。包括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体、胞内囊泡。
3、蛋白分选(protein sorting):细胞根据蛋白是否携有分选信号,以及分选信号的性质,选择性地将蛋白送到细胞的不同部位。分选的基本原理蛋白质中包含特殊的信号序列和细胞器具有特定的分选受体。
3、蛋白的靶向运输(protein targeting):细胞根据蛋白是否携有分选信号,以及分选信号的性质,选择性地将蛋白送到细胞的不同部位。分选的基本原理蛋白质中包含特殊的信号序列和细胞器具有特定的分选受体。
4、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引导蛋白质定向转移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个氨基酸残基,对所引导的蛋白质没有特异性要求。
5、信号斑(signal patch):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6、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单位膜结构的小管、小泡或扁囊连接成的三维网状膜系统。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分布状态和数量多少在不同细胞中各不相同。合成蛋白质或脂类旺盛的细胞中,内质网十分发达。有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两种形式。
7、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是一类能识别肽链的非天然解耦股,并能协助其他蛋白质多肽链进行正确折叠、组装、转运及降解的蛋白分子。 它能介导其他蛋白质正确装配成有功能活性的空间结构,而本身不参与最终装配产物的组成。
8、信号肽 (signal peptide):由信号密码编码,是蛋白质合成中最先被翻译的氨基酸序列,通常由18&30个疏水氨基酸组成;可被信号识别颗粒所识别;可引导核糖体结合到内质网膜。
9、SRP( 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一种蛋白-RNA复合物。能识别、结合信号肽并与RER膜上特定蛋白结合。
10、高尔基复合体 高尔基体(Golgi Complex):由单位膜围成的平行排列的扁平囊泡和周围的大泡、小泡构成的一组膜性结构,分布因细胞不同而异,有极性特点。主要是蛋白质和脂类组成,蛋白质含量低于内质网,糖基转移酶是高尔基复合体的标志酶。可分为:扁平囊、大囊泡。 加工、浓缩、分选、发送内质网上合成的各种蛋白(糖基化)。还参与细胞内膜的交通。
11、囊泡(uesicae):囊泡是真核细胞中十分常见的膜泡结构,是细胞内膜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结构组分和细胞内物质定向运输的载体和功能表现形式。
12、分泌小泡(secretory& vesicles):是高尔基体通过对蛋白质的修饰、加工,使其带上能被高尔基复合体网膜上专一受体识别的分选信号,进而选择、浓缩,形成溶酶体靶向的囊泡。
13、溶酶体(lysosomes):一层单位膜围成的囊泡状小体,球形或卵圆形、大小不一、内部电子致密度极为不同的微小颗粒。具有高度异质性。基质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膜上具有H+质子泵,溶酶体膜内存在着特殊的转运蛋白,溶酶体的膜蛋白高度糖基化。酸性水解酶为溶酶体的标志酶 。
15、自噬(autophagy):溶酶体对胞质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RNA、过量储存的糖原等)和一些细胞内源性底物(衰老、破损的细胞器)等自身结构的吞噬降解, 它是细胞内的再循环系统(recycling system)。
16、自噬体(autophagosome):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等被双层膜包裹而形成的小体。
17、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细胞中含有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微体颗粒,又称为微体(microbody)。
18、囊泡运输:蛋白质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被包装成衣被小泡,以出芽的方式,从一种细胞器产生、脱离后又选择性地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器膜相互融合的过程。
2、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在线粒体内膜上规则排列着许多球形小体,称为基粒。由多种蛋白质亚基组成,分为头部、柄部、基片三部分。圆球形头部突入线粒体内腔中,基片嵌在内膜中,柄部将头部与基片相连接。基粒头部具有酶活性,能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因此,基粒也称为ATP酶复合体。
3、线粒体嵴(mitochondrial crista):线粒体内膜上向内腔突起的折叠。嵴与嵴之间的内腔部分成为嵴间腔,而由于嵴向内腔突进造成的外腔向内伸入的部分称为嵴内空间。
4、转位接触点(translocation contact site):电镜观察到线粒体的内膜与外膜相互接触使膜间隙变狭窄,称为转位接触点。是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线粒体的通道。
5、膜间腔(intermembrane space):线粒体内膜与外膜之间的空间。
6、基质腔(matrix& space):线粒体内膜直接包裹的空间,含有基质。
8、导向序列(targeting sequence):前体蛋白肽链的N端一段由20-80个氨基酸组成的序列,富含正电荷的精氨酸、赖氨酸,具有识别和牵引作用。&&
9、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在细胞内特定的细胞器(主要是线粒体)内,在O2的参与下,分解各种大分子物质,产生CO2;同时,分解代谢所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又称为细胞氧化或生物氧化。
细胞外基质
1、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存在和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的蛋白和多糖纤维网络交替结构体系,其来自于细胞生命代谢的分泌产物,组成细胞的微环境。包括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胶原与弹性蛋白;纤连蛋白与层粘蛋白等成分。
2、胶原(Collagen):胶原纤维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原胶原。原胶原是由三条肽链盘绕成的三股螺旋结构。原胶原共价交联后成为具有抗张强度的不溶性胶原。构成原胶原分子的肽链称为&链,富含甘氨酸和脯氨酸,形成Gly-X-Y的重复结构。胶原在胞外基质中含量最高,构成细胞外基质的骨架结构。提供强韧力,存在与筋膜、软骨、韧带、腱等组织。
3、Elastin(弹性蛋白):是构成细胞外基质中弹性纤维网络的主要成分,由750~8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富含甘氨酸和脯氨酸,不发生糖基化修饰,具有高度的疏水性。
6、蛋白聚糖(proteoglycane):一条核心蛋白多肽链以其上的丝氨酸残基与氨基聚糖共价键结合而构成的细胞外基质成分。每条蛋白聚糖上可结合数百条氨基聚糖,称为蛋白聚糖单体;若干蛋白聚糖单体通过连接蛋白与透明质酸非共价键结合而形成蛋白聚糖多聚体。
7、氨基聚糖(aminoglycan):由氨基己糖和糖醛酸二糖结构单位重复排列,聚合形成的不分支链状多糖。包括软骨素、皮肤素、角质素、肝素和透明质酸。
1、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 NPC):存在于核孔的、由多种蛋白质构成蛋白质分子复合物结构。呈圆形或八角形,该复合体的结构模型为捕鱼笼式模型,主要由4种组分构成:胞质环、核质环、中央栓和辐。核孔复合体主要参与介导核质之间的物质运输。
2、核定位信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NLS):被转运的大分子上具有供核转运受体识别的短肽 (4-8氨基酸),称为核定位信号,如入核信号或出核信号。当它们分别被核转运受体识别并结合后,核孔孔径发生暂时性扩大,允许带有这些信号的直径较大的分子通过。
3、核小体(nucleosome):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包括200bp左右DNA、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和一分子组蛋白H1。
4、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相连处向内凹陷的缢痕。
5、着丝粒(centromere):处于主缢痕中心部位,是主缢痕内部高度重复的异染色质结构。
6、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染色体上除主缢痕外向内缢缩的部位。
7、随体(satellite) :与次缢痕相连的球形或棒状小体。人类染色体中,随体位于第13,14,15,21,22号染色体上。
8、端粒(telomere):在染色体两端、富含G的简单重复序列,是染色体末端的特化部位。能够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同时端粒的长短与细胞衰老相关、肿瘤有关。
9、常染色质(euchromatin): 间期细胞中结构松散、碱性染料着色较浅的染色质。直径10nm,螺旋化程度低,能活跃地进行复制和转录,多见于核中央,在S期的早、中期复制。
10、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间期细胞中结构紧密、碱性染料着色较深的染色质;直径20-30nm,螺旋化程度高,转录不活跃,一般位于核边缘,有的与核仁结合。
11、动粒(kinetochore):位于主缢痕染色单体外侧表面,有蛋白质构成。是纺锤丝微管的附着部位,参与分裂后期染色体向两级的迁移。
12、核型(karyotype):是指每一物种所特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及每一染色体所特有的形态特征。
13、核仁相随染色质(nucleolar associated chromatin):包围在核周围的染色质及伸入到核仁内部、载有rRNA基因的常染色质被统称为核仁相随染色质。
15、核仁组织区(NOR):人类染色体中,有随体染色体的次缢痕处包含核仁组织区。该区含编码rRNA基因(rDNA),该部位基因转录活跃,染色质凝集成度低,表现为浅染的次缢痕,与核仁形成有关。
17、纤维中心(fibrillar center):电镜下浅染区,转录rRNA的rDNA的存在部位。rDNA是从染色体上伸出的DNA袢环,袢环上有rRNA基因串联排列,高速转录,在组织、形成核仁中发挥作用; 每一个rRNA基因的袢环称为一个核仁组织者(nuleolar organizer)&&&
19、颗粒成分& (granular component):呈致密的颗粒,直径15~20nm,是成熟的核糖体亚单位前体颗粒。
20、核纤层(nuclear lamina):附着于核膜内层的纤维蛋白网,厚30~160nm。一侧结合内核膜特殊部位,另一侧结合染色质特殊位点。属于中间纤维。核膜重建和染色体凝、参与细胞核构建以及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21、核骨架 (nuclear scaffold):以非组蛋白为主的纤维网架,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除核被膜、染色质和核仁外的网架系统。核骨架与核纤层、中间纤维相连形成一个网络体系,是贯穿于细胞核的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独立系统。
1、细胞骨架(Cytoskeleton):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内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细胞分裂等几乎所有的细胞生命活动。包括微管、微丝、中间纤维三种成分。
2、微管蛋白(tubulin):是一种球形酸性蛋白。包含&-微管蛋白、&-微管蛋白、&-微管蛋白三种蛋白。&-微管蛋白定位于微管组织中心,对微管的形成、微管的数量和位置、微管极性的确定及西包分裂起重要作用。
3、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 MTOC):微管的聚合从特异性的核心形成位点开始,这些核心形成位点主要是中心体和纤毛的基体,称为微管组织中心。
4、马达蛋白 (motor protein):介导细胞内物质沿微管运输的蛋白。包括驱动蛋白(kinesin)、动力蛋白( dynein)、肌球蛋白(myosin)。其中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是以微管作为运行轨道,而肌球蛋白则是以肌动蛋白纤维作为运行轨道。
5、肌动蛋白(actin):一条多肽链构成的类似球形的分子。有ATP结合位点,具有极性,正端和负端。其存在方式有(G-actin)、(F-actin)两种。
6、微丝(Microfilament):微丝,也称肌动蛋白丝,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细丝。对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细胞运动和肌肉收缩等具有重要作用。是组成真核细胞细胞质骨架的最细的一种纤维。
7、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bre):是一种纤维状蛋白,直径介于粗肌丝和细肌丝以及微丝和微管之间,可分为六大类;每个蛋白单体由头部区、杆状区和尾部区组成,杆状区是较保守的&-螺旋区,头部和尾部是可变的非螺旋区,各种中间纤维的区别主要在这两个区。
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
1、细胞分裂(Cell pision):为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一亲代细胞形成两个子代细胞的过程。通过细胞分裂,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和某些细胞组分可以相对均等的分配到两个子代细胞中,这有效的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2、无丝分裂(amitosis):又称直接分裂。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分裂过程不涉及纺锤丝的形成和染色体的组装。过程是:胞核拉长,从中间断裂,随后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特点是:分裂迅速、能量消耗少,分裂种细胞仍可继续执行其功能,但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可能变得不均等。常见于低等生物中。另外,人体的一些组织细胞在受到创伤或发生病变、衰老时,也可进行这种分裂方式。
3、有丝分裂(mitosis):是高等真核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其形成与生物长期进化有关。在该过程中,高等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核经过DNA复制、染色体组装后,细胞中形成有丝分裂器(星体和纺锤体),最后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细胞遗传上的稳定性。
4、减数分裂(meiosis):是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其特征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分裂后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为亲代细胞的一半。从而保证了有性生殖的生物染色体数目一定。而这种分裂进行的遗传物质交换、重组、即自由组合,构成了生物变异及多样性的基础。
5、纺锤体(spindle):前期末出现的对细胞分裂、染色体分离有重要作用的纺锤样的临时细胞器。由极间微管、动粒微管和星体微管组合形成纺锤样结构。
7、联会(synapsis):是指在减数分裂前期Ⅰ的偶线期中,染色质进一步凝集,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的过程。
8、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在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沿纵轴方向形成的特殊结构,稳定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10、有丝分裂器(mitotic apparatus):在中期细胞中,由染色体、星体、中心粒及纺锤体所组成的结构被称为有丝分裂器,中期以后发生的染色体分离、染色体向两级的移动及平均分配到子代细胞等活动中,有丝分裂器发挥了重要作用。
11、细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细胞通过增殖在空间上使数量增加,在时间上使后代延续,使细胞在自然界中得以进化和发展。细胞增殖是分裂和生长反复进行的结果。在细胞更新、组织维持、损伤修复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12、细胞周期(cell cycle):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称细胞周期时间。
13、细胞周期蛋白(Cyclin):是真核细胞中的一些功能相似的同源蛋白,随细胞周期的变化呈周期性的出现与消失的蛋白质。在细胞周期的各特定阶段中,不同周期蛋白相继表达,并与细胞中其他蛋白例如Cdk结合,使其磷酸化和活化,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
14、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一类必须与细胞周期蛋白结合才具有激酶活性的蛋白激酶,通过磷酸化与细胞周期相关的蛋白,调控细胞周期。
15、R point限制点( restriction point ,R点):在G1期晚期有一个不可逆转的点,称为限制点。细胞通过此点,就能完成S、G2、M期,就可进入S期,否则,细胞周期进程则发生滞留。在芽殖酵母中该点被称为起始点。
16、G0 cell:也称为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为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
17、MPF促有丝分裂因子:启动细胞从G2期进入M期的蛋白激酶,与核膜破裂、染色体凝集密切相关。在G2期形成、能促进M期启动的cyclin-Cdk复合物。
19、检测点(check point):细胞周期中的事件按严格的顺序进行,在细胞周期中存在一些敏感点,细胞处于该时段时,可对细胞周期重要事件和故障进行检测,前一事件完成或故障修复后,细胞周期才继续进行,这些敏感点称为检测点。 包括未复制-DNA检测点、纺锤体组装检测点、染色体分离检测点、及DNA损伤检测点。
20、细胞周期蛋白框:不同的周期蛋白在分子结构上存在共同的特点,即均含有一段氨基酸组成保守的细胞周期蛋白框。该保守序列由100个左右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可介导周期蛋白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参与细胞周期的调节。
21、癌基因(oncogene):在一些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中存在的能促使细胞无限增殖进而癌变的DNA序列(V-oncogene,V-onc)。
22、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 :脊椎动物正常细胞中的与V-onc相似的DNA序列,为细胞生长、增殖所必须,突变后,可导致细胞增殖发生异常。也称为细胞癌基因(Cellular oncogene, C-onc,)
23、抑癌基因(suppression oncogene):存在于正常细胞中的一类能抑制恶性增殖的基因。
25、抑素(chalone):是一种糖蛋白,由细胞自身产生、分泌,对细胞周期进程有抑制作用。通常分布于其发挥作用的特异性组织中。抑素只要在G1期末及G2期对细胞周期的产生调节作用,在G1期发挥作用的抑素通常被称为S因子,能阻止G1期细胞进入S期。在S期起作用的抑素又称为M因子,能抑制S期细胞向M期转变。
1、细胞分化(differentiation):是指从受精卵开始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之间逐渐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决定(cell determination):个体发育过程中,在细胞之间出现可识别的形态和功能的差异前,细胞已经具备按特定的方向分化的能力(确定未来发育命运),最终形成一定表型的细胞的能力。这种细胞的发育预先选择叫做细胞决定。
3、全能性细胞(totipotent SC) :单个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能力,此类细胞称为全能性细胞。受精卵及桑椹胚细胞都是全能性细胞。
4、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C):早期胚胎发育的胚泡期(或称为胚囊),在其一侧有一细胞群,称为内细胞团,他们具有分化为所有三胚层细胞类型的潜能,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的能力,这种细胞称为多能干细胞,习惯上也称之为胚胎干细胞。
5、专能干细胞(multipotent SC):在三胚层形成后,由于细胞所处的空间位置和微环境的差异,细胞的分化潜能受到抑制,各胚层细胞只能向发育为本胚层组织和器官的方向分化,这种细胞称为专能干细胞,或组织特异性干细胞。
6、管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是指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须,各类细胞普遍都有,对细胞特异性分化只起协助作用的基因。
7、奢侈基因(luxury gene):是指指导产生细胞分化时出现的各种特异蛋白,但不参与维持细胞生存的基因。
13、干细胞(Stem cell): 是存在于个体发育过程中,具有长期(或无限)自我更新能力、并可分化产生某种(或多种)特化细胞的原始细胞。是个体的生长发育、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衡,以及其损伤后的再生修复的基础。
14、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然而在某些条件下,分化了的细胞也不稳定,其基因活动模式也可发生可逆性变化,而又回到未分化状态 ,这一变化过程称为去分化。
15、转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一种组织类型的干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为另一种组织类型的细胞,称为干细胞的转分化。
16、过渡放大细胞(transient amplifying cell):干细胞进入分化程序,经历短暂的增殖期产生的细胞。TA细胞经历若干次分裂,产生分化细胞。
17、干细胞巢(Stem Cell Niche):干细胞通常栖息在体内一个固定的、稳态的、安全的、血供丰富的微环境中,该区域被称为干细胞巢。
18、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能分化形成骨、关节、脂肪、肌肉等多种间充质组织。来源于骨髓和胎盘。
19、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是肿瘤组织中的少数细胞,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和诱导肿瘤发生的能力,是肿瘤产生的种子细胞。
细胞衰老、死亡
1、细胞衰老(cellular aging& cell senescence):是指细胞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的现象。
2、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的死亡。
3、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发生程序性死亡的细胞,是由特定基因编码以细胞DNA早期降解为特征,无明显细胞溶解的细胞自杀过程。细胞膜发生皱缩、凹陷、染色质变的致密,最后断裂成小碎片。进而出现细胞膜浆细胞质分割包围,有些包围了染色质的断片,形成了多个膜结构尚完整的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其特点是:具有完整的膜结构,包膜表面微绒毛消失。内容物除了胞质外,还含有降解的染色质片段。
4、细胞坏死(cellular necrosis):主要是指受到环境因素,如温度、射线、渗透压及病原体感染等影响,导致细胞死亡的病理过程。
生物医药在线词典
相关热词:
..........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生物谷,生命家园网--细胞生物学
导航:--&细胞生物学 &&
请进入新版生物谷细胞生物学:
(附说明)
(Dr.Heidcamp)
&-&A laboratory protocol for micropropagation of plant cells.
&-Basic techniques and methods in cell biology.
&-&Cel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protocols from the Cell Biology and
Cytoskeleton Group, Harvard Medical School.
&-&http://www.gac.edu/cgi-bin/user/~cellab/phpl?index-1.html
Online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standard undergraduate
cell biology laboratories (from Gustavus Adolphus College).
&-&Specimen preparation tips in histopathology and industrial
quality labs. Application solutions for microtomy, cryosectioning and complete
systems for equipping histopathology and industrial quality assurance
laboratories.
&-Bulletin board
for the discussion of cell culture techniques.
&-&Protocols in cell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and
immunology.
&-Cell biology protocols: flow cytometry immunofluorescence,
protein, cytokine, cell lysis, and other methods.
&-&Protocols,
technical bulletins, products for cell biology, cell culture, molecular biology
and plant research.
Copyright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细胞生物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细胞生物学
各种考试(如研究生入学考试等)|
总评分3.7|
浏览量408371
用知识赚钱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物细胞学翟中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