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的有效整合

[原创]知识管理,管理的是什么?
- 白天生存 晚上发展
- 畅享博客
|收藏博客|加入友情链接|给博主留言
坚持到底的畅享博客,有关咨询与管理,书中世界的探索,还有人生发展的思考。这个博客的产生源于“白天生存、晚上发展”思考。
[原创]知识管理,管理的是什么? (入选推荐日志,加10币)
[原创]知识管理,管理的是什么? (入选推荐日志,加10币)
&&&&& 自知识管理被提出来以后,很多的企业特别是知识资本密集型的企业都在进行知识管理的实践,也有一些人以知识管理专家自居。如果把知识管理理解为一种形式,我想很多人都不会同意,特别是那些&知识管理的专家&;如果把知识管理理解成文档管理或资料管理那估计更是天文夜谈,会被人笑掉大牙,但这至少是一种视角。说实话,我并真正理解所谓的知识管理,至少从骨子里还没有对知识管理的实质有所理解,甚至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所谓的知识管理到底有没有相对权威与公允一些的解释与理解。有人说,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式,另外一些人说,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密切相关,还有人说知识管理就是借助IT技术实现的知识信息化&&幸好我不是知识管理的专家,不必去找一种适应自己的观点与理解,而只需大言不惭的谈论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即可。迷惘中,百度了一下&知识管理&,被告知&目前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接受的定义,就如同当初知识是有什么构成的一样没有统一意见。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最好从广义来理解知识管理。简单概括来说,知识管理就是利用组织智力或知识资产创造价值的过程。最普遍的是,在公司的雇员、部门、甚至与其他公司一起努力设计最好方案过程中创造和共享知识价值。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定义中没有说到技术,虽然知识管理经常需要IT技术帮助,但是知识管理本身不是一门技术。&那么据我自己的理解,知识管理应该至少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否则也就没有了管理的必要,这种创造价值的过程不同于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作方式,更多的利用虚拟与无形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协同与配合最大化资源的价值。知识管理管理的是什么?文档?资料?人员?专家?资产?好象都不完全是,又都沾些边。对知识管理理解的视角的不一致也必须会对知识管理对象理解的不一致。从更为有效的价值管理的视角来看,知识管理更应该去管理知识的分布与整合的方式与效率。这种方式与效率包含了传统的资料、文档管理,也体现了对于人、物、价值不同对象之间关系与协同的管理,而人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与表现方式,注定了知识管理是流于一种形式,还是真正发挥着整合资源、集中协同、创造价值的作用。知识的价值体现在知识的流通以及有效的进行分享、整合、衍生,实现从信息流到物质流、价值流的转化。我们有理由相信一种必备的形式必须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就好象数亿年前,在氢、碳、氮、氧、硫、磷等在自然界各种力量的作用下,有机分子所具有的形式,形成生命最初的起源一样,形式有时候会决定内容。对于知识管理,人与知识的交互与融合应该是一种必须的形式,这也是知识管理所必须要面对与管理的内容。以下附上一篇文章,关于知识管理的不同视角,原文出处:&&&&&&&&&什么是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核心利润源和核心竞争力必将趋于无形化、信息化及知识化,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新趋势,企业信息化、知识化就是借助IT工具,实现各种资源(有形资产、无形知识)、业务流程的管理与整合,使企业达到精细管理,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为客户创造价值,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满意度。&&&&&&&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可分为二类,一类是面向客户、生产运营的业务支撑系统(Business&Operation&Support&System),包括ERP、CRM、SCM等应用系统,另一类是面向员工、管理服务的管理支撑系统(Management&Support&System),包括OA、KM、HR、BI等应用系统。&&&&&&&很多人认为&知识管理应该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而有的企业家常会说&知识管理就是要塑造学习型组织吧&;却会有更多的软件销售人员和顾问们互相争执,其中有一群人说&知识管理就是OA&,更有另辟蹊径者说&知识管理是协同&,还有人说&知识管理很强调集成&,也有曲高和寡者说&知识管理关键在于智能&。&&&&&&&目前人们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就如同盲人摸象,因为很多人并没具备完整地审视大象的眼光。每个人都仅仅依据自己的理解,或紧紧抓住和知识管理相关的某一部分,同时对其他部分则一无所知或有意忽视。显然,将大象的各个部分简单地加以拼凑而试图得到完整的大象肯定是一相情愿的尝试,但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完全抹杀&盲人摸象&的功绩。毕竟,上述对知识管理不同视角的理解,确实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知识管理在国内发展的进程。从另一个方面看,为了得到有关知识管理的整体认识,通常也需要理解局部。&&&&&&&视角1:&知识管理=文档管理&&&&&&&&&这种观点在目前很多企业中很普遍,他们将知识理解为非结构化的文档,那么知识管理就主要聚焦于知识文档的创建、分类、存储等。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很多企业在建设知识管理时,通常会做以下事情:(1)进行知识分类体系设计,或按部门、或按业务等维度形成文档的分类;(2)选择一个文档管理系统,作为文档存储和应用的支撑平台。&&&&&&&无疑,这种做法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诸如:知识分类体系如何更灵活?知识查询如何更方便?如何让员工积极主动来贡献知识?又如何保证系统中的知识的质量?等等。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加强文档管理系统的功能来解决,但有些则注定是单纯的文档管理所无法解决的。&&&&&&&将知识管理等同于文档管理,不能不说是一种管理思想缺位的现象。&&&&&&&视角2:&知识管理=协同&&&&&&&&对于这种观点,目前有很多软件商正在竭力推广宣传。应该说,&协同&理念不同于&文档&式知识管理将知识定位为静态的内容,它更关注企业内部以及外部所发生的各种协同,这种观念和知识型企业所强调的知识协作也是异曲同功。&&&&&&&在企业里,协同每天都在发生着,诸如来来往往的E-mail、众多的传真、大量的文件、相互交流的知识,这些无一不是协同。但这些协同形式往往带有&分散式&的特征,容易使信息只停留在每个人自己的领域,无法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造成大多数资源的浪费。一个好的&协同&软件可以形成对现有信息系统的有效补充和提升,让信息系统活起来,避免信息流失。&&&&&&&可以说,从管理理念角度来看,&协同&应该是知识管理不可缺少的要素;而从IT角度说,软件系统的&协同&功能确实也可以为企业更好地实现知识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但把知识管理完全等同于协同,那也陷入了另外一个管理短视的误区。&&&&&&&视角3:&知识管理=增强版OA&&&&&&&&这是目前非常流行的观点,可以说是集上述两观点之大全。传统的OA功能主要定位在公文流转、信息发布、邮件交流,而增强版OA在功能上将&文档管理&和&协同&纳入进来,形成了更加完整的体系。&&&&&&&但如果这样就将知识管理视为增强版OA,那也只能是对知识管理的IT层面的曲解。&&&&&&&视角4:&知识管理=集成&&&&&&&&不同于上述三种观点,该视角关注如何将企业中的各个功能应用系统(如定单处理系统,ERP系统,计费系统等直接关系到企业运作的专用系统)集成到一个统一的运作平台之中,目前企业信息门户EIP乃至企业知识门户EKP都代表了这种观念。&&&&&&&因此,从IT角度来看,知识管理不仅仅需要关注非结构化的文档管理、还关注人和人之间的协同;同时如何对现有的业务支撑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和提升,也是知识管理的新的应用方向。但这绝不代表知识管理仅仅等同于集成。&&&&&&&视角5:&知识管理=智能&&&&&&&&这种观点在高校知识管理研究者肯定为数不少,尤其是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者们,他们几乎把知识管理和&人工智能&、&专家系统&、&数据挖掘&、&商业智能&等同起来。而在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中,这也成为一个新的应用趋势,比如:很多企业开发和实施了经营分析系统、商业智能系统,对业务应用系统里面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提供决策支持功能。&&&&&&&某些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可以使企业做到快速响应,其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非常重要。例如,每个企业都会进行客户信息的收集,但这些信息只是原材料,并不能给企业营销决策以直接的知识支持。而通过集成知识管理系统的信息整理、分析和知识共享能力,可以有效地将客户信息转化为客户知识,使营销决策和资源分配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这样,&客户&、&知识&和&管理&就处于一个封闭的循环体系中,企业运用这个循环体系中的客户知识,从客户关系中获得最大收益。&&&&&&&应该说,这种视角关注了知识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但也走入了以偏盖全的误区。&&&&&&&视角6:&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如果说以上五种视角侧重从IT层面理解知识管理,那么该视角则更多从组织行为学的层面来理解知识管理。自从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之后,这种思想也迅速被引入到中国。国内很多机构,尤其是政府机关、国有大中企业开始开展轰轰烈烈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活动,但是这种活动不可避免地呈现&犯虚&的现象,这和学习型组织本身&理念先行,落地不足&的痼疾有关。&&&&&&&因此,在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和实践方面,也出现了&整合应用&的趋势,希望通过实践社团、行动学习、情景规划、读书会等方式与组织日常工作相结合,让学习型组织真正落到实处。&&&&&&&这种&整合应用&的效果之一,就是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越来越呈现出行为上的同一性,因此很多人将两者划上等号。这也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更正确地理解应该是&知识管理&是打造&学习型组织&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对某些企业来说,&学习型组织&也应该是建设&知识管理&的一种方向。 &&&&&&&&那么,知识管理这只大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业界有个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该定义较好地揭示了知识管理的内涵。&P&代表人,&K&代表知识,这两者都是客观存在,从古到今历来都有。比如,在古代中国,孔子有弟子门下三千,学风甚浓;在古希腊也有苏格拉底传道授业解惑;更有甚者,古罗马人很早就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不仅在罗马,而且在希腊、埃及以及其他被占领的殖民土地上,都建立起来了复杂的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实际上,档案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罗马行政系统得以依赖的法律基础的一部分。&&&&&&&那么,为什么是在今天才会有知识管理这样响亮的名词呢?还在于连接&P&和&K&的两个要素,即&+&所代表的技术要素和&S&所代表的管理、文化要素。要深刻剖析知识管理,并在企业中寻求知识管理应用之道,必须要从&IT&和&管理&两个角度去认识知识管理。这也是我们在长期的知识管理研究和应用实践中所逐渐明晰的观点:知识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成功实施,绝不仅仅是技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梳理和文化转变促成的成功。知识管理系统本身是工具,它只有和企业管理目标相结合,知识管理才能提升到管理高度;也只有和文化转变促成相结合,知识管理才能内化为企业文化。&&&&&&&因此,无论对于想推动知识管理的企业,还是提供知识管理服务的专业公司,在知识管理方面需要具有两种思维能力:一是IT思维,核心在于帮助企业更高程度地实现信息知识化;二是管理思维,核心则在于通过知识管理手段促进企业管理和谐化。而这两种思维能力的结合,才是知识管理的成功之道。&&&&&&&相关阅读:博客4/443&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6-9 23:01:26博客57/3133&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4-19 9:54:02博客3/443&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4-10 14:29:11博客1/354&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4-2 21:23:48博客3/357&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3-21 10:18:38博客6/562&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3-11 22:04:38博客5/620&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3-10 0:29:53博客3/607&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1-18 21:58:52博客2/746&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1-11 18:17:03博客1/1230&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1-9 13:34:43博客7/1492&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12-18 13:13:12博客14/3503&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11-19 0:24:39博客19/4262&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11-4 0:32:10博客27/4131&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10-20 0:20:25博客5/1356&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10-18 23:24:03博客13/1899&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10-11 10:41:51博客15/1676&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10-9 22:13:30博客2/750&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10-6 23:17:00博客9/1802&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9-19 21:59:06博客12/1017&咨询有道<span style="color: #ff-9-6 11:21:41&<div class="votes" id="Score
查阅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下一篇:上一篇:
您还未登录,不能对文章发表评论!请先(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1次下载&&|&&总87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30积分
0人评价28页
0人评价28页
0人评价27页
0人评价2页
0人评价5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30积分&#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设备监理员,注册安全工程师、特种设备检验员、无损检测人员
&#xe602; 下载此文档
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金
下载积分:1250
内容提示: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金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7:14:37|
文档星级:&#xe60b;&#xe60b;&#xe60b;&#xe60b;&#xe60b;&#xe60b;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1250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金
官方公共微信上传用户:gnnatcxtoh资料价格:5财富值&&『』文档下载 :『』&&『』所属分类:机构: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分类号:G647文献出处:关 键 词 :&&&权力声明: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点击。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高校作为特殊的知识密集型的学习型组织 ,与企业一样迫切需要知识管理战略的有效支撑。本文具体阐述了高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的定义、特征 ;剖析了高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针对高校中如何利用知识管理理论来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以期对我国高校管理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Abstract:With the coming of knowledge economy era, the University as a special knowledge intensiv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the enterprise as an urgent need to support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as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view of how to use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stablish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it puts forward its own ideas,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management reform of our countr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正文快照:在 2 0 0 1年 5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张。这一主张充满时代精神 ,富有战略意义 ,引起我国社会各行各业对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组织更加重视和关注。学习型分享到:相关文献|>> 文章内容
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使员工顺利地进行知识交流,是知识学习与共享的有效方法。以下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描述,正
【信管网:项目管理师专业网站】
2010年下半年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综合知识真题答案与解析:
● 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使员工顺利地进行知识交流,是知识学习与共享的有效方法。以下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描述,正确的包括(33)。
①学习型组织有利于集中组织资源完成知识的商品化
②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开发组织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
③建设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组织
④学习型组织的松散管理弱化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⑤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开发组织的知识更新和深化
(33)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信管网解析:
见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教程P511 第二十二章《知识管理》22.4 设计开发项目中知识管理的制度建设:
信管网参考答案:B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培训
李老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国家工信部和科技部专家、高级项目经理、12年培训经验,编写了多本教材,...
各省市软考报名简章
合作网站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