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生邮箱飞最高的学生被三位评委给骂了

朱令事件中的清华大学群像
来源:乌有之乡
  占据西北京郊5841亩地盘的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如今,这里居住着11559名教职工、41065名学生。仅2013年,这个学校就获得了国家财政拨款27.5947亿元,从学生那里收取学费等事业性经费32.5854亿,其他收入53.5924亿,累计收入113.7725亿,完全达到一个地级市的收入水平(比如安徽省阜阳市,人口1014万,2012年的财政收入是136.6亿)。当然,这个学校所拥有的专横权力和撒谎本领,远非一个地厅级的书记、市长可以望其项背。
  一、朱令事件中的清华大学领导高层
  从1994年9月朱令双眼视力模糊和暂时性失明始,到日确诊为铊中毒时止,清华大学的校党委书记是方惠坚,校长是王大中。
  据公开资料,方惠坚[①]在朱令事件中似乎没有任何作为。
  日晚,清华大学化学系代主任薛芳渝接到朱令舅妈的报案后,曾请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贺美英[②]和校长王大中[③]。贺美英、王大中均同意向公安局报案。这是目前所见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在朱令事件中的唯一表现。
  清华大学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中,直接负责朱令事件的应该是校党委副书记张再兴[④]。在朱令事件中,张再兴有过两次亮相:
  一是日,他约见朱令家属,重申了以下几点:&朱令没有接触过铊;学校毒品管理是按照规定进行的;学校事发后及时报案,凡是公安局要求的都做了;朱令宿舍被盗不能简单说谁有责任。&
  二是1997年8月下旬,清华大学党委、校办、化学系的领导在清华大学招待所(丙所)接待了孙维及其父母。孙维及其父母表示,清华大学扣发孙维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毫无依据。清华大学党委领导说:&现在有两条路让你选择:要么要学校承认错误,要么解决你的问题。&&你想让清华认错,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段资料虽并点名,但似可推断,其中的党委领导只能是张再兴。
  另外,清华大学最高领导层在朱令事件中还有两个作为:
  一是从1995年起,校方一直声称,清华大学的化学毒品管理十分严格,本科生不可能接触铊盐。当警方在石家庄找到了清华大学曾购买过铊的发票后,清华大学转而向警方改口,说该校实验室的化学品管理非常严格,只有化学系有铊盐,且孙维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盐的学生。显然,这是清华大学最高领导层一而再、再而三地对警方撒谎。
  二是1995年3月,清华大学向协和医院支付了朱令的治疗费用近50万元。日,清华大学以学生因病休学一年应停止公费医疗的规定为由,停止了对朱令住院治疗费用的供应,此后也没有像&帮助朱令基金会&那样发起、组织任何募捐活动,朱令所有治疗费用改由其父母承担。
  根据清华大学最高领导层在朱令事件中的表现,我们得到的大致印象是:第一,这个领导层可以公然蔑视法律对警方撒谎。并且,其公然撒谎、妨碍司法的行为居然可以不受任何法律追究。第二,这个领导层所说的&绝不认错&,非常趾高气扬、飞扬跋扈。第三,这个领导层对待自己的学生,无论是朱令还是孙维,师生之间应有的温情全无。了解到清华高层对学生近乎冷血的表现后,还会有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来这里受折磨吗?
  二、朱令事件中的清华大学职能部门人员
  据公开资料,在朱令事件中,先后串过场的清华大学职能部门,有党委办公室、校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保卫处及其下辖的派出所,还有根本没有能力查出朱令病因的校医院。校医院姑且不论。其他职能部门人员的串场出台,大致围绕以下三件事情展开:
  一是否认清华大学有铊,谎称其实验室管理很严。日,清华大学总务处杜总长、校办公室马主任、保卫处陈处长、教务处李处长等人集体会见朱令家属。杜总长几乎用的是通牒似的封口语言:&学生正常学习环境中没有铊,包括朱令在内的本科生及研究生都不接触铊,清华大学对化学药品的管理很好。&日,孙维找到清华大学党委办公室,将其哥哥拍好的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混乱的录像放给相关人员观看。次日清晨,清华大学各实验室突然进行了大规模整改,要求师生停止工作,将全部药品严格分类管理,有毒试剂上锁保管。
  二是与孙维及其父母在孙维毕业证件发放问题上的较量。日,清华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之前,化学系领导通知孙维,称学校接到公安通知,不能发给其毕业证书,让其父母来学校谈话。孙维的父母当即找到北京市公安局十四处。结果,公安方面称,公安根本不会、也不可能管毕业证书的事。孙维及其父母致信清华大学党委,要求学校将缓发毕业证书的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孙维,并加盖公章,但清华大学始终不出具书面通知。8月下旬,清华大学党委、校办、化学系领导为扣发孙维毕业证书一事,在清华大学招待所(丙所)接待孙维及其父母,随即发表了&清华绝对不可能认错&的牛皮之论。但是,到了9月29日,化学系领导又打电话通知孙维,让其次日到学校领取证书。在这个回合,清华大学校方似乎彻底败下阵来。
  三是在侦查朱令案件中的表现。日晚8点半到9点,朱令的舅妈接到朱令母亲朱明新的电话后,找到薛芳渝家,要求报案。薛芳渝首先打电话给协和医院的医生李舜伟核实,然后向贺美英、王大中请示。两位校领导同意报案后,薛芳渝即给保卫部部长打电话,但保卫部长&很不在意,嘻嘻哈哈的&。日早晨7点,朱令的舅妈又到薛家,希望学校把朱令宿舍封锁起来,把另外三个女生安排到其他地方住,把所有物品留在宿舍,等候警方调查取证,但没有得到同意。相反,保卫部打电话到朱令宿舍,说朱令已确诊铊中毒,让宿舍同学保管好朱令物品。随后,朱令宿舍被盗。直到日,清华大学保卫部才向北京市公安局报案,这与薛芳渝向保卫部报案已相隔8天。日,清华大学派出所将被盗一事告知朱令家属,并在派出所对朱令家属做了笔录。1995年底,清华大学派出所所长李慕成对朱令父母说:&有对象&,&上面批准后,开始短兵相接&,&只剩一层窗户纸了&。2006年,已经退休的李慕成又对记者说:朱令案件的侦查&是市公安局十四处刑警队李树森主办的,我们只做协助工作&。李慕成的言下之意,就是把案件未破的责任全部抛给市公安局十四处。
  综观清华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在朱令事件中的表现,不难看到:朱令案件侦破的最佳时机,已因清华这帮法盲的愚昧、造假行为丧失殆尽。偌大的一个清华巨无霸,如果指望它的保卫部及其派出所能保一方平安,恐怕是痴人说梦。试问:清华的保卫部及其派出所,难道不应该为自己的渎职过错而承担法律责任吗?
  三、朱令事件中的清华大学化学系教师
  朱令事件发生前后,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领导、物化2班的班主任和政治辅导员、《分析化学》课的教师,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一)清华大学化学系的领导
  薛芳渝,男,1946年4月生,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72年5月至1985年12月任职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工系,1985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后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研组主任、副系主任、系主任,1993年晋升为教授,此后还当过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
  薛芳渝主政清华大学化学系期间,化学系在朱令事件中主要做了五件事:一是向协和医院提供了接触化学药品的学生清单,书面证明朱令无铊盐接触史。这个书面证明,直接影响到协和医院对朱令病因的误判,既延误了朱令的治疗时机,也影响到朱令案件的侦破。二是对警方隐瞒了化学系的分析中心有铊的事实,从而妨碍了警方的侦破工作。此后,当警方出示化学系分析中心曾购买过铊的发票后,不得不改口承认化学系实验室有铊,但又供称其他系的实验室也有铊,具有明显的推卸责任的企图。三是再次对警方和朱令家属撒谎,声称&清华大学化学系本科生中,只有孙维是唯一能够接触到铊的学生&。四是当朱令舅妈提出迁出朱令同宿舍的同学以保护现场、查封朱令在学校的物品以便进一步化验的要求时,薛芳渝既不同意,也不采取保护措施,结果导致朱令宿舍发生失窃案。五是为了捂盖子,长期不许师生议论朱令事件,更没有发动师生提供侦查破案的线索。
  来自朱令班级的匿名同学,曾写有一篇题为《致清华和朱令案有关的铊们》的文章。这篇文章是这样评价他们的系主任的:&薛芳渝是一个根本不配为人师表的小人。&&不说你那弱智的讲一做二考三,就你那中文授课、英文板书的授课方式,把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都分散了。你懂最基本的教学规律吗?教书称不称职还是你的能力问题,但作为副系主任耍两面三刀无所不用其极就是品德问题了。在朱令的这件事上,扪心自问,你真的仁至义尽了吗?因为有了你和白广美等,薛钢、孙维这一伙才会在物化2班横行。朱令只是个突出的例子。这些年,有多少蓬勃少年的梦想在你的清华化学系折翼。我祈祷当你老去时,能有一丝对这些莘莘学子的愧疚来挽救你那必将坠入无边黑暗的灵魂。&
  堂堂一个知名学府的化学系主任、教授,不仅没有赢得自己学生的丝毫尊重,相反,竟然被学生痛斥成&一个既不懂教学规律、又耍两面三刀的无德无才的小人&。对此,不知正日渐老去的薛芳渝教授有何感想。
  (二)清华92级物化2班的班主任和政治辅导员
  王晓元,清华大学化学系92级物化2班的班主任。朱令中毒事件发生前后,班主任理应做了许多上传下达的工作。但公开透漏的资料,完全见不到这个班主任的任何蛛丝马迹。
  祁金利,清华大学化学系92级物化2班的政治辅导员,河北正定人,生于1968年11月,199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也就是说,祁金利刚刚大学毕业,就担任了物化2班的政治辅导员。三年后,物化2班的同学尚未毕业,而祁金利居然获得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想必其学习没有耽误,而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肯定是没有尽责的。如今的祁金利,既获得了清华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又官至清华大学定向办主任。但是,根据物化2班同学的网上声讨,这个政治辅导员并不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人。至于他在朱令事件中做过哪些工作,不得而知。
  王清刚,清华大学化学系92级物化2班的政治辅导员。据公开资料,我们只知道他是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
  (三)清华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课的教师
  清华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课的教师,主要有李隆弟、郁鉴源和童爱军。
  李隆弟,男,生于日,贵州遵义人。1960年8月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化工系,随后一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科研工作。2006年,李隆弟教授表示:&我和童爱军老师是同一个实验室的。那位同学(指孙维)当时是在童老师名下到实验室做论文,朱令不在这个实验室里。&他承认,&同学们是可以随便进实验室进行实验的&,从而证明了孙维的申辩事实不诬。这是清华大学化学系乃至整个清华大学难得的一个诚实厚道的学者。
  郁鉴源,生平资料不详,曾任中央电大和清华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课教师,又曾于1986年12月参加过对严新的气功进行化学试验。1994年上半年,他给物化2班上《分析化学》课。在讲到重金属离子分析时,他提到了清华大学六十年代曾有过一次铊中毒事故。这个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插科打诨事件,被不少人解读成是诱发朱令铊中毒事件的原因。《致清华和朱令案有关的铊们》一文说:&郁鉴源,你一辈子在清华混,也算是老油条了。你为何偏偏在课堂上向二字班提起那个铊中毒的旧事?另外,作为时任分析中心的主任,药品管理不严的责任是不是也该算在你的头上。&
  童爱军,女,清华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课教授、博导。因曾指导孙维参与铊化学实验,备受化学系同事指责。比如,朱令被确诊为铊中毒后,化学系开过好几次会,童爱军多次申辩自己无辜。有一次,一个老师火了,说了一句:&你天天接触,你都不中毒,人家小孩倒中了毒?不是从你这儿出去的,难道是从精仪系出去的?&日,她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承认,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自己和孙维当年都接触了铊盐。但是,&仅仅说只有我和孙维能接触到铊盐是不对的。当年我只是一名讲师,参与的是一个大的课题组,有其他教授和同学参加这个课题组,而且这个课题组也不止我们清华一家单位&。
  四、朱令事件中的清华92级物化2班诸同学
  清华92级物化2班,全称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物理化学及仪器分析专业2班。这个因朱令事件注定被载入史册的班集体,共31人。其中:女生11人,即朱令、孙维、金亚、王琪、高菲、刘丽敏、王惠霞、徐冉、李含琳、王红梅、王小红;男生20人,即陈忠周、邓榴、寇鹏、李现平、刘广民、潘波、潘峰、邱志江、童宇峰、王建武、王俊、薛钢、杨春光、尹世学、张磊、张利、张启俭、张众笑、周立泉、左晨。
  如今,这个曾有许多同学相互取外号、原本比较抱团的小规模精英集体,在朱令事件的冲击下,已被分化成四个阵营:
  (一)挺孙派
  除孙维外,还包括金亚、王琪、李含琳、薛钢、潘峰、高菲六人。
  1.孙维,女,北京人,家住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4楼5门26号,暂住朝阳区利泽中园2区208。日登记的车管信息:红色科雷傲,车牌号京P96290。改名前的身份证号码,改名孙释颜后的身份证号码。丈夫谢飞宇,女儿谢丁丁。据贝至诚的文章,孙维是朱令事件中被警方认定的唯一犯罪嫌疑人。
  2.金亚,女,新疆五家渠人,农六师兵团子弟。与朱令、孙维、王琪同住清华大学6号楼114宿舍。清华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2003年在清华读博,导师罗国安。年,在日本爱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朱令宿舍被盗后,曾报过案;后发现了置于宿舍床底下的朱令的杯子。在天涯杂谈中的ID为太阳正暖,支持《孙维声明》。
  3.王琪,女,陕西宝鸡七一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在清华拿到博士学位。现任广发基金广州公司国际业务部副总。在天涯杂谈中的ID是forthetruth,与丈夫潘峰支持孙维。
  4.李含琳,女,辽宁鞍山一中毕业后考入清华,毕业后曾在美国辉瑞制药公司工作。现为顶点医药资深科学家,并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读博。在天涯杂谈中的ID是shoptodrop,与丈夫薛钢支持孙维。
  5.高菲,女,甘肃金川一中毕业后考入清华,毕业后曾在汕头大学科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工作。现任TUV南德意志集团中国深圳分公司化学部技术经理。在天涯杂谈中的ID是小熊皮埃尔,支持孙维。
  6.薛钢,在安徽省合肥一中读书时即已入党,考入清华后,曾在大二、大三时任物化2班团支书。大学毕业后,曾在美国辉瑞制药公司工作。现任安进科技主管,又在依阿华州立大学读博。与妻子李含琳支持孙维,曾否认孙维《回贴纲要》的真实性。
  7.潘峰,1974年生,江苏宜兴人。清华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后获清华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2002年7月加入广州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机构理财部投资经理。与妻子王琪支持孙维。
  (二)倒孙派
  这个阵营人数很少,公开亮相的只有童宇峰,张利属于具有倒孙倾向的人。
  1.童宇峰,清华本科毕业后,考入位于北京玉泉路19号的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后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现已移居加拿大。在朱令事件中,童宇峰的表演十分突出。他曾发起签名,要求重启朱令事件的调查,但因附和者人数不多而夭折;他曾与薛钢隔空骂战,直揭清华大学当年刻意淡化朱令事件的真相;他与贝至诚的关系由冷变热,因而受到挺孙派的排斥。孙维在与同宿舍女生的通信中就明确表示:&不要打电话给童宇峰,不要写信给他,不要向他和朱家人透露任何信息。&
  2.张利,考入清华前就已入党,在清华读大二、大三时曾任班长,后因病休学。他曾公开批评清华大学当年刻意淡化朱令事件。说他具有倒孙倾向,主要是因为他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并没有为孙维辩护,而是相信&孙维是朱令事件中被警方认定的唯一犯罪嫌疑人&的传言。
  (三)中间派
  属于这个阵营的,人数应该很多,但公开表态发言的,目前只有邱志江。
  邱志江,别号老六,曾以真名在天涯杂谈上发言。其有关翻译事件的申辩,曾遭到同班同学中的知情者纠正。
  (四)沉默派
  凡在朱令事件中没有公开亮相的,都属沉默派,多达全班人数的60%以上。根据他们的各自现状,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形:
  1.留学派。目前所知的,就有徐冉、左晨、王红梅、杨春光、刘丽敏。
  徐冉,女,曾住清华大学6号楼116宿舍,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学院。
  左晨,在清华读大一时任副班长,是班里唯一了解情况比较多、敢直言的人。因看不惯薛钢、张利的一些做法而离职,在政治上属小资倾向严重的人。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从事拉曼光谱方面的研究。
  王红梅,女,自外系转入化学系,曾住清华大学6号楼,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刘丽敏,女,曾住清华大学6号楼116宿舍,大一时任班长。本科毕业后即与同班同学杨春光结婚,夫妻俩随后去向不明,可能已赴国外。
  2.院校派。目前所知,主要有陈忠周、张启俭、邓榴、寇鹏、尹世学、王惠霞。
  陈忠周,生于1974年,福建人,1992年考入清华,曾任物化2班的课代表。本科期间,除主修物化专业外,还兼修经管学院的企业管理专业。年,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生命有机磷专业继续深造,获理学博士学位。年,留学美国国立犹太人医学研究中心免疫系。2007年至今,任教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现为教授、博导。
  张启俭,生于1973年,山东省即墨市人。1992年9月考入清华,1997年7月获理学硕士学位,随后免试保送清华大学化学系攻读物理化学博士,2003年1月获理学博士学位,后受聘到辽宁工业大学任教。2003年11月应邀赴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05年4月回国,继续在辽宁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任职。2009年9月至今,任辽宁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邓榴,清华本科毕业后,与童宇峰一同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寇鹏,清华本科毕业后,曾在清华大学化学系继续读研究生。
  尹世学,清华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现在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工作。
  王惠霞,女,曾住清华大学6号楼116宿舍,本科毕业后分配到汕头大学理学院工作。
  3.企业派。目前所知,主要有刘广民、张众笑、张磊、王俊。
  刘广民,清华本科毕业后,到青岛海尔集团空调器销售总公司工作。
  张众笑,清华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现在清华紫光(集团)英力公司工作。
  张磊,清华本科毕业后,到SOHOO工作。
  王俊,清华本科毕业后,考入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读研究生。至于研究生毕业后是否从事企业工作,不得而知。
  4.下落不明者。所谓下落不明,是指在公开资料中找不到这些同学的信息。属这种情况的主要有:周立泉、潘波、王建武、李现平、王小红。
  周立泉,清华本科毕业后,曾继续读研究生。
  潘波,清华本科毕业后,曾继续读研究生。
  王建武,清华本科毕业后,曾继续读研究生。
  李现平,在清华读书时,曾在大四、大五时任班长。清华本科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石家庄市工作。
  王小红,女,自外系转入化学系,曾住清华大学7号楼。
  五、小结
  受资料限制,本文对朱令事件中清华大学群像的勾勒十分粗糙,并且涉及人物范围十分狭小,就连朱令事件中的清华民乐队及朱令男友黄开胜(民乐队队长,现任教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也未提及。尽管如此,对于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来说,这些材料已经足够。
  朱令事件中的清华大学群像,具有标本意义,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清华这个百年学府在当下的令人失望的法治意识和人文情怀。
  朱令事件距今已经19年。这个拥有众多专家、教授的著名学府,至今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受害人洗冤。面对网络和平面媒体对&嫌疑人&铺天盖地的声讨,清华也不置一词。清华高层、职能部门、化学系因对医院、警方撒谎而延误医疗救治和破案时机,导致受害人终身残疾、案件成为悬案,这笔账似乎早已一笔勾销。从这个缺乏诚信的学府走出去的人,仍然可以在全国各地当官做老爷,甚至可以漂洋过海在世界各地炫耀传播清华的&文明&。引领时代和社会潮流的清华乃至整个中国知识界大都如此不堪,我们还能做什么更好的中国梦呢?
  [①]方惠坚,男,生于1933年9月,浙江杭州人。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1988年9月至1995年9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②]贺美英,女,生于1937年12月,四川金堂县人。1956年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1963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86年7月任校党委副书记,1988年兼任副校长,1995年9月至2002年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1997年当选为中纪委委员。
  [③]王大中,1994年1月至2003年4月任清华大学校长。
  [④]张再兴,男,生于1947年7月,江苏溧阳人。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83年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笑鹄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wyzxwk0856)
联系值班编辑
值班电话:
联系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星西路106号国风美唐综合楼3号楼1008室
&乌有之乡.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号帐号:密码:下次自动登录{url:/nForum/s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url:/nForum/nlist.json?uid=guest&root=list-section}
贴数:1&分页:tt发信人: IhateBS (tt), 信区: TsinghuaCent
标&&题: 清华大学的2011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un 16 23:38:31 2014), 站内 && 上一次本版总结清华年度成就还是2011年,见29400文,后来限于时间一直拖到现在。
有几项说明:1.本统计偏重学术领域,其他领域的暂时还没有能力涉及;2.也包含了个别协和的数据;3.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希望大家一同努力帮忙完善,坚持一些年,希望可以从中看出清华发展的一些问题与经验来。 && 2011年是清华百年校庆年,这一年清华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拿的奖项格外多,当然学校获得的各类捐赠也非常多。 && 注:本文由水木社区BBS世纪清华版(TsinghuaCent)整理,各项资料来自清华大学网站、清华大学新闻网、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网站和水木社区BBS世纪清华版等。 && 正文:
本文将系统总结2011年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师生校友荣获的各类学术和社会荣誉、学科竞赛成绩以及学校在教学科研领域中获得的各类成果。限于篇幅,在关于各类获奖成果的统计中,本文仅统计获得过一等奖、金奖(国家科学技术奖除外)以上的成果(绩)。 &&&& --------------------------------------------------------------------------------
一.最高学术荣誉
●2012年2月,我校建筑学院吴良镛院士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良镛院士是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曾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和荷兰克劳斯亲王奖等多项荣誉。
●2012年1月,化学系邱勇教授等完成的“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器件与工艺集成技术和应用”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此外我校还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之首。 &&&& --------------------------------------------------------------------------------
二.当选院士/会士/工程设计大师、工艺美术大师
●2011年6月,我校校友、加拿大BCTC公司首席工程师李文沅(1968年电机系毕业)当选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
●日,我校建筑学院杨旭东教授(1988年热能系学士)当选为国际室内空气质量学会会士(fellow of ISIAQ Academy)。
●日,中国国家画院公布了我国16名首批中国国家画院院士名单,我校美术学院教授张仃、吴冠中、袁运甫和钱绍武当选首批院士。
●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选出6位2011年度会士,我校校友、天河二号总设计师廖湘科(1985年计算机系学士)和计算机系林闯教授(1977年计算机系毕业)当选。
●2011年8月,电机系教授何金良(1994年电机系博士)、梅生伟(1989年数学系硕士)和赵争鸣(1991年电机系博士)当选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
●2011年9月,我校校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1985年自动化系学士)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2009年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日,化学系帅志刚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化学学部(Section B4:Chemical Sciences)的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2011年11月,我校8位校友当选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他们是我校冯正和(1970无线电系毕业)、温江涛(1992年电子系学士)、吴建平(1977年电子工程系毕业)和牛志升四位教师,以及日本九州工业大学温晓青教授(1986年计算机系学士)、微软Redmond总部Principal
Researcher李劲(1996年电子系学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杨五强(1982年自动化系学士)和美国密苏里大学教授曾文军(1990年电子系学士)。
●2011年11月,我校校友、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副教授余文斌(1998年力学系硕士)当选为美国航空航天学会通信会士(AIAA Associate Fellow)。
●2011年11月,我校校友、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周运鸿教授(1983年机械系学士)当选为美国材料信息学会会士(ASM Fellow),他是本年度唯一当选华人。
●2011年11月,我校校友、瑞典汇武德大学Lihui Wang(1982年工业设计系学士)当选为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会士(SME Fellow)。
●2011年11月,交叉信息学院姚期智教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1年11月,我校校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授夏焜(1982年力学系学士)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
●日,我校医学院高上凯教授(1970年电机系教授)和校友、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祁锦毅教授(1993年电机系学士)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AIMBE Fellow)。
●2011年12月,我校物理系龙桂鲁教授(1985年物理系硕士、1987年博士)和校友、犹他大学物理系主任刘锋教授(1984年工物系学士)及中科院物理所向涛研究员(1984年工物系学士)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日,化学系教授刘冬生因对化学科学的杰出贡献以及作为所从事领域的带头人,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我校3位教授当选院士,他们是李亚东、南策文和雒建斌(1989年精仪系)博士,此外校友蒲慕明(生物系复系后首任系主任)当选外籍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赵玉沛教授也当选院士。
●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我校8位校友当选院士,他们是李天初(1970年力学系本科、1991年精仪系博士)、谭天伟(1986年化工系学士)、徐銤(1961年工物系毕业)、龚晓楠(1967年土建系毕业)、张玉卓(2008年经管学院博士)、段宁(1981年环境系硕士)、郑静晨(2009年经管学院硕士)和刘加平(2002年建筑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郎景和、詹启敏教授以及校友徐建国(1982年硕士)也当选院士。
●2011年12月,首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CSEE Fellow)遴选结果揭晓,在总共42位当选者有12位清华校友,他们是卢强、韩英铎、宋永华、关志成、张凤祥、严陆光、顾国彪、丁道齐、郑健超、黄其励、陆延昌和周孝信。 &&&& --------------------------------------------------------------------------------
三.国际性学术、社会荣誉与成就(个人)
●日,世界一流的企业及专业情报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发布了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我校校友、美国斯坦福大学讲座讲授戴宏杰(1989年物理系学士)名列世界第7,为12位入选的华人科学家之首。
●日,我校校友、微软在线集团首席构架师黄学东(1984年计算机系硕士)荣获第十届“全美亚裔年度杰出工程师奖”。
●2011年3月,美国斯隆基金会公布了斯隆研究奖获奖名单,我校校友,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助理教授许岑珂(2003年物理系学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檀时钠(1997年物理系学士)荣获本年度斯隆研究奖。
●2011年3月,水利系王兆印教授荣获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颁发的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以表彰他在泥沙与河流生态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这是中国大陆学者首次荣获该奖。
●日,计算机系崔勇副教授被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推选为IPv6过渡技术软件工作组主席。这是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在IPv6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领域担任工作组主席。
●2011年3月,我校校友Kingdee国际软件集团首席科学家张良杰(1996年自动化系博士)因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做出杰出以及创新性贡献而获得2011IEEE计算机学会技术成就奖(2011 IEEE Computer Society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s)。
●2011年3月,我校校友、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程代展(1970年自动控制系毕业)等荣获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颁发的年度“Automatica”刊物最佳论文奖。这是中国大陆学者首次获此殊荣。
●2011年4月,化学系付华教授荣获德国Thieme化学杂志评选出的2010年“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
●日,我校校友夏焜(1982年力学系学士)当选美国第一流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副校长。
●2011年5月,热能系岳光溪院士(1970年动力系毕业)荣获国际循环流化床技术特别成就奖,他是中国首位、世界第13位获奖者。
●2011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第5次缔约方大会上,环境学院李金惠教授荣获2011年斯德哥尔摩公约多氯联苯消除网络(PEN)信息奖。
●日,在国际计算/实验工程与科学学术大会上,我校力学系徐秉业教授荣获大会终身成就奖,杨卫院士(1981年力学系硕士)荣获大会Eric Reissner奖。
●日,工物系学生张晓明在2011年亚太区电磁兼容(APEMC2011)中荣获最佳学生论文奖(the best student paper prize)。
●日,美术学院李象群的作品《莫唯》被评为英国肖像雕塑年度展最优秀肖像雕塑作品,并获弗瑞克里奖(“Freakley Prize”),李象群为该大奖的首位亚洲获奖人。
●日,我校校友陈厚群院士(土木系学习)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奖,是本年度唯一获奖人,该奖专门授予在坝工领域作出重大成绩的坝工专家。
●2011年6月,我校校友,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助理教授许岑珂(2003年物理系学士)荣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OCPA)颁发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奖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Award (Macronix Prize)。
●2011年6月,经管学院段志蓉老师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罗杰·雷顿教授合作的论文“对营销系统中品类组合的度量”在第36届宏观营销学年会上获乔治·费斯克最佳论文奖。段志蓉也是第一位来自中国内地获奖者。
●2011年6月,在美国加州三藩举行的美国控制会议(ACC2011)上,我校校友卜凡平(1989年精仪系学士)和Jihua Huang(1996年机械系学士)荣获O. Hugo Schuck最佳面向应用论文奖。他们的获奖论文为“Design and Field Testing of A 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
●2011年6月,在IEEE传感网络大会(IEEE DCOSS)上,软件学院刘云浩合著的论文“Directional Dagnosi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荣获大会唯一最佳论文奖。
●日,环境学院刘文君教授(1999年环境系博士)主持完成的国内第一个大型市政自来水紫外线消毒工程荣获国际紫外线协会(IUVA)2010年最佳工程奖。
●日,在第12届室内空气质量与气候国际会议上,我校建筑技术系外籍教授Jan Sundell被ISIAQ授予最高学术成就奖(Max von Pettenkofer Award),校友许瑛(2001年建筑技术系学士、2004年硕士)被授予雅格鲁奖(Yaglou Award)。
●日,全球著名科技和医学文献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与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可持续性促进网络发布了第3届ProSPER.Net-Scopus青年科学家奖获胜者名单,我校电机系教师陈启鑫(2005年电机系学士)荣获该奖。
●日,我校校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教授王俊敏(1997年汽车系学士)荣获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Vincent Bendix汽车电子工程奖。
●2011年8月,我校校友、美国特拉华大学高光荣教授(1968年无线电系毕业)与合作者Jack Dennis和Xiaoxuan Meng的论文“Experiments with the Fresh Breeze Tree-Based Memory Model ”获得2011 ISC Gauss Award (国际超级计算会议高斯奖)。
●2011年8月,我校校友、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助理教授Yihong Wu(2006年电子系学士)荣获世界上声誉极高的马可尼学会Paul Baran青年学者奖,同年他还获得IEEE信息理论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
●日,自动化系博士生王圣尧及其导师王凌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An Estimation of Distribution Algorithm for the Flexible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在第7届智能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CIC'2011)上获得最佳论文奖。
●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公布了2011年度35岁以下“世界杰出青年发明家”评选结果,我校校友夏丰年(1998年电子系学士,任职于IBM)和李笑(2001年电子系学士,任职于微软)荣获该奖。
●2011年9月,在第18届IFAC(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世界大会上,自动化系张靖副教授和吴热冰副教授撰写的论文“量子系统非线性相干反馈控制及其在芯片上的量子光学的应用”获青年作者奖(Young Author Prize)。
●日,国际金融领域权威杂志《欧洲货币》举行2011年度最佳央行行长和最佳财政部长颁奖典礼,我校校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985年自动化系博士)获2012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奖。
●2011年10月,在第1届国际未来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大会上,我校汽车系博士张德兆撰写的论文“基于纵向跟踪与横向稳定性耦合控制的弯道自适应巡航控制”荣获大会最佳论文奖。
●2011年10月,信研院博士生闫阳的论文“Dynamic Bayesian Spectrum Bargaining with Non-Myopic Users”在第6届ICST国际无线互联网会议上荣获最佳学生论文奖。
●2011年10月,信研院博士生王琳琳的论文“Discrimination-Emphasized Mel-Frequency-Warping for Time-Varying Speaker Recognition”获APSIPA ASC 2011(第三届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协会年度峰会)最佳学生论文奖。
●2011年10月,我校生科院马来西亚籍教授纪家葵荣获2011年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
●2011年11月,我校校友、美国凯斯公司高级工程师侯延明(1983年精仪系学士)开发的“狄塞尔塞沃柴油机节油控制系统”荣获2011年美国农业及生物工程师学会雨鸟奖最佳工程概念奖。
●2011年12月,在2011年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秋季会议上,材料系2008级博士生胡嘉冕和材料系2002级校友、斯坦福大学研究生胡澍同获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研究生金奖”(Gold Award)。胡嘉冕也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校学生。
●2011年12月,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电力与能源协会(IEEE PES)公布了本年度的获奖名单,我校校友、加拿大BCTC公司首席工程师李文沅(1968年电机系毕业)荣获该项电力领域的国际奖—Billinton电力系统可靠性奖。
●2011年12月,我校校友、英国电信科研部主任研究员李杨(2000年计算机系博士)荣获英国计算机学会和计算杂志社联合授予的英国信息产业最佳商务分析家奖章和唯一的特殊奖,他是首位来自亚洲的英国信息产业个人奖得主。
●2011年,我校校友、美国匹兹堡大学副教授高地(1999年化工、计算机系双学士)因在纳米材料设计与开发做出杰出贡献,并对学术和技术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获得2011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E)Owens Corning Early Career奖。
●2011年,我校校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陈曦(1997年力学系硕士)荣获三项重要学术奖励,分别是2010年度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Sia Nemat-Nasser奖、美国工程科学学会(SES)青年科学家奖(Young Investigator Medal)和韩国汉阳大学最佳杰出成就奖(Best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
●2011年,我校校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琚诒光教授(1986年力学系学士)荣获多项重要学术奖励,包括5月在国际燃烧学会议上获杰出论文奖和11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的Friedrich Wilhelm Bessel研究奖。
●2011年,我校校友、被誉为中国美术馆及文化建筑设计领域中影响最大的建筑师之一的朱锫(1991年建筑学院硕士)被美国建筑艺术媒体评选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5位(50岁以下)建筑师之一”。 &&&& --------------------------------------------------------------------------------
四.国内学术、社会荣誉与成就(个人)
●2011 年1月,法学院王振民院长当选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日,我校校友、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1996年电机系博士)荣膺“楚天传媒大奖年度创新人物”。
●2011 年1月18日,我校经管学院李稻葵教授(1985年经管学院学士),校友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1970年自控系毕业)和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经管1998级MBA)当选“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1 年2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我校校友钱伟长院士(1935年物理系毕业)以排名第一当选。
●日,我校校友、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1989年机械系学士)荣获201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并获奖金100万元。
●日,经管学院曹静教授的论文《走低碳发展之路:中国碳税政策的设计及CGE模型分析》荣获第3届麦肯锡中国经济学奖。
●日,首届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课题组完成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新学说的临床实践和评价”和李太生教授课题组完成的“艾滋病免疫重建及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研究”两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4月,第2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结果揭晓,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吕敬人教授设计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荣膺装帧设计奖,
●日,我校校友、葛洲坝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周厚贵(2000年水利系博士)荣获首届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
●日,我校校友、两院院士张锦秋(1960年建筑系毕业)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以及100万元奖金。
●日,精仪系周兆英教授(1961年毕业)荣获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第六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称号。
●日,我校校友、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1981年力学系硕士)荣获第7届中国力学学会周培源力学奖(本年度唯一获奖人)。
●2011年6月,中国物理学会各大奖项揭晓,我校物理系张广铭教授获叶企孙物理奖,庄鹏飞教授获吴有训物理奖;我校校友、北京大学欧阳颀教授(1982年化工系学士)获周培源物理奖;中科院高能所张闯研究员(1982年工物系学士)获王淦昌物理奖。
●2011年6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增岽、环境学院博士生张潇源和美术学院硕士生赵晓丽荣获年美国(Committee of 100)“百人会英才奖”。
●日,我校校友、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1950年物理系毕业)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开拓贡献奖”。
●2011年7月,我校生科院施一公教授(1989年生物系学士)荣获华人生物学家协会颁发的吴瑞奖终身成就奖。
●日,材料系沈万慈教授(1963年金属材料专业毕业)在2011年世界碳科学大会上获得中国炭素杰出成就奖。
●日,我校经管学院李子奈教授的论文《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总体回归模型设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安东副教授的合著论文《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获第14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
●日,我校物理系薛其坤、陈曦和贾金峰因在三维拓扑绝缘体材料方面的研究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集体奖”。
●日,电机系教师吴文传(1996年电机系学士)荣获2011年度中国电机工程杰出青年工程师奖。
●2011年9月,我校机械系颜永年教授主持设计的世界最大的3.6万吨垂直挤压机被列为新时期十大标志性技术装备之一。
●日,在第13届中国科协年会上,我校校友、曙光集团总裁历军(1992年应用电子专业毕业)荣获第14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2011年10月,化学系李景虹教授荣获第6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2011年10月,信研院语音中心硕士生张超的论文“面向多口音语音识别的声学模型重构方法”获第11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
●2011年10月,第4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我校医学院副院长曹雪涛院士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生科院陈国强教授、柴继杰教授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基础所张学教授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日,在设计北京大奖—经典设计奖评奖活动中,建筑学院教授吴良镛获得设计教育奖,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获得设计促进奖,美术学院教授石振宇设计的紫禁城高保真音响、美院系统设计研究所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设计工作室合作设计的光的造型1-“翔”获得设计北京大奖工业设计奖。
●日,我校景观学系张杰、杨锐、党安荣、胡洁和朱育帆负责设计的四项作品荣获首届风景园林学会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日,我校材料系李恒德院士荣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
●日,我校校友、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张文栋(1998年精仪系博士后)荣膺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日,新华社等联合主办 的“2011中国经济十大领军人物、企业、城市”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环境学院张晓健教授获得绿动·2011中国经济十大领军人物奖,校友A8音乐刘晓松(1994年电机系博士肄业)荣获绿动?2011中国经济优秀人物奖。
●日,有“中国管理学第一奖”之誉的“复旦管理学杰出贡
献奖”2揭晓,我校公管学院薛澜教授与西安交通大学李树茁教授共同获奖,并分享1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日,在第14届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上,我校三位校友包揽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他们是建筑学院吴良镛教授、郭黛姮(1960年建筑系毕业)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孙大章(1955年建筑系毕业)。
●2011年12月,我校医学院吴嘉炜教授和校友、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研究员(1991年化工系硕士)获第8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日,在第11届亚洲铸造会议和第12届全国铸造年会上,我校校友周尧和院士(1950年机械系毕业)荣获首届首届“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2011年12月,我校校友、雪莱诗作的翻译人江枫先生(1949年外文系提前毕业)荣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日,我校校友、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1996年电机系博士)因在科研中取得杰出成就第二次被中央军委记一等功。
●2011年12月,在通用电气基金会科技创新奖评选中,汽车系博士生王子腾同学的参赛项目《基于双目视觉和声阵列的声学摄像机》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得到了评审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2011年12月,在第12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上,水利系研究员傅旭东(1996年水利系学士)、医学院教授颜宁(2000年生物系学士)获第12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日,土木系冯鹏副教授(2000年土木系学士)荣获第9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
●2011年12月末,由《科技日报》和部分两院院士评选出的“2011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多项清华校友参与主持的项目入选,如第3项三颗卫星相继发射,“北斗”导航系统正式试运行,北斗导航系统首任总设计师是我校力学系58届校友范本尧院士;第5项我国首座快中子反应堆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快堆总设计师是我校工物系61届校友徐銤院士;第6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破5000米深度纪录,蛟龙项目集成负责人、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是我校力学系86届校友;第7项“嫦娥二号”到达拉格朗日L2点,我国首次实现对月球更远的太空进行探测,该方案提出人为我校航天航空院教师宝音贺西与博士生陈杨;第9项神八天宫空间交会对接成功,筑梦未来空间站,担任通信的天链一号卫星总设计师白拜尔是我校力学系62届校友。
●日,我校校友王传纶先生(1942年经济系毕业、1949年研究生肄业)荣获2011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2012年1月,计算机系徐恪教授(2001年计算机系博士)荣获2011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我校校友、北京大学杨芙清院士(1952年数学系肄业)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 --------------------------------------------------------------------------------
五.在校师生国内外学科竞赛成绩
●日,在“微软杯——科技点亮绿色生活”科技大赛中,我校计算机系、建筑学院、美术学院等院系学生组成的清华团队的参赛作品“电子眼节能显示器”获得大赛唯一的一等奖。
●2011年4月,我校法学院许吉如荣获第十六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冠军以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最具潜力奖”。
●日,计算机系博士生杨建磊(导师:蔡懿慈)、硕士生李佐渭(导师:周强、马昱春),在美国举行的2011年“IC供电网络分析”国际大赛(Power Grid Analysis Contest)中获得第一名。
●日,由我校EDA实验室完成的集成电路供电网络仿真器PowerRush在2011年ACM/IEEE TAUWorkshop举行的Power Grid Simulation竞赛中勇获第一名,PowerRush以远优于其他参赛队伍的性能崭露头角。
●日,我校学生易路荣获2011中国汽车设计大赛总冠军,并成为中国年度最佳学生设计师。
●2011年5月,我校Hamonicare团队(数理基科班4名同学张烜、杨林、王英侨、易晗组成)在微软“创新杯(Imagine Cup)”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中国区总决赛中夺得全国总冠军,并在7月份的全球总决赛中获得第二名。
●2011年5月,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暨交叉学科竞赛(MCM/ICM)中,我校学生荣获A题特等奖(Outstanding Prize),并获SIAM(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奖。
●2011年5月,我校学生肖遥荣获2011年度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大学组金奖第一名。
●日,在第2届赛伯乐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校基科班学生的参赛项目“maTHmU科学计算引擎”荣获决赛一等奖。
●2011年5月,我校郭雪莹率领的参赛队完成的作品“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提供即时拼车服务的Flaxi智能拼车系统”荣获爱立信2010年EriClub杯全国大学生无限创意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一名)。
●日,我校三位学生组成的团队在2010-11年度“汇丰青年企业家奖”大学生商业计划大赛内地赛区总决赛中荣获总冠军以及3.5万元奖金。
●日,精仪系邓焱副教授指导的“幻影显示系统”作品荣获首届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唯一特等奖。
●日,我校machinator代表队获得了在复旦大学举行的Google杯全国程序设计邀请赛高校组冠军。
●日,在首届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中,精仪系邓焱副教授指导的“幻影显示系统”作品获得大赛特等奖。
●日,在第2届“海云天杯”北京市高校软件设计邀请赛中,软件学院和美术学院的陈然、丁鹏、丁棘以其作品“清华晒课厅”获得应用开发组一等奖。
●日,我校电子系李勇、杨懋、刘中金、汪天一、李健生等学生组成的团队完成的项目IsoRouter荣获2011Digilent电子设计大赛决赛一等奖。
●日,我校代表队在第35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中获得第三名。
●2011年6月,我校建筑学院学生王飞荣获“兴城杯”国际高校学生设计竞赛唯一的一等奖。
●日,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曾维康等学生完成的作品《村级财政如何走向瘫痪—基于湖北D村的调查报告》荣获第6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日,在2011全国大学生“党旗颂”演讲大赛于,我校中文系德国留学生曹阳的演讲《换一个党,谁都办不到》荣获一等奖。这是我校学生连续3年在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1年6月末,我校经管学院学生张秋实、龚贺、梁雪晨、吴琼婧组成的代表队荣获2011汇丰/麦肯锡商业案例大赛亚军。
●日,我校建环8班杨乐、祝瑞、孙筱3位同学组成的“天行健队”获得“大金空调杯”第5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一等奖第一名,以“热管空调用节流—旁通阀”获得创新设计奖;建筑科学技术系硕士研究生蒋选同学以“一种利用示踪气体测量风道风量的方法及装置”作品取得研究生组第一名,捧回研究生组一等奖。
●日,我校夺得第6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冠军。我校作品分别获得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其中,4件特等奖作品分别是:《基于颅内脑电的高精度脑功能映射与神经监护系统》(作者:医学院陈尉轩、陈耸如)、《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作者:物理系王春吉、张鸿)、《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动汽车节能增效管理优化系统》(作者:电机系项顶、李昂、李新萌、辛蜀骏、丁诗杰、张天、耿照为)、《村级财政如何走向瘫痪--基于湖北D村的调查报告》
●日,在中国艺术研究推广中心和今日美术馆联合举办的2011“巨人杯”大学生年度提名展,美术学院学生齐雯的作品“不可说”荣获李津奖·金奖。
●2011年7月,在中英创业大赛中国区决赛中,我校基科班学生组成的maTHmU团队荣获决赛冠军。
●日,我校学生沈柏安、韩硕、沙洲组成的Helloworld团队在爱立信应用开发大赛(EAA)中获得全球第二名,以及10000欧元奖金和索尼爱立信手机,这是中国团队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日,精仪系许默涵、高永丰、高原、张前和软件学院杨昊等学生组成的BOB团队的作品“3D幻影显示系统”从19个国家的学生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在美国举行的全球LabVIEW学生设计大赛冠军。
●日,在“爱的奉献”全国演讲大赛中,中文系韩国留学生金知爱以《爱,没有国界》的演讲荣获一等奖。这是清华学生近三年来在全国演讲大赛中获得的第6个一等奖。
●日,航天航空学院5名本科生生董靖、倪枫(2010年本科毕业)、邱旭东、刘峰、邓帅,组队代表清华大学参加欧洲第3届飞机载重挑战赛(Air Cargo Challenge 2011,简称ACC 2011),并获得大赛第3名。
●日,法学院2010级同学许吉如在“2011APEC未来之声”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冠军。
●2011年8月,在第二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我校王旭霏获许宝騄—林家翘奖金奖;王若凡获个人全能奖和华罗庚奖银奖。高骏、苏桃、谢松晏和朱艺航获团体银奖。
●2011年8月,在第2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中,软件学院研究生翁晓奇、仇萍和本科生汤一昕、秦凯捷、吴含宇5位同学组成的 “Galatea”代表队凭借项目《Galatea软件测试外包项目管理系统》荣获大赛一等奖(冠军)。
●日,在“读者杯”2011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精仪系TH-MOS队在类人机器人点球比赛中获得冠军。
●~31日,在第35届ASME机构与机器人年会暨第六届ASME学生机构与机器人设计大赛决赛中,我校本科生孙杰、李博闻和李国轩的项目&& “具有耦合与间接自适应抓取的复合型欠驱动拟人机器人手”荣获大赛第一名。
●2011年9月,在“三井化学杯”第5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决赛中,我校学生组成的共用电子队荣获特等奖。
●日傍晚,在第二届AIM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建筑学院荷兰籍研究生和马町等三人组成的团队摘得最高奖—最佳总体规划奖。
●日,在中国大学生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中,美术学院学生单夏丽的家纺设计作品《晨曦中的风景》获得金奖。
●日,在第4届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大赛中,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雪鸢、赵雁伟和孔世源荣获大赛“圆点奖”特等奖,并获奖品奇瑞QQ起航版轿车一辆。
●日,在第11届文档分析与识别国际会议上,信息学院丁晓青、刘长松、彭良瑞带领的研究组获得脱机手写文本汉字识别竞赛、自然场景中文字识别竞赛、笔迹鉴别竞赛第一名。
●2011年10月,在第2届Android应用开发中国大学生挑战赛中,我校学生朱文雷、刘一诚和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张光耀的参赛作品“快乐积木”(指导老师:我校教师陈康)荣获北京赛区唯一的一等奖。
●日,建筑院学生林炜在第11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学生美术作品评选中荣获水彩风景类金奖,指导教师程远。
●日,在第36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上海赛区中,我校Windrunner代表队力压群雄,摘得桂冠。
●日,在第12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电子系大四学生陆垚以项目《恶劣环境视频增强算法研究及硬件实现》获得特等奖
●日,在第12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我校以总分370分再次夺得冠军,并捧得“挑战杯”。我校获得特等奖的作品“恶劣环境视频增强算法研究及硬件实现”。
●日,在天津举行的第3届超轻复合材料桥梁/机翼学生竞赛中,我校二队在植物纤维桥梁组比赛中以荷载自重比13.48(自重645.6g,极限荷载8702.8N)的优异成绩获得天然植物纤维桥梁组第一名。
●日,法学院本科毕业生、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周浩撰写的论文《“罗文干案”与民国司法》获第2届张晋藩法律史基金会法律史学征文一等奖。
●日,第5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演讲比赛在厦门举行。我校建筑学院研究生唐晓虎获得第一名。
●2011年10月,信息学院黄民烈首次带队参加第3届中文倾向性分析评测(COAE),在“评价对象和评价短语抽取以及极性判别”任务中,取得微平均F1 第一名,宏平均F1第三名的好成绩。
●2011年11月,我校会计系贾宁教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选拔中夺得冠军。
●日~14日,在“2011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中,美术学院学生翟亚博作品《雨后》获得日用陶瓷组金奖,苏婷婷的《合庆》、丁珊的《湖光》获银奖,史晓翌的《春天》获得评委特别奖。
●2011年 11月18~21日,在台湾高雄举行的东北亚辩论公开赛(North East Asian Open)中,我校代表队夺得EFL组(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冠军。我校代表队由法学院学生许吉如和人文学院学生胡凌琳组成。
●日,第3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决赛在北京化工大学落幕,我校人文学院学士夏虞南、李潇、曹天江、管弦、曾璐等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冠军。
●日,意法半导体(ST)在北京举行的2011年中国iNEMO校园创意大赛颁奖仪式上宣布,我校天空工场一队的“倾转四旋翼”飞行器设计荣膺冠军,并获得20000元奖金。
●日,在第4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美术学院学生黄润生创作《深秋南街图》和何永兴创作的《铺路人》获优秀奖(最高奖)。
●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的“金诚同达杯”第7届首都高校联合模拟法庭大赛中,由法学院学生黄凯、宋宛、刘垚、马秋阳和张美惠组成的清华大学代表队夺得“金诚同达”杯首都高校模拟法庭总冠军,宋宛同时获得本届比赛“最佳辩护人奖项”。
●日,2011年“爱立信校园创新大赛”硬件组决赛在爱立信中国研发总部落下帷幕,我校建筑技术科学系本科生黄志玮、唐海达、陆帆的参赛作品“基于倒T型重力式平板热管的低碳散热方案”获得全场最高分,并荣获该项大赛唯一的一等奖。
●日,由经管学院本科生王小璐、楼欣宇、王文贝、陈龙彦组成的清华大学代表队,在CCTV证券频道参加了年度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全球投资分析挑战赛北京赛区的全英文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代表队一举夺得北京赛区冠军。
●日,美术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刘雅坤的书籍设计作品《80后自杀者的告白》在,靳埭强设计奖2011全球华人设计比赛中获得“设计与文化”最佳奖。
●日,由北京高校环境联盟主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6所高校环境相关院系承办的第3届“思青年之任重,辩环保之道远”辩论赛决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最终我校代表队击败北大代表队获得冠军。 &&&& --------------------------------------------------------------------------------
六.学校重要教学、科研成果(集体)
●日,我校因5年来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输送305名优秀毕业生而被授予“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
●日,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我校生科院施一公主持的“AAA+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物理系薛其坤主持的“铁硒基超导薄膜的研究”和材料系章晓中主持的“硅的低场非均匀性巨磁电阻”三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高居全国榜首。
●2011年12月,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评选揭晓,我校3项成果:高速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及其与电吸收调制器单片集成光源、无线网络多媒体传输模型与性能优化和指掌纹自动识别的技术与装备荣获一等奖,名列全国所有科研单位之首。
●2012年1月,我校计算机系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贡献奖。
●日,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的“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揭晓,我校材料系章晓中教授的成果“设计出兼具低场高灵敏和高场大磁电阻的硅基磁电阻器件”入选。 &&&& --------------------------------------------------------------------------------
七.学科、实验室与师资建设成果
●日,被称为金融学界“黄埔军校”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将并入我校,更名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为我校的独立学院。
●2011年10月,《经理人》杂志两年一度的“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再次隆重揭晓,我校经管学院EMBA项目又一次以雄厚的实力从国内众多优秀商学院EMBA项目中脱颖而出,连续三届蝉联排行榜榜首。 &&&& -------------------------------------------------------------------------------
八.各学科部分重要论文
●2011年2月,计算机系数据库组师生独立完成的论文被世界数据库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ACM SIGMOD接受为研究论文。
●2011年2月,计算机系数据库组独立完成的论文“DBease: Making Databases User-Friendly Easily Accessible”被顶级会议CIDR接受,CIDR是数据库领域偏向系统的会议,该篇论文是大陆学者在该会议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2011年4月,计算机系博士生周虎成(指导教师:陈文光)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研究论文“最优化推测代码移动的SSA算法”被程序设计语言与编译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会议PLDI 2011录用。PLDI是。在此之前,我国学者在该会议上共发表和录用4篇论文,其中2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来自清华大学。
●2011年5月,建管系教师王松涛作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住房市场供给的价格弹性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的研究》被美国房地产学会官方期刊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JRER)接受,这是1986年该期刊创刊以来第一次接收研究中国大陆房地产问题的论文。
●2011年7月,根据ISI Web of Science统计,在“十一五期间公开发表的中国大陆纳米研究最有影响的10篇论文”中,我校共有5篇论文入选,在全国科研单位中遥遥领先。
●日,我校EDA实验室的的研究论文《基于泊松求解预条件的供电网络快速分析方法》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IEEE/ACM ICCAD录用为会议报告长文。
●2011年11月,计算机系马少平教授指导的硕士生许丹青的论文《Incorporating Revisiting Behaviors intoClick Models》被国际网络应用领域顶级会议ACM WSDM 2012录用为“亮点论文”(spotlight)。 && 2011年清华在Nature、Science主刊以及Nature子刊发表的论文统计
其中统计Nature主刊和Science的所有研究性论文和一作单位的非研究性论文,子刊只统计并列通信作者单位以上的研究性论文。&&&& 统计结果,以第一单位或唯一单位计,清华发表Nature主刊研究性论文4篇,非研究性论文3篇;Science期刊研究论文1篇,非研究性论文1篇;Nature子刊研究性论文7篇,整体表现比去年有所进步。以非第一单位计,清华发表Nature主刊研究论文2篇,Science期刊研究论文2篇。欢迎查缺补漏。&&&& 值得指出的是,清华在2011年发表的5篇Nature、Science主刊研究性论文来自6个不同的研究组(含共同通信作者共享论文),其中有两篇Nature?Article论文和一篇Science?Report论文,并且物质学科贡献了2篇论文,另外贡献4篇Nature子刊研究性论文,表明清华目前涌现多个高水平的研究组。如果以Nature、Science期刊上发表的顶尖论文计,清华在基本没有医科的情况下在理科领域已经达到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并且连续三年如此。 && ①Nature主刊论文&& ================================================&& 清华作为第一单位或唯一单位发表的研究性论文4篇&& ●生科院、医学院施一公、王佳伟课题组(清华为唯一单位)&&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hexameric MecA–ClpC molecular machine&& Nature 471, 331–335 (17 March 2011) doi:10.1038/nature09780&& ●生科院、医学院颜宁课题组(清华为唯一单位)&&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uracil transporter UraA&& Nature 472, 243–246 (14 April 2011) doi:10.1038/nature09885&& ●生科院、医学院柴继杰课题组(清华为唯一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单位)&& Structural insight into brassinosteroid perception by BRI1&& Nature 474, 472–476 (23 June 2011) doi:10.1038/nature10178&& ●材料系章晓中课题组(清华为唯一单位)&& Geometrical enhancement of low-field magnetoresistance in silicon&& Nature 477, 304–307 (15 September 2011) doi:10.1038/nature10375&& ================================================&& 清华作为非第一单位发表的研究性论文2篇&& ●工物系&& 本篇论文报道了对最重反物质原子核反氦4的捕获,论文由世界上多个单位共同合作完成,没有通信作者,论文宣称所有作者有同等贡献(All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清华工物系有7位老师参与工作,分别是康克军、程建平、李元景、李金、王义、岳骞、朱相雷和张小平等。&& Observation of the antimatter helium-4 nucleus&& Nature 473, 353–356 (19 May 2011) doi:10.1038/nature10079&& ●航天航空学院李群庆(李为第一作者,清华为他的第二单位)&& Frictional ageing from interfacial bonding and the origins of rate and state friction&& Nature 480, 233–236 (08 December 2011) doi:10.1038/nature10589&& ================================================&& 清华作为第一单位发表的非研究性论文3篇&& ●地学中心喻朝庆,评论文章&& China's water crisis needs more than words&& Nature 470, 307 (2011) | doi:10.a&&
●地学中心宫鹏,评论文章&& China must reduce fertilizer use too&& Nature 473, 284–285 (19 May 2011) doi:10.e&& ●地学中心宫鹏,评论文章&& China needs no foreign help to feed itself&& Nature 474, 7 (2011) | doi:10.a&&
================================================&& ②Science期刊研究论文&& ================================================&& 清华作为第一单位或唯一单位发表的研究性论文1篇&& ●物理系陈曦课题组&& Direct Observation of Nodes and Twofold Symmetry in FeSe Superconductor&& Science 17 June -1413. DOI:10.1126/science.1202226&& ================================================&& 清华作为非第一单位发表的研究性论文2篇&& ●材料系安迪(清华为第二完成单位)&& Three-Dimensional Orientation Mapping in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cience 13 May 4. DOI:10.1126/science.1202202&& ●生科院罗敏敏课题组(清华为通信作者的第二单位)&& Role for the Membrane Receptor Guanylyl Cyclase-C in Attention Deficiency and Hyperactive Behavior&&
Science 16 September -1646. DOI: 10.1126/science.1207675&&&& ●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介绍性论文,仅列出)&& Quantum Correlation Between Distant Diamonds&& Science 2 December 14. DOI: 10.1126/science.1215444&&
================================================&& 清华作为第一单位发表的非研究性论文1篇&& ●地学中心宫鹏&& China: Invest Wisely in Sustainable Water Use&& Science 11 March -1265. DOI: 10.1126/science.331.-b&& ================================================&& ③Nature子刊研究论文论文7篇&&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医学院李海涛课题组&& ATRX ADD domain links an atypical histone methylation recognition mechanism to human mental-retardation syndrome&&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2011)doi:10.1038/nsmb.2062&&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协和Xi Qu课题组(本文为协和署清华为单位的论文)&& An ALS-associated mutation affecting TDP-43 enhances protein aggregation, fibril formation and neurotoxicity&&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doi:10.1038/nsmb.2053&&
●Nature Chemistry 化学系李隽课题组(并列通信作者)&& Single-atom catalysis of CO oxidation using Pt1/FeOx&&
Nature Chemistry 3, 634–641 (2011) doi:10.1038/nchem.1095&&
●Nature Communications 生科院、医学院施一公课题组&& Structural mechanisms of DIAP1 auto-inhibition and DIAP1-mediated inhibition of drI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 408 (2011) doi:10.1038/ncomms1418&&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材料系南策文课题组&& High-density 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operating at ultralow voltage at room temper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 553 (2011) doi:10.1038/ncomms1564&&&&
●Nature Physics 物理系陈曦、薛其坤课题组&& Phase separation and magnetic order in K-doped iron selenide superconductor&& Nature Physics (2011) doi:10.1038/nphys2155&& ●Nature Communications 物理系王亚愚课题组&& Ba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in (Bi1xSbx)2Te3 ternary topological insulato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 574 (2011) doi:10.1038/ncomms1588&&
================================================&& 其他&& ●Molecular Cell 42(5) pp. 662 - 672 (影响因子16.85)生科院颜宁课题组
The Molecular Basis of ABA-Independent Inhibition of PP2Cs by a Subclass of PYL Proteins
●Cell Death and Disease 协和蒋澄宇课题组(本文为协和署清华为单位的论文)&& A functionaliz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induced autophagic cell death in human lung cells through Akt–TSC2-mTOR signaling&& ●Cell Death and Disease (2011) 2, e159; doi:10.1038/cddis.2011.27 &&&& -------------------------------------------------------------------------------
九.百年校庆所获得的部分大额社会捐赠
●日,联盛集团将从2010年起,到2019年累计用十年的时间向我校教育基金会捐赠教育基金合人民币1.05亿元,
●日,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2000万元用于励教、励学和支持科学研究等。
●日,我校1991届校友陈远捐资1亿元设立“清华大学润物基金”,自2011年起,连续10年,每年捐赠不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
●日,我校1982级校友、新英才教育集团董事长、北京英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蓝春捐资设立“清华大学新英才教育基金”,自2011年起,连续10年每年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共计1亿元。
●日,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宣布,10年内向我校捐资10亿元人民币,支持我校新百年的发展。
●日,加多宝集团向我校捐赠1350万元,设立“加多宝教育基金”。
●日,我校三位校友张朝阳、施锦珊、莫天全联合捐赠7000万元作为清华的第一个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第一批建设基金。
●日,我校1981级无线电系校友、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增资登峰基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我校精英人才培养项目。
●日,香港创律集团有限公司捐资我校2亿元设立创律科学基金,其中部分资金将用于建造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大楼,支持物理系的建设。
●日,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基金会捐资人民币1亿元,在我校建立“国家标准研究制定中心”。
●日,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与我校签署清华大学—IDG麦戈文人脑研究院捐建协议,根据协议,IDG将捐赠1000万美元与我校共同建设清华大学—IDG/麦戈文人脑研究院。
●日,国家电网公司捐资人民币1000万元,在我校设立“国家电网卓越创新基金”。
●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纬集团主席陈经纬先生慷慨捐赠1000万元在我校设立“清华—经纬学生创新创业基金”。
●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香港知名企业家曾宪梓先生向我校慷慨捐资2000万港元,支持精密仪器系的进一步发展。
●日,印尼华人李文正捐款800万美元助我校建图书馆北楼。
●日,建筑系1978级校友、百嘉信集团董事长梁伯彤(梁勤)及其夫人杨文娟(建筑系1980级校友)捐赠6000万元,用以建设“清华大学北体育馆”。
●日,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向我校捐款3亿元人民币兴建“李兆基科技大楼”。
●日,我校99级校友、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扬州东方集团董事长何思模捐资1800万设立“易事特科研创新基金”,用于支持我校电力电子和新能源领域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项目。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1.99.222.*]
文章数:1&分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学生邮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