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3写出口算过程及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知识点视频
校园号本地优质教育机构
口算59+17=75+35=43+47=84-30=78-35=80-61=93-53=72-49=87-36=97-58=35+42=50+130=【考点】.【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即.【解答】解:59+17=65+3511043+4=908-30=5478-5=430-61=199-53=4072-9=237-36=519-58=3935+4=77【点评】本题考查整数加法的计算则的用.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pysxzly老师 难度:0.60真题:1组卷:1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30502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共享资料网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第 1 教时 班级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 1) 姓名 评价(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2、3、4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 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 “十万” “百万” “千万”和“亿” ,知道亿是个大数; 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 学习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1、10 个一是( 10 个千是( 2、数数: 1)从 689 一个一个的数到 712。 2)从 420 一十一十的数到 540 3)从 910 一十一十的数到 1000 4)从 200 一十一十的数到 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 10 个一千是( 思考:千位上的 10 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 10 个一万是(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 10 个十万是( 10 个一百万是( 10 个一千万是(1),10 个十是( )。),十个百是(),)。)。 )。 )。) ) )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4、阅读教材第 3、4 页,完成下题。 1)、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 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 )。 )、每相邻两个计2)、一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是(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Z,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 一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 三、过关检测: 1、 中的 8 在( 示( )。 2、个级包含的数位有( 万位、( )、( )、( )、( )、( )在万级上。 )、( )、( )、 ( )、( )、( )、( )、( ); )位上,表示 8 个( );3 在( )。)个数位是)位上,表3、一万一万的数,按顺序填数 96 万、( 4、十万十万的数,按顺序填数 70 万、( ( )、( )。)。 )、总 结 了: 我在、评价:今天的学习 。,我学会 方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班级第 2 教时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 2) 姓名 评价教 学 思 路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纠错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4、5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 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2 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 1.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 则。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习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一、自主学习 1、读出下面的数 305 读作: 300 2879 )( 、 )( 、 ) 。 )位数,4 在( )位上,表示 4 个( ) 。 读作: 读作: )( 、 )( 、 )( 、 )( 、 ) 。 ) ;万级的记数单位有 学习难点:数位上出现 0 的读法。53500 读作: 2、万级包括的数位是( 3、个级的记数单位有( ( )( 、 )( 、 )( 、4、 是一个(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观察例 2,小组交流完成: (1) 2496 读作: (2) 6407000 读作:(3)观察 6407000 与
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 ( 不同点 : ( 2、以
为例讨论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1)讨论万级、个级上都有具体的数字该怎么读? (2) 讨论每级中有 0 的数的读法。 我知道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先分级,万级的数按照( 再在后面加上一个( 的 0 的( ) 。 )级的数的读法来读, ) ))字;每级中间连续有几个 0 都只读( )个零;每级末尾3 (3) 、我会读。 2430800 读作: (
读作: ( 三、过关检测: 1、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 0
) )4、读出下面各数 200800 读作: 4600000读作: 总 结 了: 我在 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 评 价 : 今 天 7090000读作: 7005003读作: 的 学 习 。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方 。 , 我 学 会班级第 3 教时 姓名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 3) 评价教 学 思 路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纠错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6、7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 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 交流,答疑解惑。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4 学习目标: 1、在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 以内的数,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 些基本方法,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 学习重点: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掌握什么时候写 0,写几个 0。 一、自主学习 1、写出下面的数 五千零三十 三千二百四十五 九千零一 写作: ( 写作: ( 写作: ( ) ) ) ) )( 、 )( 、 )( 、 ) 。 )( 、 ) ;万级的六万三千四百二十 写作: ( 2、个级的记数单位有( 记数单位有( )( 、 )(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观察例 3 主题图,合作交流。 (1)根据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六千八百五十万 八十万”这两个数。 (2)计数器上拨出的数“六千八百五十万”是( 零八十万” 是( )位数。 ) ) )位数; “三千 、 三千零(3)六千八百五十万写作( 三千零八十万写作 ((4)我知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先写( )级, 再写( )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 )占位。2、自主写数 (1)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写作: (2)二千零五万七千九百写作: (3)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写作: 3、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5 三、过关检测: 1、1032450是一个含有( ( ( ) ,5在( ),读作( ) 3、做练习一第4题。 4、读出下面各数 、写数。 (1)三千五百八十九万三千写作: (2)七千零五万七千六百写作: 总 了: (3)三千零九万零七十五写作: 结 、 评 价 : 今 天 的 我在 很好,在 是: 学 习 , , 我 学 会
)个数级的数,3在( ) 。 )级上,表示)级上,表示( ) 。2、一个数由7个百万,3个万,6个百,7个一组成,这个数是方面的表现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班级第 4 教时 姓名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 4) 评价教 学 思 路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13、14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纠错栏) 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6 学习目标: 1、掌握亿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通过 学习,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 习态度。 学习重点: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 1.填空。 101010 是( 示( )个( )位数,最高位是( ) 。 )位;356000 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 学习难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2.在○里填上“>”“<”或“=” , 。 999○4 687○6783. 我会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观察例 4 主题图: (1) 、读出各个省的面积。 (2、 )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 720000 和 800 和 485000 ; ; 454800 和 0000 和 1660000 ) ;如(3、 )我会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 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 左起的第()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2、把六个省份的面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 )<( )<( )<( ) 。 )<( )<3、完成第 13 页“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7 三、过关检测: 1、在○里填上“>”“<”或“=” , 。 ○999○ 90567892、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0 3、完成练习三的 1、2 题。总 结 了: 我在、评价:今天的学习 。,我学会 方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第 5 教时 班级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 5、6) 姓名 评价教学思路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14、15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纠错栏) 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 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8 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学习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学习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一、自主学习 1、万级的计数单位有( 2、3 个万是( )万, ( )( 、 )( 、 )( 、 ) 。)个万是 20 万。3、 阅读教材 14、15 页内容。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 、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红细胞:5000000 读作: ( 5000000=( 白细胞:10000 读作: ( )万 ) )万 ) )10000=((2) 、读了这些数以后,我发现: ( (3) 、练习:完成 14 页“做一做” 。 2、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 、下面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到楼上要走 25 级台阶。 ( 旗杆高约 6 米。 学校购彩旗 45 面( ( ) ) ) )小明家每月用水在 12 吨左右。 ( (2) 、读出地球太阳的直径。 12756 千米读作: ( 1389000 千米读作: () )(3) 、读教材 15 页,说一说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 、用“四舍五人”法把地球太阳的直径用“万”作单位。 12756≈( )万 1389000≈( )万(5) 、完成 15 页的“做一做” 。 三、过关检测:9 1、把下面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2、在括号里填写使式子成立的数。 9()864≈9万 6()8130≈61万 ()39800≈94万 ()623≈2万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六千零八十万写作( A.6080000 B. ) C.6080000 ) C.99999 ) C.99998 和 100000(2) 、比最大的六位数少 1 的数是( A.1000000 B.999998(3) 、与 99999 相邻的数是( A.99998 B.100000总 结 了: 我在、评价:今天的学习 。,我学会 方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10 班级姓名第 6 教时 课题:数的产生 评价教学思路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19、20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纠错栏) 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 讨论交流,答疑解 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数的产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 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 单位。 学习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 学习难点: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 一、自主学习 1、我知道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 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 4、5、6、7、8、9、10、11、12、……都是( 表示。0 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 个数是无限的。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法。 2、独立补充完整课本 20 页数位顺序表。 3、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 4、巩固练习、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②从个位起,第( )个十亿, ( )个百亿是一千亿。 )位是亿位。 ) 。 ) )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 )( 、 ) 。 ) 。 )( , ) 、刻道记数。 后来,人 2、表示物体个数的 1、2、3、 3、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位是万位,第( )和( )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⑤4 在十亿位,表示( 三、过关检测: 1.10 个一千万是( )个() ,10 个一亿是(11) ,10 个一百亿是 () 。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 )个数位是一级,亿级的四个数位是() 。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 4.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 。 ) ,5.有一个整数,它里面有 100 个一千万,这个数是( 6.一个数由 7 个十亿、5 个百万、2 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读作( ) 。 )位和( ) 。7.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8.&千&和&万&的进率是( ( )的进率是十; () ,请你写出三组进率是十的计数单位。 ( )与( )的进率是十; ( )与()与 )的进率是十;总 结 了: 我在、评价:今天的学习 。,我学会 方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12 班级姓名第 7 教时 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评价教学思路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21、22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纠错栏) 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 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 1、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地读,写亿以上的 数。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学习难点:中间有 0 的大数的读写。 一、自主学习 1、 是个含有( 读作( 2、写数 三百三十万九千写作: 三千零五十万零八百写作: )位,它属于( )级,亿级都包括 )级的数,9 在( )位上,表示( ) 。 ) ,这个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略是(3、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起第九位是( ( )位、 ( )位、 ( )位、 ()位。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读法(例 1) (1)自己先试着读一读下面的 3 个数,再读给同桌听。
读作: (2)和同桌交流,试着说说读数的方法。 (3)读数时先分级,从( 一个( 读( )字;每级末尾的( )个。 2、写法: (1)写出下面的数。 (例 2)三亿 写作: 三十亿九千万 写作: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写作: )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写,哪一位上 )位读起,一级一级的读,读完亿级的数后再加 )不读,每级中间或前面的 0 要读,不管几个 0 只
读作:(2)亿以上数的写法是先分级,从( 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 3、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13)占位。 (1)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000(2) 、独立完成 22 页例 3 =( ≈( )亿 )亿 ≈( )亿(3) 、小组交流改写方法:三、过关检测: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 ) 位是万位, ( 第 )个十亿, (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 ( 和 ) 。)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2、分别将非整万、整亿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亿”或“万”作单位的数。 600 500 总 结 、 评 价 了: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是::今天的学 会 。我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 ,学习,我班级第 8 教时 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姓名 评价教学思路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23-25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纠错栏) 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 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2、培养学14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的数学。 学习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学习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一、自主学习 看教材 23-25 页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及使用。 1、 20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大约 14 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 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 ) ,并一直沿用至今。 2、常见的算 ) 。计算时 ) ,规定哪) ;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3、在拨数时要先定好( 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 (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时算珠要靠( ) 。 5、17 世纪初(4、算盘在计数)人发明了计算尺,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直到 20 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6、认识计算器各 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研究算盘的认识。 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 2、操作交流,认识计算器的功能 (1)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 762.32―0.89= 436.8÷0.75= 145+145+145= 三、过关检测: 1、判断。 (1)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 1。 ( (2) 、算盘每颗下珠代表 5。 (3) 、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梁。 (4) 、CE 键是清屏键。 (5) 、ON\C 键是开关及清屏键。 2、用计算器计算。153= 13.6×2.7÷0.75= 138+489=) ) ) ) )( ( ( ( (1) 、太平洋的面积是 17967.9 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 9336 万平方米, 印度洋的面积是 7491.7 万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 1310 万平方千米,问:四大 洋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 、即将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桥,全桥长 3042 米,预计投资约 6, 元。 问:每米投资约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是: ,我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班级姓名第 9 教时 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评价教学思路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26、27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纠错栏) 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 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 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 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学习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一、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运算符号键 ( 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 ) 最后输入 , ( 312÷8= 26×39-349= ) ,再输入 ) 。 学习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又输入数字键 , () 就显示出了结果 ((2) 、26×39= (3) 、36+228-179=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 1 的计算方法。16 2、完成 26 页的“做一做” 。 合作完成, 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 四人一组, 轮流出题, 比赛看谁先算出来。 3、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99×3= 99×4=(2)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组代表发言。 (3)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7= 9999×9=(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4、完成 27 页的“做一做” 。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三、过关检测: 1、判断。 (1)47560≈47 万( (3)≈10 亿( ) ; ) (2)≈20 亿( )2、用 3、6、0、0、0、0、8、9 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 (1)最大的数。 ( (3)不读 0 的数。 ( ) ) (2)最小的数。 ( (4)约等于 1 亿的数。 ( (394+5477)÷57 6396÷(520-438) 天 的 学 习 , 。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 )3、用计算器计算: 94×86÷47 9 总 结 、 评 价 : 今 了: 我在 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我学会 方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17 第 10-11 课时教案课 题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 检测时间 检测试卷 检测要求第一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 测试学生的能力 两教时(90 分) 课课练 单元检测试卷 认真审题 冷静思索 独立完成第 12 课时教案 讲评内容: 第 一单元测试卷讲评1、通过讲评让学生纠正做错的题目。 2、通过讲评了解学生易出错的原因。 讲评目的 3、通过讲评让学生了解自己为什么发生一些不该错误的问题。 4、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这段时间上,成与败的经验。 5、让学生打算今后如何把学习学好。1、对本次检测总体进行总结。 讲评过程 2、对今后如何教学与学法进行打算。 3、每一题逐一讲解。18 讲评时间一教时(40 分)第 13 课时 课题:直线、射线和角班级 主备人 张艳萍 教 学 思 路 姓名 审核人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2、使学生认识 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正确建立射线的概念。 一、自主学习(2) (课前) 1、生活中射线的例子(手电筒、汽车灯、太阳射出的光 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 学习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纠 错 栏线) 。注意射线的端点、方向,长度 2、直线(电视画面上向远方无限延伸的铁轨)注意直线的端点、方向,长度 3、要求学生画一条射线和一条直线。 4、线段 (注意线段的端点、方向,长度) 5、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并分别画出 2 条以上的直 线、射线和线段。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画直线、射线和线段方法: 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 名称 直线19(课中)(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友情提示:画射线的方法先点 端点 方向 长度 图例 射线 线段 三、认识角 1、角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角用什么符号表示 3、角的画法:在练习本上练习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 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 表示。 四、过关检测: 1、p36 页做一做 2、p39 页练习四第 1、2 题 3、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条射线、线段和直线? (课后)直线()条射线( )条线段()条4、把 5 厘米长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 )。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提示:想一想:直线、线段和射线各有什么特点? 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一条射线长 100 厘米。 A:正确 B:不正确 提示:想一想:射线的长度是有限的吗? 6、填空 ( ) ( ) ( )7、数一数图形中有几个角?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 方面表现不够,20。 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第 14 课时 课题:角的度量班级 教学 思路 姓名 学习目标: 1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 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 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 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 纠错栏 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 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体会引入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一、自主学习 1、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思考: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是 形) ,从 0 开 始到 180 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 180 份,每 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 1 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 。写“度”可以 用一个小圆圈“ °”来表示,此为“1 度”),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 180 等份,每一份是 1°, 。 (2)请同学们观察,量角器上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 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 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 o°刻度线起? 组内找出 10°、30°、90°、120°、 180°,从左边起找出外圈 50°的刻度线,找出 90°的刻度线?找出外圈 125°的 刻度线?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表示出内圈 0°的刻度线?45°80°?90° 组内学生找出 140°、180°的刻度线。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从左边起,找 0°、135°、180°刻度线。再从右边起,找 10°135°180° 刻度 线。 2、组内探究量角的方法 3、p38 页 1 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21评价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张开得越大, 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量角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友情提示: 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 量角器的一条 0 刻度线和角的一 条边重合, 看角的另外一条边对着刻度几, 这个角就是几度。 量角的方法归纳为 “两 重合,一看数” 三、过关检测: 1、 p38 页做一做2、p39 页练习四 3-7 题 3、认真阅读课本 3738 页、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①、角的计量单位是( ②、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 ③、量角的步骤是: (1)两角器的中心与( )重合,0 度刻度线与( )重合。 (2)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是多少,这个叫就是多少度。 ⑤、量一量 76 页各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 ⑥、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的刻度?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 ⑦、看看书上的图示,能总结出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步骤吗? (1)( ★4、p39 页第 8 题 )(2)( )(3)( ) ),用符号( )表示。 ) ( 记作 ) 。 ) 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份,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是: 兴、一般、痛苦) 我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22 第 15 课时 课题:角的分类和画法班级 教学 思路 姓名 评价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 41 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 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 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纠错栏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 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学习重点: 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一、自主学习 p41 页 1、组内同学每人画出 3 个角,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 问: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 2、认识直角的度数。 (1)提问:组内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 (2)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请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 告诉组内同学, 直角是多少度。 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 多少度?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 3、认识平角。 组内每个同学画: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 提问:你们量得平角的度数都是 180°吗? 提问:1 平角等于几个直角?(1 平角=2 直角) 4、认识锐角和钝角。 组内同学讨论交流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 5.认识周角。 指着图说明: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这个角,是周角。(画图) 每个同学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周角,再看一看书上怎样说的,然后告诉同学 说明:周角是 360。 请组内同学把周角的度数与直角、平角的度数比一比,一个周角等于几个平角?等于 几个直角?23学习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指出:平角是 180。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 6、自学 p42 页角的画法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角的分类及角的画法: 1、用小木条组成的活动角演示,从锐角起,旋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让学生说明每次是什么角,为什么? 2、在黑板上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三、过关检测: 1、 p38 页做一做 2、p39 页练习四 3-7 题 3、认真阅读课本 3738 页、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①、角的计量单位是( ②、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 ),用符号( )表示。 ) ( 记作 ) 。 )重 )重合,0 度刻度线与( ) 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份, (③、量角的步骤是:(1)两角器的中心与( ⑤、量一量 76 页各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合。(2)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是多少,这个叫就是多少度。 ⑥、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的刻度?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 ★4、p39 页第 8 题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是: 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我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第 16-17 课时教案课 题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第二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 测试学生的能力24 检测时间 检测试卷 检测要求两课时(90 分) 课课练 单元检测试卷 认真审题 冷静思索 独立完成第 18 课时教案 讲评内容: 第 二单元测试卷讲评1、通过讲评让学生纠正做错的题目。 2、通过讲评了解学生易出错的原因。 讲评目的 3、通过讲评让学生了解自己为什么发生一些不该错误的问题。 4、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这段时间上,成与败的经验。 5、让学生打算今后如何把学习学好。1、对本次检测总体进行总结。 讲评过程 2、对今后如何教学与学法进行打算。 3、每一题逐一讲解。讲评时间一教时(40 分)25 第 19 课时 课题:口算乘法班级 教学 思路 姓名 评价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46 页 例 1 及 相 应 练 习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 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 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因数的变化 引起积的变化规律。2、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3、纠错栏让学生经历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4、在运 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性。 学习重点: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的变化规律。 一、自主学习 1、口算下面各题,说出划线两题的算法。 30×4= 7×300= 700×8= 80×6= 6×50= 12×3= 5×800= 60×40= 25×4= 130×30= 学习难点:发现积提问:最后一题你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类型题的口算方法 2、请同学们看书 P45 页 六 种 交 通 工 具 的 时 速 , 引 导 学 生 理 解 用 复 合 名 数 表 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根 据 p46 第 一 图 里 的 的 信 息 , 你 能 提 出 哪 些 数 学 问 题 ? “人骑自行车 3 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 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组内汇报交流。 P46 第二幅图,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1)提问:特 快 列 车 3 小 时 可 以 行 多 少 千 米 ? 组内说一说该怎样列式? 160×3 这个算式怎么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再向全班 汇报) 3、学 生 对 比 16×3= 和 160×3= ,让 学 生 从 16 和 160 的 关 系 中 ,总 结 出26 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 将 第 1 题 增 加 1 个 条 件 “ 30 小 时 行 多 少 千 米 ? ” 16×30= 4、 让 学 生 在 与 “ 16×3” 的 对 比 中 归 纳 出 简 便 算 法 。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三、过关检测: 1、 p46 页做一做2、p47 页练习六 1-3 题3、400×30 这个算式怎么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再向 全班汇报) ①4 个百×3=12 个百,4 个百×30=120 个百,就是 12000。 ②400×3=×10=12000. ③因为 40×30=1200,所以 400×30=12000. ④因为 4×3=12,40×3=120,400×3=1200,所以 400×30=12000。⑤4×3= 12,12×。4、试算,并说出是怎样算的。 500×30 800×20 40×600 12×400 800×50(4)讨论:800×50 的积的末尾为什么不是 3 个 0 而是 4 个 0。 你觉得哪种算法更为简便?为什么?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以后要注意的是:27。 方面表现不够,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第 20 课时 课题:笔算乘法班级 教 学 思 路 姓名 评价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49 页 例 1 及 相 应 练 习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 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1、使 学 生 能 根 据 两 位 数 乘 两 位 数 的 笔 算 方 法 ,推 出 并 掌 握 三 位 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进 一 步 培 养 学 生 的 计 算 能 力 。纠 错 栏学习重点:三 位 数 乘 两 位 数 的 笔 算 方法。 学习难点:三 位 数 乘 两 位 数 的 笔 算 方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 p49 例 1 2、 小 组 内 交 流 : 独 立 列 式 为 : 145×12= 3、 请 估 一 估 145×12 的 大 致 范 围 。 4、 尝 试 算 出 145×12 的 结 果 , 并 对 照 估 算 的 情 况 , 算 一 算 估 算 值 与 准 确 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 组 内 学 生 说 一 说 计 算 过 程 。 应 说 以 下 几 点 : 1) 先 算 什 么 ; 2) 再 算 ( ( 什 么 , 积 的 书 写 位 Z 怎 样 ; 3) 最 后 算 什 么 。 ( 6、 小 组 共 同 归 纳 三 位 数 乘 两 位 数 笔 算 一 般 方 法 的 过 程 。 7、 引 导 学 生 用 不 同 的 方 法 检 验 自 己 运 算 的 结 果 。综合练习 1、 课 本 49 页 “ 做 一 做 ”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 练 习 七 第 3 题 。28 164×32= 217×83=54×145= 43×139=254×36= 328×25=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 思 ,明 白 在 列 竖 式 时 ,上 面 一 行 写 三 位 数 ,下 面 一 行 写 两 位 数 ,这 样 计 算 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1、练习七第 6 题。2、两个因数分别是 72 和 8,积是多少?3、火眼金睛练 习 七 第 7 题 。 如果把因数 8 改成 80,800,积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 4、 比 一 比 看 谁 做 的 对 322 ×24 145 ×27 679 ×133、列式计算 (1) 123 的 35 倍是多少?(2)13 个 451 相加得多少?4、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 15 个班,每班 144 本,还需要留 40 本作为备 用。学校应买多少本?(2)有 8 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 24 人,站了 12 行,共有多少人?(3)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 3 套,儿童百科每套 125 元,数学 大全每套 18 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小亮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 18 看成了 15,结果得到的29 积比正确的积少 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在 后要注意的是: 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我 方面表现不够,以 。总体表现(优、第 21 课时 课题:笔算乘法的练习班级 教 学 思 路 姓名 评价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 学 50-52 页 练 习 八 的 2、 4、 5、 8-11 题 ,用红笔 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 知 道 用 乘 法 解 答 应 用 题 可 把 两 个 因 数 交 换 位 Z 。 2、 正 确 解 答 应 用 题 。 学习重点: 确 解 答 应 用 题 。 正 一、自主学习 学习难点: 解 应 用 题 中 有 关 数 量 关 系 。 理纠 错 栏(一)复习 1、 小 黑 板 出 示 笔 算 题 : 134×16 246×34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 让小组内学生写出笔算过程。 2、 口 算 : 14×7 60×70 25×3 21×300 160×5 18×50 23×100(二)练习 我 国 发 射 第 一 颗 人 造 卫 星 , 绕 地 球 一 周 要 用 114 分 钟 , 绕 地 球 59 周 要用多少分钟?比 5 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 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 114×59= (分钟)30 114 × 5960×24×5=26 问 : 59 ×114 和 114 × 59 比 , 哪 一 种 计 算 更 简 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 114 学 生 比 较 后 得 出 : 114 × 59 笔算时比较简便。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 思 ,明 白 在 列 竖 式 时 ,上 面 一 行 写 三 位 数 ,下 面 一 行 写 两 位 数 ,这 样 计 算 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 1、笔算下面各题 183×15 24×135 37×111 11×258★注意试着找出划线题目的规律,并用规律直接口算出计算下面各题: 15×11 13×33 14 ×44 15× 772、学校要为运动员添Z服装,其中上衣每件 126 元,裤子每条 88 元,如果添Z 12 套,一共需要多少元?3、小明每分钟打字 110 个,从 10 时到 10 时 25 分,他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到 10 时 35 分他能完成 4000 字的打字任务吗?31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 。第 22 课时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 0 的乘法班级 教 学 思 路 姓名 评价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 学 P53 例 2 及 练 习 八 1― 4,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1、 掌 握 因 数 末 尾 有 0 的 竖 式 的 简 便 写 法 及 计 算 方 法 2、 口 算 、 笔 算 交 互 进 行 , 培 养 学 生 自 主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学习重点:正 确 计 算 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 0 的乘法。纠 错 栏学习难点:理 解 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 0 的乘法方法。 一、自主学习 1、 出 示 问 题 : 特 快 列 车 每 小 时 可 行 160 千 米 普 通 列 车 每 小 时 可 行 106 千 米 它 们 30 小 时 各 行 多 少 千 米 ? 2、 小 组 内 学 生 根 据 题 意 , 独 立 写 出 解 题 算 式 , 独 立 进 行 计 算 3、 反 馈 第 ( 1) 题 : 请 不 同 算 法 的 学 生 说 一 说 4、 重 点 围 绕 竖 式 的 简 便 写 法 和 积 进 行 讨 论 ① 、 写 竖 式 时 , 如 何 处 理 “ 0” 和 “ 非 0” 数 字 的 对 位 问 题 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5、 反 馈 第 ( 2) 题 : 重 点 围 绕 竖 式 的 简 便 写 法 二、质疑与小结 1、 因 数 末 尾 有 0 如 何 列 竖 式 简 便 ? 应 注 意 什 么 ? 两 个 因 数 末 尾 都 有 0 的 简 便 算 法 是 “ 先 把 0 前 面 的 数 相 乘 ,再 看 两 个32 因 数 末 尾 一 共 有 几 个 0, 则 在 积 的 末 尾 添 写 几 个 0。 2、 因 数 中 间 有 0, 计 算 时 应 注 意 什 么 ? 乘 数 中 间 有 0 的 乘 法 ,用 0 乘 这 一 步 可 以 省 略 。但 要 注 意 用 乘 数 哪 一 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知识反馈: 1、 学 生 试 练 P53 做 一 做 2×25 ×25、比较360 哪 个 算 式 360便 , 为 什 么 ? 简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 0 的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两 个 因 数 末 尾 都 有 0 的 简 便 算 法 是 “ 先 把 0 前 面 的 数 相 乘 ,再 看 两 个 因 数 末 尾 一 共 有 几 个 0, 则 在 积 的 末 尾 添 写 几 个 0。 2、 因 数 中 间 有 0, 计 算 时 应 注 意 什 么 ? 乘 数 中 间 有 0 的 乘 法 ,用 0 乘 这 一 步 可 以 省 略 。但 要 注 意 用 乘 数 哪 一 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五、过关检测: 1、笔算下面各题 180×15 20×135 307×11 12×280 2、 p55 练 习 八 : 1、 2、 3、 4 3、 口算 40×72= 600×300= 30×23= 101×90= 608×5=4、 计 算 106×30 时 , 既 然 中 间 的 0 与 3 相 乘 得 0, 那 么 这 个 过 程 可 以 不 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 × 30 3180 ―――― 106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小结: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 先 把 0 前 面 的 数 相 乘 ,乘 完 以 后 再 看 乘 数 末 尾 共 有 几 个 0,就 在 乘 得 的 数 的末尾填写几个 0 总结、评价:33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 。第 23 课时 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班级 主备人 张艳萍 教 学 思 路 姓名 审核人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 学 P54 例 3 及 练 习 八 5-9,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1、学 会 用 复 合 单 位 表 示 速 度 、并 用 统 一 的 符 号 写 出 一 些 交 通 工 具的速度。纠 错 栏2、通 过 解 决 简 单 行 程 问 题 ,引 导 学 生 自 主 探 究 速 度 、时 间 和 路 程 的 关 系 , 构 建 数 学 模 型 : 速 度 ×时 间 =路 程 3、 培 养 学 生 自 主 探 究 的 能 力 学习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 一 ) 1、 特 快 列 车 每 小 时 行 的 路 程 是 40 千 米 。 2、 问 : 这 句 话 告 诉 我 们 什 么 信 息 ? ( 小 组 内 交 流 ) 3、 再 出 示 : 特 快 列 车 每 小 时 行 的 路 程 是 40 千 米 , 也 可 以 这 样 写 : 特 快 列 车 的 速 度 是 40 千 米 /时 4、 让 学 生 观 察 : 哪 种 方 法 简 便 ? 怎 样 用 复 合 单 位 来 表 示 速 度 ? 5、 汇 报 成 果 : 可 以 用 所 走 的 路 程 /时 间 单 位 来 表 示 速 度 。 6、 练 习 : 让 学 生 试 着 写 出 其 他 交 通 工 具 的 速 度 , 小 组 内 交 流 讨 论34 (二)学习例 3 1、 让 生 独 立 解 决 第 ( 1) 2) 小 题 ( 2、 出 示 : ( 1) 80×2=160( 千 米 ) 让 生 说 出 每 个 数 各 代 表 什 么 量 ? ( 2) 2×80=160( 千 米 ) 3、小 组 讨 论 、探 究 速 度 、时 间 和 路 程 之 间 有 什 么 关 系 ? 试 着 写 出 三 者 之间的关系式。 4、 小 组 派 代 表 展 示 他 们 的 作 品 : 速 度 ×时 间 =路 程 二、合作探究、归纳速 度 、 时 间 和 路 程 的 关 系 :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速 度 ×时 间 =路 程 路 程 ÷时 间 =速 度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三、过关检测: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 110 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 500 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 340 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 15 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 120 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 米? 5、练 习 八 第 8 题 学 生 独 立 解 答 , 小 组 内 订 正 6、 练 习 8 5、 6、 7、 9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 。35 第 24 课时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班级 主备人 张艳萍 教 学 思 路 姓名 审核人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 学 P58 例 4 及 练 习 九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 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 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纠 错 栏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一、自主学习 1、口算 p47 练习六第 4 题 小组内交流: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比一比,谁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题)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综 合 练 习 1、 完 成 第 5 题 。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 。 2、 观 察 这 道 题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特 点 ?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友情提示: 个因数扩大若干倍, 一个因数不变, 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一 另 积 提高练习 1、要 求 完 成 第 6、7 题 。 在 书 中 完 成 第 6、7 题 ,说 一 说 解 题 的 思 路 。 ( ) ①第 6 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做 7 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 16÷4=4( 元 ) 理 由 : 买 3 送 1” 相 当 于 买 4 少 收 16 元 , 则 平 均 每 , “ 棵少收 4 元。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36 三、过关检测: 1、 这些题你都会算吗?试一试。 5×3= 50×3= 500×3= 50×30= 500×30= 倍、 倍、 倍。 (积扩 倍。 (积缩小 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比较一下,看有什么规律。观察前三个算式: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扩大 10 倍、100 倍,积就扩大 大的倍数和因数扩大的倍数相同) 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 10 倍、100 倍,积就缩小 的倍数和因数缩小的倍数相同) 谁能将这两条规律合起来说?该怎么说? 如果把这三个算式中的 3 换到前面,结论又是怎样的? 这三个算式呈现出来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 多少倍,积会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运用规律。 我们在口算乘法中经常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如算 200×60 时 先算 2×6=12,由于一个因数扩大了 100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了 10 倍,所以积 12 就应该扩大 1000 倍,积就是 12000。 请你说说口算 120×40 时该怎样运用规律。 ★3、在乘法算式 A×B=C 中,如果因数 A 扩大(缩小)m 倍,因数 B 扩大(缩小)n 倍,积 C 会怎样变化?(A、B、m、n 均不为 0) ★4、在乘法算式 A×B=C 中,如果因数 A 扩大 m 倍,因数 B 缩小 n 倍,积 C 会怎样 变化?(A、B、m、n 均不为 0)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 方面表现不够,第 25 课时 课题:乘法估算班级 主备人 张艳萍 姓名 审核人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37 教 学 思 路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本 60 页的例 5、相应的“做一 做”,以及练习十中的第 1―6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1、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纠 错 栏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1、知识准备: 19×18≈ 42×21≈ 32×53≈ 28×40≈ 41×30 ≈ 12×9≈小组内交流讨论你是怎么想的? 2、自 学 p60 页 例 5 ( 1) 小 组 内 让 学 生 说 说 题 意 , 明 确 此 题 并 不 用 求 出 准 确 数 , 只 要 估 算 就 行 了 。 要 求 学 生 列 式 : 49×104≈ ( 2) 学 生 讨 论 估 算 方 法 ( 3) 汇 报 : 生 : 49≈ 50 生 : 49≈ 50 104≈ 100 104≈ 110 50×100=5000, 应 该 准 备 5000 元 。 50×110=5500, 应 该 准 备 5500 元 。 小组内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 求 带 多 少 钱 ,在 估 算 时 要 把 近 似 数 取 大 些 ,才 不 会 造 成 钱 不 够 的 现 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接近准确值 (符合实际) 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38 三、过关检测: 1、 P60 的 “ 做 一 做 2、 估算:223×18≈ (1)把 223 看作 (2)把 223 看作 (3)把 223 看作 3、估算:98×22≈ 4、估算:340×12≈ (1)把 340 看作 所以 ,把 18 看作 ,把 18 看作 ,把 18 看作 317×21≈ (包) ,把 12 看作 (包) , × = , × = , , , × × × == == == 所以 223×18 ≈ 所以 223×18 ≈ 所以 223×18 ≈同桌交流结果340×12≈(2)把 340 看作 所以,把 12 看作 (包)340×12≈(3)把 340 看作 所以,把 12 看作 (包) 估小了,×=340×12≈5、选择正确答案填空:估大了 ) ) ) )两个因数都变大 ,就把原来的结果( 两个因数都变小,就把原来的结果(一个因数变小,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一个因数变大,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6、49 小学有学生 612 人,全区有这样的小学 19 所,全区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 。第 26 课时班级 主备人 姓名 审核人 评价 使用人39课题:练习课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课文第 62-63 页的第 7-11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 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 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 练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纠 错 栏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 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1、课文第 62 页的第 7 题。 练习过程做到: (1)以幻灯或电脑课件呈现算式,算式逐一呈现。 (2)为体现人人参与,算式可重复呈现。 (3)学生口算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4)对比较慢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特殊照顾,复习口算的方法,提高他的口算水 平。 (5)最后老师进行简要评价。 2、课文第 63 页的第 8 题。 (1)学生独立笔算。 (2)老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工整,特别关注学有困难的学 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 0 的笔算能否正确处理。 (3)反馈练习结果: 反馈时, 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 0 或末尾的 0 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 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 如: × 7 0 8 2 5 × 1 2 1 2 8 6 4406 4 03 5 4 0 1 4 1 6 1 7 7 0 07 6 8 0(4)学生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没有计算器的,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 三、过关检测: 1、课文第 63 页的第 9、10 两题。这两道题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练 习。第 9 题是两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时, 观察积的变化。过程要求: (1)列出原算式:63×4=。 (2)改变因数,再分别计 算出它们的积。 (3) 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 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 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第 10 题,是在第 9 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 样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 2、课文第 63 页的第 11 题。第 11 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 习。练习时,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解 题过程要求做到: (1) 认真审题, 弄清题意。 (2) 回答: 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种解法。 ★3、根据 85×32=27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85×64= 85×16= 85×8= 85×320= ) ;如果 B 缩小 5 倍,则积是★4、已知 A×B=380,如果 A 扩大 3 倍,则积是( ( )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是 80 千米/小时,用了 5 小时,返回时只用 4 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速度是多少?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 方面表现不够, 。41 27 课时教案班级 主备人 姓名 审核人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课 题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三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例 1)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个人修改 教 学 环 节 (或反思)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2= 415×3= 2、笔算 24×12= 44×59= 63×52= 231×4= 298×3= 321×2= 523×3=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例 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 小时约行 145 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42 板书课题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 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 试。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最后算什 么? 145×12= × 12 ------290 1 45 ------1 740 问:如何检验自己的运算结果? 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 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 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加起来。 三、巩固练习:43 1、书后做一做 134×12= ×82 2、练习七的 1、2 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 3 题 176×47 425×36 23730 课时教案班级 主备人 姓名 审核人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课 题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三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练习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计算的技能。 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个人修改 教 学 环 节 (或反思) 复习导入 1、口算 28×3= 46×20= 16`×8= 4×160=4436×2= 3×150= 150×6= 200×73= 15×6= 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笔算 322×24= 145×27=26×7= 900×24= 190×5=20×19= 430×8=679×13=286×35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练习 二、练习内容: 1、判断并改错。 134 × 16 ---―― 804 134 152 × 23 ―――― 156 104 246 × 34 ―――― 964 638―――― ―――― ―――― 938 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 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笔算 124×73= 46×215= 224×36= 28×153= 27×142= 182×47=45 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解决问题 1)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 15 个班,每班 144 本,还需要留 40 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一场电影有观众 806 人,照这样计算,放映 32 场共有观众 多少人? 3) 8 个班做体操, 有 平均每行 24 人, 站了 12 行, 共有多少人? 4)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 3 套,儿童百科每套 125 元,数学大全每套 18 元,一共要花多少钱? 5)书上练习七第 8 题 四、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1、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 18 看成了 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 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2、练习七第 12、13 思考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七第 10、11 题31 课时教案班级 主备人 姓名 审核人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课 题三位数乘两位数46 教学内容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 0 的乘法(例 2)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课时目标识 0 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个人修改 教 学 环 节 ( 或 反 思) 一、复习导入 口算 40×72= 53×30= 40×72= 20×20= 608×5= 2、笔算 708×6= 790×8= 54×278= 600×300= 20×700= 40×72= 40×90= 908×4= 30×23= 40×22= 40×72= 502×7= 400×50=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47 例 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 160 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 06 千米它们 30 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课题补充;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 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1)160×30= 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 0 和非 0 数字的对位 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 0 的个数? 160×30= × 30 ――――― 6×30= 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 30 ―――― (2)计算 106×30 时,既然中间的 0 与 3 相乘得 0,那么这 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48 106×30= ×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 0,就 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 0 三、巩固练习: 1、书后第 53 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 1、2 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 3、4、7 题32 课时教案班级 主备人 姓名 审核人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课 题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三位数乘两位数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 3) 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49 数量关系。 学会速度的写法 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 教学重难点 量关系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个人修改 教 学 环 节 ( 或 反 思) 情境导入 1、 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 (陆、 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 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 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 1 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 16千米/时。 (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 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 60 米50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 每小时, 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 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 225 米/分, 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 110 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 500 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 340 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 15 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 120 米/分, 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 8、9 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 10 题51 33 课时教案班级 主备人 姓名 审核人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课 题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 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 积的变化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个人修改教 学 环 节 (或反思)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饿 规律。 1、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 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 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 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6×20= 6×200=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 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528×125= 24×125= 72×125= 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 8×4= 40×4= 20×4= 25×160= 25×40= 25×10=引导学生概括: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 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2、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 26×24= 26×12= 17×12= 17×24= 17×36=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 4 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 9 的 1-――4 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完成下列计算,说规律。 18×24=53 (18÷2)×(24×2)= (18×2)×(24÷2)= 105×45 (105÷5)×(45×5)= (105×3)×(45÷3)= 2、组织全班交流,概括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 几,它们的乘积不变。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 1、2、3 2、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256 平方厘米, 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 宽扩大到原来的 4 倍, 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 这个正方形 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 59 页 4、5积的变化规律 板 书 (1) 6×2= 设 计 ×160= 6×20 24×125=548×125=(2)8×4=2540×4=25 ×40= 6×200= 72×125= 20×4= 25×10=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 (或除以)几 。34 课时教案班级 主备人 姓名 审核人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课 题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 乘法估算(例 5)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课时目标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应 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教学重难点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个人修改 教 学 环 节 (或反思)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 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55 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 出示图片: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1、师: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1)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2)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3)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 4)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 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5000 元更好些。 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 ;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 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三、巩固新知 你是怎样估算的? 《新编小学生字典》有 592 页,大约是( 小明每分钟打字 108 个,大约是( 本校有学生 688 个人,大约是( )页。)个。 )人。56 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 1328 千克,大约是()千克。2 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 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 头共走了 252 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a1800 米 b1200 米 c1500 米3 沙坪小学有学生 612 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 19 所,全乡约有 多少名小学生? 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 17000 千米,如果他每天飞 780 千 米,20 天能飞 到吗? 4、第 62 页的 5、6、7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第 63 页 8、9、10、11、12第 35-36 课时教案课 题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 检测时间 检测试卷 检测要求第三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 测试学生的能力 两课时(90 分) 课课练 单元检测试卷 认真审题 冷静思索 独立完成57 第 37 课时教案 讲评内容: 第三单元测试卷讲评1、通过讲评让学生纠正做错的题目。 2、通过讲评了解学生易出错的原因。 讲评目的 3、通过讲评让学生了解自己为什么发生一些不该错误的问题。 4、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这段时间上,成与败的经验。 5、让学生打算今后如何把学习学好。1、对本次检测总体进行总结。 讲评过程 2、对今后如何教学与学法进行打算。 3、每一题逐一讲解。讲评时间一教时(40 分)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标要求解读:58 本单元将深入地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Z关系,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会用 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同时 又将认识一种新的四边形――梯形。知道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学习难点: 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课时划分:5 课时 垂直与平行――3 课时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2 课时第 38 教时 班 级 四(2) 张艳萍 姓 名 审核人1、垂直与平行 课题一: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评 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主备人教 学 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66 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 路 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 纠 错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栏) 3、带~号的 5、6 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以致用的 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59 学习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学习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一、合作探究(在已预习的基础上完成) 1、小组内讨论,直线有哪些特点?各小组作好记录。 第 1 组汇报讨论结果,其它组补充。 2、把两支铅笔想象成直线,摆一摆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关系?各小组作好记 录。 第 3 小组展示,其它小组补充。二、自主学习: 1、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 平行的?找到后自由举手发言,把你的发现告诉全班同学。 2、自己对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 3、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填空,两位组长监督的本组成员。 (1)在(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产生( 的( )叫垂足。 )内, (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时两条直线三、过关检测 1、动手折一折平行线和垂线。 (抽部分学生演示并讲解) 。2、完成课本第 68 页,练习十一第 3 题折一折。 (抽部分学生演示,并作讲解)3、完成课本上第 65 页“做一做”第 2 题。 (抽部分学生演示,并作讲解)4、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 1、2 题。60 ~5、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 7 题。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 。 方面第 39 教时 班 级 姓 名课题二:垂线的画法 评 价 使用日期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教 学 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64、65 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路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理解概念含义。 ( 纠 错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栏) 3、带~号的 5、6 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 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学习难点:准确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 一、合作探究: 回忆垂直的含义 什么叫垂直?两条线垂直时,会产生什么角? 探究垂线的画法: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61 (自己学习课本 66 页第(1) (1)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图 1) . (图 1) (2)小组内交流作图的步骤,组长作好记录,抽 1 个小组进行汇报演示,其它组 进行,点评。 (3)抽一个 1 号同学进行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学生自由点评。 教师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点上。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过直线外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图 2) 〃(图 2) (2)小组内互相交流作图步骤,组长作好记录。 请 1 个小组进行汇报演示,其它组进行点评。 (3)抽一名 1 号同学进行板演,并作好讲解,其它学生作点评。 学科班长总结:以上两种作图要注意的问题,其它同学补充。 3、把直线外一点 A 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在图 2 上画,原来画的垂线不能 擦)至少再画 3 条。用直迟量一量所画线段的长度,哪一条线最短。 (1)自己画线后并测出长度,并记录结果。 (2)分小组汇报:哪条线段最短? (3)自己读一段课本 66 页最后一段话,并注意理解“距离”一词的意思,自由发 言,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过关检测: 1、课本 68 页 4 题,第 1 小题,画一画。 (两位小组长检查其它组员作图情况) 2、课本第 69 页第 5 题。 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1)小组内互相交换意见,组长做好记录。 (2)抽 1 个小组进行汇报,其它小组进行补充。 3、第 69 页第 6 题,怎样修路最近呢?为什么? (抽 1 个小组进行汇报) 4、课本 69 页第 8 题,拿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62 (抽 1 个 1 号同学汇报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同学点评。 ) ~5、过 A 点分别画出两条直线的垂线。 ?A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 方面表现第 40 教时 班 级 姓 审核人 名课题三:平行线的画法 评 价 使用日期主备人 路使用人教 学 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64、65 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方法。( 纠 错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栏) 3、带~号的 5、6 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4、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学习难点:会用画平行线和画垂线的方法画出长方形。 一、自主学习: 1、自己读一遍平行线的概念,课本 65 页。 2、邻座的 3 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平行线的概念。 3、在( )内(63)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自学课本 67 页平行线的画法。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怎样画平行线呢? (1)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2)小组内交流画平行线的方法。 (组长作好记录,抽 1 小组进行演示,其它组作 点评) (3)你能用上面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吗? (抽 1 名同学说一说,其它同学自己补充) (4)用这一方法,小组内互相交换检验刚才画的一组平行线,是否平行。并相互 修改,并说明理由。 2、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 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各小组选 1 名组员进行汇报) 。 3、怎样画一个长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 (1)自己在画图本上画。 (2)把自己的画图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请 1 名同学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同学点评。 三、过关检测: 1、独立画一个边长为 4 厘米的正方形。 (1)组内同学相互检验,并作整改。 (2)请 1 人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同学点评。 2、完成课本第 68 页第 4 题的第 2 小题和第 3 小题。 小组内互相检验,并作出整改。 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 4、判断: (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相等。 ( (2)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 ( ) ) ) 。~5、过 M 点分别做直线 A 的垂线,作直线 B 的平行线。 ?MA64B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方面表现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 41 教时 课题一: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班 级 \ 姓 审核人 名 评 使用人 价 使用日期主备人教 学 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64、65 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路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 纠 错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栏) 3、带~号的 5、6 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习难点:对平行四边形概念及特征的理解。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 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 1、自学 71 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从概念中找出平行四边的特征。 2、平行四边形,有( )组对边平行,而梯形则只有(65)组对边 平行,它们都是()形。3、长方形和正方形各画 1 个后,观察它们分别都有哪些边平行? (1)独立画图后,找出各自平行的对边。小组内交流。 (2)抽 1 组汇报观察结果,其它组补充。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它们是否属于平行四边形。 (4)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 二、合作探究: 1、从四边形的特点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1)小组讨论,组长作好记录并汇报。 (2)1 个小组汇报,其它小组补充。 2、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自己先看看课本 71 页,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的关系。 (2)关上书,自己在预习本上画一画集合图。 (小组长作好监督工作, 不准抄书) 3、小组内互相检查,并作好修改。 三、过关检测: 1、完成课本第 74 页的判断题第 7 题。 (1 个小组展示) )形。2、完成课本第 73 页第 3 题剪一剪。 (抽 1 个小组展示,其它组点评)3、完成课本 74 页第 5 题 (1)小组内讨论完成。 (2)抽 1 个组展示,其它组点评。4、完成课本第 75 页,第 8 题:5、完成课本第 74 页,第 4 题/ (1)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66 (2)抽 1 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6、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剪下来拼一拼,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抽 1 人的作品进行展示)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 方面表现 。第 42 教时 班 级 姓 名课题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评 价教 学 思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64、65 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路 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纠 错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栏) 3、带~号的 5、6 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 和梯形的关系。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 3、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并能正确作高。 学习难点:理解它们的高有无数条。一、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四边形的特性 1、拿出自己准备的活动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教67 师演示两次) 学生自己操作体验后, , 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 (1)学生动手操作,并作观察记录,组内互相交流。 (2)归纳总结,抽 1 个小组进行汇报,其它小组作补充。 (3)组内讨论,生活中哪些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并作全班交流。 (1 个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 。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平行四边、梯形的底和高。 (1)自己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本 72 页,底和高的内容。 (2)同学自己发言,到黑板上指一指,你了解到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称和 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2、画出高 (1)独立完成课本 72 页“做一做第 2 题 (组内进行检查并修正)(2)独立完成课本第 73 页,第 1 题。 (组内互相检查并修正)三、过关检测: 1、等腰梯形两条腰长度( 称轴( ) 。 )条高。 ) ,它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否有对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可以作( 2、完成课本第 73 页第 2 题。 (组内相互检查,并作修正) 3、完成课本 76 页第 10 题 (组内检查,并作修正) 4、完成课本第 76 页,第 11 题:量出右边的平行四边形各角度数,你发现什么? (小组讨论完成,全班交流)~5、完成课本第 76 页,第 12 题,试试你的眼力。68 (小组讨论完成,全班交流)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方面表现 。第 43-44 课时教案课 题 教学内容 课时目标 检测时间 检测试卷 检测要求第四单元检测 单元检测 测试学生的能力 两课时(90 分) 课课练 单元检测试卷 认真审题 冷静思索 独立完成第 45 课时教案 讲评内容: 第四单元测试卷讲评讲评目的1、通过讲评让学生纠正做错的题目。 2、通过讲评了解学生易出错的原因。69 3、通过讲评让学生了解自己为什么发生一些不该错误的问题。 4、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这段时间上,成与败的经验。 5、让学生打算今后如何把学习学好。1、对本次检测总体进行总结。 讲评过程 2、对今后如何教学与学法进行打算。 3、每一题逐一讲解。讲评时间一教时(40 分)第 46 教时 班级 主备人 审核人课题 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树(商一位数)1 课时 评价 使用人 使用日期姓名70 教 学 思 路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纠错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78 页的(1) ,用红色勾出疑惑点; 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方法。 2、 针对自主探究找出疑惑点,课上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惑。 知识目标: 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的数(商一位数 )的方法,能进 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 算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 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获得新的口算方法。 一、问题导学 自主学习 1.课前热身,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8= 24÷8= 12×8= 96÷8=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看看图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能不能用自己的理解来列式 并写出来。 3.自主探究并写出计算方法.4.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得出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方法.试着 写一写。5.,独立练习看你最少能用多少时间,把时间记录下来并把方法理 解。 60÷20= 90÷30= 80÷40= 6.知识延伸 试算:83÷20 ≈ 80÷ 19≈你是怎样算的,你的方法是7.知识运用 62÷20≈120÷20=7185÷34≈93÷30≈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不能解答的用红笔 圈出) 3.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课堂检测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 1.看谁最能干。 20×3= 93÷30≈ 60×4= 80×5= 60÷30 = 40÷18≈ 240÷60= 80÷36≈ 400÷80= 30×3= 630÷90= 90÷30= 2.在每个圈中选择两个数列出两道你学过的除法算式,并口算出结 果。60 64 20 160 163 40 239 80 2403.学校饲养场有 120 只兔子,如果 30 只关进一个笼子里需要多少 个笼子?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我在 方面表现总体表现(优、良、差) ,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第 47 教时 班级 主备人 姓名 审核人课题 用整十除几百几十(口算除法)2 课时 评价 使用人72使用日期 教 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出程序的执行结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