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语文大神,逻辑思维强的人特点好,或是编辑,有个句子求教

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编制研究――以“人教版”为例_学霸学习网
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编制研究――以“人教版”为例
论文摘要练习系统,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与课文系统、知识系统、      助读系统一起构成了语文教科书。在语文教科书中编排一些精心设计的练习题, 将有助于学生记忆、 理解、 应用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科书发展 史上, 缺乏练习系统的教科书被看作是结构不完整的教科书。 因此, 现代教科书 的编撰者都非常重视练习的设计, 科学、 合理、 有序的练习系统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教科书的教学功能。 本论文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在能力训练内容、练习结构、练习导语、     练习图 个方面进行脉络梳理的基础上, 表四 结合人民 教育出 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语文》 做出案例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期望能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实验和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本论文包括六章,      第一章概述研究对象及范围、问题提出及文献回顾、 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方法、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主要论述小学语文教科书练 习系统编制的理论依据。 首先,围绕课程标准在总目 阶段教学目 标、 标对练习质 与量方面的要求展开。 其次,从布卢姆的教育目 标分类系统、 维果茨基 “ 最近发 展区” 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 然后结合语文方面相关的知识、 技能、 策略, 最后为练习系统的编制作了理论层面的阐述。 第三章、 第四章, 主要是对 课后练习系统和单元练习系统的分析, 结合人教版练习内容进行简要评述。 第五 章主要概述国外小学母语教科书练习系统编制的特色,并引用一些案例进行分 析, 期望能够对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编制有所启迪。 第六章提出对我 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制的构想,以期对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 小学 语 文教科书 练习 统 系编制 ABS TRACTAC n e x o o c ostf o Pr i ui l s e 如。 l   i s t t k f cni o f r a , c d gctyt , we e he e b t n s S u t n S l n x sm g d ssm ce i s t , d e 一al ssm Ee i s c s n 枷卯n t y ,xrs ye a hlr d g yt . rs y mioe e t c sm n c P e n e x ce s t n a P o C i s t t均 . iit cn1 i t il m d mt l 一r t l a f h e e 伙 k T ssh 0c s n as e e f h o t e n x sh c uo h t a r o e n c g m m li e e o it ncPic f h n eadf g eh k o i几 A ag g c Pao x rn o t C i s n o i t t O c Pc . r n n c h e e rn x o m l i ,m xe s i C i 那 t t k wl e hl lt t e t m m r 。 ce r e n h i cs e n e bs i xo lb e u f P os dn h e o u t a s t , yud sn ndaP l cty如o e罗 adb i klTii oe f e net da Pl e n r wd n acsl 、 s o t ra yc m a l s i. s n h加prn d 免ecs e形e t t t沁 adt o i y reI t h r o ot t i r 七 h卜en ee 伙 k h r n w t n h i y f a 月 n h x n c da i. e s r o t e x h e 伙 k t s t a x rs y e a e r da n m l t t k t t t” , oe a l kec i s t s r a e s l o P e x 扣 s h h c t c e sm r g d e c e e 卜 tw t t c r T e fr t o e l t沁kcm l a et m yvl he i r t e h r oc h hs u . u e , cm d m e伙 x o P r l x r e a et i s l el e uds o ee i . d nf r nb , qet ee c y e wlb 血l cg f x rs S e ic e al s una x 心s ssm i l i n ce s ii a , s o ec i l t e l y 胡d 目cvltd P yh t h g n i o t t l均 . e七tc oi l t e i f Co fh e 玩 k 1 y sa e a n u t n e x c h sP Ti Pr i s o or s t    ae d s s丘 m fu a c 伪m ln h bit rn g t u c s e e p s. b i ea lyt i , e n gt i an h ip cc s C r t P dC l l,a adh P c“g P wt 《 h c 》 rt tt e b r i e a g n t r t r h i Ci e al r u , a e a n e u c d e i a h a n s Pbs db eP ,Eua nP S t m k t c eaa s, c t P ul e yP0l dc i r o ae i h c s t O e c s h a nl i T ah u y sh u o t r so r f a o毗 t ti da hP t g sm r r w r ds e a ei s oi o i oc e e nt e , n v g c v e f 暇 t 比 e r ad o er m n o f P cc o te i s t t洲 ie m n r sh l a e r i fh C ne e l 〕 n l el c o . t hc x, k e a 1 y h sP o s Ti a r st fihP e T f t 1 a sh e a h b cn   P ecni os cat . e r o e bret r cr o c ad s x s rh i n a 1 e s c jt se oh c et qs o r 能d t i a c e t re c g l t t s P, e ei P p adh l ru r i ) ee a h aad e e o h ut n o e n et t v w h s r o n h er cs l c,h r e c t hl et Ppr a c rt ad h j oao. e i f et e a h e n u,h a c r t sc t l v i T n c gi n a e s z c q c e h a c in e 1 t nh i n s n oe l re t t 0 tab io 1 ds o ee s ss m F t e e d n e b a h h r1 as fh eg fxr e yt . r, o c a l c O ec s o s l e i n i c e i t s h xr s y m u b e i di e f ui ya un i o n h cc i s e m t ds e n t sO qat ndqat r udt c s t s e n g m r i t ya e u u m t dr h o 】 l h t e h ggl 七n t uh c币cl s na n t ta gaadt s g t ci oa T e,h at u a di e t o n e a a n e . e o r o b et l 、 bo m oF u ol b v o h n t D a , cm i s Bom lx o y f日c i ao e i f t 伪gi c m i n h e n t a n j e re t C s v iO n h t 竹gt y “ n o P x ld e P e , or t cn r is i t e o k, Z c f r 油a c l m , y h os U v mwt h s 5 o o v o n t , e tc i t h t h e C i sko l g, ekl dh sa g F ayt t t v t riP v e? h e n wec t s l t 1t i i, h e a e e ys r 1 d ne d h i a c re n l e n t h n . y i O od T e h adt fu cat m i y a ssh Pat e ei h t tn h 七 t r n h o r hP i d e t h r n n y e a l al c t r 1 bh dt e adt e cc n e x e u Pa l . e f oe a 0i e t ds ca c rt o ec C ss m t i cc h i n r t T f n m n ui h ci h r t sc x心S y e e h t i lS e g n n a e if i t no g au g t 伙 k lh o P av nl sh a n P pe o e if i l gacet扣 . t cm a i aa i t l oe r s sm e rn n x si e r e y , es t s t o s o oc t n r c 1 e m n r c , P g0 i sm vl c fc cn P0 f Or n y l et s ol oi tg eo e a alr r c e iou o r e a h h n u y v u c n b eo h e m n P cc o C 1 eeb s t t r r ad r le f hns t t k. c f o a i e xoK YWO DS em 衅 s ol h c t t kce i s e ,e, E R :l e en t c o Ci se h , rs ym ds h , n e o xec s x t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 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军 鱼 孟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东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 位 将学 论文的内 编入 关数 库进 索。 权将学 容 有 据 行检 有 位论文的 和摘要 标题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学文签 岌 师渗 保1 位作名 平导 论者: 云 。日期:夕. , 矛日期 : 第一章 绪第一节一、研究对象(        一)语文教材与语文教科书的区分论研究对象及范围语文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 标的主要凭借; 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取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主要依据。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 : 广义的语文教材, 不仅指课内的语文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 还包括课外语文教材, 即在日 常生活中被人们当作语文学习材料来看待的一切语言文字音像材料。 狭义 的语文教材, 只是指课堂上使用的语文课本即课内 语文教材。 在这两种含义的语 文教材中,一般多指狭义的语文课本,即语文教科书。语文教科书也称课本或教本。它是 “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法要求而编写的教学用书” 。本论文是对语文教科书的 。 研究。 (        二)语文教科书的组成语文教科书是一个庞大的知识载体,      每个知识元素既不是孤立, 也不是杂乱无章地任意堆集的, 而是由一个有机的知识网 和一条系统完整的知识链组成。 络, 各种知识中的各个因素构成系统, 成为有机关联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语文教科书 由四个系统组成。 : 1      、课文系统:课文系统不等同于范文系统。范文,顾名思义就是模范文。 课文不等于范文。 它不仅可以是范文, 还可以是讲述知识、 提供听说读写的资料 或病例、 训练思维的案例, 或者是用来说明某种语言运用法则、 文章表现技巧的 语言片断, 比如句子、 句群等。 它是指在语文教科书中用来训练学生读、 听、 写、 说 ( 语交际)能力的所有资料和案例。 口2 助读系统:      、 又叫提示系统、导学系统、辅导系统或者目 标系统,其实质性内容就是对学习的要求、重点和方法的提示, 对某种疑难问题的诊释, 对相关资料的引述等等。助读资料编制的方式,常见的有:编辑说明、单元学习要求、 课文预习提示、课文自 读提示、作业提示、注释、题解、作者简介、参考资料、复习题要表及某些附录材料等等。0 文 著 《 能 训 角 论 国 课 教 教 , 港 化 育 版 1洲年, 0页 何 胜 : 从 力 练 度 中 语文 程 材 法》 香 文 教 出 社, 塑〕 第8 。。 何文胜著:《 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 ,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侧 年,第8 页。 9〕 1. 陆迎芬: 中学语文教材的 《 练习系统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2”届同 以 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侧 2 ”年,第 3页    。 3      、练习系统:又叫做训练系统、检测系统。语文能力是靠语文实践来培养的, 这种实践就是练。 按照一定的目 标有计划的设计出一系列 “ 的内容和方 练” 法, 体现一定的语文训练的序列和网络式的训练结构, 便构成了语文教科书的练习系统。 练习系统一般与课文系统、助读系统和知识系统密切配合,也有的把教科书的练习系统单独抽出, 成为独立的练习册。4      、知识系统:指语文的基础知识。目前看法比较一致,即知识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 主要是帮助语文能力的形成。目 的, 前在语文教科书中, 不要求成系 统的知识,主要是 “ 精要、好懂、有用”的知识。 ( 练习系统与教科书:      三) 练习系统就是要完成教科书的训练功能。 教科书 不仅要落实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内容, 还要合理设计和安排练习的序列、 练习 的方法和练习的检测。它是语文教学能否完成基本任务的关键所在。二 研究范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 抖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      X ( 录,目 前,全 国 1 家出版社陆续出版了 n 套小学语文教材 ( 0 语文出版社出版了A版、 版两 5套) 。本论文研究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 2 5年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X ( 《 语文》①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 ,由 心编著。在文中简称为 “ 人教版” 全套书共分十二册,由 。 于撰写论文初稿时, 六年级上下册还没有出版,所以论文研究范围为该套教科书的一至十册。第二节一、问题提 出问题提出及文献回顾目 中国语文教科书仍然保持着以选文为中心的教材模式。      前, 在这样的教材 模式中, 教师常常将目 光集中于选文, 重视对选文意义的挖掘, 而容易忽略选文 以外的教材内容, 如助读系统、 知识系统和练习系统的解读。 特别是对练习系统, 处置方式显得较为随意。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对练习系统的处置常常有这样几种 倾向: 一是淡化。以为与选文的关系不大, 可有可无, 教师也多采取置之不理或 全盘包办的态度, 在完成课文的学习任务后, 将答案匆匆报给学生记录下来; 二是作业化, 练习成为 教学内 容的附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 庸。 练习题就成了 学生巩固知识、 训练能力的课外作业了; 三是目的化, 学习课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全解。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脸教科书 《 语文, ,人民教 育出版社, 阅5 2 年。 答课后练习题, 以寻找练习的答案为课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对练习系统的这几种 处理方式应该说 都是不够慎重、 甚至是盲目的, 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练习系统缺少深刻的理解。练习      是语文教科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系统, 这是中外教科书编撰人员总结 长期编写经验得出的结论。 在语文教科书中编排一些精心设计的练习题, 将有助 于学生记 理解、 忆、 应用所学的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科书同一般著作的 重要区别之一。 在教科书发展史上, 缺乏练习系统的教科书被看作是结构不完整 的教科书, 因此, 现代教科书的编者们都非常重视练习的设计。 对练习系统缺乏 深入研究, 就很难结合课文内容科学地有目 的地设计不同功能的习题。 从这个意 义上说, 语文教科书的练习问题是一个鱼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二、文献回顾(        一)国内研究现状: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科书的练习系统, 前国内学者还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研      目究。 有些学者对课后练习或单元练习的设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但大多着眼于不 同的角度,虽各有建树,却没有从理论上进行整体研究,缺少宏观的把握。 1 课程教材研究所的郑宇老师, 从课文后练习的编排看当代小学语文教育      、 《的 》 , 0多 走向 。 对5 年来小学语文教 课文后练习 排的 材中 题编 分析中, 划分出当 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四 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 (99 16 , 1 - 93 课文后的 4 一 ) 练习从无 到有, 强调思想政治 教育, 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传授。 第二阶段 (93 l7) 1 w 98, 6e 课文后的 练习简约、明 确,强调 “ 双基” 训练。第三阶段 (9 s20 , 17e 00 课文 8 )后的练习从简单走向繁复, 注意体现训练过程, 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四阶段2 (00 ,语文课改的根本点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    e) 全面发展, 练习强调体验、 感悟和积累,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郑宇老师从课文后的练习着手,      分析了 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 其中主要 是列举了 人民教育出 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练习案例, 进而分析课文后练习的编排思 路及呈现方式。 但是20 年以 0 来的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 郑宇老师分析了其 改进和转变, 同时, 提到了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但没有具体说明是哪些问题,也没有进一步分析。2 范蔚 《 语文教      学 、 小 科书的 基本结构及其教育功能负 . 对练习系统的 载》 , 编制说了 一些看法, 首先力求习题的多样性, 包括习 题型、 题的 习题的内 容、习题的要求、习题之间的联系;其次要增加习题的指导性。这篇文章泛泛而谈,      没有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进行论述, 上面的看法也。 宇 《 课 后 的 排 当 小 语 教 的 , 《 程? 材? 法 . 以 第3 。 郑 : 从 文 练习 编 看 代 学 文 育 走向 , 课 教 教 》2巧年 期。 范蔚:《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基本结构及其教育功能负载》 小学各科教与学, 阅5 ,《 ,2 年第1 期. 同样适合中学教材。 没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寻找练习系统设 计的 依据, 也没有充 分论证小学生练习什么样的试题更适合他们的能力发展以 及素养的形成。3 夏红 从教 训练系统解读教材     《 材的 、 星 信息》 , 。 他认为, ①训练系 统起着固定选文教学内容的作用, 是对课程内 容的具体展示,因此, 从教材的训练系统 中, 我们可以读出 教材编撰者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角度, 我们还可以读出教 材编撰者选取教学内 容和教学角度的依据, 并从其依据中读出教材编撰者对语文 的认识。 ②训练系统的言语呈现方式则直接体现着教材编撰者的 读者意识, 又因 为教材众多的读者是学生,教材编撰者的读者意识实际上又体现着他们的学生 观。 ③语文教材内 容是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的中间环节, 这种中间作用 体现在它一方面要遵循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 将课程内容教材化, 另一方面又要能适应语文教学的动态活动过程的需要, 将教材内 容教学化。 课程内 “ 容教材化” 是通过教材的训练系统对选文教学内容的固定实现的, “ 而 教材内容教学化” 则 主要是通过训练系统对学习路径的指引和学习过程的推进作用实现的。 理想的教 材训练系统应该是, 我们可以从训练题的内容中, 准确地读出教材所确定的重点 教学内容, 并看教材所确定的教学内容是否体现课程内容, 指向课程目 还可 标; 以由 训练题的有机序列中,掌握学习路径,推进教学进程,指导语文教学。 这篇文章着眼于训练系统的内      容、呈现方式以及和教材、教学之间的关系, 论述了 训练系统的作用, 同时也提出了理想的训练系统应具有的特点, 具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 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目 教材训练系统有哪些 前, 优点与不足?如何设计出理想的训练系统? 4 周方 《 语文教材课      谈 、 谈 后练习的 性和趣味性》 , 启发 。 提出了 一些看法。 首先, 他认为课后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课后练习是对通过选文所学到的语文知识 的阐释和补充, 有助于检验学生一课学完后的阶段成果。 接着提出: 设计什么样 的练习题才会让教学的主体― 师生感到它的必要性呢?①习题具有启发性。 学 习的最好效果不是终于学完了一篇课文, 或仅仅是知道了什么知识, 应该是对学生有所启发, 使学生有所感悟, 让他感到要进一步探求下去。 这时课后练习的启发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仅仅是就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只要看看书就能找到答案 的问题, 那么启发性就无从体现了。 ②习题具有趣味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 后练习是用来启发学生思维, 训练学生能力的。 因此课后练习一定要站在学生的 角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 好奇心都是形成求知欲、 满足求知欲的最基本的 条件。课后练习一定要在满足兴趣、设疑方面多加考虑,使学生感到愿意思考、0 夏红星:《 从教材的训练系统解读教材信息, 语文 .《 学刊 ? 基础教育版》 05 ,20 年第8 期。 。 周方:《 谈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启发性和趣味性》 语文学刊 ? ,《 基础教育版, 侧 ,2 娜年第2 期。 愿意去做。朱建国 《      练习设计要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 语文 ,他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练 习题型及作用, ①设计多维性练习,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多维性的练习设计要重 在引导学生多思路、多层次、多结果地去思考问题, 寻求多种正确的答案。如针 对同一种词义, 不同的词语; 写出 针对同一种意思, 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 针对同 一篇课文, 作不同 层面的理解等。 ②设计变异性练习,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求异 思维是创造思维的 核心, 是创造思维中最重要的思维方法。 变异性练习能启发诱 导学生跳出课文原有的框框, 突破课文中现有的结论和观点, 探求不同见解, 得 出不同结论, 获得新的结果。 ③设计比较性练习, 培养聚合思维能力。 多向思维 是为了尽可能多地爆发出智慧的闪光, 而要真正获得创造性火花, 还须通过比较、 择优进行一番聚合。 选择正确读音、 辨字组词、 选词填空、 选择对词义的正确理 解、 选择最恰当的标题等都可以作为比 较性练习的内 设计这类内容的关键是 容。答案难辨性和可选性的统一,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才能。 此外, 对课文中出 现的某些具有相似性的问题, 也可以设计成比较性练习, 使学生在比较中 懂得区别,引出新发现,获得新知识。④设计推理性练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这类练习的特点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维。 它有利于培 养思维的逻辑性,提高判断推理能力。⑤设计质疑性练习,培养批判思维能力。所谓思维的批判性, 就是善于独立地、 严格地评判自己和他人的假设、 观点是否正确的能力。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必须重视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质疑问难无 疑是培养批判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课文学完后,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引导学生再到课本中去发现值得思考的问题, 并通过独立思考、 集体讨论和查阅数据等方式加以解决。 练习系统应具有启发性、      趣味性、 能够培养创造思维。 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周方先生是从练习设计的一般原则出发, 阐述了练习系统应具有启发性、 趣味性。 朱建国先生具体到练习题型, 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设计, 从各个角度培养了学生的 创造思维,并结合了设计案例,有一定的说服力,值得我们借鉴。5 蔡玉琴 对小      《 学语文教材改革的思考》 提出 编小 、 气 改 学低年级教 材应注意的问题, 丰富练习形式, 重视培养能力, 现行低年级教材的练习形式比较单调,而且理解课文内 容的要求偏高, 对学生自 主语言实践重视不够。 教材的 练习设计 不能只限于读读写写, 抄抄背背。 要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要减少理解课文内 容方面的 练习, 加强朗 背诵等积累语言的练习, 读、 加强综合性的语言实践, 使 练习富有实践性、 启发性和趣味性。 如可以适当增加读读画画、 读读做做、 读读毛 建国:《 珠 语文练习设计要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 小学教学设计》 仪 ,《 ,2 抢年第 1 朋。。 玉 : 对 学 教 改 的 考 , 课 教 教 , 2扣年 期 蔡 琴 《 小 语文 材 革 思 》 《 程? 材? 法 , 以 第7 。 唱唱、 读读演演等练习, 还要重视通过练习启发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 鼓励他们说出自 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材练习是改编的重点, 因为语文能力训练主要通过练 习来进行, 编写练习要特别重视有计划地安排识字、写字、朗读、 想象、 理解词 句、口 语交际等能力训练。 在安排上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符合学生的年龄 特点, 注意体现规律性, 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练习形式要能激趣、 益智, 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智力。 杨再隋的 《 编写小学语文教      探索 材的新思路》 , 。 他认为 教材不要 过分强调体系化了的语文知识,也不要过分强调我们自以为很科学、很系统的能力体系,而是要给儿童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 并纳入儿童的生活事件中, 使我们的教 材紧贴儿童的生活。 课后练习应注重语言的感悟、 积累, 并视课文内容提出 探究 性思考题,意在打好基础,培养创新意识。语文活动要重视 “ 综合性学习” ,在 综合中向课外生活延伸,向其它学科延伸,拓展语文学习的新视野。 这两篇文章都是对教材编写体系的思考,      具体到练习系统的设计, 关注了儿 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力图在儿童心理结构和练习结构之间找到最佳结合 点。 他们都重视 “ 综合性学习” ,提倡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他们 只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想法,并没有作详细、整体的论述。6 乐萌 《      、 语文教 材中 “ 考 ? 思 练习” 新视觉》 他谈到, 的 气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 ( 修订本)中的 “ 思考 。 练习”以全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了 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其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体现了阅读训练的自 主 性, 增加了 感悟和积累词、 段的训练: 句、 增加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评价或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 并发表一定见解的训练; 增加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 的形式; 增加了由 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的内容; 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训练 题。 真正做到了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 主选择、自 主学习和自 主积累。 ②体现了 阅读训练的整体性。为了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阅读的知识、 领悟文章的内涵, 教师要从文章整体着眼, 进行字、 句的训练, 词、 注意文章各 部分之间的联系。 思考 ? “ 练习” 样遵循: 整― 分 同 “ ― 整”的基本原则, 从 感知课文大意入手, 再落实到语言文字训练, 最后, 上升到领悟文章的情感, 体会文章的中心。 ③体现了阅读训练的 迁移性。 思考 , “ 练习”从学生的认知水平 出发, 根据不同的课文结构、 表达方式、 训练重点, 把课文归类, 构成知识体系。 根据读写结合的相关性, 在设计上力求做到读写结合、 读写迁移, 这一点, 在新 的训练题型 “ 选做题”中有明显的体现。 周婉 《      领学 主 平 引 生自 地走进语 文练习》 , 。 他认为引 导小学生进行自 练 主。 杨再隋: 探索编写小学语文教材的新思路》 《 《 , 基础教育课程, 2 巧年第2 期。 ,1 洲 7 。 乐萌: 语文教材中 “ 《 思考? 练习”的新视觉》 《 , 云南教育》 2 2 , 0 年第 1期。 6 ⑧ 周婉平: 引领学生自主地走进语文练习》 教学与管理》 佣3 珍期。 《 ,《 ,2 年 习, 教材应从三个方面考虑: ①尊重个体, 发挥学生主体性, 把思考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探究; 把想象权还给学生,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把 选择权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在选择中发展, 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出发, 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 练习。 ②整体设计, 体现练习的序列性和多样性。 初读尝试 性练习、 精读理解性练习、复习巩固性练习、 迁移运用性练习, 几个层次的练习 前后贯穿, 融为一体, 引导学生顺应 “ 揣摩― 理解― 积累― 运用” 的学习语言的 心理过程, 现内 实 化和迁移, 对增强学生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 习惯也有积极的作用。 ③不拘一格, 鼓励学生创新。 充分利用教材数据, 引导学生走进自 然、社会和生活:大量阅读,拓展视野。施茂 《 语文教材 “ 考?     学 枝 小 思 练习” 编写中的 几个偏差》 ,以 年制第 。 六十一册教材为例, 提出 “ 思考 ? 练习”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 重理解内 容, 轻掌握形式” 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 所占比重大,掌握课文形式的题目 的训练力 度偏低, 读写词语的题目 很多, 而真正要求掌握作者如何运用语言 表达情意的题 目 可谓凤毛麟角, 这些为数不多的题目 虽涉及课文的语言表达, 但往往是大而无 当,难以 作答。 重语言认识,轻语言能力” “ 理解内容与掌握形式几乎是分开进 行,最突出的是词语的积累, 思考 ‘ “ 练习”中,除了诵读课文有助于学生内化 以外, 大都是离开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机械地读和写。 理解意思的题目 迁移 多,运用的少, 重提出问题,轻提示方法” 重封闭运行,轻联系沟通” 重划一要 “ “ “求,轻因材施 “ 。 练” 乐萌分析了新课标下 “      思考 ? 练习”体现的新理念:阅读训练具有自 主性、 整体性、 迁移性。 周婉平也认为小学生练习 应具有上述特点, 进而对教材中的练 习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而施茂枝提出了 “ 思考 ? 练习” 编写中的几个偏差, 这三 篇文章, 尽管研究问 题的视角不同, 但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实质上也都在探讨 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练习系统中理解内容与掌握形式、 语言认识与语言能力比例 多少更为合适?这也值得教育工作者继续思考与研究。7 周登朝、 增 解读人教版语文实 材的      刘仁 《 、 验教 操作系统》 以 年级为 气 中例,从两个方面论述,第一,练习系统的基本类型,分为整体理解、局部探究、语言品位、 拓展延伸, 他是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提出的分类。 第二, 练习系统的教 学运用, 首先是关于思考练习内容的处理, 采取了几种方法, 辅助― 减缓坡度, 扩充 ― 增加弹性, 造― 丰富内 添加 改 涵, 一强化功效, 其次是思考练习的教 学运用, 凭借题路, 简化教学设计; 把练习当 作抓手, 优化阅读感悟; 利用范例, 强化阅读技能;巧作融合,深化情感体验。。 偏茂枝:‘ 小学语文教材 “ 思考 ? 练习”编写中的几个偏差》 湖南教育》 以 ) ,《 ,2 加年第4 期。 . 周登朝、刘仁增:‘ 解读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的作业系统》 小学教学设计, 05 ,《 ,2 年第 1 期。 赵舜华 《      关于人教 版小学语文教材大修订访谈录》 , 。 谈到教材课后思考练习题的几个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 整体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开动脑筋, 提出问题, 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共同探究; 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 生主动感悟语言、 积累语言和学习应用语 言 为了体现教材的弹性, : 安排了一些 选做题, 供学生选择。 以上几点可以说是课后练习编写的意图, 体现对新课标的落实。 这两篇文章都是对 “      人教版” 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解读, 概括论述了练 习系统的基本类型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 对课后练习题 目 特点、 作用的分析, 对练习系统的编制提供了 一些线索。 但两篇文章都没有对练习设计理念展开论述,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8 何文      、 胜老师编著 《 从能力 练角度论 语文课程教材教法》 。 训 中国 。 详细研 究了 教科书编选体系的理论依据、 教科书编选与学生的学习心理、 祖国大陆与香 港、 台湾地区教科书比 较研究等专题, 涉及了练习设计的理论依据、 其中 练习设计的特色及应注意的问题等等。 从能力训练的角度,      用认知心理、 学科理论与课程理论等三方面来论证教科书编选的理论依据, 这对练习系统的编制非常有借鉴意义, 尤其是语文能力序列 表为组织知识点和训练点提供了操作内容。 9 顾黄初、      顾振彪编著 《 、 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 。 根据作业的作用分 ⑧ 提出 类, 分为记忆性作业、 理解性作业、 应用性作业。 语文作业的质的要求,即目的 性、 启发性、明确性、 量力性。 在论述语文作业作用的基础上, 介绍了国外母语 教材作业系统的一些特点: 比较重视情景化; 善于把比较抽象的任务化为具体的 操作步骤, 使作业化虚为实: 重点的 作业常作循序渐进的安排; 讲究作业的趣味 性;重视作业中的合作交流:作业专题化。 对作业的分类、      对作业质的要求, 尤其对国外母语教材练习设计的介绍, 给 我国语文教科书的练习设计一些启示,如何在吸收国外练习设计经验的基础上,让语文练习成为学生思维和操作的 演练场。 0 范印 1、 哲著 教材设计与      《 编写》 。 论述了 材设计的 。 作者 教 理论依 如, 据, 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 知识论。分别对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等展开详细论述, 其中对练习设计理论, 把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与布卢姆的教育目 标分类理论进行对比,各有利弊。。 赵舜华:‘ 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大修订访谈录, 小学教学设计》 以 ,‘ ,2 刀年第9 期。 。 参见何文胜著:《 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 ,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玲9 年。 9 . 参见顾黄初、顾振彪著:《 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 年。 0 1④ 见 印 编 :教 设 与 写 , 等 育 版 1 年 参 范 哲 著 《 材 计 编 》 高 教 出 社, 9 . 8 9 这为练习系统的编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方向,对教材编写具有普遍指导意      义。 虽然没有对语文教科书编制问题进行专门 论述, 但有些问 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如何把国外理论本土化, 与我国教材教学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这还 需要教育工作者继续实践、继续研究。总之,      研究者们都探索出一些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设计的特色和规律, 这些都是语文教科书研究的宝贵财富。 当然, 我们也看到, 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 研究中还存在诸多问 题没有解决, 这说明理论研究的深度、 广度还远远不能满足 练习编写实践的需求。 因此, 构建一个合理、 科学的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设计框架是当务之急。(      二)国外研究现状: 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 《      语文教育展望》 ,朱绍禹主编 《 国际中小学课程教 材比较研究丛书― 本国语文卷》 朱绍禹主编 《 苏语文教学》 柳士镇、 , 美日 , 洪 宗礼主编《 外语文教材研究》 付宜红着《 , 日本语文教育研究》 台湾书局主编 《 , 各国教科书比 较研究》 这些著作大多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 。 对英法美德俄日 等 国的教材编写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探讨不同社会制度、 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 是怎样从本国国情出发, 编辑设计出符合自 身特点的母语 教材规律的。 同时介绍了 一些国外母语教材的课程标准, 从中可以看出 他们教科 书设计的基本理念, 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国 外练习系统设计的一般理论原则, 但他 们大多是结合案例, 介绍了国外习题的形式和内容特点。 马爱莲发表了 《 国外母 语教材练习系统的特色》 ,对国外练习系统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出国外母语 教材练习系统编制的 一些特色。 综合上述著作、 文章, 看到国外练习系统的 可以编制有以下一些认识和实践:1      、国外母语教科书练习取向大都是培养学习能力、实际交际能力。如,日 本的语文课程练习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立足于语言教育的立场, 着重 提高正确理解、 表达国语的能力; 二是加深对国语的认识, 丰富语感, 培养尊重 国语的态度;三是在提高交流能力的同时, 培养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再如,韩国 强调通过探求语言现象, 培养致力于国语的发展和民 族语言文化的创造发展的能 力与态度, 尤其是从批判的角度了 解多种类型的国 语资料, 培养创造性地表达思 想和情绪的能力。 2      、主张把复杂、抽象的学习任务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通过一个个简单、 具体的小问题, 逐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复杂、 抽象的问题。 德国母语教材编者 如, 设计练习时, 通常是先从几个问题入手, 接着给出练习提示、 练习说明, 引导学 生沿着这个思路继续解决问题,最终完成练习任务。 3      、练习多设计实用性题 目,讲究形式的丰富性。如,美国教科书课后设有 各种层次的写作练习。 浅的有写过渡性的句子、 广告词或图片说明; 深的有文学 评论、研究报告之类的写作:小到一句话、一个片段,大到一个综合性 “ 项目”的写作。4      、提倡练习中融合多学科知识。以美国为例,他们在 《 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 “ 跨学科学习”的要求。所以,教材在练习活动的安排上直接表述为 “ 和其他课程的 联系” “ 、 多元文化联系” “ 、 社会科学联系” “ 、 跨文化知识学习”等。5      、国外的母语教材大多确立 “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编写思路,强调母语学习重要的不是结果, 而是参与, 所以, 他们在练习的安排上, 多点拨和引导学生, 呈开放式, 即使再难的答案也要求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参与、 观察、 分析和感悟得出。以      上几点是对国外母语教材练习系统的介绍, 希望对我国各地正在试用的多 套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完善提高,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一、研究目的(      一)首先,在宏观层面上,理清语文练习系统编制的理论框架。 ( 其次,      在微观层面上, 二) 探讨语文练习系统从能力训练内容、 练习结构、 练习形式等方面的编制构想。 ( 通过该研究,      三) 倡导练习系统的科学性, 构建符合儿童心理化的练习结构。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一) 通过文献的阅读思考和整理, 全面把握有关练习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及国内外研究情况:为本论文的理论框架形成奠定基础。 (      二)比较分析法: 从多个角度对练习系统进行分析, 对比研究, 从而全面 分析其优点与不足。 ( 统计法:      三) 在教材的横向与纵向比较中, 分析数据, 统计出表格, 从微 观剖析上进行直观比较。 第四节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目      前国内学者对练习系统的分析、 评论还局限于微观探索, 而少于宏观的整体把握。 而且, 大多学者是从课程视角进行研究, 本文除了 从语文学科理论入手, 还广泛汲取国外相关理论, 学习理论、 如, 认知目 标分类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等 等,开发一个整体、清晰、有序的框架,对练习系统作多角度、深入的研究。 同时作为一套实      验教科书, 如何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融入其中, 如何在吸收 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保持母语教科书的本色, 也是备受关注的。 本研究既关 注了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呈现形式, 也提出了练习系统编写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四个方面对教科书的练习系统做了细致的分析, 既有论 述, 又有比 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 较, 更好的使用。 在笔者看来, 这 些分析和研究,对于人们多角度审视语文教科书的练习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 练习系统编制的理论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第一节 《对练习系统的要求和建议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 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 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 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① 。 一、      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二、      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关注人类, 关注自 然, 理解和尊重多 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      教材要注意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 族自 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四、      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五、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     体裁、风格丰富多 样,难易适度, 适合学生学习。 六、      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语文知识、 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七、      容的 教材内 安排应避免烦琐化, 简化头绪, 突出重点, 加强整合, 注重 情感态度、知识能力 之间的联系,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八、      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 避免模式化。 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 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九、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给地方、 学校和教师留 有开发、 选择的空间, 也为学生留出 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满足不 以 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以      上九点对语文教材编写的建议, 只有一点直接提到练习系统的编写“ 应少 而精,具有启发性, 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其它八点对练习系统的编, 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 部制订: 全日 《 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让, 加1 2 年,第 2页。1                 2 写是间接上的指导。在《      语文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 课程目 标中阶段目 标对第一学段(一 年级) 12 、 第二学段 (礴 年级) 3 、第三学段 ( ̄ 年级) 56 ,从微观层面上作了 具体指导。从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话或习作等几个方面对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数量和形式进行了界定。识字写字阅读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写作l X ̄ 8 8  ̄ l又 ( 6) 1 ) X ( l ) X第一阶段o个个2 X个 X ( j 左右背诵优秀诗文5 篇 ( 0 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4 万字, 课 内习作每 学 0 背诵优秀诗文5 篇 ( 0 段) 年 1 次左右 6第二阶段5 20 个第三阶段3 洲个 《) X5 20 个 左右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 字, 课 内习作每学 0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 万字, 年 1 次左右, 0 6 背诵优秀诗文 6 篇 ( 0 段) 0 4 分钟能完成 不少于 40字 0 的习作表 21                                一新课标规定了      语文课程的总取向: 一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 进行听说读写的能 力, 二要培养学生的 人文修养, 充实其文化底蕴。 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任何一 方的 缺位都会导致另 一方不复存在, 甚至一方力量的薄弱也会导致另一方力量的 下降。 这是因为我们如果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充实其文化底蕴, 不能赤手空 拳, 要凭借工具来进行; 而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人文精 神和文化底蕴缺失的情况下, 这种能力即使是培养起来了, 也是苍白 无力的。 任 何教学都有其要处理的 特殊矛盾, 语文教学要处理的特殊矛盾正在于如何将工具 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 正是这个矛盾推动着语文教学的发展, 成就着语文教学艺 术。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凭借的语文教科书, 其练习系统的设计也应该体现这一取向。第二节 布卢姆的教育目 标分类理论教学目      标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技术、教学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有助 于学生更好地、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目 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自 0 2 世纪 5 年代以来,许多教育家都在对教育目 0 标进行研究,同时也出现了各 种各样的教育目 标分类理论。在众多的这些分类理论中,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类和布卢姆的教育目 标分类理论影响最为广泛。这两种理论各有优点和缺点, 本文从更广泛的目 的需要来加以 考虑,着眼于练习系统的编制,从布卢姆的教育目 标分类理论出发,构建理论系统。一、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将教育目      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因动作领域,他借鉴生物 学上动植物分类学的理论将教育的 认知目 标分成六大主类 ( 识记、 领会、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这六大类是环环相扣, , 互相制约, 互相支持, 互相依存的。 (        一)知识。指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对 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领会.        二) 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 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 材料的领会。 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是 解释, 对一项 即 信息加以 或概述; 说明 三是推断, 估计将来的 即 趋势( 预期的 ) 领会超越了 后果 。 单纯的 忆, 记 代表最低水平的 理解。(        三)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代表较高水平的理解。 (        四)分析。 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其组织结构,包 括部分的鉴别,分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认识其中的组织原理。分析代表了比运 用更高的智慧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        五) 综合。 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 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 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 一套抽象关系。 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        六)评价。 指对材料 ( 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作价值 判断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内在的标准 ( 如组织)或外在的标准 ( 如与目的适当 性)进行价值判断。 布卢姆认为,      认知领域的六种目 标分类由简单到复杂递增, 后一类目 标建立 在已 经达成的前一类目 基础上, 标的 从而形成了目 标的层次结构。 认知领域的分 类是根据人的认知目 标是从识记相对简单的知识到非常抽象的思维这样一个渐 进过程而划分的。 这样的教育目 标分类理论具有可测性的 特征, 认知领域六级目 标的区分是为了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因为测量和评价必须参照教育目 标, 可以操作的水平不同的具体目 测量和评价就有了 有了 标, 可靠的标准。 这六 个层次的分类概括了 人们认识上的一些主要品质, 显示了其间的内在联系和总体 上的发展步骤, 使得教学目 标在表述上实现了具体化、 准确化, 避免了过去笼统 含糊的弊端, 也便于 加深对教学体系的再认识, 明确各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 更 使得教学的 评估有了 一条较为明确、 合理的 标准, 有效地实现了 对教学和管理的 控制, 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 达到了 性, 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的目 的。二、布卢姆教育目 标分类理论对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编制的启示(        一)练习系统的内容设计要把认知、情感和技能三个领域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考虑。练习的目      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 还要在读、 听、 写、 说的言语 行为过程中去领悟和 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和思想方法, 达到知、 意、 情、 行的统布卢姆将情感领域教育目      标分为: 接受、 反应、 价值判断、 组织、 价值观念 或价值复合体的个性化等五类。 这是按等级层次将人的情感发展的目 标组合成一 个“ 连续体” 布卢姆认为, 。 认知目 标和情感目 标是相互联系的:认知目 存 标中 在情感的 成分, 因而认知目 标可以作为实现情感目 标的手段; 情感目 存在认 标中 知成分,因而情感目 标也可以作为实现认知目 标的手段。 0 2 世纪7      年代在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目 0 标分类学的影响下, 动作技能领域 目 标分类学开始出 布卢姆本人没有参与制定, 现, 其中辛普森的动作技能目 标分 类被教育工作者广为运用。 他把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 标分为七类, 最低两个层 次“ 知觉”和 “ 准备”是不能观察的行为, 之后三个层次 “ 指导的反应” 机械 “ 练习” 复杂的外显反 “ 应”可视为学习各种动作的程序,由 此形成复杂的外显反 应。 最后两个层次 “ 适应” “ 和 创造”可视为动作反应的熟练和再创造① 。 以      上三个领域的 教育目 标分类, 对语文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设计起到了提纲挚领的作用。 练习系统各项语文实践 能力的具体明确的水平和要求便可以结合以上内容, 列出语文能力训练的发展序列及知识点。( 练习设计应预期学生学习水平达到的目        二) 标层次, 这样练习编制的结构 就比 较清晰, 便于量化, 具有可测量性,克服了训练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 结 性。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列表如下:0 陆迎芬:《 学语文教材的 中 练习系统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2 “届同等学力申 仪 请硕士学位论文,Z 峙年 l x第 1 。 4页 学习目标分类1 、知道具体事物 拼音字母排列顺序 2 、知道处理具体事物的 默写生字词 方法      背诵课文或段落 3 、知道有关方面的一般 概念和抽象概念    1 阐释 、 解释字词2 转译 、 3 推断 、 词语归类 理解句子、段落、篇章的 含义 仿写词组 选词填空 造句 变换句式知识理解应用1 、规则的应用 2 、方法的应用 3 、概念的应用分析1 、成分的分析 2 、关系的分析 3 、组织原理的分析了解 比喻等修辞手法在 文中的作用,并说明它如 何取得特定的艺术效果。 确定作者安排文章段落层次的原因 写作一篇记叙文,利用比综合1 、交流 2 、计划喻等取得特 定的艺术效果。3 、从中抽象出若干种关系     1 、使用内部标准 2 、使用外部标准评价制定一次春游计划 写一篇作品评论,说明它 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准备一份关于控制污染 的最佳方法的报告, 其中 要评述各种可行性方案。表 22 一第三节 维果茨基 “ 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维果茨基 1%一94 是前苏联早期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     (8 13 , ) 社会文化历史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心理发展理论及教育教学思想对 2 世纪 2 年代末至 3 年 0 0 0 代初的 前苏联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之后波及全世界, 引起了 世界各国教育心理 学家的广泛关注。一、维果茨基 “ 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Ocfr ia D ep e , 最近发展区” 2nop m t e l m n 简称zD 是维果茨基 x o ev o t p) 在0 2 世纪初创立的一个重要概念。维果茨基认为,每一个学习者在各领域有其实 际发展的 水平( 朋 d e e lc, 也有其潜在的 a le 叩m e l 同时 以 v l n v) t 发展可能,以 到 至于另一个思考水平, 而这两个思考水平之间的差距即是所谓的最近发展区。 在他看 来, 个人发展与学习的速度并不一致, 因为发展落后于学习之后,因此其间的差 距便形成 “ 可能” 的发展区, 而教学的主要特征在于创造最佳发展区,以刺激一 系列的内 在发展历程。 因此, 最佳发展区可界定为 “ 在学习者 ‘ 由独立的解决问 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层次, 与较高的 ‘ 透过成人引导或在具有更多能力的同伴合作下的 题 问 解决, 定的 所决 潜在发 层次间 距离” gs , 98 。 最 展’ 的 柳o k 1 ) “ t y 7。近发展区” 概念给教学与学习者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论题带来了一场大变革。 维 果茨基指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和强化学习者已经形成的内部技能, 而在 于激发、 形成正处于成熟过程中却又不完全成熟的心理机能。 因此, 既要确定学 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 还要确定通过教师的指导, 学习者发展可能达到的结果及 由此而形成的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 “ 之外的教学对学习者来说是困难的,收效甚微的, 而降低 “ 最近发展区” 水平的教学将是枯燥乏味的。 只有适合学习者“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才是有效的、良 好的。二、维果茨基 “ 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对练习系统编制的启示尽管维果茨基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己 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但其学术价值仍 对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 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对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设计 具有深远的启示和丰富的借鉴价值② 。 ( 练习系统的内容设计要从学习者的 “        一) 最近发展区”出发,以发挥其最大功能。在维果茨基看来,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是保守、落后的,      学习依赖于发展, 但是发展并不依赖于学习。 维果茨基 “ 最近发展区” 概念的引 入, 启发我们应看到学生的发展水平有两层含义。 对练习系统的设计而言, 编者 不仅应考虑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更重要的是应该根据学生所拥有的实际发展水 平与潜在发展水平, 寻找其最近发展区, 把握 “ 学习最佳期”以引导学生向着潜 在的、 最高的水平发展。 因此, 练习系统要能为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 训练内 容,这些内容超前于学习者的现有发展水平并创造着学习者的最近发展 区。这样的学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 (      二)练习系统的设计要以 “ 问题解决”为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      理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最近发展区” 超过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 能水平的学习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实际上, 超出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教学主要是问题情境教学, 具体到练习系统,则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有障碍、需要学生探索的。脚gt黔L . 98M 加. jy阮 d l t 加 t y 功 c p洲,.冶 七 g M入: ok s( ) 耐 s l . 7 ‘t 亡 : 创c 叩衅.o 1 p h 乡 l“ 姗 〔m rc f 沙亡s o a , c d i ,H 叫 r U i i Pc ? . . n 诩 t 盆s d v y s。倪文谛土 《 编: 高中语 课程教学法》 文新 ,高等教 版社, 〕 育出 2”年,第3 、 1页, 0 1 3 问题情境。 通过练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超过他们的现有知识和技能发展水平, 以是教学的宗旨。 在维果茨基看来, 学习应当被融入对日常不断产生的矛盾冲突的解决中。 这启发我们, 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以 “ 问题解决, 为中心来设计习 题, 就会为教学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问题解决 的深层探讨,从而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在教育心理学中正      “ 发生着一场革命, 人们对它叫法不一, 但更多地把它称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运用建构主义的方法对教材编制进行研究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的一种发展趋势。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目 一般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皮亚杰、      前, 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理论的发展。 当然, 在皮亚杰和早期布鲁纳思想中已 经有了建构的思想, 但相对而言, 他们的 认知学习 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对 建构主义而言, 则更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和具体情境性及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 用。 建构主义流派很多, 各自 观点也不完全一致, “ 就 学习” 而言, 基本一致的 观点是。 : ( 学生的主体性是天然具有的,        一) 而非外界赋予的, 学生是自己的知识的 建构者. 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及新知识 意义的过程,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 而是对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 学 生不是从同一背景出 而是从不同背景和角度出发。 发, 学习应该是在他人 ( 教师 等)的协助下,形成一种独特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出更符合意义的东西。 ( 关于学习的条件,      三) 要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主体作用; 注重情境的作用,特别是实际情境 ( 结构不良 领域) 要注重协作学习; , 注重对学习环境进行设计, 为教育者提供充分的资源。 ( 学习的结果,      四) 是建构了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意义的表征; 知识是围 绕关键概念而形成的网 络结构, 不是层次结构 ( 认知派观点: 学习结果是按知识 水平的高 低而形成的 层级系统) 。 需要      进一步展开的是, 关于 “ 学习环境” 的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环境 是学习者得以建构知识不可或缺的场所, 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 协。 倪文锦王 编:《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 抖年。第32 1 洲 1 页。 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部分内容: 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在练习编制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协作,      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 的协作, 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假设的提出与验证、 学习进程的自 我回馈和 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协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 协商主要有自 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我协商是指自己 自 和自 己反复商 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相互协商是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 交流,      是协作过程中 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 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 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 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 标, 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 其实, 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 中, 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意义建构,      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 标。 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 规律以 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 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 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比较深刻的理解。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编制的启示(        一)练习编制要发掘出学习者的内在潜力,注重其个性化。 建构主义大力张扬学习者的主体性,      认为没有主体性也就无所谓 “ 建构性气 而且这种主体性是由学习本质所赋予的, 因而也是学习者天然具备的。 对练习系 统而言,练习编制应从学习者个体出发,重视学生经验背景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教师不能将知识作为决定了的真理传授给学生, 而只能以辅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 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练习的目 的不是让学生对某个问 题产生某种统一的、 标准 的答案或结论, 而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方法, 让他们对问题或事物做出自己的解 释。其 目的重在学生对问题解释的建构过程上,而不是最终的结论。(      二)练习系统要加强 对学习情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的知识一定是在一定情境下, 借助于他人的帮助, 如 人与人之间的协作、 交流、 利用必要的信息等, 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 显然,学习情境对于学习者来说, 相当重要。 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语文教科书练习系 统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情境性, 也就是说要把学习任务放置于一种真实而复杂的 问题情境之中展开。 以往练习系统的设计很少考虑到为学生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      似乎学习情境 越抽象, 学到的知识才能越具有普遍性,才能放之四海皆可用。 研究表明, 学生 获得的那些没有情境的知识非常容易遗忘, 也很难迁移。 而从有意义的情境中获 得的知识, 则比较容易迁移到其它知识的学习, 因为情境为这些知识的运用提供 了支撑. 为了使学习 者能够更好地学习、 保持和使用所学的知识, 练习系统的编 制应有意识地为学生设计具有情境性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开展活 动,促进知与行的结合。 ( 练习编制要注重开放性,加强协作学习。      三)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与周围 环境的交互作用, 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 即对 知识意义的建构) 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这给我们 带来的启示是, 练习编制要加强协作学习环节, 让学生共同思考某些问题, 建立 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在这样的群体中, 学习者能够平等、 开放地进行协商和辩论, 部 先内 协商( 即和自 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 然后再相互协商 , ( 即对当前问题摆出 各自 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 。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 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 的思维与智慧就 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练习内容的意义建构, 而不 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第三章 课后练习系统分析第一节 能力训练内容分析   一、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      语文知识是什么?”这是一个复杂而开放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难题。 语文知识不等于语言学知识, 不等于文学知识, 语文知识只取语言学知识和文学 知识的一部分, 语文教学所需要的部分。 这是语文知识的学科视角, 也就是所谓 “ 语文立场” 。语文知识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这是语文知识的核心。一 切都要为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服务。 从语文教材内容的层面来进行讨论,语文教材内容面对 “      用什么去教” 的 问题: 为了使广大的学生较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 用什么去教?” 用什么 “ “ 资源如何去呈现课程内容?” ,从 《 语文课程标准》层面来思考,《语文课程标 准》 的主体是课程目 尤其是阶段目 一方面课程 目 标, 标。 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 而不是对教学内容,比 如对 “语文知识” 作具体的规定。 另一方面, 。 课 程目 标又蕴含、 指引着教学内容, 蕴含、 指引着中小学生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 语 文知识” 。因此, 语文教材编撰者在练习系统中,如 “ 思考 ? 练习”部分设计出 一系列供学生练习体悟的语文实践活动材料, 那么这些练习材料是否真正体现出 语文教学目 标并得到了理想的实现呢?张志公曾说: 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 “ 粹的知识课,而是以 知识为先导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 语文课不是以 ” 知识的教学为目的,关于怎样使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才是我们的教学主旨 。 语言文字的学习,      出发点在 “ , 知” 而终极点在 “ , 行” 到能够 “ 的地步, 行” 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新课标的表述, 往往把应该掌握的知识蕴含在形成的 能力之中。 在新课标中,小学阶段,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字知识 (砚 常用汉 3洲 刃 字、汉字常用的偏旁部首、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汉语拼音字母表》 ,《 ,语法修 辞知识 ( 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常修辞格) ,实用文章的表达方法 ( 叙述、描 写、说明、 议论、 抒情) 文学作品的体裁 ( ,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重要作 家和作品, 常用语文工具书,以及应背诵的 (6 篇或段)古今优秀诗文, l0 应在 课外阅读的1 万字各类图书和报刊等。 5 4 但是, 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最终目 的并不 是让学生掌握这些己 经组装好的静态知识, 而是让学生形成运用这些知识的言语交际能力。 正如英国语言学家 5。 皮特 。 科德在他的 《 应用语言学导论》中所说:。王荣生:(语文知识”是个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讨论?》 《 ’ , 语文教学通讯》 2 5 , 0 年第n期. “ 我们应当做的是教人们一种语言, 而不是教给他们关于语言的知识。 “ ” 我们 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 是能 ‘ 用这种语言讲话’ 的人而不 ‘ 谈论这种语言’的人。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      对语文知识的处理有这样三种情况: 或者是以课文 的面貌出现在教材中, 或者以知识短文的形式穿插在教材中, 或者把语文知识渗 透在练习系统、 助读系统中。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 集中在知识短文中或教材最后 的附录中用文字和图表来表述的效果没有把知识分散安排在教材听说读写训练中的效果好。 只有当语文知识同专项学习活动结合在一起, 语文知识才不再是纯粹的知识,才能促进语文能力的形成而成为活的知识。 因此,      本论文不以 列清单形式, 把字、词、句、章、语、修、逻、 文等八个 方面逐个分析, 而是从能力训练角度出发, 结合语文基础知识, 根据布卢姆的认知领域学习水平分类说, 以能力为维度,以 学习的最后结果为分类对象, 教育的 认知目 标划分为六个层次: 知识、 领会、运用、分析、综合、 评价。小学阶段仅 有前五个层次, 将小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分为识记、 可以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现以人教版课后练习系统为例, 结合语文学科内容要素, 对语文能力训练内容进行分析。二、能力训练内容分析(        一)记诵或积累这一类练习      主要是对字词句或诗词、 文章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 抄读、 背诵。 新课标提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为了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程度, 人教版把语文知识的介绍、 语言素材的积累放进课后练习, 设置了“ 资料 袋” “ 、 我知道” “ 宽带网” 阅读链接”等板块;在四、五年级单元练习中又增 “ 加了 “ 读读记记” “ 积月累” “ 、日 、 读读写写” ,既呼应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又联系了课文内容进行补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知识积累方式。( )理解        二这类练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梳理和感知,      进而理解文 章的思想和情感。 反过来, 根据思想内容的需要, 回味咀嚼, 思索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词语、句子、篇章来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理解语句的练习有根据语句推断句子中词语的意义;      对句中关键词语的发现 和理解; 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意特色。 人教版第九册 《 “ 鲸》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 有无加点的 语, 子的 词 句 意思有什么不同 你从中 什么启发?” , 受到 ①理解段落的练习有把握段落大意、      分析段落层次、 理解层次间的联系、 体会。凡例子皆引自 课程教材研究所、 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 文》第 11 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 5  ̄ 0 0 年。后文引例不再出注。 段落中有特色的表达方式。第九册 《 落花生》 抄写第十自 “ 然段,再说一说花生 最可贵的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 理解篇章的      练习有理解全文各部 分之间内 和形式上的联系; 在的 熟悉各种文 体特色;体会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第十册 《 梅花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 “ 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晏子使楚》“ ;《 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运用        三这类练习主要是仿写、      续写、 缩写等, 意在促进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 小的 比 如找类似的词语、 句子或造句, 大的如作文。 练习无论大小, 都必须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      、仿写类似的词组和句子,引导学生发现词语搭配的特点和造句规律。第二册 《      夏夜多 读读说说 “ 美》 青青的假山 青青的 _ ; 绿绿的草坪 绿 绿的 _ ;弯弯的 小路 弯弯的 _ 《     读读说说 “ 画家乡》 他画的海那么蓝, 那么宽。 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2 续写课文内      、 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启发他们进行思考和想象,拓 宽学生思路,培养写作能力。 第五册 《      小摄影师》小练笔 “ 我想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 ” 第八册 《      中彩那天》 小练笔 “ 我能想象库伯先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 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我要把想到的写下来。 ”那么                              ,那么3 缩写课文内 把握文章结构,提炼关键词句,提高写作技能。      、 容, 第十册单元练习5 请仿照下面的例子 《      “ 景阳岗》缩写 《 草船借箭》或 《 金 色的鱼钩》 ,也可以 缩写其它文章,最好不超过4 字。 0 ”(        四)综合 这类练习意在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 分析判断和想象 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练习中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1      、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册 《      我为你骄傲》读读说说 “ 朗读课文, 说说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 类似的事情。 ”2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文章,拓宽学生知识面。      、 第七册《      长城》 选做题“ 我想再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 传说和图片数据。 ” 第九册《      长征》 选做题“ 读一读毛泽东的其它诗词, 或有关长征的其它作品。 ” 3      、展开想象,描绘生活。 第四册 《      鱼游到了纸上》小练笔 “ 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 我想 把它写下来。 ”《      阿德的梦》读读说说 “ 默读课文。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4     然、生活, 、观察自 第四册 《      雷雨》写一写 “ 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进日 记里”第八册 《      生命 生命》小练笔 “ 我想把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5      、联系社会实践,学习利用语文为社会生活服务。 第四册语文园地八 “ 语交际”      口 ― 身边的科学: 人们夏天穿浅色衣服, 是因为它们吸收太阳的热比深色衣服少;电视、电灯开着的时候, 我们是不能用湿 毛巾 去擦他们的, 那样很容易触电, 发生危险……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身边的科学知识。6      、加强语文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语文。 第八册 《      然之道》 自 综合性学习: 我们可以走进大自 观察动植物的生长 然, 或其它自 然现象,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受到什么启发;也可以搜集数据或调查, 了解人类从大自 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 有什么发明创造: 还可以自己 动动手, 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第二节 练习结构分析所谓结构是指材料的主要脉络和框架。      构建练习结构, 就是对练习材料进行 分析、综合、概括,编写一个练习框架。这个框架既要体现出材料的主要内容、 精神实质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又要准确精炼地表述。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论 为练习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方向。 他认为知识的获得, 不管它的形式如何, 都是一 种积极的过程; 一个人是通过把新来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 从 而积极地获取知识的。 换言之, 学习是认知结构主动积极的建构。 在这个基础上, 布鲁纳提出了结构课程的理论。 从学科结构出发, 在这个结构系统中, 那些学生 先有的信息就要先建立为最早的认知结构,以便吸收日后的知识, 再而转化为能 力。 现代课程论强调, 课程的组织应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逻辑结构统一起 来,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 组织知识和技能, 构成教科书的学科体系。一、要素性原则任何系统都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      大至宇宙、 社会、 人生, 小至微观物理世 界、 原子等。 一个系统包含诸多要素, 每个要素自 身又是一个系统, 这样的子系统又可以分解成诸多要素, 所以任何事物既可以看成由要素组成的系统, 又可以 看成组成系统的要素。 语文练习系统也是由各个要素组成的, 教师、 学生、 练习 习题是最基本的要素, 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它们决定着语文练习系统的变化与发 展, 直接影响语文教育整体效应。 任何一种教材基本前提都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 因此学习者分析在练习设计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者分析通常包含两方 面内容: 学习者当前性能水平 ( 知识、 技能和态度)和学习者的特征。 学习者的 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构成了学习需要。 借鉴维果茨基的 “ 最近发展区” 这一研究成果, 在编排练习结构时, 既要符合相应年龄阶段的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 点,又要有利学习者形成科学概念体系。二、相关性原则一切事物、      现象之间都是有机关联的, 在语文练习系统内部, 诸要素始终处 于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的状态。听、说、读、写虽是四种语文能力, 各有相对独立性, 但四者同属于言语活动, 是同一范畴的不同活动方式。 听、 说、 写各有其特点和规律, 读、 不能互相代替。四种能力又是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不可割裂开来、 有所偏废、 顾此失彼。 说是口 听、 头语言的运用, 读、写是书面语言的运用;听、读是语言的吸收和理解,说、写是语言的表达和 运用。 前者是 “ , 进” 后者是 “ ,都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出” 它们的内容实质上是 一样的。 语文教师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学生, 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技能素质。以往的语文练习,      过多地重视读、写而忽略了听、 说。 认为汉语教学是母语教学, 孩子从小就在家庭和社会中学习听、说, 说能力已 听、 经很强了,再加上 现行语文考试不考听、说,就放弃了听、说教学。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 整体少了哪一部分都不能构成整体效应。 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不仅要求学 生有较强的读、写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听、说、读、写是 相异又是相通的, 它们各有独自的特点,又统一于语文这个整体之中。 语文教材 的练习系统要找准四者之间的结合点, 并把四者统一起来, 既重视训练的整体功 能, 又要注意有所侧重, 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双向交叉渗透作用, 让学生的四项能力都能得到发展。三、层级性原则层级性又叫层次性、      等级性。 一个系统中的诸要素都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层面, 所以系统中的诸要素或在这个层级中, 或在这个层次中。 语文练习系统也 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体, 各部分之间呈现一定的层次性。 系统内部各组织要素之 间在时间和空间上按一定的方式或顺序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形成系统的整体结 构。 如果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不具备一定的组合方式, 或者只是简单的量的相加, 便不能形成系统的结构, 更无法构成系统的 层次。 语文练习系统不仅有自身的构 成要素, 也有自身的排列组合方式。 关于练习结构,      常见的有直线式、螺旋式、 并列式、 阶梯式。 直线式结构是 指练习内容环环相扣、 直线推进、 不予重复。 螺旋式结构是指针对学习者的接受 能力, 按照简繁、 深浅、 难易的程度,使教材内容重复出 现,逐步扩展, 呈倒螺 旋式上升。 并列式结构是指练习内容之间没有基础和提高之分, 在训练的知能上 也是并列。 一般在具体的教材中, 以上几种结构是综合运用的, 阶梯式结构主要 运用于以 单元结构来组织练习内 容的语文教材中, 这是目 前语文教材的主要排序形式。四、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说一切系统都体现为整体、      要素、 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辩证统一。 这种原理反对系统内各元素之间简单相加的观点, 认为系统并不等于组成的各部分的机械的 简单的叠 而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加, 列宁说过, 要真正地认识事 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 “ 中介” ,我们决不会完全地 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 语文练习系统的整体性是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的有机联系和辩证统一,      因而相应地具有智育、 德育、 美育三大功能。 这就是说, 在练习系统中, 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 提高语文能力、开发语文智力等, 应该是 “ 基础性”的内涵,这是不言而喻的智育功能; 同时, 通过练习, 使学生得到爱国主义教育、 政治思想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等, 这应该是 “ 人文性”的内涵,也是为绝大多数人所承认的德育功能; 除此之外, 使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即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 领略审美 因素即审美形态和审美范畴、 培养审美能力即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及审 美创造能力等, 这应该是不可忽视的 “ 审美性” 的内涵, 也是语文教材应该发挥 的美育功能。这样,智育、德育、美育形成了 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整体功能。一、二年级 《 思考 ? 练 习》结构我会读/ 读读 背背/ 读读画 画/ 读读比比我会认/ 看看写写我会写我会说/ 说说 画画/ 说说写写图表 3 1 一 小学低年级阶段,      每篇课文后的思考 。 练习分为四个部分, 这四部分基本上没有先后顺序的排列, 听、说、 写并 读、 行推进, 主要是并列式结构。 这个学生 刚刚接触系统的语文学习。 拼音、 识字、 写字、以词、 句为重点的训练需要同时进行。 做到以读促写,或以写带读, 读读写写,听听说说, 为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初步、全面的基础。三 、 四年 级 《思 考? 练习》 结构   朗读或 背诵课文讨论、交 流课文 感受   抄句子资料袋 选做题综合性 学习小练笔阅读链接图表 32 一这是小学中年级阶段,每篇课文后的思考 ?      练习一般都是先读 ( 背)课文, 再互相交流感受, 然后抄写自己喜欢或者意思深刻的句子。 而资料袋、 阅读链接、 选做题、 小练笔、 综合性学习是在练习中交替出现, 在低年级词、 句练习的基础 上, 着重段的训练, 加强片断练习。 这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为基础,以发展 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为线索, 无论是内容选择, 还是内容的组织、内容的呈现大都是阶梯式结构。 图表 33 一小学高年级阶段思考 ?      练习中,先读 ( 课文,再针对课文思考问题,谈 背) 谈体会, 接着理解句子意思或思想感情。小练笔和选做题交替出现,资料袋、阅读链接交替出现, 其中还穿插听说训练。 这个阶段, 在加强词、 句、段训练的基 础上, 更加注重对篇章的理解, 在记忆、 表达、 观察、思维等各项能力的培养上 既注意阶段性, 又注意连续性, 使语文基本功训练循环往复、 螺旋上升, 是螺旋式结构。第三节 练习导语分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要求,在构建练习系统的同时,精心设计练习导语,      可以引导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 练习导语的功能:      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唤起主动学习语文的愿望;明确语 文学习目 追求语文学习整体效应; 标, 依凭课文和其它语科中语言训练的生长点, 引导发现,习得方法, 养成良 好语言习惯; 加强学习指导,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路径。综合考察,      由于课后练习与单元练习的导语设计方式有许多相同之处, 所以 论文对这两部分的导语一起进行分析。从表述方式和叙述视角来思考,导语表述方式的三种类型:     一、陈述式陈述式是语文教科书编写中最常见、      也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呈现方式。 这种方 式多采用陈述的语言 来交代知识、 语法规则、 学习策略, 提出学习要求。 它是以编者为本,由编者决定学习内容,而非以学生为本。由于叙述语 言 是陈述性的, 编者在叙述时很少顾及语言的趣味性、 可读性。 从语言的表现力来看用语过于拘 谨,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之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观人教版 0      1 册书,课后练习都有一道题目 是:朗读课文,都以陈述式表达。第九册 《      落花生》练习 1 :分角色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开国大典》练习3 读下面的句子, : 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们当时的心 情,再从课文中找出能表达人们强烈感情的句子讨论交流。 第六册 《      她是我的朋友》 练习2 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阮恒表情、 : 动作的句子, 并说一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二、讨论式讨论式是一种开放的表达方式。      这种方式将具体材料和问 题展现给学生, 供 他们讨论, 寻找答案。 自己 讨论式的表述方式基于学习者为主体、 为中心的思想。 内容的呈现和安排具有点拨和诱导的特征, 即使较难的问题也要求学习者通过自 己的参与、 观察、 分析和感悟来得出. 这种开放式的讨论设计,目的不在于得出 结论,而是重在参与,重在学习过程。 第五册 《      掌声》 课后练习 “ 从英子的变化中, 我想到了很多, 让我们交流交 流各自的想法。 ” 第七册 《      虎的脚》 我有些问 爬山 “ 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爬山 虎叶子的叶尖 儿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第八册 《      夜莺的歌声》课后练习 我们来讨论讨论: 夜莺” “ 是怎样巧妙地和 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送情报的?三 、问题式问题式是国外语文教科书的主要学术叙述方式。      我国目 前新课程改革编写的 多套语文实验教科书也开始采用这种叙述方式。 通过提问, 启发学生思考, 拓展 学生思维的深度。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学习者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会比较扎实。 第七册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练习3 我们来想象一下, :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 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 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 第九册 回顾 拓展七 “      ? 交流平台” 通过阅读课文和搜集资料,你对旧中国 所受的屈辱和新中国 取得的成就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和同学交流交流。 在搜集和 运用资料方面, 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如, 搜集到了哪些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搜 集到的?运用了哪些整理数据的方法?在哪些地方用上了搜集到的资料?第十册 《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 晏子是怎样应对 的?把晏子说过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第四节 练习图表分析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 《      世界图解》 是近代第一本看图识字教 科书。 这本书里有大量的 , 插图,可见从教科书诞生之日 插图就在教科书中 起,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科书中的插图是用视觉的艺术手段来传达信息, 增强记 忆效果, 让学习者能够以更快、 更直观的方式来接受信息。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国外对插图的研究颇丰,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和解释插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 起作用的成果也层出不穷。经过国外实验研究证明: 并非所有的插图都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 目的。一、图表 的功能 论到图表的功能,最为学者所关注的是 L i,Ag nCre ( 8 及      v en n h an 1 7 y 9)i l ) 观点, 们指出 表 有五种 ,n( 3的 9 他 图 具 不同的 类别 功能 气(      一)装饰性功能 装饰类图表是为了教材的装饰,      往往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可以吸引和维持学习者的注意。 装饰性功能主要是增加教科书对学生的吸引力, 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装饰性图表不宜使用过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逻辑思维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