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看病amedicalweb后,中美在肺癌治疗方面有哪些差异

  看见最近很多媒体都在报道出国看病、出国就医的事情,据说是业内的老大厚朴方舟也在跟咱天涯做“免费海外远程诊断”的公益活动,个人也一直在关注中国的医改、美国的医改以及很多的新技术疗法,想问问各位网友: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医疗技术差距到底有多大?出国看病有这个必要吗?需要找厚朴方舟这样的出国看病咨询和服务机构帮助吗?
楼主发言:15次 发图: | 更多
  网上有个很著名的出国看病帖《一个硬币的另一面——美国看病记》,杭州19楼里一位叫“倾心2007”陪老公出去治好的在国内被诊断为“脊椎肿瘤”的病。  在这篇题为《一个硬币的另一面——美国看病记》的网帖中,“故事有了完全不同的走向 ”。3个月的治疗结束后,她丈夫体内的肿瘤“明显萎缩,放疗效果非常好”,肿瘤侵蚀颈椎骨造成的空洞“大概两年时间可以复原”。  “既然手术方法是美国人发明的,手术材料是美国人制造的,那我们就去美国动这个手术吧,”在那篇广泛传播的网贴中,“倾心2007”写道。  一些被广泛引用的数字印证了她的想法。根据美国肿瘤学会的最新统计,美国癌症病人在2003年-2009年的五年生存率——一个用来统计癌症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指标,达到68%以上,比1975年-1977年的48.9%有显著上升。相比之下,中国肿瘤防治办在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肿瘤统计年报》显示:中国癌症病人五年生存率为25%左右。
  厚朴方舟公司总裁王刚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就说,众多国人选择出国看病,他们首先看中的是国外治疗的先进技术和优秀的服务,与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患关系紧张情况不同的是,国外有着一套配合的严丝合缝的多学科诊疗系统和成熟的患者服务体系。比如厚朴方舟的合作伙伴——克利夫兰诊所,它的两个核心就是患者体验和病人角度。医院非常注重站在患者的角度,给患者安心、舒适的就医体验,会诊全程患者可以和医生进行充分的病情沟通,必要的时候接诊大夫会安排多学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会诊,无需病人各个科室到处跑;杜绝过度医疗。今年上半年通过厚朴方舟到国外就医的客户较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从调查回访来看,众多客户都对海外就医的治疗结果和诊疗体验均表示非常满意。
  厚朴方舟公司总裁王刚介绍说,国外医院的新设备、新药物也是吸引国人海外就医的重要原因,如丙肝新药Ledipasvir(来地帕韦)+加Sofosbuvir(索非布韦)的复方制剂Harvoni、抗癌新药PD-1等先后在美国和日本上市,而在中国上市则至少需要3-10年的时间,这对很多重症患者来说都是个太漫长的等待过程。现在很多出国看病意向者都在咨询的有“杀癌利器”美誉的质子重离子治疗,在美国的MD安德森癌症治疗中心、日本的国立癌研究中心都有很多成功的治愈案例,由于设备昂贵、技术难度要求高,目前国内也尚无医院开展此项技术疗法,直接出国看病无疑可以第一时间成为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药品的受益者。
  不过,国内不少医生对此持不同观点。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篇刊发的文章中使用了国内一些医生的观点(以下为引用,对〈〈中国青年报〉〉的记者表示感谢):  不过,不少肿瘤医生认为,海外就医的选择十分盲目。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专科医生潘战和认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过程,这期间除了治病以外还要考虑亲友的陪伴、支持,生活习惯等。  潘战和以胃癌手术为例,欧美国家主张淋巴清扫范围较小的D1手术,我国实行淋巴清扫范围更大的D2手术,“这几年欧美国家逐渐认可了我们的方法。”他说。  “就消化道癌来说国内外差别并不是很大。比如结直肠癌,在各个分期上,北上广的几个大型肿瘤医院五年生存率和欧美并没有太大差异。”来自北大肿瘤医院的张晓东说。  对于一些癌症晚期患者,昂贵的海外就医费用并不一定能换来更好的效果。张晓东还记得,她有个患了癌症的朋友,听说德国有一种“特别高级的仪器”可以使用,便通过中介到了德国。最终,在花了十万元的中介费和数目可观的治疗费用后,“得到的治疗意见和国内完全一样”。
  以上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尤其是医生朋友们请都来说说,真理越辩越明的说,嘿嘿
  我来了。
  你说差距大不大咧,事实来说话:  美国癌症病人五年生存率达到68%以上,而中国癌症病人五年生存率为25%左右。  在日本,有80%的癌症在早初期就被检测出来,其中80%的人可以得到治愈。在中国80%以上的癌症确诊发现时已是癌症中晚期,错过了治疗最佳期。
  不要只说好的,你直接说出国治疗的总费用,有多少中国家庭可以承受。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专科医生潘战和认为  我相信专家的话,是没错的。  问题是。老百姓生了病,基本上找不到这些专家。这些专家,基本上是给非富即贵或是有权有势的人看病的。老百姓,更象走流程。只有钱有势的人,才会有一大堆专业领域的医学专家在一起给你讨论,汇诊,就象研究一道难题一样。找出最好的解法。  至少在美国。医生的职业精神,我相信要比中国好多了。
  基因定位治疗,癌症治疗的新未来  Greg Vrettos体格健壮、饮食健康、不抽烟。在他57岁时,阅读Greg Vrettos的生活习惯,就像所有医生推荐的健康生活的标准一样。当他出现呼吸不适时,检查结果使Greg和他的医生都很吃惊,Greg竟然患上了4期肺癌。  Greg的医生来自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他成功发现并治疗一种特殊的肺癌基因突变类型:EGFR。Greg的肺癌检测结果显示对EGFR突变基因呈阳性, 他因此也成为麻省总医院这种突变基因临床试验的第一人。他开始服用专门针对他的突变基因的基因定位药物。“开始加入临床试验,我毫不犹豫,” Greg说:“我相信麻省总医院和我的医生,我相信这是最好的选择。”  Greg的乐观精神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参加临床试验几天后,他的慢性咳嗽及乏力症状就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他双肺的肿瘤开始萎缩变小。Greg又可以重新开始呼吸了。  基因定位治疗对Greg来说意义重大:享受与妻子一起退休后的美好时光、回到原来积极的生活方式、迎来了大家庭里第一个孙子。分子指纹图谱和基因定位药物也许是癌症治疗的未来,但是对Greg来说,这就是他的未来。
  有在美国学习过、现在中国当医生的医生在吗?出来说两句
  分享一下最新消息:  中新网北京11月21日电《专家:中国在癌症方面的研究突飞猛进具备领头者潜力》  2014年细胞研讨会首次在亚洲召开,且最终选在北京,体现出中国在癌症方面的研究是突飞猛进的,无论是研究资源还是需求,中国都具备作为癌症研究方面领头者的潜力。”美国细胞出版社中国及亚太地区发展事务顾问、《癌细胞》高级编辑杨晓虹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杨晓虹指出,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肿瘤免疫学这个领域相当活跃,发表的高水平的论文也越来越多,而且临床资源丰富,样本数量大,潜力惊人,但总体水平以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相当的距离。
  杨晓虹表示,目前,每年约有8—10个细胞研讨会在世界各地召开,并希望在以后每年至少有1个或以上的会议在中国举行,把国际上最好的科研成果带到国内,分享给更多的研究学者。
  作者:yzyla 时间: 10:27:00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专科医生潘战和认为  我相信专家的话,是没错的。  问题是。老百姓生了病,基本上找不到这些专家。这些专家,基本上是给非富即贵或是有权有势的人看病的。老百姓,更象走流程。只有钱有势的人,才会有一大堆专业领域的医学专家在一起给你讨论,汇诊,就象研究一道难题一样。找出最好的解法。  至少在美国。医生的职业精神,我相信要比中国好多了。  、、、、、、、、、、、、、、、、、、、、、、、、、、、、、、、、、、、、、、、、  穷人在哪里都得不到好的医疗服务,在国外穷人和富人的医疗服务也不会一样的
  为了让武汉人有一个平台交流,欢迎大家加入2000人的群
  我个人认为,可能从一些技术和设备来说,国内的医疗是不差于国外的,但国外医院多学科诊疗系统和成熟的患者服务体系,这点无论如何是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医院都不具备的。  比如说,同样说一个阑尾炎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在国内医院可能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手术而已,但是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就会组织一个跨学科的会诊,就手术会引起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前制定预案。手术中相关仪器设备和其他学科医生都会准备好,哪怕用不上。同样的病症,不同的处理原则和方式。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差距是存在的,但不代表我们绝对不好,我对中国医疗事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目前体制和人文现状,普遍缺乏责任心和契约精神,你们可以借此赚钱、盈利,都要生存可以理解,但我们很多都是自己或家人都已经病入膏肓的情况,你们还在这里狂发广告?你们也不管你们推荐的那些医疗项目、药品是否管用?像赵本山推荐蚁力神一样?  那些所谓的国家新技术、领先世界的科研项目,在我看来,凡是不能让普通民众得益的科技,都是幻觉
  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Zydelig(idelalisib)可用于治疗三种类型的血液肿瘤。  Zydelig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Zydelig可与Rituxan (rituximab)联合,应用于因其他共存的疾病(合并症)而适合单药Rituxan治疗的患者。Zydelig是第五个通过突破性疗法认定的新药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并且是第三个经此认定批准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药物。
  和大家分享一个美国的新药消息:  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Zydelig(idelalisib)可用于治疗三种类型的血液肿瘤。  Zydelig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Zydelig可与Rituxan (rituximab)联合,应用于因其他共存的疾病(合并症)而适合单药Rituxan治疗的患者。Zydelig是第五个通过突破性疗法认定的新药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并且是第三个经此认定批准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药物。
  美国临床护士最经常用输液泵,而中国却经常用注射泵。从临床角度,超过50毫升的精确给药,都应该用输液泵。但国内护士经常把200毫升液体分四个注射器给药。给药成本由一个优质输液器1.5元,上升到4个50毫升注射器,5块多。同时一次给药变成四次,误操作概率上升,临床事故率上升。  究其原因,是早期中国护士用几毛钱的超薄输液器运行输液泵,还有一些小厂的输液泵精度不稳定,故障率高。所以护士形成了误解,认为注射泵的精度高。事实上,在使用优质输液器和科力医疗之类优质输液泵的前提下,输液泵的精度完全没有问题,美国临床的事实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从设备运用的意识上,中美护士明显有差异。美国护士对设备的态度是积极使用,中国护士是能不用就不用。显然在护理现代化,护理信息化的理解层面有差距。同时,美国护士对输液泵的理解还有安全层面,他们认为输液泵的输完自动报警功能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安全,即便用泵有一些麻烦,但显然是值得的。  一个美国护士一般管理4到5个病人,而中国护士可能20个。所以美国护士对中国护士的不善于用输液泵协助管理表示极为不理解。
  这都是些医疗小细节,有时候就算医疗技术不差多少,但医务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准又决定了二者的水平差距。
  下面是转自《经济参考报》10月31日的新闻报道“国人出国看病需求悄然增长 医生药品是关键”中的一小部分:  有能力出国看病和未来去洋医院看病的就医人群,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中毕竟属于小部分。事实上,跨国医疗对患者而言,除了最新的药物,最先进的设备,医疗体系、医疗的管理系统、多学科的专家团队才是最被津津乐道的。  中国医疗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一是医患之间信任缺乏。中国医生接受了非常良好的教育,在专业上也很优秀,但是他们非常忙。二是医患之间未建立起长期稳定关系。三是大型医院提供初级、二级和三级医疗服务。四是缺乏多学科的医疗护理模式,肿瘤外科医生有时候在进行化疗的工作。  专家建议就目前的就医环境来看,中国的医疗服务可以从内在和外部两方面一起发力,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需求。
  在出租车上,一名司机载了一位肿瘤专科医生,司机师傅尖锐地问道:为什么他的两位同事去年都参加了健康体检,最近被确诊为癌症,竟然已是癌症晚期?一路上,他逐一描述两位同事的患癌情况。张师傅,40岁出头,1年前参加健康体检,结果正常。最近,他突然咯血及头痛,到医院做CT检查,竟然发现是小细胞肺癌晚期,脑转移。李师傅,1年前也参加了健康体检,结果正常。可最近,他不明原因乏力3月,面色发黄1周,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胰腺癌晚期。  这位司机质问医生,难道年年健康体检,也不能保证早期发现癌症?体检中心的医疗质量是否有问题?面对他的疑惑,医生真实的回答他:通过健康体检,可以发现不少早期癌症,但还无法查出所有的早期癌症。国内的体检,你懂的。
  日本一家著名的企业,所有新员工需要进行两年的培训,将企业文化完全彻底内化才能上岗,这能保证企业理念和文化的完整传承、沿继和对外的一致“表达”。  而今天看了一个讲美国医院排行榜上一直稳居前三的三家医院的故事,特别对年全美排名第一的梅奥诊所的医院和医学服务理念深有感触,在此摘发大家共享:  梅奥诊所发展之初,梅奥兄弟建立起了一套“集体行医”模式:所有的医生领取薪水但不分红。这一模式强调每个医生都应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为患者利益着想。在这一模式下,医生可以在自己选择的领域内学有所长,精益求精,没有后顾之忧。  现在,梅奥诊所的医生仍然只领取固定工资, 而且在若干年后医生的工资就封顶不再上涨。他们的收入与患者检查的数量,手术或实验室测试数量无关。没了财务刺激措施,梅奥诊所的医生只需考虑患者是否真正需要医疗服务。诊所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慈善公益性机构,因此,患者从来没有质疑过医生所做一切的动机就是为了患者的利益。(The needs of the patient come first)  由于诊所医生只领取固定工资,诊所所得的经营利润都用作进一步的教育,研究和医疗服务。一直以来,医疗服务、研究和教育是诊所的三大使命。这三项使命具体体现在梅奥诊所的院徽上,它是由三个紧密相扣的套环组成,象征着三项使命彼此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诊所努力将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患者。
  真心希望有在国外学习过的医生来分享一下感受
  刚刚看到一张图,分享下  
  现代医学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几乎都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越是高精尖的设备,越是昂贵。很多国内很少看到的医疗器械,在美国可能已经很普及了。比如利用微创方法实施复杂外科手术的达芬奇机器人,国内绝大多数地方还都没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达芬奇机器人是什么。而在美国,已经相当普及。以前列腺癌为例,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患者都是通过达芬奇机器人完成手术的。
  宫颈癌是惟一能够预防的癌症,只要在未成年、还没有性生活前接种宫颈癌疫苗就基本可以预防,而这个疫苗早在2006年就已经在美国上市,至今已在150多个国家上市。一些发达国家的女孩子,在校期间便已免费接种该疫苗,但它至今未能进入我国。
  只要有足够的钱,在中国,随时可以买任何“好东西”,可恰恰是最珍贵的奢侈品——维护健康的顶级医疗服务,你却很难享受到!很多疾病在国内都没办法治好,然而,国外的优质医疗环境成了国人的一根救命稻草。
  美国又出丙肝新药了,中国啥时才有?  日,美国FDA批准艾伯维的全口服无干扰素治疗方案VIEKIRA PAK,该方案用于治疗慢性基因1型(GT1)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也可用于HCV/HIV-1合并感染(丙肝病毒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患者和肝移植患者。Viekira Pak的上市,也标志着丙肝治疗领域吉利德一家独大的局面宣告瓦解。
  我认为还是美国的医疗技术要领先很多,看看那些抗击乳腺癌成功的女星们,大部分都是美国的,澳大利亚、英国有一些,中国仅两人。
  最近“出国看病”成了热门词汇。目前,国内有限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已经满足不了高端客户的医疗需求,近年赴国外看病的国人正迅速增加,其中多为企业老总、公司高管等人士。  赴国外就医,为什么?医学专家表示,在癌症、心血管和神经疾病等重症疑难疾病上,欧美国家的医疗技术确实比较领先。  例如目前可降解的第四代心脏支架手术,只有在国外能做。现在国内掌握的第三代心脏支架仍为金属材料,患者须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果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进行心脏搭桥手术,体内原有金属支架将使手术难度大增,有些甚至不能手术。  又如对于肝癌、脑肿瘤等疾病,目前国内一般采用传统的病灶切除手术及放化疗等措施,而国外已在运用最新的重离子刀和质子刀进行治疗,这相当于精确的定向爆破。不仅能够杀死癌细胞,并且对癌症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非常小,拥有国内的普通放疗设备无法比拟的安全性,更安全地适用于儿童,尤其是儿童脑部肿瘤和眼部肿瘤。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个患者得了脑瘤,在北京某医院做了手术,术后国内医生建议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患者母亲咨询医生放疗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副作用?医生的回答让患者母亲的心凉了一大截,因为医生告诉她国内传统放疗会对孩子的智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的母亲感到了绝望,但如果不做放疗,孩子的前期治疗都会功亏一篑。  最后,在专业医生的推荐下,孩子去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花了40万美金接受了先进的质子放疗,不但没有影响患者的智力,而且现已痊愈,回到国内过着健康幸福的生活。  再如,针对肺癌的治疗上,麻省总医院就能检测130多种引起肺癌的基因突变,针对肺癌采用基因定位治疗方法并开发了基因定位药物,这是目前在世界肺癌治疗领域非常领先的治疗手段。  与国外医学界相比,国内不仅在治疗技术、手段、设备和药物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行医理念上也有所不同。  在国内,也许一个小小的感冒,患者就会接受很多项目的检查,会吃一大堆药,这就是所谓的“过度医疗”。在美国,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如果医生觉得患者没必要做本不该做的检测或手术,就绝不会建议患者做,他们认为无效的药物,也不会建议患者服用。  美国专家制定治疗方案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一一患者的健康。医生会根据每个人身体、疾病状况的不同制订最适合于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国外的医生可以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和病人耐心讨论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彻底解除病人对预后的种种忧虑,并且会非常尊重病人的隐私。  在国内,医生可能只花几分钟的时间来看患者的病历,患者还没来得及和医生聊聊病症,医生己经在叫下一位病人的名字,这种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北京、上海最好的肿瘤医院、心脏医院我都去了,都说手术风险大,且不能完全切除肿瘤,美国专家给我完全切除了右心房的肿瘤,且重建了右心房。连我认识的国内专家都表示不可思议”这是一个去国外就医患者回国的真实吐露。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出国看病,我在世界上最好的肺癌中心--麻省总医院治疗肺癌
转载自《健康时报》日第21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外景&摘要&&&&1.我,46岁,在日之前,我身体一直很好,直到被确诊为肺腺癌,并纵隔、骨转移。&&&&2.在国内进行了2周期化疗,恶心,脱发,消瘦等均发生在了我身上,更为麻烦的是,8月1日的复查提示瘤体根本没有任何缩小。&&&&3.国外朋友建议我去美国一试,之后我在好大夫网的医院介绍里找到了美国麻省总医院。&&&&4.家人帮我提交了国内治疗的病历、影像资料、病理等资料,医院发了治疗邀请函,8月16日我拿到了赴美签证,8月20日我见到了我的美国主诊医生Azzoli教授&&&&5.Azzoli教授很随和,整个门诊看病时间长达1个半小时,一半时间是医生在阐述疾病治疗方案,另一半的时间医生让我自由提问。之后我才知道Azzoli教授是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肺癌治疗指南委员会主席,是制定国际肺癌治疗指南的最高权威。&&&&6.Azzoli教授建议我继续化疗,同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我告诉他我在国内也进行了基因检测,但Azzoli教授告诉我那些检测不全面,在美国可以检测引起肺腺癌的113种突变,最后结果显示ALK存在突变。&&&&7.9月10日,我见到了Azzoli教授和ALK基因突变的发现者Shaw医生,两位专家均建议我使用针对ALK的最新药物Crizotinib进行基因靶向治疗,并且停止了化疗。&&&&8.之后我开始服药,期间全身没有明显的不适,复查了两次,均显示癌症得到了控制。&&&&9.我在美国近2个月,没有住院(在美国即使化疗基本上均在门诊4-6小时完成,根本不住院),共花费了6.3万美元。11月1日已回国。&&&&10.希望我的治疗肺癌的经历,能让与我相同遭遇的患者重现希望。&正文&晚期肺癌发生在了我的身上&&&&我,46岁,不吸烟,一直和太太生活在上海,每年定期参加体检,除了生意人常有的高血压、肥胖外,没有别的健康问题。&&&&2012年3月开始出现咳嗽,吃了些感冒药,没有好转,症状时断时续,我也没有重视。直到6月5日在太太的催促下,在上海胸科医院做了肺部CT检查,专家怀疑为肺癌。太太一直想瞒着我,但医院的名字、医生严肃的病情都让我很快知道了病情,我知道家人是怕我受刺激,但我始终认为我的健康我应该有知情权,之后太太如实和我讲述了病情。之后我们像几乎所有病人那样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托人找关系挂了号,做了PET-CT、肺穿刺等检查后,确诊为肺腺癌,纵膈、骨转移。&&&&虽然在内科、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等科室来回奔波,每个专家给我的时间都不足5分钟,但在医疗决策上,我还是只能听国内专家的意见,最后我也只能接受专家用3分钟制定的关乎我生命的方案:不能手术,只能化疗。随后我和大多数肺癌病友一样,接受了常规的化疗,恶心、脱发、消瘦一一发生在了我的身上,这种痛苦有时甚至超过了癌本身,是家人的支持让我挺过了一关又一关。更为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在了我的身上,2个周期化疗后,日的复查显示肺癌没有任何好转。国内专家开始摇头&&&&&&&&难道我也会步入所有晚期肺癌患者生存不足半年的后尘吗?我开始有些绝望了。&&麻省总医院肺癌中心候诊区&&&失望中找到希望&&&&我在美国的同学和老朋友唐先生,得知了我的病情告诉我,美国是当今世界医学最发达的地区,为何不来美国治疗肺癌呢?简单的一句话,至少给绝望中的我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因为思路决定出路,以前我以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没有办法我就以为到了尽头。&&&&&&&但出国看病可不是小事,花钱事小,耽误病情事大,而且出国治疗几乎是我和我们全家人的唯一活下去的希望了。因此,首先我要确认的是我应该去美国哪个医院去看我的肺癌。&&&&对美国医院一无所知,朋友也帮我开始了解。在网上查医院各种排名也太多了,都说是最好的,我无法选择。其实,我所关心的就是肺癌,甚至就是肺腺癌,哪个国外医院肺癌有效率高、治疗手段多、专家权威、肺癌研究经费投入多,我就相信哪个医院权威。之后在国外朋友推荐和网络中英文大量搜索验证下,我开始知道了&麻省总医院&。因为之前在好大夫网上查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因此我尝试询问国内医生,无意中看到在好大夫网上就有美国麻省总医院介绍,了解到麻省总医院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附属医院,全美历史最悠久的三所医院之一,每年研究经费超过7亿美金,至今已产生了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早在1925年就建立了全球第一家肿瘤门诊,医学上常用的X光、MRI、PET-CT均是这个医院在全球首先使用,之后推广到各个国家;也是该院在全球最先开展了癌症的基因检测与分型,肺癌患者几乎都知道的易瑞沙也是该院做的研发;EGFR、ALK等基因突变也是该院首先发现;医院还拥有美国第一家和目前全球最大的质子刀放疗中心(我在新闻上曾经看到上海领导去国外视察筹建质子中心,不懂医学的我断定,这个技术应该对肺癌是有用的)。医院设备再好,还需要考察一下专家,在美国的朋友帮我了解到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肺癌治疗指南委员会主席、制定国际肺癌治疗指南的最高权威Azzoli教授正是在麻省总医院肺癌中心。由此,我基本相信麻省总医院肺癌中心是全美最权威的肺癌治疗中心了。&&麻省总医院癌症患者希望之墙&&重塑希望之旅&&&&&&&决定了去哪个医院,剩下的就是最为头疼的美国签证了。不能进入美国,一切都免谈了。因为我之前有良好的出境记录,朋友说应该不用太担心。之后我家人帮我提交了国内治疗的病历、影像资料、病理等材料,麻省总医院发了治疗邀请函和医生预约信,我的首诊医生正是我钟意的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肺癌治疗指南委员会主席Azzoli教授。日后我终于我拿到了赴美签证。&&&&日,对于我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在护士引导下,我在癌症中心见到了Azzoli教授。因为之前我的所有病情材料已经寄到了肺癌中心,并且经过了肺癌中心所有专家的讨论,因此Azzoli教授非常熟悉我的病情经过。整个门诊看病时间长达1个半小时,一半时间是医生在阐述疾病治疗方案,另一半的时间医生让我自由提问。Azzoli教授很随和,他建议我可以采用新的化疗方案,同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我告诉他我在国内也进行了基因检测,但Azzoli教授告诉我那些检测不全面,在美国可以检测引起肺腺癌的113种突变。在等待检测结果的期间,我进行着新的化疗,和国内不同的是,在美国化疗完全不需要住院,就是在门诊,而且化疗的副作用远远小于国内化疗。刚开始还不能理解为什么美国化疗不需要住院,化疗以后才知道原来美国的化疗没有那么大的副作用,美国当地人很多化疗后直接开车去继续工作了。&&&&最后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我的肺癌存在ALK突变,日我见到了Azzoli教授和ALK基因突变的发现者Shaw医生,两位专家均建议我使用针对ALK的最新药物Crizotinib进行基因靶向治疗,并且停止了化疗。&&&&&&医院供患者雨天使用的轮椅&&&&我开始有信心战胜肺癌了&&&&日之后我开始服基因靶向药物,期间全身没有明显的不适,复查了两次,均显示癌症已经缩小并得到了控制(最大的肿瘤已从3.6cm缩小到2.4cm)。尽管我不能说我的肺癌被彻底治愈了,但至少我向成功战胜肺癌迈出了科学正确的一步,恶魔一样肺癌也开始向我低头,我和家人有了更好的期望,我们也在憧憬更好的未来。&&&&在美国停留期间,我浏览了麻省总医院所在地,美国波士顿,听当地华人讲,这里是美国的医疗城,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均在此。世界各大医学科研机构及著名药厂也均在此设立了研究中心,因此顺便提一句,波士顿的房价居全美第一,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房价也只涨不跌。除了麻省总医院,这里还有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小儿癌症、黑色素瘤排名第一),波士顿儿童医院(全球最好的儿童医院),布列根和妇女医院(淋巴瘤、妇科癌症的最权威医院)等等。每年有大量的日本、欧洲、中东及中国等国家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医,很多医院都设立了国际部专门负责接待国际患者。&&&美国就医期间我住的公寓&&&&&在美国期间,还认识了来自中国东北的张女士,因为国内医生朋友说普通放疗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因此她带着患有脑瘤的孩子在这里做质子刀放疗,因为质子刀放疗非常适合儿童,一般不会引起像普通放疗那样的并发症。&&&&我在美国近2个月,没有住院(在美国即使化疗基本上均在门诊4-6小时完成,根本不住院),共花费了6.3万美元(美国医疗花费分医院收费、医生收费及药物费用三部分,药品一般在药店凭处方购买)。11月1日已回国在上海定期复查。&&&&我亲身感受了美国专家治疗肺癌,在此我并不想评价中美的医疗差距,只是想通过我的赴美治疗经历,给像我一样的癌症患者提供一种新的就医选择,打开另一扇希望之门。&&儿童诊区的电梯&&本文由上海王先生口述。&出国看病不再难&&&&目前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列根和妇女医院、麻省总医院、、斯波尔丁康复医院、麦克莱恩医院等在内的美国联盟医疗体系已与中国最大的海外医疗服务机构--签署官方合作协议,来自中国的患者可以顺利地转诊到美国进一步治疗。北京盛诺一家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为中国客户赴美就医、、美国哈佛医学专家远程咨询等提供快捷的国外专家预约、住院预约、辅助签证、医学资料收集、医学翻译以及海外陪同等所需的全程服务。&&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国看病联系盛诺一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