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碰也什么东西碰不得得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您的位置: &
> 第十册基础训练 3
第十册基础训练 3
作者:mayaru
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你体会到了什么?从中体会出什么。
作者邮箱: 教学要求: 1、练习读准字音和根据语言环境选解释。 2、练习用介词造句,认识拟人句。 3、练习使用书名号。 4、练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学校情况。 5、独立阅读短文,分析。 6*
练习写一次春游。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读准字音和根据语言环境选解释。 2、练习用介词造句,认识拟人句。 3、练习使用书名号。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任务:学习“字词句”部分。 二、练习第一二题。 1、自学。 2、请两人上前在小黑板上做。 3、讨论答案,订正。 三、练习第三题。 1、学生自读,练习造句。 2、按照“为了”“自从”“从……到……”“通过”的顺序,指导造句。 四、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句子,说说带点词的作用。 (把物当人写) 2、你还能举一些学过的例子吗? 3、作业: 回家后在学过的语文课本上摘抄两句。 五、练习第五题。 1、自练。 2、讨论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学校情况。 2、独立阅读短文,分析。 教学过程: 一、交流每人找的拟人句。 1、指名读句。 2、每人从别人读的句子里,挑一个抄下。 二、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指名读题。 2、想一想,我们学校可以向别人介绍什么。 3、请学生说说准备介绍的内容,相互补充完善。 4、组成四人小组练习,一人当导游,三人当参观者,练习时,导游要大大方方地介绍,参观者可以提出问题或发表评论。 5、请一两组当众展示导游过程,师生评议。 三、学习短文。 1、指名读题目,明确练习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短文。 独立完成分段,归纳短文的中心。 (约15分钟) 3、讨论交流。 中心:赞扬了女清洁工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练习朗读短文。 五、作业: 看看“作文”的要求,考虑一下,准备写什么内容。 第十册基础训练 3由教务在线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十册基础训练 3》出自:教务在线
[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学 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挂图。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层(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3、自己体会文章开头与结尾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重点:理解全文 一、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1、说说课文围绕梅花说了哪几件事?(回顾旧知,做好铺垫)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4)赠墨梅卧; (5)送梅花仇; 2、从题目入手:梅花是一种名花,但为什么说梅花魂呢?课题“梅花魂”与本文所记叙的五件事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从“爱梅”入手,直奔重点段“品梅”。学习第二、第四件事,体现“教”学。 1、文中哪件事最能表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第二件事:珍爱墨梅图) 2、指名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3、“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导入第四件事的学习。 4、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电视播放歌曲《红梅赞》:冰天雪地,傲然怒放的红梅,优美动听的旋律,深情赞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对梅花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4)说说此时,你对梅花有了什么更新的认识? (5)指名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6)再次播放《红梅赞》,同时指出: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歌曲唱得是梅花,实在赞美江姐。声情并茂的导语使学生深深领悟:梅花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老人爱梅花,就是因为梅花是祖国的象征。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部分内容。 三、.总结方法,帮助学习第一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扶”学,培养能力。 1、默读第一件事:吟诗落泪。 2、思考讨论: (1)“常常教我读唐诗宁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2)“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四、放手自学第三件、第五件事,体会“梅花魂”何在“中国心”何在!体现“放”学,发展能力。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五、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4、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读诗落泪  
2、珍爱梅图
3、不能回国    中国心    
4、赠送梅图   
5、递梅花巾
《梅花魂》出自:教务在线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教时)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2、体会维也纳的特点,理解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3、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学生回忆上节课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
做音乐之都?(板书:?) 二、自学: 1、多媒体显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将读懂
的内容设计成问题。
2、学生自学。
3、请学生当老师,向大家发问,教师板书: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为什么说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为什么把维也纳歌剧院称为“世界歌剧中心”?三、独立解决问题,抓住重点体会:
1、根据上面问题再读课文,要求人人在书上找到答案。
2、谁提的问题谁找人回答。 (回答第四个问题,要引发学生争论:第六自然段是不
是也在回答这 个问题?) 3、指导体会重点,实施语文训练:第一个问题(课文第二自然段):查查“摇篮”的意思。 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
音乐的摇篮。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三自然段): 多媒体播放维也纳风光(花坛、城市雕塑)。 再读课文,抓住“到处、就连……也……”等词语读
出浓浓的音乐氛围。
练习背诵。
第三个问题(课文第四自然段):
练习抓住要点概括地、快速地数一数, 加深感受。
练习感情朗读。
练习背诵。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A、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自己读某句
或某几句话之后的感受。(批注)
B、交流、汇报自己的读书体会:
歌剧院大 ——抓住数字读好相关的几句话。
歌剧院金碧辉煌——作者连用四个“金色”体现
金碧辉煌——练读。
C、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
师点拨:再读描写歌剧院金碧辉煌的几句话,你
会有新的发现。(多媒体显示这段文字,并闪动
其中的音乐女神像、音乐大师胸像、音乐女神彩
像”等词)
学生发表意见。
练习朗读。
D、默读第六自然段,自由体会。
E、交流汇报:
音乐会规模大、规格高、演出水平高等等。四、回归整体:读全文,回答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五、课外延伸:课外搜集有关介绍世界名都的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教时)由教务在线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教时)》出自:教务在线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 邳州市实验小学 王琳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板书课题(课题中“峰、人、”两个字用红笔写,且写得很大)二、引导质疑:
师:看到老师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把“峰”和“人”写得那么大?“ 峰”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三、自读感悟: 1、 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下自己认为能回答上面问题的句段。(2)读一读划的句段,想一想从中体会出了什么。(3)与周围的同学谈谈自己的体会。(4) 读好所划的句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四、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自由汇报读书体会: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端掉似的。”
——天游峰高、险。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她穿一套褪色 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 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 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 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
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2、教师点拨(引导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
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
从中体会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
·练习感情朗读。五、练笔。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由教务在线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二课时》出自:教务在线
《悲壮的一幕》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化小学 黄志群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朗读感悟,体会科马洛夫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马洛夫的崇敬之情。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能通过重点语段的朗读品味深刻体验科马落夫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个。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演示多媒体:太空)茫茫宇宙,浩淼苍穹,吸引着多少人去探寻。日,前苏联宇航员科马落夫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圆满完成任务准备返航,这是多么另人欣喜若狂的一个日子呀,然而这一天,人们却感受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楚,因为这一天人们亲眼目睹了名族英雄科马落夫殉难时那悲壮的一幕。这节课我们继续读《悲壮的一幕》一课。二、品读生情1、请同学们认真读4—11自然段,尽可能把悲壮读出来。怎样读才能把悲壮读出来呢?可以讨论讨论。2、选择自己喜欢读的一个场面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指点指点。3、你想尝试着读哪个场面?(1)向首长汇报工作:组织学生交流选择读这个场面的理由。指名朗读,评议,再指名读。生命诚可贵,亲情很需要,但对科马落夫来说工作科学更重要。(2)向母亲告别:指名读,评议,教师配乐范读,体会母子之间难以割舍的浓浓亲情。(3)与妻子告别:听配乐范读想象科马落夫与妻子告别的情景,比较“抱着”“拿着”。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4)和女儿告别:读了这个场面,你发现科马落夫的神情与告别母亲、妻子有什么不一样?讨论科马落夫两次落泪的原因。分角色朗读对话。(5)与人民告别: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他的生命也在分分秒秒中消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把时间留给了人民。指名朗读,讨论为什么读得这么豪迈富有激情?男女生分组赛读。4、科马落夫豪情万丈地告别了深爱着的亲人,为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让我们再一次亲眼目睹那悲壮的一幕吧!(多媒体演示画面)。5、引读“轰隆……”省略号中同学们读出了什么?三、拓展延伸1、是啊,科马落夫不仅是前苏联人民心中的英雄,也是全人类人民心中的英雄。他不仅活在前苏联人民心中,也永远活在全人类人民心中,让我们永远记住英雄的名字,永远记住悲壮的一幕。2、作业:广泛收集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以“宇宙之旅”为主题出一份手抄报,籍此表达我们对他的敬意。板书设计:悲壮的一幕人民万岁!科学万岁!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由教务在线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悲壮的一幕》第二课时》出自:教务在线
作者邮箱:zhaocaizhenxue163com教学要求:1、练习读准字音和根据语言环境选解释。2、练习用介词造句,认识拟人句。3、练习使用书名号。4、练习以导游的
作者邮箱:zhaocaizhenxue163com教学要求:1、复习汉语拼音,区别形近字,练习准确地搭配词语,缩写句子。2、以劳动或比赛为内容进行说话、听话训练。3、
作者邮箱:zhaocaizhenxue163com教学要求:1、复习汉语拼音;练习辨析多音、多义字;认识连词的用法;修改病句。2、阅读短文,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条理的能力
第一课时一、复习大写字母。1出示大写字母,让学生识记排列顺序。2辨别第一题三组大写字母排列次序的正误。3在第3小题后画ldquoradicrdquo。二、比较同音字。1出示一组基本字ldquo知
看过 第十册基础训练 3 的人还看过
Powered by二单元教案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二单元教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3课《梅花魂》教学设计(2课时)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
  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 (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板书:
  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板书: 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熟读课文。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3.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六、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再次讨论: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填写基本功。
  八、板书设计:
  6、梅花魂 
  珍爱梅图
  不能回国  
&中国心&(眷恋、热爱、思念) 
& 赠墨梅梅图&&
送血梅手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夫碰不得tx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