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图回答下列问题题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水瓶与一个水杯分别是多少元?
(2)甲、乙两家商场同时出售同样的水瓶和水杯,为了迎接新年,两家商场都在搞促销活动,甲商场规定:这两种商品都打八折;乙商场规定:买一个水瓶赠送两个水杯,另外购买的水杯按原价卖.若某单位想要买5个水瓶和20个水杯,请问选择哪家商场购买更合算,并说明理由.(必须在同一家购买)
(1)设一个水瓶x元,表示出一个水杯为(48-x)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2)计算出两商场得费用,比较即可得到结果.
解:(1)设一个水瓶x元,表示出一个水杯为(48-x)元,
根据题意得:3x+4(48-x)=152,
解得:x=40,
则一个水瓶40元,一个水杯是8元;
(2)甲商场所需费用为(40×5+8×20)×80%=288(元);
乙商场所需费用为5×40+(20-5×2)×8=280(元),
∵288>280,
∴选择乙商场购买更合算.> 【答案带解析】欣赏如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是 ; (2)用硫磺(...
欣赏如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漫画反映的社会热点问题是
;(2)用硫磺(S)熏蒸馒头会残留SO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遇水生成
(填化学式),该物质对消化系统有害;(3)用福尔马林(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可延长其保持期,原因是
,但残留的甲醛易引起口腔、胃肠道等病变;(4)吊白块(CH3O3SNa)广泛应用于印染工业,但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吊白块受热时发生如下反应:6CH3O3SNa+3H2O4NaHSO3+2HCOONa+2H2S↑+HCOOH+3X,则X的化学式为
(1)食品安全问题;
(2)S+O2SO2;H2SO3;
(3)甲醛使细菌或病毒蛋白质变性;
试题分析:
(1)豆腐中含有吊白块、馒头用硫磺熏过、海产品用福尔马林浸泡都是与食品有关的安全问题;
(2)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遇水生成亚硫酸;
(3)甲醛溶液能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考点分析:
考点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考点2:化学用语
考点3:化学元素与健康
考点4:化学与能源
相关试题推荐
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a.武德合金 b.干冰 c.氢气
d.维生素 e.双氧水(1)可用作清洁能源的是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3)可用作保险丝的是
;(4)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的是
(1)判断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A.原子
C.离子①硝酸钾:
②氮气:(2)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3”的含义,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A.表示微粒的数目B.表示元素的化合价C.表示离子的电荷数①Al3+:
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乳酸(C3H6O3)和果糖(C6H12O6)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B.2组C.3组
D.4组 
如图为Na2SO4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②45℃时,使Na2SO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措施仅有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水3种③20℃时,向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中加入15g NaCl粉末并振荡,会出现浑浊④将相同质量的Na2SO4和NaCl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至10℃,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常温下,它们具有如图所示关系.“﹣”表示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若甲是HCl,则丁可能是CaCl2B.若甲是HCl,则乙和丙中可能有一个为碱C.若甲是Ca(OH)2,则丁可能是NaOHD.若甲是Ca(OH)2,则乙和丙中至少有一个为酸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也像老师...”,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1)&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2)老师出了道作文题,叫《渡工》,有一名学生写道:“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暑,您总是撑着篙、打着桨,把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尽快地送往彼岸。年深月久,白雪压住了您的双鬓,银霜爬满了您的须眉,寒风吹皱了您的额头,浪花打弯了您的腰背,可您还是那样,渡来渡去,没有片刻停留。远行的人通过您的渡船,早已去万里之遥,而您还在原地周旋。(3)&有人问您,想不想弃舟登岸,远行千里?(4)&您说,想。但渡口需要我,我就不能擅离职守。为了让更多的人远行,我也乐于在此献身。(5)啊,透过您那厚实的胸,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心。(6)&老师改这篇作文的时候,只批了一个朱红色的“阅”。第二天,他又出道作文题,名字叫《你眼中的老师》。(7)还是那位同学,最先交了作业,老师接过一看,题目不错——《你眼中的老师》,可是内容却没有上篇丰富,通篇只有一句话:“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8)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一箱蜡烛。那时,这地方还没有通电。(9)十多年过去了,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到这地方勘察,这河上要架一座六车道的大桥,上下几层都能通车的那种桥,城里人管那叫立体交叉桥。(10)工程师去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老师一看工程师就是当年写一句话作文的学生,就对他说你还应该请老师的老师。工程师点点头,就去了。于是,奠基仪式上,就有两位白发老人参加了剪彩,一位手指细点,中指第一关节有块厚厚的茧,那是笔杆磨下的痕迹。还有一位手指极粗,状如老树根,老茧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掌心,那是竹篙刻下的印记。(11)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了电闸,点起蜡烛,说今天举行烛光晚会。1、文章主要记叙了哪两件事?主人公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段(7)“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段(8)中写道:“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买回了一箱蜡烛。”这里蕴涵了老师哪些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段(10)中“老师的老师”指谁?老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章最后一段写“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却执意不用灯,偏要点上蜡烛,其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A、本文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文段(9)中“十多年过去了”一句在全文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本文在刻画渡工和老师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但没运用语言描写。&(&)C、本文借助衬托、对比、照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主题思想。&(&)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用了抒情、议论和说明等表达方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毕淑敏①我小的时候,总爱把作文写得与众不同。王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读我有漏洞也有一点新意的作文。②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当然是甜的了,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的夸奖?可慢慢的,咸味和涩味就涌上心头。③下课以后,同学们的神气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掏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那时候我们刚学过一篇关于掏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全班同学好像结成了孤立我的统一战线,跳皮筋,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又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拨呢!我和谁说话,她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然后故意跟别的人大声说笑,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④在我幼小的心里,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⑤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使要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怎么办呢?⑥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从此不要把作文写得那样好。我开始挺随意地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果然,王老师不再念我的范文,同学们也和我相亲相爱。正在我很得意的时候,王老师找我了。“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我执犟地保持沉默。不是不愿意告诉者师原因,而是不知道怎么说。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她会的,她的脾气很急躁。)那我的处境就更糟了。⑦王老师苦口婆心地开导我半天,于是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地写作文,王老师是满意了,可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了。⑧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了吗?⑨我小小的脑筋动了又动,我发现同学们并不是讨厌我的作文。老师念它们的时候,大伙听得津津有味,不时还发出会意的笑声。同学们只是不喜欢老师反反复复只提一个名字:毕淑敏。⑩我小心翼翼地说:“王老师,我最近的作文有进步了吗?”“噢,你近来写得不错。今天下午我还要读你的作文。”王老师说。“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什么事?你说好了。”王老师的眼睛明亮地注视着我。“我想……您念我的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我鼓足勇气说完蕴藏在心中许久的话。“为什么,我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你总不能让同学们觉得那是一篇无名氏写的东西吧?”王老师有些不耐烦了。我知道王老师会这么说的,要说服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我觉得您读谁的作文,主要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至于是谁写的,并不重要。不说名宇,您让大伙讨论的时候,没人拘着面子,反倒更好说意见了。我也好给我自己的作文提不足之处……”我说的都是实话。只是最重要的理由我没有说:我想为自己求一份心灵的安宁。“你说得有一些道理。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王老师沉吟着答应了。那天下午的情形,一如我小小的心所预料的。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下课以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少年人的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却养成了我勤奋不已而又淡泊名利的性格。(选自《毕淑敏散文荟萃》,选文有改动)1.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应该是快乐的、自豪的,可作者却有着一段独特的感受。当时,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她想了哪些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⑤段“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要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一句中“精神的炼狱”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段用了4个省略号,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有过与本文作者或她的同学相似的情感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的一次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求和得和毕淑敏小时候,我作文很好。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朗读。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觉得甜,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夸奖?慢慢地,咸味和涩味涌上心头。下课后,同学们神情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淘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刚学过一篇淘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跳皮筋时,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拔。我和谁说话,人家都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故意跟别人大声说笑。他们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我开始懂得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这样的日子一般持续两三天就会过去。大伙毕竟小,容易忘事。我那时又是大队长,人缘挺好,大伙有事都爱找我。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我开始随意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老师问我。我沉默。不是不愿意告诉老师原因,我不知道怎么说。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我的处境就更糟。老师苦口婆心开导,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写作文。老师满意了,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吗?我发现同学们并不是讨厌我的作文。老师念作文时,大伙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同学们只是不喜欢老师反反复复提我一个人的名字。我小心翼翼问老师:“我最近的作文有进步吗?”老师说:“你近来写得不错。今天下午我还要读你的作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老师注视着我。“您念我的作文时,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我鼓足勇气说完蕴藏在心中许久的话。“为什么?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你总不能让同学们觉得那是无名氏写的吧?”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我觉得您读作文,主要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至于是谁写的,并不重要。不说名字,您让大伙讨论的时候,没人拘着面子,反倒更好说意见。”“你说得有点道理。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老师答应了。那天下午的情形如我所料。同学们充满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下课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嗨,毕淑敏,今天念的范文是你写的吧?”有人问我。“不能老是她写得好,我看今天一准是别人写的。”有人这样说。我一概只笑不答,问得急了,就说:“我看像是你写的。”从那以后,我的作文越写越好。和同学们也能友好相处。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长大以后,看到一则名人名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我想那是一种更积极、更勇敢的生活态度。只是我小时候,就是听到这句教导,也未必敢照着去做。我太珍视同小朋友们无忧无虑跳皮筋的机会。(选自2009年第3期《科学大观园》,有改动)1.文章第2段中说“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请问这是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仔细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回答后面的问题。(1)“我和谁说话,人家都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故意跟别人大声说笑”中,加粗词“故意”表现了同学们怎样的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中,加粗词“一板一眼”反映出“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我”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的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前位置:
>>>VI. 智力测试(IQ)(共5小题,计5分)回答下列问题。(答案写在答题..
VI. 智力测试(IQ)(共5小题,计5分)回答下列问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06. What number should replace the question mark?107. One letter in each word of a well-known saying has been changed. What is the saying? TAPE TIE PULL MY TOE CORNS108. What letter should replace the question mark?109. Tom beats Joe at pool (落袋台球戏) but loses to Sue. Hilary usually wins against Joe, sometimes against Tom, but never against Sue. Who is the weakest player?110.  is to as is to: ________ .
题型:完形填空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06. 30. (7×4+2=30)107. 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108. O. (Opposite letters are the same number of letters from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alphabet respectively.)109. Joe.110. 略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VI. 智力测试(IQ)(共5小题,计5分)回答下列问题。(答案写在答题..”主要考查你对&&人物传记类阅读,广告布告类阅读,日常生活类阅读,人生感悟类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人物传记类阅读广告布告类阅读日常生活类阅读人生感悟类阅读
人物传记类文章的文体特征:
人物传记是记叙文体的一种,主要描写某人的生平事迹、趣闻轶事、生活背景、个性特征、成长奋斗历程等,包含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其特点是以时间的先后或事件的发展为主线,空间或逻辑线索贯穿文章始终,脉络清楚,可读性较强。 人物传记类文章的阅读策略和解题技巧:
1、把握文体特征,注意写作手法如前文所述,人物传记是记叙文体的一种,因此在阅读时要把握好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大要素。其次,还应该注意人物传记类文章的结构多按时间顺序排列,一般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有时也采用插叙和补叙等手段。弄清楚人物传记类文章的特征和写作手法,能帮助考生在阅读和回答问题时做到高效省时、准确无误。 2、抓住题干关键词,采用寻读的方法查找细节描述事实细节题是人物传记类文章的主要题型,一般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1)对号入座题:这种题的答案一般在原文中可以直接找到,只要读懂文章,掌握文章中的事实,如时间、地点、事件等细节问题,就能选对正确答案。 (2)词义转换题:这种题常常是原文有关词语和句子的转换,而不能在原文中直接找到。它要求考生能理解原文中某个短语或句子的含义,从而找到与答案意思相同的词语和句子。 (3)是非题:该题型俗称“三缺一”题型,即题目四个选项中有三个符合文章内容,剩下一个不符合。题干多为: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TRUE?或者三个不符合文章内容,剩下一个符合,题干多为:Which of the following…isNOTtrue?或All the following are true EXCEPT(4)排序题:这种题要求考生根据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事件发生的正确顺序。可采用“首尾定位法”,即先找出第一个动作和最后一个动作,迅速缩小选择范围,从而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5)指代理解题:一般是在人物或事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题型,所以理清人物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关键所在。可采用“逻辑关系梳理法”,使人物或事件关系清晰条理。不管题型如何,在做事实细节题时,可采用比较实用的方法一有目的的阅读。在阅读时,首先看题目要求我们理解什么细节,找出关键词,然后以此为线索,运用寻读的技巧迅速在文章里找出相应的段落、句子或短语。认真比较选项和文中细节的区别,在正确理解细节的前提下,确定最佳答案。这样一来,既提高了阅读的速度,又能确保答案的准确率。同时,建议阅读文章时把与答案相符的句子或短语用红线标示出来,标号注上是哪一题答案的相关句子,这样在检查时就不必重新阅读整篇文章了。 3、抽丝剥茧,推理判断深层含义推理判断题主要提问那些未曾在文中说明,但已特别暗示的内容,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和判断。人物传记类文章常见的推理判断题型为: (1)细节推断题:要求考生根据语篇关系,推断具体细节,如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人物身份、事件等。一般可根据短文提供的信息,或者借助生活常识进行推理判断。 (2)因果推断题:要求考生根据已知结果推测导致结果的可能原因。考生要准确掌握文章的内涵,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 (3)人物性格、作者态度及观点判断题:人物传记类文章中有些是考查考生对作者的主导思想、被描写人物的语气、言语中流露的情绪、性格倾向和作者或文中人物态度、观点等方面的理解题。推理判断题要求在理解原文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一定推论和判断,从而得到文章的隐含意义和深层意义。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 (1)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从字里行间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线索,这是推理的前提和基础。 (2)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俐宅掘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分析、综合、判断等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不能就事论事,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3)基于文章内容,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主观臆想,凭空想象,随意揣测,更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 (4)把握句、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语篇的结构。要体会文章的基调,揣摸作者的态度,摸准逻辑发展的方向,悟出作者的弦外之音。 (5)注意文中所用词句的感情色彩,是讽刺性的,批评性的,赞成性的,还是反对性的,以便推测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广告类阅读:1、品味广告的标题,联系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为了解材料大意作铺垫。 2、要特别留意广告中包含的数字、联系人、地址等。 3、要注意文中以黑体、大写、下划线等方式加以提示的文字,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材料的核心或&&&&至少是一部分内容的概括。 广告布告类阅读特点及解题技巧:
一、广告布告类阅读试题的文体特点:此类文章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文章,其目的是为了向读者传输信息,措辞简洁明了,直截了当,一般说来,广告布告类阅读试题具有以下特点:1、选材特点:信息量大,文句精炼,形式灵活,用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大量的信息。2、内容特点:生活化,实用化,多样化,如产品宣传、服务介绍、通知、海报、启示、招生招聘等。3、形式特点:标题醒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常用粗体字或各类项目符号使文章结构更鲜明。4、语言特点: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多;生词多;缩略词、祈使句、省略句多;结构不完整。5、命题特点:主要考察考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既注重特定细节的筛选、类比、综合,又注重推理判断题的考查,题目设置相对较容易。二、解题技巧点拨:阅读这类文章时,也应该在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的前提下,主要注意细节信息。细节题题干都是相应原文的变形(如同义改写、词性转换等),因此要找到答案一定要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出处,再把原文和选项相比较。做题时,根据所提问题用寻读、跳读的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阅读时也要特别注意文中以粗体、大写、下划线等方式加以提示的文字,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文章的核心或某一部分内容的概括。具体答题策略如下:1、先题后文:先读试题,了解考点;明确目的,快速捕捉,获取信息。2、题干定向:根据题干关键词到文中定位答案范围,按照题目顺序依次而下:问题与材料相同:对号入座;问题与原文相同:同义替换、归纳事实等。3、生词模糊:遇到生词;如无关答题,直接跳过;涉及答题,则根据语境、构词法等猜词。4、信息补全:对于影响理解的省略句,可根据语境,将其补全。 日常生活类阅读的概念:
日常生活这一话题主要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活动。这一话题的选材主要针对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情况。做这一类题时,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好人物的活动内容,时间和地点。 日常生活类阅读题答题技巧:
【题型说明】该类文章内容涉及到人们的言谈举止、生活习惯、饮食起居、服饰仪表、恋爱婚姻、消遣娱乐、节日起源、家庭生活等。文章篇幅短小,追根溯源,探索各项风俗的历史渊源,内容有趣。命题也以送分题为主,如事实细节题、语义转换题、词义猜测题和简单推理判断题等。虽然这类文章读起来感觉轻松,试题做起来比较顺手,但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稍不留神,就会丢分。   【备考提醒】为了保证较高准确率,建议同学们做好以下几点:   1、保持正常的考试心态。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越是容易的试题,同学们越是容易失分。为什么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极易产生麻痹思想,认为题目好做,就不引起高度重视,于是思维不发散、不周密。而命题人就是利用同学们的这一弱点,设计陷阱题。所以,无论试题难易与否,我们都要保持正常的考试心态。试题容易,不欣喜;试题难,不悲观。   2、根据前面讲到的方法,认认真真、细细心心做好事实细节题。   3、做好语义转换题。这类题是根据英语中一词多义和某些词语在文中能表达一定的修辞意义的原则而设计的。要求同学们解释某生词的含义,确定多义词或短语在文中的意思,确认文中的某个代词所指代的对象,或者对英语中特有的表达、格言、谚语进行解释。这种题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或理解句子,切不可望文生义。   4、做好简单推理判断题。简单推理判断题要以表面文字为前提,以具体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做出判断。这种推理方式比较直接,只要弄清事实,即可结合常识推断出合理的结论。人生感悟类阅读的概念:
生活感悟类的文章就是指能给人心灵以启迪,使人从中受到教育的文章。这类文章的体裁可以是记叙文,如生活中一些感人故事或情感故事,有点类似心灵鸡汤一样的短文。生活感悟类阅读解题指导:
一、文章特点:生活感悟类的文章就是指能给人心灵以启迪,使人从中受到教育的文章。这类文章的体裁可以是记叙文,如生活中一些感人故事或情感故事,有点类似心灵鸡汤一样的短文。有时故事的结尾会有一句“点睛之笔”,点出全文的中心思想,就像《伊索寓言》里的寓言一样。还可能是夹叙夹议的哲理散文或生活随笔。散文随笔通常会阐述一种朴素易懂,耳熟能详的人生道理或宝贵品质。文章的结构和议论文类似,一般是总分总或总分结构。每段首句或尾句为主题句(论点),其它句子围绕主题展开论述(论据),论证方法多种多样,或举例,或引用名言,或正反对照等。二、解题技巧:针对生活感悟类文章的特点,做这类文章的完形填空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重点理解全文的首句。如果是记叙文,找出when,where,who,what等基本要素。如果是散文随笔,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句—全文的主题。2、阅读全文的结尾段或结尾句,有助于理解文章所阐述或蕴含的哲理、感悟或忠告等。3、调动自己的背景知识和情感。这类文章不会讲大道理也不会涉及到一些很专业的知识技术领域,而是谈一些小事和简单的道理,所以如果读者能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读者会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态度,从而提高做题的准确度。因此,考生在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即用心去感悟生活中发生的小事,思考人生的一些基本道理,多阅读一些短小精悍的美文,多写写自己的心情故事和对生活学习的感悟。只有平时多用心,做题时才能调动自己的背景知识和情感。
发现相似题
与“VI. 智力测试(IQ)(共5小题,计5分)回答下列问题。(答案写在答题..”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2192841920142904242066838684140946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答下列问题可达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