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最新进展回是指什么

我国&十三五&将启动探月工程四期:未来15年探测火星等行星|探月工程_新浪科技_新浪网
我国"十三五"将启动探月工程四期:未来15年探测火星等行星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国务院新闻办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迈出探月工程的“第四步”,包括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以及对月球南北极的探测。
  吴艳华说,国家航天局已经明确,将在2017年底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软着陆以及采样返回,完成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最后一步。
  对未来月球探测,该局已经进行了规划。吴艳华说,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实施世界首次到月球背面的巡视探测。同时我国将向地月拉格朗日2点发射一颗中继卫星,作为中继通信数据传输所用,为月球以及后续深空探测提供服务和支持。
  2020年左右,我国计划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它是嫦娥五号的备份,计划实施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另外,我国还设想在未来五年、十年,开展两次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月球南北极探测。“这4次任务归纳起来,就是探月工程四期。”吴艳华说。
  吴艳华透露了我国未来15年内将实施的“深空探测一期工程”计划。该计划包括对火星、小行星和木星的探测。2020年左右,我国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在此次任务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将实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进行火星表面采样返回,开展火星构造、物质成分、火星环境等科学分析与研究。5年内,我国还将进行一次小行星探测。此外还要规划一次对木星和行星的探测。“这4次任务,我们总体论证为‘中国深空探测一期工程’。未来我们还将开展二期、三期工程。”他说。
  当日,国新办发表《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吴艳华说,按照白皮书规划,除了深空探测工程,未来我国还将实施多项重大工程。
  吴艳华介绍,拟命名为“长征九号”的我国下一代重型运载火箭,目前正在开展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将作为新的重大工程启动实施。其首飞时间初步计划在2030年左右。
  吴艳华还表示,未来十年,我国计划发射超过100颗卫星,建立比较完善的空间基础设施。
高科技技术也许比人类算得快、比人类记得多,甚至可以在足够多数...
天气是个刚需,但是对于用户而言,墨迹天气不是刚需。
雾霾经济学反射到智能硬件领域最大的风口无疑就是空气净化器,空...解密嫦娥工程
三阶段:绕:发射绕月卫星;落:年 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探测;回:年 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并采样返回。
目标: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氦-3的资源量)及地月空间环境。
飞行程序分四个阶段:绕地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环月轨道捕获、环月轨道阶段。
绕月工程领军人:总指挥:栾恩杰 副总指挥:马兴瑞 孙来燕
总设计师:孙家栋
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的发展规划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将服从和服务于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为目的,把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发挥更大的作用。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步:绕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详细
第二步:落
第二步为“落”,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详细
第三步:回
第三步为“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
   上一页 1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探月工程简介_新浪网
新浪资讯&&& 正文
中国探月工程简介
  一、中国探月工程论证和组织领导
  月球是环绕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离开地球到达地外天体的第一站。而且月球上有着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特别是月球上的氦-3的储量达到300万至500万吨,可满足地球人类能源使用上万年。
  月球有着独特的空间位置、丰富的潜在资源,还是研究生命的起源、人类环境的演变和地月系统的重要对象,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和前哨站。
  上个世纪50年代至世纪末,美国、苏联和日本,共开展了121次月球探测活动。进入21世纪,全球范围内兴起了新一轮探月高潮,美国、欧空局、俄罗斯、日本、印度、英国、德国公布了各自雄心勃勃的月球探测计划。美国、欧洲、日本、印度已各自实施了新的探月任务,均获得成功。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提出了我国开展深空探测的发展目标。根据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我国的探月工程按照探、登、驻开展规划论证,形成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总体思路》报告,于2003年9月正式上报中央专委会,明确了在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分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分别实施。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明确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列入十六个重大专项。为组织领导中国探月工程实施,又成立了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国家国防科工委(现为国家国防科工局)为组长单位,成员单位有: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
  2004年6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专门成立了“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2008年经批准更名为“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作为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探月与深空探测工程大总体,负责探月工程及深空探测工程的系统论证、总体设计、方案编制、条保建设、经费管理和组织实施等工作。
  根据中编办关于探月中心职责中关于“归口管理工程相关的市场开发”的规定,2010年8月,又注册成立了嫦娥奔月航天科技 (北京) 有限责任公司,全权负责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工程的市场开发,并为整个探月工程各系统提供服务。
  二、中国探月工程任务和实施
  (一)探月工程一期任务
  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绕月探测,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立项。日18时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获得了大批科学成果。
  嫦娥一号任务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受控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二)探月工程二期任务
  探月工程二期任务是实现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查。日国务院批准立项,包括嫦娥二号、三号、四号3次任务。
  嫦娥二号卫星是用嫦娥一号备份星研制的,于日18时59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3号丙火箭发射升空飞入指定轨道。
  嫦娥二号获得了高分辨率全月图等科学成果;为嫦娥三号任务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并详细勘察了落月区域。
  日,嫦娥二号从月球轨道奔向日地拉格朗日L2点,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科学探测。&
  日,嫦娥二号脱离L2点轨道,经过195天飞行,实现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
  目前,嫦娥二号卫星已飞离地球近1亿多公里,并正在飞向更远深空,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
  嫦娥三号任务是探月工程二期的主任务,日1时30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成功实施软着陆,降落相机传回图像;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开始对月球探测,并互拍照片,取得圆满成功。
  目前,嫦娥三号已转入长期管理模式:一是监视嫦娥三号工况,继续对玉兔号月球车机构控制异常的故障进行分析排查;二是继续开展月面科学探测工作,适时发布科学探测成果;三是控制嫦娥三号按照月面昼夜变化,适时开展月昼唤醒和月夜休眠工作。
  对嫦娥三号备份星嫦娥四号充分论证,确定新的探测目标,在嫦娥三号技术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进,完成新的科学探测任务。
  (三)探月工程三期任务&
  探月工程三期任务是实现无人自动采样返回。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三期立项,包括嫦娥五号、六号两次任务,计划于2017年前后实施。
  任务实施过程为:1.运载发射;2.地月转移;3.近月制动;4.环月飞行;5.月面下降;6.月面工作;7.月面上升;8.交会对接;9.环月等待;10.月地转移;11.再入回收;12.任务完成。&
  三、探月工程三期试验星&
  为验证嫦娥五号再入返回等关键技术,拟定于2014年年底前组织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
  此次试验返回器,由长三丙火箭发射升空,直接奔月,绕月球半周后返回。在距地5000公里处服务舱和返回器分离,返回器落到距地面60公里处,被大气层弹起减速,之后再次落入大气层。通过真实飞行,获取有效数据,摸清第二宇宙速度、半弹道跳跃式安全再入返回的规律。
  本次试验,在返回舱内可搭载3公斤物品,模拟未来采集的月壤。
  在国际上,用航天器进行搭载试验早就成了惯例。随着中国航天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发展,我国也开始了多项内容的航天搭载科学试验。
  除了科学试验以外,航天搭载还有很多其他物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航天搭载的物品,其升值的潜力巨大。
  尤其是本次搭载有很大不同,以往返回式卫星以及载人航天的轨道高度在300-400公里,而本次将是首次38万公里的地月往返。航天奔月的物品搭载将开创中国新记录。
  由于试验的返回舱可用空间较小,对重量要求也极为严格,因此搭载物品非常有限,主要是代表我国企业实力、科技实力的标志性产品和部分公益性纪念品。
  本次返回试验在工程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政治上的巨大影响,必将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本次试验所搭载的物品将不仅开创中国航天搭载的先例,也会成为稀世珍品。
  中国探月热忱地邀请各位朋友参与到中国探月事业中来,感受火箭升腾的震撼,见证探月新的高度,分享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探月工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