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历史博物馆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用关

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扫码支付,立即下载
2017年中考文言类阅读与理解
(2017·安徽中考)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 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5、解 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斯是陋室 斯: 这
(3)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4)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文书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或曰:“陋,如之何?”
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
17、【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 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惟吾德馨”和“君子居之”。(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4分)
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2017·北京中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审核人:初语冯永波
来源学校:
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竭诚全力为您服务!!!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250(168-186,188-190没有)
下载积分:1663
内容提示: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250(168-186,188-190没有)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5:00:1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663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1-250(168-186,188-190没有)
官方公共微信齐国君王--齐威王
我的图书馆
齐国君王--齐威王
&&&&&&&&&&&&&&&&&&
齐威王(?—前320),田氏,名因齐,中国战国时期国君。继位,在位36年。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因齐初立,见两国俱称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称“”。威王初即位,日事酒色,不理政事,以致韩、魏、鲁、赵等国都来入侵,出现了“并伐,国人不治”的局面。但他虚心纳谏,立即振作起来。平民以鼓琴求见,劝威王用贤臣、除奸佞,恤民养战,经营。威王见邹忌是个人才,三个月后就用为,加紧整顿朝政,改革政治,国力大增。后又重用,在中大败。为了讨好齐国,在尊齐侯为王,齐国也承认了魏惠王的王号,是为“”。齐国代替了的地位,称雄[1]。
,自称为王破魏称霸,成为之首
别名(字)
围魏救赵、
齐威王早在古齐国时,田氏夺取11个姜氏的政权,建立了田氏齐国。齐威王、齐宣王是两位比较贤明的国君,他们招贤纳士,齐威王、齐宣王之时,为齐之鼎盛时期,时楚已先后灭鲁国以及鲁南诸国,也有山东东南部地区,对齐国形成直接威胁,所以随着形势的发展,齐威王时接原有西段长城,继续向东展修,宣王续之,修至滨海,作为对楚的防线。时楚亦为战国七雄之一,国势强盛,灭鲁胁齐,故战国时期整个已主要防御楚国了。田因齐初立,见楚、吴、越三国俱称王,自己不甘居下,也便自称“齐王”。齐威王以为相国,用田忌为司马,孙膑为军师,教兵习战,以谋征伐。齐国是天下大变化的枢纽,齐威王田因齐即位三十余年,做了三件大事,而其所作的每件事都改变了天下格局!第一件,铁腕整肃吏治,启动了战国之世第二次变法的潮流,带出了韩秦变法;第二件,与魏国霸权对抗,打了围魏救赵、两场大胜仗,使魏国霸权一落千丈,天下由魏国独霸变为齐秦强鼎立;第三件,建立,使天下士子由争相“留魏”变成了争相“留齐”,潮头自然也由魏国转到了齐国。在三十年里,齐国能够打败魏国,自然是齐威王扭转乾坤。在如今 天下君主中,齐威王就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雄主。威王初即位,日事酒色,不理政事。以致韩、魏、鲁、赵等国都来入侵,出现了“诸侯并伐,国人不治”的局面。但他虚心纳谏,立即振作起来,下定了“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平民邹忌以鼓琴求见,劝威王用贤臣、除奸佞,恤民养战,经营霸王大业。威王见邹忌是个人才,三个月后就用为相国,加紧整顿朝政,改革政治。即墨(今东南)大夫,勤理政务,得垦,人民富饶,不但人正直、不善结纳近臣,故时有谤语;阿城(今山东东北)相反,田地,,防务松弛,但对阿城大夫却日有美言。齐威王派人查得真情,立即召回二位大夫,当众给加封万户土地的封赏;对阿城大夫则处以。由是,齐国上下震动,人人不敢是非。威王还下令全国:不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或老百姓,能当面提出君主过失的,得上赏;用书面指出君主过失的,得中赏;在广众中议论君王过失的,得下赏。由于广开言路,不一年,弊除政清,齐国大治。齐威王决心称霸天下,他铸鼎声称:“孝武桓公、恭哉大谟克诚。其唯因齐,扬皇考,高祖黄帝,迩嗣桓文,朝问诸侯,合扬厥德。”在这里,他表示要以黄帝和齐桓公以及晋文公的功业来发扬乃父桓公()的令名令德。他精选郡守,加强边防。使南子守南城拒楚,田肹高唐拒赵,黔夫守徐州拒燕。用种首为以安境内;用田忌为司马,孙膑为军师,教兵习战,以谋征伐。他把这些人才看作比还要珍贵的国家至宝。和前341年,齐国出兵救赵救韩,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桂陵战役和马陵战役。两次打败了强大的魏国,开始称雄于诸侯。到齐威王晚年,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盛的国家。[2]《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六年,救卫。桓公卒,子威王因齐立。是岁,故卒,绝无後,奉邑皆入田氏。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三年,三晋灭晋後而分其地。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赵伐我,取甄。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曰:“自子之守阿,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於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人归我长城。於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二十馀年。古齐威王推户驺忌子以鼓琴,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驺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者,君也;小弦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驺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驺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王曰:“善。”驺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见之曰:“善说哉!髡有,原陈诸前。”驺忌子曰:“谨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失全全亡。”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毋离前。”淳于髡曰:“,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事左右。”淳于髡曰:“昔干,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疏罅。”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自附於万民。”淳于髡曰:“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淳于髡曰:“大车不较,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脩法律而督奸吏。”淳于髡说毕,趋出,至门,而面其仆曰:“是人者,吾语之微言五,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人必封不久矣。”居,封以下邳,号曰成侯。威王二十三年,与赵王会平陆。二十四年,与魏於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索隐檀子,齐臣。檀,姓;子,美称,大夫皆称子。朌子,田朌也。黔夫及种首皆臣名。事悉具战国策也。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馀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梁惠王惭,不怿而去。二十六年,魏惠王围邯郸,赵求救於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驺忌子曰:“不如勿救。”段干朋曰:“不救则不义,且不利。”威王曰:“何也?”对曰:“夫并邯郸,其於齐何利哉?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赵不伐而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以弊魏,邯郸拔而乘魏之弊。”威王从其计。其後成侯驺忌与田忌不善,谓成侯忌曰:“公何不谋伐魏,田忌必将。战胜有功,则公之谋中也;战不胜,非前死则後北,而命在公矣。”於是成侯言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十月,邯郸拔,齐因起兵击魏,大败之桂陵。於是齐最彊於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三十三年,杀其大夫牟辛。三十五年,公孙阅又谓成侯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欲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之卜者,验其辞於王之所。田忌闻之,因率其徒袭攻临淄,求成侯,不胜而饹。三十六年,威王卒,子宣王辟彊立。
邹忌讽齐王纳谏齐威王选自中国著名史书,讲述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该文是中的经典名篇。原文邹忌修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译文邹忌身高有八尺多(今185cm),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认为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邹忌于是上朝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满朝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诫寡人的,得中等奖励;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里像集市一样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国、赵国、韩国和魏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因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在朝廷上战胜别国。齐威王与魏惠王会田于郊齐威王、魏惠王(梁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译文齐威王、魏惠王在效野约会狩猎。魏惠王问:“齐国也有什么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小,尚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的。以齐国之大,难道能没有宝贝?”齐威王说:“我对宝贝的看法和你可不一样。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我的大臣中还有位盼子,使他守高唐,赵国人怕得不敢向东到黄河边来打渔。我的官吏中有位黔夫,令他守徐州,燕国人在北门、赵国人在西门望空礼拜求福,相随来投奔的多达七千余家。我的大臣中有位种首,让他防备盗贼,便出现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岂止是十二乘车子呢!”魏惠王听了面色十分惭愧。”
田忌赛马齐威王即位,“好为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于。百官荒乱,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但他虚心纳谏,振作起来,下定了“不飞则已,;不鸣则已,”的决心。首先从治吏入手,向他的左右了解地方管吏的政绩情况,左右都说阿大夫是最好的,大夫是最坏的。齐威王又亲自深入到各地明察暗访、向老百姓调查了解,其结果与左右说的截然相反,事实是即墨大夫管理的即墨地区“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而阿大夫管理的阿地却是“田野不辟,民贫苦。”(《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那么,为什么左右瞒报实情,,把好的说成坏的,把坏的说成好的?原来,即墨大夫为人正直,一心为人民办事,不善结纳朝廷的左右近臣,所以大官们都说即墨大夫不好。反而阿大夫善于用贿赂手段买动人情,巴结朝廷左右大臣,因此大官们都说大夫是好官。齐威王掌握了实情以后,就把各地的官吏召集起来,对确有政绩的即墨大夫“封之万家”;对阿大夫以及那些因受了贿赂而隐瞒实情的大臣“皆并烹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此后,“群臣,莫敢饰非,务尽其情。大治,强于天下。”(《》)齐威王治吏在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给后人留下了诸多启示。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1、正人先正己,己不正难以正人。俗话说:“。”齐威王即位之初,正是因为他贪图享乐,沉湎于酒色,左右大臣和地方官吏才敢不择手段谋取私利,以致百官荒废,国人不治。还是这个齐威王,当他幡然醒悟,励精图治,“一鸣惊人”的时候,欺骗造假没有市场了,所以人们也就“莫敢饰非,务尽其情”了。上行下效,上有所求,下有所好,古今如此。比如,哪一个喜欢受人吹捧,其来自下面的多是阿谀奉承;哪一个执政者喜欢好大喜功,其下必然大造“形象工程”;哪一个执政者不讲实事求是,下面必然会刮造假浮夸之风。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认识到,上面刮什么风,下面就会下什么雨。影响着政风,政风影响着民风。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素质的好坏决定着国家政风民风的好坏。在中,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官德建设,重用那些官德高尚、清正廉洁、任劳任怨、干事创业的干部。让每一位干部都成为下属垂范的表率,群众学习的榜样。2、偏信则暗,兼听则明。齐威王真是一位知错就改、求真务实的实干家。从他治吏这件事,我们可以想象到,他只是听了左右大臣的汇报就下结论的话,其结果会截然相反,被烹的肯定不是阿大夫,而是即墨大夫了。如此,后果就不堪设想,他的治吏改革不但达不到扶正压邪、扬善除恶的目的,反而会助纣为虐,官场不正之风不但得不到遏制,反而会愈演愈烈,改革就会失败。官,是一个国家或地方的决策和指挥者,如果一旦出现决策指挥错误,受害的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古人都明白:“国之所以乱者,废事情而任非誉也。”(《管子·明法解》)何况今人呢,如今的领导干部更应该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大,牢记全心全意的宗旨,努力倡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注重调查研究,不偏信,多兼听,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抓住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的决策,指挥才会尽量避免失误。
齐威王齐国虽然在春秋前期和春秋中期,曾经称霸诸侯,显赫一时。然而由于姜齐后期几代国君腐败的统治所致,齐国从春秋末期到战国前期的一段时间里,却已积贫积弱,从昔日的霸主地位上一落千丈了。田氏代齐之后,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改良的政策措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无明显起色,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长期积弱的局面。威王即位伊始,荒于酒色,不问政事,齐国的统治已如履了。据史载:“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威王之时……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九年间,比较大的侵齐战争就有:“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我灵丘。……六年,鲁伐我,入阳关。晋伐我,至博陵。七年,卫伐我,取薛陵。九年,越伐我,取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这几段古老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上荒下嬉,内乱外患,国将不国的破败图。 威王十五年,魏伐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师,率兵直趋大梁,。次年在马陵大败魏军,史称:“齐人伐魏,杀其太子,覆其十万大军。魏王大恐,跣行按兵于国,而东次于齐”(《战国策·齐策五》)。齐威王打垮魏国后,又对其他侵齐者个个击破。如二十五年和三十年两次联魏伐赵,杀赵将韩举。二十五年,乘之丧,夺取燕国十城。其他国家如宋、鲁、卫等也都一战即溃,纷纷“还齐侵地”(《史记·滑稽列传》)。 马陵战后,魏王彻底屈服了。威王二十三年,魏惠王为了讨好齐国,在徐州尊齐侯为王,齐国也承认了魏惠王的王号,是为“徐州相王”。此为齐国君主称王的开始。之后,秦、韩、赵、燕等才相继称王。魏国屈服后,韩、赵、燕、宋、鲁、卫等国也都对齐畏敬顺从。史称;马陵战后,“韩破魏弱”,两国的国君都“北面而朝”(《战国策·齐策一》)。韩君称王的次年,又和魏惠王一起,会齐威王于平阿,求其认可。另外,赵君也到齐邑朝会齐君。威王三十六年,约会燕、赵、楚的相国相会,各国也都前往。齐国代替了魏国的地位,称雄关东。这时,经过后的秦国,日益强大,曾多次打败韩魏,把势力伸向东方,成为齐国的强大敌手。一次,秦国借道韩魏,进攻齐国,齐军大败秦军,使秦王称臣谢罪。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齐国的地位和声望。史称:“威王始以齐强天下”(《史记·六国年表》)。又称,威王时,“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那么,为什么在齐威王统治的后期,齐国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迅速地由弱变强、称雄天下呢?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尊重人才,重用人才齐国向来有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然而把人才提高到国宝高度来认识的,唯有齐威王一人。据史载:威王二十四年,与魏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经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而去(《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基于人才是宝的深刻认识,齐威王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地任用贤才。他一面选用宗室中有智能的人为官,如田忌做将军,田盼子守高唐。一面又选用大批门第寒微的士人,委以重任。比如,因受妒而惨遭迫害的著名,从魏国逃归时本是刑余之人,是被追杀的囚犯,而到齐国后,以其丰富的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在田忌的推荐下,受到齐威王的信任和重用。史载:“忌进孙子(孙膑)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后欲拔为将,却被孙膑本人婉言谢绝了:“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再如出身“”,受过、且相貌丑陋的淳于髡,因“”,滑稽善辩、善于谏诤,而受到齐威王的赏识和重用。史载:“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善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王……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史记·滑稽列传》)。又如平民出身的邹忌,毛遂自荐,鼓琴论政,得到威王重用,三月得相印,次年封侯。史载:“邹忌子以鼓琴……见三月而受相印……居朞年,封以下邳,号曰成侯”(《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金无足赤,。对一个人的评估,威王视其主流。他对人才白璧微瑕似的缺点表现出相当的宽容。比如齐欲伐魏,魏国用“宝璧二双,文马二驷”贿赂淳于髡,从而使魏国兔于战争之苦。事后有人检举了此事,威王只是责问了几句(《战国策·魏策三》)。(二)严刑重赏以法治国齐威王之所以能够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功者赏,有罪者罚,赏罚分明,严刑重赏,以法治国,前面讲到齐威王赏、烹阿大夫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威王这种不偏听偏信,探查真实情况,基于事实上的严刑重赏,致使“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充二十馀年”(《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三)广开言路奖励进谏能否纳谏,以及纳谏程度是衡定一个君主是否开明、以及开明程度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此言,齐威王无疑是一个佼佼者。比如威王即位之初,沉湎不治,内政不理,外敌并侵。淳于髡就以隐语“国中有大鸟”相谏,被威王所接受。再如威王喜欢饮酒,往往置酒后宫,通宵达旦,淳于髡讽谏说:“酒极则乱,,万事皆然。”齐威王听后,连声说“善”。从此“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同上)。威王在纳谏方面,《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表现得更加突出。总之,齐威王不愧为古代社会一位贤明的君主。田齐雄霸关东,以令诸侯,实赖威王之力。次序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年数备注1前404年—前384年21前386年,被,,列为诸侯2前383年—前375年93前374年—前357年184田因齐前356年—前320年37前334年,5前319年—前301年196前300年—前284年17前288年,称东帝,不久去帝号7,王前283年—前265年198前264年—前221年44前221年,秦灭齐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7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纪连海齐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