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牛牛指导这种考研英语新题型怎么做该怎么做

当前位置:>>>>>正文
SSAT题型内容
  分为写作和选择题两种题型。选择题均为5选1,答题方式为填写答题卡(考试时一定要记得带铅笔和橡皮)。
  写作 写作为第一部分,考试时间为25分钟。这部分要求考生通过例子来支持或反驳一个观点。所举的例子可以来自个人经历、历史、文学等等。这部分内容不计入总分,但会随其他部分的成绩寄送到所申请的学校。校方会根据需要,对之进行评估,并作为录取的参考依据之一。
  选择题 接下来的四个部分均为选择题,包括数学两个部分(各30分钟,各25题)、语文(30分钟,60题)、阅读(40分钟,40题)。
  1、数学。无论是S的低级还是高级,其数学部分的考查内容均不超出国内初中教学的知识点范围,其难点在于:由于采用全英文命题,在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时,一定要熟悉最常见的表达方式。题目中不会有复杂的精确计算,但是考查估算能力,所以计算器是不允许带入考场的。数学两个部分的难度和范围完全一样,SSAT会在数学两个部分之间插入一个非数学的部分,以便让考生科学用脑。
  2、语文。语文部分是对词汇的直接考查,对于英语非母语的中学生难度很大。这部分共60道题,具体又分为:30道同义题、30个类比题。
  同义题,题干为一个单词,要求考生从5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和题干中单词意义相同的选项。这部分考查的词汇量,在高级SSAT中达到9000词水平,在低级SSAT中达到7000词水平,远远超出了国内教学大纲的要求。解答这类题时,除了依靠很大的词汇量,还可使用基于构词知识的猜测和排除等方法。
  类比题的形式接近中国古代的对对子,比如某道题,题干中给出的是“frog对toad”,则答案可以是“turtle对tortoise”(内在联系为水生对陆生)。解答这类题,挖掘给出的两个词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是拼写方面的,然后在选项中寻找内在联系类型相同的一项即可。
  3、阅读。阅读一般考7~8篇文章,来源非常广泛,题材和体裁五花八门,有时甚至考查短小的抽象诗歌。在如此快的阅读和做题节奏下,考生势必需要具备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主题和定位细节的能力。个别题目还涉及到偏主观的理解,有点类似于国内语文考试的阅读主观题。
  分数计算及其含义
  作部分不评分;其余部分所有的选择题,每做对一题得1分,做错一题扣1/4分,放弃得0分。分数只和做对的题数以及做错的题数相关。所以懂得适当的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这样的答题对错情况,经过换算,得到等级分(scale score)。实际计算时,数学的两个部分是被合为一个50题的部分计分的,因而整个SSAT可以分成数学、语文和阅读三大部分,题数分别为50、60和40。低级SSAT,各部分的等级分介于440~710分之间,故三部分总分的最低分为1320,最高分2130;高级SSAT,各部分的等级分介于500~800分之间,总分最低分为1500,最高分2400。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百分成绩(percentile)。比如一个10年级男生牛牛,参加了2006年1月的SSAT考试,数学的等级分为720,对应的百分成绩94%,表明在2003年1月到2006年1月的3年中,所有参加高级SSAT的10年级男生中,牛牛的数学在94%的人之前,是个相对很牛的分数了!
  总之,SSAT拥有完善的评分体系,既有绝对化的scale score,又有相对化的percentile。SSAT还提供另外一些预测成绩,但私立高中主要还是依据等级分和百分成绩来录取学生。
本文共分2页
(一)360文章有大量转载的图片、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上海叁陆零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二)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站内图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10个工作日内与360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三)360,(中国A股上市公司立思辰成员企业,代码:300010),主要从事互联网留学办理、教育投资、海外置业以及网络运营,是全球互联网留学开拓者,公司与、、、、、、、、、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2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
(四)留学360是全球互联网留学领先品牌,获得诸多,留学360将为所有学生提供,欢迎在线,提供服务。
(五)留学360-A股上市留学机构,连续多年常青藤大满贯获得者,公司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30多个国家的800多家教育机构签约建立合作关系,协议覆盖了2000多所海外大中小学。互联网留学 "10"人留学世界名校,至少"8"人选择咨询留学360;留学360名校录取数业内领先!留学360,中国教育部认证的权威留学机构,专注互联网留学9年,截止目前留学360更新海外名校录取86789枚,其中43人、 56人、43人、25人、38人、35人、290人、353人、1874人、1286人、1100人、120人、150人、227人、1241人,更多精彩案例,请登陆。
&&[] 文章生成时间为: 15:01:27
热门留学国家:
留学360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姓  名:
当前学历:
所在地区:
联系电话:
意向国家:
指定专家:
提交内容:
院校关注排行榜
12345678910
香港大学,简称港大(英语: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英文名称为The Chinese Univer...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英语:The Hong Kong University...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香港城市大学,简称城大(英文:City University of Hong ...香港浸会大学(简称浸大;英语:Hong Kong Baptist Univer...你们行测的资料分析怎么做到那么快的?-石投金融
下载客户端
三步轻松贷款,贷款利率低
你们行测的资料分析怎么做到那么快的?
你们是怎么做到五六分钟一篇的?我做一篇八分钟已经是极限了,难道要口算三位以内乘除法嘛?看好多人讲的一些估算方法非常挑题啊!有的感觉完全是玄学问题...
匿名用户 |
浏览次数:203
常见类似问题
回答共有7条
资料分析,既然是分析,那肯定是分析思考的成分多,计算的时间少。 我在公考时参加过一个群,群里有个资料大神,资料题10分钟以内基本就能搞定,最长不超过15分钟。他在群里也分享了很多做题的技巧,很不幸的是,我依旧没有学会……所以这个真的不是很容易… 显示全部 资料分析,既然是分析,那肯定是分析思考的成分多,计算的时间少。 我在公考时参加过一个群,群里有个资料大神,资料题10分钟以内基本就能搞定,最长不超过15分钟。他在群里也分享了很多做题的技巧,很不幸的是,我依旧没有学会……所以这个真的不是很容易的。他是理科生,常年和数学打交道,对数字很敏感。那些方法对于人家来讲就不是方法,而是直觉。像我这种泛泛之辈,想一个方法还瞻前顾后生怕加减弄错的, 还是老老实实算吧。 资料题先看题干再看材料,这个是常识吧……题干一定要看仔细,画出关键词。我曾经在考场上算了一路十三招,到最后发现题干看错了,求2012年的结果,我算成了2013年的……只能重新再算,耽误了好多时间。 每个资料的前两道题通常计算步骤都很简单,我基本都是硬算。比如458除以1346这种数字,我一化简就错,倒不如规规矩矩地算,时间能多用个十几秒,但正确率高啊。遇到尾数带8、9或者1、2的,我就能放心大胆地化简了。 其实资料分析不难,主要考察的就是耐心和细心。耐心就在于这些数字的各种运算。为什么把资料放在前面?因为如果把资料题放在最后, 还剩十分钟要交卷了,那时候什么耐心都没有了,肯定会错很多。细心就在于数字、年份、关键词别看错。我自己在做题时曾经总结过这部分题都错在什么地方。20道题不会算或者太难算了时间不够的只占1~2题,剩下的全都是因为审题马虎和计算马虎导致的。 其实,资料分析还是提分最快的一个模块了,只要练习到位,全对不是梦哈。 最后,希望做资料分析和数学题时,一定要打好草稿,就是草稿纸一定要工整。这样如果算到最后发现答案和四个选项都对不上,还能看看计算过程是不是出现了问题,而不是痛不欲生的重算一遍。
喵喵爱吃肉
回答于日 00:00
根据惯例,先爆分,14国考81;4联考88.1某省第一。 三双庆喜~~国考申论44,省考88+66-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80.9+44,跪求申论葵花宝典~~-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 资料分析,在公考行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资料分析的做题时间往往拉开了差距,… 显示全部 根据惯例,先爆分,14国考81;4联考88.1某省第一。三双庆喜~~国考申论44,省考88+66-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80.9+44,跪求申论葵花宝典~~-QZZN公务员考试论坛资料分析,在公考行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资料分析的做题时间往往拉开了差距,行测,第一是速度,第二才是正确率,没有时间作为保证的正确率只是镜花水月。几个错误心态 1、过于轻视。不就是算吗?谁不会啊!结果上了考场,算完一小题,别人都做好一大题了。 2、过于畏惧。畏敌如虎,未战先怯, 3、过于盲从。盲目崇拜所谓的速算技巧。资料分析的确需要速算技巧,但是过于花哨的速算技巧,完全不需要。其实只要掌握常用的技巧足矣。一个最大误区 考试大纲“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资料分析,分析!不是资料计算! 很多教材中关于资料分析的内容可以说是纯粹误人子弟!! 答案只会列个式子,然后结果就出来了,甚至有的连式子都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这样的解析根本就是误导人。 因为资料分析核心的部分就是怎样去巧妙计算,而不是像个计算器一样算出来资料分析难不难?大部分人都会说:不难!烦不烦?有人会说,很烦!烦在哪?1.找数据烦 2.数据计算烦一、如何找数据核心词阅读法资料分析无非四类:文字、表格、图形以及综合材料。通用重点信息:核心词、时间表述、单位表述、注释解题步骤:1、看问题,找出核心词2、在文中找出核心词所在句3、对比时间和单位等,找出所需数据(一)文字材料: 文字材料大部分都可浓缩成“时间、指标+数值、增长数值,比上年同期增长几个百分点”这样的表述。所以我们做题的时候,大概瞄一眼材料,根据试题的关键点来找数据,这样时间上比上来就阅读材料,划关键词节省了许多,而且找到的数据肯定是正确的。(二)图表类 图表类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二、如何分析? 换而言之,就是如何巧算? 很多参考书、教材甚至很多帖子里面里面巧算技巧已经很多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觉得资料分析很难呢? 主要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些技巧真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很多教材,文字洋洋洒洒、内容包容万象,可谓蔚为大观,然并卵。技巧也是有一个度的,太多了,一是针对技巧理解、记忆乃至掌握都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我之前的帖子《行测如何85+》已对此问题作过分析),很多的考生尤其是在职考生时间精力都很宝贵;二是有的技巧实用性并不强,有的纯粹是为了技巧而技巧,我用直除一步10秒就可以解决的,你给我弄个技巧,用了两个式子,选了三个数据,然后四步解出,最后看时间一分钟就这么没了,你确定不是在逗我? 第二个问题,你真的知道什么技巧才是你所需要的吗?你真的知道何时应该用何种技巧吗? 我相信,第二个问题是很多人一直所迷惑的地方,解决好这个问题,资料分析不再是难题。 很多人加我好友,我是欢迎交流的,有问题可以留言,但是我时间精力有限,不能一一量身打造你的专属学习方法,所以有的童鞋加了我一直问我如何提高,说实话,如果你看了我之前的帖子还要问这个问题的话,我是真的没必要回答这个问题了。 我比较讲究缘,虽然时间不长,但我自信对行测的研究是所谓的机构也不如的,有缘能看到这个帖子,相信你或多或少能有点收获,但还要有缘能悟。在此说明,我的方法包括我的帖子适合有一定基础的,零基础的可以先去打好基础再来问。 好,言归正传。资料分析如何选择方法呢?分类破之 第一类是看的,如找数据等,不多言; 第二类是算的,注意资料分析就一个原则,如何简便如何来,有的题目计算难度并不大,这时候可以计算,可以运用的技巧:直除法、首尾数法(两者往往结合使用)、截位法(往往与直除结合)小数化分数法等 第三类是比的,这是最为关键的,也就是我所说的定量计算转为定性分析。有的计算比较麻烦,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两个方向,一个是避免计算,比如可以分析,比如可以利用常见结论(常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两部分混合,混合的值在两部分之间,且更靠近量大者;二是部分增长率大于整体,则比重增加);一个是减少计算,可以选取一个容易计算的数(这一步十分关键,如果选项易于计算,直接选取选项;若选项不满足,则可以构造一个中间值),然后通过计算的值与实际值相比,得到实际值得范围。 思想是抽象的,题目是具体的。但上面这寥寥数百字,如果能理解,资料分析当可无忧矣!附上对15联考资料分析真题解析: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16~120题。 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 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 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5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15联考-116)2011年中国大陆总人口是:A.133769万人 B.136370万人 C.134735万人 D.136103万人“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尾数法,C。(15联考-117)相较于2011年,2012年的乡村就业人员:A.增加904万人 B.减少904万人 C.增加1472万人 D.减少1472万人"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两个定性分析即可:减少,不到1000万,B。(15联考-118)2012年中国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城镇人口的同比增长率较大小排序正确的是:A.城镇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B.城镇人口〉女性人口〉男性人口C.女性人口〉男性人口〉城镇人口D.女性人口〉城镇人口〉男性人口“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B 这种比较增长率的题型在资料分析中非常常见,实质就是分数的比较,虽然是增长量÷基期值,但实际上,因为误差允许,一般都可以直接用增长量÷现期值。因为我们只需要比较彼此大小,并不需要求出准确值。 则城镇 女性342/66009 男性327/69395城镇完全不是后两者能比的,明显最大;女性与男性分数相比,分子大而分母小,女性值更大(15联考-119)根据上述资料,可以推出的是:A.2012年城镇男性人口数量大于城镇女性人口数量B.2012年本地农民工的增加量小于外出农民工的增加量C.在不存在人口跨境流动的前提下2026年中国大陆人口15~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数最多比2012年多22287万人D.2012年乡村人口转移进城市变成城镇人口的数量最多不超过1434万人A选项,根据常识可知正确,但并未在材料中体现,故本说法不对;B选项,增长量比较只需比较现期量×增长率即可,明显前者大于后者,故本说法不对;C选项,该选项设置了一个转化点,2026年相对2012年过了14年,其中1-14岁的区间转化为15-59岁的区间,这部分应少于0-14岁区间的22287万人,结合45-59岁区间转化为60岁以上区间,则必少于22287万人,故该说法正确; D选项,此时没有考虑出生和死亡人数,如果乡村人口中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则转移为城镇人口应多于净减少人口1434万人,故该说法不对。(15联考-120)2012年,中国大陆1~14岁(含不满15周岁)的人口数量为:A.20652万人 B.23922万人 C.22287万人 D.1635万人用0~14岁的人口减去新出生的人口,得到的就是1~14岁人口的数量,即=20652万人(注意依然可以用尾数法)。因此,本题选A。二、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1~125题。2013年二季度,我国税收月收入同比增速逐步提高,分别为7.9%、8.3%和12.9%。截至2013年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260.61亿元,同比增长7.9%,较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6.6%和14.2%,较上年同期增速分别回落1.5和3.1个百分点;房产税同比分别增长11%,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19.1个百分点;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同比分别下降17.1%和16%,比上年同期增速分别回落24.5和22.9个百分点。(15联考-121)月全国税收总收入:A.52973.28亿元 B.54921.79亿元 C.56938.68亿元 D.63942.19亿元截止2013年6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9260.61亿元,同比增长7.9%解一、直除、截位、首数综合 .079≈.08,结果前两位54,则B解二、中间值法:选项间差距较大,且BC中间值为55000,假设为×(1+7.9%)≈*8%=59400 比实际值略大,故原值应小于55000,且误差决定了不可能是A。(15联考-122) 2013年上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及契税等三项增收之和占全国税收增收比重为:A.1.2% B.6.2% C.11.2% D.16.2%2013年上半年,房产税增收81.7,城镇土地使用税67.44,契税增收554.07,和为81.7+67.44+554.07≈703,2013年全国税收增收约为4400(-),703/4400 明显远大于C(11.2%可看成11.1%即1/9);或者选取CD中间值1/7,明显大于1/7,则D。(15联考-123) 月全国关税收入约为:A.1300亿元 B.1350亿元 C.1380亿元 D.1540亿元根据表格材料,月全国关税收入为.9=1443亿元,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同比分别下降17.1%和16%,比上年同期增速分别回落24.5和22.9个百分点。直除,.9%)≈1350(15联考-124)2013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面四个税种中增速最快的税种是:A.企业所得税 B.国内增值税 C.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消费税 D.契税根据文字材料可知,选项A、B两项同比增速分别为14.2%、6.6%,根据表格数据,明显出口货物退增值消费税同比增速最小,直接排除,契税的为,增长最快的是契税,选D。(15联考-125)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合的有几个:①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速低于7.9%②2013年我国税收总收入预计可以达到118520亿元③若2013年上半年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维持上年同期水平,那么,2013年上半年我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将比2012年提高约0.5个百分点④2013年我国上半年企业所得税、国内增值税两项之和超过同期税收总收入的50%A.0 B.1 C.2 D.3①考查混合增速,第二季度中每月增速均不低于7.9%,可知第二季度增速高于7.9%,而上半年整体增速为7.9%,整体增速介于一二季度增速之间,可知第一季度增速低于7.9%,该说法正确;②下半年税收总收入的增长趋势在材料中没有提到,该说法不能得到;③说法如果成立,则税收增长1313.78亿元,则增长率提高21.79>2%,即高于2个百分点,矛盾,故不成立;④企业所得税和国内增值税之和为319.5=29282.88,明显小于59260.61的一半,该说法不对。综上,只有①说法正确,本题选B。三、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26~130题。201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城镇居民19.33亿人次。2012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2706.2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6%。2012年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比上年增长0.3%,其中,亚洲市场入境人数1664.88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入境外国游客人数的61.2%;欧洲市场入境人数592.16万人次,增长0.2%;美洲市场入境人数317.95万人次,减少0.7%;大洋洲市场入境人数91.49万人次,增长6.5%;非洲市场入境人数52.49万人次,增长7.4%。(15联考-126)2011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约为:A. 15247.11亿元人民币 B. 17354.03亿元人民币C. 18642.37亿元人民币 D. 19308.01亿元人民币2012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2706.2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7.6%。一步计算,也不是很难,属于第二类 解一、直除,.18 19。。 D 解二、小数化分数,因选项相对差距大,17.6%≈16.7%=1/6,但此题化简力度并不大,因为实际是乘以6/7,两步,但若求增长量,则可大大化简(因为是乘以1/7)。227×6/7=227÷7×6≈32×6=192(15联考-127)2012年,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数占全国国内旅游人数的比例约为:A. 30.53% B. 32.43% C. 34.63% D. 38.83%201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城镇居民19.33亿人次农村为29.57-19.33=10.24 是10.24÷29.57 直接计算很麻烦,第三类解一、直接将29.57转化为30,则10.24÷3=3.4 注意我是写成了3,不是笔误,而是资料分析中一种很重要的技巧(资料分析选项量级不一致,则直接通过判断量级可以选出,难度很小,所以很少见。那么一般量级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需要管小数点的,这其实能节省很多精力) 注意,29.57转化为30,除数增大,实际结果稍小,但通过相对误差可知不可能是D,故C解二、注意解一看着简便,但实际并不是通用解法,为何?因为29.57过于特殊,与30太接近,实际上,很少有这样的“好数”。之间理论部分我就说过,第三类的核心是比较。怎么比较?AB很容易排除,29.57 和 10.24 10.24很明显大于29.57的1/3,排除AB,再看CD,CD要排除一个,可选取CD中间值37.5%,10.24÷0.375=10.24×8/3≈27.2 (为什么我会用10.24÷0.375而不是29.57×0.375,因为前者更简便)故应小于37.5% 则C(15联考-128)2012年,欧洲各国入境游客量占欧洲入境游客总量比例超过11%的国家有: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欧洲入境游客总量的11%为592.16×11%≈59.21+5.92=65.13,表中所列超过该值的欧洲国家有俄罗斯和德国,共2个。(15联考-129)2011年,除美国、加拿大以外的美洲国家游客入境旅游人数约为:A. 13.8万人次 B. 23.8万人次 C. 33.8万人次 D. 43.8万人次美洲市场入境人数317.95万人次,减少0.7%,美国211.81万人次,增长0.1%,加拿大70.83万人次,减少5.3%直接求三者11年的人次,非常麻烦,注意增长率都很小,故先求12年数据,再比较11年数据与之大小317.9-(211.8+70.8)=317.9-282.6=35.3 略小,C(15联考-130)根据上述资料,不能推出的是:A. 2012年,韩国为我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B. 2012年,在20个主要客源国中,六成来自亚洲C. 2012年,非洲地区入境游客量占入境外国游客总量的2.1%D. 2012年,越南是入境旅游人数增长最快的客源国A选项,观察可知,韩国为最多,可以推出;B选项,观察表格中国家,有12个属于亚洲,占20个国家的六成,可以推出;C选项,非洲入境旅客比重为52.49÷(.2%),(.2%)首位27多 明显小于2% 不能推出; D同样无法得出。此题表述有问题,D的意思应该是资料中越南最快。四、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31~135题。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台湾地区资本市场建立起由“证券交易所集中市场—上柜市场—兴柜市场”构成的完善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近年由于金融海啸、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台湾多层次资本市场总体成交值从年连续3年下降,2012年较2011年衰退23.38%。周转率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证券交易所集中市场周转率为97%,上柜市场周转率为175%,兴柜市场周转率为27%。 2012年台湾多层次资本市场一览表(单位:10亿新台币)台湾资本市场第一层次是证券交易所集中市场。在准入门槛方面,台湾证交所要求上市企业实收资本6亿新台币以上;从设立年限来看,要求上市企业设立满3年以上;从获利能力来看,要求上市企业最近1个会计年度无累计亏损,且税前利润占财务报表中的比率最近5个年度达到3%以上,或最近2个年度都达6%。至2012年底,上市公司有809家,资本额6.384兆新台币,台湾证券交易所总市值在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会员中排名与前一年份相同,为第22名,所占比重仍为1.34%;成交值排名第15名,排名不变,所占比重由1.41%略微降至1.39%;周转率排名为第9名,较2011年下降2名。 台湾资本市场第二层次是上柜市场。在准入门槛方面,上柜市场要求公司实收资本额必须在新台币5000万元以上;从获利能力来看,上柜公司要求个别及合并财务报表获利能力最近年度达4%以上,且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结算无累计亏损,或最近二个年货获利能力均达2%以上。至2012年底,上柜公司有638家,资本额0.667兆新台币,总市值1.737兆新台币。 台湾资本市场第三层次是兴柜市场。在准入门槛方面,兴柜市场没有营业利润、资本额、设立年限的限制,只须符合已经申报上市或上柜辅导且有两家以上证券商书面推荐。至2012年底,兴柜公司有285家,资本额0.335兆新台币,总市值0.538兆新台币。(15联考-131)2012年,台湾某企业实收资本额为2亿新台币,该企业最近2个年度财务报表获利能力均为3%,该企业最适合进入台湾哪个层次资本市场:A.证券交易所集中市场 B.上柜市场 C.兴柜市场 D.无法进入 该企业资本额超过5000万元,且最近两年获利能力都超过2%,符合上柜市场要求。因此,本题选B。(15联考-132) 2012年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会员总市值为:A. 894.73兆新台币 B. 1593.43兆新台币 C. 1799.73兆新台币 D. 2135.22兆新台币台湾证券交易所总市值在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会员中排名与前一年份相同,为第22名,所占比重仍为1.34%;总市值21352小数化分数,21.352÷1.34%=21.3×3/4=15.9.。。B(15联考-133)2012年台湾证券交易所集中市场平均每家公司成交值是兴柜市场平均每家公司成交值的倍数为() A 17.6 B 27.6 C 37.6 D 47.6 ()÷(154/285)≈26×(285/154) 因285/154大于1.5 故结果大于26的1.5倍39 则D(15联考-134)2011年台湾三个层次资本市场的总成交值为:A. 15.441兆新台币 B. 23.931兆新台币C. 31.233兆新台币 D. 45.023兆新台币(20.789+2.987+.0.154)÷(1-23.38%)≈24×4/3=32 C(15联考-135)同2011年相比,2012年台湾证券交易所在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中,发生变化的是:A. 总市值排名 B. 总市值比重C. 成交值比重 D. 成交值排名台湾证券交易所总市值在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会员中排名与前一年相同,为第22名,所占比重仍为1.34%;成交排名第15名,排名不变,所占比重由1.41%略微降至1.39%” 则C
回答于日 00:00
我讲资料分析是任意一套真题20个资料分析挨个讲。速度,怎么说呢,我20个题目顶多两三个需要动笔,其余直接看出,正确率90%+。 更新: 一,我从接触行测到现在,没有看过任何资料分析相关的辅导书或视频,部分解题方法是我做题、模拟和实战过程… 显示全部 我讲资料分析是任意一套真题20个资料分析挨个讲。速度,怎么说呢,我20个题目顶多两三个需要动笔,其余直接看出,正确率90%+。更新:一,我从接触行测到现在,没有看过任何资料分析相关的辅导书或视频,部分解题方法是我做题、模拟和实战过程中想到的,更多的是在给考生讲解资料分析过程中想到的。以下方法大家看看就好,如果抱有太大希望,可能要让大多数考生失望了,因为我的方法是给备考资料分析遇到瓶颈的考生看的,起步阶段先二十道真题限时训练,达到25分钟以内正确16+再说。二,行测试题以国考真题最为讲究,14,15,16三年建议留在后期模拟,所以我选取13国考做解题示范。遗憾的是我在解题过程中发现13国考资料分析难度过低,我的很多实战方法并未施展以至这套资料分析的示范讲解平淡无奇,但资料分析简单至此的行测真题绝非普遍。过二百赞我再举几个真题例子放几个大招。三,我做资料分析是先读题目明确关键词再回资料中定位。以下是13国考资料分析解析:116,送分题117,900÷1.2×4=3000(口算考虑1.2与4提出一个4简化为900÷0.3),选最接近的2972选项。118,送分题119,先看选项,隔的较开,直接900×0.3×2=540,答案略小于此,选468.3选项。120,送分题121,先看选项,隔的较开,0.38比1减少62%,则0.38比1.16减少略大于62%,直接选67%选项。122,送分题123,2.8÷7=0.4,选最接近的40.5%选项124,先看选项,涉及四个年份,08耕近乎06耕一半,08涉远超06涉一半,08pass,10耕是06耕一半弱,10涉是06涉一半强,10pass,11显然比10更小,pass,选06选项。125,送分题126,÷530=9.72(抱歉,这个得动笔了,不建议口算),选9.73选项。为什么是乘以1.12而不是做除法?因为乘法比除法好算而且在选项隔的较开的情况下对选出正确选项毫无影响,因为做的是乘法把结果稍微缩小了所以最后除530而不是534或540中和一下。资料分析实战宁乘勿除。127,202是71的三倍弱,73.25是13.16的六倍弱,选2倍选项。128,÷25,答案显然是十几,选11选项。129,3.77÷(500×1.2),3.77与1.2简化成3,即3÷500=0.06,选-0.61选项。为什么是乘以1.2而不是除以0.8,道理同126题,在不影响正确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简化计算。130,送分题131,送分题132,送分题133,送分题134,(8.1-4.4)÷6=0.62,选最接近的0.6选项。终于遇到一题能部分代表我资料分析水平的了。(评论区有考生说看不懂,估计是不知道为什么除以6吧,因为二者总量相差五倍多接近六倍,除以5或6都行)135,送分题更新:应评论区要求,再讲一套10国考资料分析:91,送分题92,送分题93,SUV比重6%,MPV比重2%,二者增幅降幅都比较有限,显然2008年4月SUV销量大于MPV。大多少呢,由于今年二者差值83.1×(6%-2%)估算为3.2,2009年4月SUV增MPV降显然2008的差值更小,答案小于3.2。选多2.3万辆选项。94,送分题95,送分题96,送分题97,送分题98,送分题99,送分题100,送分题……108,这题不错,借此讲一个资料分析秒杀思路。出口额增长22.1%,假设进口额也增长22.1%,那么顺差就是增长22.1%,但是进口额增长了33.2%,进口额越大顺差越小,进口额33.2%略大于22.1%造成顺差增长略小于22.1%。选15%选项。……评论区有考生认为这套题难,确实有比较棘手的地方,比如邮电业务那五题需要对题意进行理解,比如在不掌握计算技巧的情况下好几题运算量较大,但送分题比较多,综合来看算是中等难度吧。重点在此:再次强调,先打牢基础再学习此答案资料分析解题方法。以下三题是三位考生分别发题目问我,然后我发现的一个速算方法,据其中一位考生反馈,在我教了他此方法的第二天模拟真题就遇到两题。那两题正常计算都至少需要三五分钟,属资料分析中计算量最大的题型之一,现在只需半分钟以内(读题以及定位25s,计算5s)。基础版:1,2016年联考,题干是“2015年3月末,中央企业所有者权益占国有企业总体比重比上年同期约”约一半,所以(12.2-10.7)×0.5,答案0.7-0.8,因为中央增速慢于全国比重下降,选下降了0.7个百分点选项。是不是看着有点眼熟,没错,上面的13国考134题就是这货,出现频率果然不低。高级版:2,2009年国考,题干是“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22.44-7=15.44,选一个最接近的,选14.43%选项。简单解释一下吧,理解清楚了下次遇到才能一眼分辨是否属此类并且敢于大胆使用此方法。假设总成交金额增长不是22.44%而是7%,那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率就是0%,假设技术合同数量增长不是7%而是22.44%,那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率也是0%。虽然以上只是假设,但是可以发现在这假设的两个点(脑补初中平面直角坐标系)满足技术合同增长率加上每项技术合同金额增长率等于总金额增长率,那两点之间也满足么?当然不满足,两点之间是曲线又不是直线,但是这个曲线离直线不远,而行测又全部是选择题,所以……3,2016年国考,题干是“2014年,新登记注册外商投资企业户均注册资本约比上年同期增长”23.87-5.76=18.11,选一个最接近的,选17%选项。相对于这个答案所写的,对申论的理解要重要的多,数量关系的两三个重要思路也不容忽视。可惜这个来赞比较快,迎合大家的口味吧。
回答于日 00:00
只有提高计算能力 显示全部 只有提高计算能力
回答于日 00:00
平时建议强化心算能力,最好能背下25以内的平方数与倒数,吸取教材中总结的方法,不必死记硬背那么多复杂的公式,因为考场上有回想公式的时间还不如直除呢。 计算能力可以试着逐步提高,先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尝试做完一篇资料分析看需要多久,比如现在需… 显示全部 平时建议强化心算能力,最好能背下25以内的平方数与倒数,吸取教材中总结的方法,不必死记硬背那么多复杂的公式,因为考场上有回想公式的时间还不如直除呢。计算能力可以试着逐步提高,先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尝试做完一篇资料分析看需要多久,比如现在需要八分钟,那么下一次要求自己七分半做完,通过练习能做到后,逐步缩减时间直至五六分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悠行测”,提供一对一家教式辅导,答疑解惑、复习建议都可以~
回答于日 00:00
谢邀。资料分析其实是最需要方法的。我几乎没特意练过资料分析这个题型,不过资料分析我还有着比较不错的通过率,主要是依赖这个形而上的总的指导思想。下面我来谈谈我是怎么做资料的。 -----------------------------------------------------------------… 显示全部 谢邀。资料分析其实是最需要方法的。我几乎没特意练过资料分析这个题型,不过资料分析我还有着比较不错的通过率,主要是依赖这个形而上的总的指导思想。下面我来谈谈我是怎么做资料的。--------------------------------------------------------------------------------------------------------------------------------------------第一,大家要搞懂一件事,行测的考试并不是需要我们去考满分,它跟我们从小到大接触的考试都不太一样,首先题目数量的庞大就意味着,我们几乎没办法把每道题都细细斟酌去得出正确答案,能把行测卷纸每道题都答完的是大神中的大神,就算是已经成功上岸的公务员们我相信大多数也没办法把每道题都答完,至少我从来没答完过卷纸,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取舍。第二,行测考试的奥义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答对一定数量的题目就够了,不需要我们都答对,更不需要我们每道题都答,在我们省,行测60分以上就不是一个地分了,不过这要看具体的职位,竞争激烈的职位需要更高的分数,但是我想说的是,假如你的目标职位需要行测60分,也就是需要我们答对五分之三的题目就够用了,与其我们去花更少的时间去做好多道题,不如我们去更加精准的去完成我们更有把握的那些题目,这个思想我称它为五三定律。资料分析也是一样,四道大题,每道大题5道小题,一共20道题。我一般做资料的时间是20分钟。时间一过就开始蒙。第三,开始讲资料分析的具体方法了。那就是,每道大题都只做前四道小题,最后一道小题,我一般会算一个C选项往里带一下,如果不对,我就选D。按照这种方法的话,20分钟完全可以答完资料分析,按照五三定律来说,我们准确的答12道题其实就已经达到目标了,但是我们答了16道题,已经达到五四定律了,其中蒙的那五道正确的可能性也很大,因为一般那种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一般都不会放在A,如果是A其他三个选项就白设置了,一般放在CD的可能性大些,因为按照正常的顺序我们需要思考AB的正确性,这样设置答案的选项才更加符合出题人的意图,让我们多验算几个才能得到正确答案。依靠着这个总体思想,我资料什么口诀啊,什么公式啊都没记,仍然能保证较高的正确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祝你公考可以马到成功!--------------------------------------------------------------------------------------------------------------------------------------------我建了个微信公众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微信,微信号gongkaohuishangan,公考会上岸的全拼,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公考心得,也会定期在里面分享一些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像曾经的我一样迷茫无助的你!
回答于日 00:00
公考新人最喜欢不费时间,规律简单,提分快,最好不花钱。但别忘了这是竞争类型的考试啊,真有这样的学习么?还真有,就仅仅是资料分析,其他不行。 这是最近写的,可以看一下。 作者:李牛牛 链接:如何提高公考资料分析模块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 李牛牛… 显示全部 公考新人最喜欢不费时间,规律简单,提分快,最好不花钱。但别忘了这是竞争类型的考试啊,真有这样的学习么?还真有,就仅仅是资料分析,其他不行。这是最近写的,可以看一下。作者:李牛牛链接:如何提高公考资料分析模块的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 李牛牛的回答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资料分析”其实是最容易提高的科目,建议所有人把它当成优先复习对象。因为它是性价比最高的科目,正确率应该达到100%。最开心的是它花费的时间最少。因为技术含量低,各培训这里本质上相差并不大,基本是按照概念、定位、速算这一条线索来展开讲解的,去掉那些为了扩充内容或者显示实力的一次性技巧,就是我们学习的内容。(1)概念。先从概念着手,资料分析的知识可以用“很少”来形容。基本就是比重、环比、同比、增长……概念数量不多。但这些概念需要什么条件、公式及其变形公式都是怎样的,一定要非常熟悉,如果这些内容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都要一愣,那根本谈不上解题速度了。例如求2016年的量,显然题目不会直接给出,那么给环比怎么算、给同比怎么算,给增长率怎么算……,找哪些量……,基本在考试前,这些都已经熟练了。看到题目,所需的条件,计算步骤自然而然就反应出来了。做到这点也不难,刚开始解题一定是慢的,这个不用在意,练习中不断巩固这个知识,十几道类似题目之后就对某个概念及其周边内容很熟悉了。很多考生刚了解概念后就求速度,根本没有给大脑留出适应、实践新思路的时间,因此总是在原来的水平徘徊。(2)定位。要勾画关键词与题边列式。可以试一下,口算比列式还要慢。关键词在题目中先确定好,再到材料中寻找。这有一定的技巧性,定位要与材料相适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可能存在年份、行业、机构……,要从材料划分来定位。如果材料各段按照、2016来分,那么显然先定位年份,这样做可以把搜索范围缩小到一段当中;如果材料按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分,显然先定位行业,这样搜索范围同样缩小到一段当中。以此类推,再搜索,再缩小范围。而且资料分析的题目往往使用的材料不重合,也就是说,第2题往往用不到第1题的材料,这样搜索的范围越来越小,做题会越来越顺。定位后,可以用尺子、橡皮或者笔帽等停留在那段文字下面,做完这道题目再移开。尽量不用手指也不要不做标记,自己试一下单手列式,实际上是降低速度的。(3)速算。具体题目的速算,前与概念紧密结合,后与选项密不可分。概念的熟练程度决定列式的速度,尤其是一些式子变形。备考中如果算的慢,请先回去看一下这个概念的整个内容,不怕浪费时间,因为提高才是目的,多次反复比一次记忆还要好,要提醒自己多用就熟练了。选项之间差异大小决定速算的种类与取舍。基本原则是“列而不算,算则从简”,就是说,列完式子之后不要急于计算,看看有没有速算方法,而这个速算方法是要结合选项来确定的。速算方法一般教材都会有介绍,像进位、插值、缩放、凑整、通分、近似、二项式、首尾数……这些都有,怎样用也有。要注意的是剔除那些没用的方法,每个培训不一样,基本在练习中多次用不到的就要排除。千万不要贪多,几种足够,每个题目一定有它最优的方法,但是追求这个最优所付出的时间与收获是不等价的,就是不实用,而且这个最优方法特别吸引人,像海绵一样把你的时间吸走了。因此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就可以,太多说明排除工作没做好。资料分析与逻辑、言语这类科目不同。它知识简单,但是需要快速了解知识,慢慢熟悉知识(这一过程最长),然后再花时间去提高速度。如果省略了中间的过程,提高就不大。资料分析除了文字、图表外,还有一种图形的——柱状、饼状、折线、梯度……本质上都是读取数据,一般培训都会讲。最近有消息说,图形图像变形要开始全面推广,因此以前带量角器,用直尺侧比例的可能都不能用了。资料分析的基本教程我不推荐小机构的,因为这科算是大机构最后的良心了,而最近涌现的大量个人培训看了几家,还不成熟,不要当小白鼠了。
回答于日 00:00
对以上回答还不满意?您可以想我们的的专家咨询您的问题
*此回答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供用户参考及研究用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
贷款相关计算器
大家都在问
热门银行贷款利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雅思阅读题型做题顺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