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喜欢宁金峰老师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吗?

浅谈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摘要: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情景是语言的生长点,活动是语言的载体;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本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教;学;结果;过程。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它要求教师要从学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
1、精心备课,赢在课堂。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说做任何事情以前都得事先作好准备。课改之后,教师普遍反映英语难教,词汇量大,尤其是对于农村学生难度更大。实际上,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精心备课上,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纵观前后,挖掘教材,整合课本资源,提升课堂质量。
2、从学生兴趣点入手,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英语过多强调语法,语言的组织,学生学起来难,而且与现实生活不太融合。因此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泛味,实用性不太强,没有充分发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功能和价值。如今,我们不难发现,课改后的英语教材与学习、工作、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我们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找到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教师可以从这些兴趣点入手,让学生感觉到英语就在身边。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胧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的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英语学科的教学方式应怎样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呢?在笔者看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景,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就是一门外语。语言需要环境与氛围,我们不能把它单独地割裂开来学习。有人说,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英、美呆上一年,比他在中国学习十年获得的英语知识更多,口语更地道。笔者想说,语言应该生长在语境的土壤里,情景是语言的生长点,活动是语言的载体。因此,我们应想方设法为英语教学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用英语思维,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进行语言实践。在做中学,学中用,真正实现英语的价值。
大家都知道,圣诞节(Christmas&Day&)是西方最隆重的节日,犹如我们的春节一样。学生都知道圣诞节,但对它缺乏具体的了解。怎样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节日,运用一些用语掌握有关这一节日的知识呢?传统的教学就是把这些知识,如单词、短语等教给学生,教学生读,让学生记。这样,学生在学习时觉得很无聊、很乏味,既无兴趣,也无激情,学习的效果也不好,单词记不住,用语不会用。笔者在教这一课时,改变了以往直接给学生结果的这一方式,而是让学生置身于圣诞节节日氛围中,在装扮圣诞树的活动中去进行语言实践。
课前,和几个学生一起把教室装点一下,贴上彩纸,挂上气球、彩灯等,让教室充满节日的气氛。上课时,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一颗圣诞树,然后让他们各自装扮自己的圣诞树。在装饰的过程中,他们会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交际运用decorate、christmas&ball、christmas&card;Put&a&star&on&the&top&of&the&tree;Pass&Christmas&lights&around&the&tree;christmas&light这些词和短语,还会想尽办法发挥小组各个成员的优势,擅长美术的画画、剪贴的剪纸等,同学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小组服务。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装饰圣诞树的活动中,而且各尽所能,相互帮助。那些平时觉得自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显示出了自己另一方面的优势,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有闪光点,也能为小组服务、添彩,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笔者也参与到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动手、动口,同时帮助、引导他们学习,和他们一起置身情景中练习口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2、把学生当作课程资源。
大多数的老师都不敢相信学生,总是自己讲得多,担心学生这没有学会,那没有掌握好,不敢把机会交给学生。实际上,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授者的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都要求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这些方式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源。本文前面所举的&《Christmas&Day》一课的教学方式就充分地体现了老师相信学生,把机会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能力,发挥自我的空间这一教学特点,各组的表演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结果表明: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也十分愉快,他们也懂得了探寻知识的方法。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完全达到。这样的教学方式难道不好吗?
教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与提炼。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应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向着“更好”迈进!当前位置:
>>>教师的教学方式各有特点。如果你对某位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太喜欢,..
教师的教学方式各有特点。如果你对某位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太喜欢,你应该
A.不听这位老师讲课,以示抗议B.在这位老师讲课时,做其他学科的作业C.在课堂上直接告诉老师你不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D.私下找老师交换意见,与老师进行沟通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教师的教学方式各有特点。如果你对某位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太喜欢,..”主要考查你对&&学会学习&&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为什么说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北师大版) ①要奉献社会,就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 ②对我们来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具备报国之才。 ③我们还不能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我们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能使自己成文未来的有用之才。 学习是生活的重要内容:(粤教版)①学习是个人经过练习,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得过程;②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③学习是个人成长的需要;④学习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⑤学习是将来参加建设祖国建设的需要。 初中学习生活有哪些新特点:(人教版)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学习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学习的理由:(北师大版)学校是知识的殿堂,进步的阶梯,
;通过学习,发现和培养自己的潜能;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学校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 学校学习的特点(粤教版):①学习内容:系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②学习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③学习时间:相对集中;④学习目标: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粤教版:①有目标,有计划;②能够集中精神,排除干扰;③不依赖他人,独立完成学习任务;④爱动脑筋,爱观察,爱提问;⑤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⑥经常使用工具书、参考书;⑦喜欢阅读,适当上网,拓宽知识面;经常与同学讨论问题;⑧今日事,今日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粤教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制订具体、明确、可行的计划开始。 教科版: ①一心向学的习惯; ②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③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④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⑤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⑥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⑦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造就成功(教科版):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固然重要,但执行计划更加重要。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苏教版: ①有科学合理的计划,并能持之以恒 ②学习有主动性,无需家长或老师督促 ③作息有规律,早起早睡,不打疲劳战 ④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 ⑤采用五段学习法:即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 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粤教版):①主动学习的习惯;②不断探索的习惯;③自我更新的习惯;④学以致用的习惯;⑤科学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粤教版):①学习时间不固定,边吃边读,边玩边读;②上课开小差,精神不集中;③课后不复习,学习不自觉;④爱面子,不懂不会也不问;⑤做作业前不看书,做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答案才放心;⑥作业本、作业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就扔到一边看,不认真分析、检查;⑦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等等。
新的学习方式有(苏教版):自主学习:①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 ②自主学习使我们能够不唯书、不唯上,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从而能够使我们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 合作学习:①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中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和长处,将这些智慧和长处集中起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它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主体性和开放性。他要求: ①要善于发现问题。因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先导,它既是探究学习的资源,也是探究学习的推动力。 ②要尝试解决问题。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只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才能解决问题,取得成功。学习中的苦与乐(人教版):①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超越自己的快乐。 ②失学是痛苦的,享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是快乐的。 娱乐和休闲的作用:(教科版)文明高雅的娱乐和休闲可以对我们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不仅可以使我们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我们高雅的情趣,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玩的原则(教科版):玩得健康,玩得节制,玩得节俭,玩得有个性。怎样学习(北师大版):A、习需要正确的态度①学习态度往往决定学习的效果;②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③学习态度也决定学习目的。B、确的学习目的是促使我们勤奋学习的根本动力。把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强大、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将会使我们的学习变得更有动力。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原因及办法:A、原因:①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益,使我们学得更快,更多,更好; ②好习惯是力量的源泉,是学习的润滑剂; ③好习惯能使我们终身受益。 B、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影响(粤教版):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有良好与不良之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获取优良的学习成绩,塑造健康人格,使人受益终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会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严重者还可能产生厌学,荒废学业,导致可能会助长生活中的消极因素,贻害无穷。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苏教版):从日常生活中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计划,付之实际行动,要持之以恒,学会约束自己并做好自我检查,及时调整。具体要做到: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教科版):①珍惜时间就是要珍惜每一个今天。时间是无偿的,一个人拥有了生命就拥有了时间;时间是无价的,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也换不来已经逝去的时间;时间是公正的,每个人所拥有的一天都是24小时。 ②珍惜时间首先体现为合理安排时间:a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仅能节约时间,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时间安排得越科学,可供我们支配的时间就越多,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b安排时间要分出轻重缓急,排好先后顺序。c安排学习时间要结合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并考虑自己的各种实际情况。③珍惜时间也体现在善于有效利用零星的时间。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教科版):学习是一个主动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地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我们能自觉地、独立地制定学习计划,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做到不依赖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和管理。 兼顾全面基础与学科行长(不能有偏科思想)(教科版):中学时期是为各方面素质发展打基础的时期,系统的中学课程可以为我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宽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在全面地学习和掌握各个学科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兴趣或特长,不偏科。若出现偏科的现象,应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鼓励自己去改变这种现状,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也尽可能予以全面地学习和掌握。 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教科版):①“有字之书”:学校里读的书;“无字之书”: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同等重要。 ②参加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可以把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加深我们对社会的了解,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劳逸结合(教科版):①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地安排娱乐和休息,使身体和大脑得到休息和调剂,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②在紧张地学习一段时间后,适时地放松一下,使大脑神经得到调节,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劳逸结合可以使我们的学习生活保持合理的节奏,让我们轻松愉快、精神焕发,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C、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公式(教科版):W=X+Y+Z 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代表方法,Z代表不浪费时间、少说废话。由此可见,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勤奋、惜时等,是成功的重要保证。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不断学习,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粤教版):①掌握学习方法,可以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②掌握学习方法,可以提升自信心;③学习方法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在未来都很重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粤教版):在我们的学习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方法,而应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思维特点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就是所谓“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如何找到自身的学习方法(北师大版):①只有不断摸索尝试,努力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自己的学习更愉快,更有效率。②要结合老师的教学实际,与老师共同探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正确的学习方法(粤教版):①做好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②集中注意力;③培养记忆力;④学会收集、整理、运用信息;④善于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 科学的学习方法(苏教版):五段学习法:即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 做学习的管理者——学会学习:人教版:掌握并正确运用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①学会自主学习。作为初中生,应学会逐步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否则就不能独立的承担学习的任务。②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把握好学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时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③科学安排时间。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难度加深,如果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我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结合老师的教学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粤教版: ①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②自主参与学习活动;③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教科版:①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②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③要兼顾全面基础与学科特长,不偏科; ④学会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 ⑤懂得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⑥要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⑦要学会竞争与合作。在学习中,既要善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北师大版: ① 端正学习态度,调动学习动机,做好努力学习、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准备; ② 加强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学会自主学习; ③ 了解学习和认知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④ 科学安排时间,养成好习惯,持之以恒。鲁人版: ① 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② 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③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学好问、专心致志、严格执行学习计划、认真思考、劳逸结合等)
发现相似题
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各有特点。如果你对某位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太喜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38777521286269131508466264163上传时间:
知新树VR专家宁金峰老师采访一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佐藤学:教师要成长,就要改变教学方式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围观210次我要分享我要投稿
传统的校焦点在于教材研究、教案和教学技术,关注的是教学方法。
新式学校把焦点关注在学习活动和互学关系。
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掉队?
怎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哪一个地方成为阻碍?做什么能让他们获得学习?
现代教育要考虑这些问题。
东京大学教育学博士、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
从事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等领域研究。
世界上没有像教师一样难的工作
  21世纪需要怎样的教师?
  19世纪和20世纪的教师是&教&的专家,21世纪的教师是&学&的专家。这里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学习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教师强调的是一种技能,而21世纪的教师不追求这些。学习最主要的是什么呢?设计。为孩子们设计适应他们学习的东西。教师要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探究,反省。因此,学习的设计与省察是今后教师的中心工作,这就是作为专家型教师的新定义。
  第二层意思是老师自己成为一个学习者。教师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19世纪、20世纪,教师教育是一种准备的教育。教师在大学毕业之前要成为一个能教学的人。这一变化发生在1971年,英国发布报告,提出了一个改革教师教育的框架,将教师教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养教育,就是把人培养得像人;第二阶段是作为教学专家的教育;第三个阶段是导入教育,初任职的教育;第四个是在职教育,成为教师之后的研修。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四阶段,教师的终身学习。
  教师教育中心是把教师培养成为学习的专家。这个由英国开始的改革,在欧美国家80年代掀起了高潮。近三十年来,教师教育的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亚洲各国关注这些问题是2001年以后。欧美的教师教育发生什么变化?教师教育年限从四年延长到六年,以硕士为标准。教师要像医生和律师一样,需要很长时间去培养,给教师和律师、医生一样的待遇,把教师作为专业性教育提到一个高地。但是教师教育是非常难的课题。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专家?像医生和律师一样得到社会承认,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定位,这是我们今后的课题。
  一般人认为,教师这种工作谁都能做,不是的,世界上没有像教师一样难的工作,需要高水准的知识,和社会有那么多冲突,对社会有那么大贡献。美国有一个学者说:教师工作就像修理锅一样要敲打的,是社会各种问题的修理工。我认为教师更难更重要的问题是要思考。
  1934年,美国学者写过一本书《飞镖》,教学就像一个飞镖一样,不管是政治不好,还是家庭不好,各种各样的不好,都像飞镖一样返回来,教师要接受所有不好的东西。教师工作变成非常有力量的工作。正因为这样,教师在社会、文化领域中解决各种问题,在反省社会的对抗中得到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来成长。21世纪的教师需要新的教育。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 培养的是体力劳动者
  世界经合组织(OECD)的报告中是围绕这四点来开展教育的。
  1. 对知识型社会的适应(思考、探究的教育)
  2. 对多元文化共生社会的适应
  3. 对格察风险社会的适应
  4. 对成熟的市民社会的适应(市民素质教育、可持续教育)
  这四点,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变化。我们现在的课程设置都是150年前留下来的,有黑板、有课桌,一排一排的座位方式,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今天已经不能发挥作用了。
  为什么呢?1985年,柏林墙倒塌后,全球化、国际化进一步发展。像过去一样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是培养单纯的工人、劳动者、农民的教育。与之不同的是精英教育,过去的东京帝国大学就是培养精英的,这个教室全部是凹字型的,都是小桌子,进行协同学习。
  精英教育是通过协同方法来学习的。过去的传统教育是单纯培养体力劳动者、农民。二十多年前,哈佛大学几乎没有大的讲座式教室,全都是活动型教学,小组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介绍一下日本的情况:我出生于1951年,那时候日本人有一半是农民,现在农民是4%,法国、美国都只有2%,我们的粮食也充足。现在的农民是智力型农民,是经营者,没有单纯的劳动。50年前,80%是体力劳动者,现在只有16%的体力劳动者,十年以后是8%。日本没有单纯的体力劳动者了,很多中国人去日本旅游,要买日本制造的东西,店员说没有。劳动市场发生了变化,以后是倒金字塔,单纯劳动者越来越少,高水平高智商的劳动者越来越多。
  这种变化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改革失败了,日本当时没有对过去的教育进行变革,到现在还认为我们的社会是正金字塔形。1992年高中毕业是152万人,2002年高中毕业生人口变成了15万人,减少了。少了10%的单纯劳动者。
  发生了什么情况?年轻人不去从事这种工作,高中毕业生失业的很多,他们做这种工作,也只愿做半天。在日本,全日工作和半日工作收入差距非常大。数据统计,19岁到29岁的人口中,有44%从事半日工作。高中毕业后,30%的人在3年内不能持续这种工作。大学毕业后,5年内没有持续的工作,年轻人没有未来。日本的经济在走下坡路,一般劳动者,工资收入下降2%。19岁到29岁之间,很多女性进入了贫困层,这都是教育的失败。
  日本没有应对新的社会变化,在这方面是失败的,没有失败的国家是芬兰。它的教育全部转型为培养适应21世纪的人才,年轻人没有失业的,它的经济竞争力是世界第一。加拿大、新西兰、北欧国家,澳大利亚、丹麦、荷兰,这些国家在90年代所有的课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拿大没有一个老师是用的,全部是协同学习,小组学习。
  追求质量和平等,是21世纪学校的特点。中国义务教育发生了量的变化,中国教师发生质的变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PISA结果显示,32个发达国家,教学时间很短,但教学效率很高,学历很高,但有质量。发展中国家教学的时间很长,但学历很低,所以发展中国家还处于追求量的阶段。
  从课程变化的角度来说,是从程序型课程转向为项目型课程。还有一个变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协同学习,学校也变成学习共同体。不止是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21世纪的学校,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中心。日本在推广学习共同体,台湾也在推广,印度尼西亚、越南,把学习共同体作为国家的政策在推行。亚洲各国也在进行很大的变革。
倾听关系让每个学生成为主人公
  下面,我讲最重要的课堂研究。过去我们追求的是教学改革,现在追求的是所有学生学习权的实现,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追求的不是很会教的老师,是深度思考的反思型的教师。对于学习,对于课堂有很深度的思考,有自己的哲学,不断地学习,进行反思。我们不是追求很能干的教师,而是追求同僚型的教师,同事之间互相学习。
  我们的目的是追求学校的民主,学校没有声音很响的老师,好老师都是很安静的老师。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像学校一样,需要对话。所有的老师,都能自由的发言,成为主人。我们要把独白转变成为对话,为此要建立相互倾听的关系。杜威说,民主主义是什么?不是准备好嘴巴,而是准备好耳朵。
  传统的学校焦点在于教材研究、教案和教学技术,关注的是教学方法。新式的学校,把焦点关注在学习活动和互学关系,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掉队?怎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哪一个地方成为阻碍?做什么能让他们获得学习?考虑这些问题。一般学校开展研讨一年三次左右,一般都让年轻人来上课,大家关注的是教案、教学计划的制定,让年轻人上课,大家帮他一起备课,。年轻人被大家教导,他们的能力越来越低。我们必须改革的做法是,一年30次以上公开教研,学校每一位老师都上公开课。
  现在已经不是考试竞争很厉害的时代了,但教育还是一成不变,谁是受害者?当然是学生和教师,所以我们必须改革。杜威说,学习是从未知到已知世界的旅行。我将学习定义为:与对象世界(文本)的对话、与他者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之三位一体的对话性实践。根据这个定义,学习便是认知性实践(创造世界)、与人交往的实践(构筑伙伴关系)、存在性实践(塑造自己):
  学习是意义和关系的重构。相互学习就是要有相互倾听。我们要创造安静的课堂。大阪有700个学校,80%是贫困学校的学生。8年前,我和校长商量改革,校长说学生家庭非常贫困,没有被子,没有暖气,没有火炉,都感冒了,都在家里睡着。学校改革是从为孩子们收集棉被开始。夏天,孩子们坏肚子,因为没有冰箱,学校为孩子们筹集冰箱,改革从这里开始。
  学校有36%的学生是特别需要援助的儿童,把这些孩子放在一个教室里。还有一个很困难的地方,30%的孩子不会说日文,他们是从16个国家过来移民的孩子,他们怎样学习?他们用手势交流,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是不一样的。从美国来的孩子在问女孩在问汉字,女孩不懂汉字,他们一起查。没有一个孩子是落单的,孩子间互相支持,相互倾听,老师坐着也可以上课。
  倾听关系是生成学习、相互学习、相互关怀的关系,它能创造民主主义的学习共同体,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主人公。
教师正在从&教&的专家转变为&学&的专家
  20世纪的专家特点是科技领先,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用到工作中,现在新型的专家要在行动中省察。为了培养专家型的教师,我们大学专门制定了教师教育的专业标准。
  第一,教师的公共使命,体悟满足儿童学习需求的教育科学和学习科学;
  第二,以学术教养和教职教养为基础,形成对学科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深度理解;
  第三,认识学校和教堂的社会文化情境,以启发创造和协作的方法开展教育实践;
  第四,对教育实践开展反思型的系统研究,以专家共同体一员的身份,联合同僚,参与学校经营,助力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五,直面可持续的,多元文化共生的、市民性的教育等现代课题,协同社区的学生家长、市民和专家,对学校教育进行创造性革新。
教师的成长=作为匠人的成长+作为专家的成长=两者都必需
  1.匠人=技法与矜持(荣耀)=既不是&技术&也不是&技能&=通过模仿和习得达成&新的模仿和创造&,通过师徒制学习。
  2.专家=知性判断与伦理与自律性=理性与实践的整合=通过探究和经验获得(案例法)。
  3.专家共同体的重要性=以伙伴关系的构筑以及匠人精神(细心做事)和专业精神(知性和责任)为特质的话语共同体。教师的成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匠人的成长;二是作为专家的成长,两者都非常必要。有种教师很会教,但他没有专业知识,也有教师很熟悉内容,但不会上课。匠人有技法,专家有理论,两者都需要。
  为了培养专家型的教师,我们需要改变教学研究的方式。过去我们进行课堂研究,总是评价别人,给建议,我从这课上学到了什么?不说这课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过去是行为科学、教育科学为基础,现在是哲学、学习科学,人文科学为基础。
  专家的学习包含的要素首先是使命与责任,还有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实践性知识,省察熟思判断的能力、自律性,要有特色实践。还有,教师必须创建共同体。要有同伴,这是专家型教师学习的过程。对执教者,不是去建言,而是观察教室里的事实,交流自己从中学到什么。教师通过协同学习,在校内构筑作为教学专家的同僚性。
(编辑:王晓霞)
来源:中国网教育频道作者:佐藤学责任编辑:苏大军
扫一扫,欢迎关注教育装备采购网官方微信掌握教育装备行业最新、最权威资讯相关阅读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 07:46:53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 16:22:44四川在线 15:52:25人民网 15:44:10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 15:50:30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 15:52:08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 15:55:15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 15:54:12
E-mail:&&&&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第号 京ICP证050368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学方式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