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 复合肥栽培用哪一种复合肥好

平菇高产技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平菇高产技术
&&平菇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来源:烟台农业信息网
& & 平菇生产在我市已大面积推广,大多以发酵料栽培模式为主,原料来源丰富,技术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收益明显,是农民增收的又一有效途径,有利于农产品下脚料的转化,现将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培养基配方。1.玉米芯80公斤、麸子15公斤、石灰粉2公斤、水适量。2.玉米芯100公斤、麸子5公斤、石灰粉3公斤、复合肥0.5公斤、发酵剂0.1公斤。
&&&&二、培养料发酵。第一天,首先将玉米芯和石灰粉加水拌匀后堆在铺有薄膜的地面上预湿,发酵剂和麸子单独加水预湿堆放。第二天,将其他辅料全部加入(抑菌剂暂时不用)并一次性补足水分,以后不再加水,料堆高1米、宽1.8米~2米,长度不限,每堆干料不少于150公斤。料堆应拍成外实里松,每隔30厘米打一个直径10厘米的通气孔,然后覆透气性覆盖物,24小时料温达到30℃~45℃,48小时(也就是预湿后第四天)可达55℃~60℃,当料温达到60℃~65℃时保持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要注意将外面和底层物料翻至堆中。首次翻堆后,物料温度会迅速升高,最高可达75℃,稳定在65℃左右,此时物料中的微生物繁殖达到高峰,物料的颜色、气味及其他性状加剧改变,这个阶段可持续2天~3天,必要时可在料堆上重复打孔,以增强物料内的供氧量。当物料颜色变为红褐色、料堆表面布满白色菌丝、物料散发出的氨味逐渐减少时,即可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次数2次~3次,栽培者应视物料变化及均匀程度增减翻堆次数。
&&&&三、装袋接种。发酵好的培养基为红褐色,气味芳香,无氨味,培养基中布满有益的放线菌,不粘手,手感柔软,富有弹性,此时加入抑菌剂即可装袋播种,采用三层播种法,即在袋中间要播一层菌种,并在袋子两头撒种封面,用种量为8%~15%。
&&&&四、管理技术。1.发菌管理:将接好种的菌袋在培养室成批平放摆好,一般3层~5层高(夏季1层~2层),每行间距离50厘米~60厘米。在码好的菌袋中间放一支温度计供检测温度。发菌室保持黑暗,每天通风一次,约40分钟,室温以15℃~20℃为宜,超过25℃立即开窗降温,培养7天左右要翻堆互换位置。
&&&&2.出菇管理:菌丝长满袋,用手触摸菌袋,硬挺结实有弹性,菌袋表面聚集有黄色小水珠,表明已达生理成熟,可搬进出菇室催菇。将菌袋码4个~6个高,袋口解开,行距不少于60厘米,每天向空间喷水3次~4次,保持湿度85%,结合每次喷水通风30分钟~40分钟。室内光线不宜太暗,以免出现长柄畸形菇。随着菇体的长大,应适当增加喷水量和通风次数。头潮菇采收后清除袋口残留菇根,清扫室内,喷洒石灰上清液,室外喷0.5%敌敌畏溶液驱杀害虫,再按常规管理7天~10天可出第二潮菇,如此管理直至出菇结束。
&&新闻爆料热线: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
水母论坛·热图
&论坛总置顶
&&&&&&&&鲁ICP备号
增值许可证:鲁B2-号&&&&&广告经营许可证:鲁工商广字08-1685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水母网官网微信
水母网官网微博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星云信息传讯有限公司 本站官方网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季平菇栽培技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