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伦多道明银行上幼儿园年令怎么计算

留学费用最新资讯在加拿大上幼儿园_百度宝宝知道
在加拿大上幼儿园
麦兜爱山竹
宝宝11个月LV.14
  儿子Harry刚到加拿大时4岁半,在国内上了一学期的幼儿园小班。到了多伦多,我一打听,这里的幼儿园只有两年,4岁上JUNIOR KINDERGARTEN(简称JK,相当于国内的中班),5岁上SENIOR KINDERGARTEN(简称SK,相当于国内的大班),6岁上小学。幼儿园通常都和小学在一起,不是独立的机构。而且,这里的入学不是像国内按照9月1日来划分的,他们的时间节点是12月31日,所以同一年出生的孩子都在同一年级。Harry就这样“跳”了一级,进入中班啦!
  加拿大的公立幼儿园是政府出资的,不用付费。入学也是就近原则,从教育局网站上可以查到你所住的区域对口的幼儿园。当然,这里没有“户口”的概念,只要你住在某一个区域,不管是买的房还是租的房,都可以入读对口学校。
  完全没出现“入园适应”问题!
  注册那天,我和他的老师聊了聊,大致了解了他们班的情况和一些“规矩”:有20个左右孩子,配备两个老师;早上8:50上课,下午3:20下课,午饭是家长自己准备好让孩子背来学校的(后来才知道因为这里的孩子有各种过敏状况,而且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学校很难统一安排膳食,所以索性让家长自己准备了);家长接送孩子不能进入室内,只能送到门口,孩子自己走进更衣区域,把外套脱下挂好,午餐包放好,冬天要脱下雪衣、雪裤、雪靴,换上室内鞋,再走进教室;下课的时候也要自己把衣服再换回来,背上书包和午餐包出来……
  入学前,我很担心Harry的语言问题。他英语几乎零基础,又是全新的环境,能适应吗?Harry的主要负责老师是个娇小的金发女子,她安慰我说:只要教会Harry三个基本句子就可以了:一是wash room(洗手间),因为这里不像国内幼儿园那样由老师带孩子定时集体排队去洗手间,而是孩子随时报告要去洗手间;二是line up(排队),孩子每天有两次户外活动时间,都需要排队出教室,玩好之后排队回教室;三是 snack time(吃东西时间到啦),每天上午10:30是吃点心时间(点心和水或饮料也是自己带的),中午12:00是午饭时间。午饭后没有午睡,而是户外活动,在院子里的小坡小林子小操场跑跑跳跳,骑小车,跳房子,玩沙子。
  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Harry 毫无障碍地融入了他的新集体,每天都挺高兴。班上有几个中国孩子,其中大半不会说中文,也有会一点中文的。这对Harry 来说是个不错的过渡,他的英语进步很快,卡壳的时候又有会说中文的孩子救急。大约1个月之后,我问他:加拿大的幼儿园好,还是中国的幼儿园好?Harry对这类需要作比较的问题通常以“都好”来应对,这一次,却很爽快地回答:加拿大幼儿园好!我忍不住追问。他回答:因为中国幼儿园老是要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这里可以在地毯上随便坐,也可以爬、可以跪,还可以躺!还有,这里不用睡午觉,可以一直玩、玩、玩!(从小不喜欢睡午觉的小男生,果然是乐坏了)
  大班伊始,孩子拉着父母的手参观教室!
  Harry 很快升到了大班(因为中途插班,中班只读了不到两个月)。开学不久家长受邀去参观学校,每个孩子都骄傲地拉着父母的手,带他们参观教室,作介绍。原来他们的教室还挺大,有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分别 取名为reading corner(阅读角)、color corner(绘画角)、Lego corner(积木角)、 art corner(手工角)……每个功能区都有一张可以坐五六个孩子的圆桌。教室中间是一大块地毯,不规则地散放着一些小块的长方形垫子,旁边立着一块黑板。每天的carpet time(集中学习时间),孩子们就坐到地毯上来,老师会教一些诸如颜色、数字、形状、季节、月份、天气等知识,或者是教孩子一起唱歌或念儿歌。其他的时间,孩子基本都分散在各个角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玩,老师主要负责保证安全、调节纠纷,回答孩子的问题或提供适当的帮助。墙上贴满了孩子的作品,比如春天主题的涂鸦啊,剪的各种形状的纸片啊,近期学的儿歌啊,还有孩子活动时候的照片等。
  基本没“作业”!
  幼儿园没有“作业”,Harry 倒是经常带“作品”回家,比如母亲节带回来一张画,中间贴着剪下来的他的小手印;父亲节带回来一张爸爸的肖像画……每个周五会带回家一本薄薄的小书,老师要求周五、六、日三天每天由家长陪着读一遍,在reading log(阅读日志)上签好名,周一再带回学校。学校的各类活动通知,老师都会放在孩子的书包里。家长有什么事,就写一张纸条放在孩子书包里带给老师。这里的老师不给家长留个人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手机号码等都不留。学校每月给家长发一份电子版的简报,报告学校各类活动和新动向。家长有事,可以给学校打电话,也可以接孩子的时候留下来和老师聊一聊。家长会也不是集中开大会,而是老师和每个家长约15分钟时间一对一交流。
  幼儿园有趣的活动很多,比如老师带孩子一起参观科技馆,春天在附近的草地树林里徒步2公里,夏天快到时有滑板车和自行车“彩车大游行”,圣诞前有合唱表演,其他还有捐出干净的旧衣服为学校筹款,绘画涂色比赛,迷你书展,捡树叶做拼贴画,一起养花养小宠物比如小乌龟和鱼等等。每次有孩子过生日,老师就会带领大家一起唱生日歌。每天,都会有一位孩子当special helper(小帮手),这一天要带一件以自己名字的首字母打头的物品给孩子们介绍,还要帮老师一起点名,然后把点名册送到办公室去。轮到Harry当小帮手的时候,他总是特别兴奋,记得有一次带了 hat(帽子),还有一次带了一个迷你电扇,因为热(hot)的时候很有用!
  孩子在学校每人还有一本journal (周记本),每周让孩子自己画下一周里面有趣的事,并在图画的下面写简单的句子。学期结束带回家,我一边翻阅一边惊叹于Harry的进步,从乱涂乱画到有模有样的彩色人物画和完整的句子,发现原来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丰富!虽然看起来每天都在玩、玩、玩,可是孩子真的吸收了很多“营养”呢!
  时间过得飞快,Harry转眼要幼儿园毕业了。6月底,学校办了一个小小的毕业典礼,孩子们戴上纸做的小博士帽,歪歪扭扭坐在室内运动馆的小舞台上为家长们表演了合唱(这里的表演从不要求孩子整齐划一,总是自然呈现千姿百态),然后老师一个个叫他们的名字,孩子就像装了弹簧一样跳起来,从老师手里接过毕业证书,向台下一鞠躬,一脸开心。简短的仪式结束,孩子们就下台拉着爸爸妈妈吃饼干喝饮料,跟好朋友唧唧喳喳聊天,跟老师和校长合影。当Harry在台上和孩子一起摇头晃脑用稚嫩的童音唱着“everything I do, it’s gift to you”(我做的一切,都是给你的礼物),我几乎感动至泪下。
  妈妈总结:
  我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加拿大幼儿园虽然看起来非常自由,但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教育还是很严格的。比如——
  平时上课,孩子们都是从院子里的门直接进教室。但如果谁迟到了,就得从正门进去,到校长办公室门口的接待处领一张late slip(迟到单),然后等高年级的值日生过来领回教室(家长只能在接待处等,不能陪着走到教室去)。几次下来,孩子就知道迟到是一件不那么好玩的事情了。
  老师规定在教室里只能走不能跑,只有在室内操场上体育课才可以跑。
  无论在哪个游戏角玩,都必须take turns(轮流玩),不能争抢。
  教孩子自己处理同伴关系:有一天Harry回来告诉我们,今天老师教怎么控制自己的愤怒了,就是要停下来,深呼吸,从一数到十。我心里咯噔一下,从国内从幼儿园到大学,我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学过“情绪管理”这一课,这里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文/钟慧
   本文由新时代出版社授权摘自《为了孩子》杂志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在加拿大上托儿所难于上青天|加拿大移民|托儿所|叶毓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在加拿大上托儿所难于上青天
  文/新浪财经特约观察员 叶毓蔚
  在过去的30年多中备受争议的托儿系统的种种弊端,再次浮上水面。在加拿大,虽然孩子满4周岁后可免费就读住所所属学区的幼儿园,但4岁之前的入托同样面临着抢位置的大难题,而且入托费用对普通加拿大家庭而言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越来越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移民海外,托儿将是他们头疼的问题之一。
  今年2月14日,一名只有4个月大的男婴,被发现死于一间无牌日托中心内,死因未明。这已是大多伦多地区过去7个月以来,第4宗幼童死于无牌日托的事件。由此,曾令安省政府乃至整个加拿大在过去的30年多中备受争议的托儿系统的种种弊端,再次浮上水面,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常常有国内的朋友抱怨说,现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简直是考验家长的财力与精力,如果想提前一年送至托班,费用更是惊人。其实在加拿大,虽然孩子满4周岁后可免费就读住所所属学区的幼儿园,但4岁之前的入托同样面临着抢位置的大难题,而且入托费用对普通加拿大家庭而言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笔者住在多伦多,一对孩子均送往YMCA(基督教青年会)办的托儿中心,费用已算是相对实惠,但4岁女儿每月的费用仍达850加元(谢天谢地,今年9月份她终于可以上免费的幼儿园了),而不到1岁的儿子,每月的托儿费更是高达1400加元。
  虽然政府对中低收入家庭也有一定的托儿补助,但目前的问题是,即便钱的问题能解决,有无托位也是个大问题。笔者的一个朋友,在怀孕时即到家对面的公立学校办的DAYCARE报名,希望能早日给孩子找到合适的托位,自己可以尽快返回工作岗位,结果被告知,托位的WAITING LIST(等待名单)或长达2年之久。
  造成这一不可思议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恐怕仍在于加拿大各级政府对托儿服务体系的整体规划不足,亦没有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导致纳入牌照管理的托儿机构严重不足,从业人员待遇不佳。
  笔者的另一个朋友在当地的社区学院接受了2年严格的幼儿教育专业培训后,找到的托儿工作的起薪只有14加元每小时,而安省目前最低时薪为10.25加元,稍有经验的普通LABOR工的时薪都能达到13-15加元甚至更高,这就使得很多人一旦能找到其他好的工作机会,便对当“孩子王”毫无兴趣。
  与此同时,社会上对托儿服务的需求却丝毫不见降温,在多伦多、温哥华这样的大城市,由于移民带来人口增长,托儿服务更是紧缺。据统计,目前加拿大的儿童仅有20%左右可以进入持牌托儿所,找不到持牌托儿所的家长,只能选择把孩子托付给无牌日托所――事实上,这很可能是家长们唯一能够找到或能够负担得起的托儿场所。
  不过在加拿大,“无牌”并非就意味着“非法”。以目前的安省法例为例,如果家庭式托儿所看管的儿童数目在5名之内(不包括自家的孩子),可不必申请牌照。人员资质不够格、服务水准不确定、外部监管不到位,才是无牌托儿所的真正隐患所在。
  大多数家长之所以放心将孩子送到无牌托儿所,是因为他们相信,即便是无牌,政府也会严格监管――在这个国家,连电灯泡的生产制作都有国家标准呢,更何况照顾儿童?可事实上,政府在托儿服务监管上的责任界定、检查制度,却比想象中要少得多。
  2013年7月,一名两岁女童Eva Ravikovich在多伦多Vaughan(旺市)一间无牌日托中心死亡,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事后,约克区卫生局人员发现那里的卫生及安全问题严重失准――潜在致命细菌的食物,雪柜和冰箱摆放过期食品,食具和玩具没有消毒,屋内有14只狗等。
  而其他无牌托儿中心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少。例如让孩子睡在一个密不透风潮气很大的房间里,地板和被褥都是湿漉漉;楼梯没有婴儿栅门,房间拥挤、无窗户、无防火出口;户外游乐区域无篱笆;食品不够卫生,消毒不够频繁等等。
  但家长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这些托儿场所的服务质量进行准确评估,唯一可以直接关注到的,只是可以招收的儿童人数。在上述案例中,该日托中心招了27名儿童,人数已严重超标。除此之外,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往往只有在政府部门的抽查中,或者因投诉而导致的上门巡检中,才可能被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不违法,这些无牌托儿所不会遭遇任何来自外部的行业监管。
  接二连三发生的婴儿死亡悲剧,促使安省教育局于2013年12月发表声明,提议对无牌家庭式托儿所照看儿童的人数进行限制,并提高违规成本。但是业内人士及部分家长似乎并不期待能见到多大的变化。“这种事每过一、两年都会发生,然后人们很快就忘记,政府会更换,人们会把它忘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和现时国内众多家庭面临的托儿困境,本质上并无差别。
  要想真正有所改善,就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投哪里去的问题。
  如果将托儿服务全部纳入牌照管理,甚至纳入公立教育体系,政府就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这难度颇大――魁北克省不等联邦拨款,率先在自己省里搞起了一套廉价托儿系统,家长们每天只需要付7加元就可以送孩子全天入托,但随之而来的是服务供不应求,等候名单大排长龙,几近崩溃。如果让市场之手发挥作用,保留相对机动灵活的无牌托儿场所,就必须进一步加强行业准入标准与政府监管,这无疑也需要人力与精力的大量投入。
  可惜的是,从来没有足够的政治意志使得各政党真正将“改善托儿服务”列为重点。虽然竞选时,托儿问题常常被作为攻击前任的把柄,但一上台,真正要花钱的地方多了,关于托儿的美好承诺也就全成了空文。加拿大人对这一“最糟糕的社会政策”抨击颇多,可到目前为止,也都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空留一声叹息而已。
  (本文作者介绍:12年金融从业经历,曾任财通证券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现居多伦多,为investors group理财顾问,媒体专栏作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12年金融从业经历,曾任财通证券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现居多伦多,为investors group理财顾问,媒体专栏作家。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  我的孩子H小朋友刚到加拿大时4岁半,因为是9月出生,在国内才刚上了一学期的幼儿园小班。到了多伦多,我一打听,这里的幼儿园只有两年,4岁上JUNIOR KINDERGARTEN(简称JK,相当于国内的中班),5岁上SENIORKINDERGARTEN(简称SK,相当于国内的大班),6岁上小学。幼儿园通常都和小学在一起,不是独立的机构。而且,这里的入学不是按照9月1日来划分的,是按照12月31日划的,所以同一年出生的小朋友都在同一年级。H就这样“跳”了一级,进入中班啦!    加拿大的公立幼儿园是政府出资的,不用付费。入学也是就近原则,从教育局网站上可以查到你所住的区域对口的幼儿园。当然,这里没有“户口”的概念,只要你住在某一个区域,不管是买的房还是租的房,都可以入读对口学校。  入学前,很担心Howard的语言问题。英语几乎零基础,又是全新的环境,能适应吗?注册那天,和他的老师聊了聊。他们班有20个左右孩子,配备两个老师。早上8:50上课,下午3:20下课,午饭是家长自己准备好让孩子背来学校的。(后来才知道因为这里的孩子有各种过敏状况,而且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学校很难统一安排膳食,所以索性各家自己准备了。)家长接送孩子不能进入室内,只能送到门口,小朋友自己走进更衣区域,把外套脱下挂好,午餐包放好,冬天要脱下雪衣雪裤雪靴换上室内鞋,再走进教室;下课的时候也要自己把衣服再换回来,背上书包和午餐包出来,家长在门外等候。  H的主要负责老师是个娇小的金发女子,她安慰我说:只要教会Howard三个基本句子就可以了。一是wash room(洗手间),因为这里不像国内幼儿园那样由老师带小朋友定时集体排队去洗手间,而是小朋友随时报告要去洗手间。二是line up(排队),小朋友每天有两次户外活动时间,都需要排队出教室,玩好之后排队回教室。三是 snack time(吃东西时间到啦),小朋友每天上午10:30是吃点心时间(点心和水或饮料也是自己带的),中午12:00是午饭时间。午饭后没有午睡,而是户外活动,在院子里的小坡小林子小操场跑跑跳跳,骑小车,跳房子,玩沙子。  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H毫无焦虑,一个猛子扎进了他的新集体,每天都挺高兴。班上有几个中国孩子,其中大半不会说中文,也有会一点中文的。这对Howard来说是个不错的过渡,他的英语进步很快,卡壳的时候又有会说中文的小朋友救急。大约一个月之后,我问他:加拿大的幼儿园好,还是中国的幼儿园好?Howard对这类需要作比较的问题通常以“都好”来应对,这一次,却很爽快的回答:加拿大幼儿园好!  我忍不住追问。他回答:因为中国幼儿园老是要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这里可以在地毯上随便坐,也可以爬可以跪还可以躺!(我汗一个,应该是不可以躺的吧,不过的确很自由,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还有,这里不用睡午觉,可以一直玩玩玩。(从小不喜欢睡午觉的小男生,果然是开心坏了。)  加拿大多伦多的幼儿园是这样的    H很快升到了大班,开学不久家长受邀去参观学校。每个小朋友都骄傲的拉着父母的手,带他们参观教室,做介绍。原来他们的教室还挺大,有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取名为reading corner(阅读角) ,color corner(绘画角), Lego corner(积木角), art corner(手工角) ,每个功能区都有一张可以坐5到6个小朋友的圆桌。教室中间是一大块地毯,不规则的散放着一些小块的长方形垫子,旁边立着一块黑板。每天的carpet time(集中学习时间),小朋友们都坐到地毯上来,老师会教一些诸如颜色、数字、形状、季节、月份、天气等知识,或者是教小朋友一起唱歌或念儿歌。其他的时间,小朋友基本都分散在各个角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玩,老师主要负责保证安全,调节纠纷,回答小朋友的问题或提供适当的帮助。墙上贴满了小朋友的作品,比如春天主题的涂鸦啊,剪的各种形状的纸片啊,近期学的儿歌啊,还有小朋友活动时候的照片。  幼儿园没有“作业”,H倒是经常带“作品”回家。母亲节带回来一张画,中间贴着剪下来的他的小手印,父亲节带回来一张爸爸的肖像画,之类。每个周五会带回家一本薄薄的小书,老师要求周五、六、日三天每天由家长陪着读一遍,在reading log(阅读日志)上签好名,周一再带回学校。学校的各类活动通知,老师都会放在小朋友的书包里。家长有什么事,也写一张纸条放在小朋友书包里带给老师。这里的老师不给家长留个人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手机号码等都不留。学校每月给家长发一份电子版的简报,报告学校各类活动和新动向。家长有事,可以给学校打电话,也可以接孩子的时候留下来和老师聊一聊。家长会不是集中开大会,而是老师和每个家长约15分钟时间一对一交流。  幼儿园有趣的活动很多,比如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参观科技馆,春天在附近的草地树林里徒步2公里,夏天有滑板车和自行车“彩车大游行”,圣诞前有合唱表演,其他还有捐出干净的旧衣服为学校筹款,绘画涂色比赛,迷你书展,捡树叶做拼贴画,一起养花养小宠物比如小乌龟和鱼等等。每次有小朋友过生日,老师就会带领大家一起唱生日歌。每天,都会有一位小朋友当special helper(特别小帮手),这一天要带一件以自己名字的首字母打头的物品给小朋友们介绍,还要帮老师一起点名然后把点名册送到办公室去。轮到Howard当小帮手的时候,他总是特别兴奋,记得有一次带了 hat(帽子),还有一次带了一个迷你电扇,因为热(hot)的时候很有用!  小朋友在学校每人还有一本journal (周记本),每周让小朋友自己画下一周里面有趣的事,在画下面写简单的句子。学期结束带回家,我一边翻阅一边惊叹于Howard的进步,从乱涂乱画到有模有样的彩色人物画和完整的句子,发现原来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丰富丰满。虽然看起来每天都在玩玩玩,可是小朋友真的吸收了很多营养呢。看着儿子每天下课之后神采飞扬,迫不及待要和我们分享精彩的一天,做父母的简直心生嫉妒,恨不得时光倒流,在加拿大重新再读一次幼儿园。而且,每每看到他盛开的笑脸,都会忘掉移民以来遭遇的种种困难和曲折,觉得很值得!  我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加拿大幼儿园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教育很严格。比如,孩子平时上课都是从院子里的门进去,如果迟到了,就得从正门进去,到校长办公室门口的接待处领一张late slip(迟到单),然后等高年级的值日生过来领回教室。(家长只能在接待处等,不能陪着走到教室去。)几次下来,孩子就知道迟到是一件不那么好玩的事情了。比如,老师规定在教室里只能走不能跑,只有在室内操场上体育课才可以跑。比如,小朋友在各个游戏角玩必须take turns(轮流玩),不能争抢,否则就都没的玩。有一天Howard回来告诉我们,今天老师教怎么控制自己的愤怒了,就是要停下来,深呼吸,从一数到十。我心里咯噔一下,从国内从幼儿园到大学,我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从来没有在课堂上学过“情绪管理”这一课!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拿大多伦多邮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