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最大的难点

讲道理的家长是“问题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学佛网
&讲道理的家长是“问题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发布:如是&[ &]&& 日期: 16:02:00&&
  尹建莉:讲道理的家长是“问题家长”,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讲道理”是很多家长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被正面推崇。但人们也往往发现讲道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没用,越喜欢讲道理的家长,他的孩子往往越不听话。  有位家长说她7岁的女儿特别逆反,不让做什么就偏去做,她经常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孩子却不听,惹得家长常发脾气。她知道打骂孩子不对,但不知该怎么办。我让她举个孩子如何不听话的例子,她讲了这样一件事。  她家住公寓楼五层,没有电梯,走楼梯上下。最近女儿特别喜欢这样下楼:一条胳膊搭到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妈妈不允许孩子这样做,说楼梯扶手平时没人擦,那样会把衣服弄脏磨坏。但再一次下楼时,孩子又那样,屡说屡犯,家长终于失去耐心,大发脾气。孩子当着家长的面不敢那样做了,却找各种机会偷偷地那样下楼,衣服袖子下面经常是脏脏的。陈述完事情后,家长用失望的口气加一句:我那孩子,天生就不如别的孩子懂事,我其实挺尊重她的,不知给她讲了多少道理,可她好像一句也不听。  我对家长说,你既然已经发现讲道理没用,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不对的,发现不对,就应该立即停止。家长一脸迷惑,情绪上略有抵触地问我,讲道理不对吗?那该怎么教育她呢?  我说,很简单,回家找两块抹布,你和孩子一人一块,自上而下把楼梯扶手擦干净,既做了公益,又满足了孩子手脚并用下楼的乐趣,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家长一听,恍然大悟,对啊,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我怎么就光想着给她讲道理呢?  这位家长之所以没想到,应该在于她一直以来只注意了自己如何说得“有道理”,没去想自己做得多么没道理。就这件事,孩子不过是想变个花样走楼梯,家长却不体恤孩子,这么微小的一点童趣都不给孩子,对这么简单的尝试都不能容忍,这和家长所说的给孩子“尊重”就完全不搭界。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要使儿童“明白道理”,不要仅仅把道理告诉儿童,必须要首先让儿童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  我曾看到一则新闻,广州番禺张中良夫妇收养了10个孤儿,孩子做错事,张中良与妻子不会责骂他们,也不讲大道理,而是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来完成对一个道理的认识。比如,有一次,张中良让家中的小女儿慕恩带着眼睛看不见的姐姐美春出去玩,不知为何慕恩将美春一个人丢在了外面,独自回来了。张中良知道后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小慕恩做了一个体验:用毛巾蒙住慕恩的眼睛,让她自己在外面走一段路。从此以后,慕恩变得特别懂事。这一个细节,足以让我们对张中良夫妇更加敬佩,他们也许没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对教育的理解却那样透彻,没有对孩子的真爱,是不可能有这份悟性的。  “行不言之教”是传诵千古的经典教育方法,理论上人们都认可,可遇到问题时,大多数人的第一个念头总是如何劝说孩子,如何给孩子讲道理。比如我经常收到这样的来信:年轻父母们详细陈述了老人带孩子如何包办溺爱,导致孩子有许多毛病,后面提出的问题却是:“这种情况下,我如何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改正缺点?”也有不少家长,他的孩子遭遇了学校老师的冷暴力,导致孩子厌学。家长不去想办法向学校反映,解决老师的问题,也不去做任何和老师沟通的努力,却来问我“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孩子不再厌学”――这样奇怪的逻辑经常遇到,明明是成年人做得不对,伤害了孩子,却把改造的矛头对准孩子,指望动动嘴皮子,说点什么,就可以改善孩子的状态,这怎么可能呢?  把“讲道理”当成教育,这几乎是“问题家长”的通病  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往往源于思维惯性。从小在家庭、学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在他们的经验和认识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就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所谓教育,就是“明白人”对“不明白人”说话。所以他们对孩子表示负责和爱,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思维方式,最容易让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一位家长说他在没孩子时,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觉得成人靠武力征服孩子,真是无能。他自己有了儿子后,遇到问题,总是耐心地跟孩子讲道理。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发现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来越行不通了。孩子经常很固执逆反,不管家长怎么说,就是不听。所以他开始怀疑自己做得对不对,周围又不时地有人对他说,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只要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想让他做什么事,没什么好商量的,必须服从,不行就动用武力。所以,有两次他和孩子发生冲突,真的没能控制住,对孩子动了手。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黔驴技穷,也堕落为自己曾经不齿的那类家长了。  这位家长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不少家长,包括很多学校老师,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经常脱不了这样的套路: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去批评,再不行就通过发脾气来征服。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比如陈述我为你付出多少辛苦,你却这样不懂事……以此来“感化”孩子。  思想家卢梭说过,3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3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身体力行,运用最纯熟的。每当我在不同场合引用卢梭这句话时,总是会引起别人的疑问和困惑:如果讲道理孩子不听,除了生气或感化他,还有什么方法呢?难道不要教育他吗?  把“讲道理”当成教育,这几乎是“问题家长”的通病。  当然要教育孩子,但以大道理压人,强迫孩子接受来自家长口头的“道理”,这是在使蛮力,是思维懒惰和粗糙的表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之扣越系越复杂,越系越死。教育是门艺术,讲究的是简单和精巧。改变“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变通一下,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有位妈妈,从孩子一岁半时,开始每晚给孩子刷牙,可小家伙怎么都不配合,任凭妈妈讲多少道理都没用,刷牙成了天天必打的战争,总是弄得双方都不愉快。后来,这位妈妈想了一个办法,孩子有一个很喜欢的小熊玩具,妈妈在晚上要刷牙前跟孩子说:“宝贝,小熊这么长时间没刷牙,牙疼了,长龋齿了,你帮它刷刷牙好吗?”孩子很乐意地接过妈妈准备好的牙刷帮小熊刷起来。给小熊刷完牙后,妈妈表扬孩子刷得好,并说:“小熊真乖,给它刷牙它配合得真好。”然后问孩子:“宝宝想不想让小熊看看你也很乖,也会好好配合妈妈刷牙?”孩子高兴地说好,史无前例地配合妈妈刷牙。这样几天下来,孩子再也不厌烦刷牙了。  还有一位家长,说他4岁的孩子有两个毛病,一是不听话,一是爱哭。问我怎么办。我让他举出最近的一个不听话的例子。  他说孩子这几天总是在晚上临睡觉前要下楼玩,无论家长怎么给他讲外面天黑了,小朋友都回家了,明天再玩之类的话,孩子都不听,就是哭着要下楼。  我说,你说的两个毛病其实是一个,可以一起解决。从今天开始,一切事情尽量听孩子的。如果他临睡前想下楼,你就辛苦点,抱他下楼,他想在楼下待多长时间,就待多长时间,在其他事情上也采取类似的做法。家长有些吃惊,很顾虑的样子,但回去还是按着我说的做了,结果让他意想不到。  他后来告诉我,当天孩子在临睡前又要下楼,家长没说什么,愉快地给他穿好衣服,带他下去。外面很黑,冷风嗖嗖的,楼下空无一人,他刚把孩子放地上,孩子就要他抱着回家。家长故意说既然下来了,多待一会儿吧,孩子说什么也不肯多待,说想回家睡觉。回家后,孩子一下变得很听话,让刷牙就刷牙,让脱衣服就脱衣服。此后其他的一些小事上,家长也都少说多做,尽可能倾听孩子的意见,结果孩子哭闹大大减少。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把有效教育和无效教育区分为“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君子之学”是从耳朵进来,进入心中,传遍全身,影响到行为;而“小人之学”则是从耳朵进来,从嘴巴出去,只走了4寸长,所以难以影响到整个人。用思想家卢梭的话来说就是,“冷冰冰的理论,只能影响我们的见解,而不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它可以使我们相信它,但不能使我们按照它去行动,它所揭示的是我们该怎样想,而不是我们应该怎样做”。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了东西方先哲们的观点: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讲道理孩子不听,不妨换个做法  孩子有时候确实会有些令人不可理喻的想法,给家长带来麻烦。遇到这种情况,除了想办法和孩子沟通,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觉一下他的想法和愿望,不要轻易下论断,说孩子“不听话”。家长当然可以直接给孩子讲一些正确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不听,就应该考虑换一种说法。实践证明,想要孩子接受一个观点,从情绪上入手最容易,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  有位妈妈说在儿子3岁前,她上卫生间不注意关门,孩子经常跟进来。后来她觉得孩子越来越懂事了,让他看到自己蹲马桶的样子不好,就不再允许孩子跟进来,孩子不听,非跟进来不可。妈妈很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总没什么效果,妈妈只好强行把门闩上,孩子每次都在外面拍打着门,哭得声嘶力竭,有一次甚至哭吐了。从此,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妈妈去卫生间这件事上,即使他正和姥姥玩着,或正在看电视,妈妈想悄悄地溜进卫生间时,他不知为什么总能发现,会马上丢下正做的事,冲过来高喊“不让妈妈上厕所”。这位妈妈非常发愁,每天上厕所成了一件警察抓小偷的较量,感觉真是累人。  我对她说,既然前面已讲过道理,没用,就不要再讲,换一种方法,用问问题的方式来给孩子做思想工作,效果也许更好。我建议她问孩子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不让妈妈去卫生间,那你觉得妈妈尿裤子里好还是尿马桶里好?”大多数孩子第一问就可解决问题,他们会很快判断出来,尿裤子不好。孩子一旦给出这个答案,多半不会再阻拦妈妈去卫生间。个别孩子,因为和家长为这事拧巴了挺长一段时间,可能会故意别扭着回答,说尿裤子好,那么接下来家长问第二个问题。  “你喜欢妈妈高兴,还是喜欢妈妈不高兴?”一般情况下,孩子肯定会选择喜欢妈妈高兴。就像父母本能地会爱孩子,孩子也会本能地爱父母,愿意讨好父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几乎很少有孩子会选择要妈妈不高兴。这样问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对第一个问题重新做一下选择。如果孩子重新做出正确选择,要真诚地表示出愉快,肯定孩子非常懂事。然后让孩子在外面等着,并给他一个期待,让他看看一会儿妈妈出来后,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  对一个幼儿来说,只要有一两次,他体会到正确选择的快乐,看到妈妈因为自己的选择而高兴,正面心理得到强化,问题多半就解决了。万一你的孩子实在是特别,到这里还不行,固执地选择要妈妈不高兴,那继续问第三个问题。  “你希望妈妈只是今天不高兴,还是明天也不高兴?”我几乎不相信哪个幼儿会继续选择让妈妈不高兴,只要他选择了明天要妈妈高兴,事情就又可以回到第一个问题上,按前面的套路来解决。最意外的是孩子继续选择明天也不让妈妈高兴,妈妈在第二天可以接着问同一个问题:妈妈今天因为不能正常上卫生间不高兴了,你希望明天妈妈高兴吗――家长问话的态度拿捏好,要平和而真诚。夸张的口气会误导孩子,让他以为这只是个游戏,故意做出错误的选择,以延长游戏时间;当然更不能表示出生气,那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坏,刺激其负面心理。只要孩子感觉妈妈内心没有恨意,他绝不可能一直要妈妈不高兴。  这位妈妈后来告诉我,她问到第二问,问题就解决了,很有效。  工作中我见过一些“屡教不改”的孩子,确实让人感觉棘手。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他们的家庭生活,总会发现根源在于家长的固执。许多家长,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在孩子面前放下自己的想法,不管大事小事,一旦孩子的想法和他的不一样,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劝说孩子服从,让弱小的孩子举起想法的白旗。如果有人告诉他说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他会觉得被冒犯、被挑衅,非常生气。他们爱自己的想法超过爱孩子,而孩子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投降”中,心理逐渐被打垮,如果没有阅读或其他思想导师扶植其精神之树成长,思想就会逐渐萎缩或变态,思维方式慢慢变得畸形。  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首先丧失倾听的兴趣,发展出超过常人的防御心理,同时产生“道理免疫力”,哪怕这个道理本身很有道理,他也本能地排斥,严重的甚至会发生道德免疫力;其次,独立意识丧失,不能对一件事进行诚实、深入的思考,失去正常判断力,思维流于肤浅和平庸;第三,心态变得苛刻,对理解他人没有兴趣,兴趣只在如何用自己的观点征服对方,占据上风――这样的人生活中常见,他们和“他人”几乎没有共同认可的观点,几乎从来不能在一件事上持有相同的看法。  有人说不要滥用药品,他就说生病了还是要吃药的,不能一概而论;有人说孩子不能打、要尊重,他就说孩子和孩子不一样,有的孩子是需要打的;甚至有人说60岁以上妇女不适宜穿高跟鞋,容易扭伤或摔倒,他也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说不穿高跟鞋的老人也有摔倒扭伤的……我老家管这种偏爱抬杠的人叫作“杠房出生的”。表面看,这些人说话总是一分为二,又全面又客观,其实他们只有两种观点:你的观点,我的观点。并且前者总是错误,后者总是正确。“杠房出生的人”其实思辨力特别弱,原因是他们的能量不能用于真诚的思辨上,主要用于不停地反抗别人的话语上,一生也往往在这种无端的消耗中庸碌地度过。而这样一种心理,如果不自知,会通过言传身教,产生代代相传的恶习。  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  做“不讲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这里另有3条建议。  第一,“讲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必须首先确认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心口不一的家长,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向我讨教的问题却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在意分数?  把“如何说”仅仅理解为一种说话技巧,这是一些人在教育上始终不得要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文字所到之处是一个人的思考所到之处一样,语言所到之处,也应该是一个人观念所到之处。与其向别人讨要说话技巧,不如静下心来想想,我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第二,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  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自己站位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生活就是竞争,别人走得靠前了,你就落后了。孩子从这些所谓的人生道理上,学会了小钻营、小算计,却学不到大胸襟、大情怀。这样的“讲道理”,实际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视野和胸襟,束缚限制了他的发展。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想要给孩子讲出能让他飞翔的道理,家长自己就要具有蓝天的胸怀和高度。如果感觉自己的高度不够,不知道该如何说,什么也不说总比胡说好得多。  第三,切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例如,打了孩子,然后又深情地讲“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通过煽情来为自己的行为找遮羞布。这简直是强盗逻辑,矫情得十分了得,是更深层面的不讲理。  “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  总之,教条不重要,教养才重要。卢梭说过,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他通过这种语言,能说服人心,作出行动。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像绕口令了――这就是教育的道理。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家长“趁早”学习,孩子不出问题》
家长趁早学习,孩子不出问题文:郑委
最近一周,接待了将近10个“问题孩子”的家长,其中有几个我会花费一些心思去帮助他们,说实话,每每遇到问题孩子我都很痛心,因为“造成孩子问题的罪魁祸首不是孩子,而是孩子成长的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而其中对孩子影响最大也是导致问题的核心是“家庭环境出现了问题”。
大量向我求助的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郑老师,要是早几年认识你也不会成为今天这样!”
然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总是习惯于:“等到问题出现才会后悔”,这也是这些年来我比较无奈的一件事情。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小学、初中和高中三类孩子的辅导是不一样的,小学生我会努力在家长身上做文章,只要家长配合,很快都会好起来,初中生我会即在家长又在孩子上做文章,但这个难度比做小学生的难度要大得多,因为初中的孩子不能像小学生“忽悠忽悠”就能好,必须取得孩子的信任,如果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就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而高中生,我会在孩子身上做文章,这类孩子最难调整,取得一名高中孩子的信任,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历陪伴他们。
我常常说:“与其在下游抗洪救灾,不如在上游水土保持”,多年来我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原因在此。然而这好像一个悖论,幼儿园小学的家长们,并不认为需要学习,并不认为错误的教育方法会导致问题孩子。而“孩子问题的爆发”都在青春期之后,当问题爆发出来的时候“中国家长才如梦方醒”,但后悔晚矣。一旦青春期孩子出问题,那就不是仅仅靠“家长学习”就能解决问题的。
家长们,花些时间和精力,“趁早”学习学习如何做家长吧!
今天早上收到的邮件,作为今天博客的案例:
郑委老师:
您好!我是霍JJ,一名小小公务员,一个10岁男孩的父亲,已过不惑之年,生活工作在天津,自感夫妻恩爱,儿子聪明可爱,小家庭是幸福美满的。我深爱着自己的妻子,也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甚至可以说有些溺爱。
您可能对我印象不深,有两个片段帮您回忆。首先是在日天津第二期智慧家长训练班上,您讲到犯了错误后首先要仰天长笑,错误是宝贝,并让一对夫妻做示范。他们有些不好意思,我主动举手要求给他们二人和大家做示范,哈哈哈…,您想起来了吗?再是在训练班结束后大家合影时,我紧挨着您右侧坐着。合影后本想与您多聊几句,因还有一些事情处理,也怕您讲一天课太劳累,与您匆匆握手别过。今日回想,我深为未能与您多交流而遗憾。
今日,终于可以坐下来与您笔谈。能有幸认识您,也真是机缘巧合,感谢上天的眷顾。说来话长,儿子的家长会一般多是老婆出马,那天她有事我替补,正赶上您到校讲公益课,从教室的电视中看会场有些嘈杂,我也没太认真听,与儿子的班主任打招呼后本打算离开,经过礼堂时鬼使神差,我推门而入,此时您已开始讲课,我找了个位子坐下,心想看看这位“专家”能忽悠啥?
当听您讲了一些独特的关于教育的理念和原则后,我既感震惊,又感耳目一新,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您的教育理念及原则和方法我十分认同。但是社会上一些对孩子教育的一些零散的认知,比如说什么“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知识就是力量”等我并不认同,可大环境如此,我也无力反抗。听了您的课后,我也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可是现实是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如何如何,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把孩子的教育与家长的教育培训联系起来,甚至从没想过。只是觉得把孩子交给老师,我们配合学校老师就能把孩子教育好。
可现实是无情的,儿子的学习越来越差,学习兴趣一点一点的丧失,可我们又不知怎么办,甚或帮倒忙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错上加错雪上加霜,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而我们还不自觉自醒,口中振振有词以为是为儿子好,错爱真可怕,后果真严重。儿子的问题已从学习延伸到了生活,不爱学习,看电视打电脑,宅在家里,什么都没兴趣无所谓,无所事事。我和老婆与儿子的关系有时很紧张,我甚至为学习与儿子激烈争执,任何事任何人我自信都能摆平,但对自己儿子的教育我很无奈很失败,真是有苦难言……。
我觉得您的出现,真是正确时间正确地点,很钦佩您的教育理论,也很钦佩您:只有埋头,才能抬头;只管修行,不问前程。通过两周的学习培训,一点点的实践,确实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自己的观念首先转过来了,认识到是自己出问题了,自己需要改变,自己需要学习,自己要行知合一,自己要不管多难也要坚持,我有信心有自信。两周来,儿子和老婆感觉到了我的些许变化。当我为写作业、文章而忙碌时,儿子在一边嘿嘿坏笑;当我考试不及格时,儿子说我最差考合格,你还不如我呢!从中我也感受到儿子上学的点点疾苦。
听了您的课后,对儿子的教育我努力不再时时事事包办,按自己的意志指挥儿子如何学习,虽然有时难以克制自己的冲动要求儿子,想给儿子讲大道理。此时,我在心中告诫自己:闭上嘴,动动脑。把责任还给儿子,学习是儿子自己的事,相信儿子、信任儿子,无益的说教适得其反,还是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该如何改变,找找自身的原因,想一些可行的切合实际的办法来帮助儿子。把教学的责任还给学校,自己多考虑如何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教儿子学做人,让儿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给儿子打下良好的基础,优秀与否是儿子自己的事情。正象您所讲的,我们教会了孩子走,跑是不用教的,终有一天,孩子自己会跑起来,飞起来……
对于您和您带领的团队经长期实践,并不断研究完善的三套可操作的家长教育理论体系:“爱与幸福”理论体系、“1-5-8”理论体系、“智慧家长六步走”理论体系,我认同支持,并决心身体力行: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不会爱还爱是伤害。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真爱,而不是因爱而伤害。更加珍惜我和老婆的这份真情,把老婆放在爱一位(我想写第一位,误打成了爱一位,自觉不错,就将错就错吧),关心她、爱护她,让老婆开心。正象您说的:女人开心了,全家都开心。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我也会记住您的那个“手指游戏”。我试过了,也知道到了结婚戒指戴在无名指上不是瞎戴的。只要我和老婆是美满幸福的,也许我们的家会遇到风风雨雨,但我坚信我们的家会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幸福港湾。
由钦佩您的教育理论,到钦佩您的人生态度,我更钦佩您和您的团队所从事的这项事业。我也很想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改变自己,带动他人。以自己的亲身感受让更多的家长自醒、自救、自修。只是自知离这个团队要求很远,不知肯否吸纳,还盼郑委老师给以明示。
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
即知即行,即知即传!
用生命感动生命,以行动带动行动!
&&&&&&&&&&&&&&&&&&&&&&&&此致
&&&&&&&&&&&&&&
&&&&&&&&&&&&&&&&&&&&&&&&&&&&&&&&&&&&&&&&&&&&&&&&&&&&&&&&&&&
& 您的学生:霍JJ
&&&&&&&&&&&&&&&&&&&&&&&&&&&&&&&&&&&&&&&&&&&&&&&&&&&&&&&&&&&&&&&日晨
&&&&&&&&&&&&&&&&&&&&&&&&&&&&&&&&&&&&&&&&&&&&&&&&&&&&&&&&&&&&&&&&&&&&&&&&&&&&&&&&&&&&&&&&&&&&&&&&&&
郑委老师:JJ你好,看到你的信我很开心也很欣慰,我们需要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共同从事这份事业,当然也欢迎你的加入,你们这一期学员已经训练了16天了,请安心实践和训练,相信42天之后你的感受又会不同。同时,我想下次我去天津的时候可以面对面的交流,祝你家庭幸福!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家长教育中困惑问题详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家长教育中困惑问题详解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推荐培训机构
<em id="authorposton17-1-9 15:47
本帖最后由 糖醋小排骨 于
15:51 编辑
孩子在数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计算总出错计算错主要表现为抄错数,抄反数(32抄成23,28抄成82等等),还有常见的加法不进位,减法不退位,乘法口诀背错,除法该商零的时候不商零。
抄错数、抄反数请不要归结为孩子马虎的问题,马虎是一个形容词,它没有一个具象的解决措施,抄错数、抄反数主要是记忆力和观察力的问题。我们要对孩子专门进行抄数的训练。
在四则运算当中出现的问题,其实主要的原因是对算理的不理解,或者书写的不规范,再有是计算程序上出了问题。这个必须具体的问题找具体的原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不能孩子一算错了就多练,这个绝对是起不到相应的效果的。
比如,孩子为什么有的时候做加法忘了加那个进位,或者不写那个进位?加法竖式写的横线我们叫作竖式线,如果它已经贴近第二个加数写了,这个时候他就没给他的进位留出地来,你说他往哪儿写?他要么就往歪处写,要么就不写。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求他书写规范,要把竖式线和第二个加数分开至少半个数的距离,而且加法进位一定要对齐数位写,也就是个位加完了满十向十位进一的时候必须要写在十位下面,绝不能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
另外在进位写的时候一定要先写进位。比如说我向十位进要先写进位再写个位上的数字。
2.应用题出错大多数情况其实就是读题和审题的问题。对于不读题的孩子要让他出声朗读题目,一定到读对了为止。连续训练一个月左右,再进行默读,默读的时候针对题目的重点提出问题让孩子解答,了解他默读的情况。对于读不懂题的孩子我们根据题目反复提问,帮助孩子提高理解题意的能力。
3.应用题列式出错这是因为没有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的联系。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得从四则运算的意义讲起,认识加减乘除法则各自的意义是什么,它能解决生活中的哪类问题,然后进行相应的联系,如果严重的话就要找专业的老师帮你解决问题了。
4.题当中的单位名称错。
名称错不是马虎问题是理解问题。就是说他每列完一个算式求完了是什么,他自己想都不想,可能有些孩子就看问题的单位,他把所有每一步的算式写成问题的单位,说明前面每一步做什么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就是要求他每列完一个算式,如果你没有时间听,你让他在边上简单写几个字,我这求的是什么?根据题意来写,第二个算式我求的是什么?他就会把这个问题都解决好了,他自然就知道单位应该写什么了。
5.年级的学习对高年级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的问题。比如说低年级只认识整数、正整数,这个时候他就会认为除法就是拿大数除以小数,减法就是拿大数减去小数,对倍数的概念的认识,他就说就是求大数是小数的几倍,而且倍数用整数来表示。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到孩子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因为高年级学了分数和小数之后这些东西都是可以逆过来算的。其实,在课下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打开思路,认识数学是整体和全面的。可以尝试自我去探索,比如:“除法,小数能不能除以大数呢?能不能求小数是大数的几倍呢?这个倍数怎么表示呢?”这样让孩子的学习处于开放探索的状态。
6.有可能是被自己的小窍门坑的。我们知道懒惰是人的天性,总希望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找一些捷径。这个捷径有些在数学上是可用的、科学的,有些就不可用,甚至是坑害自己的。比如说孩子发明了哪些小窍门把他给坑了呢?举个例子,男生有20人,比女生少3人,女生有多少人?一部分孩子根本不按照大数小数差来分析这个题目。他觉得老师讲的那个太没用太麻烦了,我有个窍门,看到“多”字我就加,看到“少”字我就减。但这个问题要求必须用大数小数差关系来分析问题。
7.对题目的混淆和对方法的混淆任何一种解题方法都是有它的适用范围的,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解法。举个例子,六年级的分数化成百分数,我们可以先把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但是所有的分数都能这样做吗?不是,前提条件这个100一定是原来分数分母的倍数。
8.用机械记忆的方式来学数学数学主要学习方法是理解。如果孩子要通过背题、套题,数学当然会越学越死,越学越差。如果你的孩子现在都已经中高年级了,他还用这种方法学习数学的话,这类问题其实比较难解决,他要重新建立数学学习的一种思维体系。
9.难题、灵活题不会做这是为什么?其实是因为他对数学的概念认识是比较孤立的,对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把握得不好。我们训练的方法除了要强调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外,可以通过例如一题多变,怎么一题多变看算式编题这样的方式进行训练等等。
10.丢题落题。这是因为他没有记住题目要求,对题目要求的理解不到位,应试能力比较差。这种情况一定要在平常加强审题的练习。我们可以通过对题目要求标个记号或者标个数字,比如说三个要求标圈一、圈二、圈三,最后对照这个圈一、圈二、圈三我是不是都完成了,通过这样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家长在辅导孩子过程中的7大误区:
1.学得不好就多练。这个危害性太大了,而且你也累孩子也累。它的危害性在哪里?孩子负担急剧加重?不是,你给他买好多的练习册让他练,其实你都不知道他错在哪,往往错误就在重复,一般情况下就是越练越差。如何调整我们的方法呢?就要在陪伴孩子学习过程中做个有心人。比如说我们可以记录孩子的错题,给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把错题的原题抄上,来分析原因,对孩子做有针对性的练习,少练而精练。没有必要让他把每一道练习册上的题都做,你发现他哪有问题,就从练习册上去挑选能够解决他问题的这一类型的题去训练,这样就是事半功倍了。
2.用孩子不理解的方法给孩子讲题。每道数学题的解答,一定要基于孩子的认识水平和知识基础。在孩子还没有学习方程知识的时候,很多家长在练习本上用方程的方法给孩子讲难题,尤其遇到难题的时候,家长跃跃欲试,用你掌握的方程的方法来讲题。但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讲,离孩子的生活和数学知识还是很远,它的抽象度还是很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督促和监督孩子去问老师就可以了。
3.家长的“点一点”。你的“点一点”是代替了孩子的思考,后患无穷。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你不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所谓点一点其实已经把主要的思路告诉孩子了,孩子根本没有思考。着急完成的题用启发式的提问来引导他,还是让他自己思考?不着急完成的题让孩子慢慢想,想一天、两天又何妨呢?
4.对认真学但理解慢的孩子发脾气或惩罚。这样的做法是没有用的,是对孩子最大的打击,使得孩子惧怕数学,数学在孩子的心灵上是一个巨大的阴影。这种情况我建议你控制情绪,把孩子交到专业的老师手里你就放心了。
5.孩子课内学不好,就去学奥数吧。课内学习和奥数学习虽然都是数学学习,但两者的距离还是比较遥远的。奥数学习对课内学习的影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尤其是三年级以后,数学学得不好再去学奥数的话,一般情况下效果不会好,你还不如直接切入就去提高他课内数学学习的水平就可以了。
6.用自己所谓的解题技巧去教孩子解题。前面我们讲了,技巧是在概念方法后出现的,它必须是以数学概念方法为基础和前提的,不能本末倒置。比如说,解方程的时候我们现在的教材和平常的教学都是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的。这样书写起来看着麻烦,但是孩子是能够理解而且理解上是简单的。但有的家长不服气,非得教给孩子移项变号的原则,他认为让他的孩子记住这个就能解了,简单。可是,移项变号的原则是在等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你貌似让孩子的学习找到了捷径,其实是把聪明孩子放到机械性学习里去了。
7.只关注学习的结果不关注学习的过程。对于一道题来讲,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是不是把结果算对了,更要关注孩子解题所用的方法有没有问题,或者方法是笨拙还是巧妙。对于学习数学来讲,不能只关注孩子的数学成绩,更要关注孩子取得成绩的过程,也就是孩子是自己独立学习取得的成绩,还是在你的辅导和强压下获得的,这两种孩子后续的学习会有很大差异。
width:100%">
说得很好,数学的重点在思维方法上。
width:100%">
width:100%">
说得太对了
width:100%">
讲得太好了,收藏
width:100%">
width:100%">
真好!果断调整方法
width:100%">
已经收藏学习,谢谢
width:100%">
已经收藏学习,谢谢
width:100%">
wxn5201314
width:100%">
地址:湖北武汉武昌区积玉桥金地国际花园别墅区TH7-101&电话:027-(周一至周六09:00~18:00)&传真:027-&&值班QQ: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