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作在防除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上有什么效果

[图文]稻鱼共育 稻鸭共作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图文]稻鱼共育 稻鸭共作
  兴业县石南镇在组织推广优质稻种植过程中,推行稻鱼共育和稻鸭共作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使农民通过种稻、放鸭、养鱼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该镇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种养,建立了稻―灯―鱼、稻―灯―鸭生态种养模式,在稻田里养鸭养鱼,通过频振灯有效诱杀害虫,鱼鸭吃掉杂草、害虫,达到无害化处理,防除有害生物,减少稻田病虫害,促进水稻生长,从而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本报记者 陈 博 摄影报道)
  来源:玉林日报
  责编:李晓花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稻田养鸭好处多(上)
《中国农村报道》工作团队
《中国农村报道》节目介绍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之声 《中国农村报道》工作室
传  真:010-
电子邮箱:
邮  编:100866
致富快车道
稻田养鸭好处多(上)
中广网&&& 14:02:01
&1、主持人:听说在您实施的“水稻三超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中,进行了“稻鸭共生”模式的试验示范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那么,请您介绍一下,为什么应用稻鸭共生这一生态模式,也就是说&“稻鸭共生”这一生态模式的意义是什么?& &&&&专家:“稻鸭共生”这一生态模式的意义可归结为三点:& &&&&第一,有效防除病虫害,中耕除草,培肥地力。& &&&&根据食物链的原理,稻田中放养的鸭子可以大量地消灭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叶蝉等多种害虫及稻稗、鸭舌草、驴耳菜等杂草及其病源菌寄主。鸭子在田间活动,能将稻田水搅浑,起到中耕松土、刺激水稻生长的作用,鸭子排出的粪可为水稻提供营养丰富的全价有机肥料,实现生物防除病、虫、草及生态培肥。&& &&&&第二,有效降低农药残留,提高稻米品位,确保稻米品质卫生安全。& &&&&“稻鸭共生”在稻田养鸭不使用任何农药和除草剂,彻底清除了新的污染源,如果长期坚持稻田养鸭,可以降低或清除土壤及水域中的农药污染,减少或消除农药在水稻中的残留,提高水稻的整体品位,确保稻米品质卫生安全。& &&&&第三,“稻鸭共生”在保证水稻生产的同时,开辟了水产养殖新途径。开展稻田养鸭,既不需要占用现有的养殖水面,也不需要占地挖池。& &&&&2、主持人:您在前边提到了一点,就是可以“有效降低农药残留,提高稻米品位,确保稻米品质卫生安全”,那么实行稻鸭共生可以使稻米品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 &&&&专家:在回答你这一问题之前,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AA级绿色食品标准,它是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生产的一项非常权威的标准。这一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来培肥地力、控制田间病害、虫草,保护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的产品标准。& &&&&我们目前示范推广“稻鸭共生”模式,正是能够达到绿色稻米AA级标准的有效技术途径。& &&&&3、主持人:稻鸭共生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吗?稻鸭共生技术的内涵是什么?& &&&&专家:“稻鸭共生”模式的内涵可概括为“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绿色稻鸭产品为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 &&&&采用“稻鸭共生”模式,在秧苗返青后,将雏鸭放入稻田,让鸭子白天和夜晚一直生活在稻田里,可以产生互作效用:& &&&&第一,利用雏鸭旺盛的、不间断的觅食活动,为水稻除虫、除草;利用雏鸭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利用雏鸭的粪便培肥地力,为水稻提供全价的营养。& &&&&第二,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长、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分和丰富的食物,这样水稻和鸭子就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建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简而言之,就是稻田为鸭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鸭子为水稻提供充足的生育条件。稻和鸭形成相互依赖、共建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因而,可在水稻整个生育过程中,不施化肥、不施除草剂和杀虫剂等农药,进行AA级绿色(有机)食品稻米生产。& &&&&4、主持人:通过您的介绍大家现在已经基本明白了这一模式的内涵,那么目前稻鸭共生的经济效益怎么样呢?& &&&&专家:“稻鸭共生”技术是一种降低成本、操作简便、行之有效的生态型立体式种养结合模式,特别适宜在种粮大户中推广,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统计数据表明,养鸭用工量与除草、治虫、施肥用工量相抵。每亩节约农药15元,化肥35元,大米增收130元,鸭子收入100元。每亩纯增总收入280元。& &&&&5、主持人:听您介绍,经济效益确实可观,那么请您再详细讲解一下稻田养鸭究竟对水稻生长有什么好处呢?&& &&&&专家:“稻鸭共生”对水稻生长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三点:&& &&&&一是防除杂草,提高植株抗性,促进水稻生长&& &&&&鸭在稻丛中不断踩踏,使杂草明显减少;&通过鸭在田间的活动(脚踩、嘴拱等方式)使部分杂草踩入泥中腐烂或浮出水面成为鸭子的饲料,吞食部分杂草种子或使部分杂草种子埋藏过深抑制萌发。同时,还由于在一定面积内有一定数量鸭子在频繁活动,使稻田水体混浊,透光性差,影响稻田水体底部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的数量。据调查,鸭子的除草效果可达95.0%以上。&&& &&&&“稻鸭共生”能够增强水稻自身生长活力。鸭子在稻丛间不断踩踏,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使土壤通透性增强,杂草明显减少,有着人工和化学除草的效果;鸭子吃草觅食,浑水松土,通气增氧,减低有害物质对水稻的危害,促进水稻的根系生长和分蘖的发育成穗;同时,鸭在稻丛间不断活动,又能促使气、液、土三相之间的交流,鸭过水动、土动、稻动,促进水稻根系发达,增强植株抗性。&& &&&&二是生态培肥。&据试验调查表明,1只鸭平均日排泄鲜粪约0.13kg,通过“稻鸭共生”自动完成稻田增肥。鸭在稻丛间连续活动,排泄物不断掉入稻田,保证了水稻优质高产所需要的养分。据有关试验数据表明,一只鸭在稻丛中两个月左右时间累计排泄物湿重达10千克左右,相当于47克氮、70克五氧化二磷、31克氧化钾,按50平方米稻田放养一只鸭的密度,其排泄物能够满足水稻一生正常生育的氮、磷、钾养分,为水稻营养丰富的全价有机肥料。& &&&&三是减轻病虫害。鸭在稻丛间不断觅食害虫,包括飞虱、叶蝉、蛾类及幼虫、象甲、蝼蛄、福寿螺等浮游和底栖小生动物,减少对水稻生育的危害。鸭能除稻田害虫,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尤其是鸭子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最明显,其主要原因是稻飞虱活动为害在稻丛中下部,其次对稻纵卷叶螟、稻苞虫、螟虫和纹枯病也有一定控制作用。& &&&&总之,稻鸭共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能够降低水稻的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稻的生产。因此,“稻鸭共生”是最有前景的绿色稻米生态模式。
咨询问题可拨打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服务热线010----
来源:&&&&责编:&&&&&&本月排行TOP10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稻鸭共作技术
1、稻鸭共作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答:稻鸭共作就是在水稻栽后活棵至抽穗阶段将鸭子圈养在成片的水稻田中,共同生长发育。稻田为鸭子的生长提供食物、水域、遮阴等生活条件,养育鸭子;鸭子的活动为水稻生长除草、灭虫、施肥、刺激、松土等,养护水稻。两者互惠互利,相得益彰。
2、稻鸭共作对水稻生长的作用表现有哪些?
答:(1)除草
首先是采食,鸭子喜欢采食阔叶杂草,除了地上的绿色植株,还包括种子、地下块茎、块根,鸭子对禾本科杂草植株采食兴趣较差,但对其发芽或未发芽的草种子很喜爱。其次是抑制,鸭子在稻田中活动形成持久的浑水,大大减少进入水层的光照和热量,抑制大部分杂草种子的萌发。据我市实践,稻鸭共作田除草效果好于使用化学除草剂,仅有少量夹棵稗草。
鸭子喜食稻田各种昆虫,对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控制效果很好,在水稻拔节前对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的控制效果也很明显,非特大虫量情况下,齐穗前原则上可以不用药剂防治害虫。
稻鸭共作田株行距相对较大,稻株中下部通风光照条件好,鸭子活动增加稻株间空气流动和水中氧气含量,基部枯叶及时剥落,刺激稻株生长健壮、抗性增强,对纹枯病控制效果相当明显。
稻鸭共作期间,每只鸭食入精饲料5公斤以上,加上田间觅食,排泄粪便量达10公斤以上,每亩田放养15只鸭,排泄物中氮素700克以上、五氧化二磷1000克以上、氧化钾500克左右,对水稻生长有显著肥效。2004年多数农户长粗肥和穗肥用量减少,平均每亩施氮16.99公斤,比常规田少28.55%。
鸭子在稻株间频繁活动,用嘴不停地在稻株上、水层中寻找食物,这种“按摩”能刺激水稻的生长和形态变化,表现为分蘖多、开张角度大、茎秆粗壮、植株变矮、根系发达、成穗率提高、穗型增大、抗病抗倒性强。
据2004年多户实产平均,比常规田增产7公斤,没有减产的田块。
3、稻鸭共作对水稻生产有什么意义?
答:(1)提高稻米品质
用较少量的农药和化肥取得水稻高产,达到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
(2)提高水稻生产效益
2004年稻鸭共作田平均化肥成本85.7元,农药成本15.29元,分别比常规田的131.42元和43.13元节省45.72元和27.84元,合计节本73.56元,节省拔草工本10元,直接效益增加近100元。有些农户稻谷质量受到企业和市场认可,出售价格提高增加效益更多。
(3)提高生态效益
稻鸭共作大量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减少对水源、土壤的污染,有效保护土壤、保护水稻害虫的天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稻鸭共作对养鸭有什么作用?
答:(1)提高鸭肉品质
目前市场上的鸭以高密度圈养为主,鸭肉品质、风味远远差于放牧的。而稻鸭共作鸭子的食物来源和活动条件近似于放牧,鸭肉品质好、风味佳、符合市场需求。
(2)提高养鸭效益
由于环境条件好,鸭子的抗病能力增强,成活率平均达到92.65%,同时每只鸭子实际消耗精饲料5.39公斤,比圈养节省50%左右,每只净效益达3-8元,显著高于圈养。
(3)有利于发展养鸭业
稻鸭共作所产鸭子品质好,得到市场认可,前景看好,2004年每亩鸭子效益达120.8元,是发展养鸭业的好技术,也是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5、稻鸭共作对实施基地有什么技术要求?
答:(1)环境
要远离集镇、工厂等人员多的地区、交通要道,相对僻静,人为干扰少;土壤、水源、大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有方便的灌溉设施,能灌能排,田块连片成方,附近有可供鸭子暂养的池塘、水生作物田或沟渠。
一般以户为实施单位,连片面积30亩以上,规模要与劳力相适应,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
为了保持田内有10厘米左右水层和便于鸭子休息,所有田埂必须加高到20厘米,加宽到50-80厘米。
6、稻鸭共作对水稻品种和栽插方式有什么要求?
答:目前我市的中粳、晚粳品种均适宜,以产量较高,抗性较好,大穗、高秆、分蘖性强、生育期长的品种更有利。方式以机械插秧为佳,手插秧行距要23(7寸)厘米以上、株距16厘米(5寸)以上。
7、适宜的鸭子品种有哪些?
答:各品种均可以,要根据根据用途和市场需求选择。建湖麻鸭、绍兴麻鸭类型的中等体型品种均适合,成鸭个体2公斤左右,肉质好,鸭毛易脱。小体形鸭前中期市场好销售,鸭苗价格低。
8、设施搭建的要求有哪些?
答:(1)简易鸭舍
20亩左右一个小区,每区建一个鸭舍,地基加高与田埂相当,长10米,宽1.5米,可容纳300只左右鸭子栖息,四角用立柱,上架2根横梁,高度1.2米左右,上盖石棉瓦或塑料编织布,四周围网,地上铺干燥谷壳、碎草。用塑料编织布缝制长宽各1米的数个食盘,四周用木条垫高,防止饲料外溢。
(2)初放区
在鸭舍外围水稻田围初放区,面积50平方米左右,网高70厘米,3-4米立一根桩,将网固定在桩上,供鸭子下田初期试放。
(3)大田围栏
围网选用2×2厘米网眼的尼龙网,高度70-80厘米,上下两端分别穿一根较粗的尼龙绳作纲,便于固定在桩上,桩长1.0-1.2米,直径2-3厘米,每3-4米栽一根,网的下端嵌入土中,上下纲与桩扎牢。
9、放养鸭子数量多少为宜?
答:以每亩10-15只为宜。10只就可以满足对水稻养护效果,饲料用量较少;多放需增加饲料用量,考虑养鸭的效益也可以适当增加数量。
10、鸭子什么时间下田为好?
答:从秧苗的生长要求看,手插秧最早栽后7天,机插秧最早栽后15天以上,过早会损伤秧苗造成缺穴。但也不能过迟,草龄过大难除净;从鸭子来看,在下田前必须在室内育雏10天以上,时间稍长有利于提高鸭子的成活率和适应能力。如果养两批鸭,第一批可在下田前养20天以上。
11、鸭子室内怎样养育?
答:(1)开水
鸭苗进育雏室后(出壳18-20小时)即可开水。首次饮水用冷开水,加入3%左右葡萄糖或食糖,加适量禽用多维。
饮水后15分钟可以开食。以鸭全价料为宜,第1-3天每4小时喂一次,六成饱即可,3天后自由采食。
第1-3天,24小时光照,3天后可逐步减少光照,一周左右采自然光照。
1-3日龄时最低气温不低于27-30℃,以后逐步降温,鸭子活泼,采食饮水正常,休息时不打堆即表明温度适宜。
鸭龄7-10天时选择晴天气温较高时,在浅水池或盆中进行,对下水后毛湿、不适应的鸭子要及时取出烘干,下次再驯,直到鸭子能够在水中活动自如,出水毛干为止。
12、鸭子下田后如何饲喂?
答:15日龄内保持喂食台中饲料不断,16-30日龄期每天饲喂4-2次,以全价颗粒料为宜;30日龄后饲喂成鸭料,小麦、稻谷、玉米粉(粒)、米糠等,每天1-2次,每只鸭日平均精料50-80克(1-1.5两)。
13、如何防治鸭子疫病?
答:在鸭子入大田前1-2天进行鸭瘟、禽流感疫苗接种。下田后要注意查找清除田中死禽(包括鸭子、鸡、鸟等),防止鸭子食用死禽腐肉及其蛆虫,引起死亡。
14、稻鸭共作田水稻如何施肥?
答: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照常施用,手插秧亩施水稻专用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或面肥,栽后5-7天施尿素5公斤,专用复合肥10公斤,穗肥施专用复合肥15-20公斤;机插秧基施或面施专用复合肥20公斤,栽后7-10天施尿素7.5公斤,15-20天施专用复合肥15公斤,穗肥施尿素10公斤,专用复合肥15公斤。
15、稻鸭共作田水浆如何管理?
答:鸭子下田前浅水层,鸭子下田后根据稻苗高度逐步加高水层,保持10厘米左右,达到穗数指标90%的苗数时脱水搁田,然后继续保持深水层,鸭子离田后可以适当断水,促使土壤硬实。
16、稻鸭共作田如何防治病虫草?
答:不用化学除草剂,后期零星稗草人工拔除。鸭子在田期间原则上不用农药防治病虫,如果虫情特别严重,使用阿维菌素、苦参碱等非化学农药;齐穗期螟虫和后期害虫的防治原则上不用化学农药,选用阿维菌素复配剂、吡虫啉、井岗霉素等。
【字体: 】【】【】【】
没有相关内容中华园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华园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华园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华园林网联系。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中华园林网版权所有
中华园林网版权所有
| 客服电话: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病虫害防治时间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