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怎么去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理流动党员这个队伍

实施流动党员“红色家园”建设工程 构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江西省遂川县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
日09:06&&&来源:
E-mail推荐:
  为进一步加大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力度,近年来,江西省遂川县大力实施了流动党员“红色家园”建设工程,通过抓流动党支部的组建并发挥其职能作用,不断强化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探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确保了全县1100余名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以大规模推进流动党支部组建工作为抓手,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阵地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明确责任主体,解决“谁来安家”的问题。针对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进行管理,流动党员人数少,不便设置流动党组织,而由全县统一进行管理,覆盖面过广,服务管理难以落到实处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乡镇党委在流动党员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把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党委的党建目标考核。要求以乡镇党委为单位,设立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建立流动党员基本情况信息库,开通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或流动党员网站,完善定期联系、定期汇报、定期通报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了党委统一管理,各基层支部具体落实,党员流动不流失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了以组织部长为组长的遂川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全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调研指导、检查督促和考核评价。  深入调查摸底,解决“在哪里安家”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台账,为每位流动党员建立一张信息卡,对流动党员的个人基本情况、流动去向、联系方式、从事行业、经营状况、家庭情况等逐项进行登记,做到一个党员一张卡、一个支部一本账、一个乡镇一册表、全县一个信息库。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建立《遂川县流动党支部基本情况档案》,统一印制“流动党支部书记通讯录”,绘制“遂川县流动党支部分布情况示意图”,编印《遂川县流动党员服务手册》。在流动党员调查摸底工作中,各基层党委创新工作举措,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找党员活动,新江乡实行了流动党员“四访”,即家访,对外出的党员,由村党支部安排专人上门了解流动党员家庭情况,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各种服务;函访,向流动党员的工作单位发一封调查函,了解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查访,以一联一的形式,村党支部确定支部委员为流动党员的联络人,通过电话、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检查了解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随访,派员到流入地进行考察了解。禾源镇开展了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员“三找”活动,确保流动党员底数清、去向明。  坚持因地制宜,解决“如何安家”的问题。各乡镇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流动党员“红色家园”建设工作方案。本着便于管理的原则,对同乡镇3名以上党员同城务工经商的,建立乡镇党委的流动党支部;对同村3名以上党员同城务工经商的,建立村党支部的流动党小组。目前,全县以乡镇党委为单位,在各乡镇流动党员务工经商集中地区建立了流动党支部21个。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流动党支部设置模式,依托县委派驻到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农民工服务团”,以“服务团+支部”模式建立了6个流动党支部,使不同乡镇的遂川籍流动党员均可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就近参加“农民工服务团”党支部的组织生活。采取县财政下拔一点、县级留存党费安排一点、各乡镇自筹一点的方式积极筹集资金,为流动党支部落实了活动场所,配备了党员电教设施、健全了规章制度,并向每个支部提供每年不少于1000元的党建工作经费,同时,先后选派了21名优秀年轻党务工作者担任流动党支部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圳、宁波等地的流动党支部还设立了流动党员夜校,组建了流动党员服务队,受到了流动党员的欢迎。  着眼于构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协调合作,健全工作机制  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党员学习日制度,流动党支部根据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合理确立党员学习活动日;依托骨干党员,建立流动党员专用QQ群,使流动党员能及时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各乡镇党委坚持定期向流动党支部寄送有关文件、党员电教片及政治理论书籍等学习资料;县委组织部在“遂川党建”网站开设“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专栏,开通流动党员博客,为流动党员学习培训开辟网上课堂;定期举办流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强化流动党支部书记的业务知识培训。黄坑乡驻东莞流动党支部坚持每个月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活动,学习时间一般选择在双休日,并视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每次学习,都精心安排学习内容,比如共同学习《党章》等理论书籍、时事政治以及《流动党员小读本》;集中汇报各自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相互介绍对黄坑籍在东莞务工人员的帮扶情况;认真学习镇党委下发的文件资料;组织观看镇党委邮寄过来的电教片,等等。一些流动党员务工地比较分散,为了及时参加支部活动,有的流动党员就提前搭车来到支部所在地东莞市大岭山镇,有的流动党员甚至干脆先在大岭山镇住下来。由于教育活动抓得紧,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明显增强,先锋模范作用也得到了体现。  健全日常管理机制。在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各乡镇党委依托流动党员服务网站和短信移动平台,定期了解和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并督促流动党员自觉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架设了一条传递党组织关怀和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的“空中热线”。流动党支部定期组织理论学习、观看党员电教片、开展务工信息发布和务工维权等活动,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外出务工经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把流动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和社会公益事业、遵纪守法、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家乡建设等情况进行量化、细化,每年开展一次以上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活动,将评议结果作为流动党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健全关怀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流动党支部“流动党员之家”的职能作用,强化对流动党员的关怀和帮扶,切实在人性化服务中凝聚流动党员。东莞市流动党支部书记俞金爵,近年来先后拿出数万元帮助50余名遂川县籍流动党员和农民工解决务工困难,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娘家书记”。&宁波市流动党支部仅2007年一年就为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讨回拖欠务工款59万余元。同时,进一步做好服务流动党员家庭工作,对外出务工党员家里13岁以下的留守儿童,由乡镇党员干部负责,从留守儿童的老师、亲戚或镇(村)干部中落实一名“代理家长”,负责留守儿童的住宿、学习辅导和生活照管等工作;指定党员小组长为辖区外出务工党员家庭事务总代理,对其子女入学、老人生病照顾、农忙请工等家庭事务实行全程服务、跟踪办理。  健全协调合作机制。由乡镇党委牵头,主动加强与流动党支部所在地党组织的沟通联系,争取流入地党组织的支持,切实将流动党支部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建立乡镇党委与流入地党组织一月一联系、一季一通报、半年一小结、一年一会面的工作制度,不断完善流动党支部“双向管理”的沟通协作机制。黄坑乡驻泉州流动党支部通过挂靠到泉南街道,建立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的流动党员“双向”管理机制。由家乡党组织和流动支部提供黄坑籍流动党员基础信息,引导流动党员主动配合和支持当地经济建设,当地党组织负责将流动党员管理纳入工作范畴,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协助做好发展流动党员的培训考察。双方共同组织流动党员开展活动、保障维护流动党员权利、联合关爱帮助流动党员和加强工作沟通交流。2007年,流动党支部书记钟华生被选为泉南街道沉洲社区党建联席会理事。同时,流动党支部与沉州社区服务中心联合设立了农民工服务站,3年来解决了家乡几百名待业青年、退伍军人、农民工的就业和再就业、劳资纠纷、维权等问题,真正实现了流动党员管理信息资源双向交流、组建工作双向跟进、管理工作双向加强、作用发挥双向共促的长期沟通协作和反馈机制。  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积极拓展流动党支部工作职能,提升工作水平  在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入党方面拓展职能。发挥流动党支部在发展外出务工青年入党工作中的前沿阵地作用,强化流动党支部与家乡党组织的“协调互动”。一是发展苗子联“推”。各村党组织在确定教育引导对象前,涉及外出务工青年的,要征求流动党支部的意见,并委托流动党支部进行进一步教育、引导和考察;流动支部在确定教育引导对象前,也要征求家乡党组织的意见,了解其在家乡的表现情况。二是积极分子联“育”。流动党支部安排党性强、素质好的流动党员和身边的优秀务工人员结对子,及时向他们传播党的知识,考察其现实表现。各村党组织指定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并在农村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正式党员为联系培养人,负责联系进城务工人员中的先进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和跟踪考察。三是政审考察联“动”。在政审环节,发展对象本人的政审材料由流动党支部负责整理,发展对象亲属的政审材料由各村党组织负责整理。在公示环节,实行“双向公示”制度,既在务工地公示,又在流出地公示。2006年以来,共有1800余名外出务工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700余人列为了入党积极分子,依托流动党支部共发展了250余名外出务工青年入党。  在服务外出务工青年方面拓展职能。一是发挥“联络站”作用。定期组织开展外出务工青年联谊活动,为务工青年交流感情、传递友情、增进团结及了解家乡发展和建设情况提供平台。二是发挥“信息站”作用。各流动党支部指定专人负责搜集各种务工信息,定期将务工需求情况以“就业信息预报”方式反馈给乡镇党委,指导家乡农民合理流动。三是发挥“服务站”作用。实行流动党员与外出务工青年结对联系制度,定期了解和掌握外出务工青年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在务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衙前镇驻厦门流动党支部每位党员都安排了一部分务工人员作为联系对象,坚持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以上的电话联系,认真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每季度上门进行一次走访,尽力为他们解决在外遇到的困难。2007年10月份,在集美屠宰厂工作的衙前镇溪口村务工人员李清华遭到了厂方的无端辞退,负责与其联系的流动党员掌握了这一情况后,积极与厂方交涉,并将相关情况反映到当地的劳动部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厂方收回了这一决定并和李清华签订了劳动合同。  在引导流动党员服务家乡建设方面拓展职能。以开展“六个一”活动为载体,打造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平台,即要求流动党员每年带领一名以上农村青年务工创业;引导一名务工青年向党组织靠拢;提供一条农产品市场销售信息;带回一门科技致富技术;结成一个困难群众帮扶对子;引进一个发展项目。每年对流动党员完成“六个一”情况进行考核。堆子前镇七坪村流动党员张新华在广东省东莞市创业,创办了总投资500余万元的制衣厂,吸纳遂川籍人员250余人,在新农村建设中,主动捐款2万余元帮助家乡修桥修路。去年以来,全县流动党员共组织输出农民工2.5万余人;引进企业20家,资金1.8亿多元;210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建立党员示范基地32个,辐射带动9000余户农户发家致富。巾石乡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四比四看”主题实践活动,即比帮带致富,看谁提供的信息最多;比关心邻里,看谁带出来的民工最多;比爱心奉献,看谁为家乡作出的贡献最多。为鼓励支持流动党员为家乡建设建功立业,县委制发了《返乡人士创办企业帮扶工作意见》,从投资项目、信息服务、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雩田镇盘溪村流动党员张梅生在浙江省宁波市创业,为回报家乡在遂川创办了4家企业,总投资达1500万元,同时,积极动员浙江老板到县工业园区安家落户,目前,已引进客商3家,总投资达25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家乡经济建设。今年“七一”纪念活动,县委还评选表彰了“十佳流动党员”,进一步提高了流动党员的创业热情和政治荣誉感。(谢志强)
(责任编辑:杨媚)
我要发表留言
48小时新闻排行
1.2.3.4.5.6.7.8.9.10.
48小时评论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经验交流_经验交流范文_文秘网
您的位置: &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经验交流
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经验交流
为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县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采取党员以支部为家、支部真情服务党员、为党员搭建信息平台、健全制度服务党员等措施,使全县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以支部为家抓常规管理。**全县共有146个党总支,997个党支部,覆盖**全县15个乡镇137个村(社区),**县根据实际,结合当前正在开展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工作,各党支部认真抓好自身建设,促进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常态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各个党支部每一个季度组织党员过一次组织生活,每月召开一次专题生活会或民主生活会,为党员排忧解难,让党员充分感受到支部大家庭的温暖。以真情服务抓情感联络。为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让流出外地的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体会到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到党员离乡离土不离党。一是开通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使流动党员无论是思想问题还是生活困难,随时都可通过热线电话向组织反映。二是采取措施,鼓励流动党员亮身份。制定相应措施,使流动党员消除顾虑,大胆、主动的亮出身份,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三是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通过建立机制,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信息库管理,用真情服务流动党员,切实让流动党员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以信息为主抓经济服务。**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仿作用,为党员搭建经济服务平台。一是开通**党建网、**党建手机报等信息渠道,使广大党员及时掌握党建动态。二是在流动党员中积极开展“双向带动”活动,使每个流动党员都能够走出家门“蓄能量”,返回家乡“挑大梁”,既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又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三是积极在外出党员中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一条建议回馈家乡、一个点子带动发展、一封信件汇报思想,不断引领外出党员回报家乡。以制度为框抓纪律教育。一是不断完善党员发展制度。严格履行党员发展程序,严把党员入口关,不断提升党员整体素质。二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经常组织党员开展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亮身份,促使党员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三是坚持民主测评。不断加强党员的自我评价、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通过自我评、众人议和组织考核不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编辑:圆圆)
《》由文秘114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往期回顾 &
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策浅析
&&&&方华明&&&&【摘要】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当前党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在实地调研流动党员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新形势下对其教育管理存在的“五难”问题,对其存在原因进行尝试性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新形势 流动党员 教育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广泛,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间流动也日益频繁。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这给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当前党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党中央一直都给予高度重视,自1994年出台《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起,党中央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相关规定。但是,一系列措施及精神的提出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实际操作过程中又将出现哪些问题?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这是当前从事党建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因工作关系,有机会深入到基层一线进行实地调研流动党员现状,并针对其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在新形势下对如何进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进行了尝试性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现状分析&&&&新形势下,我国流动党员数量较大,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并且群体内部构成比较复杂,生存状况差异性较大,具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动党员的数量迅速增长。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截止到2012年10月底,密云县工作所在地或长期居住地在组织关系所在乡镇(街道)以外的流动党员有1179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3.4%,其中在县域内流动的有587人,占49.8%;流入到本市其他区县(主要是城区)的577人,占48.9%;流入到外省市的有15人,占1.3%。从外省市流入的党员有506人,占密云县党员总数的1.4%。&&&&二是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根据湖南省益阳市有关调查显示:从行业分布来看,益阳市流动党员主要向二、三产业转移,大都分布在建筑、服装、运输、饮食等行业;从地域分布来看,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益阳市内流动为主转向市外、省外甚至向全国范围流动,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或沿海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三是流动的时间越来越长。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各方面待遇不断提高,加上宽松的政策环境,外出党员在流动时间上也是越来越长,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有的甚至举家前往。笔者在江西省进贤县调研时,据当地组织部门介绍,80%以上的外出党员只在春节时返乡回家,绝大部分时间在外,平时只能靠电话、信函等方式联系。&&&&四是流动党员主体突出但结构日益复杂。由于就业行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及现代用工体制灵活性强等因素的影响,除少数在民营科技企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就职的流动党员收入相对较高,生活较稳定,大部分流动党员无固定工作岗位和固定职业,收入水平低,生活缺乏稳定性。&&&&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调查情况看,由于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感觉困难很大,因此产生松懈甚至放弃心理,再加之部分流动党员组织观念不强、党性意识淡薄,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越来越难,突出表现为“五难”。&&&&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大部分外出党员在外流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居无定所、无固定工作单位,所在地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他们的去向;再加上有的人外出前根本不向所在地党支部报告,而且一走就是几年,离家后也不主动转移党组织关系,所以无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情况。据江西上饶县县委组织部介绍,在外出的党员中,约有60%以上的党员在外出前不向党支部报告,绝大部分外出党员不与所在地党支部保持联系,从而加大了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流动党员管理难到位。首先,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作用和影响、现状和问题认识不到位,有的对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方法不多、手段不活、要求不严,外出党员往往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有的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管理消极应对、被动应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外出流动党员管理难进行。外来流动党员以外出务工为主,并且多数在非公企业就业,有很大一部分党员不表露自己的党员身份,导致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情况难以掌握。&&&&流动党员关系难接转。首先,正式组织关系不想转。在转移正式组织关系上,流动党员心态复杂,有的认为转移正式组织关系的程序复杂,费时费力,干脆不转移组织关系。其次,临时组织关系不好转。目前,转移临时组织关系的凭证有党员证明信和流动党员活动证两种,使用较多的是后者。在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过程中,有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认定存在偏差,活动证存在漏发、错发的情况;部分流动党员不愿意接受流入地党组织的管理,有的不领取活动证,有的即使领了活动证,也不持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活动。再次,流入地党组织主观上不愿接。对于流入地党组织,有的因活动场地、活动经费有限,不愿意接收更多的党员;在农村党组织,党员要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要参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决策,一些支部不愿意接收外来党员。最后,客观上不能接。在非公企业,尤其是规模小、职工少的非公企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还有很多,这些企业没有党的基层组织,无法接收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流动党员活动难开展。首先是流动党员返家时间不同步,有的农忙返家,有的节假日返家,农忙返家的,忙于干活,节假日返家的,忙于拜亲访友,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其次是由于流动党员多数在非公企业就业,有的非公企业尚未建立党组织,无人组织活动,有的虽然建立了党组织,由于活动经费短缺,党员活动难以组织。最后是主体结构太复杂,流动党员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工作岗位差异较大,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工作岗位的党员协调起来存在极大难度。因此流动党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满足于被动应付,很少主动组织流动党员参加集体学习、专题会议等活动。&&&&流动党员作用难发挥。首先是不愿发挥作用。部分流动党员长期脱离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纪律观念弱化,党性观念淡化,奉献精神退化。其次是不会发挥作用。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等方面大变革的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所处的工作环境、担负的工作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流动党员一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不知道在什么方面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最后是不便发挥作用。一些流动党员具有较强的党性观念,具有为党多做工作、为群众多办好事的良好愿望,但其所在的党组织没有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没有对流动党员如何发挥作用提出具体要求,使流动党员觉得多做工作、多办好事名不正、言不顺,基于这些顾虑,流动党员觉得自己不便发挥作用。&&&&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层党组织的思想认识不高。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效果不好。具体表现为:有些基层党组织存在重经济工作、轻业务工作的现象,对流动党员不闻不问;有的基层党组织虽然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但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既不明确专人负责,又不保证活动经费,同时,很少要求并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甚至部分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只要让流动党员不在家里闹事、不到外边惹事、不给单位出难题就行。&&&&流动党员党性观念不强。部分流动党员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具体表现为:有的党员重经济收入轻思想建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还会有见利忘义,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的现象;有的外出时不主动向党组织报告;有的领到《流动党员活动证》后不到所在地党组织报到,宁愿充当“口袋党员”、“隐身党员”,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之外;还有些流动党员从不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也不主动参加党组织生活。&&&&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力。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被动管理,一些基层党组织夸大流动党员管理的难度,采取“你来我管”的模式,很少主动联系、主动服务,因而制度缺乏创新、管理缺乏实效;其次是管理失控,一部分流动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一部分流动党员“两不管”,即流出地党组织不能管,流入地党组织拒绝管。&&&&新形势下改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努力提高流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使其在流入地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发挥先进性作用,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认识,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增强各级党组织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性。各级党组织要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党员流动的客观必然性和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目标责任制,要将责任制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并定期考评,奖惩兑现。&&&&加强管理,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构。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站或服务中心。相关机构要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对外来的和外出的流动党进行员登记造册,及时掌握他们的基本动向,以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教育管理工作。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江西省文港镇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建立了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双方齐抓共管制度。即对流动党员实施双重管理,流出地党组织要向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通报,流入地党组织也应主动承担起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的责任,做到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积极配合、共同负责。&&&&其次,要合理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积极探索各种流动党员党组织模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提高党组织的组建率,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针对大多数流动党员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力度,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创新方法,加强对流动党员党性教育。要根据流动党员的具体情况,分类施教,从而保证他们学习的时效性和有序性,从而实现对他们的教育管理。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流入地流动党员的教育。要根据流动党员分散、人多、面广、职业杂等特点,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适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其次,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要着重抓好对流动党员的行前教育和返乡培训。在流动党员外出前,党组织要及时找党员谈话,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党性党纪教育,切实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对他们提出明确要求。&&&&提高服务,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各项保障。各级党组织要根据流动党员的具体特征,本着灵活方便、务实有效的原则,强化服务理念,不断探索研究新形势下服务、凝聚流动党员的新手段、新载体,力求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到管好管活,取得实效。&&&&第一,在政治权利上提供保障,切实维护好流动党员享有的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生活居住以及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各项权利,体现人文关怀,让他们安心工作。&&&&第二,在学习上予以关心。各级党组织要指定一名支委,专门联系外出流动党员,每月以电话、手机短信、信件等多种形式与外出党员联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在生活上给予关怀。每逢节日,可安排在家党员到流动党员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农忙时节,组织党员义务为流动党员家庭提供帮助。&&&&第四,在创业上大力支持。积极开展流动党员就业指导、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党员交往等多层次服务。以湖南省攸县为例,他们为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服务,采取了一下措施:首先掌握动态,及时发证,主动掌握好辖区内党员的动态情况;其次建立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家庭走访制度,每季度安排人员至少入户走访一次,了解流动党员家属的思想状况,做好外出党员家庭的生产生活服务工作,解除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第五,建立咨询服务站点,对流动党员提供便捷式服务。例如黑龙江五常市在全市各乡镇设立咨询站点,依托党支部党员服务中心,建立流动党员服务室,开通流动党员咨询专用电话,安排专人负责受理流动党员的咨询;同时向咨询对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所在区市委、乡镇和村党组织的重大决定、活动,努力确保党员不论流动到哪里,都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接受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完善机制,科学有效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党员频繁流动的新形势下,沿用传统的方式管理党员已经不合时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和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首先是建立健全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公安、流管、计生、工商、劳动等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其次是建立健全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定期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原则,建立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制度,明确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在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职责任务。&&&&再次是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督促考核机制。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同时列入相关考核体系,加强督促指导,严格检查考核,确保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最后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大党内宣传表彰的力度;总结和宣传优秀流动党员的事迹;加强对流动党员中优秀分子的培养和使用,以激发流动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者为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助理)&&&&责编/许国荣(实习)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