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泄人中附近长痘的原因不快的文章

从心理学上分析,一个人抱怨很多是什么原因?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从心理学上分析,一个人抱怨很多是什么原因?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女朋友总是抱怨很多,抱怨生活抱怨社会,总是不是很快乐,这是什么原因?&br /&她分析问题总是很极端,有时候像个愤青。对生活也慢慢比较消极了,这是什么原因?&br /&是内心的不安?是人格发展有障碍?&br /&请大家帮我分析下,然后如何来调适呢?
某方面能力缺失,或感情缺失吧。&br /&
因为人生中的某方面老得不到满足,所以就会在这方面屡屡产生挫败感,挫败感产生后,一般有3条路宣泄:
一是把原因归到自己身上,就是我们说的自卑。&br /&
二是把原因归到外界,就是怨天尤人。&br /&
三是“认命”,认为这是注定的,就是迷信,逆来顺受。&br /&
四是较积极的态度,即正视问题寻找问题根源想办法解决。但我想你女朋友走到怨天尤人那步的话吗,应该是之前已经想过办法,但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了。&br /&
我建议你问问她,到底是碰到了什么问题。我想女生多半是不会处理感情问题吗,但也不要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女人是抱怨的动物吗?&br /&&br /&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更多地认为女性比男性喜欢抱怨,她们是抱怨的主力军。为什么女人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因为人们觉得女人更喜欢交流,同时更敏感、善谈和易怒。另外,社会中比较强势的组织,比如军队、高级公务员以及研究人员等,男人占了大多数。心理学家说:“人在一个组织中往往会受到纪律的约束,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抱怨、不辩解。”&br /&&br /&
对此,也有些心理学家持有不同看法。有位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们的抱怨并不因性别而有太大区别,不同的性别都会对细节吹毛求疵。在一项研究中,她让被调查者尽量多地写下自己能想起来的不喜欢的人。女性被调查者写下的人的数量几乎是男性被调查者的4倍。由此她发现,女人对细枝末节的抱怨比男人要多,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更多地认为女人爱抱怨的原因。&br /&&br /&
之所以如此,也许是因为男人和女人抱怨的目的不一样。男人更倾向于通过抱怨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看法,而女人只是发泄自己内心的不快。一位两性心理学家说:“如果一个女人回家后喋喋不休地抱怨工作的事,15分钟后她的老公肯定会问:‘你为什么不辞职?’”说这话虽然令女人感到沮丧,却可以刺激她进行自我调试。心理学家还认为,女人倾向于在正式场合抱怨,这使她们更容易自毁前程,而男人却很少这样做,因为他们的抱怨有更实用的目的。&br /&&br /&
那么,抱怨到底是好是坏?&br /&&br /&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人们似乎总觉得一个人的脸上应该天天带着笑容,每一天都顺利、快乐。即使不能这样,我们也得假装灿烂。可这样美好的想法并不现实。”心理学家说,之所以社会对人如此要求,是因为从光明的一面去看事情,能够掩盖不良情绪,少发牢骚。但是,这样做是有害的。“学会在沮丧的时候向朋友和家人倾诉,是对自己的有效保护。&br /&&br /&
如果你不说出来,就只能被‘埋葬’在一个人的悲哀中。请相信,抱怨能够抚慰伤痛。”&br /&&br /&
坚持说出具有积极意义的怨言,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技巧。心理学家在此提醒大家:“发自内心的倾诉比假装的、一般性的交谈效果要好;需要注意的是你不要没完没了地抱怨;也不要不分对象地抱怨。显然最重要的你要选择适当的倾听者,然后进行恰当的表达。”&br /&&br /&
有些抱怨可以直接表达出来,从而获得一个圆满的结果。比如如果你很介意你唯一的好朋友从来不邀请你参加她和其他朋友的活动,那么与其自怨自艾,不如直接跟她聊聊吧,没准儿有你想象不到的其他原因。但对于那种无足轻重、说也无用的抱怨,类似你痛恨老公为了足球废寝忘食等等不吐不快的牢骚,天天对着老公喋喋不休,不如对朋友说出来会好受些。因为这类鸡毛蒜皮的琐事引发的泪水和焦虑,几乎会占到婚姻生活的一半还多。如果不说出来,那么只会让自己被这些繁杂与琐碎的小事折磨得发疯,久而久之影响健康,总是抱怨不休也会让老公当成耳旁风。&br /&&br /&
抱怨并非都是健康的,有些抱怨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比如那种泄愤型的抱怨;或者捕风捉影,对别人的负面新闻过分关注等等。这类人属于“积习难改”的,她们采取的抱怨方式是错误的,并且往往会激怒周围的人。不仅如此,这类人太爱说又不善于倾听,她们往往耗费你好几个小时去听她抱怨,说完后却不接受你的帮助,而且对你的建议只字不理,更有甚者会让你的情绪变得很糟糕。&br /&&br /&
发不良抱怨的人对别人不仅是一种侵扰,也是一种压抑。她们散布消极情绪,并且使抱怨这个有健康成分的行为“脸”上无光。但是,如果你心里确实对某一件事耿耿于怀,那么不要犹豫,直接说出来好了。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的抱怨,只是出于人的基本需要——相互交流和关爱。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他可能很优秀,能力很好,很聪明或者说长得很好看,但是却事不如人愿,得不到她想要的,她觉得老天对她有点不公平,因为有些比她条件差的人都可以比她幸福,所以她有点不平衡,久而久之性格也会变得扭曲,走极端化,她内心的不安是因为她有种失落感,感觉在落后。&br /&&br /&如果她看得进书,推荐她去看一本“人性的弱点”,我曾经在孤独无助的时候看到的一本书,一下子就豁然开朗起来。&br /&——&br /&跟她说人生的意义不是要得到很多,而是有个相爱的人,有个自在的心,就知足!
可以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和人。多看看书
多关爱对方,让她多接触有正能量的人与事。
心理学家那都是扯淡 生活本身靠的是自己,各种报道说神奇的心理学家我是个记者 实际采访过 一些心理学家 他们说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心理学家能解决的 心理学家 能做的 只是在众多人生选项里给你选一个比较好的路,至于那些自己不思进取的,整天抱怨难受的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关键在于自己而不是疏导者。心理疏导 只是指引你走向那个方向。道路的艰辛你只能自己去尝怕苦怕累 不思进取 就是神也没法救
跟你女盆友的状态很像。。&br /&可能是生活里没找到一个寄托,干什么都不怎么开心。。&br /&
毕竟在暧昧阶段还是需要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其实光泽透亮的肌肤是最能够吸引心仪男生的利器,再加上男生最不喜欢就是浓妆艳抹的女生了,生怕卸妆之後完全是判若两人。因此时时保持自己最佳状态十分关键。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她只不过是有些事比较看不惯罢了,没你想得那么严重!&br /&不要试图改变她,这样会让她很反感,因为每个人的道德观念不一样,你的想法也未必是对的,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无所谓对错!&br /&每个人都有自我调解的方法,不用过于担心,或许,她只不过是爱抱怨罢了,你也不要想太多了
一般去福利院敬老院,医院看看(生命的逝去和新生)就会调适好了!
首先,得看你是不是很爱你的女友,从过来人角度来讲,跟一个消极的人在一起,双方的生活品质不会太好,工作事业家庭都不会过好,如果不够爱,那就果断分开,如果很爱,前面的话当我没说。&br /&既然不打算分开,那就要好好过日子,喜欢抱怨的人,应该跟家庭环境成长背景有关,可能是家庭本身就比较压抑,这个需要你来开导,毕竟多年的压抑在心里没有宣泄,也比较苦逼。也有可能是工作的不顺,那就跳槽试试。我有一段时间状态不好抱怨也多,但是后来都过来了,我觉得这个需要亲人的帮助点拨,以及自身确定是要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否则没有任何办法,自己困在里面,不寻求解脱,谁也救不了。&br /&我的经验是:1、健身+瑜伽。瑜伽能让人心情平静,健身能够排出汗,让人的精神状态比较好,很多时候抱怨也有身体不适的原因。2、看书。我买的书少,很多时候是看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公众号,不是灌水的那种,有了一定的阅历和经历,看一些文章的感受不太相同。3、音乐。回家放轻音乐能够很快放松。4、你。你很重要,好的爱情能让双方的生活品质得到质的飞跃,这里的品质说的不是经济方面,而是心情的愉悦。&br /&祝你好运,小伙子!
首先可以肯定她是个比较正直正派中规中矩,有信仰的人,之所以抱怨是因为开始成熟了,了解到一些社会的不公和强权压真理的现象。&br /&确实对于很多人来说社会的不公现象很正常,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这些人的原则性不强,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 适应能力强些,比较容易改变观念和原则甚至可以说没有明确的信仰。对于一个坚持原则有信仰的人来说,那些触犯了TA的原则底线,自己又无力反抗的人或事情,TA们又坚持原则和信仰,又改变不了现状长此以往会积压很多的义愤,当然也自然就会找发泄的出口去释放心中的压抑。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心情不好是由于心理太压抑了,有些小秘密没有什么人可以去说,总憋在心里,有没有感觉到每次对人说完了自己憋在心里的一些话后,心情就没有之前那么烦闷了,既然想哭,就哭出来吧,可以找一个人没有人的地方,尽情发泄一下,一个人的时候不需要去假装坚强,懂_回龙观社区网
《流星花园》显示文章详细内容:
等&&&&级:居民
经&验&值:38
魅&力&值:36
龙&&&&币:49
积&&&&分:47.9
注册日期:
心情不好是由于心理太压抑了,有些小秘密没有什么人可以去说,总憋在心里,有没有感觉到每次对人说完了自己憋在心里的一些话后,心情就没有之前那么烦闷了,既然想哭,就哭出来吧,可以找一个人没有人的地方,尽情发泄一下,一个人的时候不需要去假装坚强,懂
&&此文章已经被查看0次 &&
&相关文章:
-&(8字节&阅读:427次&跟贴:12
-&(阅读:180次& 21:04)
-&(阅读:224次& 21:08)
-&(阅读:411次& 21:42)
-&(8字节&阅读:222次& 09:45)
-&(阅读:176次& 11:38)
-&(阅读:182次& 12:34)
-&(阅读:3423次& 17:18)
-&(阅读:212次& 17:23)
-&(阅读:342次& 19:19)
-&(阅读:172次& 21:54)
-&(7字节&阅读:272次& 09:15)
-&(阅读:200次& 09:28)
您必须登录论坛才可以发表文章:
记住密码:
京ICP证040069号 昌公网安备号 法律顾问:&每个人都想要发泄,我们该「消化」别人的情绪吗?
每个人都想要发泄,我们该「消化」别人的情绪吗?
日06时15分来源:
题图来源:Falling Down
知友 | 唐芹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我想试着用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1. 人际边界
当我们处于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中,夫妻、亲子、恋人、朋友、同事等关系中,我们都要强调人际边界。
在中国这种集体主义文化中,有时候人际边界是比较模糊的,我们总是会说「你的就是我的」。
这种集体主义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传统本身是很重要的,因为人类是群体动物,我们单打独斗是很难生存的,我们需要他人,所以我们也将就与他人融入一段关系。
但是,即便在非常亲密的关系中,也要讲究界限。
所谓的界限,就是明确的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回到题主谈到的话,那么什么情绪是你的,什么情绪是我的,就是很重要的事情。
当题主提问「如何消化别人的情绪」的时候,不禁要反问「为什么我们要消化别人的情绪?」为什么朋友、亲人要把他们的情绪放在我们身上?为什么他们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要让别人帮他们来管理?
也许是他们的人际界限不够明确,也许是我们自己的人际界限不够明确,我们才会陷入一个需要去应对「如何消化别人情绪」的圈子当中。
理论上来说,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告诉对方(或者告诉自己),「请不要把你的情绪发泄在我的身上」。但是大部分的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欠揍的馊主意。的确是这样,如果你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你的父母,很多的父母会责怪子女不孝顺,责怪子女不懂事等等,会让子女很内疚很自责,所以子女不得不去承受着父母的负面情绪。
这就是一个边界不清晰的父母会给孩子带来的困扰。他们会让孩子不知不觉的就把父母的责任转接到了孩子自己身上,孩子就成了父母情绪的「背锅」了。
2. 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之后再照顾别人的情绪
以上,我并非是想让大家变成一个无情的人,反而是希望大家变成一个真正有情的人,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无法照顾好自己情绪的人,那么你是很难去照顾和消化别人的情绪的。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很烦的时候,听什么话都是烦的」,假如当你心情很不愉快很沮丧很难过的时候,无论谁和你讲一个负面的事情,你也会很难耐心的去安慰对方去消化对方的情绪。
所以,这种时候,你不妨告诉对方「我心情也不太好,我先调整一下,一会儿我们再谈好么」。
3. 该怎么做?
假如你看完上面两点并觉得似乎有一点道理,那么我觉得第三点或许可以对你有一些帮助。
① 与你有关的情绪最难消化
可能你的父母一方向你抱怨另一方的不是,或者你的朋友和你讲诉他糟糕的生活,那么往往我们会比较淡定的来接受这些负能量,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劝说对方想开一点。
但是,如果这些情绪是和你有关系的,那么你可能就会很难受,也很难消化这些事情。假如你的母亲向你抱怨父亲的不是,顺带还数落你「就是因为你那么不听话,那么不乖,才让我那么生气……我们吵架都是因为你成绩不好……」,你会倍感痛苦、委屈和无奈。
② 你只能消化自己的情绪
假如你真的面临着我上述所说的家庭环境,你也一时半会儿没办法脱离这样的家庭环境,也许我们需要用一点策略来帮助自己。
你不妨用一个表格,分别罗列出别人的情绪是什么,我的情绪是什么,挨个写下来。并尝试着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你需要学会在面对别人情绪的时候也体察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把情绪分开。
如果你的妈妈很愤怒,并且把这样的愤怒传递给了你,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也许你也会很愤怒,但是你对愤怒的原因会很不一样。
首先,你要先练习完成这个过程,可能这个过程本身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操作起来很困难,因为明确知道自己情绪是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一旦你慢慢能够清晰的做完这个练习过程,你会发现自己的情绪已经平复了一大半了,因为做练习的过程就是让你明确人际边界的过程,让你不必要承担原本不属于你的东西。
其次,当你了解你的情绪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的情绪做出管理和消化。你有很多选择,你可以选择转移注意力让这些情绪过去;也可以选择宣泄出来,通过其他的途径;你也可以选择找一个信任的人去讲出来。
情绪就像一个气球一样,如果没有出口,这个情绪就会越来越多,气球也会越来越大,最后就承受不住了。所以,你需要管理你的情绪气球,通过任何一个可行的途径去「放气」。
而注意人际边界也是为了更好的让你管理好气球的「入气口」,不要随意的把不属于你的气放到气球里面来。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存在一个行业是心理咨询,有一部分的人是专门学习如何去理解人的情绪,如何去帮助人们管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的,所以假如你实在很困难于处理你的情绪,寻求心理咨询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同样的,假如你身边的人实在没办法处理情绪,你也可以给他们很好的建议让他们去找专门的「情绪处理站」处理他们的情绪,而不要随意的把他们的情绪塞给别人,造成别人的困扰。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知乎日报 App《为什么总是伤害最亲的人》亲人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总是伤害最亲的人》亲人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上篇 剖析伤害亲人的原因(上)
  第一章 你是否容易对亲人歇斯底里1(1)
  亲人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事实上我们却最容易对他们歇斯底里。
  歇斯底里是情绪无法自我控制时的一种发泄状态,但是你发现了吗?身边的亲人往往是这种情绪的发泄对象。为什么我们会对最亲的人做出如此不理智的行为呢?明明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为什么会不懂得珍惜呢?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因为“熟不拘礼”的逻辑吗?
  1.假爱症:用爱害人
  在当今社会,产品有假冒的,难道爱也有假?
  其实,太爱一个人,也会伤害一个人。
  你是否知道有一种伤害叫溺爱?
  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谁家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要钱就给,要吃什么就给什么,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捣蛋会被说成聪明,没有礼貌会被看成硬汉风格。总之,事物的意义就凭嘴一张,一切都变得简单。
  可结果呢?一些得到父母溺爱的孩子,养了一身的坏毛病:不懂得金钱是劳动的结果,花钱如流水,父母后来想加以控制,于是他们内心产生了忌恨;一直受父母照顾,他们不懂得照顾别人,只是一味地接受自来的感情,却失去了爱别人的能力。在自己外出时,很多时候,小小的困难变成了巨大的灾难,小事变成了大祸!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假爱,它只会坑害孩子的一生!没有距离的爱,没有界限的感情,是最容易构成伤害的,父母就是以这种“爱”的名义来伤害孩子的。
  下面是有害孩子身心的6种溺爱形式:
  人小位高,待遇特殊
  孩子在家庭中比长辈的地位还要高,处处享受特殊待遇,如吃“独食”,好吃的食物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必须买大蛋糕,送贵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结果定会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懂得关心周围的人。
  包办一切,照单全收
  曾有几位妈妈在一起讨论要不要让孩子劳动时,有的家长竟说:“我疼都来不及,怎么忍心让孩子劳动呢?”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自己做呢。”如此一来,孩子便无法体验劳动的愉快,也不懂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如此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这可绝对不是耸人听闻。
  轻易满足,要啥给啥
  生活中,不管孩子要什么,父母会尽一切努力满足。有的父母还给孩子很多零花钱,轻易地满足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必然会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不良性格,并且没有一点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亦步亦趋,大惊小怪
  本来孩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黑,不怕水,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地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变得胆小爱哭了呢?这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的身体出现一点病痛就表现得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离不开父母半步。在这些孩子的性格中,“懦弱”会占据很大成分。
  寸步不离,揽在怀中
  为了不让孩子受到外界的伤害,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同龄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这样的孩子慢慢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产生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使性格产生严重的缺陷。
  第一章 你是否容易对亲人歇斯底里1(2)
  惧怕要求,听凭任性
  由于经常迁就孩子,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以哭闹、不吃饭等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如此一来,就惯出了孩子很多坏毛病,使孩子变得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
  以上6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可能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学会以科学的爱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过度溺爱,等于伤害
  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不可泯灭的情感。这种情感如何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爱呢?那就是适度的爱。生活中无数的事例已经为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敲响了警钟。不适当的爱实质是对孩子的伤害。
  有一位下岗的妈妈,她知道孩子爱吃虾,于是咬一咬牙从菜市场买来几只虾,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尝一下剩下的虾。“别动!那是我的!”她14岁的孩子说。这位母亲听到这样话后无奈地流下了眼泪。
  这不是爱的初衷,却是爱的结果。
  我们是否要反思一下,发生这样的事情,到底责任在谁?
  其实,这毛病虽然出在孩子身上,可病根却来自父母。难道孩子从生下来就不懂得爱吗?当然不是,只是在父母的过分溺爱、无限纵容下,把爱丢失了,收获的只有无情与自私。也许有的父母会说:孩子毕竟还是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他们需要保护,需要爱。可结果怎么样呢?小学生不会系鞋带,中学生不会洗手绢,大学生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很多事无所适从……这样的例子在生活很多见。这就提醒广大父母或孩子的长辈: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一个度。过度保护只会使孩子变得无能,过度溺爱只会使孩子变得自私与无情。
  溺爱在两个阶段对孩子的危害最大:一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时期,二是孩子渐渐独立的时期。尤其是前者,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这会让孩子在独立面对社会时不知所措,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父母为什么要溺爱孩子呢?经过分析,有几下几个原因:
  (1).失职感。生活中,很多父母(特别是工作繁忙的父母),感到自己对孩子没有给予足够时间的关心与照顾。于是他们就在物质上给予孩子很多东西,让孩子生活舒适,尽情享受,以弥补精神上的缺失。
  (2).感情缺憾。许多母亲想通过溺爱孩子来弥补自己感情上的缺憾。这种情况在没有工作的母亲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在婚姻上遭遇不幸,就更想通过溺爱孩子来弥补。对于她们来说,溺爱孩子是一种需要,是抚慰自己心灵创伤的一种方法。
  (3).补偿心理。许多父母在童年时都有未能满足的欲望:不是得到的爱太少,就是生活太穷困。于是,在我们的日子好起来之后,父母首选了自己的孩子来了却自己童年的愿望: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童年的未被满足的愿望,孩子却成了牺牲品。
  (4).现实的目标。许多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第二机遇”,而不是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他们将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成为他们自身的延续。
  在这几个原因的指引下,父母此时的爱,其实是在爱自己,尽管自己也会付出心血。他并不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而是打着爱的旗号,用牺牲亲人的代价,只为了自己的一个心愿。这是多么的残忍,多么的狠毒!
  有一首诗写得好:“禾苗干涸了,需要浇水,但不能太多,水多了就会淹死。车胎瘪了,需要充气,但不能太足,充多了就会爆炸。生命很短暂,需要关爱,爱不能太多,爱的多了就成了伤害。”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要考虑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首先就是把孩子当作一个真正的人,尊重他,让他用自己的翅膀去飞翔,摔了跤鼓励他,而不是禁止他继续往前走,更不是抱着他走。让他在跌跌撞撞中学会走路,学会飞翔,这才是真正的爱。
  第二章 你是否容易对亲人歇斯底里2
  2.灭亲症:你为什么总是伤害最亲近的人
  你可以对朋友轻声细语,你会对自己的爱人、兄弟、姐妹也这样吗?
  你会花几百元钱请朋友吃饭,你会请自己的爱人吗?
  你会××××××××,但你有主动给自己的亲人一点温暖(爱意)的表示吗?
  熟不拘礼是不是这种伤害亲人的基本原因?
  日常生活中,人们之所以有许多痛苦,并且每天都在制造痛苦,是因为许多人自己的感情生活不健康、不幸福。如果一个情感健康和幸福的人,会把幸福传递给别人,别人也变得可爱了,工作也变得快乐了!同样,一个痛苦的人,传给别人的多半是痛苦,特别是与自己最亲近的人,受到的伤害会更大。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陌生人时,我们会习惯性地拿出自己最优秀和最精彩的展示出来:向他们表示礼貌、修养、儒雅大方、心胸宽广、耐心细致等一系列的美好品质。然而,当我们回到家时,却懒散地只等待着有人来伺候,与在外边相比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家里,我们没有了礼貌,没有了修养,更没有了什么儒雅大方,我们的心胸也会变得非常狭窄,没有耐心,也不细致。好像好的已经在外面用完了。我们把美丽拿给外人,把丑陋留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这也就是所谓的“熟不拘礼”的逻辑。
  你是不是在上面的情况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呢?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的很多人,在其一生中与同事说的话多于与自己的亲人说的话,除了睡眠时间,与同事相处的时间多于与亲人相处的时间。
  可以算一算:
  我们到底给了我们亲人多少美好的东西?
  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给自己最亲近的人?
  我们与亲人在一起时,又拿出了多少热情和细致?
  我们歌颂公而忘私,我们把公而忘家视为学习的楷模!可见,我们天生就是希望得到庸俗观众一笑的最浅薄的演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忽视自己最亲近的人,拿他们与我们在外边的事情做交易。
  我们对自己的同事、与自己关系不太好的朋友献上最真切地关怀,而对自己的亲人却总是如同应付差事,心里想着溜走,名为爱是不需要表达的;我们对最亲近的人讲,外面有事需要忙,所以可以会晚些回家,这需要亲人的理解,否则就是不支持,因为外面的事永远比家里的事更重要……
  对亲人的“熟不拘礼”,似乎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和习俗,我们对外人亲近可能会有好处,对亲人可能只算义务,所以,心里对于亲情有着非常地不情愿!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伤害与我们最为亲近的人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在我们的生活里,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顺心的事,这时候,我们身边的爱人、亲人、朋友就是我们倾诉的对象。而且,越是亲近越是想要找的人,然而,在我们把心里的不快发泄出来的同时,无形中也把这种“垃圾”带给了对方,尤其是你的不快和对方有关的时候;其二,就是认为即使你伤害了你最亲近的人,他们也会原谅你,所以你才做得那么理所当然。
  永远的亲人,伤害却最深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常常被我们拿来伤害的最亲近的人,往往是最关心我们、最爱我们的人。最亲近的人带给我们的亲情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可以说亲情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美好的感情,它不掺任何杂质,纯净得如同一汪泉水,无需太多语言,却显得格外厚重,能让人在千里之外感受到它的分量,亲情到底有多高、多厚,谁也说不清,谁也道不明。但是,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却将在有意或无意之间伤害我们最亲、最挚爱的亲人。
  这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她的父亲有一辆大卡车,而且父亲也很珍爱这辆卡车。有一天,小女孩无意之间拿铁片在卡车上划下了无数道刮痕。父亲见到后十分生气,在盛怒之下,用铁丝将她的手绑起来,然后吊着手,让她在车库里罚站。4个小时后,她的父亲才想起小女儿还在车站罚站。当父亲赶到车里时,女儿的手已经被铁丝绑得血液不通。父亲懊悔不已,赶紧将女儿送往医院的急诊室,但是,女儿手掌的部分组织已经全部坏死,医生说,必须马上截去手掌,小女孩就这样失去了一双手掌。
  对此,他的父亲常常活在自责当中。半年后,父亲的卡车进厂重新烤漆,又像全新的一样。当他把卡车开回家后,小女孩看着重新油漆过的卡车,对父亲说:“爸爸,你的卡车像新的一样漂亮。”当时,小女孩就伸出了她那双被截断的双手对父亲说:“可是,你什么时候能还给我一双手?”面对女儿的追问,父亲很是难受,在痛苦之余,他举起手枪,饮弹自尽。
  我们总是在无意或是有意间要伤害自己最亲的人,在这则故事里,我们不知道是父亲伤害女儿的深还是女儿伤害父亲的深;这些似乎都是无心之失,然而造成的后果,却令人黯然伤神。
  在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里,是什么在我们失落时给我们带来轻轻的安慰?又是什么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少受苦难?答案很肯定:是亲情。亲情是一种在你身边时,你察觉不到,一旦远离你时,你就会无比想念的东西。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希望多得到一点亲情的温暖,长大之后,不论距离多么遥远,亲情总会是抚慰我们心灵最好的良药。生病时、寂寞时、感到有压力时,我们都会格外地想家,很想和家人说上几句话,不需要家人给我们什么,只是听他们说说话就感觉很幸福,几句随意的聊天就能让我们心里温暖许多,这就是亲情的力量,伟大得简直不可思议,人世间万千情感都是由亲情衍生而来的。
  所以我们倡导:体会亲情,感恩亲人。不要在不经意间就远离了亲情,一个男人无论在事业上多么辛苦,只要他一想到家里有一个温柔、贤慧的妻子做好了饭等着他,他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了,世间只有亲情与我们一生相伴,但愿亲情永在,感恩永在!
  第三章 你是否容易对亲人歇斯底里3
  3.随意型家庭教养
  随意型家庭教养易使人变得冷漠!
  你是否明白,冷漠是你对亲人歇斯底里的原因?
  你知道“情感冷漠症”的危害吗?
  随意型家庭教养易使人变得冷漠
  采用随意型家庭教育方式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这样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具有随意的色彩,在个性上很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感情冷漠,达不到同龄人的正常发展水平,甚至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
  一个没有得到爱的人,不会懂得去爱别人,这是“情感冷漠症”形成的原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容易对亲近的人造成伤害。
  晓林是一名高中生,按理说,已是16岁的少年,又受过十多年的学校教育,理应有不少的知识积累,有不少的情感体验,懂得体谅家人,懂得善待他人,知道生活的艰辛,晓得挣钱的艰难。然而,由于他从小在父母的“随意”教育下长大,以至于对一切都表现得无所谓。父母生病,他不闻不问;父母忧愁,他不管不顾;父母吵架,他不拉不劝;父母辛劳,他不体不谅。放学一回家就上网,上学开口就要钱。父母稍稍教育两句,他就粗语顶撞;掏钱慢了一点,就吼声如雷。这让身边最亲近的人常感无奈。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心地其实原本是热情、善良的,有些人之所以变得冷漠,往往是由于受到家人或环境的不良影响,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人们冷漠的根源。冷漠就像人体内的毒芽,它会滋生出恶毒的果子。
  冷漠,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因为冷漠,你对亲人朋友付出的爱心和关心越来越少,你会渐渐觉得社会和自己存在很大距离。于是你只好将自己封闭起来,宛如行尸走肉一般。
  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被别人尊重和关心的需要,这是人们心理的最基本需求之一。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就,如果没有人与你分享,没有人关心你,那你所取得的成就将毫无意义,人生也会失色不少。
  因为你的冷漠,你看不到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的人生,看不到本来的希望和曙光,看不到挚友和知音。你没有发现自己的感情其实非常不丰富,跟随冷漠而来的,必将是你内心深处的孤寂、凄凉和空虚。很多情感冷漠的人,最终选择了自我摧残和自我埋葬。这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结果。
  “情感冷漠症”要不得
  冷漠对人的毒害之深,常常出乎人的意料。患上“情感冷漠症”的人,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严重时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该如何消除这种“情感冷漠症”呢?实际上,冷漠的背后是爱的缺乏。改变冷漠不是要去干惊天动地的功绩,而只是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比如,每天多问候一声父母,多给同事一个微笑,多帮妻子洗一只碗,多看一眼今天明媚的阳光。我们并不会为此失去什么,得到的却是爱与热情所带来的充实和快乐。
  出生在美国的沃伦?巴菲特曾经就是个冷漠至极的人,他过度地追求金钱,认为付出爱心远不如去挣1毛钱有用;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后来,当他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他却感到寂寞和空虚,因为他之前对社会和朋友、家人缺少关爱,以至于没有几个人把他的成就看在眼里,别人关心的只是与他之间商业上的利益。
  他的内心生出了一股从未有过孤寂与无聊之感,他的头发都掉光了,他全身发肿!在沃伦?巴菲特的晚年,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冷漠带来的无尽痛苦,最终他决定把99%的财产奉献给社会,来弥补他冷漠的过去。从此,他变得容光焕发,每天都享受着和身边的人互相关爱的乐趣。
  冷漠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因为你并不知道冷漠带来的影响有如此之大。冷漠让人孤独地过活,让你在别人眼中如同僵尸一样。如果你下定决心打算改掉冷漠,希望自己变成一个有爱心的人,那么,你现在必须突破冷漠的笼罩,调整自己的心态。在阅读接下来的几点建议时,请静下心来记忆,这对你是至关重要的。
  (1).多交流
  交流不仅能使人克服冷漠,还能使人攻克一切情感障碍。愿君多用之,此方最见效。
  (2).接触大自然
  孤独、冷漠感袭来时,不妨跨上自行车去郊外转一圈,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它消除胸中的苦闷和忧郁。
  (3).欣赏艺术
  无论是音乐、文学还是美术,都蕴含着让人不得不服它的魔力。如果你爱上了这些无生命的东西,难道不会对所有活生生的精灵充满爱心?
  第四章 你是否容易对亲人歇斯底里4(1)
  4.放任型家庭教养
  放任型家庭教养易使人变得冲动!
  你遇到过冲动这个“魔鬼”吗?
  你会被冲动这个“魔鬼”支配自己的行为吗?
  放任型家庭教养易使人变得冲动
  一个人的行为若从小不受约束,任其自然发展,结果会怎样?我们知道,植物在适当的空气、阳光和肥料的培育下,顺着大自然的规律、均能长大。但若要其长得挺直,符合标准,就需要从小树开始,不断进行修理,将那些多余无用的树杈彻底剪掉,以保证树干的茁壮成长。其实,孩子的教育与树苗的护理是相同的道理,必须从小予以重视,在每一个成长阶段,仔细地注意观察、了解,适时地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不为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所影响,健康地成长。那种认为“孩子如小树,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放任型家庭教养的形成原因:
  1.家长忙于工作、赚钱,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2.打着民主、发展个性的旗号,放任不管;
  3.抱着“树大自然直”的观念,任孩子自由成长;
  4.家庭结构残缺,使孩子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少关爱,放任纵容;
  5.家长对子女无力管教,只能听之任之。
  这五种放任孩子的做法,实则是害了孩子。放任型家庭教养使人丧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易形成自由散漫、嚣张蛮横、感情用事的性格,极易滑到邪路上去。
  高松(化名)就是在家长的“放任”中长大的。正在上大学的高松一次骑着摩托车带着女友去逛街,不料路途中把一个小车撞了,小车司机立即下车找他理论,没想到他二话不说,三拳两脚把小车司机打成重伤,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不可理解的是,这大学生的女友袖手旁观,看着男友活活地把别人打死,而她的职业还是一个教师!
  当然杀人是要偿命的,后来高松和她女友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而他的父母也因犯包庇罪被法院起诉,一家人从此陷入了牢狱之灾。
  这就是放任型家庭教养的后果。“放任”换来的是痛心和无奈。本来是一点小事,就因为不能控制自己情绪,太情绪化、钻牛角尖而酿造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培根曾说:“冲动,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从而使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变得很糟糕。如果我们不注意培养自己冷静理智、心平气和的性情,培养交往中必需的沉着,一旦碰到“导火线”就暴跳如雷,情绪失控,我们美好的人生就会全都被炸毁,最后只会陷入深深的痛苦中。这也印证了“冲动是魔鬼”这一真理。
  冲动的代价是惨重的,且难过、痛苦的还不仅仅是本人,家人、亲戚、朋友都会受到连累。冲动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即使有时候看上去你赢了,但你赢得并不漂亮、不潇洒。所以,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抓紧理智这根缰绳,不要让冲动自由驰骋,更不能让它泛滥,否则吃亏受害的还是你和你最亲的人。
  不要让自己的“冲动”伤害了亲人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经常出现打架斗殴、酗酒滋事、夫妻反目、违法犯罪的事情,这都是由于自己失控的冲动,做事不假思索,草率鲁莽,只图一时之快,而在家庭生活、朋友当中和单位上下级之间等造成了许多遗憾,造成了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有的为此遗恨终身。
  第四章 你是否容易对亲人歇斯底里4(2)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冲动极易伤害到身边最亲近的人。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一个人经常与身边的亲人发生摩擦,势必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和睦相处的环境,更希望得到亲人的尊敬和理解。而如果你性格易冲动,动不动就跟身边的亲人过不去,那么亲人自然会怕你,只好对你敬而远之,长期以往,不仅得不到亲人的尊敬和理解,而且也会失去亲人的爱与关怀,从而使自己感到孤独和寂寞。
  这就警示我们,遇事不要冲动和感情用事,一定要冷静,注意用理智的“我”去提醒和克制感情的“我”,不让自己的“冲动”伤害了亲人。
  在古时候,有一个人叫艾地巴,他每次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快速地跑回家,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儿。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但他生气时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艾地巴老人说:“年轻时,我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后来,房子大了、土地多了,我就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呢?一想到这儿,气就全消了。”
  艾地巴老人的亲身经历向人们说明,控制好自己的冲动,在生活和工作中利用好自己的冲动激情,对自己、亲人、朋友、单位和社会,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生活中,当你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情绪激烈冲动,心理严重失衡时,只要自觉地、迅速地、果断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适当调节,就能够达到保护自己、克制冲动的目的。
  5.专断型家庭教养
  专断型家庭教养易使人变得叛逆!
  你是否知道逆反心理进一步膨胀,便会产生歇斯底里症状?
  专断型家庭教养易使人变得叛逆
  专断型父母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严格,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个性较温顺的孩子经常会屈服于父母的权威,但同时也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孩子会因此而变得胆小、懦弱和自卑;而一些个性较刚强的孩子则会在心里形成对父母的强烈不满,他们会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并经常以反抗的形式来回应父母,使逆反心理根植于心。
  从结果来看,逆反心理所导致的对亲人的仇恨敌对行为,其实是在惩罚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亲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对亲人也是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亲人,就是拿亲人的错误伤害自己。可见,逆反行为对亲人、对自己都是一种伤害。
  有一个母亲来到心理咨询室,对医生说她快被儿子小峰气死了:小峰读职业中专高一,前些天由于动手打保安被学校勒令退学。
  她和老公在外面做生意,钱够花,就是觉得知识不够,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小峰身上。他们从小就对小峰要求严格,从小峰上小学开始,除了吃饭以外,必须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不准看电视,就连星期天也不例外。从小学读到初二,小峰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母感到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高明的。然而到了初二下学期,情况有了很大转变:初二下学期,小峰沉迷于上网、逃学、打架、夜不归宿、顶撞老师和家长……逆反行为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小峰成绩开始直线下滑,最终没能考上高中,于是家人随便让他读了一个职业中专,没想到小峰又惹出一些祸端:他与几个“哥们”在学校操场抽烟喝酒,保安走过来劝他们不要在操场上抽烟喝酒,他一拳头把保安打倒在地……
  有逆反心理的人,通常对身边的人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要求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而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亲人的恼火。而亲人越是恼火,对他(她)越发训斥,就会使他(她)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亲人间的正常关系,以至于把逆反心理推向了极端,导致人格和行为的不健康,为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逆反心理、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引导,会导致当事人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不良心理与行为,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严重时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对自己、他人将危害无穷。
  把逆反心理从心中移开
  为了不使自己和最亲近的人受到伤害,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把消极的逆反心理从心中移开。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听到和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意见时,本能的反应就是抵抗。而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就很难清醒地分析对方的观点,听不进对方的任何话,使自己一意孤行。
  这种人给身边人的感觉是,这个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固执己见,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话,自负自大,可能很聪明,很有才能,但会使人对他产生一种惧怕心理。
  在家庭生活中,要预防逆反心理并不难做到,只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来适应对方当时的心理状态。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自己的个性与才能并非是通过与别人对抗来表现的。同时为了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应多参加一些各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与性格不同的人交往,发展兴趣,就会使自己的价值得以展现。
  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一个有着广博知识的人,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并懂得采用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因此,提高文化素质也是减少逆反心理的好办法。被逆反心理所控制的人,其视野会变得狭隘、短视和显得愚蠢。逆反心理无法让人进行常规的思维和判断,让思想仅仅是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所以,将自己从偏执的轨道中引导出来,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亲人之间相处和谐,也能减少或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章 面对亲人,耐心跑到哪里去了1(1)
  我们总是把最美丽的一面展示给外人,而把最丑陋的一面留给自己的亲人。
  生活中,不管一个人看起来多么在乎他与同事或客户的关系,这种关系所产生的情感深度,仍然远不如亲人间的关系。于是,一个人在处理与同事和客户的关系时,可以较好地运用理性,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在深度的亲人关系中,没有谁愿意控制自己。所以,我们常常对外人很有礼貌,对最亲近的人缺乏耐心。
  1.忽视了尊重
  尊重是什么?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力和责任。
  作为一个现代人,不懂得自尊或他尊,就会给自己和他人的心灵造成创伤,严重的还可能无法弥合而遗恨终生。
  对亲人忽视了尊重,你的耐心消失无踪,随之而来的便可能是伤害。
  没有尊重,哪来耐心?
  亲人之间亲密无间,互相尊重本应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夫妻之间互相贬低的事却经常发生。不少人认为,亲人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都是自己人,不用讲什么尊重,这实在是极为错误的心态。
  学会尊重他人,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熟悉的人……这是一个简单浅显的道理,但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也需要我们专心去好好感受。正是因为我们经常会觉得有些道理非常简单,而往往会忽视它,不去专心感受它,所以经常会伤害到别人,甚至会伤害到自己。
  在别人眼里,子鸣算是个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刚刚步入中年,资产千万,生意顺风顺水,家庭和睦美满,亲朋好友都能受其照顾。在这个大家庭中,他算得上是核心人物。可他却说自己很烦恼。
  “是不是生意出有什么问题了?”朋友问。
  “不是,我只是感觉得不到身边人的尊重。”他无奈地说。
  “怎么会呢?大家都认为你是个好人,怎么会不尊重你呢?何况,你对亲戚朋友们的帮助是如此之大。”朋友笑着回答道。
  “我确实尽全力帮助了身边所有的人,可是,身边的人却从没想过我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只是在困难时才想起我,事情解决后,就很少与我联络,甚至平时连电话都不打。我觉得我在他们眼里只是一个工具。”
  “你很忙,肯定是大家不好意思去打扰你。”朋友安慰说。
  “我觉得最亲的人也不在乎我。就比如说今天吧,我好不容易回家吃一顿饭,饭后妻子洗了几个苹果,大家只顾自己吃,没有一个人问我一句,好像我就是空气一样。”他忿忿不平地说。
  “连我都知道,你并不喜欢吃水果啊!对于那么熟的亲人来说,谁会想那么多!”朋友笑着说。
  “可是,”他掏出烟,像往常一样示意朋友来一支,朋友像往常一样摆摆手,表示不抽。“我知道你平时很少吸烟,但我每次都要问你一下,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和尊重啊!”
  “如果我不问你,你会怎么想?”他点燃一支烟,喷出一口烟雾,悠悠地说。
  朋友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家里,我们习惯了对家人大呼小叫,没有一点儿耐心,一点小事不顺心就没有好语气、好脸色,把家中的好氛围弄得一团糟。甚至,依仗是亲人,我们在他们面前表现着我们偶尔的蛮横无礼任性和骄横,因为是亲人,我们心情不好时会不思量自己的语言在瞬间“喷薄而出”却忽略了亲人的感受。正是在这看似平常的小事中,亲情或被淡化或被摧残,严重时还可能反目成仇。试想,如果对亲人没有尊重,耐心从何而来呢?
  第五章 面对亲人,耐心跑到哪里去了1(2)
  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种人,由于自己的生活很富足,所以对待亲人出手很大方。但总摆出一副“救世主”的架式,随意地污辱被帮助的亲人。当别人指责他时,他还振振有词:“我帮了你那么多,你有什么资格指责我?”这种人虽说不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但他这样做人做事,不可避免地成了“损人而不利己”之人。是的,你确实帮助了身边的亲人,但你并未因此而获得了污辱亲人的权利!中国古代讲的是父慈子孝、兄宽弟忍、夫妻和睦。如果连互相尊重都做不到,还叫什么亲人呢?还有什么意义呢?
  只有当你以一种平等的眼光看待亲人,把自己和对方摆在同等的位置上,不轻视、不压迫、不伤害、不利用亲人时,才能说你给了对方基本的尊重。
  对亲人有了尊重,耐心自然就会随之而来。
  爱他,就请尊重他
  互相尊重,陌生人之间需要,亲人之间更需要!我们应该像对待其他人一样来尊重自己的亲人,像倾听领导讲话一样倾听自己孩子讲话,像感谢其他人对自己帮助一样感谢自己亲人的帮助。总之,尊重亲人要像尊重朋友一样。
  尊重是多方面的,说话换一种语气,关心换一种方式,感激适时的表达,都是尊重。对于亲人来说,我们客气和尊重实际上是一种敬重和感激之情。为了我们的幸福成长,长辈们含辛茹苦,无微不至地哺育和抚养我们,俗语说:“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亲人长辈的恩情是我们一辈子都报答不完的。可以想想,一个不思报答,随便糟蹋恩情的人是不是等于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这种人一定会受到众人的谴责与心灵的煎熬。
  在工作和生活中,对朋友体贴,可以让朋友喜欢与你交往;对同事和气,可以增进工作氛围的融洽;对上司尊重,可以让上司对你产生好感。其实,家人之间更应该客气、尊重,要知道,与家人的关系,是这世上最珍贵的情感。对家人体贴,可以让家庭关系更亲密;对家人和气,可以使家庭氛围更融洽;对家人尊重,可以使生活充满更多的欢乐。
  爱他,就应该尊重他。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家庭重大决策上,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有发表意见的空间和机会,有良好的民主自由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相互尊重更有利于调节身心,促进健康;家庭要时刻充满爱,对老人要孝敬,对子女要关心、爱护,夫妻间应表现出对彼此的重视和需要。既然这一世有缘成为亲人,就要好好珍惜这份缘,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间,相亲相爱,互相关心,互相尊重。
  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和亲人一起度过的,如果我们经常留一个尺度给亲人,说话做事能有一点像和朋友、同事之间的尊重,那么每个家庭会多很多的欢声笑语,避免掉许多不必要的争吵。
  2.你为什么这么粗心
  为什么你会对别人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你是否总以事业为重,而忽略了家人的感受?
  你是否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一道理?
  因为忙碌与粗心,忽视了对亲人的关心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忙碌了,有些人背负着“房奴”“车奴”“卡奴”的沉重包袱蹒跚前行,整日奔波于“两点一线”;有些人为了金钱和名利,每天都是匆匆而来,忙忙而去。亲情就这样被人们遗忘在了角落里。
  第五章 面对亲人,耐心跑到哪里去了1(3)
  众多粗心的人往往因为工作忙碌,忽略了对亲人的问候和关心。在我们为生活忙碌奔波的每个白天与黑夜,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家门,与亲人交谈的欲望被工作的辛苦和烦恼抛至九霄云外,使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共处的时间很短,沟通交流日益匮乏,亲缘交流日益让位于交际。家庭气氛没了,心也麻木了,迟钝地体察不到亲人的感受和需求。
  尽管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但千万不要因为忙就对亲人大意了,就不细心关怀亲人了。我们不能遗忘亲情与孝道,我们没有理由不与亲人沟通、交流。别说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如果不趁着亲人健在时善待他们,总有一天,你会为自己的“粗心”埋单。
  有一个单亲母亲,辛苦拉扯大三个小孩。好不容易等孩子长大了,各自有了好的生活,还没享到福的母亲却突然过世了,那是因为母亲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有老毛病。等他们长大了,听到母亲说不舒服,都没放在心上,以为那是很正常的事。母亲过世的时候,三个孩子非常后悔,如果早点去医院检查,她们的母亲就不会去世。
  你是否也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为了工作,为了学习,而忽略了对亲人的问候与关心?工作再忙碌,也不要忽视了最亲的人,常回家看看,多关心关心亲人,比任何物质补偿都重要。
  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离不开亲人的支持,平日多给亲人些问候与关心,就会少用眼泪作忏悔与赎罪。我们要细细品味自己的情感世界,深深体会亲情的纯洁、无私与默然,让亲情回归。不要只顾自己忙来忙去,忽视亲人的感受,不要忘了:亲人是我们事业的原动力与强大的精神支柱!
  忙不是遗忘的理由
  在生活中,忙碌的男人会对自己的家人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家庭!是的,男人忙忙碌碌的工作,的确是想让亲人过上好日子,生活优越舒适。但却忘了一点:精神食粮比物质享受更重要。
  忙碌的工作让很多人忽略了眼前的风景,他们只顾低头匆匆赶路,当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才发现:与父母的感情疏远了,夫妻感情出现问题了,孩子也不愿和他沟通了,身边的好友也不见了,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到茫然……
  忙碌,是个真实的理由吗?
  有位父亲工作很忙,经常很晚才回家。有一天,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看到儿子正坐在门槛前等待他。
  儿子问:“爸爸,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父亲慈祥地看着孩子。
  “请问你每个小时能挣多少钱?”
  父亲回答:“20块,你问这个干什么?”
  “那你可以借我10块钱吗?”儿子哀求地说。
  “如果你要钱是为了买那些没有意义的玩具,那么你马上回到床上睡觉,然后想想你是多么自私!”父亲愤怒了。
  过了1个小时,父亲觉得自己刚才的言语有些偏激,也许儿子真的有什么要买的东西。
  于是他来到儿子床前,问了一句:“睡了吗?”
  “还没睡,爸爸。”
  “我为刚刚说的话表示道歉,这是你要的10块钱!”父亲拿出了10元给儿子。
  “太好了!”儿子欢快地起身接过这10块钱,并把他枕头下已经有些皱了的钱也拿了出来。
  “你不是有钱吗?为什么还要?”父亲有些生气了。
  “是有了,可先前的不够,现在好了,我有20块了。爸爸,现在给你,我想买你1个小时,明天早点回来一起吃晚餐好吗?”
  父亲潸然泪下……
  现代人忙忙碌碌,很多是为了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这种忙碌没有错,错误的是他们只想着经济方面,而忽视了亲人的内心需要。
  对于已为人父母的人来说,与其留给孩子千万家产,不如留给孩子一个乐观向上、不屈不挠、健全平和的心态……很多时候,你给孩子太多东西他们反而忘记了感恩,你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地为他们忙碌着,教出的孩子却好吃懒做,缺乏爱心。因此,在追求良好物质生活的同时,一定要照顾到亲人的精神需要,因为精神上的缺乏是无法用物质来弥补的。
  在这个经济社会里,竞争异常激烈,人人都是步履匆匆,只顾着低头走路。在这里要提醒那些急着赶路的朋友:要记得稍微放慢自己匆忙的脚步,别因太多的忙碌冷淡了亲人和朋友;别因太多的追求淡忘了人生应有的悠闲和享受。要多抽点时间留给自己的父母、爱人、孩子和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感受更多的欢乐和满足!
  第六章 面对亲人,耐心跑到哪里去了2(1)
  3.切莫对亲人乱发脾气
  对亲人乱发脾气,不仅不能消减自己在外面受到的委屈,反而雪上加霜,且殃及亲人,得不偿失。
  “家庭亲密综合征”作怪
  一个人生存在社会上,难免会遭到挫折和打击,自己的情绪也便受到影响。有些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家对家人便没有好声气,对家人乱发脾气,闹得家庭乌烟瘴气,使得一家人没有好心情。可能大多数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
  心理学专家认为,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规律,即“家庭亲密综合征”。意思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情绪的宣泄最容易指向最为亲近的人。这种现象在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兄弟之间都有可能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下述几方面:
  第一,因为家对每个人来说都意味着安全、信任和爱,我们彼此都相信对方能理解和包容自己,即使错了,也认为对方会接受和原谅自己。其实,这正是亲人间彼此接受和知心的一种深层次的体现。
  第二,你将亲人当作了“替罪羊”。当你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而又不敢或不想在领导、同事面前表示不满时,回到家后,会利用与家人的感情,把心中的火全都发泄出来。
  第三,有时你认为亲人太了解你,当你不如意时,面对一个完全清楚你的缺点、失败的人,你感到自尊心很难维持下去,情绪也变得容易失控。
  第四,你希望亲人教训你。可惜,通常他们都容忍你的脾气,不会过分指责你。
  看完上述四个原因,并不代表你对自己的亲人乱发脾气就是合理的行为。相反,时间长了会伤害亲人的自尊心,影响与亲人之间的关系,使彼此产生一定距离。
  因此,当你准备发脾气时,要学会控制自己,同时也应学会体谅和关怀自己的亲人,这样才能和睦地相处。
  不要把坏心情带给亲人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好心情是家庭幸福美满、家人身体健康的根本保证。你在外面受了上司或同事的气,心情难免会糟糕,当你回到家时,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将社会与家庭分开来看,将外人与家人分别对待,家人是你的亲人,要好好地去爱,千万不要把自己在外面受的气对着家人发泄。亲人永远是关心你的,也是一辈子值得你去关心的。
  千万不要把家人当成出气筒。也许你事业失败了,也许你股票跌了,也许你工作不顺利,让你很受伤、很痛苦,有时感到人生的厌倦、感到人生的悲观、感到心情的沮丧,这个时候你必须明白,这一切都不是家人造成的,这些只是暂时的困难。千万不要对着家人出气,更不要因此打骂家人,让自己的家庭被阴云所笼罩。
  家是你们一辈子的寄托。也许我们没有可观的财富,也许我们没有位高权重的威势,但家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心去经营的地方,家是我们每个人心灵回归的地方,即使我们在外面受伤了,一个温馨的家足以治愈我们心灵的创伤。我们有责任给自己一个温馨的人生寄托,或许你受到了别人的漠视、抛弃和鄙视,但家永远以博大的胸怀容纳着你,家是你最后的一个滋润地,这时如果你失去了家的温暖,人生就等于失去了很多色彩,变得凄凉不堪。
  每个人都需要关爱,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家庭成员中有人偶尔发一两回脾气,尚可理解、忍让,但经常如此,不仅影响别人的情绪,影响家庭气氛,甚至影响家庭稳定。况且,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压力,就连小孩也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如果每个人稍不顺心都回家乱发脾气,家岂不变成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所以,人要学会克制自己的脾气。
  第六章 面对亲人,耐心跑到哪里去了2(2)
  有一个脾气非常暴躁的小男孩,一天到晚在家里发脾气,特别任性。一天,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当他要发脾气时,就在后院的篱笆上钉一枚钉子。
  第一天,男孩在篱笆上钉了37枚钉子。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在篱笆上钉钉子容易得多。
  终于有一次,他整天一次脾气都没有发。于是,父亲对他说,如果某一天一次脾气也没发,就再从篱笆上拔下来一枚钉子。
  日子在一天天地消逝,男孩终于拔出了篱笆上所有的钉子,他非常欣喜地告诉了父亲。父亲把男孩带到了篱笆边,对他说:“你已经做得很棒了,但是看看篱笆上的这些钉子眼,这面篱笆再也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了。当你生气而出口伤人时,你就会在别人的心里留下伤口。即使你最后收回了它,伤口仍然存在。因为言语的伤害和肉体上的伤害一样,都难以恢复。”
  当你伤害最亲的人时,你可以道歉,但是对亲人造成的伤害却是难以弥补的。如果你爱自己的亲人,如果你想要一个温馨的家,请你千万不要对亲人乱发脾气,不要做伤害亲人的事。要知道,家永远是你最为可靠的伴侣,当这个世上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容纳你时,还有一个家在等待你的归来,还有一个家可以温暖你受伤的心灵。
  4.对亲人的期望不要过高
  对亲人的期望过高,极易使人产生抱怨心理,失去以往的耐心。
  很多人总喜欢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尤其是妻望夫、父母望子女成龙。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感失望。其实,人各有志,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何必为难自己、为难亲人呢?
  认清角色,降低标准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有时丈夫能做好的事,妻子不一定能做好,有时妻子做得很出色的事,丈夫不一定能完成。角色不同,感受就不同。
  在生活中,如果你不能够认清身边人的角色,一味地以高标准去要求他(她),极易使人产生窒息的感觉。只有了解角色关系,才可以在相处时更清楚彼此的期望。
  不要对父母的期望过高
  其实你对你的父母并没有恶意,恰恰相反,你太爱他们了,所以对他们的期望很高,希望他们理解你,用你所喜欢的方式关心你。然而,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资格和能力做孩子精神世界的导师,甚至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尽自己所能把孩子抚养大。有时候,他们个性中的自私、贪婪、懦弱和无能,会影响到他们做父母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千万不要以高标准要求父母,他们也是普通人,并不会因为生育了一个孩子,自己就理所当然地升格为圣人,或者想象中的懂得奉献、不惜牺牲自己的慈祥的老人。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很少见的,父母也会市侩、会狭隘、会无耻、会卑劣,当然,要面对这些,确实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所以,如果你对父母抱有很高的希望,那么必然就有一个梦想幻灭的过程。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他们不再高大,不再神圣,也弱小,也琐碎,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你应该降低对父母的高标准要求,学会换一种角度,以一份更成熟的心态来理解父母,把他们看成一个单纯的人,而不单单是作为父母来要求。把他们从神圣的父母尊位上请下来,试着用平等的、客观的、全面的眼光看待他们,如此才能心平气和地原谅他们曾经的错误,使自己的心灵轻装上阵。
  第六章 面对亲人,耐心跑到哪里去了2(3)
  不要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强于自己,对孩子往往会报以很大的期望。合理的、适当的期望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强化学习动机,激励孩子通过努力去获取成功,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父母总是给孩子设立一些无法达到的标准。例如,希望孩子保持房间非常整洁,希望他们必须把作业做到十全十美。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总是流露出他们还没有尽最大的努力,觉得他们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常常超越了孩子本身这个角色所应承受的。
  如果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超越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就会适得其反,给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①期望过高易引发孩子的成就焦虑;②力所不及会使孩子丧失自信心;③无法满足父母的愿望,产生内疚与自责感;④不满父母的过高期望,产生对抗心理。由此可见,父母的过高期望会给孩子带来身心方面的危害,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给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烙下一个无法磨灭的阴影。
  在这种“高压”环境中,孩子的心理问题自然多。所以父母要认清孩子的角色,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不可随意拔高。孩子之间有个体差异之别,孩子自身也有不同智力差异之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与优势,要客观地认识孩子,正确地评估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从实际情况出发,客观而不是主观、理性而不是感性地去制订可行性的家庭教育的目标,提出切合孩子实际的合理要求,开辟一条适合孩子的发展道路,以便让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达到目标。
  不要对爱人的要求过高
  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丈夫期望妻子通情达礼,是人之常情。但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也不必大失所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为什么非要要求别人迎合自己呢?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夫妻关系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值得人们特别注意的问题,“夫妻间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隔阂,原本不是根本的对立或利益之争,而是由于对对方期望值过高,现实结果又达不到期望的要求,从而产生负性情绪的结果。”尤其是女人,在结婚前,往往对婚后生活、夫妻感情抱有很高的期望,期望丈夫温文尔雅、博学多才、机智诙谐。女人往往相信爱情的国度中充满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快乐,婚姻的阴凉中可以庇护随心所欲的浪漫。但是,当走入婚姻这座围城中,随着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的繁杂,发现现实生活与想象中的婚姻生活有太大的差距,与此同时,会逐渐发现另一半的弱点和不足。于是抱怨、指责、失望随之而来,耐心也消失无影踪。其实这些弱点人人都会有,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倘若这些弱点和不足无碍大局,那你就闭上一只眼,不看或少看那些弱点和不足,不要去过分苟求对方。俗话说得好:“结婚以前要睁大双眼,结婚以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认为的,人们心中都期望得到积极关注;期望得到关照、理解、支持、欣赏和鼓励,然而现实世界只有先付出才能有回报。对外是有原则的,然而,面对自己的亲人,就不一样了。人们认为亲人之间应该亲密无间,无所不能,因此常常对亲人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一旦得不到,就特别失望,所以就会对亲人失去耐心。
  第七章 面对亲人,耐心跑到哪里去了3
  5.爱心更需要耐心
  你对身边最亲近的人有足够的耐心吗?
  你是否明白爱有时更需要耐心?
  爱心可以化解一切,耐心可以成就一切。
  不要让“一条小虫”坏了“整个苹果”
  有人说,爱心是天然的,而耐心往往是无可奈何又无法逃避的。事实的确如此。许多人感叹:现代社会与以前相比,越来越浮躁了。遇到困难,缺乏耐心;遭到拒绝,马上发作;亲人再唠叨几句,更是无法容忍。生活似乎总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考验着现代人的耐心。这时,你千万不要让“一条小虫”坏了“整个苹果”,如果对亲人缺乏足够的耐心,就会给生活留下无可弥补的遗憾。
  对待我们身边的最亲近的人,只有爱心还不够,更要有耐心,而且还要善于编织爱心与耐心。爱心好比横坐标,耐心好比纵坐标,只有认真编织爱心与耐心的坐标体系,才能让自己与身边最亲近的人保持和谐,建立美好幸福生活。
  现在网络上特别流行“网络语言”,看不懂叫晕,支持叫顶,东西叫东东……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字与符号让人应接不暇。父母接受不了网络上的新语言,每次看新闻或者逛BBS遇到奇怪的符号时,都要向20岁的女儿青青请教。当青青告诉他们后,他们还总是记不住。他们认为网络用语是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的一种不尊重。
  一天中午,青青需要在电脑里录一篇文章,不巧那天她刚好有事。于是,青青的母亲自告奋勇地说要帮她录文章。她知道母亲不会指法,对拼音的掌握也不好,打字速度很慢,但她自己没有多余时间,只能先这样安排了。1个小时过去后,母亲才打了200多个字,连文章的1/5都不到。青青眼看时间不够用了,就急得要命:“哎,妈,怎么才打这么点呀?我对你太失望了。”
  青青生气地推开母亲,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打起字来,母亲不知所措地站在她的身边。这时一向宠爱青青的父亲说:“青青啊,你翅膀硬了,看不起父母了?你小时候,从0到10你妈就教了你一个星期;你妈用一个月的时间教你学骑自行车;你学跳绳你妈教了你一个冬天……现在,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是吗?”
  父亲的话如当头棒将青青敲醒了。的确,父亲说的事情件件属实,她记忆犹新。小时候父母教她的画面历历在目,现在,她却不能以相同的耐心对待父母。自己能展翅翱翔了,却忘了最初教自己飞翔的人。这能不令亲人伤心吗?
  通过这则故事我们可以明白,每个人都需要爱,但爱更需要耐心。无论什么时候,亲人最需要的是我们的耐心!
  留一份耐心给亲人
  当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或是心理进入低潮期感觉郁闷时,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犹豫不决时,当你想为一件事情做决定时,你或许不会对家人说,你会找你的红颜知己、良朋好友诉说。但是,当你的家人遇上同样问题想对你倾诉时,请留一份耐心给家人,听听他(她)的述说,哪怕再罗嗦、再唠叨,哪怕你实在听不下去,哪怕你心里认为这人怎么那么笨、那么没主见,也请你压住自己的烦躁,因为,你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对家庭的每个成员你都应充满耐心与责任感。
  如果你不愿意听家人诉说,每次一与你说事就显得烦躁,一点耐心都没有,那么下次谁还愿意和你说事?谁还愿意把事情与你商量?换位思考,无论怎样,请留一份耐心给自己的家人,这就等于为家铺了一条出路。看完下面这个故事,或许你就会明白。
  一次,一个男人与同学约好第二天举办小学同学会,为此,他特地去街上买了一条新裤子。
  当他裤子拿回家后,却发觉长度多了10公分。于是请求母亲替他改一改。
  母亲说,身体不舒服,想早些休息,今晚不想改。
  于是他又请求太太替忙改一下。
  太太说,还有许多家务事没有做,今晚没有时间改。
  于是他请求女儿替他改。
  女儿说,今晚约朋友一起去跳舞,没有时间改。
  他一想,既然没有人愿意帮忙,明天就穿着旧裤子去见同学吧!
  当天晚上,他母亲心想:“儿子平时对我那么好,他开口要求我怎么能拒绝他呢。”
  于是,母亲起来替儿子把长裤改了一下,剪短了10公分。
  他太太稍晚做完家务事后,心想:“老公平时很有耐心,今天他是不会缝针线才开口要求,我不应该拒绝他。”
  于是,太太起来替先生改长裤,剪短了10公分。
  他女儿晚上回来,想:“爸爸不阻止我去跳舞,说明他很理解我,今天我应该替他修改长裤。”
  于是,女儿替爸爸改了长裤,剪短了10公分。
  第二天早上,三个女人分别把改裤子的事告诉了男主人。
  他一试长裤,已经变成吊脚裤了。
  他随之哈哈一笑,说:“我一定要穿去给同学看,告诉他们,我的母亲、太太、和女儿对我有多好!”
  结果,在同学会上,同学们一致称赞他家庭经营成功。
  他的母亲、太太、和女儿也都很高兴。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男人或女人,当下你会作何反应呢?是“哈哈一笑”还是“破口大骂”?这是值得每一个人去深思的问题。
  生活中,懂得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也许你等来的就是成功;对爱人多点耐心,各让一步或折中,爱情还是可以继续,生活也可以照常甜美;对父母多点耐心,能让亲情变得更浓。
  耐心和爱心是生活幸福永恒的金钥匙,每个追求幸福的人都不应忽略它。只要学会使用它,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亲情的无限温暖。
  上篇 剖析伤害亲人的原因(下)
  第八章 为什么总是把尖锐的矛头指向亲人1…
  也许就是因为关系太过于亲近了,于是潜意识中便认为对方可以包容自己的一切。
  亲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彼此了解到几乎透彻了却总不能坦然接受,抱怨着找不到相似点,总是尖锐地挑剔对方的难堪。在彼此跟前不时说着最让人心碎的话语,仿佛任何一个外人都能够轻易替代对方的地位。而仿佛只有当我们真正离开时,才明白心里最挂念的或许还是那些最初的温暖。
  1.自卑感、不能肯定自己
  人类最大的不幸,就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糟蹋自己,自己奴役自己。
  不要因为自卑而去伤害别人,这样只会使自己变得一无所有!
  自卑的产生原因及危害
  从心理学角度讲,自卑属于性格上的缺点。这种人通常对自己的才能、特质等做出低于实际水平的评价和估计。或者说,自卑是一种看不起自己的悲观心态,这种心态不仅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表现在人们的职业生活中。
  生活中经常遭遇挫折和失败,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经常遭到挫折和失败,其自信心就会日益减弱,自卑感就会日益加重。自卑的产生会淹没一个人的全部自信,本来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学业或工作任务,却因怀疑自己而失败。恐惧、伤心、难过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交织于内心,无比纠结,于是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给人的心理、生活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与自卑有关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几种:
  我很无能,别人肯定看不起我;
  我长相一般,自然没有人会喜欢我;
  和别人相比,我简直毫无可取之处;
  像我这样的人,做什么都不会成功。
  可以说,自卑潜藏在每个人的人文细胞里,即便亲人、亲友也是如此,只要一跟人发生互动、交往关系,不是战战兢兢地感受别人如何看待“我”,随时随地把自己武装起来,就是先下手为强,来个先发制人。那种动辄暴怒或气势凌人者最为典型,只要触动了他们最脆弱的自卑神经,极力反弹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就成了一种本能。
  自卑的人,总是自己轻视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的人,情绪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意与人往来,缺少知心朋友、顾影自怜,甚至自疚、自责、自罪。
  自卑的人,总是哀叹事事不顺心,总拿自己的弱点比别人的强处,越比越气馁,甚至比到自己无立足之地。有的人一与别人接触就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有的人一遇上重要的会面就口吃结巴;有的人认为大家都欺负自己,因而对他人产生厌恶心理。
  极端的自卑者往往会事事追求完美,但又无法接受现实和完美的差距,于是当事物以最真实的面目展现在他(她)面前时,自卑的心灵就会发出碎裂的声音。可以这样来比喻,极端思维就像是一双调皮的大手,它遮蔽了我们的眼睛,进而夺走了我们的整个世界。当一个人陷入到极端思维中,就会缺乏对世界正确的理解,并且对自己和身边最亲的人要求十分苛刻。
  自卑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乱发脾气,有时明明自己不行,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劲,偏偏要去干,而结果呢?往往将事情搞得很糟。有时,还会做出某些出人意料之外的极端行动:伤害他人的犯罪或伤害自己的自杀。由此可见,若对自卑感处置不妥,无法解脱,将会使人消沉,易走上邪路。
  第八章 为什么总是把尖锐的矛头指向亲人1…
  不要因为自卑去伤害最亲的人
  自卑者往往有生活理想和目标,但他们在遭到挫折时,易对自己及亲人产生不满,有时还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
  露露因为家庭暴力离婚已经五年了,她心底充满了深深的自卑感。她每时每刻都感觉别人在背后笑她,她在心里想:不要给我机会,否则我一定整倒所有笑我的人。于是她开始莫名其妙地投入到一场无休止地报复中,远离亲人,远离朋友,远离所有爱她的人,看到因为自己的干涉别人在痛苦中抽搐,她心中有股说不出的痛快,可是当别人坚强地挺过难关并向她投来鄙夷的目光时,她又一次次地失落,然后将仇恨转移到别人身上……就这样她不可自拔地将自己的快乐一次次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伤害着身边所有的人。
  生活中,我们应该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即使你是一个自卑的人,也不应用自己的自卑去伤害他人,因为这样做最终会使自己一无所有。
  自卑其实并不可怕,只要运用正确的心理调适,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往往自己就能轻易走出自卑的禁锢。当然,只有你真正意识到自卑已经对正常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并试图谋求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这一切才会出现真正的转机。
  有些人虽然存在生理缺陷,但并不悲观绝望;有些人五官端正,相貌堂堂,但却不喜欢自己;有些人并没有多少财产,却知足常乐;有些人有钱有势,却厌倦了生活。其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当你敢于肯定自己,努力让这些闪光点在别人面前闪光时,就会对自己多一份信心。
  克服自卑不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正确表现自己。自卑的人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明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的事,往往由于自卑而轻易放弃。对此,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较大的事情,抓住每一个成功的机会,多些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使自己的信心得到逐步强化。
  不追求“十全十美”。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没有错,但期望值过高,就很难满足,从而使自己变得自卑,陷入到痛苦、烦恼中。世界上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处处追求完美,只会给自己设置障碍,终日生活在焦虑、紧张、忐忑不安中。正确的做法是,合理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适度宣泄自己。自卑是一种影响心理健康的不良情绪,长期下去必将使自己的心灵闭锁,情感压抑,容易对身边最亲近的人造成伤害。应该寻求适当的途径进行宣泄。比如可以找家人、朋友、心理医生倾诉一番;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大声哭出来。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内心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感。
  2.抱怨,放任自己的情绪
  抱怨者通常是以自己正确的面貌出现,把矛头直指对方,或不实事求是,以偏盖全……
  抱怨者通常口气生硬,只管自己一吐为快,小看对方心理心境,这样一来,当然就会引起矛盾。
  不要过分指责对方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产生矛盾是否可避免的,而矛盾的源头常常是由一方的抱怨引起的。人们常说,夫妻之间的相处应该是坦诚与体谅,如果要做一个完美的配偶,就要牢记住以下名言:对对方多一些信任和接纳,给予空间,并以行动表示谅解;应该多多包容,多多忍耐,多多欣赏,要少批评,少抱怨。
  第八章 为什么总是把尖锐的矛头指向亲人1…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欲想使家庭幸福,就要在双方之间出现问题时,多多检讨自身的过错,步伐快的拉一把对方,步伐慢的努力追上去,这样也许就可以继续前进了。永远不要抱怨对方、要求对方。在家庭中,要多想想自己应该怎么做,有时对方做得不够好,或许是有原因的,或者是个性使然,有时是因为工作太忙的原因。有些事今天没有做,明天也还能做,在相处的时候,尽可能少的做到不指责对方,不要急于求成。如果你经常抱怨、要求对方,那么你的家庭就会因此而不幸。
  在家庭生活中,感情是两个人的,所以双方都应当要求自己多付出,而不是抱怨对方、指责对方,当然也不应该为了自己的付出而委屈,你应该知道,为你爱的人所做出的付出是幸福的。夫妻间就应该互相支持与体谅,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家庭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港湾,只有先把家庭经营好了,才能很好地应对生活。
  歌剧男高音真?皮尔士与太太的婚姻差不多经历了有五十年之久了。他曾说:“我太太和我在很久以前就订下了协议,不论我们对对方如何地愤怒不满,我们都一直遵守着这项协议。这项协议是:当一个人大吼的时候,另一个人就应该静听——因为当两个人都大吼的时候,就没有沟通可言了,有的只是噪音和震动。”
  格来斯东夫妇共同生活了59年之久了,差不多60年时间拥有持久的相互忠诚。
  格来斯东在公众场所是一个令人可怕的敌手,但是他在家中却从未指责过人。当他清晨下楼吃早餐时,发现家中别的人还都在睡觉,他会用一种温柔的方法,表示他的责备。他提高嗓门使屋中充满了神秘的声音,这不是他在生气,而是在提醒别人:英国最忙的人,独自在楼下等候他的早餐。他很有外交手段,懂得理解他人,他会竭力避免家庭中发生指责。
  是的,正因为每个家庭中都无法避免出矛盾,所以才需要你的理解与体谅,而不是你的抱怨与指责。如果哪个家庭中出现了不和睦,肯定十个有九个是夫妻双方不断指责对方,互相挑剔。所以,一对聪明的夫妻决不会整天唠叨对方的不是之处,而是不断夸奖对方的优点,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
  少点抱怨,多点开心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当一个人在某方面表现的很出类拔萃时,我们就会钦佩他和喜欢他,而对于他人的短处,人们往往会给予指责。因此,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产生矛盾。
  生活中,夫妻之间的矛盾是最为明显的,常常弄得夫妻之间不愉快,甚至关系紧张。如以下实例:
  实例之一:假日里,丈夫主动帮妻子洗衣服,这本是件好事,可妻子并不十分满意,抱怨说:“你是怎么洗衣服,领子都没有洗干净,你干活总是毛毛草草的。你看,晾衣服也不把衣服拧干,淋得满地是水。叫你帮忙,就是越帮越忙。你呀,就会干点自在活,家里的活你一点也不经心……。
  丈夫本来心情不错,可是干了活还落埋怨,不免心里来气,他把衣服一扔说:“好好,我洗不了,你自己来吧!”起身出门去了。
  实例之二:丈夫正在屋里赶写一份材料,急着要交差,妻子下班回来见他还坐在屋里,饭也没有做,于是她一面动手洗菜做饭,一面打开话匣子,抱怨说:“就你工作重要,连饭也不做,太不像话了。你就是懒,不想干家里的活。你那么卖力气,也没见领导提拔你,还是个小科员!现如今谁像你这个干法!”丈夫的思路被打乱写不下去,心里不免来气,高声说:“你还有完没有完?你一进门就不叫人安静!”听了这话,妻子更是不满,说:“你还有功了,不干活,还不叫别人说两句?你是咱家的祖宗?”你一句我一句,两个人就这样吵了起来。
  那么,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唠叨与抱怨者,应该如何去改掉这些不好的毛病呢?
  首先,应多想想对方的心情和需要。很多时候,应换个角度看问题,为其设身处地想一想,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打消抱怨的念头。而且你还能跳出个人的小圈子,会多看到一些积极的因素,就会多一分理解,也就会少一分怨言。
  其次,多想想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家庭矛盾大都与夫妻双方有直接关系,一旦出现问题,责任不可能都在一个人身上。因而抱怨对方是一种推诿责任的表现,自然对方不会买账而产生矛盾。遇事时,不应把矛头指向对方,而是首先检点自己,看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应担负多少责任,那怕就是一点责任也要主动承担。因为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也就不会过多地抱怨对方了。
  最后,多想想家庭关系的大局。在此,尤其是女性考虑总是比较简单,她们心直口快,只管自己唠叨,并不想唠叨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唠叨抱怨的积习难改。对此,就应吃一堑,长一智,多向前看,少向后看,就会自觉放弃那种并不起好作用,甚至起坏作用的抱怨方式,而代之以巧妙地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
  第九章 为什么总是把尖锐的矛头指向亲人2…
  3.学会糊涂一点
  你是否听说,激浊扬清,容可容之事的道理?
  你是否知道,“糊涂”有时候也是一种大智慧?
  你能与别人变通,但为什么不能与亲人变通呢?
  小事糊涂大事明
  激浊扬清,容可容之事。小事糊涂大事明,糊涂,不是自我欺骗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糊涂,容可容之事;明,是在原则性的问题上绝不姑息养奸,这就是大智若愚。这也是人生的最高修养,也是人生的大谋略。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却与自己的亲人做不到这种有意的糊涂。
  人生路上的交叉口数不胜数,但是却有着大小轻重之分。对一些小事而言,不斤斤计较,该糊涂时要糊涂,不要总是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一定要糊涂,当然,该聪明时则要聪明。由聪明转为糊涂则必不为烦恼所困,不为小事所累,这样才会有幸福、快乐,才是成功的人生。你对别人可以做到如此,为什么不能与亲人也这样呢!
  生活中有一种酒叫“小糊涂仙酒”,酒名可谓富含哲理且吉祥。这里的“小糊涂仙”就是要人们学会忍让、谦让,小事糊涂大事明白,才能进入善缘多、诸事吉祥的人生仙境。生活中只要你用心发现,用心去感受,你就会明白其中的真理。当然“小事糊涂”绝非让人事事糊涂,处处糊涂。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分青红皂白,不讲原则性,那就真的成糊涂虫了。
  当丈夫刻意隐瞒行踪,最后却被你发现时,他会说:因为怕你操心,所以不敢告诉你;当丈夫不小心撒了谎,最后却被你拆穿时,他会辩解:你平日疑心病那么重,为了不想和你发生不必要的争执,我才会那么说的;当丈夫编织了一个借口,最后却被你识破时,他会说:其实那是无关紧要的事,何必解释那么清楚,还浪费你的时间。其实,耳聪目明的你大可不必刻意去揭穿他,更不用和他拼命,就算你洞悉一切,你仍然可以傻傻地笑着说,我只是担心你。潜台词就是我知道,但我不打算计较。特别是有第三方在场的时候,你给他留足了面子,他一定会心存感激,感激你的宽容;不要总想着要把所有的事探究个一清二楚,就算你天生有一双火眼金睛,世事洞明,到头来伤了的不仅仅是眼睛,还会连累婚姻,只要把握住婚姻生活的大方向,不偏离正常的轨道,不偏离道德的航线,在小事上不计较那么多,幸福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婚姻生活中,夫妻之间应该学会宽容和谅解。女性更应该“小事糊涂,大事清楚”,这里的糊涂是一种修养,一种胸怀,更何况家庭生活中又有多少一定要论出是非曲直的大事呢?
  聪明的女人会“装傻”
  装傻是一种策略,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貌似痴痴呆呆,实则心底澄明,有隔岸观火的冷静,又有雾里看花的迷离。如果你懂得在爱情里装傻,那么你一定是个能够将生活的各方面都经营得很优秀的人。只有会装傻的女人才会有幸福的婚姻生活!
  这里说的“装傻”,并不是让你忍气吞声,而是换一种思维方式,把生活中的小事模糊处理。
  其实自以为聪明的女人,反而比较不容易得到幸福,因为她把一切看得太透、太懂,一切在她眼里并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一个人想事太复杂的话,那么她一定不快乐!会“装傻”的女人才是真正聪明的女人,并不是每个女人都可以装的水到渠成。这里的“装傻”可以理解成为一种撒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中有痣的女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