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仅仅是成功小偷的另一种说法法吗

2012高三作文冲刺时评一小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天作文冲刺寄语: 50 天作文冲刺寄语江苏高考语文命题掌门人吴锦来我县讲学谈作文强调两点: “作文选材 要有现实感 现实感,立意不要低幼化 ”信吴爷,得作文,得天下! 低幼化。 现实感 低幼化, “地球一小时” 黑夜里寻找节能光明 地球一小时” 10:19:40 来源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 2012 年“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在全球各地展 开。今年中国有 124 座城市参加活动(包括香港、澳门),相比去年的 86 座城市有所增加。2012 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 保家。(3 月 31 日《羊城晚报》) “地球一小时” 是全球性环保活动的品牌, 中国城市参加的数量在递增, 中国公民自觉参与的数量在递增,这是一种量的积累。看上去是居安思危, 其实是“居危思安”。事实上,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已让大自然和地球很 “受伤”,人类更“受伤”。污染严重的地方,明月不再明,天空不再亮, 呼吸不再是清新的空气,喝的也不再是干净的水……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资源 不是无限的,而且很有限。人类已面临着能源紧缺的严峻问题,污染问题、 全球变暖等越来越严重。 “熄灯”是较直观的节能环保举止。“地球一小时”的功效,不限于由 此而节省的电量,更在于“黑夜里的思考”“黑夜里的摸索”。一位诗人说 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黑夜能否给我们每 个人一双寻找光明的眼睛――节能环保如何走向光明之路。我们已经不能对 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M2.5 败给了春节, 恐怕也要败给清明节。尽管低碳意识与行为开始走向我们的生活,但是高碳 生活挥之不去, 尤其在传统习俗的驱使下, 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放慢低碳步伐。 “地球一小时” 要发挥品牌的号召力与发散力。 “一周少开一次车” “无 车日”等,可以认为是“一小时外”的实践接力。一方面,由于节能环保活 动很多是倡导型的,强制力不够,导致功效打折扣;另一方面,政府承担着 节能降耗的责任,硬任务,逼迫在特写时间段里“拉闸限电”,临时抱佛脚, 导致负面影响超出节能效果。处于如此尴尬境地,说明我们还迷失于节能环 保的征途中,行政的力量与企业及公民的配合尚未默契,甚至还会抵触与抵 销。也说明发展与节能环保的辩证关系、和谐关系尚未真正理顺, “边污染, 边发展”和“边发展,边治污”等现象依然突出。 “地球一小时”,时间很宝贵,地球在“休息”,人脑要思考。在环保、 节能、减排上,我们没有多少退路,仅靠自觉自律是永远不够的,需要有制 度来约束,需要用法治来护航。在工业发展上,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要有 严格的环保准入制,不能再维系“一半是黄金、一半是污水”的发展模式。在 生活层面上,低碳生活,仅有倡导是乏力的,还需要配套政策的“发力”。 低碳生活需要低碳共识的支撑, 需要低碳政策的导向, 需要低碳经济的保障。 “地球一小时”,不能让黑夜的宁静悄悄流逝,我们要为此而加油――制度 的建立健全,政策的与时俱进,环保的路径选择,节能的最佳捷径。1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假洋品牌“老人头” 假洋品牌“老人头”热销不只是冷笑话 10:02:12 来源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知识产权部的打假名单中,有一个人们耳熟能 详的品牌――老人头。上世纪 80 年代,老人头是和鳄鱼、花花公子等齐名 的热销品牌。但据意方查证,在意大利根本没有这样一个品牌,有关它的“意 大利背景”及其悠久历史, 都是捏造的。 “老人头”究竟来自何方?记者调查发 现,目前国内市场上有十多家“老人头”,来自意大利、法国、英国等不同地 方,令人摸不着头脑。(3 月 31 日《中国青年报》) 这次意大利来华打假,让人们看到了原来热销的“老人头”没有一丝的意 大利血统,它们比达芬奇家具的“保税区一日游”还要简单,连游都没有,就 标榜自己是远道而来,就像“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一样,标榜自己具有真经。 老人头热销 20 多年,真是个让国人尴尬,外国人笑得背过气的冷笑话。 尴尬之后,我们更应该反思,为啥这“来路不正”的老人头能热销 20 多 年,而且一直没有人质疑,老人头的伎俩为啥没有人识破?从老人头热销, 我们看到了啥? 其实,老人头标榜自己具有洋血统,是在“扯虎皮拉大旗”,只要扯出虎 皮,拉起大旗,就会吸引众多的人前来“投靠”,力量就会越来越大,影响会 越来越深远。而且,我们也看到了在国人的眼中,“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的崇洋心理,与国外搭上边,人们就会趋之若鹜。我们还看到了相关部门在 监管上的缺失,这才让老人头堂而皇之的登上了大雅之堂,如果当初相关部 门能够认真审查,一定能发现老人头这“假洋鬼子”。对于我们来说,假洋鬼 子老人头热销不只是个冷笑话。 现在,问题已经摆在了桌面,如何处理老人头这“假洋鬼子”的问题, 也在考验着相关部门的智慧。老人头的欺骗伎俩比达芬奇还要可恶可恨,但 对这羽翼已丰的老人头是一棍子打死,让其永世不得翻身,还是任其就这样 发展下去,这似乎都不是上策。任其这样发展下去,是在将错就错,是对消 费者的极其不负责任,还会一直影响我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因为老人头羽翼 已丰,一棍子将其打死,从生产到销售,会抖落附着在它身上的“一地鸡 毛”。 老人头的教训,作为商家应该诚信守法经营,其实不扯洋人的虎皮,不 拉外国的大旗,自主品牌也有春天,也能发展,像七匹狼、劲霸、柒牌、红 豆等,都是自主品牌,都经营的很好。作为商家不要再走歪门邪道。而作为 消费者,要擦亮眼睛,敞开心灵,不崇洋媚外,要理性消费,不给假冒伪劣 见缝插针的机会。而作为监管者,更应该做到监管到位,检查不缺位,不越 位,保证守法商家和消费者经营消费的良好环境。对烟草研究评奖应慎之又慎 16:17:52 来源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连日来,一项名为“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的烟草科研项 目。出现在科技部网站公示的 2012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名单中。虽然2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确定该项目是否能够获奖,却还是引起舆论广泛争议。 3 月 31 日,中国控吸烟协会正式书面致函科技部及其奖励办,建议“叫停” 该项目评奖,并称将与相关部门沟通,持续关注此事。4 月 9 日,秦伯益、 钟南山等 30 位院士联名致信本报,对“中式卷烟”项目入选国家科学技术 进步奖候选项目表示严重关切。 院士们在信中指出,作为企业,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上述入选项目的 本质,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卷烟吸引力,从而达到促进烟草消费的目的, 这将导致更多人的健康问题, 损害更多人的生命质量, 有违基本的社会正义。 公告显示,此次参选的烟草研究成果的应用“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适 应性,近三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 1735.74 亿元,新增利税
亿 元”,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这项研究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然而,这项研究成果促进的却是烟草消费的快速增长,可能带来更多的 烟民,是以付出更多社会成本为基础的,损害的是更多公众的健康,违反了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十九条之规定:“国家禁止危害国家安全、损 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 也违反我国已经批准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可能严重损害我国的国家信 誉和国际形象。 事实上,近年来,由于控烟不力等原因,我国烟草行业屡屡被公众和国 际组织诟病,对于烟草研究成果的质疑也不是第一次。 众所周知,烟草对于人们健康的危害是巨大的。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年 因烟草之害而死亡的人数约在 100 万以上,大大超过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占 全国死亡人口总数比重的 12%以上, 是名副其实的危害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 的“第一大隐形杀手”;我国此前承诺的至 2011 年 1 月 9 日室内公共场所和 室内工作场所实现 100%禁烟,迄今尚未实现;2008 年的国际控烟大会上, 我国被授予“脏烟灰缸”奖, “颁奖词”是: “宁要漂亮烟盒, 不要公民健康”。 …… 这一切均表明,我国控烟形势不容乐观,公众健康随时都可能受到烟草的危 害。 国家进行科技奖励的目的是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 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 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很 强的导向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科技进步不仅要带来经济效益,还要带来 社会效益,要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而不是相反。鉴于此,对于一向有助于 烟草消费快速增长却不利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科学研究参加国家科技进 步奖评选,有关部门和专家一定要慎之又慎,在看到这项科学研究带来经济 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坚决不能使其成为某些利益集团 牟利的工具。“临时工 怕的不仅是被当替罪羊 临时工”怕的不仅是被当替罪羊 临时工 16:17:5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3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城管又打人了――在 3 月 27 日的云南呈贡大学城附近城管与小贩发生 的“混战”中,多个小贩和围观群众称城管暴力执法,围殴劝驾路人,导致两 位路过市民受伤送院。(据近日云南网)不久前的 3 月 21 日,徐州一位六 旬老人同样是看不过城管推搡小贩,上前说了几句,结果被“管”进了医院。(现代快报 3 月 27 日)网友在评论中调侃“肯定又是临时工”。但问题正是这群打人的城管可能 真是“临时工”――城管协管员。他们没有编制,可以从社会大量招聘,以文 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工和事业人员为主,待遇也不高。对于这些协管员来说, “临时工”不是推卸责任的说辞,而是真实的生活状态。 “我是临时工,我怕谁?”其实城管协管员怕的人还真不少,他们同样 是体制下的弱者。 首先是怕领导、怕上级。这种“对上负责”的态度对处于中国科层体系最 末端的“协管员”同样适用。这就使城管常常为完成任务而变得凶神恶煞。 其次,他们还怕不服管的小贩,一方面是对上不好交代,一方面是把小 贩逼急了, 这些不配钢盔和防刺背心的城管协管员也有性命之虞。 2009 年小 贩夏俊峰砍死城管的事件便是如此。 当然,和所有临时工一样,他们怕生病、怕受伤,因为他们的待遇也很 低。以北京华威保安公司 2012 年的城管协管员招聘为例,月工资为 1200~ 1800 元,管吃住,发衣服被褥。这么点工资在今天的北京几乎无生活可言。 他们还应怕媒体和记者。 正是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在一次次的事件 报道中妖魔化城管形象,在一次次的调侃中使“临时工”成为了一种说辞,一 个笑话,而非一个思考的议题。奔走在大街小巷的这些城管和政府部门到底 是什么关系?他们又是处于怎样的生存状态?这些问题变得无关紧要,反正 我们只要知道城管和临时工是中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即可。 前几日青岛《半岛都市报》(3 月 28 日)也有一条关于城管协管员的新 闻, 说的是街道办出动机关干部、 环卫职工、 城管协管员 160 余人清淤了 1200 余米的河道和护坡。――这里用的是“城管协管员”而非城管,记者是否也觉 得将惯常出现在丑闻中的城管与“清淤”联系起来有违常理?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普通城管协管员很难被人理解,他们奔波讨生活, 赚的是小贩的钱,受的却是与贪官污吏之类强势群体陪绑在一起的骂声。其 实这群无编制、无保障的群体,也是体制下的弱者。没出事时他们是到处跑 的苦力,出了事他们就成了替罪羊。 这里不是要抹煞城管协管员在执法中的暴力和错误。暴力执法当然不对 ――问题是,是谁给了他们胆子去暴力执法?是谁对这种行为睁一只眼闭一 只眼?是谁让不是罪魁祸首的城管协管员每一次都变成千夫所指?又是谁 躲在“临时工”的身后,高枕无忧甚至逍遥法外?生为房愁, 生为房愁,死为墓忧 16:17:5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4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今年清明节,多地倒是春和景明。当然,你上网转一圈,还是会发现不 少清明时节愁云惨淡的新闻,比如节令性出现“死不起”的殡葬暴利讨论。有 网友发微博称:我们这儿,房价六七千元,墓地 9000。我就知道人死了也躲 不过通胀。还在北京活着的人,赶紧到河北买墓地吧。子孙们一年来一趟, 没必要买城里 3 万 6 的。 这条微博脱胎于一条新闻, 据新华社报道, 由于北京墓地价格一再飙高, 很多北京人开始去周边的河北等地购买墓地。北京东部通燕高速附近的潮白 河,两岸各有一座陵园,分属河北省和北京市管理。前者一个墓穴价格已涨 到 9000 元,而后者价格则为 3.6 万元。――“活在北京,葬在河北”于是成为 这个清明节期间一个网络热议焦点。北京市殡葬协会副会长姜晓刚对此回 应,北京也有便宜的墓地,但市民“不领情”,挑大小、挑风水。他认为,我 国应当出台《殡葬法》规范殡葬行为,同时破除殡葬旧习。(《京华时报》4月 4 日)据报道, 北京市民政部门也开展有“零百千万”工程, 即“零消费骨灰海撒、 百元骨灰盒、千元殡仪服务、万元骨灰安置”,据说并不太为市民接受。我 们当然不否认民政部门的相关殡葬公益化的努力,也不否认确实有不少人受 “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观念影响,一味追求“阴府豪宅”般的奢华墓葬。 但是,哪怕跳出北京,置于全国语境下,高收费、乱收费的经营性殡葬 服务,还是比低成本公益性为主的基本殡葬服务多得多。绝大部分市民绝对 不是对某些公益性殡葬改革“不领情”, 更不是故意苛刻地“挑大小、 挑风水”。 而是由于殡葬服务本就是个选择性很小的特殊民生行业,随着土地资源的日 益稀缺,相关服务的成本和价格会越来越超出一般小民百姓的承受极限。 “生前经适房,死后经适墓。”早就不是笑话,而是苦涩的生活现实。 现在问题是, 以前还能勉强选择北京的“经适墓”范围, 正由京城慢慢向京郊, 向周边河北等方向迁移。 如果真的出现越来越多“活在北京, 葬在河北”的“黑 色幽默”,那只能说殡葬改革方面,相关部门或还未尽到全力。 这种“死无葬身之地”的焦虑,不光是在北京。近日新闻称,作为现存最 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桂林靖江王 陵核心保护区内冒出了 6 万多座私坟。(新华社 4 月 4 日) 除了王陵,北京昌平的皇陵,据称也是“小产权”墓“重灾区”。这里估计 除了“风水因素”外,考量最多的可能还是价格问题。既然各地都有私坟大量 挤进王陵,那么这背后的丧葬乱象,或就不该只是打击取缔这么简单。 如何让民众生的权利和死的尊严,都能得以体现,恐怕是丧葬公益化改 革最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个清明前夕,国家发改委和民政部发布了《关于进 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其实,类似意见每年两 会,都是重点的民生议题,解药也不是没有:让公益性殡葬服务真正公益, 基本服务政府定价,其他服务试行政府指导价;经营性殡葬服务,打破民政 部门的某些审批垄断,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以市场竞争来保障质优价廉的殡5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葬服务,让民众不再没有选择权,不用再偷偷摸摸挤占皇陵、王陵建非法“小 产权墓”。当然,再辅之以丧葬观念的改变,“死不起”的尴尬才能最终终结。就读“男子中学 也难免成 伪娘” 就读 男子中学”也难免成 伪娘 男子中学 也难免成“伪娘 16:18:0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 象。近日上海有关方面正在酝酿打造第一所“男子中学”。此事引发争议,有 人对“用性别隔离的方式圈养弱势群体”的做法表示质疑,但也有人对改革的 尝试给予肯定。(《新京报》4 月 4 日) 即便遵循自然生长,不接受正规教育,自身存在的荷尔蒙也会让男生成 为一个“原生态”的爷们儿。但时下的男生为何遭遇危机、日益变“伪娘”? 首先,罪魁祸首是家庭教育。时下,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父母娇惯, 是当今社会通病。然而,重男轻女的思想,事实上还是根深蒂固。所以,一 个男孩出生后,几乎形同“小皇帝”,从小理所当然地享受来自父母、爷爷奶 奶、姥爷姥姥等所有家人的宠爱与呵护――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如同温室 里的幼苗,风不能吹着,阳光不能晒着。在这样的“圈养”生长环境下,孩子 自然会缺乏社会担当的意识,自我生存的能力,以及抵御挫折的心理素质, 男孩如何不会变“伪娘”? 还有一点值得强调,即现在有太多的家庭,母亲过于强势,父亲沦为小 “羔羊”,女方动辄对男方颐指气使的霸道行为与性格,也潜移默化,影响着 孩子的性格养成。 其次,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有关。时下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泯灭孩子个性 的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与听话才是好学生的标准,让学生――无论是男生 还是女生,都变成了一只温顺的“猫”。尤其是,时下的学校――不管是幼儿 园、小学还是中学,孩子面对的几乎清一色的是女老师,潜移默化下,男生 难免会变得刚性不足、柔性有余,缺乏爷们儿性格的养成。 第三,由于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学校怕承担责任,我们对孩子缺乏有意 识的挫折教育。笔者从媒体多次看到这样震撼人心的教育。在日本,每逢下 雪天,日本很多学校会让中小学生脱掉棉衣,身着背心在风雪中跑步;在韩 国,中小学会经常参加军训,在泥泞的沼泽里集体“打斗”、扛沉重木头…… 他们在“逆境”里养成不怕挫折、勇于竞争、敢于拼搏的顽强性格。 其实,每个国家都很重视挫折教育。比如,美国挫折教育是认识劳动的 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规定:学 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 自己挣!”不管家里多么富有, 孩子一般 12 岁以后就得给家里做家务, 如剪草、 送报等。 作为中学生,性格、气质基本“定型”,单靠充满“男人味”的课程教育, 恐怕于事无补。“中国人盯上英国学区房 说明啥? 中国人盯上英国学区房”说明啥 中国人盯上英国学区房 说明啥? 12:24:2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6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在中国的大城市, 学区房是抢手货, 名校旁破破烂烂的旧房子价格坚挺, 大家依旧趋之若鹜;如今,这股抢学区房的热潮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按照英 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说法,中国人盯上了英国的学区房。 对于雄心勃勃的华裔虎妈来说, 督促孩子成为学校的优等生后, 会希望 他们就读于英国的顶级大学,可能还会在附近买一套供他们居住的房子。伦 敦西区温克沃思公司的罗德?赫弗南说:“中国是个庞大的市场。我们今年有 大约 70%的买家是外国人, 其中 60%是中国人。 他们给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 伦敦大学学院和其他院校读书的儿女买房。”数据显示,伦敦去年成交的新 房当中,中国和亚太地区买家占了三分之一,是 2009 年的 8 倍。 中国的父母越来越倾向于让子女出国留学,而且留学出现了低龄化趋 势。据美国《侨报》报道, 2005 年至 2006 年,内地仅有 65 名中学生赴美 读中学;到了 2010 年至 2011 年,人数猛升至 6725 人,5 年增长了 100 倍。 这很大程度源于国人对国内教育体制的不满, 填鸭式的教育不仅扼杀创 造力,而且缺少个性。教育工作者意识到问题之所在,开始进行改革。一项 有趣的改革举措是办男子学校。 据美国《侨报》报道,上海市第八中学近日已就“办男子中学”提交申请 方案,如果申请得到批准,有望诞生上海改革开放后第一所男子中学。该报 评论认为,作为多元教育的方式之一,男校不妨一试。如何培养新一代的“男 子汉”?办一两所学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转变社会风气,需要全体公 民的共同参与。 扼杀创造力一直是教育的一大弊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至今 没有生产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宠物小精灵”或是“巴斯光年”。 《华尔街日报》4 月 2 日报道透露, 中国希望凭借“豆腐男孩”进军全球动画市场。 该片耗资 500 万美元,将于 2014 年正式上映,制作者希望这个角色能够激起外国观众对 中国动画的兴趣。 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创造力?《华盛顿邮报》采访了天使投资人徐小平。 他说,在中国,若干因素助长了父母的狂热,主要因素是激烈竞争。由于如 此之多的人都想进最好的学校和获得最好的工作,除了关系之外,唯一办法 是通过划分等级优劣。高考,扼杀了青少年的热情和创意。 当然,中国的教育绝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基础扎实、成绩好。据法新社 报道,澳大利亚独立智库格拉顿研究所 3 月底发布的一份报告书指出,东亚 是杰出学校的中心,该区域有全世界最好的四个教育体系――中国香港、韩 国、中国上海和新加坡。格拉顿研究所的学校计划主任本?詹森表示:“在中 国上海,15 岁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比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的同年龄学生 高出两三年的水平。” 在光鲜的成绩背后,也不能忘记大量文盲的存在。香港《南华早报》3 月 31 日发表题为“中国内地文盲代价――1360 亿美元”的报道。世界扫盲基 金会本周发表的这份报告称, 全世界有超过 8 亿人不具备完成一些简单任务, 比如读懂药物标签或填写申请表等所需要的基本读写能力,他们每年给全球7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经济造成的损失为 1.19 万亿美元。文盲耗费发达国家 2%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是 1.2%,发展中国家是 0.5%。(王冲 原题:教育绝不是抢学区房)官员充记者, 官员充记者,不必无限解构 12:24:2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不久前,在山东省政府举行系统调研工作会议上,省长姜大明要求,官 员去基层调研要做到“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姜大明还告诫官员:“在下 去调研时,不要暴露官员的身份,可以说自己是报社记者,这样才能了解很 多真实的东西。” 此言既出,批评的声音一时间甚嚣尘上。有批评官员作风不深入的,有 指责官员带头招摇撞骗的,有讥笑冒充本身就是造假,有旁敲侧击“难怪假 记者难禁的”,总之,再一次显现出一个官员想出了个点子后,不仅难见创 新之誉,反而很难避免舆论非议一边倒的状况。 此类批评的声音,也许不无一定的道理。但批评指责一件事还要看动机 和效果上的正当性。针对各级官员已严重脱离群众,且群众对官员信任感降 至低谷的现实, 要改进官场调研“隔着玻璃看、 坐着车子转”的走马观花现象, 姜大明要求官员微服私访,借鉴记者“走、转、改”的经验,甚至不妨“冒充” 记者走基层,在转型时期,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全媒体公民记者时代,官员本身就不应与记者身份过于区隔。官员也 应该有学习记者采访的自觉甚至自由,只要不是存心骗吃骗喝骗财或者涉嫌 敲诈,官员客串一两回公民记者,不该有造假、招摇撞骗之讥。 从效果看, 官员调研与记者采访是大不一样的。 官员下基层, 一般说来, 首先就进入了基层官员预设的“埋伏圈”。参观的多是盆景,只能看到好的, 汇报总是成绩,不给予盛誉都不好意思。甚至还有人披露,连那些“路人甲” 之类的群众,也干脆是请信得过的干部扮演的。即便调研是突然进行的,如 今的群众对各级官员也是戒备大于信任的,有怕说错了被“秋后算账”顾左右 而言他的,有知道“说了也白说”干脆选择沉默的,有害怕官员角色,投其所 好“小孩过年尽说吉利话”的。这样的调研哪能听得到民声,摸得准民情?相 反,要是换了记者,情形会如何,想必已用不着笔者在此废话了。 行文至此,想到了时下常见的对官员话语无限解构的现象,凡是官员说 的话,必会成为解构的对象。比如,官员下基层微服私访的说法,假定不是 出自省长之口,而是出自学者之口,也许舆论的反响会大不一样,或许还会 招来一片赞美!我以为,舆论对官员的话语也要看效果,看是否有利于社会 进步,是否有利于增进民众福祉,而不宜脱离转型时期的实际,一味解构并 嘲讽之。不能带着先入为主的情绪和刻板的偏见去看待官员的言行,长此以 往,只会让官员噤若寒蝉。“没有结果 让财产公开走到新拐点 没有结果”让财产公开走到新拐点 没有结果 12:24:2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官员财产公示,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记者调查发现:从“第一个吃 螃蟹”的新疆阿勒泰,到之后陆续试点的浙江慈溪、湖南浏阳、宁夏银川、8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宁夏青铜峡等地,包括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在内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公示制 度,虽然操作差异很大,但结果却非常相似――没有结果。(《南方都市报》4 月 4 日)“没有结果”是媒体的判断,做试点的地方政府官员却不这样认为,在 他们看来是“效果很好”, 已经不需要添加新的内容了。 青铜峡市官员就表示, “公示后所有拟任干部信息,没有接到一起举报或者异议”―― 而在专家看 来,没有举报没有异议,恰恰说明公示的方法有问题,老百姓无法得监督之 门而入,试点也徒具观赏价值。 “零投诉零异议”使得当下官员财产公示走到了一个新的拐点:是效果 很好,试点很成功,已经不需要再探索改进了;还是效果很糟,试点很不成 功,必须考虑另辟蹊径? 笔者更倾向于后者。认真研究这几个地区的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后发现, 它与老百姓心目中的“公开”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老百姓无法监督,关键 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家无法核实申报内容的真实性,“资产至少 20 万的人随 便填写上 5 万”, 而旁边的人看一眼之后随手就可以写“6 万”, 谁都无可奈何; 二是所谓的公开也多局限于单位内部公示,银川市的公开范围就是“熟悉该 干部的同事、 朋友圈子里”, 美其名曰“对情况比较了解且保护隐私”……信息 真实性不能保证,公开又是很小的圈子化,老百姓再怎么“眼睛是雪亮的”, 老百姓再怎么“监督热情高涨”,你又拿什么投诉,凭什么持有异议呢? “零投诉零异议”的“成功试点”,或许最大的功效就是让公众丢掉对“试 点”的幻想:在官员普遍反对的前提下,仅靠几个地区几个官员的“积极性”, 要给监督官员撕开一个口子、趟开一条大路,是不可能的。把太多的希望寄 托着试点上、自觉推进上,只能是失望更多,公众的耐性损耗更多――轰轰 烈烈的几大试点都归于“没有结果”的结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民意基础有了,中央表态有了,年复一年的讨论与制度设计有了,改革 的基础应该说已经非常充分了,楼梯响了几响,总是见不到下楼之人。既然 是必然触及官员利益的核心问题,既然很多“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不是一处 一地所能突破的,那么就应该开始着眼于“顶层设计、上层推动”了――申报 体系中缺乏信息核实的调查,体制内的力量在哪里生发,社会信用缺失难道 不应该从官员身上开始修复吗?公开的步子始终迈不大, 公开的项目、 内容、 范围是不是要有制度层面的硬性规定来“助推”?近日中央领导一再强调“体 制改革”的决心,而公务人员的财产公开显然就是最大的一块试金石。 全国范围内耗时近三年的公示试点犹如泥牛入海,没有激起任何涟漪; 一个被视为触动地方官员利益的改革,风平浪静地“效果很好”,怎么不让人 生疑?官员往自己身上套枷锁,“七成受访官员表示反对”,障碍的确会有, 却绝不该成为一劳永逸的“挡箭牌”与“拖字诀”,改革没有点勇气、没有点决 心、总想着钝刀子剁肉怎么行?当林林总总的所谓试点都呈现出“无疾而终” 苗头的时候,大家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所有的民众都在看、都在期 待,下一步,怎么走?9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禁酒办禁得了公众的焦虑与想象吗 12:24:29 来源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网民“张宏杰”4 月 3 日晚间发布一张图片,画面中是一组(河南省商丘 市)宁陵县政府机构的牌子,其中一块牌子写着“宁陵县禁止午间饮酒办公 室”,“张宏杰”点评说,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片以为是 PS 的,但查到了,“我 才相信,有的机构设置已超出想像……”(4 月 5 日《南方日报》) 这是一个“××办”漫天飞舞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办”令人眼花缭乱,一提 到××办,公众似乎就打心底厌恶与抵触,忍不住揶揄或调侃,“禁止午间饮 酒办公室”的命运夜也是如此。 其实,对××办大可不必一棍子打死,不是所有的××办都该停办、应该被 质疑,比如打拐办就完全有理由存在。那么,为何××办一经面世,就总能引 发人们的不安与不满呢? 首先,人们想到了机构臃肿与公帑靡费。每个××办都需要人来操作,都 需要经费运行, 而这都是由纳税人买单的。 前不久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称, “一些乡镇好几百个干部,小汽车停了好几排,一些地方政府秘书长有十几 个,每个秘书长都要给房子,配汽车,这些支出最终都是老百姓买单”,“老 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啊!”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虽然,河南商丘 市委宣传部回应称禁酒办是一个临时机构,并没有增加人员编制,但其他×× 办是否也是如此?恐怕令人悲观。 其次,人们想到了政令不通与官僚习气难除。应该说,设立禁止午间饮 酒办公室的初衷是良好的, 统计显示, 宁陵县禁酒办通过调查, 全县各乡镇、 县直各单位业务招待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分之二。公务员确实不应该中午 饮酒,问题是为何禁令下发了,还要设置配套机构才行,如果不设置配套机 构是不是就难以推行? 最后,人们还能想到公款吃喝之风颇盛。一提及公款吃喝,公众就有怨 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痛批公款吃喝风,而在宁陵县为了 遏制公务员午间饮酒,不得不专门设立禁酒办,既能让人看到当地严格遏制 公款吃喝的决心,但是反过来,也不由得让人揣测当地的公款吃喝现象是不 是已经到了非遏制不可的地步?公务员午间不能喝酒,晚上呢,非工作日 呢? 小小的禁酒办,“一不小心”聚焦了公众的多重忧虑。禁酒办,真能禁掉 公务员午间饮酒吗?能消除公众的焦虑与想象吗?对禁酒办等××办, 我们也 许不必将其污名化,但“××办”们确实需要用实际行动为自己正名,即如何真 正发挥效力,赢取公众理解。 其实,与其设置那么多“××办”,不如设置“问责办”,让现有制度发力, 当现有制度真正发力了,何须那么多××办。叫停大学生集体出游是因噎废食 16:01:23 来源 新京报 来源:10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4 月 4 日,上海交大和华东政法数十名大学生自发出游,在苏州太湖不 幸发生游船意外事故,4 死 4 伤。事故发生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 学、上海财大等高校均叫停了学生集体出游。 大学生游湖遇意外,4 个生命的逝去,令人惋惜,事故所暴露出的大学 生出游的安全问题,确实值得反思,然而,大学因此将学生集体出游全部叫 停,未免因噎废食。 在讲安全的思维下,学校和教育部门对于学生出游,莫不如履薄冰,大 多学校为规避安全风险,大幅压缩乃至禁止学生出游。许多地方规定,学生 出游计划须由教育局审批。未成年人如此,成年的大学生也如此,上海多个 大学的做法就是明证。 教育管理者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禁止学生出游,牺牲的是学 生们的权利。教育,不仅只是在学校围墙之内,学校之外的广阔的空间,美 好的山川田野,悠久的名胜古迹,多元的地域文化,同样是教育的大课堂, 这样的课堂所能提供的鲜活知识,在封闭的校园里是不可能学到的。 正因如此,在国外,组织学生出游是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新加坡,每年 3 月中小学都有一周假期,用以组织学生旅游。在日本,初中生可以外出游 玩三到四天,高中生可以去国外。 学生出游或许难以避免安全风险,但这样的风险是可以通过缜密的教 育、组织和管理,最大程度加以避免。就像这次太湖游船事故,如果学校对 于学生出游展开全面的安全指导,学生在上船时都穿上救生衣,如果当地的 快艇管理不是如此混乱,悲剧本不会发生。 学生的安全,不应是消灭孩子快乐的安全,不应是捆住手脚的安全,而 应多在实践中,让学生接受安全教育,获取自我保护经验。学生如果从小到 大都在“人造的安全”下成长,那只会害了他们,等他们走出学校,迈向社会, 他们自我保护的技能将是残缺的,难以应对复杂的人生风险。 中小学生不是婴孩,时刻都要抱在手里,而大学生已成年,更具自我保 护的能力,因此,教育管理者无须对他们过度操心和看护,还他们自由,还 他们快乐,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此。别让废弃手机沦为“地沟机 别让废弃手机沦为 地沟机” 地沟机 12:09:1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电子通讯时代,随着手机用户的增长以及手机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废 旧手机数量也越来越多。目前全球每年废弃的手机约有 4 亿部,其中中国有 近 1 亿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发布的《化电子垃圾为资源》报告预测, 到 2020 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 2007 年增长 7 倍。(《中国青年报》3 月29 日)废弃手机多到了成灾的地步了,目前其在中国的命运如何呢?仿照地沟 油的说法,我以为正在出现一种“地沟机”现象。相关调查显示,约四成消费 者将废旧手机积存在家里,一成消费者将其送给亲友,另有五成消费者的废11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旧手机最终流向了街头回收手机的小摊贩。而流向街头小贩的旧手机,大部 分就是运用最简陋的技术进行翻新后再销售。这正是所谓的“地沟机”了。 如果说地沟油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必要的重视的话,那么对“地沟机” 危害的认知程度恐怕尚未普及。其实,“地沟机”的危害并非止于假冒伪劣之 类,核心的危害还在于电子垃圾污染。专家介绍,一块废旧手机电池的污染 强度是普通干电池的 100 倍,可污染 6 万升水。如果将废旧手机运到垃圾场 焚化,更容易生成致癌物。而翻新过程中,那些鼓捣废弃手机的小作坊在露 天提取贵金属,直接倾倒残液,必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可见,“地沟机”不 论是废物丢弃还是简陋的技术翻新,都无法回避污染环境危及人的身体健康 等终极危害。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部废弃手机换一个角度看也是一个聚宝盆。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毛蕴诗教授指出,手机中 有 45%的塑料、20%的铜、10%的陶可回收再利用,80%的原材料可用来制 作水壶、长凳、自行车甚至萨克斯管。我国每年废弃手机 1 亿部,若回收可 提取 1500 公斤黄金。但如今,宝贝极少有人看见,倒是浑身上下长满脓疮 的“地沟机”俨然成了废弃手机的主导流向,岂不悲哉! 论者又要提及发达国家的做法了,像欧盟的《电子垃圾处理法》之类。 立法管理固然也是可取和必须学习的,但是联系我国的实际看,仅此仍是远 远不够的。我觉得还应该重视环境伦理和资源伦理,重建企业的社会责任。 比如相关企业之所以缺乏回收废弃手机的动力,至少还因为他们需要的那些 塑料、铜、银甚至于黄金等得来太容易了。 地球上的宝藏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国又是一个总体上资源匮乏 的国家,再也不能让企业在得来全不费工夫之余,无视最简单的资源回收利 用了。眼下应设置一个资源使用门槛,建立一个资源利用终身责任机制,以 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 促使相关生产企业, 即便仅从企业自身再生产的角度, 也不得不重视减少环境次生危害,重视“以旧换新”式回收利用。“谣盐 是怎样炼成的 谣盐”是怎样炼成的 谣盐 19:57:50 来源 四川在线 来源:四川在线从清明放假以来,甘肃兰州各大超市一场沸沸扬扬的“抢盐”闹剧上演 并持续升温。随后,多家媒体报道了兰州盐市供应充足,价格完全正常的事 实真相。同时各中盐专卖批发点、大型超市以媒体报道为依据劝告市民了解 事实真相,不要相信谣传而盲从抢购。这两天,市民抢购热潮逐渐平息。(4月 7 日《西部商报》)“抢盐”闹剧甚至也在武汉出现。《武汉晚报》报道说,兰州男子听信 谣言在武汉抢购 13000 斤食盐,最后的结果是:退不掉,卖不得,运不走。 “抢盐”闹剧并不新鲜。去年三月,因为日本核泄漏危机,就曾经爆发过全 国性的“抢盐”浪潮。更让人纳闷的是,改革开放 30 年,“抢盐”闹剧似 乎便从未停止。在社会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谣盐”为何仍然 屡屡出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12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1947 年,有学者给出了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 ×(事件的)模糊性。食盐对于民众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不可或 缺,一旦有食盐涨价的传说,民众便会产生“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少数居 心叵测者,则会试图“囤积居奇”,想借机大捞一笔。于是乎,“别人抢, 我也抢”的现象,也便随之出现。可以看出,“谣盐”之所以会屡屡产生, 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原因,譬如群体极化、从众流瀑、寒蝉效应等。 古人云:谣言止于智者。倘若一个谣言的接受者,有着自己独立与明智 的判断,他便不会轻信谣言。食盐价格会暴涨么?倘若你相信,只能说你对 国家的食盐专卖体制,太不了解。是的,食盐流通是国家专营,价格控制很 严,虽然这一体制存在种种弊端,但是在保证食盐供应这一点上,还是很有 优势的。另一方面,全国一年的盐产量超过 6800 万吨,其中井矿盐占 4000 万吨,绝大部分用作化工原料,一旦有需要,这些产能很容易生产出足够的 食盐。 “谣盐”的受害者,同样不了解我们政府“稳定压倒一切”这一执政理 念。食盐涉及每个民众的利益,放任食盐价格波动,不仅可以引发“抢盐” 风波,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从这个角度看,食盐价格不可能暴涨暴跌。 即便要涨价,也会如油价上涨般“温水煮青蛙”。 对于“抢盐”闹剧,媒体认为,消除恐慌的良方当然是科学知识的普及、 信息的公开、政府的公信力。是的,对于“谣盐”或“谣言”,不仅需要通 过法律手段来控制谣言的传播,更需要通过辟谣发布真相来重塑政府公信 力。谣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辟谣的管道。 《人民日报》最新评论说“网络家园决不能任由谣言疯长”――“杜绝 谣言的生长,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文中这句话我深表赞同。既然 “谣言止于智者”,谣言又取决于(事件的)模糊性,要想每个公民都具备 防谣辟谣的能力,恐怕有赖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一步开放――唯 此,每个公民才可能成为“智者”,“谣盐”之类才不再有藏身之处。运动队除了养鸡还得养啥 19:48: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近年来,体育赛场上的兴奋剂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不少是运动员误服误 食含有违禁成分的药物或食物所致。为避免“被兴奋剂”悲剧发生,正备战 伦敦奥运会的马拉松国家队最近在丽江自己开辟养鸡场,队里领导、教练亲 自当起了“养鸡专业户”。(新华网 2 月 23 日) 当下肉类食品安全问题风声鹤唳,上述新闻并不稀奇。食品安全问题频 发之际,一般人要么无奈地信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对食品安全乱象全 无脾气; 要么在行有余力之际另辟蹊径, 试图自给自足。 马拉松国家队领导、 教练齐上阵,客串“养鸡专业户”,天津柔道队建猪圈养猪等,这些都是出 于自给自足考虑。 在社会分工高度细化的市场经济时代,自给自足不仅是散居农村偏远地 区的旧式农民的信仰,还上升为体育专业队伍的硬措施,这的确是让人笑不13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起来的大笑话。我不知道马拉松国家队领导、教练分心于养鸡事业,这是否 有损于马拉松训练的主业,也不知道其业余养鸡事业能否顺利,我比较担心 的是,其绿色无污染的目的能否真正实现――鸡苗、鸡药、鸡饲料等方面同 样要与外界发生交换,如果整体市场状况不佳,谁能保障所有这些环节做到 绿色无公害呢? 所谓优化环境,其中“环境”无非两类:一是针对自然人,比如公民是 享受普惠待遇还是超国民待遇;二是针对法人,比如企业是享受公平的还是 “特别优惠”的投资环境。 正如马拉松国家队自给自足地养鸡一样,少数人的环境优化虽被一些人 信奉,但这恰恰是大多数人环境堪忧的反证,可以说从根本上是靠不住的。 这种盆景式优良环境在生活中太常见了。比如,日本环球骑行者在武汉丢自 行车,发生在外籍人士身上是全城出动、立即破案,而发生在普通市民身上 往往报案无人理,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干脆自认倒霉。又比如“被兴奋剂”事 件, 发生在普通食客身上就跟没发生一样, 但发生在著名运动员、 贵宾身上, 那就是大事,最终往往采取非常规措施来确保。 最有意思又最经不起说道的,是各级政府提出的优化投资环境的政策和 措施。那些花样百出的说辞,在招商引资方面甚至连土地法、税法等基本法 律也置诸脑后,这看起来是很为企业着想,但在根本上仍有损于市场公平。 比如前不久出现的网店“开发票不如死”现象,还有常见的物流货运不超载 就干脆亏本、中小企业完全照章纳税就只有等死等怪现象,都凸现了市场公 平的大问题。改善投资环境虽是一些地方认同度颇高的理念,但它只是选择 性改善。在一些大的投资项目、招商引资企业的诉求引起地方政府的格外重 视之时,有时也意味着另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被忽视。假如一些艰难创 业者只有违规违法才能维持生存,那许诺给那些大企业、招商引资企业的各 种优惠又岂能让他们放心? 少数人、少数企业的优良环境正如反季节的温室盆景一样,最终是缺乏 代表性的,靠得住的仍是由法制守护和公平的阳光照耀的大环境。政府部门咨询投诉电话为何多半“梗阻” 政府部门咨询投诉电话为何多半“梗阻”? 16:24:33 来源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昨日,本报刊发了《市纪委监察局暗访发现政府部门咨询投诉电话多半 “梗阻”》的报道,引起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高度重视。针对报道涉 及的投诉电话不畅问题,该局迅速召集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查明了电话接听 不畅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立即进行整改。(4 月 7 日《珠江晚报》) 政府部门公布投诉电话的初衷是好的,一是方面群众办事,有什么事不 必舟车劳顿、亲力亲为跑到政府机关,可以拨打电话解决,为群众节省了时 间、人力和物力;二是提高了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 进工作,树立了政府社会形象,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所以让政府部门咨询投 诉电话热起来,是一种双赢之举,方便了群众,又树立了政府形象。14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然而,现实中政府部门公布的投诉电话却多半“梗阻”,或者打不通, 或者无人接听,或者有人接听就是与群众弯弯绕、办不成事,不仅凉了群众 的心,而且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社会形象。更有甚者,当政府部门的 投诉电话打不通,群众利益受损却无处投诉时,有些人会采取极端方式主张 权利,有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政府部门咨询投诉电话多半“梗阻”原因何在?在笔者看来,重要原因 在于缺乏外在的监督和约束。群众有事打咨询投诉电话,如果打不通,起初 或许会再试试,但试了几次后依然打不通,或者就会选择其它渠道进行咨询 投诉,或者干脆就算了。而即使政府部门的咨询投诉电话“形同虚设”,倘 若没有群众向有关部门投诉、倘若没有媒体介入,问题是难以被发现和解决 的。 政府部门公布的咨询投诉电话通起来、热起来,是“服务政府”、“责 任政府”、“执政为民”等理念落到实处的第一步。那么,如何保证咨询投 诉电话的畅通、常通? 笔者以为,不能仅靠政府部门自觉,应将政府部门咨询投诉电话使用情况纳 入信息公开考核范围,把接听情况、为民办事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比 如,可以将政府部门咨询投诉电话进行整合,由统一部门负责受理,根据受 理内容与有关部门联系,既增加了监督环节,也避免因职能交叉、界限模糊 致使部门之间扯皮现象发生。再比如,可以借鉴 110、120 的问责机制,对 于电话不通、不能为民办事、造成工作失误或者产生不良影响的,给予行政 处分,甚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样,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才能对群众的咨询 投诉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和“零懈怠”。一滴水里的“芝麻” 一滴水里的“芝麻”与“西瓜” 西瓜” 16:24:20 来源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有关污水横流的新闻,似乎早已钝化了我们的痛感。据资料显示,武汉 市内的 18 个饮用水水源地有 12 个都与排污口为邻,青山区数个排污口的生 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长江。而由亚行贷款项目建成的污水收集泵站更是 闲置了六年。截至 2011 年底,武汉市排水公司下属 9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 污水量甚至不到供水量的一半。(4 月 6 日中国广播网) 我们对于水的诗意想象,已经越来越丧失了实物依托――“水何澹澹”、 “碧水东流”、“水心镜面”……这些取之自然的意象,除了被围墙圈起来的人 造景观里尚能窥探一二,在农村、在山谷,也很难见到干净的水流。长江里 的污水究竟有多少?这是个谁也说不出具体答案的问题。但沿途生活的民 众,大致能描述个子丑寅卯。至于那些命运攸关的“刀鱼”云云,虽失语失聪, 然而每年飙涨的“天价”数字,早已将江水里的生态透露得一览无余。 与此同时,水资源的战略价值已经日益彰显。美国情报机构日前发布报 告称,到 2040 年,淡水供应将难以满足全球需求,从而加剧政治上的不稳 定,阻碍世界经济增长,并给粮食市场带来风险。科学家们预言,如果不改15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变用水方式,30 年后,全球水资源将短缺近 50%。或者说,人类需要 2 个地 球来承载自己的“水足迹”。 一方面是水真的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污水越来越多,可用水源捉襟见 肘。水少了,自然要想办法保护,主流的思路有二:一者,提价促节约;二 者,低碳节能。这些办法当然皆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其实都是在面对既有 可用水源事实下的办法,那么,为什么不能从源头上“净水”呢? 我国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是世界上人均拥有 量最低的国家之一。 面对本就稀缺的水资源, 我们本应更加珍惜, 遗憾的是, 2008 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报告就指出,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面积约 13.7 万平方公里,88.4%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及至今日,武汉污水收集 泵站更是闲置了六年,武汉市排水公司下属 9 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甚 至不到供水量的一半……民众淘米洗菜浪费了一桶水,我们尚且要循循善 诱,而这些随处可见的污水管与不工作的泵站,又是怎样逃过了监管者的法 眼? 如何保有一滴干净的水源,各有各的神通。一滴水里,也有它的“芝麻” 与“西瓜”,公共治理的思路或不能仅仅顺流而下――更应逆流而上、溯本清 源。一条运煤专线背后的环保之忧 16:24:11 来源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一条由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投资建设的运煤专线在尚未通过环评 审批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在呼和浩特市石人湾自然保护区内打桩画线,在当 地百姓的极力阻止下施工队才暂且停工。 这片被运煤专线盯上的石人湾植被茂盛,清泉涌动,鸿雁等珍稀野生动 物流连忘返。而一旦运煤专线建成,这 3000 公顷的保护区将面临毁灭性的 破坏。更为令人忧虑的是,当地环保部门对运煤公路即将修进石人湾自然保 护区一事竟毫不知情,环保局个别领导甚至连石人湾自然保护区在哪儿都不 知道,简直令人扼腕愤然。 “科学发展”理念已践行多年,“环境保护”口号也时刻在宣传,但仍 出现如此赤裸裸的负面发展案例,不能不令人深思。诚然,运煤专线可以带 动当地 GDP 发展,但将发展建立在污染环境、破坏绿水青山的基础上,注 定得不偿失。这种对大自然“磨刀霍霍”的行为不仅突破了百姓的心理承受 底线,也与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发展思路背道而驰。 “运煤专线穿越保护区”事件再次警醒我们:保护环境任重道远。虽然 一些地方政府声称环境影响评价对工程项目来说可谓举足轻重,且不论工程 大小,环评都是第一关。可是,政策执行效果却往往大打折扣, “未评先建” 先斩后奏的绝非个案。 地方政府求发展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 但发展当有道, 破坏子孙后代生存基本条件的行为必须停止了,肆虐的沙尘暴和腥臭的河湖 水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16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环境保护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地 方政府应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对于环境保护监管失职的相关人员应该加强问 责;公民个人也要积极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抵制任何破坏环境的行为;尤 为重要的是,环保部门要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如果连“保护区在哪里 都不知道”,又怎能知晓“未批先建”?更何谈承担起监管的职责?“免费午餐 烹饪着慈善伦理 免费午餐”烹饪着慈善伦理 免费午餐 07:54:00 中国青年网4 月 8 日,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布 2011 年财务报告,从 2011 年 4 月 2 日项目启动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 免费午餐基金共募集善款 1833 万元。 2011 年,免费午餐基金实际总支出为 346.79 万元。总支出中,捐赠支出为 310 余万元,占总支出的 90%。剩余的 10%为项目执行成本等。(4 月 9 日《新京报》)“免费午餐”是典型的微公益、微慈善。在实践中走来,在探索中前行, 并非一路平坦, 甚至于今年 1 月份, 有网友发微博称“免费午餐”涉嫌“洗钱”, 已被调查。随后,该微博被删除,发微博者承认没有明确证据,公开道歉。 此次,发布免费午餐基金单独的财务审计报告,就是给公众一个“明白账”, 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大量事实证明,没有监督的慈善甚至于公益都可能藏 猫腻,唯有公开透明的慈善才能实至名归名副其实。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句生活哲理的判断,浅显而深广,并赋经济 学内涵。有人曾经问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原理 是什么,大师想了会儿回答: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此后,这句话还被用来 形容社会福利事业, 以说明福利其实十分昂贵。 而“免费午餐”的实践, “颠覆” 了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原理,却激活了人的善心与良知;同时,也“颠覆”了一 以惯之的慈善模式,向先进的、切实可行的慈善模式挺进。 “中国首善”陈光标那句“人在做,天在看”,道破慈善的天机,就目前来 讲,我们确实还处在“人在做,天在看”的慈善伦理阶段。中国富人做慈善, 既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因,更有求得心安的“理得”;既有提升财富品质的善 意,更有获取“政商关系”的诉求。并且,“天在看”有慈善的透明度不够、监 督力不够的影射之义。“免费午餐”从一开始启动就承诺,将通过微博实现资 金公开、透明、实时公布,最近,成立了首届监委会委员主动求监督。旨在 消除“人在做,天在看”的慈善弊端。 期待“免费午餐”烹饪着慈善伦理。 早有人提醒: 重构国人的慈善伦理。 “免 费午餐”的实践,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运作方式、畅通监督途径,进一步 发挥微公益、微慈善的功效,说到底,是在重构慈善伦理――慈善并非富人 的“专利”,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微公益实现慈善价值,微公益具备强大的生命 力;民间不缺乏慈善潜能与慈善热情,但由于慈善公信力不强,慈善体制机 制滞后,慈善透明度不高,而导致公众的漠然置之;唯有通过完善慈善的评 价体系,还原慈善主体的主导地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发展与时俱进的 慈善文化等,才能“烹饪”着可口的慈善大餐。17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 “听证哥”走了, 潜伏姐”来了? 听证哥”走了, 潜伏姐”来了? 16:37:07 来源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日前,南京市一名女出租车司机以消费者身份参加出租车调价听证会引 发质疑。该女出租车司机称,是想从打车人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心情, 并非外界猜想的那样刻意“冒充”。她承认当时填表时在职业栏里填的是自 由职业者。目前,该名出租车司机的听证资格已被取消。(4 月 10 日《扬子晚报》)说南京那名女出租车司机“冒充”消费者身份,显然不够严谨,因为下 了班之后,她可能同样需要打的服务。不过,称其为听证场合的一位“潜伏 姐”,倒也未必全是戏言――既然相关部门已经专门安排了包括 2 名出租车 驾驶员在内的 4 个“经营者”代表,你再刻意隐瞒自己的“的姐”职业,那 就难怪公众因着诚信要求而不依不饶了。 近年来,有一种怪象,相比于听证会本身的内容,一些听证场合的参与 者,似乎越来越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的点。由此出现了“听证哥”、 “听证奶” 乃至“听证专业户”这样的特殊明星。对于听证会上的“老面孔”现象,尽 管有的出于“图名”,有的为了“谋利”,但最让公众诟病的,则还是这些 “听证明星”的高度配合、只赞不弹,也即人们常说的“十听九涨”、“只 涨不降”。于是乎,对于千篇一律的听证结果,公众虽然只能无奈接受,那 些抛头露面的“合作者”,也便成了“发泄墙”与“出气筒”。 称南京那名被取消听证资格的女出租车司机是“潜伏姐”,还有一层未 经核实的揣测,便是这种鱼目混珠的“消费者”角色,究竟是“的姐”的自 愿参演,还是组织者的精心植入?既然“经营者”代表中的出租车司机身份 能被细细确认,何以到了“消费者”人选那里,随便填个“自由职业者”, 就能一路绿灯地“验证”属实、“审核”过关呢? 也许,“听证哥”走了,“潜伏姐”来了,实在是某些听证组织者在迫 不得已之下,才想出来的“与时俱进”高招。虽然目前对于听证会代表的如 何产生,尚还缺乏一套具体、明确的硬性制度规定,但不少地方“听证专业 户”的前车之鉴,确实已经产生令人忌惮的舆论威力。何以解忧,惟有“潜 伏”――安排个别看似随机选择的陌生面孔,“代表”这、“代表”那地上 台来说说套话、走走过场,顺顺利利地“将表演进行到底”,显然是种更为 稳妥和保险的“听涨”之道了。 “听证花架”不除,“代表猫腻”难绝。价格听证是现代社会的开放之 举,更是政府决策沟通民智的生动体现。归根结底,群众雪亮眼睛想盯的, 并不是什么“听证哥”或“潜伏姐”,而是听证来、听证去的价格,为何总 是“只涨不降”。换言之,如果听证会的“有涨有降”成为了一种常态, “听 证哥”来得再多,“潜伏姐”藏得再深,又有何妨?当今国人的“ 当今国人的“躁”从何来? 从何来? 09:11:33 来源:新华网 来源 新华网18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你快,我更快!你急,我更急!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身上承受 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攀比心理重,干事急于求成,过于追求财富和地位,使 得“三躁” (急躁、 浮躁、 暴躁) 成为时下不少人的通病。 月 9 日《人民日报》) (4 “躁”这个字按理说与中国人的形象并不相符,国人自古就讲究以静制 动,以柔克刚,以不变应万变,行事风格更是以隐忍为主,宣扬三思而后行, 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等。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沿袭已久的沉稳与含蓄一点点被抛弃,急躁、浮 躁、暴躁这个总称为“三躁”的情绪开始传染、蔓延。一遇到排队,就抓耳挠 腮,顿脚搓手,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望天,一副失魂落魄样儿;每逢堵车, 先是嘴上骂骂咧咧,继而手摁喇叭不停,放眼望去,马路上全是“路怒”一族; 为了房子、车子、票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面子,你追我赶,攀来比去,什 么三思而后行,欲速则不达,早就抛到脑后去了。 “三躁”蔓延, 不管是对个人, 还是对社会都非益事。 比如, 官员患“三躁”, 易头脑发热,急功近利;商人患“三躁”,易制假贩假,缺少道德血液,等等。 如何遏制“三躁”蔓延之趋势,加强个人修养是一方面,关键还须制度给 力,用制度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首先,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搞得物以稀为贵。公交车少,银行窗口少, 火车票少,逼得人们不得不排队,一次、两次,每次都如此,谁能不躁?行 路难、入园难,到处挤,到处堵,自然躁得慌! 其次, 还要让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 少不为上学愁, 长大后不为买房愁, 老了不为没人养老愁,生前不为死后无葬身之地愁。当人无愁,自然神清气 爽,躁从何来?何躁之有呢?统计局打假能否避免“数据打架 ? 统计局打假能否避免 数据打架”? 数据打架 16:37:07 来源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记者获悉,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在局务会议上称,在统计数据上 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是对政府公信力最大的影响,坚决惩治和 积极预防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是统计系统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新京报》4月 10 日)马建堂局长对统计领域的数字造假问题可谓是深恶痛疾。早在 2011 年, 在接受媒体采访解释统计数据为什么频频 “打架” 的情况时, 马建堂就曾说, “从近年来全国统计执法检查的情况看,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的违法行为约占全部统计违法行为的 60%,可见统计数字存在严重失真。” 地方行政公权力为什么会干预统计数据上报?答案并不复杂。地方企业 向上报送的相关经济信息数据不单纯是一种 “数据” 还涉及地方政府的 , “形 象因子”,掺杂着政绩、发展和稳定等复杂的权力诉求,因此在行政之手的 操控下,上报数据比真实结果更“繁荣”、更正面或者“低调”、更“柔和” 一些,就有了充足的理由。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当前的社会语境下, 数据统计呈现出 “多头管理” 和“各取所需”的格局――有专业权威的统计局系统,有各个职能部门,还19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有各种行业协会,乃至地方政府。因为经济数据关乎各方利益,因而就有了 站在不同角度、 侧重点各有不同的 “信息报告” 一旦信息发布出现 , “重叠” , 数据打架就成为必然。 各唱各的大戏,各选各的演员,而数据不过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个 “统计乱象”的根源问题不解决,国家统计局与其他部门、行业协会乃至地 方政府的数据“打架”就不会真正退出社会视野。“网络炫丑电视走红 的邪路该断了 网络炫丑电视走红”的邪路该断了 网络炫丑电视走红 16:37:50 来源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日前,在第 22 届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典礼前举行的“创新创 优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李伟做了主题演讲,同时强调了总局不允 许网络红人、 有丑闻劣迹的人物上电视节目做嘉宾的意见。 月 11 日《华西都市报》) (4 “网络炫丑、电视走红”的邪路,早就应该将它死死堵住了!网民的眼 睛同样是雪亮的:某网站就此做了一个相关的网络问卷,上万参与者中,支 持这一举措的有七成多,呈现“一边倒”的公众认同。 广电总局“禁止网络红人上电视做嘉宾”的新规,之所以没有引来误解 误读,或是招致某些看客习惯性的抵触情绪,是因为观众对于那些通过网络 “炫丑”造势鼓噪,继而登上电视台“镀金”的谋利者的“成名”之道,可 谓侧目已久,厌恶已深。倘若这样的“风光途径”和“成功模式”,被后来 者纷纷借鉴与复制,一些电视娱乐节目的教化功能自然休矣。娱乐节目的底 线之低,事实上连普通百姓也早已忧心忡忡。 抵制“假恶丑”,才能更加弘扬“真善美”。堵上了“网络炫丑、电视 走红”的谋名邪路,不仅可以断了那些挖空心思、恶搞求红者的成名捷径, 同时也给出了一个十分清晰的努力方向: “上镜”不容易, “下作”没活路。 另一方面,不允许有争议的网络红人与炫丑人物入选电视嘉宾,其实已 经明确告知公众:像“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记者”曹爱文等网络红 人,根本不必担心会被阻挡于荧屏之外。所以,一听到限制某些“网络红人” 的电视“出镜率”,就担忧会殃及池鱼的人们,显然是多虑了。 电视娱乐节目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一道文化美餐,但是毫无底线 的“电视炫丑”,会给社会效益带来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正因如此,人们 既愿听到广电总局高层发出的“限丑”之言,更期待看到电视娱乐节目是如 何落实的。学生公开“反教育” 学生公开“反教育” 学校家庭要反思《中国青年报》 2012 年 04 月 12 日 中国青年报》4 月 9 日上午,江苏启东一所中学出现了一场风波,一名高二学生在升 旗仪式后的发言中,把经老师提前审定的发言稿,换成了一篇抨击学校和家 庭教育弊病的“檄文”。学校老师采取了包容态度,并没有打断,让他把名 为《做美好的自我》的讲稿讲完,还表示不会对其处分。(《扬子晚报》4 月9 日)20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类似这名学生公开表达对考试升学制度、学校管理制度不满的行为,近 日在各地连续出现。 4 月 5 日晚, 湖北京山一中, 有一些学生将学习资料撕毁并在学校焚烧, 要求学校对于收取的各种教辅资料费用给出解释。之所以出现这样过激的行 为,学生解释说,是为了发泄积累已久的怨气,因为学校经常让学生购买各 式各样的学习资料。 3 月 9 日,湖南湘潭一所中学晚自习时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烧书、 扔书、撕书,学生称要把心里积累很久的怨恨都发泄出来。这所学校给学生 加了许多课,每周只有周日上午半天假。 2 月,在寒假即将结束时,广东佛山的一名初中生因为寒假作业太多做 不完,竟然“黑”了教育局网站。 这几起“反教育”事件,由于形式不同,会被很多人认为是孤立事件。 其实不然,掀开“青春期逆反”这个最能掩饰真相的解释,背后的原因和学 生的目的不言自明:在积弊重重的学校教育中,没有话语权的学生们试图表 达自我。 可以说,对教育制度、方式、结果的反思,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者、媒 体以及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在自说自话,无论他们如何犀利论述,如何痛心疾 首,被教育者永远是沉默的大多数,社会没有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 在学校中,学生只是被管理者、被教育者。在各级教育部门不断提出改 革课程结构,减轻学生负担,改变单一应试目标的现实中,学生依旧是教师 评比、学校评级、行政区域政绩衡量的砝码,而且从学生越来越重的学业负 担中,不难看出这个砝码越来越沉。在渴望孩子出人头地的家庭中,他们也 一直是被教育、被保护、被驱使的对象。从家庭到学校,他们没有机会和渠 道来表达“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如果是机器,也不是学校用来提高升学率 的机器”这种内心的呐喊。 少年轻狂,中学生处于容易情绪化的年龄段,选择这些极端、激进的方 式,的确有失妥当,需要老师和家长理解他们并有效疏导。更重要的是改革 考试制度,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选择人才,让学生不再是学习机器。当 然,这需要国家层面统筹解决。 具体到实际中,学校和家长要反思,继而改变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方式。 要明白,在信息时代,学生早已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了。 现在的学生从小视野开阔,头脑灵活,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比成年人还 要在行,不然不会想到并做到“黑”教育局网站。 他们更有表达的勇气。江苏这名高中生能够写出扬扬洒洒的《做美好的 自我》,之前有河北省衡水中学的毕业生写了《重点中学》,中国人民大学 附中毕业生钟道然写出了《我不原谅》,都直指教育问题。更小的反抗者是 两个 10 岁的小女孩,画了一本“专为 6~12 岁天天被家长骂的小孩编的书” 《斗妈大全》:“你老妈骂你的时候,你可以看着其他地方,想别的事,不21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管不听;你老妈使劲骂你的时候,你可以装哭(使劲儿点)”这些图文并茂 的招数,获得点评:“虎妈狼爸有多少,斗妈大全就有多厚。” 自古英雄出少年,有思想、有勇气的孩子终将成大器,这其中当然少不 了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已经推行 10 年之久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 标就是: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那么, 当这些学生真的开始思考并说出想法后, 老师和家长们没必要恐慌,先要容得下他们的批判,再给他们表达的平台, 之后就更容易达成一致的目标。“神仙姐姐”受热捧,福兮祸兮? 神仙姐姐”受热捧,福兮祸兮?2012 年 04 月 13 日 10:10:21 来源:红网 来源:长发披肩、不施粉黛、气质清纯,近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女老师林雪薇上课的一组图片被网友上传到微博,马上秒杀了一众网友,她 更因为天生丽质被冠以“神仙姐姐”的称号。有网友戏称,为了老师要“重 读大学”。(4 月 12 日《南方都市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女教师受人喜欢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过 分热捧美女教师,却不得不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是福还是祸? 说美女教师很美,可能大家没有意见,因为美女教师读中学和大学时都 是学校的校花。然而,美女教师到底美在什么地方,恐怕一千个人心里有一 千人哈姆雷特:有的人看外表,有的人重内涵;有的人看外貌,有的人看气 质;有的人喜欢浓妆艳抹,有的人喜欢素面朝天;有的人喜欢淑女型,有的 喜欢奔放型…… 依笔者个人之见, 美女教师受到热捧的原因主要有二: 第一, 天生丽质, 这是父母给你,任何人无法左右。第二,不施粉黛,在人们看惯了“假面人” 的今天,突然看到一个“纯天然”的,怎不令人惊诧莫名?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网友被美女教师迷倒,更多的属于“外貌协 会”的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靠综合素质,如果仅有 美丽的外表显然只具“秒杀”功能,而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是从这点上 说,美女教师受热捧或许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有网友戏称为了老师要“重 读大学”,如果只是戏称还行,如果真要这么干,那就大错特错了。 说到这里,笔者还真是担心一个问题:美女教师上课很多学生不逃课, 到底是只想看美女教师还是真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果是前者,那真 是大学的悲哀和社会的悲哀。当然还是有部分冷静派的网友,他们认为老师 的外貌与教学能力无关。他们也和笔者一样有同样的担忧:老师美丽得让学 生无法逃课,不知是有助于学习还是影响学习? 热捧“神仙姐姐”,除了反映出“以貌取人”的社会现实之外,还可以 看出当今社会不少人在看待很多问题上不够理性、不够成熟。古今中外成大 事者中,没有理性的人能做成大事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理性的人 不是很多都吃过“冲动是魔鬼”的亏吗?待人接物,必须要有尺度和分寸。 看待问题,必须要有理性思考。但愿“神仙姐姐”的出现,带给世人的是福 而不是祸!22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当《泰坦尼克》撞了冰山之后 泰坦尼克》2012 年 04 月 15 日 09:44:54 来源: 华龙网 来源:一百年前的 4 月 10 日,满载财富与梦想的“梦之船”泰坦尼克号从英 国南安普敦出发,开始了举世瞩目的处女航行。然而这艘在当时奢华至极的 游轮却梦魇般地撞上了冰山,最终沉没冰海。惨重的航海事故使 1500 多人 葬身海底,却在多年之后催生了杰克和罗丝的经典史诗爱情以及电影《泰坦 尼克号》席卷全球的票房奇迹,并在起航一百年纪念日火爆重映成为“永不 沉没的记忆”。 童星出道的莱昂纳多所扮演的角色可谓精彩多变,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可 以赶超“杰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泰坦尼克号》 中的完美正太一直演到《飞行者》《禁闭岛》《盗梦空间》中胡子拉碴的大 叔,莱昂纳多以近 20 年从未间断的从影生涯完成了从绝美偶像到实力派戏 骨的彻底蜕变, 却终究无法改变一次次与奥斯卡影帝擦身而过的遗憾。 另外, 风流成性的他也因庞大的女友团和不羁的言行成为了人们张口闭口都不忘 提及的“好莱坞坏小子”。 当年为了得到“罗丝”这个角色,凯特?温斯莱特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向 卡梅隆寄上带有玫瑰花瓣的自荐书, 一遍遍地强调 “我就是你要找的 Rose” , 并最终如愿以偿。电影大获成功之后的凯特更是以出类拔萃的成绩通杀电影 电视,无数的影后奖杯见证了这个充满进取心和企图心的女人靠自己所得到 的一切。然而与事业的蒸蒸日上相比,两次失败的婚姻却令她的感情之路看 起来颇为不顺。 在《泰坦尼克号》获得空前成就之后的 13 年间,再没有一部影片能打 破它所创造的奇迹,除了卡梅隆本人。在长时间的“消失”之后, 《阿凡达》 的横空出世几乎为电影带来了全新的革命。先后两部号称“史上最昂贵”的 电影每一次都令电影史为之一震,卡梅隆的每一次努力都能以开创性的视觉 效果重新诠释电影两个字的意义,并且从不失手。作为好莱坞最会“烧钱” 也最会“赚钱”的导演,卡梅隆的理念超前到似乎连时间也赶不上他在电影 征途上的脚步。我们从来不知道每一次华丽亮相之后的他下一次出场会需要 等待多久,当我们一直知道,他从不让人失望。 一部伟大的电影足以改变人的一生。如今,卡梅隆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 时间转制自己的经典作品,凯特将带着两个孩子走进影院一同重温 15 年前 的自己,莱昂纳多仍然向着奥斯卡影帝的宝座不懈努力着。《泰坦尼克号》 戏里戏外的故事告诉我们:灾难是一时的,如同辉煌也是一时的,时间总是 在继续;但《泰坦尼克号》的火爆重映却仿佛也可以印证,其实,美好的记 忆从来都是永恒的。运动员官员“挂空档”折射了什么 运动员官员“挂空档”折射了什么?2012 年 04 月 16 日 09:31:01 来源:千龙网 来源:中国羽毛球队前女双队员黄穗,此前在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成群的中国 体坛,并不是十分显著的运动员,但过去一周,因为她放弃了国内的副处级23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干部职位,突然出现在澳大利亚羽毛球队,一下子成了焦点人物。“黄穗事 件”让一个特殊群体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他们就是“官员化”的中国优秀运 动员,这其中不乏在领导岗位上做出成绩的成功典型,如邓亚萍、熊倪、谢 军等,但身在其位不谋其职的也大有人在。(4 月 15 日中国青年报) 优秀运动员被委以官职无法履职成常态,一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今 年年初田亮已从陕西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的岗位上卸任,但公职人员 编制和相关待遇仍然保留,照样拍他的电影、养他的二胎。郭晶晶同样也是 长期不履行河北省游泳跳水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的职务。还有山东省体育局 一次性提拔了 9 位奥运冠军为副处级干部,他们大都在备战奥运会……“赛 而优则仕”、“仕而不管事”拷问当下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 给优秀运动员官职渐失诱惑力,这一奖励措施似乎已经过时了。闹得沸 沸扬扬的“黄穗事件”,正是运动员不接受官员职位的典型一例。作为世界 冠军的黄穗,对副处级的位子根本就没有上眼,湖南羽球中心在当地媒体上 刊登寻人启事千呼万唤等你“归队”,却一直销声匿迹。这回在澳大利亚挥 拍赛场被“找到”后,对免职一事她仍然是一脸淡定。再说李娜当初谢绝了 湖北省体育局给予她的省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一职,没有任何的拖泥带 水。但是,靠运动员本身的拒绝来破解不履职的问题是靠不住的。一来地方 政府追着要将官帽往你手里塞,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能够断然拒绝的。何况只 要你接受了,即便长期在赛场比赛或干别的事“不理朝政”,这个职位也会 为你保留着。 运动员官员“挂空档”,两头不落空一点不脸红,心安理得忙走穴,正 是因为在举国体制之下,给官职与吃空饷已成司空见惯的游戏规则,政府包 办体育带来的种种特权用来非常顺手。至于用人上考核德能勤绩廉,纳税人 的银子不能随便花,全可以放到一边。举国办体育,一切为金牌,给个名义 上的官位就可立此为照, “金牌挂帅” 的样本意义可能为体育政绩带来奇效。 “管办不分”的体育体制、“唯金牌论”的现实语境与市场条件下的体育高 度社会化和产业化要求背道而驰,运动员官员“挂空档”引发的乱象就是它 催生的怪胎之一。如何从制度引导上让运动员回归体育精神,如何改变“赛 而优则仕”的套路,如何走好职业化、社会化的体育体制改革与发展之路, 值得反思,更是中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华丽转身绕不开的课题。24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为卫生部的“较真” 为卫生部的“较真”叫好 09:49:48 来源 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监督不只是公民的权利,更是管理部门的职责。管理部门必须彻底弃绝 “差不多”心态,把自己的责任勇敢地担起来 最近,对于“低危害”烟草制品研究该不该参评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 部结结实实较了一回真。针对 30 位院士联名抵制烟草技术参评国家科技奖 这一事件,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态:要避免烟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唯 一的办法就是不吸烟,而不是用其他方法降低危害。国家科技奖应该鼓励保 护老百姓的健康,不应该鼓励类似”低危害”烟草制品的研究。如此鲜明的态 度,令业内外人士普遍击节叫好。 事实上,烟草业科研成果参评国家科技奖并非首次。据统计,近 10 年 来,已有 7 项烟草领域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对这种情况,此前不是 没有人提出异议。去年某烟草行业的专家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曾遭遇强 烈质疑。但在科学研究、科技政策这样一个门槛很高的领域,普通人的意见 很难引起重视, 即便是专家观点, 也容易在部门管理的高墙前碰壁。 这一回, 有了来自卫生部门的权威声音,相信问题定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 平心而论,一个部门对另一个部门主管的事务发声,是需要勇气的,尤 其是在这一事务“已有先例”的情况下。试想,假使最终结果是这项研究退 出评奖,那就说明此前已经获奖的 7 项成果,其获奖资格同样有待商榷。这 不仅可能让参评单位和获奖人心生不悦,也可能让主持评奖的部门“没有面 子”。对于这样一种结果,卫生部门不可能没考虑到,但他们仍然敢于坚持 原则,敢于鲜明表态,这一态度令人钦佩。 90 多年前,胡适曾经为“差不多先生”立传,讽刺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 世不认真的人。到今天,“差不多先生”仍未绝迹。“差不多”的情况主要 有二: 一种是责任心缺失,懒得较真,自己应尽的责任“差不多就可以了”, 遇事爱往人家身上推。以“人造鸡蛋”为例,面对记者的提问,工商局认为 应由技术监督局认定,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认为该由农业局管,农业部门工作 人员则表示“这完完全全属于工商部门管的事”,最后几个部门管不了一只 蛋。 另一种情况则是碍于情面,担心得罪人,该管的事情“差不多就得”, 不想为此“唱黑脸”。科技部门成立的科研诚信建设机构曾经承诺,对所有 实名举报, 如不受理必通知举报人, 凡受理者必有处理结果。 5 年多过去, 但 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仍未建立,接受举报的受理、调查、复核、处理程 序和制度也不完善,许多时候,科研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由项目承担单位进 行,相当于“自己查自己”。这样的监督如何能有效发挥作用? 监督不只是公民的权利,更是管理部门的职责。与普通民众相比,管理 部门有更多资源、更强能力,更大的责任,要让社会管理日臻完善、社会风25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气日益好转,必须彻底弃绝“差不多”心态,像卫生部这次的表态一样,把 公众的感受放在心上,把自己的责任勇敢地担起来。不能任由“涨声响起来” 不能任由“涨声响起来” 09:11:32 来源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4 月以来,金龙鱼、福临门、雀巢等多家行业巨头都宣布将提高旗下部 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这使得食用油、日化产品、奶粉等民生用品加入涨价大 军,一股“涨价潮”已经蠢蠢欲动。(4 月 16 日中国广播网) 民生用品陆续加入涨价大军涨价潮蠢蠢欲动,这绝对不是好消息。与 2011 年相比,今年的 CPI 涨幅趋窄,3 月份 CPI 同比增长 3.6%。但是,CPI 涨幅的构成,粮食、肉禽、鲜菜、油脂等“贡献”了大部分数据,说明当前 的 CPI 涨幅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仍然存在比较重的负担。不仅如此,我国现 阶段还面临着资源类价格的上涨压力,比如水、电、煤以及石油、天然气等, 都有涨价的动静。 更重要的是,“涨价潮”带来的趋势,已经使民众胆战心惊。进入今年 以来,奶粉、快餐等民生用品相继调涨,其中奶粉行业的雀巢和美赞臣平均 涨幅为 10%;食用油品牌企业福临门、金龙鱼部分油品平均涨幅约 8%。4 月 1 日起,宝洁旗下的海飞丝、沙宣价格将上调 10%-20%。民生用品频频调 涨,很有可能推高未来几个月的 CPI。不采取措施,接下来很可能就是一首 “涨声响起来”的重奏曲。 民生用品的价格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它们的涨跌走向牵动民心。虽然表 面上看涨幅不是很大,但老百姓对涨价十分敏感,一分一厘的价格,都可能 隐藏着百姓对政府的印象,和对经济发展的评价。因此,对涉及民生的价格 管理,必须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不能任由“涨”声响起来。 面对“涨声响起来,我心不明白”的价格迷局,一方面要实施价格监测。 政府部门应密切关注基层民众的生活境况,透过民生价格表象摸清经济脉 络,钳制通胀根源,采取有力措施缓解生活压力,更大程度纾解困难群众的 生存窘境。另一方面,政府的宏观行政行为中,要多一份微观的民生关怀, 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民生关怀成为政府部门的本能。另外,针对 农产品不断被炒作的情况,应该采取措施有效打击农产品价格的市场炒作。“四爷”忙完“婆婆”忙? 四爷”忙完“婆婆” 09:11:59 来源 解放日报 来源:解放日报近日,荧屏上最忙的,除了为遍施雨露而团团转的 “四爷”,就是各 种类型的婆婆了。先听听直接说到婆婆的戏名:《婆婆》《婆婆来了》《婆 婆遇上妈》《婆婆也是妈》《欢喜婆婆俏媳妇》《和婆婆一起出嫁》《我的 野蛮婆婆》《我的婆婆我的妈》《危险婆婆》《儿子媳妇婆婆》……而间接 地说到婆婆的电视剧就更多了。一打开电视机,扑面而来的便是成群结队的 婆婆,有珠光宝气的都市婆婆,有土得掉渣的农村婆婆,她们宝刀不老,精 力充沛,或终日与媳妇斗法,或不时与亲家较劲,婆婆真的很忙!26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这些婆婆剧的情节虽各有千秋,离奇古怪,但大体上都是这样几条十分 雷同的思路:婆婆一定和媳妇格格不入,闹出无数误会;婆婆和亲家必然貌 合神离,明枪暗箭频频过招;小姑子必在其中挑拨是非,而婆婆对小姑子言 听计从;儿子夹在中间很难受,肯定会闹到离婚或即将离婚的地步;公公多 半是和稀泥――如果有公公的话,为了方便婆婆表演,公公一般都被提前 “赐死”,或根本不出现;最后,婆婆和媳妇肯定会和好,尽释前嫌,皆大 欢喜。 初看一两部婆婆戏,倒也新鲜好玩,生活气息很浓。但凡事一多即滥, 婆婆戏看多了,就腻了,不想再看她们永无止境地打打闹闹,不想再听她们 刻薄到绝情的争吵,也无法理解剧中那些本来可以没有的莫名其妙的误会。 还有那些胡编乱造的痕迹,似曾相识的情节,有悖常理的矛盾冲突,都会使 观众产生反感,弃之而去。 近年来, 我们的一些编剧、 导演往往喜欢跟风起哄, 忽而是一堆穿越戏, 忽而是一堆宫斗戏,忽而是一堆谍战戏,如今又是铺天盖地的婆婆戏。文艺 繁荣讲究百花齐放,如果品种单一,只会让人倒胃口,婆婆戏的一哄而上, 既违反了艺术作品的供求关系,也不合乎文艺创作的审美规律,被诟病也是 难免的。 文艺作品贵在创新,不落窠臼,写别人没写过的题材,走别人没走过的 路,这样的艺术家才有出息,这样诞生的作品才有价值。《渴望》《亮剑》 《激情燃烧的岁月》《闯关东》《金婚》《暗算》等电视剧为什么会广受欢 迎,就因为其具有首创意义,而后来跟风的作品之所以大都成了狗尾续貂, 也是缺乏创新精神所致。 说话间,“四爷”戏已开始退潮,“婆婆”戏也渐显颓相,但愿不再出 现这样的题材扎堆现象,每个艺术家都拿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绝活”,当然 那样会很累,需要卧薪尝胆,苦心孤诣,但总比在一群“婆婆”后面再塑造 一个婆婆出来更有意义。陈鲁民 原题:“婆婆”很忙。改变“农民工” 改变“农民工”称谓也是一种进步 09:12:12 来源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农民工” 这一称谓或将成为历史, 今后, 将称他们为 “异地务工人员” 。 在广东省政协召开的“双转移”监督视察工作动员会上,广东省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厅在汇报文件中首次正式用到“异地务工人员”提法。(4 月 13 日《广州日报》)虽然只是称谓上的变化,但是此举却体现了当地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的 尊重。不管什么身份,也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所有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社会文明的每一点进步,但值得肯定与赞扬。 进城务工人员,值得我们尊重。我们住的房子、工作用的办公楼,多由 他们建造;宽敞的马路,悦目的园林,多由他们维护;我们吃的蔬菜、食品, 多由他们运送;我们制造的垃圾,多由他们清运。可以说,只要有脏、重、 累活的地方,就能见到进城务工人员的身影。缺了他们,城市生活就难以转27 一天一时评,一读一思考,50 天积累高瞻远瞩!沈峰动。况且,他们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精神,纯朴厚道、与人为善的优秀品 质, 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不管从哪个角度讲, 他们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歧视、慢待进城务工人员的现象比较普遍存在。不 仅在称呼上叫他们“农民工”、“临时工”、“进城农民”,而且在子女上 学、社会保障等领域,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对进城务工人员设置了门槛。主要 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多年实行的城乡两元结构,让城里人自然产生了优越 感;二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大都不体面,容易让人瞧不起。现在,城市户 口与非城市户口的区别已经不大,身份基本平等,第一个原因已经不成立。 一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固然不能跟白领相比,但任何工作都得有人去做,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周总理都能对劳动模范、环卫工人时传祥给予高度 尊重,我们有什么理由轻视从事脏、重、累活的进城务工人员呢? 在正规文件上把“农民工”改为“异地务工人员”,看似微不足道的小 事,但体现了当地政府对这一群体的认可与尊重。但愿更多地方借鉴广东的 做法,先从改变称谓开始,进而从各领域、各环节平等对待进城务工人员, 让我们社会更加公平、更加温暖。“毒胶囊”事件该反思的还有谁 毒胶囊” 09:11:40 来源 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4 月 15 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给皮革 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 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记者调查发现,9 家药厂的 13 个批次药品所 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 90 多倍。(4 月 16 日《新京报》) 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 诱发基因突变。救人的药品变成了害人的“毒药”,不法企业的行为之恶劣 让人震惊。据悉,不少知名药企,如修正药业、通化金马药业等均卷入其中。 关于药用胶囊的生产,不是没有政策和制度。《中国药典》明确规定, 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然而,为了牟取暴 利一些不法企业置公众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不顾,让皮革的下脚料通过药用胶 囊的伪装,进入患者胃肠。 让人感到更可怕的是,记者实地调查中发现,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品胶 囊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追究和打击,原料供应企业明 知道自己是用工业废料生产的“工业明胶”,却强迫胶囊生产企业同自己签 订“食用明胶”供货合同以推脱责任;而胶囊生产企业为图近万元一吨的差 价,也欣然同意。 从硫磺熏制生姜是行业 “潜规则” 到潲水油炼制食用油成油脂行业 , “潜 规则”, 再到这次有毒工业明胶生产药品胶囊成这该行业的“潜规则”, 我们不禁想问,到底有多少“潜规则”在危害公众健康与安全?在种种“潜 规则”下,谁又能是幸存者?那些生产有毒药品胶囊的人,敢说自己不生病 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户是上帝另一种说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