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最新股市评论博士《什么是新周期,向何处去

Service Unavailable
Service Unavailable
HTTP Error 503. The service is unavailable.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
新周期向何处去——任泽平博士重要电话会议纪要对于未来,我们认为供给出清新周期带来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还有一段时间,今年下半年还会继续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供给侧改革还在推动:七月份政治局会议布置下半年经济工作再次强调“三去一降一补”,银行仍然把这些行业界定为产能过剩进行限贷,第四批中央环保督查启动。按照过去几轮产能周期,正常的话,企业盈利超预期,企业会扩张产能,抢占市场份额,但这次却迟到了。这次资产负债表修复,无论程度还是时间长度,都超出市场预期。从需求的角度,需求虽然是配合性变量,但今年包括三季度的需求,仍然有韧性。第一个就是出口,我们一直强调今年出口会比去年要好,因为欧美经济复苏。今年欧洲经济复苏超预期,而欧洲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所以中国今年出口复苏超预期。去年,出口是-7.7%,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了8.5%。目前来看,三季度出口复苏还在延续。第二个是房地产。去年底-今年初,市场对17年房地产投资普遍悲观,我们专门发了一篇报告《为什么我们对2017年房地产投资不悲观?》。三季度我们认为房地产投资仍然是超预期的,市场自身的补库需求,过去这两年,一二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非常充分;政策上国务院4月发文要求下半年增加土地供应,按照库存去化周期来供地;棚改提速。所以我们仍然认为三季度房地产投资比市场预期强劲。第三个是制造业投资的恢复,受益于出口和企业盈利改善。所以总的来说,对于三季度,经济L型的韧性仍然比较强。目前市场主要有三个担心:1、 去库存。我们的看法是,因为过去的这一轮补库存时间最短,力度最弱,甚至在二季度再度去库存。近期受需求预期修复和金融监管缓和,又开始进行了一些补库的行为,未来这一轮去库存对经济的影响比前几轮要弱。2、 财政整顿。如果下半年增加土地供应,对财政整顿导致的地方融资收缩会产生对冲。3、 金融去杠杆。四月份监管升级引发的担忧,目前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我比较赞同易纲行长讲的,“降杠杆首先要稳杠杆”,增速降下来,给缓冲期。总的来看,我们倾向于三季度经济在需求侧的L型韧性会比较强。我们也强调,新周期主要讲的是可以持续的供给出清和资产负债表修复。对于需求,它主要是配合性的,中期“L型”,短期会有W型波动,比如二季度有一个小幅的向下,二次探底,但是三季度又开始有所修复。虽然我们对经济偏乐观,但是我们仍然倾向于认为明年需求边际上会有所放缓,但幅度不是太深,呈波动筑底。新的产能扩张周期启动可能会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最后是对大类资产的看法,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供给出清新周期是我们一直旗帜鲜明、一以贯之的推荐逻辑。站在现在的时点,我们认为这个逻辑仍然没有被破坏也没有被市场所充分预期,供求缺口非常明显。所以,A股市场我们推荐两个方向。1、 新周期。我们继续推荐供给出清新周期逻辑。无论是消费、周期、金融还是成长,只要它的估值和业绩能够匹配。2、三季度主题投资可能会有所活跃,比如一带一路、京津冀、雄安、国企混改、军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可能会有一些利好的释放。分析师的价值是什么?从2014年的 “5000点不是梦”,到2015年的“一线房价翻一倍”,再到2017年的“新周期”,我们的观点经常一开始广受争议,到最后才被认同。我们的思维是边际超预期思维,不是总量思维。分析师的价值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提出与众不同的发现、逻辑或视角。边际超预期思维,经常要一开始承受争论和压力,但我们相信市场是公平的,时间是公正的,我们将始终追求独立客观的研究立场。借用一句古话,“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我想这才是分析师的价值,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参见:
2热门新闻更多
热门游戏相关新闻热门视频发现好货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任泽平谈供给:什么是“广受争议”的新周期
编者按:关于“新周期”的争论还在继续。继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本轮经济并非是靠需求拉动的新周期后,任泽平近日在电话会上再次阐明他对新周期的定义,称市场对新周期存在一些误解,他表示新周期并不意味着需求复苏,而是供给出清新周期,而且具有可持续性。
任泽平表示,
目前我们正处在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供给出清的尾声,企业盈利和资产负债表开始修复。供给出清引发的资产负债表修复至少有2-3年时间,所以从去年开始到明年,都处于这个阶段。
任泽平表示,虽然对经济偏乐观,但是仍然倾向于认为明年需求边际上会有所放缓,但幅度不是太深,呈波动筑底。新的产能扩张周期启动可能会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
在A股市场,任泽平推荐两个方向。1、 新周期。继续推荐供给出清新周期逻辑。无论是消费、周期、金融还是成长,只要它的估值和业绩能够匹配。2、三季度主题投资可能会有所活跃,比如一带一路、京津冀、雄安、国企混改、军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可能会有一些利好的释放。
本文作者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来源泽平宏观,原标题《新周期向何处去——任泽平博士重要电话会议纪要》。
大家下午好,随着黑色、有色大涨创新高,自我们提出“新周期”以来,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这个时点,我们愿意认真地帮投资者梳理一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什么是新周期?未来向何处去?新周期下如何大类资产配置?
第一个,什么是新周期?我在2010年参与提出“增长阶段转换”,14年提出“新5%比旧8%好”,15年提出“经济L型”,预判16年中国经济会见底,17年提出“新周期”。这几个判断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新周期本质上是供给出清新周期,这是我们一以贯之的逻辑。产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企业家过度乐观,导致产能扩张以及随后的产能过剩。第二个阶段,由于产能过剩,供过于求,供求格局恶化,引发通缩。在漫长通缩过程中,中小企业退出,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这是一个供给出清的过程。第三个阶段,产能出清尾声,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剩者为王,企业利润改善,开始修复资产负债表。但因为刚刚过完冬天,企业对未来前景仍然谨慎,新增产能扩张不是很明显。第四个阶段,随着企业盈利持续改善和资产负债表修复,我们终会看到新的产能扩张,一开始带动需求,后期增加供给。
目前我们正处在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供给出清的尾声,企业盈利和资产负债表开始修复。回顾中国过去的产能周期,在年四万亿的刺激下,经过了一轮大规模的产能扩张,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产能过剩。在2012年以后,经过54个月的通缩,市场在自发地出清。到2016年叠加供给侧改革,我们可以看到这轮出清进入了尾声。周期品价格在2016年以来上涨,我们认为除了库存周期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是产能出清周期。库存周期和产能周期的区别:库存周期是短周期,产能周期是中周期,可持续性在中期会比较强。这是我们对新周期的定义,它描述的是供给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盈利改善,资产负债表修复的状况。
对于新周期,市场目前存在一些误解:
1、 认为新周期是需求的复苏。我们再次强调,是供给出清新周期,而且具有可持续性。供给出清引发的资产负债表修复至少有2-3年时间,所以从去年开始到明年,我们都处于这个阶段。这些行业龙头资产负债表修复,具有可持续性。
2、 认为产能出清主要是供给侧改革所致。我们认为,新周期是供给侧改革和市场自发出清的叠加。市场自发出清比供给侧改革要更早,从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就已经开始依靠市场自身力量去产能,54个月的通缩。另一个可以佐证的证据是,供给侧改革主要在钢铁、煤炭,但我们看到产能出清在化工、造纸、玻璃、水泥、有色等没有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很多行业均有积极进展,我们看到广义周期品的价格上涨、企业盈利改善以及资产负债表修复。所以这一轮供给出清,我们倾向于认为除了供给侧改革,更重要的是市场自发出清的力量。
3、 认为新周期一定要有新内容,新经济结构。我们认为经济周期和结构转型是两回事,并不意味着每一次周期轮回都要有经济结构的翻天覆地。周期是从复苏、繁荣、衰退到萧条自身的循环,周期不仅是一个技术过程,背后是亘古不变的人性轮回。
4、认为新周期是朱格拉周期或设备扩张周期。相对于朱格拉周期,我们建议采用供给出清新周期或产能出清新周期更加准确,更能准确描述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特征。更重要的是,目前并没有进展到第四个阶段设备扩张周期,钢铁、煤炭、电解铝等行业甚至仍在去产能去设备的过程,当前商品价格和周期股的大涨主要是供给出清而不是设备扩张,大家注意,设备扩张是周期行业逻辑自我破坏的过程,目前还没有看到。如果哪一天我们看到了设备的大规模扩张并投产,恰恰是供求格局重新恶化的过程,所以讲朱格拉周期或设备扩张周期并不准确。
5、认为新周期意味着改革任务完成,不需要再改革了。这也是一种误解,供给出清新周期仅就部分行业的过剩产能去化而言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改革仍任重道远,比如通过减税和打破玻璃门放活新兴产业,通过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通过财政整顿建立财经纪律,在金融稳杠杆的过程中完善金融监管,为了平滑改革带来的结构性失业阵痛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第二个讲新周期向何处去?新周期是中期逻辑,所以它可持续性比较强,只要逻辑不被破坏,比如产能不会大幅释放,需求不会大幅变差。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供给出清新周期跟以前不同,以前商品价格上涨,逻辑会自我破坏,因为企业盈利改善以后会扩大产能。但是,这一次商品价格上涨以后,由于供给侧改革、环保压力、银行限贷等导致产能的释放是远远低预期的,或者说企业盈利改善和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时间是被大幅拉长的。
对于未来,我们认为供给出清新周期带来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还有一段时间,今年下半年还会继续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供给侧改革还在推动:七月份政治局会议布置下半年经济工作再次强调“三去一降一补”,银行仍然把这些行业界定为产能过剩进行限贷,第四批中央环保督查启动。按照过去几轮产能周期,正常的话,企业盈利超预期,企业会扩张产能,抢占市场份额,但这次却迟到了。这次资产负债表修复,无论程度还是时间长度,都超出市场预期。
从需求的角度,需求虽然是配合性变量,但今年包括三季度的需求,仍然有韧性。第一个就是出口,我们一直强调今年出口会比去年要好,因为欧美经济复苏。今年欧洲经济复苏超预期,而欧洲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所以中国今年出口复苏超预期。去年,出口是-7.7%,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了8.5%。目前来看,三季度出口复苏还在延续。第二个是房地产。去年底-今年初,市场对17年房地产投资普遍悲观,我们专门发了一篇报告《为什么我们对2017年房地产投资不悲观?》。三季度我们认为房地产投资仍然是超预期的,市场自身的补库需求,过去这两年,一二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非常充分;政策上国务院4月发文要求下半年增加土地供应,按照库存去化周期来供地;棚改提速。所以我们仍然认为三季度房地产投资比市场预期强劲。第三个是制造业投资的恢复,受益于出口和企业盈利改善。所以总的来说,对于三季度,经济L型的韧性仍然比较强。
目前市场主要有三个担心:1、 去库存。我们的看法是,因为过去的这一轮补库存时间最短,力度最弱,甚至在二季度再度去库存。近期受需求预期修复和金融监管缓和,又开始进行了一些补库的行为,未来这一轮去库存对经济的影响比前几轮要弱。2、 财政整顿。如果下半年增加土地供应,对财政整顿导致的地方融资收缩会产生对冲。3、 金融去杠杆。四月份监管升级引发的担忧,目前得到了一定的缓解。我比较赞同易纲行长讲的,“降杠杆首先要稳杠杆”,增速降下来,给缓冲期。
总的来看,我们倾向于三季度经济在需求侧的L型韧性会比较强。我们也强调,新周期主要讲的是可以持续的供给出清和资产负债表修复。对于需求,它主要是配合性的,中期“L型”,短期会有W型波动,比如二季度有一个小幅的向下,二次探底,但是三季度又开始有所修复。虽然我们对经济偏乐观,但是我们仍然倾向于认为明年需求边际上会有所放缓,但幅度不是太深,呈波动筑底。新的产能扩张周期启动可能会在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
最后是对大类资产的看法,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供给出清新周期是我们一直旗帜鲜明、一以贯之的推荐逻辑。站在现在的时点,我们认为这个逻辑仍然没有被破坏也没有被市场所充分预期,供求缺口非常明显。所以,A股市场我们推荐两个方向。1、 新周期。我们继续推荐供给出清新周期逻辑。无论是消费、周期、金融还是成长,只要它的估值和业绩能够匹配。2、三季度主题投资可能会有所活跃,比如一带一路、京津冀、雄安、国企混改、军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可能会有一些利好的释放。
分析师的价值是什么?从2014年的 “5000点不是梦”,到2015年的“一线房价翻一倍”,再到2017年的“新周期”,我们的观点经常一开始广受争议,到最后才被认同。我们的思维是边际超预期思维,不是总量思维。分析师的价值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提出与众不同的发现、逻辑或视角。边际超预期思维,经常要一开始承受争论和压力,但我们相信市场是公平的,时间是公正的,我们将始终追求独立客观的研究立场。借用一句古话,“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我想这才是分析师的价值,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任泽平:新周期起点上 我对各类资产的看法
[摘要]:4月6日,在“新周期+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的专题演讲中,江湖人称“任教主”的任泽平再度力挺“新周期”。  4月6日,在“新周期+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的专题演讲中,江湖人称“任教主”的任泽平再度力挺“新周期”。
  他指出中国经济已经步入增速换挡期“经济L型”的一横,“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对于未来,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将会犯历史性的、方向性的错误。”
  以下是他对今年货币政策的两个判断,以及对股市、房市、债市、汇市、商品等各类资产的看法。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方正证券“新周期+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的专题会议。
  下面给大家报告一下我们最近的一些观点,春季宏观展望,我给它起的标题叫“新周期”。
  大约是在2014年的春夏之交,弹指一挥间三年了,在三年前大致的这个时候,当时我下海,辞掉国研中心的处长职务,来到市场上。在过去的这三年当中,我们提了一些观点,在市场上多多少少也产生了一些讨论和认知。
  回顾过去这三年,坦率地告诉大家,我就推荐过两个东西,一个是在2014年提出过“5000点不是梦”,另一个在2015年翻空股市以后,给大家推过房子,“一线房价翻一倍”。在2016年下半年的时候,大家可能还记得,我们提出一个观点,“1516年看深圳,1718看北京”。
  对于经济的看法,过去这三年其实我也就只提过两个观点,每个观点大约推一年。
  在2014年我们提出过“新5%比旧8%好”,就是当经济增速下到一定的阶段,大家将会看到企业盈利的改善。在年大家都看到非常明显,就是 “剩者为王”。
  在2015年中我曾经提过一个观点,当时这个观点叫“经济L型”,当时我们判断大约在年,中国经济将以L型触底,我们将会跟过去的通缩和衰退作一个历史性的告别。后来这个判断被验证并广为流传,中国经济进入经济L型的一横。
  我们在今年又提了一个观点叫“新周期”。我们对新周期的观点不是说我们对未来一个月、两个月的短期看法,而是对中长期的一个战略性判断,我一直强调做宏观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不要被短期的波动所困扰。因为无论是投资也好,还是人的成就也好,都是时代造就的。我想这是我们做宏观的人能够给市场、给投资者做的最主要的贡献。
  我先用三分钟讲一下我们对新周期的观点,然后大约用半个小时给大家展开一下逻辑。为什么我们对经济和股市比市场要乐观?第一个对中国经济的观点,我们可能对中国经济的观察,如果往后看三年的话,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比市场要乐观,我们提出曙光乍现,为什么?新周期新在哪儿?究竟有那些超预期的地方?
  第一个,新周期需求的复苏是超预期的。
  无论是出口、制造业投资、基建,包括房地产投资,都比市场预期的要乐观。虽然短期的库存波动会对短期的经济有一些困扰,但是站在一个中长期的角度,需求的复苏我们倾向于认为是超预期的。
  第二个,是供给的出清。
  中国经济已经差了多少年了?诸位,中国经济已经差了六年了,很多行业领域的竞争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最典型的现象是我们看到行业的利润集中度远远大于行业的产能集中度。我们的很多行业正在逐步地进入一个寡头垄断的格局,正在进入一个“新5%比旧8%好”格局。我觉得这些年供给的出清是超预期的。
  第三个,新政治周期的开始。
  大家看我们年军改,去年下半年以来地方人事的调整以及今年10月份的十九大的召开。我想雄安新区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想它将会点燃我们对新一轮改革的信心。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雄安新区的这种历史性的意义?我们在2月20号就发布报告,叫《京津冀三周年:崛起吧,第三大都市圈》。为什么?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习总亲自抓的千年大计,前面有“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是雄安新区。如果大家想“一带一路”在过去两年是怎么披荆斩棘地推进的,是怎么不断地超预期的,大家就完全可以想象雄安新区的未来。在昨天,我跟夏磊带客户在第一时间去了雄安新区调研,坦率地告诉大家,一张白纸。我们什么都没看到,除了信仰。所以雄安新区的定位是什么呢?通州未来是首都的行政副中心,我的理解,雄安新区就是未来首都的经济副中心。
  对政策,今年货币政策我有两个判断,第一个,今年货币政策肯定是紧的,防风险、去杠杆、控房价,美联储还要加息,所以今年的货币政策不可能松的,货币政策边际上肯定是紧的,这是第一个判断。第二个判断,今年的货币政策是有底线的紧。今年稳中有进,稳字当头。第二个就是对改革,我一直强调对什么样的改革我们看好?大家注意,具有“核心”推动力的改革我们看好。比如说“一带一路”、京津冀、雄安新区、国企混改、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军改,这既符合时代的方向,又具备非常核心的推动力。所以我们在推荐改革主题的时候,我们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来进行推荐。
  最后是对大类资产的看法,股市、房市、债市、汇市、商品。对于股票市场,今年我们再度强调,我们可能比市场偏乐观一点,震荡向上,结构性行情,逻辑是什么呢?逻辑主要是企业盈利超预期,以雄安新区、“一带一路”等为代表的改革不断地超预期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大家对改革的信心可能会逐步地起来。今年我们倾向于认为今年A股是一个结构性的牛市,我们推新周期、低估值真成长、改革主题,我们的投资策略是什么呢?我们的投资策略叫每一次回调都值得买入,说得性感一点,叫每一次回眸都令人心动。
  对于债券市场,我观察从一季度开始,包括最近有越来越多的人翻空经济,所以翻多了债券。我再一次强调我们对债券可能短期仍然谨慎,因为经济的复苏是超预期的,货币政策是收紧的,美联储今年可能要加息三次以上。所以对债券市场我们可能短期偏谨慎一点,虽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债券的牛市两年半了,你认为半年的时间就能调完吗?这里藏了多少的杠杆已经充分去化了呢?我们建议投资者不要把风险的敞口过于暴露,这是对债券市场的主要看法。
  对于人民币汇率,我们倾向于认为短期能够稳住,下半年可能有压力。
  对于大宗商品和周期品的价格,我们的看法应该未来是一个区间的波动,我认为大幅上涨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都不大。
  然后谈一谈对房地产的看法。
  大家知道在2015年,我们在市场率先提出“一线房价翻一倍”,16年下半年又提出“1516看深圳,1718看北京”。坦率地讲我认为市场流行的观点大部分都是错的,什么现金为王、卖房炒股?我们的货币一直在超发,过去这一年多,北京上海深圳房价翻了一倍,随便一个房子涨个500、1000万,有多少人一辈子能挣1000万?什么叫现金为王?我问你。为什么很多人动不动就讲现金为王?这是一个坑。卖房炒股,据说败家的第二名就是卖房炒股。过去的这一段时间大家对房地产的讨论非常多,但是坦率地讲,我最近很少发表对房地产的看法,我认为大部分的观点都是以情绪来替代逻辑,很多十万加以上的微信文章除了宣泄情绪没有任何有信息量的客观分析。我们出了二十几期的房地产周期研究,我本人研究了16年的宏观,研究了10年的房地产,我们最近计划出一本书叫《房地产周期研究》,对这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尽快建立人地挂钩、大都市圈战略等长效机制是关键,什么叫长效机制?关键是供地、房产税和确立大都市圈战略。
  最后提示两个风险,这两个风险都跟货币有关,一个是美联储超预期加息的风险,第二个是我们国内超预期紧货币的风险。
  这是主要的观点,讲一下逻辑。
  大约是在2009年,当时我刚到国务院发展中心服务,我们研究中国有没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10年我们的课题组研究发现,所有追赶的经济体,大约都在某一个时点出现了增长平台的切换,我们2010年提出增长阶段转换,后来叫增速换档。大约在2015年我提了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经济的底部可能已经相当地接近了,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可能是一个L型的走势。后来这样一个判断也为实际的经济走势所验证。
  下面我就想站在现在这个时点展望一下经济L型的未来,为什么我们提新周期?
  第一个,供给的出清,或者说去产能周期进入尾声。
  大家留意,新周期的提法虽然在2011年、2012年市场都提过,但是随后都被证伪。我最近在讲新周期,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你这次讲新周期能被市场所验证?我认为这次讲新周期大概率是对的,为什么?2011年讲新周期,2011年是什么概念?年中国经济刚高速增长完,2008年还没来得及去产能,2009年就大规模刺激,中国积累了庞大的过剩产能,在2011年讲新周期一定是错的。但是到今天中国这一轮经济差了多少年?已经差了6年,从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就在下滑,步入了漫长的通缩和衰退期。中国的通缩多长时间了?54个月。所以我们看到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年我们看到很多传统行业的产能投资基本都是零增长、负增长,什么叫零增长、负增长呢?意味着传统行业的龙头在压缩产能,而中小企业熬不住了,开始退出这个行业。所以今天搞宏观的人如果不去微观调研,我认为今年将会犯历史性的错误。我们可以看一下,很多传统行业,像钢铁、煤炭、玻璃、水泥、化工,它的行业集中度在大幅地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什么?大家看这四张图,行业的利润率集中度是大幅高于行业的产能集中度,为什么?因为很多的中小企业或者大量的、无效的僵尸企业占用了这个指标,但是事实上以及无法复产,因为银行可能不愿意不良率暴露,所以这些无效的僵尸产能还在册,但是它可能已经很难复产了,为什么它很难复产了呢?因为我们的银行限贷,我们的传统行业的龙头通过机器换人,通过设备的更新已经建立了它的护城河,而且退出企业的复产开工的成本可能非常地高昂,比如钢铁、比如玻璃。而且在现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重新招工的过程也非常漫长。还有一个就是企业家的预期,企业家可能并不认为这一轮的经济复苏是可以持续的,所以你发现很多的中小企业无法复产。
  我最近了解到很多行业的龙头也面临同样的困惑,很多龙头企业找到我,他说:“任博士,我这个行业已经差了六年了,为什么突然好起来了?而且非常地好。”我就跟他说:“你好太正常了,我们正站在一个新周期的起点上。”但是你会发现行业的龙头企业,他们最近账上趴了很多的现金,他们也不敢进行产能的扩张,所以你会发现行业的竞争格局在优化,行业的龙头企业正站在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上,他们正在收割胜利的果实。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样一个迹象。所以你看到它的利润在改善,所以你会看到除了行业的利润集中度大幅高于行业产能集中度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行业龙头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修复情况是远远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所以如果说我们谈新周期的话,我认为我们处在一个将来未来的这么一个阶段,什么叫将来未来呢?你会发现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优化,中小企业已经无法复产,龙头企业正在建立壁垒,外部的环境也不支持这些过剩的产能重新复产。而且龙头企业账上趴了很多的现金,盈利还在持续复苏,订单很饱满,但是它就是不扩张产能。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新周期应该是产能扩张周期,我们还处在设备的更新周期,所以说我们处在一个新周期的将来未来的这么一个阶段。怎么能改变这些行业龙头企业家的预期和行为呢?很简单,企业连续盈利个半年、一年、两年,你看他的投资行为就会发生变化。所以供给端的出清是有非常扎实的微观的证据和佐证的。
  我们建议投资者对于这些传统行业不要再以悲观的或者传统的眼光来看。正是因为进入了这么一个剩者为王的阶段,所以大家看看,反映在我们股票市场上,过去大家炒小股票,但是为什么过去的这一年多的时间,越是大的股票涨得越好呢?因为它的盈利越好,你看它的盈利能力确实比那些小企业好,它是有扎实的基准面做支撑的。所以最近大家讲叫“中国的漂亮50”,而且我们可以把视野看得更广泛一点,从一个更多维视角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行业的很多的领域,它的产能利用率都已经触底了,而且有的行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开始回升,龙头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回升更加明显。所以从供给出清的角度,我们处在一个新周期将来未来的阶段。
  第二个讲讲需求的复苏。
  在去年大家讲得比较多的是补库存的逻辑,但是这个逻辑在今年很难再对经济产生明显的贡献,大致在今年二、三季度库存回补对经济的贡献将会边际衰减。我们建议大家重视以下的几个需求,第一出口,我一直强调今年的出口可能比去年要好,而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出口一直在改善,去年中国出口按美元计价增长-7.9%,今年1-2月份出口4%的增长,3月中国PMI出口定单还在改善。为什么今年出口肯定会比去年要好?我认为核心是两个逻辑,第一个欧美经济的加速;第二个,年人民币贬值了14%。外需在改善,人民币又贬值了14%,今年出口怎么可能比去年更差呢?一定会比去年更好的。由于中国外贸依存度比较高,出口回升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需要重视。
  谈到世界经济,为什么欧美经济最近在提速?世界经济大家讲得很复杂,我搞了16年宏观经济,最近在写一个培训的教材,叫作《宏观经济分析的极简主义》。我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世界经济我们的看法非常简单,世界经济就看美国和中国就够了,美国GDP18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4%,中国GDP11万美元,占全球的15%,中美加起来占40%,其他全是配角,所以世界经济就看美国和中国。日本第三,连中国的一半都不到。去年中国对全球GDP的贡献超过30%,所以世界经济就看美国和中国就够了。
  美国经济正在从复苏走向过热,中国经济正在从衰退走向复苏,这就是全球的两大周期。为什么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的PMI指数、CPI、PCE、薪资水平都在加速?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它的周期在加速,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年美联储一年加一次息,今年要加三次息、四次息的原因,一定意味着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在发生变化。为什么美国经济在加速呢?我认为有几个原因,补库存、周期自身的加速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家留意,美国这一轮复苏多久了?从2009年三季度,美国这一轮复苏已经长达6年。那么美国经济已经复苏了六年多,我们再看美国政府在干什么?美国政府正在搞基建、减税,在搞财政扩张,那一定是把美国往过热的路上带。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去年以来,美国的薪资水平在加速,意味着它的劳动力市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甚至出现了一些用工的局部紧张,最近美国薪资水平的上升意味着后面美国的核心通胀的压力会起来。我认为这是需求复苏的超预期。
  第二制造业投资回升。受益于出口复苏和设备更新,2016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制造业投资回升,制造业投资占全社会固投的31%(基建占25%,房地产占23%)。由于中国制造业部门大部分是贸易部门,因此如果出口回升可以持续,作为固投最大一块的制造业投资的回升也可以持续。有一种竞争性的观点认为,制造业投资回升只要是统计错误,是由于PPP导致大量原来基建投资统计到了制造业投资,我们认为这个解释是十分牵强的,时间点也是不吻合的。我们可以看历史上,制造业投资跟出口的相关性是最强的。
  第三房地产投资超预期。这个问题争议比较大。大部分人在去年底对2017年房地产市场很悲观,大部分对房地产投资的预测是负增长,极端的预测是-5%到-7%,我们是2%-3%,我们比市场的预测高七八个点,我们还专门出了一篇报告,《为什么我们对2017年的房地产不悲观?》。近期我们还上调了对房地产投资的预测,预计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长4%-5%,上半年6%以上。事实上,1-2月房地产投资增长8.9%,去年是6.9%,前年是1%,而且近期土地购置和新开工还在回升。为什么我们对房地产投资的预测比市场乐观?主要是一二三四线库存去化充分和长达两年多的房地产市场繁荣使得开发商现金流十分充裕。除了一线,二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也很充分,尤其是大都市圈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年开发商有补库存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如果说一线没地,二三四线城市可是有地的,一线占房地产投资的12%,二线占35%,三四线占53%,房地产投资的大头在三四线城市,如果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充分,房地产投资不可能差。更重要的是,房地产是周期之母,房地产投资占整个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3%,房地产链上的相关投资占40%左右,你会看到只要房地产下滑中国经济下滑,房地产企稳中国经济企稳,房地产起来中国经济起来,基本就是这样的逻辑。
  新周期除供给的出清、需求的复苏外,还有就是新政治周期的开始,我们建议大家务必重视这样一个逻辑。我一直强调今年的基建可能会超预期,与我争议的一个观点认为今年赤字率已经定了,所以今年不会超预期,没钱。我要说的是去年预算赤字率也是3%,为什么是实际超标了呢?2015年的赤字率为什么也是超标了?今年的基建大概率会超预期,为什么呢?大家注意,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换届换完了,新的一轮做业绩的GDP锦标赛可能正在开启。而且大家看一看,这次地方换届的履历就很清楚了。所以新的政治周期正在开始,像“一带一路”、雄安新区这些投资的量级都是以万亿计的。
  受PPI大幅回升和年降息降准带动,实际贷款利率(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利率-PPI)大幅下降,由于负债成本较低和以土地、商品、原材料等代表资产价格上涨,企业融资需求开始恢复。
  我们发现,以出口、制造业投资、基建,还有一个房地产投资等为代表的需求复苏是超预期的,短期可能受库存回补接近尾声扰动,但中长期需求比市场预期的要乐观。再加上传统行业领域广泛的供给出清,新政治周期的开启,我们对经济的观察可能比市场乐观,中国经济已经步入增速换挡期“经济L型”的一横,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下面讲讲房地产。近期房地产争论很多,多空分歧很大。很多人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房地产周期就是一句话,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人口的流入流出如何?土地供给是增加还是减少?货币是松还是紧?问完这三个问题,我们对房地产的长周期、短周期、中周期都清楚了。为什么我们在2015年说“一线房价翻一倍”?过去这一年多的时间房地产出现了迅速而猛烈的上涨,为什么?因为三期叠加,人口往大都市圈流入,不供地,货币又是松的。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未来的变化是人继续往大的都市圈流入,尽快改变小城镇化战略、控制大城市规模的这种思路,尽快树立大都市圈的战略。现在来看,供地是不及预期的。房地产短期看金融,未来大概率货币会收紧。
  我们无论从美国还是从日本的经验,也包括从过去我们十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往大的都市圈迁移是几百年来城市文明的胜利,因为大的都市更节约土地、更节约资源、更有活力。我们过去十多年关于城镇化的认识一直没有进步,这句话如果不改的话,长效机制难以建立,如果改的话,长效机制有希望。哪句话呢?控制大城市规模,重点发展小城镇,区域均衡发展。还有就是房地产调控也需要改进,房地产调控20年了,我们就三招:限购、限贷、限制土地供给,短期虽然有效果,但长期结果可想而知。长期关键看长效机制。
  我们一直说北京、上海人口多了,我们可以看一下东京的都市区面积跟北京差不多,东京3600万人口,比北京多1400万人口,首尔都市区面积是北京的一半,比北京多300万人。像北京、上海这些地方真正要改变的不是简单的人口减少的问题,我们认为是完善城市规划的问题和公共交通供给的问题。大家看,这是北京的轨道交通,稀稀拉拉的。这是东京的,东京3600万人,人均轨道交通里程是北京的4倍。
  对政策简单来讲,今年是紧货币;对改革,我们再次强调我们看好京津冀、雄安新区、“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国企混改、军工这些有核心驱动力的改革。
  最后是对大类资产的看法,今年大宗商品周期品的价格大概率是区间振荡。
  对于股票市场我们可能看得比市场要乐观一点,今年的股票市场是可为的,震荡向上,结构性牛市。我们看好三个方向:新周期、低估值真成长,主要是企业的业绩比较扎实,再加上像“一带一路”、雄安新区正在重启我们对改革的信心和风险偏好。我们的策略是:每一次回调都值得买入,每一次回眸都另人心动。
  对债券市场我们短期可能仍然偏谨慎,经济的复苏是超预期的,美联储加息、国内的货币也是收紧的。
  美元可能还是在强势周期,但是它会一波三折。
  最后是两个风险,美联储的超预期加息和国内超预期的收紧货币主要是这两个风险,这是今天给大家报告的主要的观点。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对于未来,对中国经济过度悲观将会犯历史性的、方向性的错误。我们建议诸位可以对未来可以看得更加长远,随着供给的出清、需求的复苏以及新的政治周期的开始,我们对经济可能看得比市场更加乐观一点。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新的周期开始之际,我们祝愿大家取得更好的投资业绩,希望今天的投资策略会大家能够满载而归,谢谢!(作者:任泽平 来源:方正证券)
私募基金基金经理:近6月收益:11.83%近1年收益:16.06%年化收益:22.71%基金经理:近1年收益:18.89%今年收益:17.23%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7%投资期限24月投资起点100万元C发行,投向基础产业格上点评:投资于基础产业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格上财富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投资者展示私募基金产品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推介建议。
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机构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阁下如有意了解或进行私募基金投资,请注册成为格上财富用户以确认您的合格投资者的条件
阁下如有意了解或进行私募基金投资,请注册
成为格上财富用户以确认您的合格投资者的条件
进行调查问卷
根据基金业协会规定,您尚未完成调查问卷
进行调查问卷
您的测评结果未满足相关规定,建议重新测评
您的专属理财顾问会给您详细解答
感谢您的垂询!稍后为您服务!
马上咨询敬请致电理财热线:400-080-5828
咨询服务(预约成功后,格上财富专业顾问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咨询阳光私募
理财服务咨询
订阅格上财富周报
咨询信托产品
咨询私募股权
订阅格上研究报告
我愿意接受格上最新的产品和活动信息通知
风险揭示:投资有风险,当您/贵单位进行投资时,可能获得投资收益,但同时也面临着投资风险,比如资金损失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您/贵单位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相关风险揭示书和投资协议、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等文件,充分认识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任泽平最新观点房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