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华北大奖励是什么感觉?

您所在的位置:
& 校园每日头条 & 正文
辩:北京人考上清华北大真的就那么容易吗?
日11:15  
北京这几年平均有16万考生.在北京每年招收250余人,在北京每年招220人左右.文理生总共加起来不到500人。
复旦每年在上海本地招收900余人,上海交大每年在本地招收近1000余人,华中科技大学每年在武汉招生1200余人,浙江大学在浙江全省招收1500余人……
每个大学都适当地照顾了一下本地考生,这再正常不过了.那么清华北大每年总共在全国各招收3000余人,总共将近6000人.清华北大对北京考生的照顾和以上几个学校照顾本地生的程度比较起来那算什么?
再来看看近年来清华北大两大学校在京招收:
2005年: 清华 636分 北大 628分
2006年: 清华 666分 北大 661分
2007年: 清华 652分 北大 661分
2008年: 清华(预估分数线)652分,北大(预估分数线)648分
而且在北京,一般的重点高中根本没几个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全北京90%的名额全被北京四中和人大附中垄断了.北京四中和人大附中每年到高三,总有一些号称外地重点高中的尖子生移民过来(),结果能考上清北两所大学的人也是屈指可数
而且很多外地人,什么都不懂,还到处宣传什么500分在北京能上清华?做梦吧,500分在北京上一本都上不去.
还有的人说什么北京高考题简单.你丫做过吗?谁下的定义?高考题的难度是你一个局外人能评价吗?把06,07年全国一卷理综卷和北 京理综卷的难度比一比,凭良心说话,谁的难度大?
北京的考题肯定不能算难,但绝不是所谓的全国最简单的.至少和某一些省市的考题比较.
就拿今年的北京状元来说,702分,人大附中第一理科实验班学生,我不知道那些冷眼相看的外地人有几个能考到这个分数的(估计大多数人无论考什么试卷也只能考个4,5百分的半瓢子),人家高一的时侯做高考题可以拿640多分,高二的时侯参加全过数学竞赛一等奖,提前被北大保送了.高三的时侯理科学习的高度早就超过高考了.做高考题对她来讲就像玩一样.
每年全国高中数理化竞赛,北京市的获奖人数长期居全国前5(湖北江苏辽宁长期垄断前三),这可是反映各省顶尖理科学生的最好区分度.
咱们平时说话老爱人云亦云,听多了河南山东高考的抱怨就觉得河南山东教育质量高.北京的高考简单之类的.结果河南叫了半天2008年的一本线也只比北京高30来分.山东也高不了哪去.
北京人少,招生指标多,这是事实.要怪只能怪国家教育政策.不能因为这样而把所有北京应试教育精英给否定了.打个比方,河南考生100万人,北京考生16万人.如果按比例把北京的招生指标分配给河南,那么河南的分数线肯定也会猛降
某些鼠目存光的外地人,特别是山东和河南的,不要老把眼光局限在自己那不大的庙堂里.什么都当自己省的当作最强.中国人多着去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哪里都有比你强一头的.做人谦虚点还是比较好
我实在是想不通,那些说在北京高考400多分上清华的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很期待啊
[责任编辑:onlyqshen]
频道精彩内容推荐
腾讯微博: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即便考上1000个北大清华又有啥意义?
发帖于:时间: 08:55:04
  十年前,从师大毕业后我来到这座繁华都市――AA市,经不住功名的诱惑,走进机关深宅大院,置身仕途官场。
  七年前偶有机会,揣着激情梦想,背起行囊走进贵州乌蒙大山扶贫支教。支教结束,仕途坦荡,破格提拔为这个城市中心区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以不到两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通常要用七八年才能走完的仕途历程。然而文山会海成为煎熬,功名利禄淡而无味,经历了两年仕途生活的千锤百炼后,为了生命中的泥土气息和阳光雨露,最终向坦荡仕途挥手告别。
  四年前,独自一人背起行囊再次踏上了西去的征程,还是在偏远的乌蒙群山,还是在那所山村学校,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三尺讲台带给我生命中最简单真实,最浓厚醇香的快乐。
  经历数年起落浮沉,我早已心如止水,别无他求,快乐是我生存的唯一理由。于是从大山深处重回这座都市后,我再次选择了教书,我相信,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学校还是一片净土,快乐还可以延续。
  小学六年孩子们学了什么
  回到这座繁华喧闹的都市,在这所条件优越的省一级学校,我根本就找不到教书的感觉,根本就体味不到为人之师的快乐。在这所学校任教不到两个学期,我甚至已经开始厌恶教书,这样的心境变化连我自己也感到难以置信。
  在贵州支教期间,我写了三十多万字的山村教育调查报告《生命的底线》,我曾经想告诉大家真实的山村教育,但最终我压制了自己的这份冲动,我不想因这篇调查报告伤害无辜的山村教师。回到都市里,我的所见所闻更令人忧心,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相信自己目睹的绝非是一所山村学校和一所都市学校的问题,这是整个教育的问题。“教育一年不如一年了。”这是我在贵州和AA市听到老师们最多的感慨。
  我终于忍无可忍了,整整一节课时间,我把学生劈头盖脑地训斥了一顿,这也是我在AA市的这所“省一级学校”任教两个学期以来,第一次因学生的考试成绩迸发雷霆之怒。我不想再去翻阅办公桌上的数学试卷,那上面的分数不堪入目。我的AA市学生的成绩竟然远远赶不上我的山里学生,这让人难以相信,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学校初二年级进行了一次“月考”,这套没有什么难度的数学试卷竟然把这所省一级学校的学生考得落花流水,全班四十二个学生中得分在二十分以下的有五人,而在初二年级380多个学生中,及格率仅50%,三十分以下的超过五十人,十分以下的有近十人!事实上,如果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如果排除作弊的因素,很多学生的得分是几分甚至0分!也就是说,这群孩子从小学到初中读了八年书,他们什么也不懂,他们什么也没有学到!
  考试结束后,我把一个学生叫到办公室,问了他几个问题:①:三角形一个角是90°,一个角是30°,第三个角是多少度?②: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面积是多少?③:一个圆的半径是2cm,面积是多少?④:-23+7等于多少?⑤:21a-9a等于多少?尽管我有心理准备,但结果还是令我非常震惊!他只会做第一道题!而这样的学生在我的班上至少有5人,在全年级更是“星罗棋布”!数学全军覆灭,英语也惨不忍睹,四十二个学生仅八个学生及格。这个班至少有十几人对英语一窍不通,这些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英语,很多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会超过一百个。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漫长的八年,我真想问问,这些孩子们都学到了什么?难道这就是素质教育吗?差生面如此之广,真是闻所未闻,前所未见。这是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是与这座繁盛都市不相符的事实,那么究竟应当由谁来为此承担责任?“这些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了!!”“下辈子再也不教书了!!”“教育太失败了!!”老师们的呐喊声中浸透着满腹的忧虑和绝望,但是这样的呐喊声只能在狭窄的办公室里弥漫,不会引起任何人的警醒。
  怀念山村学校
  在这所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一流的“省一级学校”任教的时间越长,我就越怀念乌蒙山深处那所山村学校,我的山里学生。在支教的日子里,由于师资紧缺,我每学期要任教两个年级两门甚至三门课程,每周课时超过二十五节,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繁重的教学负荷下,我依然有时间画画,写日记,拍DV,打牌,下棋,和山里学生走村窜寨,采风写生,和山村教师吹拉弹唱,举杯痛饮,在世外桃源快乐地度过每个时刻,我从来没有感到过苦累,从来没有感到过厌倦。每天搂着书本走上三尺讲台,面对山里学生,我都感到心境明快,心绪畅然。当然,我的畅快心情源于孩子们出众的学习成绩。1998年我的山里学生曾经创造了地区统考数学平均分95.2分的记录,年由于受取消小学升学考试以及“普九扫盲”的影响,我的第二批山里学生成绩已经大幅下滑,但他们的数学中考成绩依然占据榜首。一个毕业于历史系的志愿者,带着一群山里学生一路走来,一所偏远的山村学校的数学成绩超越省重点中学,校长说这是一个奇迹。
  也许这样的奇迹让很多人不相信,但我和我的山里学生相信。其实第一第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孩子让我体味到了教书的愉悦和快乐,只是这样的快乐消逝得太快,这样的快乐在繁华喧闹的都市里荡然无存。
  难道要真的撵走几个“落后分子”
  在这所都市学校任教数学近两个学期了,实事求是地说,孩子们的数学成绩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但现实情况是,我任教数学以来的最低平均分,最低及格率都是在这所学校创造出来的。想想学生的数学基础,我就感到头皮发麻,临近初三了,居然还有学生连简单的四则运算都不会,面对如此巨大的后进生群体,我该坚持还是放弃?
  有老师奉劝我,赶走几个差生,班级成绩就可以直线提升,为了分数,为了升学率,不少学校都在明里暗里采取措施,或劝退,或通过纪律处分让差生“自觉”离开,面对分数压倒一切的教育现状,我该怎么办呢?说实话,我算是一个很宽容也很有耐心的老师,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辅导后进生,也曾经在暑假里放弃了外出写生的计划给孩子们补课,但事实证明这仅仅是我的“一厢情愿”,没有什么效果。在这座都市学校中,仅仅两个学期,我已经疲惫不堪了,我的信心,耐心和宽容心都被这群孩子消磨殆尽,我的绝望情绪与日俱增。
  难道要真的撵走几个“落后分子”?我于心不忍。
  “辉煌”的背后……
  郭一平呀,你敢想像不?就在我给你打电话的这个时候。我们当地的电视台,还有其它新闻媒体正在对这个城市的高考成绩进行轰轰烈烈的报道。全省12个高考状元中有4个出自这座都市,全省538个成绩在800以上的考生有78个出自这座都市。这样的成绩足够辉煌,这反倒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了,看看眼前这群数量巨大的后进生,他们如何读高中考大学?
  前不久在《CC都市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2008年AA市的高考录取率为92%,位列全省前茅。也许有人为这样的成绩卖力吆喝,但我不会相信这些数字游戏。
  《AA市晚报》刊登了另一则消息,BB省的考生只要总分达到300分就可以被大专院校录取。高考总分是900分,300分竟然也可以读大学,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每科平均分30多分就可以成为大学生,大学生的含金量究竟还有多少?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进行高考录取率统计,就算录取率达到100%,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这并不能说明一座城市教育的辉煌,只能说是整个教育质量的下滑。
  在这座城市里,有超过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不能考取公办普通高中,高考的辉煌是建立在初中阶段高淘汰率的基础上的。其实,这座城市的高考状元,清华北大名校学生冠绝全省,是这座城市“尖子生”工程的胜利。在残酷血腥的高考搏杀中,一所学校成败荣辱往往是取决于这所学校是否有高考状元,是否有学生考取清华北大,这样的评价标准已经代替了以前的平均分和升学率,“尖子生”的成功掩盖了多少“差生”的泪水和教育中的问题呢?
  教育从整体上失败了,别说考上几个北大清华,哪怕考上1000个,又有多大意义?
  “尖子生工程”惹的祸
  事实上,从小学开始,这座城市中的很多学校就开始实施“尖子生”工程了。中小学的成败荣辱也是看有几个学生考进了当地名校“AA市中学”和“AA市外国语学校”。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所“省一级学校”的差生面如此之广,这样的状况令我感到非常震惊。由于小学升入初中不再需要升学考试,因此小学六年,这些孩子们究竟学到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没有评价标准,某些学校总是拿几个尖子生来宣扬成绩,来掩盖教育的缺失。无论成绩好坏,读完小学的孩子都会进入中学,教学压力和升学压力就这样不公平地转嫁给了中学教师。
  形式主义正在折腾中国教育
  “这届初三学生怎么样?”“比上届初三差远了。”“你们初二怎么样?”“别提了。”“你们还不算差,看看我们这届初一,都不知道怎么教。”这是我经常听到的老师们的“共鸣”声,而这样的共鸣声在这座城市的很多学校漫延。从贵州支教结束后,我一直都在思考,为什么山村教育步步下滑,为什么都市教育难如人意?为什么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教育投资成倍增加,而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却发出“教育却一年不如一年,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感慨?教育越来越让人读不懂,看不透。近几年来,教育也成为民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被质疑,被斥责,被声讨。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风气已经严重地伤害到教育的根基,学校渗透着越来越多的功利色彩,很多事情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而仅仅是为了检查评比,为了一个奖杯,为了上司的嫣然一笑。我们的教育在经历着越来越多改革的同时,也经历着越来越多的折腾,被这样折腾拖累的不仅仅有千百万的学生,还有我们的老师。
  山村教育中的形式主义
  还是从贵州那所山村学校说起吧。支教四年,我对那所山村学校有着圣教徒般的情感,但从2003年开始“两基攻坚”(即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普九和扫盲)以来,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实事求是地说,我支教所在的那个偏远乡镇根本不可能达到普九验收标准。以我在年支教的这届学生为例,在初一的时候有3个班180多人,初二时剩下两个班140多人,到初三毕业时只剩下了100多人,辍学率超过40%!作为一个志愿者,任教的年级辍学率竟然达到惊人的40%,除了痛心之外,也是我的奇耻大辱。但我对此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大学收费越来越昂贵,巨额的学费断绝了越来越多山里孩子求学的梦想,大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更让“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变得苍白无力,很多获得资助的孩子依然辍学打工,每学期走几十个学生是很正常的事情,虽然老师们都会到村寨去劝学,但很难成功。辍学率居高不下,直接威胁到验收工程。后来乡政府出台了一个强制规定,要求老百姓必须把外出打工的子女都叫回来读书,否则就罚款。在政策高压下,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孩子回来了,但这群孩子的回归却导致宁静的山村学校走向严重的混乱,因为这群孩子回到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仅仅是为了避免罚款,他们在学校里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甚至威胁教师,学校也毫无办法,在另一所山村学校,还发生了学生调戏女教师的事情。在那段时间里,老师们是不敢训斥学生的,要是学生因老师的训斥离开学校,老师就要负全部责任,就要受到斥责,就要低声下气地去把学生劝回来。为了验收,教师们两年来疲于奔命,很多次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由于不符合验收标准而变成一堆废纸,支教几年来,我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了。验收的时候,为了能凑齐学生人数,某些学校和当地政府甚至招募一些社会青年坐进教室里,冒充学生,应付检查,老师们还要自己掏钱付给这些人一定的报酬。这样的作弊手段尽人皆知,但验收组“视而不见”,因为我们的验收大都是材料的验收,数据的验收,至于这种验收究竟给山村教育带来多少影响,给山村教师带来多少苦痛,没有人理会。学生成绩越来越差,学校风气越来越混乱,导致老师开始考虑外出打工,也导致山外来的志愿者逃离。2004年9月,团中央派遣了四十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到这个贫困县扶贫支教,时隔不足半年,有五六个大学生志愿者不辞而别,一个大学生志愿者曾经这样对我说,“其实这里根本就不需要志愿者。”这些话语的背后隐藏的是什么现实呢?
  都市教育中照样有形式主义
  如果你以为只有偏远贫寒的山村学校才会受到形式主义的冲击,那就错了,在都市中,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也渗透到每个角落。我的一位朋友在AA市某中学任教,当我在山村学校为“两基验收”忙碌的时候,他所在的学校也正在为“省一级学校”验收而疲于奔命。他告诉我,老师们已经忙碌了两个学期,文件材料堆满了一个屋子,他不知道这些材料和数据究竟有什么作用,但为了这些数据和材料,老师们经受的折腾难以言述,不少老师甚至搞垮了身体。我的朋友是班主任,身体上的苦累不说,精神还备受压力,他不得不时时“教育”自己的学生“以大局为重”,替学校隐瞒实情。他很认真地对我说,他的学生一出校门就可以当政客了,因为他的学校经常有领导视察,而每次视察,他都会带着学生折腾好一阵子,时间长了,学生也明白了很多事情是假的,是做给那些当官的看的。一个学生曾经问了他一个很尖锐的问题:“老师,你骂我们考试作弊,又教我们弄虚作假。”这句话让我的朋友郁闷了很长一段时间。
集团报刊系列那个有176人考上清华北大的衡水中学,是我的母校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那个有176人考上清华北大的衡水中学,是我的母校","author":"tong-shi-yimei","content":"-1-今年的衡中,似乎格外低调。 早已习惯了每年高考出分之际看到朋友圈疯狂转发的大红喜报,今年却销声匿迹。有人甚至悄悄打听:是不是考砸了?其实,今年不宣传高考成绩的,并非衡中一家。就在高考出分前夕,教育部对高考成绩提出“10个不得”、对新闻媒体提出“3个不准”,彻底打乱了连模板都做好了的一众教育机构和新闻媒体的阵脚。高考成绩还未公布,教育部对高考成绩管理提出了10个不得:不得向考生所在中学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各级各类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公布、提供考生成绩、名次等信息;不得在校外或校内摆放、悬挂、张贴关于高考成绩的条幅、宣传板等宣传物品;高校不得以签订“预录取通知书”等形式违规承诺争抢生源;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不得代替或干预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所属高中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任何形式统计、公布各市、县(市、区)及所属高中学校的升学人数、升学率、升入985/211高校及一本高校情况等高考信息;不得以高考成绩对各市、县(市、区)及高中学校进行排名排队;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各市、县(市、区)及高中学校进行高考表彰奖励;不得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惩局长、校长、教师等。对新闻媒体提出:不报道各省、市、县(市、区)和各高中学校的升学率、升学人数、升入985/211高校及一本高校等情况,不公开按高考成绩给学校和学生排名,不宣传炒作所谓“高考状元”以及高价填报志愿咨询费等。但是,最近几天,却还是有影影绰绰的消息说:今年衡中考上清华北大的有170+。我在震惊之余找衡中以前的老师求证,得知确切的数字是:176人。衡中称霸了这些年,也被批判了这些年,今年更是因浙江分校问题、衡水中学和衡水一中合办问题等,由过去被批判扼杀活力、应试教育、争抢生源上升到了被批判违规办校层面。这场争论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教育制度的优化而归于理性,衡中也将面临管理改革、校长换任等契机,接下来几年路将走向何方,就像股市和房价一样扑朔迷离。作为一个离开多年的校友,我很庆幸见证和参与了衡中的黄金时代,感激衡中曾带给我的那些收获。时光的雪泥鸿爪,如梦境般迷离和倦怠,但终抹不去那璀璨澎湃的烙印,它似乎与今天的你越来越远,但你知道它是怎样塑造了你的今天。-2-11年前,我从衡中毕业,考入北大。 那时的衡中,隐身在那片破旧逼仄的老城区,虽已在教育界声名远播,但尚未如今天这般家喻户晓、身处舆论漩涡。我的村庄,虽然从行政区划上不属于衡水,但与衡水田畴相连,守着同一条滏阳河,面对着同样的盐碱地,过着同样贫穷落后的生活。遍地的武校、浓烈的老白干、粗直执拗的乡亲——在地理文化意义上,衡水与我的家乡并无二致。家乡的贫瘠,使得背井离乡闯荡京津成为普遍的风尚,而那些通过读书上学走出村庄的学子,尤其比出外打工或干小买卖的更被推崇。民间并非没有天才,谁都希望自己出人头地,但那时没有直播、没有网红,也没有现在那么多“达人秀”之类的平民选秀节目,唱歌、跳舞、画画、朗诵……你的所有天赋和特长都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得不停留在业余爱好的水平,唯有学习成绩可以任由你放手比拼。那个时候,通过专注的学习取得好成绩是最大的光荣,不管孩子们家庭出身如何,都不会质疑“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一类热血的信条。衡中的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天然地与这片土地的价值观契合,如今被广泛非议的那些管理问题,对当时初入衡中的我来说,是快乐欣喜地接受的——因为,衡中提供了一个我渴望已久的纯粹的学习环境,这就像在大学时找到一个没有人谈恋爱、吃零食、接打手机的自习室一样难得。你可以想象,当我已经被学生打架斗殴、校外青年滋事、部分学生无所事事挨日子等待辍学等情况打扰得不堪其烦时,来到衡中以后,发现所有人面对着每天挎着相机、拿着小本本参观的人群都泰然处之,接待上级检查前不需任何彩排预演,校长老师走进教室都没有一人抬头观望,那是怎样一种安静平和的心情。我曾清晰地记得,我在假期去县城的姐姐家,在等姐姐下班的空隙里,我坐在街道口一家商店前的台阶上看书,对旁边来往的摊贩、顾客充耳不闻。不一会儿有人认出我是那个曾以强势姿态进入衡中的“传奇”学生,便开始议论起来。“看人家学习多专心”、“要不怎么能考第一呢”、“你看人家还穿着家常的布鞋,不挑挑拣拣的”……那时的我,已在衡中经过了一两年的锤炼,对一切外界的议论置之度外。对不起,我的时间很宝贵,我不愿花费心思理会那些无效的干扰。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衡中与北大加以比较,毕竟这两个地方的文化在人们心目中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但是我却发现,在提供 “让你专注地做事而不受干扰”的环境这件事上,衡中和北大并无二致。北大看似杂乱无序,但实际每个人都是有序运转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他们的生活方式、时间日程由自己做主,没有人会议论和嘲笑。你可以在校园里看到各种衣着发型、背着各种书本或乐器、走向各个方向的人们,他们就像我在衡中时那样心无旁骛,只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而不管他人目光。衡中的这一影响,使我至今保持着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习惯:不爱八卦,不议论东家长西家短,尊重他人的选择,也坚持自己的选择,给他人以自由的空间,也捍卫自己的空间。-3-最近几年不知怎么了,成绩好的学生成了被鄙视和怀疑的对象,“学霸”几乎成了贬义词,谁要被说是“学霸”,恨不得回敬:你才学霸,你们全家都是学霸!“学霸都是书呆子,没出息”;“好学生后来都成了打工的,坏学生后来都当了老板”;“好学生没本事、没特长,只能拿高分,一旦进入社会不看分数了,就造成了心理失衡、精神障碍。”还有很多谈青少年教育的鸡汤文对家长说:要让孩子享受平凡的自由和快乐、要让孩子学会给他人鼓掌、要让孩子学会人生的从容淡泊,甚至还有人堂而皇之地说,孩子,我希望你永远是第二名。看这架势,好像谁要是敢当第一,得拥有比上狼牙山还要大的勇气似的。“听说,你是北大毕业的?” “咳咳,只是运气好才考上的,其实平时也就是蓝翔的水平。”被别人说起是北大的来,还能这样自嘲一下,要是被介绍起“衡中毕业”的,立刻更加惶恐,仿佛别人投来的目光都在说:“我上的是普通的中学、我上学期间玩游戏谈恋爱,你这个在军事化管理下训练出来的学霸还不是跟我挣一样的工资,伺候一样的老板,过着同样苦逼的生活。你比我笨,你不如我人生经历丰富,你虽然现在跟我平起平坐,但你比我LOW多了。”人们更看重自然天赋和父母的身家,人们对成功人士曾经玩世不恭、调皮捣蛋的往事津津乐道,对出身富贵顺风顺水的人羡慕嫉妒又心服口服,却对在学校踏实刻苦考第一的好学生抱着深深怀疑的目光:等你毕业了,能买得起北京的学区房吗?没有人敢当第一,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精英,为了不被孤立,孩子们早早就老气横秋地在学校里搞什么韬光养晦的政治智慧。这让我不禁怀念起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那种以精神引领者自居的胸怀。衡中文化的宝贵在于:这里,有着青年学生应该有的那份舍我其谁的朝气、锐气和霸气。没有人嘲笑你的努力,没有人鄙视你的优秀,所有人都敢大声说出自己的渴望和梦想。在衡中,班主任在开学第一天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时时事事争第一。在这里,你可以很诚实,很直接,不需有一丝扭扭捏捏,只需要一颗随时做好被强者碾压的准备的心脏。人们崇尚公平的竞争,尊重刻苦努力,接受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则。这里的学生并不都是如我这般没有任何退路、只有拼死一搏的寒门学子,相反,学生家长大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甚至有不少通过特殊关系进来的高门子弟,但是他们的家庭背景只有老师校长知道,在同学当中没有任何作用。他们来到这里,接受的就是这种争当强者、谁与争锋的竞争环境。争强好胜之心,是每个人的天性。你就是再虚伪,你敢不承认:当你看到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包揽金银铜时,你觉得爽爆了!当你看到国庆阅兵式上各种顶尖的高科技武器雄赳赳气昂昂地亮相时,你觉得爽爆了!在衡中,不需压抑自己的天性。当我把第二名甩得远远的时候,爽爆了。当我们在其他高考考点排成方阵、喊着震天响的口号呼啸而过,把其他考生看得目瞪口呆时,爽爆了。当看到学校门前的英才路数百米的墙上贴满北大清华学子的照片时,爽爆了。微博博主云中上师曾说过一段话:传统的文人,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通过科举或进入大学,一般都在精神上脱胎换骨,也就是在心理上接受了自己的精英身份,而在思考问题上也会追求不同的境界,或至少不会被自己的出身背景所羁绊,不会为了掩盖自己作为知识精英的骄傲而故意求得普通民众的认同;可是,当代中国的知识群体却以鄙弃精英的言论为正确,越来越放弃探求纯粹知识为乐趣的取向,在高度管控和大众媒体的双重压迫之下,以获取大多数认同为目标,这真是前所未有的怪现象。衡中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一个没人敢当精英的时代,让我有勇气坚持追求卓越,宁可做一个孤独的优秀者,也不要畏缩、软弱、自卑、人尽可欺。-4-这些年来,衡中最广为诟病的一点是争抢了其他地方的生源。说起来,我也是外地生源,不过不是衡中“抢”的我,而是我拼命挤进了衡中。只要有渠道,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向优秀人才聚集地集中。尽管北京的生存条件这么恶劣,但仍有那么多年轻人舍不得离开北京。北京聚集了各行各业顶尖的精英,让你有机会拓展视野,提升层次。你日常打交道的普通人,整体素质也比较高,你的同事起码全是本科毕业,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也都曾是在银行、学校、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员,你接触到的思想交锋、价值观交流都是相对高层次的。再说北大,北大之所以为北大,不是因为未名湖博雅塔的校园风光,也不是因为校长主任的出色领导,而是因为这里一代代聚集了优秀的同学老师——老师曾经也是同学,给这座园子增添了活色生香的故事传说,留下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园文化。跟优秀的人在一起,是一种舒畅、简单、纯粹的生活体验。就仅以一个小事为例:在衡中跟一帮学霸做同学,学习过程会简单得多,遇到很难的练习题,求教对方的过程总是简短而默契,只需画一条辅助线,或说一个关键词,或用最简单的符号写半个公式,便立即心领神会。无可否认,衡中是一个整齐划一的地方,但是这里从来不缺生机活力。在我的记忆里,衡中生活充满乐趣和色彩,因为这里聚集着最优秀的同学,他们幽默风趣、思维活跃,把青春的光影装点得精彩纷呈。当我提到衡中176人考上清华北大时,马上就会听到奚落的声音:试问这176人有几个衡水人?还不是从其他地市抢来的生源!切,我才不关心这些人是不是来自衡水,我只知道在衡中跟这些人做同学是一件特别爽的事。如果存在这样一个优秀人才扎堆的地方,我无论如何都要向着这里前进前进前进!有的人口口声声质疑:都说衡中有多牛逼,实在想知道诺贝尔奖以及国际上的重大发明创造哪一项是衡中毕业生搞出来的。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回答,因为衡中是十几年前才开始崛起的,早一点的毕业生,还步入职场没几年,就算是获得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也得是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事,如果是从事科学研究,那就更是要等到白发苍苍才可能看到收获。当年同一届最优秀的理科同学,清华博士毕业,现在是航天一院七〇三所的研究人员,这个同学恰恰在当年学星竞选演讲中说过自己的志向是拿诺贝尔奖。将来是否真的能拿诺奖,我不敢说,但至少我毫不怀疑他几十年后会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现在,我只能很功利地透露:11年前我那个普通文科班,如今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生活在北京天津。我这个没有走上科研之路的衡中毕业生,现在是世界五百强前50名的国企中一个小职员,跟大部分在京校友的情况差不多。这两年来,越来越多地发现北京许多政府机关、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都分布着衡中校友,这些人交流信息很方便、人际关系不寂寞,二十年后的情况,大概可以想象。如果还不够直观,那么可以看下图。这是我朋友圈一个同学分享的图,她妹妹今年衡中毕业,这是她们班的录取情况。这全班985的盛况,比176个清华北大带给我的震撼还要强烈。-5-偶然在百度上看到一个提问,楼主说,衡中的学霸们,请告诉无知的我以下几个问题:1、你们步入大学,是否比其他人感觉更加不适应?2、你们步入大学,是否感觉自己高中的教育太过片面?3、你们步入大学,是否坚持了高中时奋勇拼搏的精神?4、你们步入大学,是否反思过自己所受的教育?如何评价?5、你们步入大学,是否仍像高考这样优秀?看了这几个问题,我几乎可以想象有的网友扒着屏幕期待着这样的回答:不适应;片面;没坚持;反思过;不优秀。但是楼下的衡中校友是这样回答的:1、
连衡中都适应的了的人在哪儿还能不适应呢?2、
你以为其他学校就是真的素质教育,衡中就只在搞应试教育么?3、
是否坚持看个人志向,人群中志向的分布在衡中和别的学校没什么不一样。4、
你觉得只有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育么?5、
大学里的评判标准更加多元化,有的人就是专心学习,将来做研究;有的人就是全面发展,将来与社会各方面打交道;还有的人追求的就是平凡朴实的小幸福,你说优秀怎么评判呢?我想,楼主的提问其实代表着很多人对衡中的态度,他们把衡中作为一个异类,就像是问从监狱里出来的人能不能融入社会一样。但是在我看来,衡中的三年时光,是人生中一段值得珍藏的回忆,它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宝贵的精神元素,但尚不足以控制我的人生。这三年时间很重要,但决定人生发展的,远不止这三年。面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会这样回复:1、
写下这段文字时,我刚跟曾经同为衡中校友的安先生花了近两个小时吃了一顿周末晚餐、沿长安街骑了四十分钟自行车,而十一年前的我们,十分钟洗漱、整理卫生、到达操场,五分钟吃完一顿饭。2、
我步入大学以后,发现自己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教育都很片面,于是重新体系化地了解自己的学科,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而吊诡的是,我步入社会以后,发现很多人几十年来的认知都仍停留在中学教育阶段。3、
我小学时在灯下看书被蚊子叮得浑身是包而浑然不觉,初中时每天在宿舍蒙着被子看书到十二点,大学时为了迎接考试而通宵刷夜,在衡中却被老师管着要中午睡够一个小时、晚上十点一刻必须关灯。我一辈子都在奋勇拼搏,而在衡中是拼搏得最幸福、最放心的时候。4、
毕业以后,几乎每一次关于衡中的大讨论我都关注,对各种意见观点了然于心。对当代教育体制的批判,我基本全部认可;对衡中的非议,我基本全部呵呵。衡中的毕业生,都有衡中情结,这是其他中学很难看到的现象,而由于历次讨论中关于衡中教育的谣言太多,我们大部分时间承担的是谣言粉碎机的角色。5、
很多昔日的学霸来到北大这个高手云集的环境以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而我来到北大的感觉跟在衡中并无二致。如今每年一百多人考入清华北大,几乎每个院系都有自己的嫡系学长,在考试、选课、社团、生活等方面得到的便利不是优裕一点半点,赢在起跑线上的感觉,大抵如此吧。【本文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平台:十一姐的涂鸦馆(shiyimm_pku)】","updated":"T05:13:0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topic/","id":"","name":"衡水中学"},{"url":"/topic/","id":"","name":"高中"},{"url":"/topic/","id":"","name":"教育"}],"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0,"height":0},"href":"/api/posts/","excerptTitle":"","tipjarState":"clos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3:13:09+08:00","url":"/p/","lastestLikers":[],"summary":"-1- 今年的衡中,似乎格外低调。 早已习惯了每年高考出分之际看到朋友圈疯狂转发的大红喜报,今年却销声匿迹。有人甚至悄悄打听:是不是考砸了?其实,今年不宣传高考成绩的,并非衡中一家。就在高考出分前夕,教育部对高考成绩提出“10个不得”、对新闻媒…","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FULLINFO":true}},"User":{"tong-shi-yimei":{"isFollowed":false,"name":"十一姐","headline":"","avatarUrl":"/c4dbbde9bf70e0c2baf4221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tong-shi-yimei","bio":"成长、思辨、文化类自媒体作者,三年衡水中学学霸、七年北大中文系伪学霸。","hash":"0bbddf87cc022a5fd81093","uid":892400,"isOrg":false,"description":"","profileUrl":"/people/tong-shi-yimei","avatar":{"id":"c4dbbde9bf70e0c2baf4221","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columns":{"next":{}},"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考上清华北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