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贷负债过高如何上岸一万多,怎么上岸?

【大学生贷款怎么上岸】- 融360
大学生贷款怎么上岸
大学生贷款怎么上岸-攻略
校园贷中介乱象揭秘 学生贷款后难上岸
“10个里面,6个都会回头再借,上岸的不多。”
就读于湖南某高校的大学......
“10个里面,6个都会回头再借,上岸的不多。”
就读于湖南某高校的大学生季刚(化名)刚刚毕业,回顾自己的经历,他如此形容当下正火的校园网贷,担心自己的老路会被其他大学生不断重复。
过去3年来,季刚先后在17个校园网贷平台借款20余万。今夏毕业时,他的债期已延续到2018年11月。
“校园网贷”,这个近几年颇为活跃的词语,今年以来却常与“跳楼”、“援交”等负面事件相连。今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校园网贷”这个概念才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其间却加了“不良”二字。
作为网络贷款平台中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分支,校园网贷往往无需抵押,只要借款人提供高校学生身份信息,通过个人资料审核,就能申请到贷款。
“无前期,无抵押,各种口子撸钱。”随着网贷在校园中遍地开花,大批“中介”应运而生,季刚用这句话描述网络上活跃的这批专为大学生代办校园网贷申请的中介。
3年前,季刚并不知道校园网贷为何物,自从“中介”帮他借到第一笔贷款,并收取2000元手续费之后,他开始陷入拆东补西、以贷还贷的漩涡,最后,自己也成为一名校园网贷“中介”。
澎湃新闻调查发现,这些“中介”大多至今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微博上某校园网贷中介的宣传。
乱象一:中介教学生谎言应对电话审核
在新浪微博中搜索“大学生贷款”,能得到此类账号1300余个,其博文内容多是代办各类校园贷款的广告,广告词充满诱惑:“想帮女朋友清空购物车快来找我”、“几十个贷款平台,本科最高5万,专科最高3万,不下款不收费”……
澎湃新闻观察到,此类微博排名前三的账号,粉丝数都在50万以上。博主们的签名中,否乏自称“全国大学生专业贷款创始人”、“微博贷款创始人”。
微博粉丝量排名第一的博主鹏哥(化名),也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自称从事校园贷中介已有3年,在校“创业”成立了自己的中介工作室。他曾在朋友圈称:“大学里靠自己白手赚到7位数。”
多名圈内人士介绍,校园网贷中介工作室内“工种”亦有细分,包括“操作员”、“代理”、“学徒”。“操作员”负责平台系统操作,按单固定提成;“代理”从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拉客户,从中介手续费中抽成;“学徒”想学“技术”,但拜师费用往往在数千元。
季刚介绍,一般校园网贷的申请多要经过此类流程:上传个人信息注册并填写申请、录制视频作为电子合同、电话审核、放款。
事实上,对大部分网贷平台而言,个人可直接在网页或客户端办理。但中介们往往宣称其代办的“成功率高、下款快”,若个人申请失败,便无法挽回。
中介小威(化名)告诉澎湃新闻:“很多平台都是有内部通道的,工作室会和内部审核员合作,优先审核”。
对于这种说法,季刚不以为然:“中介就是承上启下,没什么特别。缺钱的人很急又不知道怎么弄,还不一定搞得好,他们的心态是,花个10%的手续费能拿到钱就行。”
澎湃新闻获取到一组中介的内部资料,其中一份名为“大学生贷款资料通用版”的文档,将90余个贷款平台的相关信息汇总成表,俨然一份“通关攻略”。列出的项目包括学历要求、可申请额度、利率、审核资料等等。此外,“毕业班能否贷款”、“审核是否会给家里打电话”等细节也清晰注释。
该资料中还有针对不同平台的“风控”情况,包括各省市可办理贷款的院校名单、借款人户籍所在地限制等。
对于申请的最后一关——电话审核,该资料亦有范本:“问借钱干什么,就说创业,开网店”;“不会说还不会编吗?借钱还债、打游戏、玩股票,会借你吗?”
这组资料里还特别强调:“如果问你有没有中间人收费,一定说没有,切记!否则过不了。”
在QQ咨询过程中,中介称自己办理校园网贷“有完整的套路,是赚钱的利器,只教给徒弟”。
乱象二:高昂中介费、手续费形同吸血
还款逾期照片被曝光、欠款60万跳楼、贷滚贷被迫“援交”,近期曝光的校园贷恶性事件中,往往都离不开三个关键词:逾期、催收、罚息。
季刚称,还不起贷款的学生,在重压之下,有的走上“以贷还贷”路子,他自己就是典型的一例。
2013年大二刚开学,季刚就用光了整学期的学费,便通过中介借到第一笔贷款——1万元,然而实际到手的只有6000元。“第一次被坑惨了,中介收了我20个点,平台还压了20%的咨询费。”
季刚称,校园网贷平台年利息一般在11%到20%之间,“开始觉得也就亏点利息,以后赚钱就能还上。”然而,一“贷”开头,后“贷”无穷。之后,每隔一个月左右,季刚就得找新的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一路贷下去,仅过了一年多,月还款额已经累加到了1万多元。
季刚称,到了大四,大部分平台不接受毕业生申请,他只好又借来8个低年级同学的信息,前后贷了几万元,直到现在仍未还清。
值得注意的是,大批中介都不约而同地开展某热门平台的“代还”服务。在众多校园贷平台中,该平台因额度大、利息低、下款快而广受欢迎。
“代还就是之前在这个平台贷过了,客户还不上,我们帮客户垫付,再重新贷出来。”中介小林(化名)透露。季刚称,第一次还款后再申请,额度也会随之增加。就本科而言,该平台第一次申请金额一般在5000元到1万5千元之间,还款后二次申请,最高额度可达3万元。
该平台“代还”也成了中介的新兴业务。鹏哥也于近期公开表示,“斥巨资拓展***代还业务,第二次申请最快6分钟出结果,1小时下款1!”
“这里面利润很大,长沙这边直接垫要收10%到20%的手续费。”季刚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比如你有8千多没还完,我给你垫了,二次贷款,我再给你做个2万2的,你把8千多还给我,你还要给我二次贷款的中介费。”
依上例,借款人仅中介费一项就要支付4400元,二次贷款2.2万,实际到手的不足1万元。如分三年期还款,最终要还本息总共近3万元。
中介让学生贷款变得轻易,也可能成为犯罪的诱因。季刚表示,作为一个圈内人士,他也听说有学生贷款后“跑单”,“一个月卷了20多万,跑了,学也不上了。”
针对此种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教授认为,“如果存在主观恶意,就有欺诈的嫌疑,跑路金额大的话,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某中介QQ群内,中介们打广告宣传“套现”业务,线上“套现”可实现秒到款。
乱象三:用分期购物套现,四千元手机到手只一千多
除了代办贷款,分期购物平台“套现”是中介业务的第二条腿。
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6年《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67.5%的受试大学生表示用过分期消费,并将继续使用。24.3%的受试大学生表示使用比较频繁,“每月3次以上”。
某校园贷QQ群中,不时闪现广告称,“88折回收各分期购物平台额度,一单一结,秒到”。也有中介打广告“6折回收”,有人立刻回复“这也太坑学生了”。
季刚介绍,“套现”就是借款人用分期购物平台上的额度消费,然后将货物寄送给中介,中介会按照所花额度8折左右的比例支付借款人现金。
另一位承接套现业务的中介阿斌(化名)称,现在购买手机比较主流,易变现。
季刚称,除各大分期购物平台可完全实现线上交易外,另有一些网贷平台需要线下交易,面签分期购物合同。此时,一些中介往往趁机狠赚一笔。
“我见过最惨的,一个手机4000多块,学生到手才1000多。”季刚说,这种交易,学生需要跟网贷平台当面签订一份分期付款购买手机的协议,购买行为并未实际发生,仅仅为了套现。这一过程中,实体店老板、中介、甚至中介的介绍人都会私下参与分成。
季刚特别提到,中介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来是实体数码店的推销员。他们在手机分期兴起后,接触到网贷套现,便开始转行,“发现卖一部手机还没做一个手机分期套现赚得多。”如今,火车站、数码城附近,此类中介大批聚集。
杨东认为,套现组织可能存在非法经营的风险,“如果持续地、大规模地做很可能存在这种风险,但这个规模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专家:中介是必然产物,尚属法律空白亟待规范
季刚称,一年多的时间,他前后借了17个平台,到了大四,欠款已累积到十几万,“一个月中有半个月都是还款日。”今年7月20日,一笔6000元的贷款隔日即将到期,季刚终觉穷途陌路。
踟蹰再三,季刚还是选择跟家里坦白。父亲听闻后既惊又气,“它们(平台)为什么不通知家长!这就是坑人。”
8月15日,重庆市教委发布消息,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为金融机构、高校列出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其中明确要求,“未取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向学生发放贷款。”
“有个南京的家长找到我,说孩子在好几个平台一共借了30多万,最后利滚利到100多万,家里没办法准备卖房还债。”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互联网金融法律事务部主任左胜高律师称,已有很多类似遭遇的家长前来咨询。
左胜高说,从诉讼的角度讲,律师也很难介入,“欠债理应还钱。债权人又不起诉,就是以各种方式催款,很难摆脱,有的孩子连学也不敢上了。”
“校园贷中介是校园贷发展的必然产物。”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认为,“这些贷款平台不能亲自去发展下线,所以就从学生中产生,优点就是学生间互相信任,便于开展工作。”
付建同时表示:“这种套现、包括校园借贷本身目前没有法律制约,是法律的空白。”
“现在觉得不太好做了,好多平台的范围都缩小了。”近期,季刚明显感觉到不少校园贷的风控变得更为严格,不再像年时那样宽松。
“那两年正是最火的时候,一下冒出来好多平台,昙花一现的多的是。”季刚说,有个同学2014年贷了款,没等还完平台就先倒闭了。
付建将校园借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周期,2011年至2012年是萌芽期,2013年至2015年是疯狂发展的混乱期,2015年下半年至今则被他称为矛盾期,“很多省份和学校已经显现出不少矛盾,如此蔓延下去,未来两年内将会更加混乱。”
“对于网络借贷,国家没有统一的征信系统,借款人可以从多个平台借款,出借人又很难对其信用资质进行准确评估。”左胜高称,为了规避此种风险,目前已有不少平台形成联盟,共享信息,或是与专业征信机构进行合作。
“校园贷更多的是利用学生不正确的消费观,诱导其过度消费。”左胜高认为,网贷进校园应该先经过校方的备案,“什么样的校园贷才能进学校,要制定一个标准。留学、培训等解决学费的应该鼓励,高消费的就要理性把握,从中加以区分。”
2016年4月,教育部和银监会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日常监测和实时预警机制。
“现在做这个(中介)也很矛盾。”朋友找季刚办贷款,他开始犹豫,“借钱的人很少是为了急用,不是赌就是花,缺钱的人总是缺钱。”
8月,大学生们正准备返校,在一些校园贷QQ群里,招代理、中介的广告依然在刷屏。
标签:校园网贷
校园网贷中介乱象:手续费高昂 学生贷款后难上岸
  “10个里面,6个......
  “10个里面,6个都会回头再借,上岸的不多。”  就读于湖南某高校的大学生季刚(化名)刚刚毕业,回顾自己的经历,他如此形容当下正火的校园网贷,担心自己的老路会被其他大学生不断重复。  过去3年来,季刚先后在17个校园网贷平台借款20余万。今夏毕业时,他的债期已延续到2018年11月。  “校园网贷”,这个近几年颇为活跃的词语,今年以来却常与“跳楼”、“援交”等负面事件相连。今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校园网贷”这个概念才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其间却加了“不良”二字。  作为网络贷款平台中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殊分支,校园网贷往往无需抵押,只要借款人提供高校学生身份信息,通过个人资料审核,就能申请到贷款。  “无前期,无抵押,各种口子撸钱。”随着网贷在校园中遍地开花,大批“中介”应运而生,季刚用这句话描述网络上活跃的这批专为大学生代办校园网贷申请的中介。  3年前,季刚并不知道校园网贷为何物,自从“中介”帮他借到第一笔贷款,并收取2000元手续费之后,他开始陷入拆东补西、以贷还贷的漩涡,最后,自己也成为一名校园网贷“中介”。  澎湃新闻调查发现,这些“中介”大多至今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乱象一:中介教学生谎言应对电话审核  在新浪微博中搜索“大学生贷款”,能得到此类账号1300余个,其博文内容多是代办各类校园贷款的广告,广告词充满诱惑:“想帮女朋友清空购物车快来找我”、“几十个贷款平台,本科最高5万,专科最高3万,不下款不收费”……  澎湃新闻观察到,此类微博排名前三的账号,粉丝数都在50万以上。博主们的签名中,否乏自称“全国大学生专业贷款创始人”、“微博贷款创始人”。  微博粉丝量排名第一的博主鹏哥(化名),也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自称从事校园贷中介已有3年,在校“创业”成立了自己的中介工作室。他曾在朋友圈称:“大学里靠自己白手赚到7位数。”  多名圈内人士介绍,校园网贷中介工作室内“工种”亦有细分,包括“操作员”、“代理”、“学徒”。“操作员”负责平台系统操作,按单固定提成;“代理”从线上、线下各种渠道拉客户,从中介手续费中抽成;“学徒”想学“技术”,但拜师费用往往在数千元。  季刚介绍,一般校园网贷的申请多要经过此类流程:上传个人信息注册并填写申请、录制视频作为电子合同、电话审核、放款。  事实上,对大部分网贷平台而言,个人可直接在网页或客户端办理。但中介们往往宣称其代办的“成功率高、下款快”,若个人申请失败,便无法挽回。  中介小威(化名)告诉澎湃新闻:“很多平台都是有内部通道的,工作室会和内部审核员合作,优先审核”。  对于这种说法,季刚不以为然:“中介就是承上启下,没什么特别。缺钱的人很急又不知道怎么弄,还不一定搞得好,他们的心态是,花个10%的手续费能拿到钱就行。”  澎湃新闻获取到一组中介的内部资料,其中一份名为“大学生贷款资料通用版”的文档,将90余个贷款平台的相关信息汇总成表,俨然一份“通关攻略”。列出的项目包括学历要求、可申请额度、利率、审核资料等等。此外,“毕业班能否贷款”、“审核是否会给家里打电话”等细节也清晰注释。  该资料中还有针对不同平台的“风控”情况,包括各省市可办理贷款的院校名单、借款人户籍所在地限制等。  对于申请的最后一关——电话审核,该资料亦有范本:“问借钱干什么,就说创业,开网店”;“不会说还不会编吗?借钱还债、打游戏、玩股票,会借你吗?”  这组资料里还特别强调:“如果问你有没有中间人收费,一定说没有,切记!否则过不了。”  在QQ咨询过程中,中介称自己办理校园网贷“有完整的套路,是赚钱的利器,只教给徒弟”。2  在QQ咨询过程中,中介称自己办理校园网贷“有完整的套路,是赚钱的利器,只教给徒弟”。  乱象二:高昂中介费、手续费形同吸血  还款逾期照片被曝光、欠款60万跳楼、贷滚贷被迫“援交”,近期曝光的校园贷恶性事件中,往往都离不开三个关键词:逾期、催收、罚息。  季刚称,还不起贷款的学生,在重压之下,有的走上“以贷还贷”路子,他自己就是典型的一例。  2013年大二刚开学,季刚就用光了整学期的学费,便通过中介借到第一笔贷款——1万元,然而实际到手的只有6000元。“第一次被坑惨了,中介收了我20个点,平台还压了20%的咨询费。”  季刚称,校园网贷平台年利息一般在11%到20%之间,“开始觉得也就亏点利息,以后赚钱就能还上。”然而,一“贷”开头,后“贷”无穷。之后,每隔一个月左右,季刚就得找新的平台借款,拆东墙补西墙。一路贷下去,仅过了一年多,月还款额已经累加到了1万多元。  季刚称,到了大四,大部分平台不接受毕业生申请,他只好又借来8个低年级同学的信息,前后贷了几万元,直到现在仍未还清。  值得注意的是,大批中介都不约而同地开展某热门平台的“代还”服务。在众多校园贷平台中,该平台因额度大、利息低、下款快而广受欢迎。  “代还就是之前在这个平台贷过了,客户还不上,我们帮客户垫付,再重新贷出来。”中介小林(化名)透露。季刚称,第一次还款后再申请,额度也会随之增加。就本科而言,该平台第一次申请金额一般在5000元到1万5千元之间,还款后二次申请,最高额度可达3万元。  该平台“代还”也成了中介的新兴业务。鹏哥也于近期公开表示,“斥巨资拓展***代还业务,第二次申请最快6分钟出结果,1小时下款1!”  “这里面利润很大,长沙这边直接垫要收10%到20%的手续费。”季刚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比如你有8千多没还完,我给你垫了,二次贷款,我再给你做个2万2的,你把8千多还给我,你还要给我二次贷款的中介费。”  依上例,借款人仅中介费一项就要支付4400元,二次贷款2.2万,实际到手的不足1万元。如分三年期还款,最终要还本息总共近3万元。  中介让学生贷款变得轻易,也可能成为犯罪的诱因。季刚表示,作为一个圈内人士,他也听说有学生贷款后“跑单”,“一个月卷了20多万,跑了,学也不上了。”  针对此种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教授认为,“如果存在主观恶意,就有欺诈的嫌疑,跑路金额大的话,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某中介QQ群内,中介们打广告宣传“套现”业务,线上“套现”可实现秒到款。1  某中介QQ群内,中介们打广告宣传“套现”业务,线上“套现”可实现秒到款。  乱象三:用分期购物套现,四千元手机到手只一千多  除了代办贷款,分期购物平台“套现”是中介业务的第二条腿。  据易观智库发布的2016年《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67.5%的受试大学生表示用过分期消费,并将继续使用。24.3%的受试大学生表示使用比较频繁,“每月3次以上”。  某校园贷QQ群中,不时闪现广告称,“88折回收各分期购物平台额度,一单一结,秒到”。也有中介打广告“6折回收”,有人立刻回复“这也太坑学生了”。  季刚介绍,“套现”就是借款人用分期购物平台上的额度消费,然后将货物寄送给中介,中介会按照所花额度8折左右的比例支付借款人现金。  另一位承接套现业务的中介阿斌(化名)称,现在购买手机比较主流,易变现。  季刚称,除各大分期购物平台可完全实现线上交易外,另有一些网贷平台需要线下交易,面签分期购物合同。此时,一些中介往往趁机狠赚一笔。  “我见过最惨的,一个手机4000多块,学生到手才1000多。”季刚说,这种交易,学生需要跟网贷平台当面签订一份分期付款购买手机的协议,购买行为并未实际发生,仅仅为了套现。这一过程中,实体店老板、中介、甚至中介的介绍人都会私下参与分成。  季刚特别提到,中介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原来是实体数码店的推销员。他们在手机分期兴起后,接触到网贷套现,便开始转行,“发现卖一部手机还没做一个手机分期套现赚得多。”如今,火车站、数码城附近,此类中介大批聚集。  杨东认为,套现组织可能存在非法经营的风险,“如果持续地、大规模地做很可能存在这种风险,但这个规模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  专家:中介是必然产物,尚属法律空白亟待规范  季刚称,一年多的时间,他前后借了17个平台,到了大四,欠款已累积到十几万,“一个月中有半个月都是还款日。”今年7月20日,一笔6000元的贷款隔日即将到期,季刚终觉穷途陌路。  踟蹰再三,季刚还是选择跟家里坦白。父亲听闻后既惊又气,“它们(平台)为什么不通知家长!这就是坑人。”  8月15日,重庆市教委发布消息,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为金融机构、高校列出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其中明确要求,“未取得家长、监护人等第二还款来源方书面同意,不得向学生发放贷款。”  “有个南京的家长找到我,说孩子在好几个平台一共借了30多万,最后利滚利到100多万,家里没办法准备卖房还债。”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互联网金融法律事务部主任左胜高律师称,已有很多类似遭遇的家长前来咨询。  左胜高说,从诉讼的角度讲,律师也很难介入,“欠债理应还钱。债权人又不起诉,就是以各种方式催款,很难摆脱,有的孩子连学也不敢上了。”  “校园贷中介是校园贷发展的必然产物。”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认为,“这些贷款平台不能亲自去发展下线,所以就从学生中产生,优点就是学生间互相信任,便于开展工作。”  付建同时表示:“这种套现、包括校园借贷本身目前没有法律制约,是法律的空白。”  “现在觉得不太好做了,好多平台的范围都缩小了。”近期,季刚明显感觉到不少校园贷的风控变得更为严格,不再像年时那样宽松。  “那两年正是最火的时候,一下冒出来好多平台,昙花一现的多的是。”季刚说,有个同学2014年贷了款,没等还完平台就先倒闭了。  付建将校园借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周期,2011年至2012年是萌芽期,2013年至2015年是疯狂发展的混乱期,2015年下半年至今则被他称为矛盾期,“很多省份和学校已经显现出不少矛盾,如此蔓延下去,未来两年内将会更加混乱。”  “对于网络借贷,国家没有统一的征信系统,借款人可以从多个平台借款,出借人又很难对其信用资质进行准确评估。”左胜高称,为了规避此种风险,目前已有不少平台形成联盟,共享信息,或是与专业征信机构进行合作。  “校园贷更多的是利用学生不正确的消费观,诱导其过度消费。”左胜高认为,网贷进校园应该先经过校方的备案,“什么样的校园贷才能进学校,要制定一个标准。留学、培训等解决学费的应该鼓励,高消费的就要理性把握,从中加以区分。”  2016年4月,教育部和银监会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日常监测和实时预警机制。  “现在做这个(中介)也很矛盾。”朋友找季刚办贷款,他开始犹豫,“借钱的人很少是为了急用,不是赌就是花,缺钱的人总是缺钱。”  8月,大学生们正准备返校,在一些校园贷QQ群里,招代理、中介的广告依然在刷屏。
以上内容是否解决您的问题?请点击反馈
文章内容部分来自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请将#换成@)
对于许多撸小额网贷口子的众多网友来说,逾期是常有的事,我们每天不是已经逾期就...
对于许多撸小额网贷口子的众多网友来说,逾期是常有的事,我们每天不是已经逾期就是走在逾期的道路上。而有个网友逾期超过了10万,撸了将近50个口子,手机上除了必须的软件,就是口子...
今天公司都开始开工了,对玩钱哥来说春节终于过完了!鞭炮声...过节的气氛.....
今天公司都开始开工了,对玩钱哥来说春节终于过完了!鞭炮声...过节的气氛....好多人聚在一起...哎 烦啊!因玩钱哥各种贷各种卡等等欠了七八个了,实在没心情过年,希望17年还完,届时3、...
贷款去赌博,万万使不得!...
贷款去赌博,万万使不得!...
编者按:今年上半年,现金贷经历了一段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的旅程。短短几个月,...
编者按:今年上半年,现金贷经历了一段坐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的旅程。短短几个月,先是凭借强劲的盈利能力被资本热捧,而后又因为畸高利率、暴力催收等问题被媒体口诛笔伐。直到被监管...
经常关注找小钱微信号的朋友,可能对文章内容不会陌生,融360小编除了写一些申...
经常关注找小钱微信号的朋友,可能对文章内容不会陌生,融360小编除了写一些申请贷款、信用卡的攻略以外,还会给大家介绍不少小贷口子,但是每次写到一些短期借贷的小贷口子,或是一些...
接近年底了,各小贷公司的放款日期也基本公布了,也许撸小贷的机会年前也没几天啦...
接近年底了,各小贷公司的放款日期也基本公布了,也许撸小贷的机会年前也没几天啦,你撸到回家过年的钱了吗? 为此玩钱哥整理了几个大口子供参考,其中大部分都是比较老的不是什么新...
大学生贷款怎么上岸-问答
大学生贷款
大学生贷款
你好!大学生不可以贷款
大学生贷款
没还款能力 不好贷 只能申请助学贷款
问问老师那里 老师都知道的。
大学生贷款
每年都有当地政府的助学贷款,一般都是6000
大学生贷款
分期乐 网站
大学生可以
大家还在搜大学生网贷如何上岸大学生负债太多怎么办?
如果你已经在网络贷款平台上有过多次贷款经历,那么现在或许你正在面临以下情况:
&&&1、你是否面临还款的压力越来越大?&
&&&2、你是否整天被电话催债
&&&3、你是否已经逾期?
&&&4、你是否已经在以贷养贷了?
&&&5、你是否已经被列为黑户?
&&&6、你是否已经面临崩溃的边缘?
&&&&&&&&&&&······&
&&&来对地方了,这是你唯一的一次机会,我们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解决大学生不良资产服务提供商
&&&&&&&&请花3分钟时间看下去,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借钱容易还钱难!
&&&从借贷宝10G裸条就可见一斑,受此危害的学生数以千计
&&&最近大学生借贷出现了严重负面消息,很多同学都在以贷养贷,然后资金链断裂,还不起钱了,出现了大面积逾期、坏账的问题。
&&&其实真相是,大多数同学在借钱的时候根本就很少考虑到还钱的压力以及后果和有没有弄清楚借贷的条款
&&&大学生消费的钱大部分都是来源于父母
&&&当你借遍校园贷后,接下来的就是高利贷,超利贷,裸条…而这些都会产生极度不良后果,最后面临的就是每天被疯狂的催债和恐吓!
&&&&&&&&&&&&&&&&&
&&&&&&&&&即使这样也还是有很多同学死扛,不敢告诉父母
&因为就算告诉了,经过债务的滚雪球,最后也有可能还不上。
所以新闻报道里,会出现***学校的学生因还不起钱跳楼自杀,***为还清孩子贷款卖掉房子 等等之类的新闻,看起来真的是耸人听闻。
打完裸条之后,要么信息被出卖,要么下海,这危害性绝不是耸人听闻!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请点击此链接: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网贷上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