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ph若ph测出来小于6.5,三级标准怎么套

当前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pH试纸伸入某溶液中测定其pHB.pH小于6.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pH试纸伸入某溶液中测定其pHB.pH小于6.5的雨水是酸雨C.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D.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应多喝柠檬汁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这样会污染溶液,故此选项错误.B、正常雨水因溶有二氧化碳致使溶液的pH约为5.6,所以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所以错误.C、pH大于7为减性溶液,小于7为酸性溶液,等于7为中性溶液,所以PH越小酸性越强,故正确.D、因为胃酸呈酸性,柠檬酸也呈酸性,会加重病情,所以错误.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pH试纸伸入某溶液中测定其pHB.pH小于6.5..”主要考查你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酸雨,酸碱指示剂,中和反应及在实际中的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酸雨酸碱指示剂中和反应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溶液的酸碱度及表示方法1.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通常用指示剂来测定。 2. 溶液的酸碱度: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3. pH的范围:0—14 && 溶液酸碱度和pH值的关系
&溶液的pH值
&溶液的酸碱度
&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
&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大)(1)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溶液呈酸性,但属于盐溶液;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呈碱性,但它也是盐溶液。(2)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 pH的测定方法:测定溶液pH通常用pH试纸和pH计。其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为:测定时,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简记为:“一放、二蘸、三滴、四比”。改变溶液pH的方法:溶液的pH实质是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大小的外在表现。改变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溶液的pH就会发生改变。 方法一加水:只能改变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即溶液的pH只能无限地接近于7。 ①向酸性溶液中加水,pH由小变大并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如下图所示)。 ②向碱性溶液中加水,pH由大变小并接近于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如下图所示)。&方法二加酸碱性相同,pH不同的溶液:原溶液酸碱性不会发生变化,但混合后溶液的pH介于两种溶液之间: 方法三加酸碱性相反的溶液: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可能等于7,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原溶液的酸碱性就会与原来相反(如下图所示)。pH值测定时的注意事项:①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还可能溶解pH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致使比色时产生较大误差。 ②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因为将待测溶液滴到用水润湿后的pH试纸上,其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小。 ③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一般为整数。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于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身边一些物质的pH: 概念: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过程:(1)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S+O2SO2 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 SO2+H2O==H2SO3 亚硫酸在空气中可氧化成硫酸 2H2SO3+O2→2H2SO4(2)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产生。 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 N2+O22NO 一氧化氮结构上不稳定,空气中氧化成二氧化氮 2NO+O2=2NO2二氧化氮和水作用生成硝酸 3NO2+H2O=2HNO3+NO(3)酸雨与大理石反应: CaCO3+H2SO4==CaSO4+H2O+CO2↑ CaSO3+SO2+H2O==Ca(HSO3)2 (4)此外还有其他酸性气体溶于水导致酸雨,例如氟化氢,氟气,氯气,硫化氢等其他酸性气体。酸雨防治:(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知识拓展:1. 酸雨区 某地收集到酸雨样品,还不能算是酸雨区,因为一年可有数十场雨,某场雨可能是酸雨,某场雨可能不是酸雨,所以要看年均值。目前我国定义酸雨区的科学标准尚在讨论之中,但一般认为:年均降水pH高于5.65,酸雨率是0-20%,为非酸雨区;pH在5.30--5.60之间,酸雨率是10--40%,为轻酸雨区;pH在5.00--5.30之间,酸雨率是30-60%,为中度酸雨区;pH在4.70--5.00之间,酸雨率是50-80%,为较重酸雨区;pH小于4.70,酸雨率是70-100%,为重酸雨区。这就是所谓的五级标准。其实,北京、拉萨、西宁、兰州和乌鲁木齐等市也收集到几场酸雨,但年均pH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区标准内,故为非酸雨区。 2. 我国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酸碱指示剂:&&&& 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的显色: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是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它们与酸性、碱性溶液作用时显示的颜色见下表:
&无 易错点:①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的溶液。如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说成紫色石蕊试液使盐酸变红,但可以说紫色石蕊试液遇盐酸变红。 ②酸或碱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变色,但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变色的不一定是酸或碱的溶液,还可能是酸性盐溶掖或碱性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但碳酸钠不是碱,而是盐。酸碱指示剂的代用品:&& 在自然界里,有许多植物色素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都会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这些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等指示剂的代用品。一些植物的色素及其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如下:
中和反应:(1)定义: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实质: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作用生成水的过程。&概念理解:①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Fe2O3+6HCl==2FeCl3+3H2O不是中和反应②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二者的关系是复分解反应包含了中和反应。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的外观现象【H2SO4+ Ba(OH)2==BaSO4↓+2H2O除外】。探究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以HCl和NaOH反应为例): 1. 指示剂法。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2. pH试纸法。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 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3. 热量变化法。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中和反应的应用: 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人适量酸性或碱性物质,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以利于植物生长。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显酸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人们通常向土壤中撒适量熟石灰中和其酸性。 ②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排出的废水有一些显酸性或碱性,直接排放会对水体和环境造成污染。通常在排出的废水中加入适量的碱性或酸性物质中和。如:废水中含有硫酸可向其中加人适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 ③用于医药人体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会造成消化不良,甚至会产生胃病,通常服用呈碱性的物质来消除症状,如氢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Cl+Al(OH)3== AlCl3+3H2O。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后,可在患处涂上显碱胜的物质,如:NH3·H2O。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pH试纸伸入某溶液中测定其pHB.pH小于6.5..”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0324163847467581974849025169641方案三(2)在能制得纯净铜的方案中,实验上仍会导致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的操作步骤是③(选填①、②、③、④),污染的原因是滤渣中的汞(液态,附着在铜上)在加热时挥发到空气中,改进方法是在加热装置上连接一个冷却装置,将汞蒸气冷凝回收.
科目:初中化学
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悬浮颗粒物、氮的氧化物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联播”后,都要播放全国42个重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以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目前,有关部门根据SO2、Br2(溴)和H2O的定量反应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在电解池中发生反应时电流的变化,可以准确测定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校园附近空气中SO2、悬浮颗粒物的含量,根据上述反应原理设计了下列装置:(1)空气流量表能准确测定流经气泵的空气质量,测定悬浮颗粒物及二氧化硫含量时,如图所示三个装置连接的顺序是(填序号)B、C、A.(2)为准确测定SO2的含量,实验时当观察到A中的溴水由黄色变为无色时,应立即关闭抽气泵.反应原理:& Br2+2H2O+SO2=H2SO4+2HBr(黄色)&&&&&&&&&&(无色)(3)若要测定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除要测出实验时空气质量外,还要测c、d(填序号).a.实验前B的质量&&&&&&&&&&&&&&&&&&b.实验后B&的质量c.实验前C&的质量&&&&&&&&&&&&&&&&&d..实验后C&的质量.
科目:初中化学
美国化学家西博格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1)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5分钟用pH计测定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
4.85①所取的雨水是否为酸雨?是&(填“是”或“否”);在测定的期间,雨水水样的酸性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强&(填“增强”或“减弱”).②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座燃煤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某同学设计用火碱来吸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请你帮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2)课外活动中,同学们玩起了以CO2为主题的“化学反应接龙”游戏.游戏的规则为:用前一个反应的一种生成物作为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并按序号和要求的反应类型循环,如图所示.仿照示例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示例:①C+CO22CO;②&2CO22CO+O2 2CO2;③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可以检验CO2;④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1 次把土壤PH 说清楚
注解:彩色及灰色横条越宽表示该养分的吸收效率越高,越细表示吸收效率越低,数字表示土壤酸碱度(PH值)。
土壤酸碱度:
土壤的酸碱度(PH值)是作物种植时最重要的一步,如上图所示,作物只有在土壤PH值在6.5左右时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率最高,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酸碱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养分吸收,造成肥料浪费,如果过酸,易引起土壤板结以及造成微量元素中毒,还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有益菌减少,加速养分流失,使土壤失去耕种价值。下图为生活中常见物品的PH,以供大家比较和理解。
土壤酸化的危害:
1、磷、钾、钙、镁和钼等养分被作物吸收的效率变低,易造成养分流失或浪费。
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变低,很容易造成作物缺钙缺镁,增加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几率。
3、易造成土壤板结,造成土壤内空气和间隙度变少,不利于根系生长。
4、铝锰等元素的吸收效率变高,浓度易达到毒害水平。
5、分解有机质和转化氮、磷等元素的有益菌及蚯蚓等有益生物不易存活,会造成有益生物数量减少、活性变低。
6、土壤易滋生真菌与细菌的病菌,易造成根肿病、黄萎病、青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造成土壤酸化的原因
1、忽视有机肥的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减少,缓冲能力降低,导致酸化。
2、偏施氮磷肥,忽视钙镁等碱性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施用。
3、盲目施肥,长期施用硫基和氯基复合肥料,酸性离子残留过多。
调节土壤PH值(酸碱度)的方法
1、施用生石灰、熟石灰或碳酸钙进行土壤酸碱度调整,但要在播种前1-3个月施用,以免对作物萌发及生长造成影响。具体施用量根据土壤酸碱度来确定。
(土壤施用石灰改变酸碱度的作用原理)
2、如果田里已有作物可以增施13-3-15-8钙-2镁或6-30-19-7钙等生理碱性肥料来调节土壤酸碱度。利用钙镁等碱性元素置换氢离子,提高PH值,还能对作物提供养分。
土壤pH值测量方法是两种田间常使用的指示剂:速测比色法和酸度计法。实验室测定pH仅测定了活性酸度,还必须将潜在酸度也考虑进去才能确定改良土壤的石灰需要量。就是说石灰需要量不仅与土壤pH值有关,还与该土壤的缓冲容量或阳离子交换量有关。
土壤pH低时,有六种有害效应,如果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起作用就会阻碍作物生长:
1、铝和锰元素的浓度可能达到毒害水平。
2、分解有机质和转化氮、磷、硫的生物可能数量少、活性低。
3、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极低时,也可能缺镁。
4、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会大大减少。
5、酸性强的粘质土壤团聚差。
6、磷和钼等养分的有效性低。
因此,施用石灰可以矫正土壤酸碱度。
许多作物在土壤pH6.0-7.0的范围内生长最好。有些作物需要酸性土壤条件才能良好生长。
石灰降低土壤酸度的过程和反应十分复杂,但可以简化概述为石灰的一个钙离子将两个氢离子从阳离子交换复合体上置换下来,使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从而降低氢离子浓度使土壤pH值提高。如果上述反应的逆反应发生,就会降低土壤pH值。
应该在播种前3-6个月前施石灰,使它有足够时间与土壤反应,并应均匀撒施,以防危害种子萌发。土壤质地、氮肥施用量、作物移取量、石灰施用量都将影响施石灰的次数。
选择石灰材料时要检查其中和值、细度和反应性。在土壤缺镁地区,也应考虑石灰的镁含量。石灰施用位置必须利于石灰与耕层土壤最大程度接触
各种作物生长适宜的土壤ph范围
土壤酸碱度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级:
pH值土壤酸碱度
&4.5 极强酸性
4.5—5.5 强酸性
5.5—6.5 酸性
6.5—7.5 中性
7.5—8.5碱性
8.5—9.5 强碱性
&9.5 极强碱性
文章来源:公益植保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思远农业专业在设施蔬菜和露天经作区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和服务,全国86家分社。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思远农业联合研制,在线学习指导农技。
今日搜狐热点> 【答案带解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pH试纸伸入某溶液中测定其pH B.pH小于6.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pH试纸伸入某溶液中测定其pHB.pH小于6.5的雨水是酸雨C.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D.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应多喝柠檬汁
A、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然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测出溶液的pH,这是检验溶液PH的正确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可进行相关的判断.
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
C、根据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进行判断.
D、根据柠檬酸的酸碱性进行分析.
A、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这样会污染溶液,故此选项错误.
B、正常雨水因...
考点分析:
考点1: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一般用pH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就是使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具体测定方法是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或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并滴在放在干燥的玻璃皿或白瓷板上的干燥pH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待测溶液的pH.pH值<7为酸性,pH值=7为中性,pH值>7为碱性.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就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直接询问出题),来考查学生对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掌握情况,或者是解答与之相关的问题(如误差分析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的能力,以及对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对pH试纸的灵活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其应用等.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示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测定结果(或溶液的酸碱性),来反推断pH试纸的名称、pH值的大小或错误以及实验误差分析等等.值得注意的还有以下两点:1.在测量过程中,如果溶液被稀释了,那么测定的结果就不准确了.此时,如果待测的是酸性溶液,那么测定的结果就会偏大;如果待测的是碱性溶液,那么测定的结果就会偏小.所以,在使用pH试纸测定的溶液酸碱度时,一定要保证测定用品都是干燥的才可.否则,就会产生误差. 2.使用pH试纸测定的溶液酸碱度应该个整数值,而不可能是小数.当然,如果使用pH测量计来测定的话,才有可能会是小数.并且,要注意每次测定过后要用蒸馏水浸洗,晾干备用.由于pH测量计在初中阶段涉及的很少,所以在此就不再深讲了.
考点2: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知识点的认识】酸雨的产生是这样的: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或石油等排放的,以及汽车尾气释放的硫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等酸性物质.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河湖、植物、土壤等均有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势必危及野生动物的生存,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如图所示:.综合起来说,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1.酸雨直接危害的首先是植物.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2.酸雨可破坏水体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危及生态平衡.当pH值降至5.0以下,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骨骼也常是畸形的;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亡.3.酸雨也可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锌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正因为这些,酸雨被冠以“空中死神”、“空中恶魔”、“空中杀手”等令人诅咒的名字. 4.酸雨还可对文物古迹、建筑物、工业设备、通讯电缆、铁路桥梁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蚀,令人十分心痛.许多刚落成或装饰一新的建筑在几场酸雨之后变得暗淡无光,例如,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雅典古城的大理石建筑和雕塑已千疮百孔,层层剥落.重庆嘉陵江大桥,其腐蚀速度为每年0.16毫米,用于钢结构的维护费每年达20万元以上.也有人就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做过研究,认为近30年来其受侵蚀的厚度已超过1厘米,比在自然状态下快几十倍. 5.酸雨还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含酸性物质的空气能使人的呼吸道疾病加重.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当空气中含0.8mg/L硫酸雾时,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酸雨的防治: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1.调整以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比如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2.加强技术研究,减少不达标的废气排放,积极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进燃煤技术,改进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主要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即“两控区”).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另外,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还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还有,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能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用燃料的使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pH的测定、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及其来源、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及其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及其实现途径和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识记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时,可以联系着空气的污染或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来理解和识记,效果会更好些.2.对于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来源,不仅仅是煤炭或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等尾气的排放;主要是使用含有硫元素或氮元素的物质,都会有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等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导致或加重酸雨的形成.例如,如果使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来冶炼生铁时,就会使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的污染或酸雨的产生.3.酸雨对雕像(或建筑物、铁路桥梁等)腐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是碳酸钙(或金属铁)与相应的酸发生的化学反应;还有,使用熟石灰(或生石灰)来改良酸雨造成的酸性土壤时,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与相应的酸发生的中和反应(若用的是氧化钙,则还有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
考点3: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如图所示: 其具体内容是酸性溶液的pH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可简记:“小酸大碱中7”;其含义是:“pH值<7为酸性,pH值>7为碱性,pH值=7为中性.”并且其中的“小酸大碱”还可暗示:“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或者是解答与之相关问题的能力等.命题方式是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推断其pH值大小,或者是根据溶液的pH值大小来推断其酸碱性强弱,有时对给出的有关表达进行判断或评价,有时还要求进行误差分析,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特别是,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对症下药,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考点4: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O).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温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溶液pH的测定、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评价表达的正误,或者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操作过程(包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和完全)、有关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前三个应用,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3.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相关试题推荐
地震后,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这说明(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
为了防止枇杷裂果,果农要适时适量地施用钾肥,下列物质中属于钾肥的是( )A.K2SO4B.CO(NH2)2C.Ca(H2PO4)2D.NH4NO3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啤酒B.食醋C.加碘食盐D.干冰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B.粉碎废纸C.燃放烟花D.切割玻璃
盛澄清石灰水和浓盐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它们的PH将会(???)A.两者都变小B.前者变大,后者变小C.两者都变大D.前者变小,后者变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ph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