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登革病毒性肝炎分型的亚基因组进行分型

您的位置: &
含有海肾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登革4型病毒亚基因组复制子的构建
优质期刊推荐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钟志成,马丹娟,汪安石,等.[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7(1):14-17. [2] 刘华兴,王江宁,弥鹏飞,等.[J].卫生软科学,2014,28(6):399-402. [3] 杨小东,孙肖红,张琼华,等.[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8):936-941. [4] 冯云,刘永华,尹正留,等.[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4,4(4):306-309. [5] 周庆荣.[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2):. [6] 卢耀状,吕忠其,廖克昌,等.[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15):578-579. [7] , , ,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Dengue Viruses Co-circulating in Upper Myanmar in 2006[J].
): 21-27.[8] , . Paradoxical role of antibodies in dengue virus infections: considerations for prophylactic vaccine development[J].
): 467-482.[9] 陈小燕,夏君,刘静宇,等.[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4):433-435. [10] , , , et al. Amino Terminal Region of Dengue Virus NS4A Cytosolic Domain Binds to Highly Curved Liposomes[J]. Viruses. ): .[11] 张林,黄俊琪.2型登革病毒诱导RAW264.7细胞凋
84 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 亡的机制及凋亡对病毒复制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12):. [12] 齐一鸣,黄俊琪.[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29(3):385-389. [13] , , , et al. Expression of dengue ApoptoM sequence results in disruption of mitochondrial potential and caspase activation[J].
): 789-793.[14] 任玮,左丽,吕秉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3):302-306. [15] 冯俊杰,罗雅艳,周俊梅,等.[J].热带医学杂志,2013,(4):377-381. [16] 汤云霞,麦y莹,苏丹虹,等.[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7):842-845. [17] 石亚玲,赵蓉,黄颖怡.[J].检验医学,2015,30(4):363-365. [18] 李多,杨丽娟,赵玉娇,等.[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34(9):4-6. [19] 丁细霞,狄飚,车小燕.[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27(7):777-779. [20] 高洪丽,李兴华,田疆,等.[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6):620-624. [21] Ahamed SF, Vivek R, Kotabagi S, et al. Enhancing the sensitivity of Dengue virus serotype detection by RT-PCR among infected children in India[J].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 46-54.[22] 罗雅艳,冯俊杰,方丹云,等.[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4(3):158-160. [23] 王佃鹏,朱玉兰,刘胜牙,等.[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8):936-938. [24] 房树玉,吴艳花,崔晓云,等.[J].微生物与感染,2014,9(3):152-156. [25] Matthias AT, Indrakumar J, Gunatilake SB, et al. Ventricular trigeminy in a patient with serologically confirmed 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J].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Medicine, ): 28-30.[26] Ratnayake EC, Shivanthan C, Wijesiriwardena BC. Diaphragmatic paralysis: a rare consequence of dengue fever[J].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1-3. [27] Shivanthan MC, Ratnayake EC, Wijesiriwardena BC, et al. Paralytic squint due to abducens nerve palsy : a rare consequence of dengue fever[J].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156. [28] Withana M, Rodrigo C, Chang T, et al. Dengue fever presenting with acute cerebellitis: a case report[J]. BMC Research Notes, ):125.
备注/Memo: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许 伶(1983-),男,汉族,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基础医学传染病与病理。
工具/Tools
统计/Statistics
摘要浏览/Viewed41
评论/Comments登革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登革热([)engue FeveI·,DF)和登革出血热(【)engue Hemorrhagic:Fever·,DHF、)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前者以高热、剧烈头痛、肌肉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皮疹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后者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特征。本病传播迅速,常引起大规模流行。 典型病例临床诊断标准:凡在流行区或到过流行区,在流行季节有突起发热、尉烈肌肉、骨关节痛、颜面潮红、相对缓脉、浅表淋巴结肿大,热后两天出现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者,应考虑为登革热。早期面部及四肢出现明显淤点或淤斑,束臂试验阳性并迅速出现休克,明显出血者对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登革热的确切诊断最终要以检测到登革热毒株为准。登革热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常规法和快速法之分,常规法包括用乳鼠脑和节肢动物细胞分离病毒,继而用常规血清学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9年第22卷第4期方法鉴定毒株;快速...&
(本文共14页)
权威出处:
登革病毒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分布广、危害较大的病原体,可引起登革热以及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1]。我国也经常出现暴发疫情,对于是否存在本土病例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流行的登革病毒属于输入性[2]。本研究对近几年广东省中山市部分镇区流行的登革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并对E/NS1基因进行分析,探讨其地理迁移和输入源头情况。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10份于2007年在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登革病毒暴发流行期间采集的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血清,-70℃保存至今。4份于2012年在中山市三乡镇和东升镇采集的登革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散发流行病例血清。1·2应用C6/36细胞分离登革病毒取15μl上述血清,用生长液(GIBCO:90.0%DMEM培养基,5.0%胎牛血清,2.5%青霉素-链霉素,2.5%HEPES缓冲液)作10-1稀释,取100μl接种于长满单层的C6/36细胞,于37℃CO2培养箱(Thermo)吸附1...&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登革病毒 (denguevirus ,DEN)是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根据E蛋白的抗原性不同 ,分为DEN 1,DEN 2 ,DEN 3和DEN 4 4个血清型。DEN病毒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 ,引起登革热 (classicaldenguefever,DF)和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症 (den guehemorrhagicfever dengueshocksyndrome ,DHF DSS)。每年全世界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有 1亿人感染DEN病毒 ,其中以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地区流行最为严重(WHO ,1998)。近年来 ,我国南方频发DF的流行 ,时有DHF DSS的病例报告。可见 ,DEN病毒感染已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DHF DSS表现为高热 ,出血 ,休克 ,病死率较高 ,但其发生机制不明 ,多数学者认为DHF DSS的发生受病毒本身的生物特性[1] 和宿主 (病人 )的免疫因素两方面的影响。近年来...&
(本文共5页)
权威出处:
登革(dengue, DEN)病毒是黄病毒属的单股正链RNA病毒,根据E蛋白的抗原性不同,分为DEN-1,DEN-2,DEN-3和DEN-4 四个血清型。病毒基因组约含11000个核苷酸,编码三种结构蛋白和七种非结构(nonstructural, NS)蛋白, 其顺序依次为:5′-C-PreM-E-NS1-NS2a-NS2b-NS3- NS4a-NS4b-NS5-3′,DEN病毒是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引起登革热(classical dengue fever, DF)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症(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engue shock syndrome, DHF/DSS)的病原体。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报道,每年全世界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有1亿人感染DEN病毒,其中以与我国接壤的东南亚地区流行最为严重。近年来,我国南方频发DEN病毒的...&
(本文共68页)
权威出处: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属于黄病毒科,分为4个血清型(DEN1~4型),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病毒基因组全长约11kb,只有一个开放读码框架(ORF)。该ORF编码一个聚蛋白前体,经蛋白酶裂解加工成3种结构蛋白(C、PrM和E)和7种非结构蛋白。在3种结构蛋白中,E蛋白为病毒包膜糖蛋白,在病毒感染早期其氨基酸序列决定了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和穿入;决定病毒不同的乳鼠神经毒力。该蛋白的变异可能导致毒力变化,并引起疾病症状的变化[1]。本研究收集广州地区登革热病人的血清,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并对其中2分离株E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其基因位点的改变。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标本:采集临床初诊为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液,离心分离出血清,-70℃冻存,待用。1.1.2细胞、培养液:白蚊伊蚊传代细胞C6/36、Vero细胞(本室保存),营养液用含15%的小牛血清RPMI1640...&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登革热是我国国境口岸卫生检疫监测传染病之一,在东南亚、西太平洋和美洲广泛流行。1978年该病在广东佛山发生流行,近十年来该病在广东、广西和海南迅速蔓延,全国累计病例印多万例。由于登革热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的病死率较高,不仅影响人民健康,而且影响经贸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珠海在1980年和1卯8年也发现有登革热病例。邻近的澳门特别行政区于2加1年首次发生登革热本地爆发流行,从2(X)1年8月28日一12月31日止,共发生1 418例登革热病例。同年10月份,珠海市湾仔地区也有登革热散发流行,共发生n例病例。为了解珠海市部分人群和出人境船员登革热的流行情况和珠海散发流行的登革病毒株的型别和序列特征,珠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开展了登革热抗体检测和登革病毒阳性毒株的型别鉴定工作,以了解登革热在珠海地区的流行动态,探讨其可能的传染来源和变化趋势,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登革热在珠海市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登革1型病毒广州06株基因组全长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本室新分离的登革1型病毒广州06株基因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为深入研究登革病毒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登革1型病毒广州06株基因组全序列中单一酶切位点设计特异引物,分别扩增并克隆5个病毒亚基因组cDNA片段,将其逐一拼接连入pWSK 29低拷贝质粒载体,获得病毒全长cDNA克隆,并将其体外转录为RNA,再转染细胞获得恢复病毒.进一步通过RT-PCR扩增病毒5′和3′非编码区序列和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对其恢复病毒进行鉴定.结果和结论:构建获得登革1型病毒广州06株基因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其恢复病毒与野生型病毒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单位:
ISTICPKUCSCDCA
栏目名称:
10.3969/j.issn.08.04.007
您可以直接复制参考文献内容,或按指定格式导出。
参考文献:
指定格式:
客服热线: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cn
充值卡购卡热线:400-667-1808& 新分离登革2型病毒福建株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新分离登革2型病毒福建株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摘 要:目的
对新近分离的导致1999年福建省登热流行的登革2型病毒FJ-10株进行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系统发生树分析。方法
利用RT-PCR和5′、3′RACE法扩增FJ-10株cDNA,并进行克隆测序,
【题 名】新分离登革2型病毒福建株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作 者】耿丽卿 秦鄂德 等
【机 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徽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微生物检验中心,北京100071
【刊 名】《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1年第21卷第3期,330-333页
【关键词】登革病毒 全序列测定 系统发生树 基因型
【文 摘】目的
对新近分离的导致1999年福建省登热流行的登革2型病毒FJ-10株进行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系统发生树分析。方法
利用RT-PCR和5′、3′RACE法扩增FJ-10株cDNA,并进行克隆测序,利用DNASTAR折Clustal方法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
JF-10株基因组全长10723个核苷酸,有1个单一开放读码框架(ORF,第97-10269nt),编码3391个氨基酸,5′和3′非编码区长度分别为96和454个核苷酸,通过与标准株NGC株和我国其他地区分离株DEN2-04、43、44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4.0%、92.8%、93.9%和93.9%,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9%、97.2%、97.7%和97.9%。以47株登革2型病毒E/NS1连接区240个核苷酸序列进行发生树分析,福建株与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同属第Ⅳ基因型。结论
FJ-10株基因组全序列一级结构与其他登革2型病毒类似,其基因型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区分离株DEN2-04、43和44株。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登革病毒,全序列测定,系统发生树,基因型
上一篇:暂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