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推荐的书单 什么是战略

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分享视频到站外获取收益&&手机扫码分享视频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什么是战略[罗辑思维]No.184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什么是战略[罗辑思维]No.184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选集相关片段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什么是战略?&[罗辑思维]No.184
&#8203; 什么是战略? [罗辑思维]No.184
荐书《战略》 (上下),作者是英国的战争史学家弗里德曼。书中所写的战略,不仅仅
包含战争中的战略,而是包含人类历史的一切时期、一切层次的战略。从政治的到军事的,
从商业的到市场的,乃至是个人层次的战略。
什么是战略?
最宽泛的定义:就是调集资源和力量达成特定目标的艺术,都可以称之为战略。
战略的对立面,一般都站着另外一个词叫战术,那么战略和战术的区别是啥? 我们一
般认为,战术是指比较小的,比较具体的。战略则是指比较大,比较宽泛。但这是从大和小
上去比较,并非是权威的定义,表明我们对其理解还未达究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
吴伯凡老师曾经说过,战略有两个定义,第一个叫事后总结出来的好运气;第二个叫有选择
故事的主人公梅特涅,在我们的知识结构中他前后有两次出场,第一次是中学教科书里
写到 1848 年欧洲革命的时候他出场了,那时他的身份是奥地利的首相,著名的反动派,人
民一革命,当然仓皇逃窜,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溜烟跑到了英国伦敦去避难。逃走的时
候非常不光彩,男扮女装而走。在欧洲文化中,鼻子长就代表这个人爱说谎。 第二次出现
在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梅特涅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不太好,但是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再来看他的历史地位。他是欧洲历史上最最著名的一个外交家。他的一生和一个词绑在一起,
这个词叫均势外交,即均衡势力外交。
英国,日不落帝国,采取的外交政策叫离岸平衡手, 因为它是一个海外孤岛,主体利益
是在全世界的海洋上、因此英国从来都是均势外交,也就是说不允许欧洲大陆上出现打破原
来均衡势力的强权,谁崛起我打谁。所以英国 400 年外交史特别好记:
&#61557; 16 世纪跟西班牙人死磕,无敌舰队覆灭;
&#61557; 整个 17、 18 世纪跟法国人死磕,死磕的高峰就是打拿破仑,著名的滑铁卢战役;
&#61557; 整个 19 世纪上半叶,自从打完拿破仑之后,欧洲崛起的新势力是俄国沙皇,所以
英国人跟俄国人死磕;
&#61557; 19 世纪下半叶,新崛起的是德国,所以调转枪头,再来对付德国人;
&#61557;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被打趴下,英国人说,德国人被打趴下那可不行,你法国
人不能太欺负德国人,这也是均势外交的一个表现形式。这就是为什么一战后英国
对德国采取的叫绥靖政策,跟他的均势外交的传统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61557; 二战,不管英国人多么烦苏联,反对共产主义,反对斯大林,但是利益是最主要的,
必须达成均势,所以有何苏联人联合起来死磕的德国人。
梅特涅时代
梅特涅凭借在维也纳会议上的一系列表现,奠定了一百年的欧洲和平( )。
历史学界公认,这一百年和平就是归功于梅特涅主导的维也纳会议。
这一百年的和平其实挺奇怪的,此前的欧洲君主打成一团,此后的一战和二战无比惨烈,
罗辑思维学习笔记 赵胜绪
唯独中间的一百年风平浪静。当然也有一些列外,比如德国统一过程中的普法战争和普奥战
争也惨烈,但毕竟持续时间不长,只有几个星期,所以影响面没有那么大。在欧洲之外也有
一些战争,比如克里米亚战争,英国人和法国人联合起来磕俄国人,但毕竟在欧洲本土之外,
在欧洲这一百年的和平大家享受了。因此也造成一种错觉,很多欧洲人觉得,白人之间的战
争是不是就历史性结束了。所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很多人不习惯,怎么打仗死这么
多人,这么惨烈呢。
维也纳会议开启了一个传统,战后大国要坐下聊一聊, 安排战后的国际格局,比如一战
后的巴黎和会,二战临到末了的雅尔塔会议。
维也纳会议,没有开幕式和闭幕式,其实也并没有开过会,用一位参会武官的话说就是,
大会从未开始,但是舞会从未停止。期间主要就是舞会、赛马、音乐会, 前前后后九个月,
扣除拿破仑复辟的三个月,还有半年时间,奥地利真是耗尽国力,搞了一次面子工程会议。
梅特涅在会议期间干嘛呢,当时人给了他一个称号,叫蝴蝶大臣。就是一只蝴蝶一样,
到处飞来飞去,跟这个聊聊,跟那个聊聊,把这个带到书房叨叨几句,把那个带到书房搞一
些阴谋诡计。但是梅特涅的目标非常简单,就是我奥地利作为一个弱国,我没有本事跟任何
强权对抗。 我们要做到就是千丝万缕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最好我周边的这些强权
都能相互制约。所以在梅特涅的斡旋之下,最后达成的欧洲格局就是全部制约在一起,大家
像蜘蛛网一样,互相分不开。
维也纳会议有两个突出的原则:第一个叫正统原则,就是以后我们不认拿破仑这样的人,
要认主流价值观,就是我们这些正牌君主。第二个叫补偿原则,就是说欧洲像一块蛋糕,我
们都像是坐在边上的食客,多吃一口,你也别霸道,你补偿我一点,我们什么东西都做交换,
不要打,不动手。就像下象棋一样,我们都是对个炮,对个马呀,至少做到表面上互不吃亏,
最后谁强大,谁壮大起来,就要看谁的棋艺精湛。 所以最好不要打仗。
梅特涅的这个思想可以说是和平主义的开端,当然也是适应了奥地利,布娃娃帝国主义
的国力水平,所以这个时代叫梅特涅时代,这不仅仅是奥地利的梅特涅时代,也是整个欧洲
的梅特涅时代,因此梅特涅也获得了另外一个称号, 欧洲的马车夫。
战略和战术思维
所谓的战术思维,虽然也是运用资源达成目标,但是这个目标非常简洁清晰,那就是要
赢,最好对方全死全输,我是全活全赢。
可是战略就不一样,它也是运用资源达成目标,但是这个目标很保守,它先是承认,我
生活在一个均衡的格局中,然后我推动均衡向下一个均衡点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我希望
自己在下一个均衡点当中的优势稍微大一点点,这叫战略思维。
中国人爱下两种棋,一种是象棋,这就是典型的战术思维,最后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
将死对手。一个象棋高手,下棋过程中,不断地吃你的子,最终你死,我活。
可是围棋就不一样,从一开始就是,你一手,我一手,达成新的均衡,直到棋盘结束。
下围棋需要学习定式,而定式在围棋里从来不是教你怎么赢得对方,而是达成一种叫两分的
结果,就是互不吃亏。围棋就是这样,一直到最后的均衡点,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活我也
活。而且,赢就是我比你多半目,活得比你好一丢丢,所以围棋代表的是战略思维。
战略和战术之间到底是啥区别?
分三个层次讲战略和战术的区别:
第一个层次的区别是,目标不同。 战术的目标是赢,而战略的目标是下一个均衡点的达
成,这中间的区别很微妙。赢这个结果,你能永远赢吗?如同饿了吃饭一样,总有吃饱的一
天,那时候你会说我不吃了,也就是我不赢了,我们坐下来聊聊,这不就是下一个均衡点的
罗辑思维学习笔记 赵胜绪
达成吗?战略思维要求我们超越战术思维,从最终的均衡点往回推出我们现在应该做什
法国外交大臣塔列朗曾经讲过一句名言, 你们都指责我是叛徒,但实际上在任何一种力
量自暴自弃之前,我都不曾背叛他。就是说,你拿破仑始终要赢,你不肯达成任何一个点上
的均衡,早晚有一天你会输,你会将整个法兰西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作为法兰西的政治家,
我是要对这个民族负责的,凭什么要跟你拿破仑狂奔到死,所以我只好选择一个我认为合适
的点背叛你了。所以这就是战略思维,我的目标是达成一个均衡,而不是简单的赢。
第二个层次的区别是,过程的特点不同。 战术的过程特点就是不断累积本方力量。有一
片文章很有名,劈头就问,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朋友
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革命就赢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战术思维。
可是战略思维就不一样了,不要把敌人和朋友搞得那么清楚,最好从中掌握那个精妙的
均衡,这就是平衡点。比如说梅特涅讲过一句名言,他说我控制欧洲局势的心法其实就是一
条, 确保所有国家之间的矛盾要大于他们和奥地利之间的矛盾。 就是说没有必要敌人和朋
友搞得那么清楚,彼此之间或多或少都有矛盾,而且矛盾都有化解的可能。只要确保你们之
间的矛盾大于你们和我之间的矛盾,你们就会永远争取我的支持,所以我奥地利虽然国力不
强,但是我就是控制着欧洲的局势,这就叫战略思维。
两句外交界的名言,第一句是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讲的, 说英国的外交政策就是从容地
顺流漂下,偶尔伸出船篙点一下,以避免触礁。 后来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也讲过一句类似
的话, 说国家是航行在时间河流上的航船。 言下之意就是,我当下要确保一种精妙的平衡,
绝对不能向左或者向右,跟谁就是确定的敌人,或者确定的朋友。这当中是要靠政治智慧一
点一点地去调整的。这是一种过程性的意识。俾斯麦还说过,政治的目的不是要从战败的对
手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而是要考虑它在政治上的必要性。这就是战略的过程性思维。
第三个层次的区别是,实现的手法不一样。战术的实现手法很简单。就地解决当下矛盾,
推动矛盾激化,最后图穷匕见,得出一个确定性的输赢。
而战略不一样,刚才讲, 它是从一个均衡向下一个均衡转化,就是说我们不解决矛盾,
我们只转化矛盾。 中国在经营南海时,有一句很著名的主张,叫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网上
很多键盘侠表示不理解,主权问题怎么能搁置争议,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另外,
共同开发,岂不让菲律宾这个小国家占了中国的便宜。这明显就是缺乏战略思维。
搁置争议,这是原来的一个均衡格局。 如果在主权这个矛盾下和菲律宾这样的国家去谈
什么国际法、海洋法,没准儿还会把美国这样的国家招进这个格局中来,这个谈法,我们是
会吃亏的,所以搁置它。 我们推动这个均衡向下一个均衡转化,转化矛盾到我们共同开发。
开发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在比拼国力,有的开发你也得会呀,例如现在中国在南海,填了
很多岛礁,变成巨大的岛,这是不沉的航空母舰。这都是在共同开发的大主题下进行的,我
共同开发了,所以导致我们的优势扩大。菲律宾也填一个试试看,他没练过这个活,也没这
矛盾转化,转化到对我有利的主场上来。 美国人总不能来共同开发吧,他根本不是南海
周边国家,所以骂中国外交部的人是不懂得什么叫战略的人。
战略思维不仅仅对国家重要,对于个人也非常重要。李笑来说,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很
多人以为是钱铺就的,其实并不是。如果你不能打破你当下生活的怪圈,也就是说,从当下
的均衡向下一个均衡转化的话,给你更多的钱也没有用,你也实现不了财富自由。
什么是人生战略? 很多人以为,挣很多钱,就变好了,就实现财富自由了。请注意这是
一种战术思维。你永远想靠积聚一种力量来解脱自己的人生,可能此路不通。那通的路是什
么呢?还是上面讲的,从一个均衡,你努力推动它向下一个均衡转化,你摆脱了当下的怪圈,
财富、自由、力量,所有你追逐的东西才能对你有用,这就叫人生的战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安全检查中...
请打开浏览器的javascript,然后刷新浏览器
< 浏览器安全检查中...
还剩 5 秒&罗辑思维:一篇文章读懂什么是战略
我的图书馆
罗辑思维:一篇文章读懂什么是战略
  《罗辑思维》节目第 184 期  战略思维 战术思维 均衡点  打破当下生活的怪圈  共计 2106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5 分钟  01  战略和战术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大和小之间程度上的区别,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  战术思维,是运用资源达成目标,这个目标非常简洁、清晰,就是要赢,最好对方全死全输,我是全活全赢。  战略就不一样,它也是运用资源达成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保守得很:它先是承认我生活在一个均衡的格局中,然后我推动这个均衡,向下一个均衡点转化;我希望自己在下一个均衡点当中的优势稍微大一点点,这叫战略思维。  02  中国人爱下两种棋,一种是象棋,是典型的战术思维,最后的目标很简单,将死你。我作为一个高手,在过程中就是不断地吃你的子。你全死,我全活。  可是围棋就不一样,围棋从一开始就是你一手我一手,达成新的均衡,一直到棋盘结束。不是你死我活,是你也活我也活。啥叫赢?我比你多半目,我活得比你好一丢丢,我都是赢,所以围棋代表的是战略思维。  03  丘吉尔说,英国 400 年来的外交史,一句话就说得清楚,就是防止欧洲大陆上出现强大的、赋于侵略性的霸道的国家。  所以英国这 400 年的外交史特别好记,就是谁崛起我打谁:16 世纪跟西班牙人死磕,无敌舰队覆灭;整个 17 世纪、18 世纪,跟法国人死磕,高峰就是打拿破仑,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打完拿破仑之后,欧洲崛起的新势力就是俄国沙皇,所以整个 19 世纪上半叶,英国人跟俄国人死磕;19 世纪下半叶德国崛起,所以调转枪头,再来对付德国人……  04  战术的目标是赢,而战略的目标是下一个均衡点的达成。  你能永远赢吗?就像你饿,你吃,你总有吃饱的那一天。那个时候你会说,我不吃了,我不赢了,我们坐下来聊一聊,这不就是下一个均衡点的达成吗?战略思维要求我们超越战术思维,从那个最终的均衡点回推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05  拿破仑的外交部部长塔列朗,他在解释他的叛变行为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拿破仑这个人是不能跟他混的,为啥?野心太大了,他永远要赢。好,就算这次打俄国他赢了,那又怎样?因为他下一个目标一定是征服埃及,征服拜占庭,征服英国,那整个这个国家就会被他拖到血海当中。总有一天他会败的,而那个时候法兰西民族可就是万劫不复了。  好的政治家他不是要追逐赢,而是我活你也得活。我们最终在一个格局当中,只要我占点便宜这就可以了,这就叫战略思维。  06  战术的过程特点就是不断累积本方力量。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革命就赢了。可是战略思维就不一样了,不要把敌人和朋友搞得那么清楚,最好我从中掌握那个非常精妙的均衡,这就是平衡点。  07  从 1814 年的维也纳会议,到 1914 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欧洲和平经历了 100 年的和平。此前的欧洲君主一言不合就打成一团,此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无比惨烈,唯独这中间一百年风平浪静。  现在历史学界公认,这 100 年的和平归功于梅特涅所主导的维也纳会议。因此,欧洲的这个时代也被称为“梅特涅时代”。  ▲ 梅特涅有一个称号叫“蝴蝶大臣”。在维也纳会议上,他像一只花蝴蝶一样到处飞来飞去,跟这个聊聊,跟那个聊聊,把这个带到书房叨叨几句,把那个带到书房搞一些阴谋诡计。  08  梅特涅讲过一段话:我控制欧洲局势的心法其实就是一条,就是确保所有国家之间的矛盾要大于他们和奥地利之间的矛盾。  敌人和朋友搞清楚有那么重要吗?大家都有矛盾,但是这个矛盾都有化解的可能,只要我确保你们之间的矛盾大于你们和我之间的矛盾,你们就会永远争取我的支持。所以我奥地利虽然国力不强,但是我就是控制欧洲的局势,这就叫战略思维。  09  外交界有两句名言,第一句是英国的首相索尔兹伯里讲的,说英国的外交政策就是从容地顺流漂下,偶尔伸出船篙点一下,以避免触礁。  铁血宰相俾斯麦也讲过一句类似的话,他说:“国家是航行在时间河流上的航船。”言下之意就是,我当下要确保一种精妙的平衡,绝对不能向左或者是向右,跟谁就是确定的敌人,或者是确定的朋友。这当中是要靠政治智慧一点一点地去调整的,这就是一个过程性的意识。  10  战术的实现手法很简单,就地解决当下矛盾,推动矛盾的激化,最后图穷匕现,得出一个确定性的输赢。而战略不一样,是从这个均衡向下一个均衡转化,啥意思?就是我们不解决矛盾,我们只转化矛盾。  11  中国关于南海的主张叫“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网上的很多键盘党表示不理解,主权问题怎么能搁置呢?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还共同开发,菲律宾这样的国家共同开发,不就是占了我们中国人便宜吗?这么说的人就是缺乏战略思维。  “搁置争议”,是因为我要在主权矛盾下,和菲律宾这样的国家去谈什么国际法、海洋法,没准儿还把美国招进这个格局来,这个谈法我是吃亏的,所以搁置它。  我们推动这个均衡往下一个均衡去转化,转化到什么?我们“共同开发”。这是比拼国力,比如说现在在南海,中国就填了很多岛礁,变成巨大的岛,这是不沉的航空母舰。所以就导致我们的优势扩大。你菲律宾也填一个我看看,你没练过那个活,没这本事。你看,矛盾转化,转化到对我有利的那个主场上来了。  所以骂中国外交部的人,是不懂什么叫战略的人。  12  李笑来讲过一个道理,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很多人以为是钱铺就的。其实不是,如果你不能打破你当下生活的怪圈,给你更多的钱也没有用,你也实现不了财富自由。  我们过去都以为,挣多钱嘛,我就好了,我就变得财富自由了。请注意,这是一种战术思维,你永远想靠积聚一种力量来解脱自己的人生,可能此路不通。那通的路是什么呢?就是从当下的均衡,你努力推动它向下一个均衡去转化,你摆脱了当下的怪圈,财富、力量,所有你追逐的东西才能对你有用,这就叫人生的战略。  本文根据《罗辑思维》第 184 期节目《什么是战略?》整理。商业转载请取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傅盛:什么是战略
我的图书馆
傅盛:什么是战略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战略三部曲”。
过去我们的业务专注于PC端,且主要在国内。而现在猎豹移动中70%的收入来自于海外。我们已经是FACEBOOK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
今天也终于有人相信我们是一家主要收入来自于海外移动端的公司。
关于战术的问题我就不聊了,今天我想给大家聊聊我战略的思考。前两天我见到华为的余承东,他提到当时华为在海外市场最不好做的时候,任正非坚持要做海外。今天华为有70%的收入来自于海外。他提到华为的海外战略最关键的不是获得了现金流,而在于打开了海外视野,实现了人才的全球配置。
作为一个土鳖,我三十来岁的时候第一次去美国。这对我的人生改变太关键了。也是从这个时候我开始认真的思考什么是公司的战略。
一、什么是战略
今天的猎豹已经涨到了2000人,但专家给我们诊断,我们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因为我们要组织没组织,要流程没流程。
我也很好奇,后来我看到一个公式:
公司好坏=战略*执行。
这个公式的默认条件是,战略和执行是同样重要的。
我的疑问是,战略和执行真的是同样重要的吗?
创业者特别容易认为执行更重要。我在周鸿祎最早的时候加入了3721,那个时候周鸿祎就是强调执行,他特别强调执行。他有一句名言:一个事情再小,只要努力就有机会。
所以我职业生涯前半截的主要工作就是执行。当我创业的时候,我特别坚信执行。我也相信强大的执行力可以帮助我打败对手。
因为360就是这么起来的,当时整个团队296个人都在做奇虎,只有我们四个人在做360。结果后来360蹭蹭上涨,做成了。于是我就坚信只要每天完善一点点,什么东西都可以做好。
后来重新去做安全,可是我发现不对了。当年360产生于莽荒时代,可是我做安全的时候对手在盯着我们,无微不至地复制我们,这个时候我发现执行力没用了。
美国公司是靠执行取胜的吗?
当初我看雷军做小米。他和我聊金山的失败,当年金山执行力也很强,金山原来在每一个领域都做到前三,但是没有一个领域做到第一。后来雷军讲要顺势而为。我今天也认为战略和执行不在一个高度,不是一个简单的乘法关系。
我后来还看了很多的美国公司。他们是以执行力取胜的吗?未必。以中国公司的视角看,很多美国公司的执行力都很糟糕。比如英特尔做出了芯片,可是日本企业来了以后,它扛不住了。今天在以强调执行力的行业,美国公司都在败退。
包括FACEBOOK的执行力,他最近抄袭了腾讯的公众号,他的执行力落在腾讯的后面啊。
我想说的是战略制定的重要性远远远远大于执行。
创业公司的执行力拼不过大公司。原来我们觉得创业公司可以不要命,执行力能够更高,但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当初米聊死磕微信的时候,微信团队也玩命啊,米聊玩命都玩不过人家。米聊的服务器也跟不上微信,QQ关系链也是米聊没有的。所以这种战略资源的缺失不是执行力能够弥补的。
你们知道小米有本书叫《参与感》吗,书里面有很多海报,雷军告诉我这些海报都是战略的一部分。
所以我的公式改了一下,战略=方向*执行力
执行力也是战略的一部分,好的战略不依赖于好的执行力。
我说,带领普通部队也能打胜仗的才是名将。
优秀的战略就是开战之前就有七分胜算。
哇擦,居然讲这么快,那我穿插一下拖下时间。
当时做小米的时候,雷军很犹豫。他就和我讲了一件事:他说当时笔记本电脑的毛利是7%-8%,而手机的毛利是50%,他就说,为什么手机的毛利不能降到和电脑一样呢?
从这个事情看下来,我就知道小米已经成了,因为雷军看到了趋势和方向,小米启动时只是做多大的问题。
所以,战略问题是把结果想得更清楚,也就能够更容易推导出方法。当时猎豹没有海外化的时候很痛苦。我们觉得即使腾讯全力支持我们,我们也只能做到360的三分之一。
这个问题我和姚劲波聊过,当时他们做了58代驾,做到了E代驾的三分一规模,到了这个份额都发现却再也做不上了。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当你进入一个有强势竞争对手的领域的时候,你努力也没有用的。我有一次和高德地图的人聊天,当时他们的市场份额在百度后面,他和我说,他们要追上百度地图了,因为百度招了一个人很烂。我说不靠谱,就算你们能够追到70%,可是地图是不是百度的核心战略?高德只是阿里的一环,当百度注意到你的时候,李彦宏全力和你开战,你是不可能赢的。
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我意识到做安全是不可能干过360的。我们不可能赢的。但是我们不想被边缘化,而且因为360和BAT死磕,把BAT的火力也吸引来了。
当时我也很痛苦,痛苦之下我去了美国。我去了美国看清楚了,湾区的公司极其缺乏人力资源,所以他们只会做大有想象空间的事情。
我当时对工具性软件在美国的看法是这样的,这个行业就像日系汽车、台湾半导体去冲击美国市场一样。
开发工具APP在某种程度上是高级制造业,中国的免费模式美国人都玩不过我们,再加上美国的企业市场很好,所以很多公司都在做企业市场,没有人做消费者市场,我们的机会就出来了。
这就是在整个战略关系的分析下,我觉得美国公司打不过我们。我发现当时美国工具类的排行榜第三的APP居然是哈尔滨的一个程序员做出来的。我找到这个人,给1000万也没有买过来。
于是我们从头开始做,做了clean
master。当时这个市场只有个人开发者在做,BAT和360都不可能来做海外市场。360在和BAT死磕,他的精锐部队也不能动。于是国内没有人能够全力以赴做海外,我是唯一一个可以动用超过100人来做这个产品的中国公司。
那时候,我们的PC业务也开始盈利了,我就把全部的利润拿来买用户。我说当初360的成功是撞出来的,而clean
master是我有七分把握的。
优秀的战略在开战前就有七分胜算。CEO的使命就是不断的战略创新。
我后来想CEO其实不用做那么多事。战略清晰的时候找人也会清晰。我们也不要以为小米是找到一堆牛逼合伙人就成功了,他是做事之前就想清楚了战略,根据战略去构建人才。
我以前说过,一个管理者应该是确立目标,找到路径,匹配资源。
我现在又细化了一下,叫战略三部曲“预测——破局点——ALL
二、战略第一步:预测
预测:找到大风口,做快乐的猪。
如果你能够判断清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成功了99%。但是坚信这些大道理是很难的。
我认为预测非常重要。它意味着方法论的颠覆、努力未必成功,最重要的是改变、花时间。
有一次我和KK做节目。当时有人说KK好牛啊,提前20年写出这样的书。结果罗振宇在旁边说,这是有一套路子的,你掌握这个路子也能够写出来。由于我们在做公司的时候太忙,就没有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长时间来反复思考。他不如开一个会做一个具体的事情来得快。
那么如何预测呢?就是:
穿越未来看现在,升维思考;
仰视,空杯学习,现象即规律;
侦察兵模式,用资源换机会。
比如大航海,我就想是哥伦布瞎预测,用几艘小船,改变了人类的历史版图。这几艘小破船比蒙古的百万雄师还要靠谱。
当一个现象发生的时候,它能够出现都是背后有规律。当我们把它视为运气的时候,是因为我们不具备抽象规律的能力。
我的另外一个认识是,公司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要用资源换机会。对于Clean
master 我们有一个4人小组早就开发了PC端的海外,没做好。
后来我让他们改做移动。他们就是侦察兵,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
当公司比较大的时候,不要吝惜资源去侦察。当然,还有一个方式就是投资,我认为投资是为了建立和人的链接,另外一个就是找到新的方向。我认为小米的逻辑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小米生态链。我们的海外市场也是,当时CLEAN
MASTER的海外增长也很快的。
预测准则:
创造新市场,不在过去的市场纠缠;
边缘切入,垂直市场第一,甚至垄断;
不仰攻,不依赖执行力。
当时我做CLEAN MASTER的时候,受到无数的质疑。最后我想出了一句万能模式的回应:
我能做第一,我能做全球第一。
我们在去年下半年偷偷发布了一款XXbackup(没听清)的备份软件,现在已经有了7000万的注册用户,已经不比金山云少多少。所以我说当你做第一的时候,你会享受到很多的好处。
仰攻的梦想在我的脑海里想过无数次,这条路是非常难的。我问过投资人,你觉得是今天小米的竞争格局激烈,还是当年金山的竞争格局激烈?
当初的金山有着全国最一流的团队。比如当年丁磊做网游的时候,都是金山的团队给解决的技术问题。丁磊成为了全国首富。雷总对此很不爽,他也跑去做网游,结果金山网游从来没有进入过前五。
我终于理解了美国人的think
different,我原来以为美国人的这句话是情怀。结果我发现这是增量市场的唯一的思维方式。这是他们对整个世界经济思考后的新的结果。汽车公司倒闭就倒闭呗。航天、互联网、基因工程才是他的重点。所以think
different是一条经济利益原则。
这是过去一年中我对预测这个问题思考了很久。
三、战略第二步:破局点
预测完了以后怎么办?就是找破局点。
这个时代的方式是单品带体系。
做好一件小事就能够改变世界。
传统时代,生产是稀缺资源。所以我们要布局。今天,整个社会的生产不是瓶颈,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用户把品牌组织起来。今天英语老师都能够做手机了,这代表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整个时代的生产工业链条已经变化了,这个时候单品就变得极其重要。罗辑思维也是例子,罗辑思维每周只讲一个视频,但是他卖一本书可能是当当京东亚马逊销量的总和。
这个世界是幂次法则的,所以破局点的寻找非常重要。腾讯曾经花了那么多精力来推进微信支付,都没有用,结果只是一个10个人做的红包就把这个事搞定了。后来阿里花了多少钱来做红包,也都没有用啊。微信一个单点就把整个支付体系给颠覆掉。
破局点的特点:
极简、差异化、自增长
马化腾曾经告诉我,微信支付是移动社交金融游戏。我觉得他对这个东西的提炼太牛了。这只有八个字啊。我们一定要想到用最短的话来描述这个机会点。如果一个破局点需要用很长的话来描述的时候,战略上就已经败了。
找到这个极简点,名字是最重要的。过去的互联网公司都有逼格,新浪啊,搜狐啊,但是看了不知道干嘛的。今天的名字都是什么饿了么之类的,大白话。
关于差异化,再讲一个例子:今日头条。当时我们有个网站:驱动之家。有一天今日头条卡了驱动之家的分发渠道,我们瞬间掉了一半的流量。我们觉得太恐怖了。
新闻的属性是聚合性的,今日头条其实在做的是搜索。PC时代我们坐在电脑前的时间有限,那是“十指时代”,所以需要精准搜索。
可在移动时代,错了,是“拇指时代”,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刷,大家不愿意打字了,你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你愿意没事去搜,然后根据这条信息看下一条信息,本质上这个就变成了一个个人搜索。这个就变成了新时代的流量分发。
最后是关于自增长。当时我们做clean
master的时候,我们手底下还有一个叫“电池医生”的东西,用户量更大,但是我们没有选他。因为他没法实现自增长。
三、战略第三步:ALL IN
我觉得找到破局点之后,就是ALL IN:
资源永远稀缺,尤其高管的精力;
侦察兵迅速切换为十面埋伏;
所有资源环绕,既为打退竞争对手,也为更快获取经验值。
我认为:战略方向要浪费,战术执行要节约,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比如过去FACEBOOK收购WHATSAPP的时候,花了190亿美金,腾讯也想收购,但它给不到这个钱啊。这就是战略方向一定要浪费。
所以我觉得战略就是制造最好的火车头,淘汰坏车厢。
我再来讲几个案例:FACEBOOK
VS GOOGLE。
我发现FB的工程师年龄比谷歌明显要低。很多FB的员工我和他聊,他们讲中文的,一问是直接从百度挖过来的。今天湾区的人才竞争很激烈。谷歌的人才储备比FB牛逼多了。
我和谷歌的人聊天,他们说谷歌的招人能力比FB强大很多。可是现实是FB在移动广告战略上比谷歌更为清晰,广告效果比谷歌更高。相当于谷歌花了几年建立了安卓生态,FB从安卓系统把社交系统挪移走了。
当时FB上市的时候,市值暴跌。因为没有人相信他们能够找到盈利模式。今天他们的战略就是通过人和人的链接,来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广告投放。添加收购了whatsapp等一堆公司。它利用FACEBOOK的数据积累为其它渠道提供盈利模式的支持。比如这次FB的MESSAGE平台开放了。这种过去数据的开放,反哺了自己的广告平台。
这是FB的例子。再就是360
VS&小米&VS&猎豹。
有一次我的员工问我,为啥我们不创新。他说360有手机、摄像头、O2O他们都在做,为啥我们不做。
我说创新的实质都是为了产生影响力。今天你会看到360也做了很多智能硬件,和小米一样。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小米有单品,冲出了小米电商。
当时京东在所有小米手机的下面写了一句话“用魅族更好”。雷军后来说当时小米手机的流量占据了京东手机销量的一半,如果小米停止供货,京东这一半的流量会少。
所以小米的手机是火车头。但是360在每一个点上都没有形成破局点,没有破局点的战略是最可怕的。
我最后再讲一下clean
master和海外商业化的区别。
master是我当时哗哗就做起来的,然后我就IPO。IPO了以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商业化,我们想了很多方式,但是资本市场留给我们的时间是很有限的。
我们在做CLEAN
MASTER的时候发现,几个人做的移动平台广告公司,收入却增长非常快,这些小平台都在30%以上的增长。于是我说移动广告是风口啊。
当时找了好多百度的人来做商业产品。我们没有做过商业产品,和他们的融合很痛苦。我觉得商业化要找一个容易的点来切入。他们告诉我商业产品必须要用系统的思路来做。去年我们做到Q3的时候,都很绝望了,海外收入一直都不涨。
我后来想,我要把FB的商业体系接进来。当时用户用完CLEAN
MASTER的结果页为啥不能做个广告。团队说留存率低,我说是因为没有好内容。后来我们做了好多卡片,慢慢的广告进来了。
我又想,这个还不够。后来我说先派一个亿美金,把所有移动广告平台,能买的全买。这就是资源环绕,过去我们做CLEAN
MASTER的时候还是研发和推广,这个阶段我们还是相对熟悉的。但是移动广告平台我们不是很清楚,整个战线一拉开,团队就要出问题了,找不到这个破局点,慢慢地我们在广告商也开始有效果了。
所以讲了这么多,上市这一年对我的冲击还是很大的。每一个季度都要交成绩单。对于上市,我还是有一点后悔的。上市以来我进入陌生的商业化领域,还是全球商业化,你会发现个人的执行都是很小的,战略实在是太重要了。
今天留给我们的课题是过去一个公司十年一变革,现在可能一两年一变革。猎豹从CM到移动广告平台,也就是这几年。可能明年我们的战略方向也即将发生变化。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辑思维 君臣一局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