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今注今译pdf复原本注译和以前的有什么区别

该用户的其他资料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1无所待而游无穷
——《庄子·内篇》品鉴
价格:¥63.50 &&
1624人阅读
3833人阅读
第1章 《庄子·内篇》的思想
1.庄周所撰《庄子》内七篇题解及辨析
本文是拙著《庄子复原本注译》的庄撰内七篇&题解&和&辨析&选要。书中之&辨析&,从属于原文,又与&注释&&校勘&互动照应,凡&注释&&校勘&已言者,&辨析&概不重复。为使本文具有独立价值,已对书中&辨析&稍做加工,勾连相关&注释&&校勘&,并加标题。本文主要辨析内七篇的篇题原义、范式范型、重要义理...&&&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
2010年第13期
作者:张远山
2.《庄子》内篇的思想
《庄子》内篇素被认为是庄子本人的作品 ,本文探讨内篇七篇思想的内在统一与完整 ,阐明内篇七篇的思想内容是一个整体。各篇重点不同 ,递相延伸 ,最终合成完整的思想。完整把握内篇的思想 ,可以比较其与外篇、杂篇的不同以及老与庄的不同 ,这是分析《庄子》内篇思想的意义所在&&&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2001年第06期
作者:刘韶军
3.《庄子·内篇》思想发微
庄子内篇是学术界公认的庄子作品。本文即以内七篇为讨论对象,逐篇论述。分别指出各篇中心所在以及各篇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内七篇合为一体,即形成庄子哲学的完整体系。&&&
来源:《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01期
作者:王运生
4.道不远人——《庄子》内篇中的哲学思想探析
通过对于《庄子》内篇的分析,该文特别注意到了庄子哲学不同于老子哲学的地方就在于庄子非常重视对于人和人道问题的研究。其中的核心就是庄子逍遥思想的提出。逍遥思想的关键不仅是顺其自然而且还有一个超越自然的问题。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庄子哲学思想不仅继承了老子主要哲学思想,而且还在人...&&&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2013年第10期
作者:李蜀人
5.《庄子》内篇中的本体辩证哲学
本文是对庄子内篇的一个本体性的哲学诠释。彰显七篇包含的辩证发展的前提:宏观超融的道的观点引发了齐差异万物于一同的论述。过去对齐物论的说明争论可以由《逍遥游》作为起点来加以解决:齐物论者,非齐天下的物论也,而为齐天下之物之论;此处应显示出本体诠释的整全性而不必陷入个别经典诠释...&&&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2014年第06期
作者:成中英
第2章 《庄子·内篇》的艺术特色
1.试论《庄子·内篇》散文的艺术特征
&正& 庄子的文章得到古今的赞赏。司马迁说他“善为书离辞,指事类情①”;鲁迅说:“其(指庄子)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②由此可见庄子散文的艺术性之高。然而,《庄子》一书内容驳杂,体例不一,自苏轼以来就认为它不是出于一人手笔;但绝大多数人都认定《内篇》七篇为庄...&&&
来源:《江汉学报》
1963年第02期
作者:邹云鹤
2.汪洋恣肆隽妙文心——论《庄子》内篇的结构艺术
《庄子》内篇文章的结构可以概括为散而不乱的链条型结构、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跳跃性结构、生发式结构等四种方式。《庄子》内七篇文章的结构不是单一结构的运用,而是多种结构交织在一起,在环环相扣的链条式结构中有跳跃性的结构,在层层递进的结构中也表现出了环环相扣这种结构的严密。《...&&&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2005年第06期
作者:王丽梅
第3章 《庄子·内篇》对后世的影响
1.庄子研究四十五年
&正& 一、国内庄子研究概览 建国以来,庄子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建国至1959年。这10年共发表论文10余篇,其特点,一是从整体上作概要性介绍的居多,反映出当时庄子研究刚刚起步;二是考辩注释居多;三是研究面较窄,主要是探讨其哲学思想。 (二)60年代至粉碎“四人帮”以前。这段时间共发表论文...&&&
来源:《哲学动态》
1995年第06期
作者:李霞
2.愤世的悲歌 执着的追求──谈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文人的...
愤世的悲歌执着的追求──谈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卢国栋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一起,在建构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诸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儒道互补──主要是道家对儒家的补充──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的基本线索。认识庄子的本质及...&&&
来源:《淄博师专学报》
1995年第03期
作者:卢国栋
3.庄子的逍遥境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的逍遥境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谭明冉人,作为一个现实的存在,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可以说,从现实角度而言,对于任何个人,根本不存在物质上或肉体上之逍遥。所谓逍遥,是要达到彻底的解放,即不受任何束缚而自由自在。但现实世界中,人们不但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如...&&&
来源:《理论探讨》
1996年第03期
作者:谭明冉
4.《庄子》内篇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正&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目光,开始由天、上帝、鬼神转向了人,开始重视下层人民在社会中的作用,而庄子是第一个真正把人作为其论述中心的哲学家。他的经历,他的冷静的观察,使他体验到了这个社会所潜伏的危机,认识到人的生命的危殆,人的价值的丧失.以及这个瞬息万...&&&
来源:《江汉论坛》
1985年第10期
作者:王景琳
5.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圣人”、“至人”、“神人”和“真人”,但表述得最为完整的还是“真人”。他用浪漫和奇异的语言描述了“真人”的精神境界,带有超脱和神异的性质。他的理想人格所蕴含的批判精神、平等的自由观和崇尚自然的情怀,对后世的影响较大。&&&
来源:《理论探索》
2006年第01期
作者:王国胜
6.浅谈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兼谈其对后世的影响
本文认为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表现在:一、崇尚自然之美,反对人工雕琢;二、重视精神美;三、“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四、“虚静说”。并分析了其对后世的影响&&&
来源:《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05期
作者:吴美卿
7.庄子怀疑论美学及其当下意义
庄子思想蕴含深刻的怀疑论特征,开创了中国古典怀疑论哲学与美学的先河。在解构与颠覆既定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同时,庄子追求建立&本真的自我&这一理想主体。&本真的自我&包含&智慧的自我&和&审美的自我&这两个主要内涵。相应地,求证自我构成了庄子怀疑论美学的逻辑基石之一。与此相关,主体批判成...&&&
来源:《求索》
2014年第01期
作者:颜翔林
8.浅谈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正& 庄子生活在风云变幻、战乱不断的战国中期,那时封建制在各诸候国普遍确立,奴隶制已开始瓦解。奴隶主贵族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他们痛苦至极,却又无力扭转现状,于是就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到幻境中去求得精神上的解脱。庄子哲学正是这种意识的反映。可以说庄子对当时那种“极端”情况有...&&&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04期
作者:郭艳
9.庄子思想悖论对后世的影响——由《逍遥游》的教学所想到...
...性所在,要达到“无所待”的“逍遥游”,我们必须有一颗平常心,要有在名利面前战胜自己的毅力。(杨丽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中学)庄子思想悖论对后世的影响——由《逍遥游》的教学所想到的@杨丽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中学&&&
来源:《现代语文》
2006年第03期
作者:杨丽萍
10.论《庄子》中的神仙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
彭亚萍;吴文杰
本文立足于《庄子》的文本研读,探究其神仙思想的渊源,及其对道教、游仙诗的影响,并将这三种类别的神仙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
来源:《作家》
2008年第02期
作者:彭亚萍;吴文杰
第4章 《逍遥游》
1.“无己”逍遥、“无功”逍遥和“无名”逍遥——论庄子“...
《逍遥游》是《庄子》的扛鼎之作,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重视。本文先从整体上考量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内涵,再对《逍遥游》进行细读,从而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梳理为由低至高的三个层面,即:“无己”逍遥、“无功”逍遥与“无名”逍遥。“三无”思想是理解庄学思想的一根红线,庄子正是在...&&&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2007年第01期
作者:王永豪
2.逍遥与哀愁——庄子《逍遥游》的哲学诠释
庄子在《逍遥游》这篇文章中抒发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即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超脱世俗寻找心中的精神家园。本文通过描写庄子的生活背景对庄子人生观的影响结合庄子在《逍遥游》中所阐述的逍遥境界,再现庄子的人生态度和生命写照。&&&
来源:《改革与开放》
2011年第02期
作者:王国凤
3.“小大之辩”与“有无之辩”——《庄子·逍遥游》新析
在《庄子·逍遥游》中,&小大之辩&揭示了&逍遥游&的主体,因此也可说是&逍遥游&主体之辨。&小大之辩&还涉及与&逍遥游&相关的时空大小之辨。至人、神人、圣人都可说是逍遥游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讲至人高于神人、神人高于圣人。庄子的&大言&是与&大知&相联系的,人们可借助其&大言&走向&逍遥&与&...&&&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0年第06期
作者:林榕杰
4.庄子《逍遥游》思想探究
《逍遥游》是庄子开篇之作,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首先对&逍遥游&本义及引申义进行阐释,从&逍遥游&自身的内涵对庄子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理解。其次论述了&小大之辩&,只有理解&小大之辩&的真正含义,才能进入庄子&逍遥&的境界。因此,小大之辩是&逍遥游&的前提。最后进入&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三...&&&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第04期
作者:毕丽丽
5.《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寓言
鲲鹏寓言在《庄子.逍遥游》中以重言方式连续出现三次。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文本,《逍遥游》所思考的逍遥,不仅是个人一己的逍遥,而且包含万物一体视域中的具有政治-社会向度的逍遥。鲲鹏寓言的第一次出现带给《逍遥游》的,首先是审视人间世逍遥问题的浩瀚而变化的远景视界。第二次出现则表明有...&&&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01期
作者:陈赟
6.庄子逍遥游思想的现代意义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品,是《庄子》的思想核心。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成就理想人格、认识事物的相对性三个方面是庄子在《逍遥游》中向我们传递的逍遥游精神。&&&
来源:《世纪桥》
2008年第20期
作者:吕秋薇
7.庄子《逍遥游》的当代价值审视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也是庄子自由思想的集中代表。庄子在《逍遥游》中抒发了对自由大胆而热烈的追求,他主张解脱精神枷锁,以开放的心灵去认识世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借鉴庄子的“逍遥游”精神,可以让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求心理平衡,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2007年第02期
作者:单南平
第5章 《齐物论》
1.齐物方可达道
无言最是逍遥——论庄子“齐物论”思想中...
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逍遥&(即&道&)内含由低至高的三个层面,即&无己&逍遥、&无功&逍遥和&无名&逍遥。和这三个层面相对应,庄子&齐物论&思想亦有&齐物&、&齐论&和&齐语言&的三层不同内涵。作为分别达到三个不同逍遥层面的途径,&齐物&、&齐论&和&齐语言&也有着由浅入深的先后之分。&&&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2010年第03期
作者:王永豪
2.齐物·齐论·齐语言——论庄子“齐物论”的三层内涵
庄子思想具有很强的解构性,这具体表现在他的&齐物论&思想中。理解庄子的&齐物论&思想是真正把握庄子思想的前提,但大多庄学研究者对&齐物论&的内涵却理解不够。前人对&齐物论&的理解主要从&物&、&论&着眼,而忽视了庄子的语言思想。事实上,&齐物论&具有三个层面的涵义:齐物、齐论及齐语言。整...&&&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8年第04期
作者:王永豪
3.“齐物”三义——《庄子·齐物论》主题分析
在前人对《齐物论》作齐“物论”、与“齐物”论两种理解 的基础上,作者提出齐物我的另一重含义。合起来构成齐“物论”、齐万物与齐物我三义:齐物论是对各种思想学说,进行一种哲学批判,其重点不在是非的标准,而是对争是非本身的正当性的质疑。齐万物则要求人的世界观的转变,放弃任何自...&&&
来源:《中国哲学史》
2001年第04期
作者:陈少明
4.自我、他人与世界——庄子《齐物论》主题的再解读
庄子的《齐物论》 ,把齐物三义变成世界、他人、自我这三个现象学式的问题 ,认为审视世界首先要改变自我对世界的看法 ;注视他人首先要调整对他人的眼光 ,凸现了强调万物平等、反功利主义、尊重他人他物的取向 ;而自我的内在精神取向则打破对“自我”的固执 ,完成生命形态的新转变。本文从现象...&&&
来源:《学术月刊》
2002年第01期
作者:陈少明
5.焦虑与逍遥:对《庄子·齐物论》中两则寓言的解读
寓言是《庄子》的重要言说方式,它是一种以隐喻为实质的寄言出意的手法。《庄子.齐物论》以&罔两问景&与&庄周梦蝶&两则寓言结束,可谓寓意深远。&罔两问景&充满了庄周对自身真实存在的焦虑和质疑,&庄周梦蝶&则通过&梦&的形式展示了一个逍遥境界。&&&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2009年第03期
作者:刘美红
6.《庄子·齐物论》与《盗梦空间》的互文性解读
《庄子·齐物论》与《盗梦空间》是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文本,相差两千多年,两者之间却具有惊人的互文性。首先,二者都区分了&梦&与&醒&的不同状态,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转换,显示出忽略时间、重视空间的倾向;其次,二者都演绎出多层梦境与互入他梦的多层空间,是现代精神分析学说的形象展示...&&&
来源:《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01期
作者:刘云
7.从辩证法到诡辩论——庄子齐物论浅析
&正& 齐物论即齐万物而为一的理论,《庄子》内篇中的《齐物论》一文曾集中阐述了这一理论。齐物论实际上也就是庄子的发展观和矛盾观。庄子的齐物论是诡辩论,这是没有疑义的。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庄子的齐物论中有没有辩证法因素,有哪些辩证法因素,这些辩证法因素又是怎样滑向诡辩论的。讨论这...&&&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86年第02期
作者:刘笑敢
8.读庄子《齐物论》的疑惑及其解析
文章谈了读庄子《齐物论》的一些疑惑及其解析,例如:如何理解《齐物论》的主旨和重点;如何理解&三籁&、&两行&、&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和&以明&;如何理解《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和《齐物论》中&万物齐一&观之间的矛盾等。最后,谈了读《庄子》的一点建议:先读寓言,再读&内篇&;&内篇&中,最值得将...&&&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9年第01期
作者:陈怡
第6章 《养生主》
1.“内七篇奥义”之三
《养生主》奥义——身心兼养的庄学...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三篇。旧庄学对《养生主》很不重视,以为无甚深意,浅显易懂,因而掉以轻心,谬解无所不在。庄子阐明“养生”之“主”是“道”,却被否定“道”的郭象谬解为“不伤生”才是“养生”之“主”。庄子主张“为知”的同时必须知“殆”而“已”,却被旧庄学厚诬为“反智主义...&&&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7年第05期
作者:张远山
2.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上)
庄子的《养生主》是直接建立在《齐物论》哲学框架之上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养生主》所体现的庄子的生命观做了更加细致而深入的解读。对&缘督以为经&中的&督&、&帝之悬解&中的&悬解&等核心概念,以及对寓言&右师一足&,作者都有与前人不尽相同的理解和阐释,对&庖丁解牛&、&秦失吊老聃&两则寓...&&&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2009年第04期
作者:王富仁
3.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下)
庄子的《养生主》是直接建立在《齐物论》哲学框架之上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养生主》所体现的庄子的生命观做了更加细致而深入的解读。对&缘督以为经&中的&督&、&帝之悬解&中的&悬解&等核心概念,以及对寓言&右师一足&,作者都有与前人不尽相同的理解和阐释,对&庖丁解牛&、&秦失吊老聃&两则寓...&&&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2009年第05期
作者:王富仁
4.《养生主》“悬解”的三层内涵
《养生主》之&悬解&内涵包括形之&悬&与心之&悬解&、技之&悬&与道之&悬解&和生死之&悬&与自然之&悬解&三方面内容,其中形心关系的处理是&悬解&理念的基础,技道关系是其在具体生活中的应用,生死流转与自然冥合则是对生命之&悬&的彻底超脱,是其对生命关怀的终极价值,三层深意构成了庄子&悬解&的...&&&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2013年第02期
作者:王英娜
5.安立自性、顺自然而行——《庄子·养生主》发微
本文论述了对待万物所呈露的道之自性,以此解释了具体的人性化、现实化,说明庄周以解牛等寓言故事为喻,论证了顺物之性、顺自然而行的思想。&&&
来源:《唐都学刊》
1991年第03期
作者:王厚琮
6.《庄子·养生主》主旨新探
庄子主张“全性保真” ,而《庄子》内篇七篇中竟无一篇专论“全性保真”的问题。原来 ,这是因为误解《庄子·养生主》主旨所致。关于《养生主》的主旨 ,自古以来有阐明保护生命的要领和阐明养护精神的要领两说 ,但两说都不妥当 ,按之《养生主》一文有扌干格 ,按之庄子思想有牛氐牾。其实 ,《养...&&&
来源:《齐鲁学刊》
1999年第05期
作者:李景明
7.论《庄子·养生主》
...仅‘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下发展。”庄子散文奇幻的艺术特色,后世有很多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受其影响。论《庄子·养生主》@刘道辉&&&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2年第23期
作者:刘道辉
8.从“庖丁解牛”、“物莫之伤”到“以其无死地”——浑然...
&正&本文尝试以《庖丁解牛》为例,将自己对老庄之道关于修道摄生方面的一点参悟所得,奉与诸同道分享并希见教!一、遣有证无,是老庄摄生之道的一贯目标《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篇幅不长,仅三百多字。但其中所寓含的养生之道和人生哲理,却给后人留下了震撼性的启迪。《养生主》是&老庄...&&&
来源:《中国道教》
2009年第01期
作者:孟至岭
第7章 《人间世》
1.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浅论《庄子·人间世》的...
&正&《庄子》是道家的巨著,其思想体系恢宏而又缜密,涵盖着宇宙、社会、人生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出世与入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论述。本文就《庄子·人间世》所阐述的修道者的入世之道,浅谈一点学习体会。&&&
来源:《中国道教》
2009年第03期
作者:林贵泼
2.“内七篇奥义”之四
《人间世》奥义——因应外境的庄学...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四篇。《养生主》阐明主动而理想的个体“人生”之后,《人间世》阐明互动而实际的群体“处世”:对君主专制正面强攻,与伪道俗见全面交锋,遂成“内七篇”最为危险之篇,庄子的隐晦其旨、支离其言因而臻于极至。旧庄学的谬解曲说,导致义理浅显的《人间世》像义理艰深...&&&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7年第06期
作者:张远山
3.《庄子·人间世》讲疏(上)
《人间世》全篇分两大部分:第一、二、三段无论是颜回之卫、叶公使齐、颜阖为傅,都是说的臣下如何和君主相处的事;第四、五、六段将散木与文木对照起来,说明惟无用可以保身。前一部分是全篇的基础,后一部分为全篇的归宿。如果说《养生主》所阐述的是一种广义的处世哲学的话,那末《人间世...&&&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01期
作者:王钟陵
4.《庄子·人间世》讲疏(中)
《人间世》全篇分两大部分:第一、二、三段无论是颜回之卫、叶公使齐、颜阖为傅,都是说的臣下如何和君主相处的事;第四、五、六段将散木与文木对照起来,说明惟无用可以保身。前一部分是全篇的基础,后一部分为全篇的归宿。如果说《养生主》所阐述的是一种广义的处世哲学的话,那末《人间世...&&&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02期
作者:王钟陵
5.《庄子·人间世》讲疏(下)
《人间世》全篇分两大部分:第一、二、三段无论是颜回之卫、叶公使齐、颜阖为傅,都是说的臣下如何和君主相处的事;第四、五、六段将散木与文木对照起来,说明惟无用可以保身。前一部分是全篇的基础,后一部分为全篇的归宿。如果说《养生主》所阐述的是一种广义的处世哲学的话,那末《人间世...&&&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03期
作者:王钟陵
6.读《庄子·人间世》——评庄周的处世哲学
&正& 《人间世》是《庄子·内篇》中的一篇,它较为独立地陈述了庄周的处世哲学,是庄周对当时之社会现实的具有特色的反应。一方面,它相当清醒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相当明确地表现了他对待当时社会现实的消极态度。一、庄周所处的社会现实所谓“人间世”,就是庄周所处身于...&&&
来源:《齐鲁学刊》
1982年第05期
作者:谢祥皓
7.在“人”与“世”之间——解读《庄子·人间世》
庄子是最富生命体验的诗人哲学家。他的哲学主题是超越现实,放歌心灵,神游无限。《人间世》的宗旨是用&虚&的心态把&形&即生命的外在形态寄存在人与世之间。&虚&&安命&&无用&是经历汲汲用世的迷茫、身在局中的煎熬之后无奈的选择。&&&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9年第02期
作者:李振纲
8.《人间世》与庄子的乱世生存哲学
在庄子所生活的时代里,生存状况极其恶劣,生命常常会因为种种莫名其妙的原因而轻易丧失,充满了残酷无情的杀戮。庄子作为这个时代的哲人,经过苦苦思索之后,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系列生存之道:其一是&心斋&;其二是&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其三是树立&无用致福,有用招祸&的生存观念。&&&
来源:《南都学坛》
2014年第03期
作者:梁保建
9.“人间世”与庄子之“游”
《庄子·人间世》要论述的是君子百官如何参与世界的问题,并对为何参与世界进行了分析。在指出&名&为乱世之源后,庄子认为,入世与避世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游世才是处世的高策。政治上的限制性困境和生命的悲剧性事实,使庄子认识到,只有回归于道才能实现游世,而实现游世的根本途径是心斋,只有心斋...&&&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第05期
作者:杨家海
10.《庄子·人间世》处事哲学的现代意义
对于《庄子·人间世》,历代文人一般都认为其主要是讲处世之道和处事哲学的,但具体认识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我们今天解读《庄子·人间世》,不能因其思想具有消极的一面而以偏概全,而应该对其积极作用进行认真审视。在《人间世》中,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心斋&、&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行...&&&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年第02期
作者:杨毅
第8章 《德充符》
1.“内七篇奥义”之五
《德充符》奥义——因循内德的庄学...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五篇。继《人间世》对君主专制正面强攻,与伪道俗见全面交锋,阐明&因应外境,间世保身&之后,《德充符》对强化君主专制的孔子正面强攻,与宗法伦理全面交锋,阐明&因循内德,忘形葆德&之旨。作者运用结构分析法,破译了庄子晦藏于寓言人名&伯昏&&仲尼&&叔山&&常季&中的&...&&&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7年第07期
作者:张远山
2.《庄子·德充符》之“德”辨析
&德&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庄子在《德充符》描述了众多残疾者的形象,多次提到&德&,而其涵义不尽相同,本文将通过梳理《德充符》中所出现的&德&之内涵,分析其正反两面涵义,来把握庄子笔下&德充符&之&德&,进而窥探《德充符》一文的主旨与内涵。&&&
来源:《理论月刊》
2011年第12期
作者:庞雯予
3.生命之美的内在性——《庄子·德充符》解读
Signs of complete integrity is one of the inner chapters of Zhuangzi,which discusses the state of true man. In order t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ity,which is called spiritual world,the personages cited in this article are almost of disabled individuals. That t...&&&
来源:《哲学研究》
2010年第04期
作者:李振纲
4.才全德不形:庄子哲学之最高境界——对《德充符》人物特...
庄子面对世间种种人世差别,提出&齐物&与&因乎天理&的处世哲学,对个人精神价值的实现提出&才全而德不形&的道德论说,意欲促使世人破除外形残全之观念,注重自身内在之德性。《德充符》为《庄子》内七篇之第五篇。庄子于其中刻意以肢体残缺者作为主角,借其与正常人的对话来逐步彰显主旨,通过对形...&&&
来源:《求索》
2010年第08期
作者:周中兴
5.《庄子·德充符》畸人形象考论
卫佳;杨和为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杰出的天才,庄子不仅创造了很多迷离惝恍的寓言形象,也创造了很多不合于世俗审美标准的畸人形象,仅《德充符》篇就有六位之多。通过对《德充符》篇这些畸人形象之考释,可以更深入解读庄子的思想及心灵世界。庄子笔下的畸人形象乃是战国之世社会的真实写照,隐含着庄子对于...&&&
来源:《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03期
作者:卫佳;杨和为
6.《庄子》残疾人形象寓意新探——以《德充符》为中心
《庄子》塑造的众多残疾人形象,以《德充符》一篇尤为突出,反映了残疾人从认识自我到完善超越自我的过程,代表了《庄子》中残疾人的精神。《庄子》残疾人新的寓意就在于:他们不是从人道上或是法律上给残疾人以帮助,而是从精神上给现实的残疾人以榜样的力量,给他们从精神上指出了一条超越残缺自...&&&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01期
作者:吴益君
第9章 《大宗师》
1.“内七篇奥义”之六
《大宗师》奥义——顺应天道的庄学...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六篇。《大宗师》是概括总结庄学义理的&明道&论,与竭力否定&道&之存在的郭注义理冲突最大,因而郭象及其追随者做了大量手脚,导致《大宗师》成为&内七篇&脱简、错简、讹误、篡改最多的一篇,也是旧庄学之阐释距庄学奥义最远的一篇。作者在基本复原文本原貌的基础上,...&&&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2007年第08期
作者:张远山
2.做“真人”,逍遥游——《庄子·大宗师》自由思想释读
《庄子·大宗师》围绕&道&这个思想核心,阐发了真知、真人、生死等重要观点,说明了自由的有限性、自由的获得、自由的无奈,承接了庄子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哲学观。&&&
来源:《文教资料》
2014年第36期
作者:高林平
3.庄子“真人观”初探——以《庄子·大宗师》为中心
本文主要基于《庄子·大宗师》篇,旨在厘清庄子&真人观&的内涵,分析其影响评价其意义和价值。&&&
来源:《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年第12期
作者:孙丹
4.庄子之“真”浅析——《庄子·大宗师》的人生境界论
卫娟娟;罗小龙
庄子哲学追求本真,他认为人们应该按照其本性过自由无待的生活,这是人应然的生存状态。&真&,是达到精神自由的绝对境界。&&&
来源:《大众商务》
2009年第18期
作者:卫娟娟;罗小龙
5.相濡以沫与相忘江湖——《庄子·大宗师》道论中的空间美...
《庄子·大宗师》集中体现了庄子的道论思想,无论是&道&的本体建构,还是对&道&的体验,都离不开空间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陆湖二分和江湖两忘的空间对立给道论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道&自身所具有的空间属性也为主体所体验,从而生发出广阔的美学空间。从自然空间到主体空间,从空间体验到空...&&&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2013年第02期
作者:裴萱
6.藏刀与藏天下:《庄子》“大宗师”与“养生主”之政治现...
原创性的疏解方法不同于古典或现代意义上的文本解释学,它要求对《庄子》文本的疏解本身成为道之疏导,以便达至天道和人事之间的贯通。从这种疏解方法出发来解读《庄子》&大宗师&和&养生主&两篇,可以发现:首先,&大宗师&何以谓之大的关键在于,养生之道本质上乃是&大宗师&篇所谓&藏天下于天下&的...&&&
来源:《江海学刊》
2007年第04期
作者:柯小刚
7.庄子《大宗师》生命观的建构及其解构
&正&对《大宗师》的研究,前人多从天与人的关系方面入手,认为取法于&大宗师&的关键在于&以人合天&,即合乎&自然&,而反对&人为&。本文则认为庄子的哲学是生命的哲学,其主要探讨的是认识论和存在论的问题,《大宗师》一篇亦是如此。本文试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来探讨庄子生命观的建构过程,并通过...&&&
来源:《文艺评论》
2015年第08期
作者:李倩倩
第10章 《应帝王》
1.“不知之知”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贯通——对《庄子·应帝...
《庄子》对政治生活的思考以&四问而四不知&为起点,以浑沌之死为终点,&知&作为&人的机制&乃是凿破浑沌的关键。&不知&不是知的&否定&,而是意味着更深层的&不知之知&,从&知&到&明&到&神&的层层深入、上达的认识运动,内蕴在&不知之知&的深层。也正是&神&、&明&构成了通达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帝...&&&
来源:《齐鲁学刊》
2014年第06期
作者:陈赟
2.从“季咸相面”的多重意蕴管窥《庄子·应帝王》的多元主...
《庄子》寓言本身常常就是文章的主体,是一种象征性艺术,由于喻体与喻义对应分离,导致了象征理解的歧义性和无限性。《庄子·应帝王》由六则寓言组成,&季咸相面&篇幅最大、情节最为曲折,其哲理深邃玄奥,意蕴丰赡繁复,彰显出《庄子·应帝王》篇的主题多元性。&&&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3年第08期
作者:秦军荣
3.论庄子哲学的政治意蕴——以《应帝王》为中心
庄子将治天下视为圣人之&余事&。《庄子·应帝王》通过对有虞氏的批判,道出了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以天下人自治的方式藏天下于天下的政治观念。圣人将天下归还给了天下,从而使得政治走出治乱循环的道路。同时为政者治理天下摆脱了以牺牲自己身体为代价的困境,消解了政治的异化,从而自身从容有...&&&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5年第06期
作者:张华勇
4.“混沌之死”与中国中心主义天下观之解构
《庄子·应帝王》的结尾是混沌之死的寓言,这个寓言的背景视域是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混沌之死暗喻礼(报)对德的谋杀,而一旦不以德维系,而以德之戕害为后果,礼自身也就式微崩坏了。这是庄子版本的&礼坏乐崩&,它暗示,随着帝、王时代及其政教典范(德与礼)的终结,以礼义论展开自我界定的中国观...&&&
来源:《社会科学》
2010年第06期
作者:陈赟
5.从《应帝王》看庄子的政治哲学
在《庄子》内七篇中,《应帝王》是集中阐发其基本政治哲学见解的一篇;庄子于该篇表达了他特有的不介入、不对抗也不逃避权力的政治态度,他以&无己&之&至人&为理想治者,以自然秩序为理想秩序。这些政治理解中所包含的对个体差异性的关注与尊重,对于矫正儒家相关政治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07年第05期
作者:王光松
价格:¥63.50
请输入您的评论内容,评论内容将由主编筛选后显示,对所有人可见。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
名称:无所待而游无穷
价格:¥63.5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子注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