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流行程序员生存定律35岁定律

35岁后要转管理?69岁的老程序员说不! : 经理人分享
35岁后要转管理?69岁的老程序员说不!
Managershare:这位不老大神的关键亮点在于,怎样在漫长的程序员生涯中跟上时代、保持一颗永远年轻的心的——除了学习能力,心态很重要,而且他应该是真心喜欢干这事。“过了35岁后,硅谷人会计划做什么呢?” 这是网友在Quora上提的一个问题。因为在硅谷,除非获得巨大成功或者晋升管理层,否则职业生涯将在35岁结束。在众多回复中,Frank Jernigan 的故事非常吸引人。Frank 在55岁时加入了谷歌软件工程团队,并一直没有离开过软件开发的前沿领域。他曾经进入过管理层,但最终发现自己的兴趣还是在电脑前做软件开发,因此他的建议是坚持去做你所热爱的事情,永远不要让自己分神。要一直乐于热心而慷慨的帮助别人。下面是Frank的回复。我在2001年加入谷歌软件工程团队,那时我55岁。是的,我说的就是55。在谷歌工作的这四年中,我是那里年龄最大的员工。我都做些什么呢?我不是行政人员……而且,我不是管理者……我就是一名软件工程师,跟我所有亲爱的同事一起并肩作战,他们的平均年龄比我小了25岁。我的年龄似乎在任何人眼中都不是个问题。我感觉我就是团队中的一员,同样被大家所接受。并没有像是“上了年纪”这回事。有的只是变得不相关。为了避免自己变得不相关,我从未停止学习。当我在1975年开始职业生涯的时候,我用的还是用Fortran和PL/1编程的打孔卡和大型机。20世纪80年代时,这一有前途的新技术被应用于人工智能领域。我很幸运有一位伟大的老师,他在一个Lisp课上看出了我的能力并在他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中给了我一份工作。在这个团队中我不但学到了软件概念,还学到了从尖端科技一出现即保持在其前沿的重要性。我致力于一种不断学习的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被这种所谓的面向用户的编程迷住了。我学习了所能学到的关于它的所有东西,并且我的硕士论文是关于“以面向用户编程方式使用的设计方法学”,这篇文章现在可能被埋在波士顿大学协议栈的某处,如果大学还有协议栈的话。所以,在用Lisp编程十年之后,我在1990年改用那时新的面向用户语言,C++。那之后的几年,网站突然出现,于是我转向网站开发,随之使用像是HTML和JavaScript这样更新的技术。学习,不断的学习,是我生涯中这些转变的关键。我看到我的同龄人,有的进入管理层,并开始攀登公司阶梯,而另一些人变得不相关并被解雇,或者转行做全新的工作。在我所有早期的工作中,我的经理都注意到我是一个有天赋的软件开发者,并且莫名其妙的总结说我应该成为一名管理者。当时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于是我接受了这个晋升,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我认识到,我讨厌做一名经理。我热爱软件开发,并且这是我想做的事情。这一切在某一天豁然开朗,那天我的经理走进我的办公室,看我在写程序,他说:“你在做什么软件啊?你现在是个经理了!”我发现了自己热爱做的事情,并且对此我很擅长。所以,为什么我曾想要放弃它转而成为一名管理者,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呢?许多次,有人告诫我,如果不在公司向上晋升,我将没办法退休。但是每一次我都努力转向那个方向,我讨厌成为管理层。它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除此之外,我感觉我不擅长这个工作。有时,我选修些课程以帮助自己成为一名更好的管理者,但是这些课程让我觉得厌烦而可笑。我就是想要回到电脑前,靠自己解决一些问题。最终,在1996年的一天,我宣布我再也不会管理任何人。我不在乎这是否意味着我可能无法退休。我想这个问题就放在以后来解决吧。2000年,由于网络繁荣,我带着新掌握的PHP技术从波士顿来到硅谷,就在我刚到不久,网络繁荣就变成了网络不景气。到那时,我非常习惯和年龄只有我的一半的人一起工作。事实上,我非常喜欢这样。我被全职雇用了10个多月,但是之后突然有一天我被解雇了。我一个朋友把我的简历及他给我的推荐信一并送到一家200人左右的小公司,&这家公司似乎是残留的有一丝可能成功的几家公司之一。当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Mayer)让我去电话面试的时候,我清楚地表明,不管我多大年纪,我对于成为管理者不感兴趣。她向我保证,他们没指望我转入管理层。事实上,她说他们刚决定想要雇佣一些有几十年经验而又不想做管理者的人。我获得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正是因为我不想要成为一名管理者。我确定我的终身信念,即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热爱做的事,然后尽你所能致力于此,那么你会找到做那个工作的方式。四年之后,我退休时,过着美好的生活。这一路上我交了许多亲密的朋友,并且仍然感觉和谷歌还有其他我工作过的地方的同事很亲近。8号法案剥夺了这一权利之前,我同我的理想型结婚了。我们一起旅行,我开始从事艺术,是的,我仍然学习新技术,这只是因为我乐在其中。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在处理Ruby,而现在我忙于Ruby&on&Rails,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每一个好的Rubyist该知道的所有其他技术,比如,git、gems以及bundle。只是以防你没做这个算数,我现在69岁了。我的建议是坚持去做你所热爱的事情,永远不要让自己分神。要一直乐于热心而慷慨的帮助别人。永远不要害怕变得不相关。翻译:伯乐在线翻译组严伟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IT程序员在35岁后的三条出路
  高薪的IT行业是众多年轻人的职业梦想,然而,一旦身入其中却发觉没有想像中那么美好。被称为IT蓝领的编程员,工作强度大,像个编码&机器&;技术更新换代快,饭碗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IT编程员该何去何从。&
  程序员的困惑:我该何去何从
  32岁的Smith(化名)已算是IT行业的元老了。
  大学时代的他,有2/3的时间是在校园微机房里度过的,当时,他疯狂地迷上了电脑。大学毕业后,Smith早早地被一家IT业著名的跨国公司录用,担任程序员。
  刚进IT行业时,Smith有股火一般的热情,参与了不少项目,而且都成功了。公司对他也很器重,付给他的薪水在当时的同学中可算是天价。在后来的IT泡沫中,Smith的公司也还算稳定。
  一晃8年过去了。期间,Smith曾换了两家公司,虽说薪水越来越高,但他却越来越困惑。今年他已经32岁了,以前不觉得,但现在,他感觉程序员的工作强度太大,自己一直在超负荷运转,工作状态就一个字:累。况且,由于这一行的特殊性,从业者必须不断地学习。32岁的程序员虽然技术老到,但毕竟在学习能力、反应速度、工作效率上渐渐地开始和年轻人有了差距,Smith觉得后生可畏,感觉自己的竞争力在缩水。
  何况,现在IT业不比以往,面对大量&廉价&的职场新人,老板不仅可以挑肥拣瘦,还可以随时让薪水已涨到一定水平的老人&走人&。Smith的同事Tom(化名)就是这样被公司&请&走的。Smith担心:不知何时,这根裁员的大棒就要挥到自己的头上。目前,虽然自己薪水不低,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得到的多付出也就更多。而且业界还有这样的传统,过了35岁,IT编程员就有转岗的可能。未来该何去何从,Smith深感困惑。
  寻求职业发展的&第二春&
  Smith的处境代表了IT行业一个群体性的问题。有关职业规划师经过对Smith 的处境分析指出,IT人才市场的整体年龄状况趋于年轻化,22岁以下的择业者占总体比例的71%,而35岁以上的只占10%,年轻的人才给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得IT行业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人才流动性很大,岗位相对不够稳定。
  程序员是个属于年轻人的职业,&Smith们&如果没有在职业生涯最初的5年或8年时间里得到晋升或实现转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技术更新的大潮中便面临竞争力衰减的残酷现实,需要重新定位和转型。&Smith们&与其咬着牙继续在编程队伍里打拼,还不如重新审核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和性格,立足核心竞争力,寻求职业发展的第二春。
  因此,职业顾问建议热爱IT行业的Smith,可以借助丰富的技术经验和人脉关系寻求发展。
  三条出路可选择
  出路一:向IT培训师转型
  分析:IT企业在招聘新人后,一般都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这个培训有时是在岗位上进行的,由富有实践经验的&老人&负责。年轻人想要进入IT行业,必须接受这样的专业培训。如今IT培训市场蛋糕相当大,利润空间可观,行业发展前景看好。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IT培训市场共实现销售额24.4亿元,相比2003年增长了22.1%,2005年市场前景发展更为可观。Smith无论是在IT公司内部转型担任培训工作,还是到IT培训机构担任教师,都应该有发展空间。这样的工作不会有太大压力,且比较稳定,对年龄也没什么要求。更何况,这还没有脱离Smith所喜欢的IT行业。
  优势:在这个行业工作了8年,拥有丰富编程、项目经验,曾参与过许多成功案例,这都是Smith的优势。而8年积攒的行业人脉关系,还可以帮助他发展企业客户,顺便担任市场拓展工作。
  挑战:Sm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月底了加油加油!!!
比基尼biubiubiu
刚好遇见你
喵喵喵?唠嗑
距离你0.01km
嘿我的小可爱
新人求关注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35岁以后的大龄程序员,正处于怎样一种状态? - 简书
35岁以后的大龄程序员,正处于怎样一种状态?
keywords:北京,大龄码农,工作10年+,生活与工作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变革,大龄恐惧症越来越多地在技术圈被人讨论。很多程序员在工作5-10年以后,都会开始思考5年、10年甚至更久以后的自己,会是怎样一种生活工作状态,以及是否会被时代抛弃。特别是全民创业的这几年,大到BAT,小到创业公司,喜欢年轻员工成了许多企业招人时的隐形规定之一。比如华为就明确规定员工45岁以后必须退休。阿里这几年也在追求团队年轻化,35岁以上的程序员申请P8以下的职位成功率很低。在100offer此次采访的企业中,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表示平时在招聘技术人才时,普通开发人员的年龄不得超过30岁,架构师年龄不得超过35岁。而许多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更是年轻人的天下,从CEO到CTO,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情况比比皆是。现在的互联网世界,似乎成了年轻人的天下。那么,那些工作10年以上,年过35岁的程序员都去哪儿了呢?他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怎样?带着这一疑问,100offer采访了2位北京地区资历背景相当,且年近40岁的优秀程序员,他们一个焦虑迷茫,一个自信激情,也许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中国目前大部分大龄码农的生存现状,同时对那些即将迈入「大龄」阶段的程序员来说,也有一定借鉴作用。黄明国:38岁,从BAT到创业公司,想在40岁之前再拼一把今年38岁的黄明国,200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某研究型院校,目前在北京定居,有车有房,有妻有子。前10年的职业生涯一路顺畅,在身边大多数同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当老师的情况下,志不在此的黄明国选择了加入了当时正处于萌芽阶段的互联网行业,此后一做就是10年。最开始他在一家当时并不知名,现在已成为北京一线的互联网公司做搜索相关的技术工作,两年后由于没有更大的技术施展空间,便离职去了某BAT在北京的分部,此后一做就是8年。从普通开发人员到小组Leader再到管理者,8年时间内黄明国晋升了4级。虽然他当时做的还是搜索算法那一套,但是由于公司产品在市场上有更强大的竞争对手,用户规模也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阶段难以突破,工作基本已经没什么挑战。「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来我们公司,觉得像BAT里的养老院。他们更想有一个平台,能够让他们接触一个产品或项目从0到1的过程,而不是在前人的代码基础上做重复工作。」黄明国说,技术上的老旧,可能是许多大公司的通病,也是阻碍更多年轻人加入的原因。然而技术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即使是黄明国这种即将奔四的程序员,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依然会给他们带来危机感和吸引力。所以今年6月,他选择离开工作了8年BAT,来外面的世界看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想在40岁之前,再拼一把。」然而面试的过程并不顺利,学历和工作背景都异常优秀的黄明国在100offer上只收到了5封面试邀请,接受了2家后,其中一家公司在一轮面试后就以他的技术太老旧为由拒绝了他,这给一直以来对自己的技术实力比较自信的他带来了一定打击。但最终他还是成功入职了另一家创业公司,做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相关的工作,带领10人左右的团队,向一个比自己年龄小的上级汇报。工作节奏从在BAT的每天七八点下班,变成了晚上10点以后下班,有时周末也会在家加班。上周,黄明国从繁忙之中抽空见了我们,今年38岁的他看上去有些疲惫,交谈过程中也能感觉出精神状态的紧绷。「刚进来几个月,每天工作都挺充实的。」他笑着说,「有一些在之前工作中没接触过的语言和技术,比如Scala和机器学习,现在也都在学习。」「除这些以外呢?您还有其他工作要处理吗?」我问。「有的。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四部分:写代码、管理团队、做数据挖掘相关的工作、做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听上去做得有点杂,您有没有向上级提过把主要精力放在某一块工作上,比如管理?」黄明国犹豫了片刻后说:「其实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很多都处于摸索阶段,大家都没用足够丰富的经验,难免会踩坑,这些坑延缓了项目的进度,也是导致我们加班的因素之一。但好在遇到问题大家愿意一起讨论、寻找解决方案,现阶段虽然累,但是也成长很多。」当「成长」这个词从一位年近40岁,有着近10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口中冒出来时,竟让人一时间有些恍惚。虽然工作背景光鲜亮丽,但无疑黄明国是有危机感的,他深知技术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的工作,无论到了哪个年龄阶段都需要不断摄入新知识,否则就会被后起之秀追赶上。然而,虽有心追赶时代的步伐,在BAT待了太长时间的黄明国初次来到互联网公司「年轻人的世界」里时,还是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了焦虑。当问及未来几年的职业规划时,黄明国说他现在既不需要再去大公司镀金,毕竟他已经在BAT里待太久了,对大公司的那一套办事风格已非常熟悉。也从未想过创业或者去创业公司当CTO,他觉得风险太大,随着家里孩子渐渐长大,看得出他想给家庭多一些陪伴。在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前,他反问我:「你觉得像我这种情况,以后的职业发展路该怎么走比较合适?」这个问题想必很多35岁以后的程序员也经常问自己。「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该何去何从?」如果按照世界职业规划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舒伯对人的生命阶段的定位,25岁-44岁职业上的发展课题应该包含:稳定于一项工作确立自己将来的保障发现适当的晋升路线如果我们把25岁到44对再做一次细分的话,31岁到44岁就应该处于安定期,这个阶段可晋升的上升空间已非常有限,所以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在这条路线上获得保障,再去不断补充新知识,增加自己在某一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很重要。其实大多数程序员的晋升路径并不复杂,无非以下几种:技术型: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架构师(技术专家)-&技术总监-&CTO管理型:工程师-&项目组长-&项目经理-&项目总监-&技术总监-&CTO交叉型: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总监-&CTO(此路线技术和管理交叉进行,每个阶段做的事情不固定)转行型:初级工程师-&转行产品、设计、销售、运营等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成长路径没有这么一帆风顺。大多数程序员在工作3-5年,知识和技术吸收积累到一定阶段后,会开始考虑继续做技术还是转行,这取决于一个人在技术上的天赋有多高。如果选择继续从事技术,就要考虑是在技术上专精,还是走上管理岗位。虽然很多程序员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都会被公司推上管理岗,但是更加痴迷专注于技术的人,在做了一段时间管理后还是会选择回归纯技术领域,成为一名技术专家或者架构师,比如前端界的大神Winter。黄明国之所以会迷茫,是因为他现在正处于从资深工程师迈向管理岗位这一重要阶段。很多大龄程序员也正是在这一阶段迷失了方向:自己究竟喜欢技术还是擅长管理?只要这个问题没想清楚,就会像黄明国这样,长期陷入一种一人多职的状态,在高速进展的繁忙工作中理不清头绪,看不清未来。关于此类现象,100offer咨询了一些企业HR的观点,其中有一条建议比较中肯:大龄程序员在选择工作时,首选要认清自己,再去选择环境和公司。比如先确定自己是属于比较有激情、活力、愿意终身学习新技术的那一类人;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脱离一线技术,想把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的那一类人。如果是第一种,可以选择一家快速成长的创业公司,将自己的技术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如果是第二种,就选择那些组织架构相对臃肿的大公司,这些公司盘子够大且没有太多坑需要踩,因此对年龄稍大且有丰富经验、能安于现状、踏实做事的人存在一定需求。其实不光是程序员,「大龄恐惧症」几乎是互联网行业里每个岗位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世界的变化太快,谁也不知道下一场取代互联网的变革何时会来。排除这种不可控的外在因素,一个人最大的恐惧,还是由对自我认知的缺失引起的。黄明国的学历和工作背景已经优秀于大多数人,并且年近40岁的他仍对自我有更高要求,远离舒适区,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现在他缺的是对理想工作和生活方向的明确,相信一旦想清楚这点,他很快就能调整状态重新出发。俞军:40岁,从外企到互联网创业公司,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和黄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已进入不惑之年的俞军。一样的博士生高学历,一样的在2000年初就出来工作,虽然最后殊途同归,但两人走的却是两条不同的路。工作10余年来,俞军选择工作时的因素始终没变:看重自己在一份工作中做的事情,而不是公司和行业本身。所以在博士毕业后为了将多年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且能和市场结合,而不是做一些偏底层的技术工作,他的前两份工作在两家分别做3G通信网络和硬件系统软件开发的外企。和黄明国在BAT工作了8年一样,俞军在第二家外企同样工作了8年之久。8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行业壮大,也足以让一个人成长。在外企的8年,俞军经历了从普通工程师到团队leader再到部门leader三个阶段,并且从这家公司开始从事架构设计与管理相关的工作,为后期跨进互联网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去年,俞军离开工作多年的外企正式向互联网行业进军,他通过朋友推荐的形式加入了一家媒体转型互联网的企业,以CTO的身份同时负责两条业务线,其中国外的一款打车软件便是公司的全新产品,他进去以后可以从0到1地去设计架构,做一款直接面向市场和用户的产品,并在用户增长的过程中接触和实现高可用和高并发,这也是这家公司吸引他加入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传统外企到互联网公司,俞军不否定会面临种种不适。「由于公司之前没有技术负责人,很多项目都是一块块砖垒起来的,垒到一定高度后离远了一看才发现整体比较乱,这时候,需求一旦有变化后就完全不适用了。所以我进去以后的第一件事是带着产品、运营等部门加班加点地解决第一个需求。但是老的代码谁都不敢动,所以后期我在持续不断地做重构。」除了这些工作外,作为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俞军还要承担部分和其他部门的沟通以及人员招聘与管理的工作,职责上更加全面。「但我想跳槽的原因就是离开舒适区,瞎折腾呗。」俞军自嘲地笑着说,在他看来,传统IT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无论使用哪种技术栈,大家在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都是相通的。况且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想学习什么新技术都可以在网上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所以我们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每一次的职业选择都在接受更大的挑战和未知,但每一次他都能很好地解决。我很好奇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交流之后发现这或许和他的心态有关。虽然比黄明国年长2岁,俞军却看上去并不像40岁的人,从外表到言行,都可以感受出他面对困难时的淡然和对自己技术水平的自信,而不是大龄码农身上固有的那种焦虑感。在他看来,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会面临的问题,比如他以前经常和组里的年轻人聊天,发现话题最后总逃不开买房买车、成家立业,在这些方面,年轻人还存在很大的焦虑。但是对于年龄较大的程序员来说,「成家立业」中的「成家」基本已经完成,接下来就可以把重心放在「立业」上了。「当然年龄带给程序员的压力在所难免,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觉得这也不是多大的事儿。因为年轻人也有老去的一天,这是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现在某一年龄段的人遇到了困境,那么比他年轻十岁的人很快也会遇到同样的困境,从这一角度来看,没有谁比谁更有优势。」俞军说。和大多数大龄程序员不同的是,目前已经成家、育有一子一女的俞军,并不是一个完全追求work-life balance的人,他喜欢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来安排工作时间,虽然在现在这家创业公司,他每天晚上7点左右下班,但回家休息整顿一番后,却会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俞军说他是一个比较实际的人,对于很多大龄码农口中所说的「写不动了」心存不解。如果是因为家庭和生活上的事情分解了工作时长,倒还可以理解。但如果纯是精神上的「写不动了」那就是一种自我放弃。在俞军看来,写代码是一项考验智商和情商的工作,而不是劳力工作。真正能把代码写得非常好的那些人,一定是双商都很高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俞军作为一名大龄程序员的傲气,交谈中他聊起以前在外企工作时遇到的一个50多岁的外国码农,写的代码无论怎么测都测不出bug,语气里满是敬佩。今年10月,由于上一家公司所做的项目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掉的缘故,俞军通过100offer入职了现在这家互联网创业公司从事架构师的职位。现在这家公司无论在技术栈还是公司平台方面都合他心意,目前的岗位也能让他将前10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得以最大施展。大龄码农会被时代抛弃吗?属于俞军的黄金时代似乎才刚刚开始。100offer说:从黄明国和俞军身上,我们能看到大龄码农存在的两种状态:焦虑和自信。很多时候,大龄程序员之所以会焦虑,主要还是两方面原因:一种是家庭生活难两全带来的抉择,另一种是对自身技术水平的不自信。而后者才是大多数大龄码农焦虑的源头。而那些对自己技术不自信的人可能多年都在从事着普通开发的岗位,既得不到职位的晋升也提不起学习新技术的兴致。如某互联网金融公司的HR所说,这一现象在面试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来。比如他们曾面试过的很多大龄码农,使用的框架和技术比较老旧,虽然他们对新技术也有所了解,却因为精力有限的原因没有落地执行,这种类型的程序员自然与高速发展的企业并不匹配。这个时代很残酷也相对公平,残酷的地方在于世界的变化之快容不得人有片刻懈怠,公平的地方在于:不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都要靠实力说话。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永远都是跑得比较慢甚至在原地徘徊的人,即所谓的工作十年却只有一年工作经验。年轻程序员的优势在于年轻和激情,大龄程序员的优势在于阅历和经验。所以,年轻程序员不要有跨越年龄阶段的焦虑,大龄程序员也不要觉得年轻人抢了自己的饭碗。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要解决和面临的问题,认清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栖身之地打怪升级,才是当务之急。
100offer,用人才拍卖的新模式,为最好的互联网人发现更好的offer。
我们会定期结合100offer上发现的拍卖数据、人物故事、优秀雇主、职场洞察,撰写有关互联网人才发展与流动的原创文章。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5db81c1684661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人35岁转行做程序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