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有一层半透膜实验,不许大分子通过,但是红细胞中的核孔允许大分子通过?(⊙o⊙)啥?我好乱……

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1秒后自动跳转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那大分子蛋白质也可通过?就回答这个问题行了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有孔,再大 的蛋白也 能过mRNA不是都能过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严格的讲核膜是半透膜,大多小分子物质和所有大分子物质是通过核孔复合物出入细胞核,而不是直接通过核膜。细胞的核质转运是选择性的,因为核膜是真核细胞内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屏障,保护细胞的遗传物质以及将细胞的不同功能分开到不同区域,比如基因的转录加工过程在细胞核内,而蛋白质的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但是细胞膜上有一个结构,即核孔复合物能够使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核,而大分子...
对于小分子物质,核膜上的核孔不具选择性,核膜对大分子物质的出入是有选择性的,如mRNA分子的前身在核内产生,只有加工后成为mRNA才能通过。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不是简单的扩散,而是和核孔复合体上的受体蛋白质结合而实现的“主动运输”过程。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扫描下载二维码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562
总量:5734354
安徽省淮南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淮南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
所属版本:通用
资料类型: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5114次
文档大小:557KB
所属资料:无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学年安徽省淮南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2分)(2014秋?松山区校级期末)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按照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 细胞、系统、群落和组织 B. 细胞、个体、群落和生物圈 C. 个体、细胞、种群和生态系统 D. 个体、种群、生物圈和生态系统 2.(2分)(2013秋?月湖区期末)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之后的是() A. 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B. 病毒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分子 C. 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D. 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生物 3.(2分)(2014?饶河县校级模拟)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A. 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B. 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C. 移动载玻片上的样品 D. 调节准焦螺旋 4.(2分)(2011?烟台一模)如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 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 B. 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 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D. 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 5.(2分)(2005?黄浦区一模)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A. 4,4 B. 5,4 C. 4,5 D. 5,5 6.(2分)(2007?广东二模)下列叙述中,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元的共同特征的是() A. 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 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 D.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7.(2分)(2014?安仁县校级学业考试)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脂肪是既能贮能又具有保温作用的物质 B. 糖类是细胞内唯一的能源物质 C. 无机盐离子可以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D.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8.(2分)(2014秋?淮南期末)蛇体内有S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鼠体内有T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蛇捕食鼠之后,蛇体内一个细胞内含有的蛋白质种类、核酸种类及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 A. S,1,20 B. S+T,1,20 C. S+T,2,40 D. 少于S,2,20 9.(2分)(2011秋?增城市期末)在人体细胞中,由A、G、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10.(2分)(2009?广东模拟)在如图所示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11.(2分)(2013秋?江西期末)下列实验中不需要细胞一直保持活性的是() A. 观察DNA与RNA分布实验 B.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C. 伞藻相互嫁接实验 D. 用健那绿染液观察生活状态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 12.(2分)(2002?上海)下列细胞器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均可产生水的是() ①核糖体 ②叶绿体 ③中心体 ④线粒体. A. ①②④ B. ④ C. ②④ D. ③④ 13.(2分)(2014?扬州学业考试)细胞核是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4.(2分)(2014秋?淮南期末)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膜、液泡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C. 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D.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15.(2分)(2015?姜堰市校级模拟)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x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破裂.而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y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皱缩.比较这两种NaCl溶液浓度大小的结果是() A. x>y B. x<y C. x=y D. 无法判断 16.(2分)(2014秋?淮南期末)下列情形与图中坐标曲线走势相符的是() A. 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B. 人体肌细胞中ATP生成量随氧分压的变化 C. 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 D. 人红细胞置于清水中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17.(2分)(2011?海南)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2分)(2013秋?江西期末)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结论有() ①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 ②部分从食物中获得,部分在体内转化 ③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④酶是生物催化剂 ⑤生长激素与呼吸酶可来自于同一个细胞.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19.(2分)(2014秋?淮南期末)在下列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上述三支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会出现紫色反应的是() A. 甲、丙 B. 甲、乙 C. 乙、丙 D. 甲 20.(2分)(2013秋?江西期末)将淀粉和琼脂做成培养基,在上面选取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并将此实验装置放在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5个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淀粉圆点 实验处理方法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①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蓝黑色 ②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③ 接种面包霉 棕黄色 ④ 只有新鲜的唾液 ? ⑤ 只有一定浓度的蔗糖酶溶液 ? 请指出④和⑤所发生的颜色反应,以及③接种的面包霉的分泌物分别是() A. 棕黄色、棕黄色、淀粉酶 B. 蓝黑色、棕黄色、麦芽糖酶 C. 棕黄色、蓝黑色、淀粉酶 D. 棕黄色、蓝黑色、麦芽糖酶 21.(2分)(2008?广东)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 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 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 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22.(2分)(2014秋?淮南期末)某研究组获得了叶黄素缺失的水稻,将其叶片红光照射时进行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C.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23.(2分)(2014秋?永济市期末)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C3、C5以及ATP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A. 增加、减少、减少 B. 减少、增加、增加 C. 减少、增加、减少 D. 增加、减少、增加 24.(2分)(2013秋?江西期末)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与10℃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相等 B. 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 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D. 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0℃条件下不能生长 25.(2分)(2014?兴国县校级二模)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 B. 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 C. Ⅲ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阶段不同 D. 细胞在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b点 26.(2分)(2011?盐城二模)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A. 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水的生成过程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B. 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分解,但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 C.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D. 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27.(2分)(2015?陕西校级模拟)如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B. 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 1、3和4过程产生的都与O2结合产生水 D. 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28.(2分)(2013秋?江西期末)将500g黄豆生成豆芽后,称重为2000g,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质量变化是() A. 总量增多 B. 总量减少 C. 没增加也没减 D. 以上都不对 29.(2分)(2013秋?江西期末)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②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⑤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⑥产生CO2一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⑦有H2O生成一定不是无氧呼吸. A. 4 B. 3 C. 5 D. 2 30.(2分)(2014秋?忻州校级期末)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如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 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 a点下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 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 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二.简答题(共40分) 31.(10分)(2014秋?淮南期末)如图是具有分泌功能的动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分泌蛋白在上合成后,经和加工,然后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在细胞内进行移动,因为它的膜与其他生物膜的是相似的,因而能够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以方式排出到细胞外.(2)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通过方式产生的提供.分泌蛋白出共通过了层膜. 32.(10分)(2011?惠州模拟)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光照强度和空气中的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丙图表示一天内某时间段蔬菜大棚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的问题: (1)甲图中的B点时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的特点是,分别与乙丙图中的点叶肉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相同,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如果在缺镁的条件下,G点将向方移动.(2)C点与B点相比较,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填较多、较少或不变).(3)甲图中A点所进行的生理反应表达式为.(4)光合作用在遇到一定限制因素时,其速率将不再增加,图中限制E点的外界因素是.施用农家肥能提高蔬菜的产量主要是因为. 33.(10分)(2012秋?江苏期末)如图表示北方的一个贮藏白菜地窖中,随着氧气的消耗,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分析回答问题:(1)AB段O2消耗量很大,CO2上升也很快,白菜在进行呼吸.(2)CD段O2的浓度接近零,而CO2仍在上升,白菜在进行呼吸.(3)BC段O2浓度已很低,CO2浓度几乎不上升,原因是.(4)较长时间贮藏大白菜,应把地窖里的O2浓度控制在段范围内,若将地窖完全封闭,隔绝空气,则大白菜将会,主要原因是. 34.(10分)(2010秋?海淀区期末)酸性磷酸酶(简称ACP)在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广泛存在,它是调控磷代谢的重要酶类.鲫鱼是我国一种养殖的淡水鱼类,但是鲫鱼生活的水体中常常有金属离子的污染,危害了鲫鱼的生长和繁殖.研究者从鲫鱼内脏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ACP,研究了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如下:(1)取若干洁净的试管,用蒸馏水清洗以去除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其目的是,各反应体系均加入等量的pH为4.8的缓冲液,其目的是,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b2+、cd2+,Mg2+、Ca2+以及等量的ACP,另取一支试管加入作为对照.(2)在最适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测定酶的活力,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从曲线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酶的活性降低,可能是酶的改变所致. 学年安徽省淮南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2分)(2014秋?松山区校级期末)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按照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 细胞、系统、群落和组织 B. 细胞、个体、群落和生物圈 C. 个体、细胞、种群和生态系统 D. 个体、种群、生物圈和生态系统 考点: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 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有小到大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考查考生识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明确各个层次的概念的含义,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2分)(2013秋?月湖区期末)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之后的是() A. 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B. 病毒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分子 C. 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D. 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生物 考点: 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 由于病毒都是寄生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病毒离开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故该观点能证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之后. 解答: 解:A、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只能证明具有亲缘关系,不能证明起源的先后顺序,A错误; B、仅靠化学组成简单不能证明起源的先后顺序,B错误; C、由于病毒都是寄生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病毒离开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故能证明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之后,C正确; D、仅靠结构的简单不能证明起源的先后顺序,D错误.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的进化及起源,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3.(2分)(2014?饶河县校级模拟)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转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做法是() A. 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 B. 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C. 移动载玻片上的样品 D. 调节准焦螺旋 考点: 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 显微镜视野中的图象位置与实际位置上下、左右相反,在视野的左上方,实际在右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 解答: 解:在显微镜下成立的是倒虚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物象在那里,向那里移动;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细胞移到视野中央.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属于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下成立的倒像,则视野中细胞在那个方向就向那个方向移动. 4.(2分)(2011?烟台一模)如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 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 B. 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 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D. 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 考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同学进行的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解答: 解:A、步骤B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液泡的大小而不是细胞质大小和细胞壁的位置,A错误; B、步骤C是进行质壁分离处理的实验操作,步骤E是进行质壁分离复原处理的实验操作,所以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B正确; C、步骤D、F分别是观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C正确; D、步骤D、F分别是观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与步骤B观察的现象形成前后对照,D正确.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实验探究,意在考查考生实验流程操作的熟练程度及其操作的意图. 5.(2分)(2005?黄浦区一模)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 A. 4,4 B. 5,4 C. 4,5 D. 5,5 考点: 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 分析: 本题是对氨基酸结构简式的应用的考查,氨基酸的通式的结构简式是:C2H4O2NR,不同的氨基酸其R基不同,根据R基的组成可以写出相应的氨基酸的简式.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将﹣C3H5O2代入C2H4O2NR中整理得谷氨酸的结构简式是C5H9O4N,从谷氨酸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碳和氧的原子数分别是5和4.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氨基酸结构简式和给定的R基的组成,写出相应氨基酸的简式,对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6.(2分)(2007?广东二模)下列叙述中,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元的共同特征的是() A. 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 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 D.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考点: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 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均是多糖,基本组成单位均是六碳糖中的葡萄糖,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物质,只含有C、H、O三种元素. 解答: 解: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是储能物质,A错误; B、三种多糖只含有C、H、O三种元素,B错误; C、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均是多糖,基本组成单位均是六碳糖中的葡萄糖,C错误; D、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均是多糖,基本组成单位均是六碳糖中的葡萄糖,D正确.故选:D 点评: 考查多糖的相关知识.多糖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 7.(2分)(2014?安仁县校级学业考试)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脂肪是既能贮能又具有保温作用的物质 B. 糖类是细胞内唯一的能源物质 C. 无机盐离子可以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D.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考点: 糖类的作用;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 本题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盐的功能的考查,梳理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盐的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动物体内的脂肪又具有保温和缓冲挤压和摩擦的作用,A正确; B、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不是唯一能源物质,脂肪、蛋白质也可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错误; C、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是无机盐的作用之一,C正确; D、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正确.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和无机盐的功能,对于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功能的比较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8.(2分)(2014秋?淮南期末)蛇体内有S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鼠体内有T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蛇捕食鼠之后,蛇体内一个细胞内含有的蛋白质种类、核酸种类及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 A. S,1,20 B. S+T,1,20 C. S+T,2,40 D. 少于S,2,20 考点: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分析: 蛇一个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肯定少于其自身体内的蛋白质(S种),虽然捕食了鼠,但鼠的蛋白质在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后就分解为氨基酸,一个细胞内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20种. 解答: 解:首先,蛇吃了鼠,所以鼠体内的蛋白质进入蛇体内,但是要注意这蛋白质是要分解成氨基酸的,所以鼠的T种蛋白质不可能直接进入蛇体内.题干已知蛇有S种蛋白质,这是说整个蛇体内这么都种,但是蛇的一个细胞不可能有该蛇体内的所有种蛋白质,所以蛇体内的蛋白质一定小于S种. 而氨基酸无论任何生物,都是约20种.所有的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内都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蛋白质种类和组成单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2分)(2011秋?增城市期末)在人体细胞中,由A、G、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考点: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分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解答: 解:由碱基A组成的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2种,由碱基G组成的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2种,由U组成的核苷酸只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1种.故选: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分类,DNA与RNA在组成上的差异,对于DNA与RNA的异同点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10.(2分)(2009?广东模拟)在如图所示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考点: 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DNA分子的基本单位;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ATP(三磷酸腺苷),是生物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②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③具有双链结构,且含有碱基T,属于DNA分子片段;④是单链结构,且含有碱基U,属于RNA分子片段. 解答: 解:①是ATP,其中&○&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②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嘌呤; ③是DNA分子片段,其中&○&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④是RNA分子片段,其中&○&中所对应的部分称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其中①和④的&○&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考查ATP、核苷酸、DNA和RNA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图,要求考生掌握ATP、核苷酸、DNA和RNA的结构,准确判断图中&○&中所对应的部分的含义,找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1.(2分)(2013秋?江西期末)下列实验中不需要细胞一直保持活性的是() A. 观察DNA与RNA分布实验 B.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C. 伞藻相互嫁接实验 D. 用健那绿染液观察生活状态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 考点: 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 在生物学实验中,有些实验材料并不需要保持生物活性,而需要体现生命现象的一些实验则需要实验材料的生物活性.一般来说实验材料需要保持活性的实验,都是观察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所呈现出来的现象,如果材料没活性对实验观察和结果没有影响则不需保持活性. 解答: 解:A、观察DNA与RNA的分布的实验中,用盐酸处理后细胞即已死亡,细胞是否有活性并不影响观察二者的分布,A正确;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时,细胞必须保持生活状态,B错误; C、在伞藻嫁接实验过程中,嫁接之后需要观察伞帽的形态,故细胞要保持活性,C错误; D、只有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才能被健那绿染色,D错误;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生物学中各种实验的目的及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有利于学生理解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发生的条件. 12.(2分)(2002?上海)下列细胞器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均可产生水的是() ①核糖体 ②叶绿体 ③中心体 ④线粒体. A. ①②④ B. ④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核糖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基质中还含有DNA. 3、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在线粒体内还含有少量的DNA、RNA. 解答: 解:①核糖体内进行蛋白质合成(脱水缩合)时产生水,①正确; ②叶绿体内进行的光合作用产生水,②正确; ③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不产生水,③错误; ④线粒体内进行的呼吸作用产生水,④正确.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各种细胞器功能的理解和辨析.可以进行归类记忆: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DNA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高尔基体(植物细胞). 13.(2分)(2014?扬州学业考试)细胞核是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C.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考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的基础知识.在电镜下观察经过固定、染色的有丝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知其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解答: 解:A、核膜是双层膜,能把核内物质和细胞质分开,A正确; B、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 C、核仁与r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核孔是细胞质与细胞核物质变换的通道,实现了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但并不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2分)(2014秋?淮南期末)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膜、液泡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B.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C. 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 D.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 细胞膜等生物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载体的数量和种类. 解答: 解:A、细胞膜和细胞器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A正确; B、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正确; C、细胞膜对物质进出具有选择性,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C错误; 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D正确.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5.(2分)(2015?姜堰市校级模拟)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x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破裂.而将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y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皱缩.比较这两种NaCl溶液浓度大小的结果是() A. x>y B. x<y C. x=y D. 无法判断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 解答: 解:根据题意分析: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x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破裂,说明NaCl溶液浓度小于红细胞内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破裂;而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y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皱缩,说明NaCl溶液浓度大于红细胞内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因此这两种NaCl溶液浓度大小是x<y.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6.(2分)(2014秋?淮南期末)下列情形与图中坐标曲线走势相符的是() A. 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B. 人体肌细胞中ATP生成量随氧分压的变化 C. 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 D. 人红细胞置于清水中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考点: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 分析曲线图:横坐标所示因素为0时,纵坐标所示因素不为0;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横坐标所示因素的增大,纵坐标所示因素逐渐升高,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如人体肌细胞中ATP生成量随氧分压的变化. 解答: 解:A、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与图中走势不相符,A错误; B、在氧气浓度为0时,人体细胞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浓度的升高,有氧呼吸逐渐加快,ATP的产生量逐渐增加,最终达到平衡状态,与图中走势相符,B正确; C、光照强度为0时,光合作用强度为0,与图中曲线不符,C错误; D、人红细胞置于清水中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先是增大,一段时间后会吸水涨破,与曲线走势不符,D错误.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综合考查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素、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培养基中微生物数量变化,要求考生掌握各知识点,能结合图中曲线走势,对相应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特别是B选项,要求考生明确氧气浓度为0时,人体细胞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 17.(2分)(2011?海南)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考点: 酶的特性. 分析: 本题是酶的作用特点的考查,对于可逆化学反应,酶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只改变达到平衡点所用的时间,对于不可逆化学反应,酶可以催化化学反应的彻底进行,即反应物完全发生反应. 解答: 解:A、分析题图可知,甲曲线在加入酶后,反应物浓度增加,这是不可能的,A错误; B、乙,加入酶后反应物按照没加酶以前的速率降低,酶的作用具有催化下,其反应物的浓度在加入酶后的下降速率应该加快,B错误; C、丙曲线在加入酶后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先加快了,后来又有所上升,后半部分的曲线走势不对,C错误. D、丁曲线线在加入酶后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先加快了,直至反应物浓度为0,D正确.故选: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作用,在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中酶作用的特点不同点,对酶在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中作用的不同特点的理解是解题的突破口,准确解读曲线,弄清曲线走势和其代表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18.(2分)(2013秋?江西期末)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结论有() ①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 ②部分从食物中获得,部分在体内转化 ③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④酶是生物催化剂 ⑤生长激素与呼吸酶可来自于同一个细胞.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考点: 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是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具有分泌功能.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人体所有细胞都能产生呼吸酶,生长激素只能由垂体细胞合成. 解答: 解:①活细胞都能产生酶,所以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都有分泌功能,①错误; ②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不是从食物中获取的,②错误; ③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③正确; ④酶具有催化作用,是生物催化剂,④正确; ⑤生长激素由垂体细胞产生,而生物体的所有细胞都能合成呼吸酶,两者都可来自垂体细胞,⑤正确.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酶的合成场所、本质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外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明确人体所有细胞都能产生呼吸酶,生长激素只能由垂体细胞合成. 19.(2分)(2014秋?淮南期末)在下列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牛奶和蛋白酶.上述三支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会出现紫色反应的是() A. 甲、丙 B. 甲、乙 C. 乙、丙 D. 甲 考点: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分析: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用于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甲液后再加入乙液,其原理是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如多肽链、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解答: 解: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显紫色.甲试管:豆浆含有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不含肽键,不显紫色;丙试管:牛奶中的蛋白质能被蛋白酶水解形成多肽,蛋白质酶和多肽遇到双缩脲试剂显紫色.因此,上述三支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会出现紫色反应的是甲、丙.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重点考查蛋白质的鉴定,要求考生明确鉴定蛋白质所用的试剂、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反应原理,同时还要学生明确氨基酸不含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蛋白酶的本质也是蛋白质. 20.(2分)(2013秋?江西期末)将淀粉和琼脂做成培养基,在上面选取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并将此实验装置放在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5个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淀粉圆点 实验处理方法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①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蓝黑色 ②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③ 接种面包霉 棕黄色 ④ 只有新鲜的唾液 ? ⑤ 只有一定浓度的蔗糖酶溶液 ? 请指出④和⑤所发生的颜色反应,以及③接种的面包霉的分泌物分别是() A. 棕黄色、棕黄色、淀粉酶 B. 蓝黑色、棕黄色、麦芽糖酶 C. 棕黄色、蓝黑色、淀粉酶 D. 棕黄色、蓝黑色、麦芽糖酶 考点: 酶的特性. 分析: 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但不能催化淀粉水解,碘遇淀粉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酶的活性还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 解答: 解:④实验方法是淀粉和琼脂做成培养基上加新鲜的唾液,新鲜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加上碘液后出现棕黄色; ⑤实验方法是淀粉和琼脂做成培养基上加蔗糖酶溶液,蔗糖酶催化蔗糖水解,但不能催化淀粉水解,加碘液后碘与淀粉变蓝色; ③实验方法是淀粉和琼脂做成培养基上接种面包霉,加碘液出现棕黄色,说明淀粉水解,面包霉的分泌物是淀粉酶.故选: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酶作用的专一性、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的影响,分析题干信息明确实验方法根据实验原理推出结论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1.(2分)(2008?广东)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 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 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 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解答: 解: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和无氧呼吸作用都能形成ATP,所以此时光合作用不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故A错误; B.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产生ATP,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故B正确; 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并释放氧,线粒体内进行有氧呼吸二、三阶段,都有ATP生成,但只有第三阶段消耗氧气,故C错误;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故D错误.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ATP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2.(2分)(2014秋?淮南期末)某研究组获得了叶黄素缺失的水稻,将其叶片红光照射时进行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C. 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 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 分离色素利用纸层析法,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液度高的扩散速度快,结果从上而下分别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解答: 解:叶绿体色素有四种,经纸层析法得到的色素带从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而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将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叶片,进行红光照射测定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而色素带缺叶黄素这个条带,位于第2条.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色素种类、功能和层析条带排列顺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23.(2分)(2014秋?永济市期末)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C3、C5以及ATP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A. 增加、减少、减少 B. 减少、增加、增加 C. 减少、增加、减少 D. 增加、减少、增加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酶的活性;而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 解答: 解:夏季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根据卡尔文循环的图解可推断:二氧化碳减少时,C5化合物无法与二氧化碳结合而积累,导致C5增加,而C3化合物生成量减少;由于C3化合物生成量减少,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也不会消耗,短时间内会出现ATP增加.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能够根据暗反应中的卡尔文循环判断二氧化碳的变化对C3、C5以及ATP生成量的影响,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推理能力.另外考生要注意: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是依靠不断循环得到再生的,因此ATP不消耗就没有ADP返回光反应,因此ATP不会无限增加. 24.(2分)(2013秋?江西期末)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与10℃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相等 B. 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 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D. 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0℃条件下不能生长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图中自变量为温度,本题是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在读表时,要明确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为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量;黑暗中放出CO2的量代表的是有机物的消耗量,也代表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 解:A、积累的有机物=白天净光合作用量﹣夜间呼吸作用消耗.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相对值=3.5&12﹣3.0&12=6,1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相对值=1.75&12﹣0.75&12=12,A错误; B、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的温度应该为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即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正确;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点,故最适温度为25℃,C错误; D、从表中看不出来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0℃条件下不能生长,D错误.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关系,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表格的能力.在读表时,确定第一行值为净光合速率,第二行值为呼吸速率,并且一天中有机物的积累量=白天净光合作用量﹣夜间呼吸消耗量. 25.(2分)(2014?兴国县校级二模)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Ⅰ阶段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下降 B. Ⅱ阶段根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 C. Ⅲ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阶段不同 D. 细胞在a点的有氧呼吸强度小于b点 考点: 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本题是对氧气对无氧呼吸过程的影响及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关系的应用,水淹开始,由于土壤溶液中的氧气浓度降低有氧呼吸速率下降,此时的无氧呼吸因氧气存在受抑制,因细胞呼吸下降,一段时间后由于氧气的消耗,逐渐减少,对无氧呼吸的抑制作用减小,无氧呼吸逐渐增强,细胞呼吸强度增加,由于无氧呼吸过程产生酒精对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细胞活性降低,呼吸作用又减弱. 解答: 解:A、Ⅰ阶段,由于长期浸水土壤中氧气浓度降低,细胞有氧呼吸的速率下降,A正确; B、Ⅱ随氧气浓度的进一步降低,对无氧呼吸的抑制作用减弱,细胞的无氧呼吸速率上升,B正确; C、Ⅰ阶段活性速率下降是由于氧气浓度降低,有氧呼吸速率降低和无氧呼吸由于氧气存在受抑制,Ⅲ活性速率下降是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二者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同,C正确; D、a点氧气浓度高于b点,有氧呼吸强度比b大,D错误.故选: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氧气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影响,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的毒害作用,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氧气浓度的关系的综合理解和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26.(2分)(2011?盐城二模)提取鼠肝脏细胞的线粒体为实验材料,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时,测得氧的消耗量较大;当注入葡萄糖时,测得氧的消耗量几乎为零;同时注入细胞质基质和葡萄糖时,氧消耗量又较大.对上述实验结果的解释错误的是() A. 丙酮酸彻底分解和水的生成过程都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B. 在线粒体内不能完成葡萄糖的分解,但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 C.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 D. 有氧呼吸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考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本题是对有氧呼吸过程的应用,回忆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各个阶段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生成水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A正确; 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能在线粒体中进行,在线粒体内能完成丙酮酸的分解,B正确;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正确; D、小鼠肝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水的参与和生成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D错误.故选: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第三阶段的场所,各阶段发生的反应,对有氧呼吸过程的准确理解和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27.(2分)(2015?陕西校级模拟)如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B. 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 1、3和4过程产生的都与O2结合产生水 D. 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分析题图:1是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2是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需要光反应产生的和ATP,同时需要多种酶;3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4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5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 解答: 解:A、1、3、4和5过程都能产生能量,但1阶段的能量只能用于暗反应,3、4、5中5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多,因此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最多的是5过程,A正确; B、细胞类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所以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B正确; C、1、3和4过程都能产生,其中1产生只能用于暗反应,只有3和4过程产生的都与O2结合产生水,C错误; D、2是暗反应过程,需要光反应产生的和ATP,同时需要多种酶,D正确.故选:C. 点评: 本题结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图,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发生的场所、条件及产物,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1过程产生的能量只能用于暗反应阶段,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 28.(2分)(2013秋?江西期末)将500g黄豆生成豆芽后,称重为2000g,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质量变化是() A. 总量增多 B. 总量减少 C. 没增加也没减 D. 以上都不对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实质.黄豆在长成黄豆芽的过程中一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能进行呼吸作用,不断的消耗有机物以维持生命活动.总质量的增加是因为它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收水分及无机物等营养物质而造成的. 解答: 解:黄豆在长成黄豆芽的过程中,细胞呼吸一直进行着,一直在分解有机物,因此有机物的质量减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黄豆在长成黄豆芽的过程中,细胞呼吸会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因此有机物的种类增多.类似于牛奶发酵成酸牛奶的过程中,乳酸菌进行无氧发酵,不断分解有机物,有机物的质量减少,但有机物的种类增多. 29.(2分)(2013秋?江西期末)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光合作用一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②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⑤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⑥产生CO2一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⑦有H2O生成一定不是无氧呼吸. A. 4 B. 3 C. 5 D. 2 考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酶的特性. 分析: 此题综合考查了对光合作用的场所、呼吸作用、生物体的结构、酶的最适温度、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无氧呼吸的物质变化等. 解答: 解:①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不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错误; ②真核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三步是在线粒体中的;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在细胞质中有有氧呼吸酶,所以在细胞质中进行,错误; ③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不是原核生物,错误; ④酶促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达到一最大值时的温度就称为酶的最适温度,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温度.比如植酸酶最适温度在40﹣60度范围内,错误; ⑤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时,遗传物质一定是DNA,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正确; ⑥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分解成乳酸(有机物不彻底分解),正确;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⑦由⑥可知:有H2O生成一定不是无氧呼吸,正确.故选:B 点评: 此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范围广,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难度较大. 30.(2分)(2014秋?忻州校级期末)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如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 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 a点下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 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 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1、解答本题关键是利用题中所给条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因此由30℃下降到25℃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均改变,光合作用强度增加,而呼吸作用强度下降,再由此判断三点移动方向. 2、分析图形:a点代表呼吸作用速率,b点代表光补偿点,m代表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 解答: 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温度从30℃下降到25℃后,光合速率加快,呼吸速率减慢.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减慢,故a点上移; 2、b点代表光补偿点,即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由于呼吸速率减慢,光合作用加快,需要降低光合作用强度,才能够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故b点左移; 3、m代表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由于升高温度后,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故m值增加.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能通过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再来考虑图中的对应点的移动方向,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简答题(共40分) 31.(10分)(2014秋?淮南期末)如图是具有分泌功能的动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然后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囊泡在细胞内进行移动,因为它的膜与其他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是相似的,因而能够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以胞吐方式排出到细胞外.(2)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方式产生的ATP提供.分泌蛋白出共通过了0层膜. 考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分析题图:结构①为细胞膜,结构②为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结构③为高尔基体,④表示核糖体,⑤表示内质网,⑥表示细胞分泌物,⑦表示线粒体. 解答: 解:(1)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然后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囊泡在细胞内进行移动,因为它的膜与其他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是相似的,因而能够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以胞吐方式排出到细胞外.(2)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方式产生的ATP提供.分泌蛋白出共通过了0层膜.故答案为:(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组成成分和结构 胞吐 (2)线粒体,有氧呼吸,ATP,0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2.(10分)(2011?惠州模拟)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光照强度和空气中的CO2含量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丙图表示一天内某时间段蔬菜大棚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的问题: (1)甲图中的B点时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的特点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分别与乙丙图中的D、G点叶肉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相同,此时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如果在缺镁的条件下,G点将向右上方移动.(2)C点与B点相比较,叶绿体基质中C3的含量较少(填较多、较少或不变).(3)甲图中A点所进行的生理反应表达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4)光合作用在遇到一定限制因素时,其速率将不再增加,图中限制E点的外界因素是温度、光照强度等.施用农家肥能提高蔬菜的产量主要是因为被分解者分解,提供二氧化碳.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分析图解:图甲中,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增加,但是到C点时达到光饱和点;图中A点时,光照强度为0,此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表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乙图中,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增加,但是到E点时达到饱和点;D点时也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丙图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表示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曲线下降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G点为二氧化碳浓度的平衡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 解:(1)甲图中的B点时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表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可对应乙图中D点;丙图表示一天内某时间段蔬菜大棚内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FG段二氧化碳浓度不段上升,表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而GH段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减少,表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平衡点G点时光合作用刚好等于呼吸作用.由于这三点均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因此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缺镁叶绿素的合成受阻,光合作用减弱,导致G点向右上方移动.(2)c点与B点相比较,C点光照强度增加,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将增多,这将促进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减少.(3)甲图中A点的光照强度为零,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4)图乙中E点时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点,即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不会影响光合速率的改变,因此限制E点的外界因素可能是温度、光照强度等.施用农家肥能提高蔬菜的产量主要是因为农家肥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二氧化碳,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答案为:(1)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D、G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右上(2)较少(3)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4)温度、光照强度等 被分解者分解,提供二氧化碳 点评: 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考生要能够准确分析曲线图中各点所表示含义;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场所,该场所即为ATP的产生场所;能够对实验方案进行相应的纠正,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曲线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和修订的能力. 33.(10分)(2012秋?江苏期末)如图表示北方的一个贮藏白菜地窖中,随着氧气的消耗,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分析回答问题:(1)AB段O2消耗量很大,CO2上升也很快,白菜在进行有氧呼吸.(2)CD段O2的浓度接近零,而CO2仍在上升,白菜在进行无氧呼吸.(3)BC段O2浓度已很低,CO2浓度几乎不上升,原因是有氧呼吸微弱,而无氧呼吸又受抑制.(4)较长时间贮藏大白菜,应把地窖里的O2浓度控制在B点对应的浓度段范围内,若将地窖完全封闭,隔绝空气,则大白菜将会进行无氧呼吸,主要原因是此种氧浓度条件下,消耗的有机物少,又能满足蔬菜和水果的生命活动,而若将地窖完全封闭,隔绝空气,则大白菜将会进行无氧呼吸,导致细胞酒精中毒,大白菜将会腐烂. 考点: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物在CD段进行无氧呼吸,有AB段进行有氧呼吸.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1)白菜在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放出CO2,所以AB段O2消耗量很大,CO2上升也很快.(2)CD段O2的浓度接近零,而CO2仍在上升,白菜在进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3)BC段有氧呼吸微弱,而无氧呼吸又受抑制,所以O2浓度很低,而CO2浓度也几乎不再升高.(4)地窖里的O2浓度控制的原则是,消耗的有机物少,又能满足蔬菜和水果的生命活动,如果完全进行无氧呼吸,则进行旺盛的酒精发酵导致细胞酒精中毒,大白菜将会腐烂.故答案为:(1)有氧 (2)无氧 (3)有氧呼吸微弱,而无氧呼吸又受抑制(4)B点对应的浓度 进行无氧呼吸 此种氧浓度条件下,消耗的有机物少,又能满足蔬菜和水果的生命活动,而若将地窖完全封闭,隔绝空气,则大白菜将会进行无氧呼吸,导致细胞酒精中毒,大白菜将会腐烂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4.(10分)(2010秋?海淀区期末)酸性磷酸酶(简称ACP)在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广泛存在,它是调控磷代谢的重要酶类.鲫鱼是我国一种养殖的淡水鱼类,但是鲫鱼生活的水体中常常有金属离子的污染,危害了鲫鱼的生长和繁殖.研究者从鲫鱼内脏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ACP,研究了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如下:(1)取若干洁净的试管,用蒸馏水清洗以去除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其目的是排除氯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各反应体系均加入等量的pH为4.8的缓冲液,其目的是保证各反应体系pH最适并相同,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b2+、cd2+,Mg2+、Ca2+以及等量的ACP,另取一支试管加入蒸馏水和ACP作为对照.(2)在最适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测定酶的活力,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从曲线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随着钙、镁浓度的增高,酶活性逐渐升高,而铅、铬则正好相反,如果酶的活性降低,可能是酶的分子结构(空间结构)改变所致. 考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 分析题图:本题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由图可知:随着钙、镁浓度的增高,ACP酶活性逐渐升高;随着铅、铬浓度的增高,ACP酶活性逐渐降低. 解答: 解:(1)在研究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要排除其他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要平衡无关变量,即无关变量pH和温度相同且适宜.实验设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b2+、Cd2+,Mg2+、Ca2+以及等量的ACP的为实验组,对照组不加入离子只加入蒸馏水和ACP.(2)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随着钙、镁离子浓度的增高,酶活性逐渐升高;随着铅、镉浓度的增高,酶活性逐渐降低.酶的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因此酶的活性降低可能是酶的分子结构改变造成的.故答案为:(1)排除氯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保证各反应体系pH最适并相同 蒸馏水和ACP (2)随着钙、镁浓度的增高,酶活性逐渐升高,而铅、铬则正好相反 分子结构(空间结构) 点评: 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得出结论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