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知识要点以及学习疑难点

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突破数学教学难点更容易的例子有哪些
你正在浏览: & >
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
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
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画三角形的高等等。我通过课件先演示一些三角形实物,然后隐去非本质的特征。学生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含义,并受这种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实例。这时:我在教学“从视图到立体图形”时,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然后再通过闪烁等手段逐一演示三角形的底,就可以通过图形线条的闪烁、画面的定格等手段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导向由模糊变清晰,从而实现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比如;在这一节课中,又特别是“由无数个小正方体堆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数学中的有些概念、法则,认识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公式的推导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直角三角形、放大细节等特性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教学内容,然后再把这个立体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位看:有效运用多媒体设计巩固练习。我的教学方法是利用多媒体将静态化为动态、等边三角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生动的描述,能从不同角度,从而揭示三角形的意义;再出示较多的不同种类的三角形,提一个问题,通过改变其条件或结论,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链接到有关的知识点,让学生把题型和知识点相联系,从而训练学生的拓展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能把本节课的知识点灵活运用于题中,学生得到了全方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有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上存在局限性。为了突破这类教学内容的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变无声为有声,教学生把俯视图分别与正视图和左视图相结合,运用标数字的方法来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并且让学生边观察边总结其的规律,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中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如果仅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会感觉单调枯燥,理解起来缓慢,让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例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就涵盖了许多知识点:三角形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讲解“轴对称”。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课件能用具体的形象媒体展示给学生;另一方面又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灵感和顿悟,从而使学生很轻松地学习所学知识。突破教学难点之四、高以及如何画高,从而利用多媒体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突出教学重点,将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觉察到的关键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画面的强烈刺激来突破难点。例如,在我的指导和启发下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让他们在观察的同时总结每一种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规律,使他们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因此,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分类:变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刺激学生,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求知欲,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应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影像功能,使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学生视野,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三角形可以按角分类,我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花蝴蝶刚刚飞上屏幕,立刻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多角度的训练,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地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目的,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培养素质统一起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让学生说出小正方体的个数,但学生空间想象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我利......
随着现代现代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以它特有的优势,走进了课堂,跻身于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手段...~~~
21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以排山倒海...~~~
一、有利于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
这里,就简单的谈谈多媒体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兴趣、低年级一、运用多媒体创设...~~~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是数学教学改革中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
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符...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您访问的页面不见了!当前位置: >>
下学期五数总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 总复习第一课时 总复习――因数与倍数教学内容: 教材第 115 页~117 的内容及第 118~119 页练习二十八第第 l~4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 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 2 、3 、5 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 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因数与倍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 数等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逻辑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养观察、操作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法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 法: 操作实践、思考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整理本册所学内容 师:本册教材中新知识我们己经学完了,同学们,这个学期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准备怎样整 理这学期所学的知识? 先让学生独立回忆片刻,再进行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整理所学的方法。 师: 在本册教材的学习过程中, 你主要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最有收获的事情是什 么?你能举例说明吗?(指名回答) 3.自我评价 师: 你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如何?在学习中有什么成功做法或存在什么问题? (指名 回答) 4.揭示课题 教师简述本次期末总复习的课时安排、复习内容、复习目的和复习要求后.指出:这节课我 们来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 二、指导复习 1.梳理基本概念. 出示教材第 116 页第 l 题,让学生按题意要求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指导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以下知识结构图: 倍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因数 因数和倍数 质数和合数 奇数 2、3、5 的倍数的特征1 偶数 2.解析疑难点。 师:这部分内容概念众多,在概念的理解上,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18 页“练习二十八”第 l~4 题。 1.第 1 题: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与同伴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 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第 2 题: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或错的理由,以 加深认识。 3.第 3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以其中一组为例说一说是怎 么找的。 学生说完后,教师强调以下两点: (1)两个数如果只有公因数 1 ,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 1 ,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2)两个数如果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这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 4.第 4 题:本题是两个数公倍数的实际应用。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组织交流。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 倍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因数 因数和倍数 质数和合数 奇数 2、3、5 的倍数的特征 偶数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分数的性质和意义教学内容 :分数的性质和意义及教材第 118 ~119 页“练习二十八”第 5 ~8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用分数 表示一个量与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3、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因数与倍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分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法: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指导操作。 学 法: 观察思考,实践操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2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板书课题) 二、指导复习 1.梳理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知识。 (2)全班反馈。 (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记录的内容,教师适时做好补充) 2.反思交流。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你能举例说明吗? (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举例说明吗? (3)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你能举例说明吗? (4)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你能举例说明吗? (5)通分和约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 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答疑解难。 师: 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 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18 ~119 页“练习二十八”第 5 ~8 题。 1.第 5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 义。 2.第 6 越: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在线段上描点,再组织反馈。通过反馈、交流,使学生进 一步明确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联系。 3.第 7 题:先让学生填空,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填写的依据。 4.第 8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依据。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相关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认 为哪些知识最重要?哪些知识你感到理解起来最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总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性质和意义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真分数 分数 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整数) 通分 基本性质 约分 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反思:第三课时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3 教学内容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及教材第 119 页“练习二十八”第 9 、10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掌握对称的知识,对图形的旋 转有更深入的认识。 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能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并 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4.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因数与倍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巩固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法: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指导操作。 学 法 :观察思考,实践操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板书课题) 二、指导复习 1 .梳理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回顾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知识。 (2)全班反馈。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2 .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怎样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先说一说,然后教师再举相应例子加以说明: 教师强调: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 算结果能约分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3 .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师:你认为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指名回答后,教师举相应例子加以说明: 教师强调: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还要注意能简便运算的,要用简便 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19 页“练习二十八”第 9 、10 题。 第 9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集体反馈。 学生在独立练习时,教师巡视班级,及时发现学生在分数加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反馈 时进行针对性指导。 反馈时,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 .第 10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郁应给予肯定,并让学生解决自 己提出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提问: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体会?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4 感受到分数加、减法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你认为进行分数加、减 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次强调注意点。 板书设计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意义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分数加、减法意义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合分数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 : 图形的变换、 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知识及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19~120 页“练习 二十八”第 l1、12 、13 、14 、16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掌握对称的知识,对图形的旋 转有更深入的认识。 2 .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巩固不同体积、容积单位的表象,能更扎实地掌握体积和容积单位, 并能恰当地使用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单位,熟练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4 .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巩固空间与图形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2.体会学习过程中探究与思考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 法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 法 :合作交流,分析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空间与图形。 本学期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我们逐一地来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 1 .梳理知识要点。 (1)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知识。 (2)全班反馈。 指名说说,教师根据学生回顾整理板书。 2 .交流反思。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5 (1)你能分别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玛? (2)你认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小组讨论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 ① 要注意正确地应用所学的的公式,求表面积用表面积公式,求体积要用体积公式。 ② 要注意单位统一,当长、宽、高单位不统一时,要先统一单位。 ③ 在求与表面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要报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19~120 页“练习二十八”第 l1、12 、13 、14 、16 题。 四、课学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找们整理和复习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部分的知识。通过这 节课的复习,大家能说说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总结。 板书设计 空间与图形 含义 轴对称 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变换 起止位置 旋转 点 方向 角度 特征:8 个顶点、6 个面、12 条棱 不同点 关系: 长方体 S=(ab+bh+ah)× 2 长方体和正方体 表面积 正方体 S=6a2 长方体 V=abh 应用 体 积 正方体 V=a3 正方体 V=a3 容 积 长方体 V=abh 正方体 V=a3 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观察物体与统计教学内容 : 观察物体与统计及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20~121 页“练习二十八”第 17 、 18 题 及思考题。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进 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 .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充分了解其优点及绘制方法, 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过程与方法 :经历复习整理知识的过程,巩固观察物体与统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 法 :情境设问,探索归纳。 学 法:观察思考,实践操作,讨论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观察物体和折线统计图这两个单元的知识,你们感兴趣吗? 二、指导复习 1 .复习“观察物体”。 (1)知识要点复习。 师:通过“观察物体”这个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回忆以下两个知识要点: ① 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看到形状是不同的。 ②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16 页第 2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对于第( 3 )小题, 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推算过程。 2 .复习“折线统计图” (1)知识要点复习。 师:关于“折线统计图”这单元,你有哪些收获?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知识结构图: ①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折线统计图 ②能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对图中反映的现作出简单分析。 ③能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2)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17 页第 4 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在此基础上,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应注 意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以下两点: ① 要标明图例。 ② 要根据具体的数量先描点,再分别依次连线。 二、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120~121 页“练习二十八”第 17 、18 题及思考题。 1 .基础练习。 (1)第 17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看的?你还发现了 什么? 通过交流, 使学生发现: 我国
年学龄儿童人数和入学人数都呈现逐年递减趋势。7 (2)第 18 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 你发现了什么? 2 .拓展练习。 (1)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有条理地说明解题过程。 (2)让学生自学教材第 121 页中“生活中的数学”,并组织交流自学收获。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与统计 ①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 ② 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①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 折 线 的作用。 统计图 ②能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对图中反映的现象作出简单分析。 ③能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8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训练复习型多媒体教学软件主要是()。
A.通过问题的形式用于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B.为了解决某一学科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而开发的
C.提供某种教学功能或某类教学资料,并不反应具体的教学过程
D.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为学习提供具有竞争性的气氛
B.展示与学习目标相关的问题
C.创建与学习目标相一致的逼真学习情境
D.通过简洁明了的布局展示材料
A.选择媒体
B.脚本编写
C.选择人员
D.需求分析
B.平面构图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怎样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活动的重难点的
韩晓柒6264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多媒体教学技术融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它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电脑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形象具体的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搭桥铺路.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此,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例如在教学数学第十一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教师用课件动画演示一个戴着不对称眼镜的先生走进教室,全班学生大笑.教师故作不“大家为什么笑?”生甲:“这个同学的眼镜怎么一边大一边小啊?”教师问:“那么这位先生应该戴一副什么样的眼镜?”生乙说:“应该戴一副两边镜片一样大的.”教师说:“你说的真对,生活中的许多物体,一般来说,对称的比较美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这样以日常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新课,寻找生活当中的数学设计,不但通过多媒体进行讲解还能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激发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动画技术引导探究,合作交流,化解难点.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电脑多媒体可以利用自身的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变化功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分析问题的已知条件,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能够有效地进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一题多解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引导探究,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这样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提供了方便.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数学科教学中,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例如,在教学和、差、倍、分的问题上,我运用flash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小猴有50个苹果,比小熊的2倍还多10个,问小熊多少个?我用闪烁的线段图表示,同学们很容易读懂其中的数量关系.在小学阶段这是比较难理解的倍数问题,但用课件教学大多数同学都能迎刃而解.再如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时,为了在课堂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探究合作,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重、难点,我就剪切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情景,先放映鸟巢,和水立方场景.同学们的兴趣激昂,注意力集中,接着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少儿节目播放的时间,新闻联播播放的时间…… 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认知,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他们跟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尝到自己发现和学习的乐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分层练习,巩固新知,提高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分层练习,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练习题,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破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计算机将事先录音播放出来,耐心地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再一次复习巩固知识.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如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当学生感觉枯燥时,我就运用电脑课件出示了一道“阿凡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一天,地主给阿凡提一条16米的篱笆,要把占地面积18平方米的羊群圈住,阿凡提算出了篱笆围成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结果都不够.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这样就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集中地解决了该题.并通过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练习来巩固新知,不仅吸引导学生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脑技术的多样化,扩开视野,拓宽思路. 2 1世纪教育是一个“人脑+电脑+网络”的教育.而应用网络环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具有传统教学中不可比拟的优势.课堂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课堂板书和练习题出示往往会占去大量的时间;教学中如引进信息技术则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综合运用图片、声音、画等原先课堂上没有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示要向学生讲述的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大课堂的容量.而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后,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把每一教学环节设置成不同的层次,从课前复习,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内容,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如教学《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搜集有关数据,学生汇报了: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这样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在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给我们的教学工作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为创新教育开辟了道路.恰当地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中,适时适量的运用信息技术,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还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多动脑筋发掘计算机更多的用处,为我们的现代数学教学服务.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