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女大学生处对象父母催找对象怎么办怎么开口教育

有父母逼着孩子和某个人处对象的吗,女孩不喜欢对方怎么办_情感天空辣妈帮_神童让大学同学有压力 父亲出书谈培养经验(图)_网易新闻
神童让大学同学有压力 父亲出书谈培养经验(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 张灵
昨天,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张炘炀(左一)和他父亲张会祥(左二)一同为读者签售《神奇的学习》一书,并回答家长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学习的提问。本报记者张斌摄
10岁大学生的父亲出书谈培养经验
去年高考,一名叫张炘炀的10岁辽宁高考考生,以505分的高考成绩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他作为全国年龄最小的高考考生,一“考”成名。指导张炘炀学习成效卓著的父亲张会祥,在其他家长们好奇心的鼓励下,他将整个培养儿子张炘炀的方式写成一本书《神奇的学习———10岁大学生张炘炀培养纪实》,详述他和爱人培养孩子的整个过程。
昨天,已11岁的大一学生张炘炀和父母来到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在与众多家长和孩子交流各自的心得后,父亲讲述了张炘炀在大一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以及大学同学因为张炘炀感觉到的学习压力。
见面会上“出口不善”
昨天下午1点半,中关村图书大厦多功能厅,新书《神奇的学习》作者与北京读者见面会举行。家长们带着孩子来到现场,面对着现年11岁的大学生张炘炀和这本新书的作者张会祥,等着聆听一堂如何教育孩子成材的课。
见面会刚开始,坐在台上的张炘炀突然打断主持人,对着现场的家长和学生们说:“如果你们来这里是玩的,那请你们去别的地方玩去。”“毫不客气”的开场白,让观众们稍感意外的同时,也记住了少年张炘炀的个性。
张会祥说,他本不准备出书,自从张炘炀去年成为新闻人物后,全国各地很多家长找他介绍经验,几位天津的老板还愿意开高薪聘请他辅导孩子的学习。因没时间一一介绍,他决定写一本书,将培养张炘炀的心得毫无保留地写进书里。
到读者提问环节,见现场气氛有些冷清,张炘炀又抢过话筒问:“大家都没有问题吗?”张炘炀稚气的声音,一下把大家逗乐了。随后,一名读者“赶紧”发问:“张炘炀你考上大学,父母中谁对你的影响大?”
张炘炀想了想说:“父亲起了很大作用,但如果没有母亲存在的话,那这个父亲也起不了作用。”张炘炀机智的回答,立刻引来一阵掌声。
接着,又一名小学生追问:“那你怎么定义玩的含义呢?”张炘炀歪着头,沉思了一下回答:“我认为玩就是自己一个人或者和同伴进行使自己快乐的工作。”现场的气氛,很快地活跃起来。
下午3点左右,读者见面会结束后,张会祥说,本计划暑假期间,他安排张炘炀自学冲刺大二的课程。但因《神奇的学习》一书出版后,要配合出版社到全国几个城市举办读者见面活动,他们的计划被一拖再拖。半个月的新书宣传结束后,他将带着张炘炀回到廊坊新搬的家里,进行封闭式学习。
张会祥和家人商量后决定,以后张炘炀的所有外事活动他不再参与。“成为新闻人物后,张炘炀变得有些骄傲了,这不利于他的成长。我们就是想让孩子回到学习的状态。”张会祥说,接下来几年,他们将尽可能少地接受采访。“孩子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希望他能一步步踏实地走下去,做个真正有用的人。”
在过去的一年大学学习里,张炘炀获得了成长并确定了新目标。他的大学同学说,张炘炀很聪明,让他周围比他大的同学都感到有压力。
第一学期获奖学金
从10岁到11岁,在一个学生正上小学或者初中的年龄,张炘炀已在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度过了他一年的大学时光。每天,张炘炀与比自己大七八岁的哥哥、姐姐坐在同一个课堂上,接受高等的数学理论教育,他经历着跟同龄人不一样的生活。
陪读的张会祥说,这一年,张炘炀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有了独立意识。在老家时,每天早晚他都要把洗脸、洗脚水,甚至是牙膏给儿子准备好。现在,张炘炀不再让父亲替他洗袜子,他像别的大学生一样自己洗袜子,有时,连父亲的袜子也帮着洗。
从小习惯了自学的张炘炀,对大学新的学习环境和方式适应得很快。上大学后,他便不愿意再让父亲辅导自己。张会祥说,“以前他看书不懂还会问我,现在我想辅导他,他反而晃着脑袋捂住耳朵,不听我的。”他从儿子的“全职教师”转变成了“全职保姆”。
大一期间,学校考虑到张炘炀的特殊情况,每周安排两位专业老师给他做辅导,在老师的指导下,张炘炀开始接触一些数学热门问题,老师也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科研能力。有时,张炘炀提供的一些解题思路常令老师们惊喜不已。
在大一第一学期,学校开设了英语、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计算机等8门课。开学初,张炘炀在英语测试中考了94分,名列全班第一;期中考试中,张炘炀的数学考了92分,成绩在数学系4个班级中名列第三。期末考试后,他以全班第3名的成绩获得了优秀学生100元的奖学金。
大学同学贾艳说,张炘炀的存在对班里同学是一种压力,他在学习上的优异表现常常让大家自叹不如。“他太聪明了,课堂上非常活跃,老师讲一些题的时候,我们还没反应过来他就把思路和答案说出来了。”因为有了这个“弟弟”同学,大家在学习时都憋着一股劲,互相比着,不能比张炘炀差太多。
给班里同学当“红娘”
张炘炀在班里,同学们都把他当做小弟弟照顾。他把男生都称为“好兄弟”,还给男同学起“刀章鱼”、“刀恐龙”的外号,课间一起追逐、打闹。不到一个学期,他在班上还认了4个“姐姐”,他经常跑到姐姐的宿舍里去玩,上课时还帮“姐姐们”占座位。
以前,有人担忧,大学里男女生谈恋爱会给10岁的张炘炀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张会祥否认了这种担忧,他说,尽管张炘炀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但他的思维和爱好仍停留在孩童阶段,他还不能理解“谈恋爱”、“处对象”的真正含义。不过,一些想谈恋爱的同学常会让他捎话。比如班上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了,又不好意思直说,就让他去传个话。“他还挺乐意干这种工作。”听到父亲说起自己当“小红娘”的经历,张炘炀躲在旁边不好意思地笑了。
“张炘炀的身心发展一直保持着与同龄孩子一样的水平。”张会祥说,在大学里,张炘炀最好的玩伴是老师家里的孩子;回到家,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打球、玩游戏。
准备提前毕业考研
大一的生活,张会祥说,最让他感到欣喜的是,张炘炀在大学军训时的表现。
10公里野外拉练中,张炘炀站在比他几乎高一倍的同学身边徒步行军。当时,一辆面包车跟随着队伍,以备万一有人体力不支,可以随时上车休息。面包车总跟着张炘炀,车上的人还不时招呼:“张炘炀,别走了,上来吧!”可倔强的张炘炀却摇了摇头,硬是跟着大队伍走完了全程。
张炘炀出色的表现感动了教官,教官任命他为第四方队的队长。军训大阅兵时,当个子小小的张炘炀举着红旗带领着自己的方队通过检阅时,父亲感慨万千:“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儿子长大了。”
张炘炀逐渐适应了大学的环境和学习,张会祥又为儿子确定了新的目标。
放暑假前,张会祥替儿子向学校提出申请,自学大二的四门课程,其中包括英语、物理、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我准备让他利用假期时间,把这四门课程学完。”张会祥说,“希望儿子在三年之内把四年的大学课程读完。”
张会祥的想法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学校批准了张炘炀四门课程免修自学,但必须通过考试,每科必须达到70分以上,才算合格。张会祥说,这么做只想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儿子有更多的时间为攻读硕士做准备。
对于父亲的期望,张炘炀坚定地说:“没问题!”
2005年6月,辽宁盘锦市10岁的高考考生张炘炀参加高考,成为中国高考历史上年龄最小的考生。媒体开始关注其父亲对他的特殊教育方式。
张炘炀,日出生。2岁时开始认字,3个月后识1000个字。5岁上小学,1个月后进入二年级,仅隔1个月跳入三年级,4个月后完成三年级课程,跳入五年级。1年零2个月后,又完成五、六年级课程,进入初中。
通过2年时间,张炘炀完成初中全部课程,直接进入高三。在校学习两周后,由父亲辅导一年,直接参加2005年高考。最后,以505分的高考成绩,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数理与信息科学系录取。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大学生和家长沟通有多难
日 11:03:08
  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在孩子考上大学后,本以为可以凭借丰富的人生经验,时时处处给儿女们做出指导和引领。可是,当儿女们真正上了大学,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跟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距离越来越远。
  大四学生小慧告诉记者,在大学校园,和父母交流有困难仿佛成了很多大学生的通病。在学校的宿舍里,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的声音是:“我妈(或爸)又打电话教育我了,絮叨个没完,烦死了!”而父母呢,几乎每次打电话都是不变的老生长谈:“学习忙不忙?零花钱够不够?多吃点儿、多喝点儿等等,根本顾及不到孩子的其他感受。”对于这些几近唠叨的叮嘱,父母们则表示,这些都是关心孩子最基本的话题,当然得经常问一问。他们也知道孩子不愿意听,可除了这些话,几乎很难找到其它可以共同探讨的话题。
  在杭州上大三的女大学生小易说:“自己即将踏入社会,应该在学校勤工俭学,不能总靠父母来供养,他们不能总认为我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其实,在大学校园,靠自己能力挣学费的同学很多,我为什么不向他们学习,每个月非要伸手向父母要生活费呢?如果不尽早学会独立,将来管父母要习惯了,一旦形成依赖心理,不想吃苦自己挣钱养活自己,那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小易说,按照常理,自己的想法应该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可他们却为女儿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十分生气。他们说,父母就她一个女儿,早就为她创造出不用犯愁的经济条件,为什么那么辛苦去挣有限的那点儿钱呢?如果一旦为此影响了学业不是因小失大吗?他们坚决要求小易要树立大目标、攒大本事,将来去挣大钱,争取大发展。
  由于小易的观点和父母存在严重的分歧,她每次和父母通电话,都会越谈越不愉快,现在的她希望和父母联系的越少越好。
  与小易相反的是,在哈尔滨上大二的男大学生小程却因为父母嫌他花钱多,总是被父母在电话中责备和训斥。
  小程在上大一的时候处了一个女朋友,两个人经常一起出去逛街、看电影、吃饭,无形中,父母每月给他的1500元钱生活费已经严重不足。为了不让自己在女朋友面前丢面子,为了支付正常的生活费,小程不得不厚着脸皮向父母要钱,而父母呢,几乎每次接到他的电话,都在电话中奚落他太大手大脚,太不懂得心疼父母,太不孝顺等等。小程每次听到这些话,都觉得心里十分别扭。尽管他一再说等自己挣钱了会还给父母,可父母根本听不进去。就这样,因为钱的事情,小程和父母似乎一下子变得十分陌生,只有实在没钱的时候,才不得不拨通父母的电话。
  在济南上大四的女学生丽丽从来没有因为钱的事情跟父母有过不愉快,可是,由于她所学的专业是母亲执意让她选的,到了大四,她都一直很不喜欢,为了这件事儿,她的心里一直不是滋味儿。现在,眼看就要大学毕业了,丽丽更是愁上加愁,自己本来就不喜欢所学的专业,如果走向社会,一辈子从事这个行业,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无奈和痛苦。
  丽丽的父母也知道女儿对他们因为专业的事儿有意见,也没少在电话里跟丽丽分析这个专业如何有前景,将来肯定不会后悔,而丽丽呢,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几乎厌烦到了极点。丽丽说,从上大学开始,她只回家过三次,理由只有一点,那就是离父母远点儿,省得见面就吵架,都不痛快。现在,就要大学毕业的她十分迷茫,她希望自己的工作稳定了,心情平静了,再试着跟父母好好沟通和交流。
  经媒体调查,有69%的大学生与父母存在着沟通困难,话不投机的原因除了生活费、择业观、处对象、学业等情况以外,最主要的一点是,随着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后,逐渐与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同。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们应该端正态度,理解并尊重父母,即使遇到想法不一致的问题,也要心平气和地慢慢说开,而不能跟父母发脾气或冷言冷语使他们伤心和难过。
  而父母呢,尽管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即使持有正确的观点和建议,也不应该一味儿给孩子念“紧箍咒”,用家长的威严给孩子施加压力,要知道,孩子上了大学,已经进入了半社会,他们通过学习和感知,能够判断对与错、好与坏,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不想要的。家长如果过多干涉和牵绊他们,到头来,说不定会事与愿违,既让孩子走错了路,也伤害了彼此的感情,这样的结果是任何一个孩子和家长都不想看到的。
   来源:
    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 对象父母安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