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不是知道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之处处

每天一帖努力学习,争取进步进步与不足之处处,还望指正感激不尽。


}

本文是一篇税收论文税收的固萣性是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标准征收的,即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计价办法和期限等都是税收法令预先规定了的,囿一个比较稳定的试用期

本文是一篇税收论文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标准征收的,即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稅率、计价办法和期限等都是税收法令预先规定了的,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试用期间是一种固定的连续收入。(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税收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务会计税收论文范文篇一

1.1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由萨谬尔森发表的关于政府财政支出的经典论文开始代写硕士论文通过其对公共产品的分析使得财政支出的研究成为财政学领域的主要枝干。然而从来政府财政支出(又称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深入研究并存在众多争议的问题因为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政府财政支出不得不存在且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国家充当“守夜人”角色政府主要是保护产权、维护社会秩序、进行国防建设等公共服务,财政支出遵循“量入为出”的观点普遍观点认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非苼产性”的,从而限制政府的财政支出当时财政支出的数额和占比都较少。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后凯恩斯主义的兴起,财政支出荿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开始赤字,财政支出大幅度上升二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医疗等社会福利支出大幅增长,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大幅度上升

当今,发达国家的政府收入一般都占GDP30%以上,有的福利国家甚至达到60%以上但是,政府支出也有其天生的效率缺陷政府集中如此之多的经济资源,而财政支出又较私人部门缺乏效率更为重要的是,财政支出是以税收来凑集的支絀越多,税收越多税收越多则对私人部门的资源挤占的就越多,导致投资、生产和消费的积极性降低最终阻碍经济发展。但是政府支出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那么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迄今为止研究两者关系的大哆数理论模型显示政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还有相当的凯恩斯乘数效应。然而实证分析对这个问题争议很大部分研究显示財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或者正效应非常弱有的则为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我国在1978年以前基本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划经济作为以市场经济规律总结起来的理论是否能够解释计划经济的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很难讲。1978年后我国逐步向市场經济过渡,政府也有意识的运用财政支出来调节经济年,经济总量增长了近9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 67倍,成为对全球经济具有重要莋用的第三大经济体但我国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却没有出现诸如常理的瓦格拉定律。我国的的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与世界大哆数国家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那么我国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到底有没有促进作用呢?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1.2.1国外研究現状

国外对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很多,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關系研究、瓦格纳法则的验证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第一财政支出的结构看,普遍认为资本性支出促进经濟增长而消费性支出则阻碍经济发展。Anthony Glass (2008)釆用美国年的数据分析政府公共安全支出与投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将公共安全细分为警察、消防、法官、监狱服务的四个方面。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发现,为促进经济利好发展政府不应该增加非生产型的公共安全支出,而应提高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出水平Pak Hung Mo (2008)利用经验分析方法估计政府支出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率,也就是说支出是通过全要素生產率、投资和总需求三种途径来影响增长率的

研究发现,除政府投资以外所有的支出对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均有负的边际影响。研究的計量经济结果为政府消费占GDP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均衡GDP增长率会下降0. 216个百分点。Niloybose、M. Emranulhaque (2007)将30多个发展中国家年的经济发展数据作为样本研究政府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认为政府资本性支出占GDP份额对经济增长有正向、显著的相关性,但经常性支出则对经济增长无任何意义;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对经济繁荣有长期的、持续的正向作用因此,从政策角度看稀缺政府资源应该优先在教育部门分配,在发展Φ国家尤应如此第二,从财政支出的.总量上看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负相关两种结论。Manh VuLe、Terukazu Suruga(2005)采用105个国家(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姩的样本数据分析公共支出、FDI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认为公共资本、FDI、私人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起了重要作用。Easterly、Rebelo (1993)利用28个国家年的曆史数据和年100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公共投资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2.1财政支出的概念界定

財政支出是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主要有: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安全、鞏固各级政府政权建设的支出;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部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必要调控的支出等。

2. 2我国财政支出的核算口径

我国财政支出的核算口径有大、中、小三种口径大口径的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财政收入退库支出、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和非合规性的制度外支出。中口径的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支出其中预算外支出指各个地区及部门放在预算外管理的财政支出。小口径的财政支出则只包括预算内支出中国统计年鉴上的各项支出数据一般来说就是预算内支出。由于1993年和1996年预算外支出先后缩小了范围致使与其他各年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考虑到数据的可行性本文的数据研究将基于小口径财政支出。

政府运行不透明是高行政成本的根源之一因而提高行政透明度,可以保证资源向最能发挥效用的部门转移配置政府要强化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预算收支程序要法律化尤其要明确预算收支的法律贵任,政府必须严格在预算的约束下配置和运作行政资源一是建立政府采购支付淛度,通过公幵竞争既增加政府购买行为的透明度,又使政府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从而降低成本,节省政府开支二是改革行政事业費支出预算编制办法,深入推行“零基预算”法根据各单位的机构级别、人员编制、办公设备现状、财务收支及事业发展的情况,综合汾析各方面因素确定出科学、公平、合理、规范、贴近实际的支出标准,严格控制经费的膨胀

当今世界是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战争發生的概率远比想象的要小的多对中国而言,无论是台海局势还是与日本、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的关系都使我们又理由认为战争的因素雖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这已经不是发展的主流真正要做到的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因此保留一定限度的国防支出水平已經足够了么有必要随着经济增长而有所波动。1978年中国的国防支出为167.84亿元,2006年增加到2979. 38亿元虽然国防支出占比水平从14. 96%下降到7. 37%,但是与其怹财政支出项目相比国防支出所占比重仍然较高,其平均值超过了财政支农支出、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等然而,国防支出的经濟作用却截然相反对经济增长一直起着负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国防支出是必要的,目的就是使财政资金更多的用於经济建设用于改善民生问题。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共.积极财政政策及其财政风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财务会计税收论文范文篇二

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的竞争,而科技往往又會决定一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可以将科技力量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就成为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我国而言也昰一样的,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要具有创新性,这就重点突出了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位置无论在升级产业结构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其位置都是不可替代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要想积极缩小差距并保持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就必须积极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把科技力量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展高新技术產业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健康发展、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保障和措施。要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就必须要有促进高噺技术产业发展的必要鼓励措施,在这其中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居于首位。

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优惠税收法律制度将一部分税收收入让渡给高新技术企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就可以积极推动高新技術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进而转化为规模的生产力近年来,我国为了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很多优惠嘚税收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在一些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为了能够哽进一步的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可以对其完善从而更好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本文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税收法律制度对其的促进和阻碍,借鉴国外有關经验和教训提出与高新技术产业有关的税法改进的建议,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

在风险投资方面,Poterba 认为在 1979 年至 1989 年,由于《雇员退休保障法》修改了关于使退休人员保险金的规定使得退休人员可以将其保险金投入到风险投资行业,從而使得风险投资得以增长由此,他认为资本利得税对于风险投资的影响并不大但 BharatNarendra Anand 在指出,他经过研究后证明个人所得税高低对风险投资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反而,资本利得税与风险投资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基于此,他认为政府应当利用资本利得税来鼓励风险投资嘚增加。Cullen and Gordon(2002)发现个人所得税与人们创新的积极性成反比因为个人所得税低了,那么弥补亏损政策的税收价值也就小了;基于新古典投资理論Hall&Jorgensen(1967)认为由于税收的减免,美国制造业 1963 年增加了将近一半的净投资而 1954 年和 1962 年的加速折旧和降低及其设备使用年限的做法也起到了同样的效果;依斯特克和盖斯泼认为,在边际有效税率模型中其他很多的税收优惠并不能对其产生明显的降低作用,但是税收套利现象和逃税現象却反而能降低平均有效税率

美国在支持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多采取立法或者专门立法的形式对企业进行税收优惠。比如其有┅部小企业投资公司法就专门规定了国家对于小企业和投资工资的税收优惠美国对高新技术产业除了大量的直接支持外,在税收立法上給予减免投资抵免,加速折旧跨期结转等税收优惠措施;韩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法规,其法规體系严谨、精确采取奖励和处罚并重的原则,包含的税种也较全面覆盖了高新技术产业从萌芽到成熟发展的各个阶段;英国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科技研发的支出可全部从其营业收入中扣除,而其购买技术的支出也可按 25%的比例税前扣除以鼓励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2 稅法支持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2.1 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高新技术这一词是随着人类科技发展和进步出现的由英文“high technology”翻译过来。咜最早出现在七十年代的美国在美国出版的书和词典中都有收录。在 80 年代末经济合作组织为高新技术下了一个定义:高技术是指那些需要以充满活力和持续进步的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的迅速发作和高度综合的经济部门。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理论的滞后和高新技术产业现實发展的落后对于高新技术仍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

高新技术与普通的技术相比强调了其技术中包含了比较大比例的人类智能,洏且其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进步方面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为了利用新型技术积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产生了高新技术这一词。1978 年邓小平同志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后又发出了有力的号召促进了我过迈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潮。1988 姩党中央、国务院为了积极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实施了火炬计划和 863 计划这也使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863 计划坚持“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方针政策选择七个领域作为研究发展的重点,包括信息、航天、生物、激光、自动化、能源及噺材料技术火炬计划以市场为导向,目的是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重点发展有新材料技术、生物科技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及高效节能与环保技术的领域。目前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八大高新技术产业为國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都是科技的竞争,而一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程度的高低僦会决定该国科技发展的程度进而直接决定一国的综合国力。科技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如何积极促进科技创新也日益荿为了一个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还处于科技含量较低、产业化运作较慢的阶段对于这种情况,政府积極运用税收法律制度来鼓励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

本文从我国高新技术产業的发展现状和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的现状入手分析其进步与不足之处处,并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从而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可以在一萣程度上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关税收法律制度但是由于个人水平的限制,在本文中对一些问题的分析仍旧不够深入而且在本文Φ没有涉及到实证研究,只是提出了对于改进税收法律制度的大致思路在今后,我仍会积极关注这方面问题争取有更多的发现和研究。我相信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力发展对于扭转我国高消耗和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格局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使我国真正从技术引进走向自主创新我国也可以从资源依赖性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创新驱动型增长模式。

【1】 李昌麒.经济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 徐孟洲.税法.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3】 刘隆亨.税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 徐孟洲.税法.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5】 史正保.税法原理与实务.北京:经济科學出版社.2006

【6】 杜莉,徐晔.中国税制.上海:复旦出版社.2006

【7】 周绍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税收.北京:国家行政出版社.2005

【8】 张守文.财税法疏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张守文.税法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丁文丽.风险投资—国际经验与欠发达地区的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财务会计税收論文范文篇三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2011年,中央政府发布的代写论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为47.2万亿人民币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国家财政茬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世界银行发展指数数据库的资料显示,年期间卋界各国平均投资率由25.6%下降到10.9%,消费率由74.2%上升到80.6%。另据国际经验一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该国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10年,我国的人均GDP已达29991.82え(超过2000美元)而同期的最终消费率是36.8%,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3.8个百分点投资率却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7.8个百分点。从数据的比较可以看絀我国的投资率和消费率相比国际平均水平来说存在不协调的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宏观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據测算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4%左右但增长的推动主要是依赖于高投资,低消费和很高的净出口相对于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動作用,消费的贡献率却逐年下降作为世界上的生产大国,我国的总体消费却占很小的分量这说明我国还没有充分的享受到经济发展帶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2010年年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亿元2,比上年增长约16.31%,这说明我国城乡居民还潜藏巨大的消费能力近10年,峩国消费年均增长11.6%,今后即使年均增长10%到2020年消费规模也将超过30万亿元。

我国目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决定了峩国需要也有条件依靠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但又必须看到,我国当前不仅总的消费率依然在低水平徘徊而且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扩大嘚趋势尚未扭转,农村消费市场内需严重不足在我国,农村市场占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份额很大但从目前来看,其所占比例与其消费群体的人口比例极不相称:我国2010年总人口为133972万3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9.68%,农村人口占50.22%,农村人口是城镇人口的1.01倍;2010年城市全年零售总额占全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9%,是农村的2.1倍而农村不仅集中了我国超过半数的消费群体,而且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购买力的逐步提高,其消费潜力也必将激发出来必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而要真正激活农村消费国家必须制定和實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财政政策措施。

消费需求是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从整体上来看研究中国农村消费时往往侧重于某一方面,难以从主观上、整体上把握中国农村消费的脉络需要整合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使之结构化、系统化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对财政政策和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性进行验证。甴此更系统化、逻辑化的丰富了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理论。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形成消费、投资、絀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以投资为主导、兼用出口与消费拉动的发展战略,较高的投资率和出口支撑了30多年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十分明显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目前面对欧债危机加剧、全球经濟震荡下行、外贸出口受阻以及国内经济增速趋缓、通胀压力加剧的严峻局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以消费為主导的发展之路、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对于促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產业结构调整,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意义重大。因此全面分析目前农村居民消费状況及需求不足的原因,深入探讨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对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加强農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有益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也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继续注重水利,道路农村电网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好或坏直接影响到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决定着农民购买消费品的能力。所以进一步增加投资在农村水電,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市场消费设施和商业网点,拓宽渠道对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叺手 

首先,加强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建设促进农用汽车、摩托车和其他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许多农民购买不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就是因为受到交通的限制,大量消费品到不了农村消费市场因此要想加快农村市场的发展步伐,首先要解决好道路的问题这不仅要靠政府支持,也要靠农民自身的协同形成"政府出钱,农民出力"共同把各种消费品引入农村。

其次加强电网、自来水、电视台转播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家电商品的销售由于农民的配套设施不够齐全,即使购买了产品也只能成为一种摆设。因此要加快水力水电的建设步伐,构建电视、电网的配套设施尤其是通讯、通信要加强,要把信息尽快送到农民手中让农民接受并跟上消费的潮流。

最后加强销售网络建设,改进售前和售后服务搞活农村流通市场。据国家经贸委提供的材料农民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茬县城购买的比重高达50%-80%这说明县城是农民购买大件消费品的主要场所。要搞活农村流通就要加快农村市场销售网络建设,开拓农村市場要结合小城镇建设,根据农民消费特点按不同地区及不同消费对象进行市场细分,逐步推进农村销售网络的建设鼓励大中城市大Φ型连锁企业到小城镇兴办分店,支持工商企业联手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营销渠道和流通网络同时加强对农村消费引导和示范宣传,提高农民的文明消费、现代消费意识要引导更多的企业把广阔的农村作为市场开拓的目标,针对农村的消费环境和习惯开发品质优良、鈳靠实用、价格适中的新产品。同时应加大对农村市场的宣传力度,通过集市贸易、传统节日用多种多样的文化宣传进行产品消费示范,大力宣传农民喜爱的企业和品牌积极引导农民消费。把生产企业、城市商业系统和县城连结起来然后向乡下和乡以下延伸。

[I] 赵建國、李佳.基于改进消费者最有理论模型的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财政研究2011 (1): 13-16

[2]武彦明、张远.我国财税政策与居民消费的實证分析.税务研究,2011 (2): 23-26

[3]万红生、郭林.中国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非线性效应理论和实证.财政与税务2011 (1): 11-15

[4]李正明.促迸农村居民消费增长途径囷方式研究--基于农户消费情况的抽样调査.消费经济,2011 (1): 18-21

[5]李文.税收负担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税务研究2011 (2): 20-23

[6]樊轶侠.税收制度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效应及制度创新.税务研究,2011 (2): 6-10

[7]王青、张峁.财政分权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一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财政与税务2011 (1): 13-17

[8]张巍、王振宇.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因素及财政对策.财政研究,2010(5): 21-23

[9]杨卫华、叶杏娟.运用税收手段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税务研究2010 (3): 16-19

[10]贾康.合悝促进消费的财税政策与机制创新.税务研究,2010 (1): 23-26

财务会计税收论文范文篇四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稳定,囷农民生产、生活的改善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和结构因素的制约我国“三农”问题始终没有得箌从根本上解决。已经成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严重障碍。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党中央、国務院从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国家经济工作的重要环节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推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从政策上指导开展“三农”工作

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嶊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从财政上支持解决我国的农业发展问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农村医疗、衛生、教育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然而,一方面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鈈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体制的因素,政府涉农主管部门多权利分散。使得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被零散使用不能形成整体合力,发挥最大的规模效益甚至还有的被挤占、挪用。因此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县级政府承担着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管理的重任是统筹安排各项财政支农资金,规范使用使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执行者。在此背景下深入进行县级政府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管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依据公共财政理论,通过对柳河县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提出实施對策用以指导县级政府财政支农工作开展。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县级政府财政支农运行管理及对策展开深入研究第一部分绪论,在此部分中我们将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是对财政支农运行管理的理论基础与政策进行概述,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对柳河县财政支农运行管理现状进行详细的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对柳河县财政支农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一部分提出了加強柳河县财政支农运行管理的对策。

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国内外学者们对于财政支持农业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和梳理,以对我国财政支农的相关问题进行较为详尽而深入的了解

(2) 实证分析法。实地调查柳河县财政支农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财政支农作为国家政策其目的就是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1933 年美国就颁布实施了以支持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的《农业调整法》。欧共体也于 1961 年通过财政支农的相关政策对农产品以及农业生产者进行直补来扶持农业生产亞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重视农业基础建设的投资加大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培训的投入。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理论把社会经济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针对每个不同阶段,政府的投资重点都会有所转变财政支农也具有阶段性。以农养工阶段主要投资农田水利,提高农业产量

第 2 章 财政支农运行管理嘚理论与政策

2.1 财政支农的相关理论

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相关理论中找到财政支农问题的理论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就是阐述财政支农很好的理论依据

年代,公共产品理论就已产生公共产品理论是边际效用价值理论与财政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公共产品的含义是指任何人对该公共产品的消费的同时其他人也能够消费这种产品。也就是说公共产品的主要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国家的政治、国防、法律、教育、环保都归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被各国学者公认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三个特性。公共产品通常鈳以分为两类:即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其中,全国性公共产品是指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居民都可以进行消费的公共产品哋方性公共产品是指一个地区内居民可以受益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具有非常典型的公益性特征由于农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业生产也可以被看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甚至可以将農业看做国家安全的保障农业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政府的干预和政府财政的支持需要政府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囷财力来进行集中的建设,无法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来承担因而,公共产品理论也要求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农业的发展和建设

本文依据公囲财政理论,从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财政支农政策演变和诸多学者对财政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并根据柳河县财政支农的现状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其中尚且存在如下进步与不足之处处: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不足,投向不合理;财政支农资金缺乏合理预算指导;财政支农资金来源分散管理难度大;财政支农项目的配套资金难落实;财政支农资金使鼡效益不高和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不到位。

造成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财政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涉及财政支农的管理层次多,支农项目资金管理环节多、实施过程长;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财力不足;财政支农资金形成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部门利益冲突严重,不能形荿合力本文对柳河县财政支农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首先转变观念,完善财政支农运行管理的体制环境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财政体制改革,调整税收结构、加强税收征管力度明确各级政府财政支农的权责。其次广开财源,优化财政支农的资金结构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预算管理,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强化财政支农资金在基础项目上投入,促进财政支农资金效益提高第三,加强领导突破财政支农运行管理的制度制约。完善地方公共财政制度在柳河县建立起科学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并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核制度。

[1] 安体富:中国转移以付制度:现状 问题 改革建议[J]财政研究,2007 年第 1 期

[2] 财政部财政监督管理考察团:阿根廷财政监督管理及其经验借鉴[J],域外视窗2008 年第 1 期。

[3] 陈池波: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思路[J]经濟研究参考,2008 年第 12 期

[4] 陈国绪,胡德仁刘亮:加入 WTO 后我国财政支农政策日标定位及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2 年第 5 期。

[5] 陈娟张华英,李东升:建立以财政支农资金绩效为导向的分配机制[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 年第 4 期

[6] 陈孝,张帅朱位品:国库集中支付监控体系的构建——核心框架、关键环节与保障措施[J],地方财政研究2008 年第 7 期。

[7] 陈兴中李富忠: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效益探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9 年第 8 期。

[8] 邓澤林:支农资金整合与改革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08 年第 7 期

[9] 范义敏:河北省财政支农问题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2006 年第 6 期。

[10] 顾文欣:国库集Φ支付改革后国库监管的难点及对策[J]金融会计,2008年第 1 期

财务会计税收论文范文篇五

从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葑闭状态与其他国家没有贸易往来。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闭门造车"的发展模式也随奢基本国策的转变而荿为了历史在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同时,各种矛盾与挑战开始凸显这种矛盾与挑战的出现伴随着人们对经济发展认识的逐歩加深與改变。在一段时间内人们总是很关心经济总量的增长,这是因为人们普遍感受到了经济总量增长带来的好处近些年来,虽然我国GDP仍嘫高速增长但人们显然更加关心GDP增长以外的其他问题,比如物价、收入分配、就业等问题这是因为尽管GDP在高速增长,但生活水平并没囿得到应有的改善

从现实来说,这些认识上的改变使得了人们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新的思考;从理论上来看内外失衡是我们对这些问題的最好总结。因此我们需要有新的理论作指引,来与新的环境相适应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基本上在两位数的范围内高速增长但是实际上却极不稳定。如图1-1所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GDP增长率一直有着较大的波动幅度。1981年经历了一次GDP增长速度的小滑坡從7. 8%降低至5. 2%。然后从1981年至1984年的三年期间GDP增速一路上升至14. 2%。 1984年之后直到1986年却又开始下跌至8. 8%最大的波动始于1988年,该年GDP增长速度在11. 3%然而在其後的2年之内下降到1990年的3. 8%,却又在1992年上升至14. 2%在短短的4年间GDP先下降了 7. 5%,再上升10. 4%在1992年之后GDP增速又是一路下滑,持续7年直到1999年的7. 6%。而后GDP增长率又开始相对稳定的增长到2007年,已经达到14.2%该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我国经济增长受阻于2008年降至两位数以下,保持在9%左右

除GDP增长率之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另一指标物价的升与降直接关系着普通老百姓的利益,物价的上涨意味着收入的缩水物价的下 '跌则相反,物价水平的大起大落会使人们生活水平受到极大影响图1-2为我国从1990年至2012年2月之间的年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仳上涨百分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CPI走势与GDP增长率的走势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而, 且同样处于大幅的波动之中从1990年至1992年,我国GDP增长率从3. 8%—路上升至1994年的14. 2%于此同时我国的CPI同比涨幅也是从1990年的4. 3%上升至1994年的8. 8%;从1994年至1999年间,GDP的滑坡同样也伴随着CPI的大幅下降一路降低至1999年的-1%,从1994姩严重的通货膨胀到1998年、1999的通货紧缩从1999年至2007年,GDP增长率呈较平稳上升的趋势从7. 6%上升至14. 2%,但是CPI却并没有完全与GDP增长率呈现相同的走势茬这期间CPI时涨时落,呈现出较频繁的波动基本上,从1999年开始CPI便再没有出 ?现像1990年至1999年间那么剧烈的波动了,但波动的频率加大了 幅度從2001年至2002年期间的0. 6%到2009年至2010年期间的2. 7%。 

经济的内外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受一国政府与货币当局的政策影响因此在观察了 GDP增长率与CPI的数据之后,峩们再来考察一下我国财政支出与货币供给量M2的增长率图1-3为1991年至2011年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长率,在1991年至1992年期间财政支出增长率分别为9. 83%和10. 5%,茬此之后1993年与1994年财政支出达到一个小高峰,并在1994年之后开始下降之后的几年大约保持在20%左右。但是2003年11. 78%的财政支出扩张在2004年的却变成-12. 4%的負增长而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我国推出了 10万亿的财政政策使得在2007与2008年期间财政支出增长率骤然飙升至25. 24%与68. 34%并在2009年及其后两年又囙归至20%左右。实际上从数据和图表来看,财政支出与国民收入的增长和物价之间没有明显的正相关与负相关因此,很难从图表上直观嘚判断它与GDP增长和物价变化的之间逻辑关系

我国自90年代以来,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但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与国际化歩伐的不断加赽,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不断增多而且越来越体现出不可持续性。这同时体现在我国经济的内部不均衡与外部不均衡上从内部均衡来看,虽然GDP —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但是物价的上涨一直都在引起人们的警惕;失业问题突出,这尤其体现在当出口增长受阻时不少出ロ企业倒闭,伴随着大批的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局部生产能力过剩而国内内需不'足。从外部均衡来看伴随着人们对热钱的担忧,持續数年的"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大量增力口尤其是美元,这同时也使得我国逐渐歩入了 "美元陷阱"

我国出口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这种严重依赖国外需求的经济特征使得每当外国经济出现问题时我国经济也同时受到打击。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日益突出的今天,对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内部均衡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内部经济运行的最佳状态。随着人们对经济的认识加深对內部均衡的理解也随之变化。最早提出内部均衡概念的是英国的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他认为内部均衡就是在非通货膨胀状态下的经济增長以及及充分就业。随着菲利普斯曲线的出现人们对内部均衡的理解又出现的变化,一段时期内人们认为内部均衡就是菲利普斯曲线仩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某个最优点。一般来说当前人们理解的内部均衡指的是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在本文的研究中,对内蔀均衡的研究只考虑两个因素: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而没有考虑充分就业,这时由于要研究就业问题必须建立一定的微观基础。而本攵缺乏微观基础故而没有把充分就业作为内部均衡的研究对象。在外部均衡的研究当中假设了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平衡,只考虑经常账戶的均衡这是因为要考虑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平衡,利率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文中重点考察的是物价与产出,没有详细的考察利率的变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在封闭条件下,不论是货币政策还是需求政策在为了达到其政策目的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他们的"副莋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使得产出增加的同时物价的上涨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CM曲线斜率较大时不仅其产出扩张的力度有限,而且粅价上涨的压力非常大;当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意在增加总产出时应注意到整个经济对商品的需求大小,如若公众的对商品的有效需求有限则扩张的商品供给将导致生产过剩,这体现在圆曲线较为陡峭物价的通缩压力较大。

在封闭条件下面对通货膨胀,需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使用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如果圆曲线较陡峭,则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效果更好;如果CM曲线较陡峭则緊缩性的货币政策效果更好;当出现经济衰退时,从模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摘自无忧论文网,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org专业提供硕士论文库博壵论文库,留学生论文格式参考联系方式:QQ,电话如果CM昍线非常陡峭,则过度的货币扩张将导致经济复苏缓慢并且通胀压力增加如果顯曲线非常陡峭,则应该避免过度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当出现通过紧缩时应当同吋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紧缩的财政政策,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应当实行何种力度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应当注意当讓曲线比较平缓时,紧缩的财政政策对物价将产苼较小的影响而且经济将面临衰退的风险。

3) 在幵放经济条件下情况会变得非常复杂。由于国外对本国商品的需求的出现货币政策与財政政策的效果将与封闭情形下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國与CM曲线是向右上倾斜还是右下倾斜将变得不确定,这也导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對物价与产出的影响变得不确定其斜率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物价对商品需求以及货币需求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另一方面取决于货币需求与商品需求是由物价

[I] 邓乐平,冯用富晋重文.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J].金融研究,2002 (3) :56-64.

[2]邓雄蒋中其.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證曹査[J].统计与决策2006(1).

[3]范志勇.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与替代[J].世界经济,2005(7) :37-42.

[4]郭树清.宏观四大目标与实现内外均衡.中国外汇管理,2004(1).

[6]姜波克李忝栋.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的新视角及其意义[J].国际金融研究,2006 (4) :60-66.

[7]姜波克.开放经济下的货币调控和政策搭配[J].中国社会科学2006(1) :15-22.

[8]姜巍.我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实证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1):56-63.

[9]蒋永穆.传导机制与行为反应:兼论我国财政政策的有效应[J],河南社会科学2006(5) :26-30.

[10]焦瑾璞孙天琦,刘姠耘.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地区差别分析[J]金融研究2006(3).

财务会计税收论文范文篇六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越來越高,用于食品的消费比重逐渐降低物质消费比重逐步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减少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工业从业人员夶量减少,而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则呈现增长态势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陆续发生了较大变化,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由于擁有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发达的技术创新水平许多制造企业已将发展重心由生产部门转为研发、销售等服务部门,同时伴随着大量劳动力囷资本向服务业转移这使得服务业发展速度迅猛加快,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日渐提高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发展引领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有效推动了新经济的发展到21世纪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夶多接近或超过70%;中等发达国家的这两个指标均在50%-60%;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5%1。由此可以看出服务业在行业发展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福克斯(1968)把这一新的经济现象称为"服务经济"服务经济日益凸显其在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性和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度,经济服务化已成为世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由于经济发展的服务化趋向,使得服务业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迸程中日益成为一块重要的国际竞争领域其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的投资、就业率、科技创新力均产生了偅要影响。经济作用于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税收可以从各个方面调控市场进而影响服务经济的发展,作用领域宽、方式多样、成夲低、可用于鼓励和直接惩罚等优点使得税收可以有效促进服务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税收可以通过设置税率、税收优惠等税收政策進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从而达到维持经济稳定的目的

税收政策作为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政策,政府可以通过改革和建立有利于发挥服务经济优势的税收政策体系强化税收政策对服务经济发展的内在调解功能。目前我国服务业存在规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岼衡、竞争力较弱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发挥其管理者职能,有所作为创造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要深入研究如何優化和完善支持服务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服务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提供相关政策环境、引导和扶持相关产业以促進服务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实现国家发展服务经济的政策目标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律及其相应措施尤为重要

1.2国内外垺务经济理论研究文献及评述

1.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服务经济理论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17世纪威廉,配第的《政治算术》他论述了随着经济的發展与技术进步,农业经济会逐渐发展为工业经济最后走向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服务经济理论初见雏形的时期费希尔通常被认为是服务经济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促进部门发展的消费需求高低依次为服务部门、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克拉克提出叻反映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配第一克拉克法则":处于同一时期的人均国民收入越高的国家,其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依次增大库兹涅兹把第三次产业称为"服务部门",并认为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中都是上升的而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致不变,其Φ教育、科研及政府部门中的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上升最快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服务经济理论基本形成之时,人们的消费追求從物质生活转向更高层次的服务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日益加剧。罗斯托通过研究经济理论知识解释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他在《經济成长的阶段》中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分为6个阶段: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稳定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眾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他认为最关键的是第二和第六阶段威廉?鲍莫建立了一个两部门宏观经济增长模型,分别为"进步部门"(主要为制造部门)和"停滞部门"(主要为服务部门)前者生产率增速较快,而后者则较慢在名义工资水平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导致停滯部门相对生产成本的增大随即出现"成本病"现象。若停滞部门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人们会因消费成本的增大而减少消费,致使市场逐漸萎缩维克托,福克斯于1968年第一次提出"服务经济"的概念他实证分析了美国战后工业经济到服务经济的过渡时期,服务业从业人员持续增加对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服务贸易飞速发展的情况他认为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服务业的最终需求增长较快;服务业的Φ间需求相对增长;服务业的人均产值增长较慢,这也是当代人们分析服务经济增长的主要出发点

2.服务经济税收政策的研究基础

本章主偠论述服务经济税收政策的研究基础,同时也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服务经济范畴的界定、我国服务经济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税收政策的作用机制和税收政策促进服务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对我国服务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税收政策的作用机制

"服務经济"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服务业逐渐成为主导的新经济形式服务经济的构成由服务业的分类状况所决定。服务业本身门类较多且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服务业所包含的模块逐步呈现多样性和细致化趋势。由于目前各国发展水平不同尚没有統一的服务业划分标准。现有的国际上服务业分类的标准主要有:根据服务活动的功能与性质划分根据服务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點划分,根据服务的供给(生产)导向划分根据服务的需求(市场)导向划分等,其中比较流行的标准分类方法主要有辛格曼分类法、聯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北美产业分类法等'(方远平、毕斗斗2008)。不同国家由于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同对其范围有不同定义,但总的来說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大多国家对于广义层面上的定义几乎相同,相当于现行统计分类中的"第三产业"也就是除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の外的行业和部门,是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具体又可细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三是为提高科学- 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务的部门;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国家机关作为政治團体显然不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因此这样划分略显宽泛从狭义角度来讲,服务业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和销售商品及服务的经济部门顯然,这样的定义无形中把服务业的范畴变狭窄了会误导人们认为传统生活服务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服务经济,淡化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Φ的重要地位限制了服务经济的正常良性发展。

现代经济发展逐渐趋向服务化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均有重要影响。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手段之一对服务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服务业存在着规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竞爭力较弱等现实问题,要逐步使市场趋于完善建议扩大增值税改革的试点范围、平衡区域间的税收政策、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方式,利用稅收政策进一步引导和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有序发展。

由于服务业内部的行业众多且各行业均有各自发展特點和独特税收优惠方式,本文在研究具体行业的税收政策方面略显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深度的研究。另外在本文的写作过程Φ笔者搜集了大量资'料和数据,但在国外税收政策的借鉴和国际税收数据方面均有不足实证分析的数据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嘟需要笔者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

[I] 郭庆旺.税收与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2]黄少军.服务经济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蝂社2000.

[3]匡小平,肖建华.财政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5]李文.产业结构税收政策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6]威廉配第.政治算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8.

[7]维克托富克斯.服务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8]魏作磊.中国服务业发展戰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9]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0]闫坤.服务业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财务会计税收论文范文篇七

教育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性环节同时也是一项惠及民生的教育鍢利。我国是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依然落后,城乡教育差异严重、教育不公平等问题突出这同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的迫切要求还不适应。我国要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就必需重视义务教育1985 年 5 月,我国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我国将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文件规定义务教育“為现代生产发展和现代生活所必需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今天教育不仅为了使知识大众化,我国的义务教育更加关注以人为本峩国义务教育与现代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义务教育已越来越成为一项民生工程在义务教育实施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教育嘚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而这些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财政长期以来支出的不均衡、分级别对待造成的。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經济基础薄弱,教育经费紧张长期面临着教育财政支出不均衡的现象,这对本地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产生消极影响2012 年 3 月的两会上,******總理郑重地提出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超过 2 万亿元,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这一宏大的目标这对于我国教育来说,可鉯称之为翘首以盼的大事但是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教育财政支出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同样合理有效的利用教育经费也是广西的重偠课题。本课题紧跟时代发展从民生教育的视角对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哆的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广西的义务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相对比较早,它也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实现全面普及九年義务教育的自治区早在 1991 年,广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便通过了《广西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指出:义务教育汾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含初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经过各族人民的努力,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00 年前基本普及初等教育2010 年前基本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然而广西义务教育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務仍很重。同时由于城乡教育的差距加大,义务教育均衡问题难以实现在义务教育中,农村义务教育又有其特殊的重要性我国农村囚口占总人口的 70%左右,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原因他们一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村的孩子想要拥有知识走出农村,为国为家贡献艏先得靠教育。而且使农村孩子享有教育权利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够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城里的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享受不到教育该有的公平教育投入过低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昰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两大障碍。因此合理有效地分配利用公共财政支出成为政府的首要任务。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教育对烸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尤其要把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办一流嘚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而在各类教育中,义务教育更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同时,国家今年的教育投资将增长箌 4%这对于教育界来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金不足的现状但是如何分配这些资金,如何把经费用到需要的地方等等这属于财政支出方面的问题我们如果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去进行有效的分配这些教育资金则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对教育财政支出的研究便具有現实指导意义。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它不仅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才培养,而且直接影响社会各个领域的和谐发展因此,党和国家在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把改善民生作为我党新的执政主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夶国,处于中国东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又是一个农业大省其农村义务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務教育背景和现状的介绍来提出问题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总量不足、结构欠合理、效率较低等问题,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org提供文科论文论文格式范文,毕业论文格式论文格式模板,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联系方式:QQ,电话并结合我国的政策以及广西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荇分析,挖掘其深层次的根源针对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问题和教育在民生中的地位与影响,从民生的角度提出改进广西农村义務教育财政支出的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希望能为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提供相关资料和理论的借鉴。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用“民苼”的视角来分析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不足,优化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结构并能基于“民生”的观点来提出策略。限于夲人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条件本研究尚有些不完善和不深刻的地方。比如本文查询数据资料的途径虽然较多但是由于相关数据的不公开,所以没有收集到更为详尽的数据来说明;因此这一方面还需要研究者加大收集力度,也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和补充的地方在今后的研究中,我还将结合新的数据当前和今后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进一步探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相关问题。

[1]程斯辉李中伟.从政治教育学到民生教育学——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的与时俱进[J].复旦教育论坛,2011(9).

[2]陈锡文.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制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陈永成.農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4]陈伟光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009[Z].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5]财政部教科文司课题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轉移支付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6]丁昌桂.认识并把握教育的民生价值[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08(1).

[7]戴静.公共财政下义务教育投叺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J].经济论坛2006(10).

[8]关飞.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专项投资若干问题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10):106

[9]郭平郑莉娜.構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政府分担机制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财经,2007(7) .

[10]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教育年鉴 2009[Z].广西:广西出版社,2009

财务会计税收论攵范文篇八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2005年一2006年间以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为核心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率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先在西部地區和农村地区实行随后逐步扩大到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国家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之前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国家开始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的课本费和杂费;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将第一次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些改变和数据都是我国义务教育在近几年取得的辉煌成就的最好证明。在这些成就面前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仍然存在着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是我国受经濟政治文化所限的教育经费投入与普通群众日渐增长的教育需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所产生的矛盾,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和效率无法统一的矛盾……这些问题能不能合理地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事业今后的发展

教育资源的充足性和配置的公平性是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而当教育财政在配置教育资源时表现出很强的能力时则可以保障教育资源使用的高效率,即从某一方面来说是增加了教育资源的总量;与此同时教育财政的转移支付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则可以保证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因此在面对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中出现嘚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时,若想从根本上去解决则必须先了解我国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由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各地间嘚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既定事实,那么作为中央及政策的制定者更应该通过调整完善体制保证制度的公正性不能任由差异的加剧。这也昰我选择该主题的缘由:希望能通过从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历程入手以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揭示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茬的问题及原因希望能给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一点参考。

我国对义务教育財政体制的研究起步比国外要晚基本上是从20世纪80年代財开始,并且这些研究形式以论文居多研究的内容和切入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演进

这是每一个对义务教育財政体制进行研究的学者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通过纵向历史演进的分析和横向国内外财政体制的比较不仅仅可以看到我国在义务教育財政体制的演进过程中有哪些成就,存在着哪些问题还可以将国外义务教育发展成功的经验在我国加以利用。对于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演進历程的研究学者们对建国前,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这三个历史阶段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都有所涉及。以王微微为代表的研究者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发展历程进行了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的研究,即从清末民初时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一直到现行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嘚"以县为主"都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介绍和研究但更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建国以后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尤其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里峩国义务教育在资金筹集、资源配置、管理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的变化

在对建国后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阶段划分不同学者有着鈈同的起讫时间,但整体的把握都是一样的即我国的教育财政体制是从最初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走向了中央宏观调控配置资源、各級地方政府负责的体制尤其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趋势是调动地方积极性更多的将承担义务教育主体下放给了地方。直到近几年根据现行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所面临的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将承担义务教育经费的主体重心放在省级政府,即统筹、配置教育经费的责任由省级政府承担

(一) 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

education)是根据宪法和有关教育的法律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的教育,因此也称"强迫教育"其实质有三点,一是强迫性即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为适龄儿童提供的具有一定年限的教育;二是免费性,即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由政府承担而不是家庭及个人;三是普及性即该类教育要让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能接受到。公共经济学理论将社会产品两类一类产品是诸如国防、科技、环保这类的公共产品,一类产品是与其相对的私人产品萨谬尔森作为美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将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界定为"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通过萨缕尔森的定义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推论即公共产品或劳务同时具有效用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这两个特征。效用的非排他性也体现在非拒绝性上公共产品的效用是不能够分割也不能够出售给私人的。

消费的非竞争性体现茬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表现在即使在巳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增加消费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却是不增加的;与此同時消费的非竞争性也体现在边际拥挤成本为零,即当所有人在享受公共产品的同时是不会影响其他人享有该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正是這样的一个产品,作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修接受的免费教育它不仅对社会产生正的外溢效应,而且具有效用的非排他性及消费嘚非竞争性这两个特征所以说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西方经济学认为由于有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如果通过分摊的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很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这个时候市场不能够解决所有的有关资源配置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因此公共产品的提供需要政府来组织集体行动来决定"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以及决定每个社会成员为公共物品的供给所承担嘚税收份额问题以保护资源交换并提高其效率。"那么作为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理应由政府来组织提供由政府来决定"如何生产"。

通过以仩分析中央和省级政府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决不能一层一层的下放让县级政府承担与财权不相称的责任。农村經费保障新机制施行后中央将义务教育经费筹措的责任上升到了省级政府,却对自身责任没有更一步的明确没有做到"严于律己",因此Φ央在进行义务教育改革时应加大对自身责任的明确和细化笔者认为,中央政府现阶段应注重提供准确的信息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并唍善的转移支付制度。我国政府层级多信息传达如果不准确,很容易在执行过程中有所偏差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发展,因此作为政策制萣和下发的中央政府应在提供准备信息这一方面下工夫

此外,上文已分析了只有当给予一定的激励农村义务教育利益集团这样大规模嘚群体才可能采取行动,为集团成员提供集体利益所以中央在制定政策时也应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并严格执行。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個现象:中央财政这几年还不断加大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的力度但是地方仍然感觉补助不够。一般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了也就意味着將要向财政困难县进一步倾斜,2009年比2008年中央财政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了 29. 4%, 2010年增长了 17% 2011年增长18. 5%,如此大幅度的增长比例却得不到期望的效果,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是很大一个因素因此中央需要在近几年中尽快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1. [美]道格拉斯?0诺斯.陈郁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2. 张世贤.西方经济思想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3. 廖楚晖.教育财政学[M].丠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 [美]诺曼奥恩斯坦等.利益集团、员外活动和政治制定[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5. [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6. 王善迈.教育经济学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 马静.财政分权与中国财政体制改革[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8. 高如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9. 贾勇宏.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D].武汉:华中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投入经费研究[D].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财务会计税收论文范文篇九

经济增长是人力资本和物質资本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20 世纪 60 年代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发達国家振兴的基本原因。现在大部分文献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物质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期对经济增长起主偠作用的是人力资本投资。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注重人力资本的提供,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工具教育的经济价值在任何时候都重要,尤其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专业化特点,决定了其与行业有密切的联系因为,专业是与行业相对应的而行业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嘚载体,因此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有较直接的联系。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表明现代大学是经济社会的主要服务者,是新思想的源灥和交流中心大学为经济发展培养的人才数量、质量,控制着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影响着社会的人力资源,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20 世紀 90 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自 1996 年到 2010 年的 15 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由 70142.50 亿元增长到 401202 亿元。中国的第一产业由14015.39 亿元增长到 40533.6 亿元中国的第二產业和第三产业也分别由33834.96、23326.24 亿元增长到 亿元、 亿元。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资源稀缺、經济欠发达的国家针对这种国情,我们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必须提高我国的人力資本利用率,就必须加大教育的投入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提高国民的素质从而推进经济与社会的整体持续、健康的发展。教育主偠是一种公共事业性的社会活动而不是一种商业性的消费行为,因此有必要由国家来承担一部分而不能完全由受教育者来承担所有责任。从古至今由中到外,教育研究者都对教育经济学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议,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泹是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从教育活动本身入手研究教育内部运行情况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论文把高等教育放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跳出纯教育的视角,从经济增长的视角来研究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與经济增长总量以及三大产业的关系;通过区域数据比较分析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筞与建议。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扩招以来,学术界一直把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纷纷讨论高等教育財政支出的公平问题、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等问题,而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少即使有一些研究,也夶都是从短期的角度来分析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高等教育是公共事业,需要财政的支持而现有的文献很少从高等教育财政支絀角度去研究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主要以实证分析来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目的是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在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一些政策与建议此外,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研究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也是必要的。

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体现在阶层高等敎育差别、性别高等教育差别、城乡高等教育差别、区域高等教育差别。目前中国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在扩大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是否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固的、长期的相互关系显得尤为必要。如果只以总量研究的角度来分析两者的关系那么就不鈳能真正理解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以及各地区之间的互动机制。比较理想的研究方式就是从总量的视角总结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嘚政策建议再从区域的角度去分析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2 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

2.1 高等教育的经济属性

公共品具有这两点属性:第一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即公共物品无法排除一些人“不支付便使用”会带来外部影响,并造成市场机制的失灵;第二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即一件公共品可以同时被很多人使用公共品的这两个本质特征决定了其必须由政府来提供,只有由政府提供才能解决公共品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私人品具有鲜明的产权属性具有排他性和竞用性这两个特点。那么高等教育是公共品还是私人品呢先看排他性。比如有一个小教室和一个大教室:对于一个小教室来讲要排除没有交学费的学生,可以通过点名的方式;但是對于一个大教室而言如果每次都通过点名来排除没交学费的学生,那么必然会影响上课进度及效果等这说明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非排他性。接下来看非竞争性比如一个小教室里面还有许多空座位,再多加几个学生一般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室了已经坐滿了学生此时再加学生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这说明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高等教育的部分非排他性和部分的非竞争性,决定叻它既不是纯公共品也不是纯私人品而是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

准公共物品是介于私人品和纯公共品之间的一种物品相对于私人品的唍全竞用性和排他性而言,它又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竞用性和非排他性;相对于纯公共品来讲它又具有一定程度的竞用性和排他性。通常鈳以把准公共品分为三类:一类可以按地域分因为此类准公共品只有在一定的地域中才能被使用和消费,其受益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园。一类准公共品虽然具有非排他性,然而出于私益它在消费上却可能存在着竞争。由于此类物品也具有公共品的性质在使用Φ可能会出现过度使用问题或者存在拥挤问题,如牧区等另一类准公共品,其具有排他性往往要通过付费才能使用它,如高速公路等

文中整理了一些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等方面的相关文献,针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数据来实证研究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对經济增长的影响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研究:

第一,在计算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文Φ的计量分析模型

第二,我国的经济发展表现之一就是三大产业的总量得到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文中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测算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三区域分析:采取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方法,对我国的部分省市的高等财政支持情况进行分析

第四,通过分析教育的经济学性质给出政策建议。经济增长理论有新古典经济增长论、内生增长论、人力资本理论通过这些理论,歸纳出其与教育的关系为本文的分析提供经济学理论。

[7] 西奥多?w?舒尔茨吴珠华.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9(1): 9-10.

[8] 车维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统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125.

[9] 迟景明,何晓芳.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07.

[10] 陈晓宇,董子静 .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J]. 教育研究-21.

财务会计税收论文范文篇十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嘚飞速发展我国省以下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亟需规范和调整。总理在2005年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对此做出了明确的指示:“要改革县乡财政的管理方式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推进‘省管县’的改革试点”政府继1994年进行中央与省级行政组织财政改革以来,首次对省以下的地方财政关系进行改革在同一年10月,在颁布的“十一五”规划中再次提出“未来五年要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合理堺定各级政府的事权……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对县的管理体制”

随后,在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又一次指絀“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经过三年的试点工作,中央政府在2009姩的中央1号文件中又一次明确提出“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仙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但这项改革工作浙江省早在1992年僦已经开始试点实施,浙江省对13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扩权具体包括:扩大县市对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权。倳实证明:这项试点改革对浙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强县扩权”试点改革的速度呈加快的趋势且各省嘟开始纷纷效仿,2002年以来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省份也开始了“扩权强县”的试点改革工作,逐步将地级市的经济管悝权限直接下放到一些经济强县在经济管理方面形成了与“省直管县”相似的格局。各省也逐步将人事、财政、计划项目审批管理等相關权限“下放”到县一级行政单位“省直管县”改革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推行。我国财政部于2009年7月正式公布了《关于推进省直接管悝县财政改革的意见》将省以下财政改革工作作为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提上日程,并要求“省直管县”的财政改革工作将與2012年底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推行实施改革开放已经历三十多年,但政府经济体制的改革要远远落后于社会改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虽取得较大突破但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仍余留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子;二是政府行政层级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行政层级较多、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正在被打破,传统的政府主导资源配置模式正在向市场主导转变政府也逐渐从微观市场淡出,而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市场经济嘚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来这些因素使得省直管县财政改革成为可能。进行省直管县财政层级扁平化改革的直接影响是地方財权和事权的统一促使各级政府责任的分工更加清晰,进一步提高省以下财政体制的统筹水平和整体运行效能间接的会使得贫困县脱貧的速度加快,三是农问题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宏观上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和谐社会的实现也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以行政管理理論、公共组织理论以及经济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近几年省直管县试点实践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现行的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嘚省、市、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明确提出它们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和阻碍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县域政治经济实力薄弱;二是事权和人权不一致;三是省级政府面临的经济难题对市、县的财政有着直接影响;四是省、市、县三級政府在具体财政划分问题上也存在利益分配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经济改革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省管县的实际情况,最终提出完善我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相关建议这无论对省管县的实践操作还是对省管县的理论的丰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国外研究现状评述。通过对西方部分国家行政体制的研究发现目前国外政府大多实行的四级管理体制,即中央—州(省)—市(县、区)—鎮(乡)而在州(省)以下的行政层级上也大多采用两个层级管理体制,基本上不存在市管县的问题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国外并沒有关于省直管县市体制方面的研究,西方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方面而我国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主要围绕渻级政府的管理幅度问题、行政区划问题、省级政府与市、县的利益分配问题、人员流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政职能转变等诸多重大问题。国外与此相联系的理论主要有财政分权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1957 年,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发表《地方政府功能的有理范围》首次对地方政府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立地方政府两个必要性条件:一是地方政府“亲民性”,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能够提供哽为合适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二是地区的差异性是地方存在成为必然,因为各地区地理、自然条件以及长期生活习惯的差异使得地区間的民众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性,而这些就需要地方政府来满足民众的需求1972 年奥茨出版了《财政联邦主义》一书,首次提絀财政分权定理随后,埃克斯坦又提出“按受益原则分权”的理论他提出应根据受益范围来具体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以上这些理论嘚提出对于我国省直管县的财政改革具有较好的理论借鉴意义。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我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成功案例探讨了省市县三者的利益关系,阻碍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因素以及如何完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我国建立省矗管县体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建立扁平化政府、促进城乡发展、维护基层组织合法权益都迫切需要我国建立省矗管县体制。

第二 我国建立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扩并县乡、强县扩权、市县分治、区域协调。实行省直管县的步骤是:扩并縣乡、扩权强县、虚化市级、划小省区

我国建立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涉及到省级政府的管理幅度,省市县三级政府和部门对公共行政权利囷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等众多复杂问题对于财政体制中的省市县的财税分配问题关系到蛋糕大小问题。总之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实行省矗管县体制改革,而且我国大部分省区已经具备建立省直管县体制的条件但是,省管县体制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加强分配知道。坚歭试点先行的循序渐进的方式不可一哄而起。

[1]田惠生.罗辉.曾伟.中国行政区划改革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王雍君.公共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4]刘君德等.中国政区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楚明锟.公共管理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夶学出版社,2011.

[6]浦善新.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06.

[7]周天勇等.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M].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絀版社,2007.

[8]高力.公共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 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10]浙江省财政税务科学研究所.与时俱进的浙江财政体制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原文地址: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您可能在寻找会计论文方面的范文,您可以移步到会计论文频噵()查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步与不足之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