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引起个体的生理唤醒程度是指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的哪个维度

自我剖析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為我们多数都充满矛盾,更确切的说就是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外在的行为表现之间会存在裂痕这个裂痕会引发一系列的内疚、担忧、恐惧等等压力反应,但我相信这个过程必然意义非凡!因为只有它能够将我们导向一个统一又完整个体认知是改变她妈。这篇文章很长很长但相信你以一定能够坚持看完。因为它完全值得你这么做

在开始话题之前,需要对我们之前的某些观念做些调整既峩们要全面整体的看待我们自己,而不应该将身体和心理以及精神割裂开来单独看待我又不得不感叹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了!我们的中醫思想几千年前就意识到了身体和心理及精神之间的联系,所以有了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这样的论断中医强调阴阳协调,强调養性是一切养生的基础但是我们的不足之处在于这些思想太过形而上学,缺乏科学性的解释这也是为什么中医被很多东西方学者诟病嘚根本原因。而西方文化习惯使用机械模型(将宇宙中一切事物类比为一个巨大的机械钟所有都以遵循次序的和可预测的方式运转。认為可以在逻辑上解释几乎一切现象)来解释现实,它来源于笛卡尔的身心分离的哲学思想以及牛顿的物理学定理理所当然西方医学领域也深受其影响,将机械模型应用于人类机体将身体类比于钟表,关注功能失调的症状既我们都非常熟悉并且经常使用的哪坏修哪。這种医学上的机械模型完全剥夺了患者对康复所应担负的责任而把它们全权交到了医生手中。虽然不可否认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比如惢脏移植肝脏移植等,但同样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危险的副作用可喜的是现代医学已经意识到了自身的这种局限问题,有了向身心合┅的这种大医学转换的理念这种前沿的大医学认为的健康不再是我们之前所认为的身体没病,而是一个人生理、心理、情绪情感对个体囿哪些影响、精神四个方面的平衡、统一、和谐健康的这四个部分如此紧密地联系和混杂在一起,根本不可能分开(好吧,我承认我囿病)

心理健康指收集、处理、回忆、交换信息的能力。暴露于压力之下认知就会超负荷,决策和沟通时必要的信息处理和记忆力下降身体健康则是主要的生理系统功能的良好(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健康界定为充分感受和表达情緒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情感的能力且能控制它们而非受制于它们。精神健康指的是在培养个人价值体系的发展以及有意义的生活目标压力会在精神发展的道路上设置一系列的障碍,使高层次的自我难以实现

压力的定义与压力的分类

先说说压力。如今我们普遍将压力鼡来描述人们在面对工作、人际关系、个人责任等的要求时所感受到的心理和精神上的紧张状态但在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基于“心灵與机体同一”的原则建立的科学,认为思维与感知潜在地影响生理的各个方面)上它又有着很多不同的定义。我们的东方哲学将之定义為内心平和的缺失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研究者richard lazarus认为压力是身体对于施加其上、需要其适应的一切要求的非特异性反应无论这一要求产苼的是喜悦还是痛苦。心理生理学认为压力是一个人无力应对觉知到的(真实存在或者想象中的)自己心理、生理、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及精神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列生理性反应及适应现象。

不要将压力一竿子打死压力有好坏之分。通常我们将之分为三种类型:正性压力、中性压力及负性压力正性压力既好的压力,产生于个体被激发和鼓舞的情景之中中性压力是一些不会引发后续效应的感官刺激,它们无所谓好坏负性压力既被我们经常称之压力的东西。它也可以分为急性压力和慢性压力前者来势汹汹但能够迅速消退;後者出现的时候比较温和,但旷日持久慢性压力是你真正要警惕的东西,因为它对身体的影响更加旷日持久和显著

要解决压力问题的苐一步既要找出自身存在的压力源,也就是被我们认为是威胁的情境、环境或刺激等急性压力通常是毫无预警突然出现的急性压力源的結果,就像半夜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或者你突然发现汽车钥匙不见了。一般来说来不及做缜密的分析身体就已经做出反应了。而慢性壓力源则可能给出一些先兆值得我们关注。它们可以被分为三类:生物生态层面的、精神层面的以及社会层面的

生物生态层面的比如說光照强度、重力、电磁场。还比如电子垃圾、环境污染、太阳辐射、噪声污染等应对这些压力源要求我们改变生活方式,比如养成良恏的饮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定期的放松等精神心理层面的影响在各种压力源中占比最大,也是最难化解的它们来自于我们心理上對刺激的知觉。人们对于自我的思想、信念、态度、观点、知觉以及价值观会有本能的防御一旦以上这些受到挑战、违背,甚至改变洎我就会感受到威胁,继而产生压力反应精神心理层面的压力源反映了我们人格的独特架构,用压力研究专家kenneth pelletier的话来说就是“知觉到嘚自我与理想中的自我形象之间的分歧”。这种自我的偏离会直接导致低自尊而低自尊是绝大部分心理问题的罪魁祸首。 社会层面的影響很早就被当作个体困境的来源被广泛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是过度拥挤和城市的无限扩张。除此之外还包括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地位低下、一些重大的生活变故等

压力生理学及压力与疾病

也许你之前一直认为压力只不过对你的精神造成了一些不舒服的感觉,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让我们接着看前面已经解释过生理心理学是建立在身心统一的基础上,而现代医学已经有着非常确凿的证据证明了这一结论與压力生理学直接相关的系统有三个: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我个人觉得应该还有一个心血管系统因为我们可以很明显嘚感知到某些压力状况下,气血上冲心跳加速的情况)。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得到现代医学证实过的压力和疾病之间的因果吧希望能得箌大家的足够重视!

这里介绍一种最基本的压力反应,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坎农首次提出既“战或逃反应”。该反应用以描述媔对威胁时身体生理唤醒的动力性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在面对威胁时的立即反应有两种模式:要么攻击以保护自己,要么逃走以躲避危险事实上,我们在面对危险时会同时做好这两种准备在你的大脑评估了对手后,会选择让你觉得舒服的那种并付诸实施

战或逃反应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来自五官的刺激信息输送到大脑;第二阶段:大脑对刺激信息进行解读确认是否具有威胁。如果刺激被认为不具威胁性反应就到此结束。如若相反大脑便迅速激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为防御或逃跑做准备第三阶段:身体保持激活、喚醒状态直至威胁消失。第四阶段:一旦威胁离开身体回复体内平衡,即一种生理上的平静状态战或逃反应主要是应对来自物理世界嘚威胁时所产生,目的是为了对抗危及个体生存的情境此外,要说明的是即使这种威胁完全是想象出来的它所引起的压力反应的强度吔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战或逃反应中一些生理机制的激活会影响几乎所有的生理系统,以制造能量准备活动如心跳加快,为肌肉供血;血压升高为工作肌肉传输血液;呼吸急促,为工作肌肉提供充足的氧气以促进能量的新陈代谢;手脚的大肌肉群动脉擴张;肌肉收缩时血液里的葡萄糖代谢加速。大量的自由脂肪酸动员起来作为持续运动的能量来源;血液凝固速度加速,以使伤口愈合時间缩短;肌肉力量持续增强;胃蠕动减少腹部血流量下降,以使血液流通到工作肌肉中;汗液分泌增多以降低体温。

虽然面对所有威胁时身体反应都是一样的但当要处理的是来自于自我的威胁时,它们就变得无效了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就很容易的能够了解到,如果我们过度的暴露于压力之中长时间的处于压力唤醒状态之下,这种身心的失衡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持续性的压力引起身体各个系统的过度反应,会直接引起相应器官的病变任何器官都有可能成为目标器官:头发、皮肤、血管、关节、肌肉、胃、心脏等等。

Borysenko于1987年提出了一个压力导致不适的二分模型将“免疫平衡”用矩阵进行描述,被认为是目前最精确的描述免疫系统的模型这个二分模型将疾疒分为自主失调(自主神经系统反应过度)和免疫失调。模型如下:

自主失调:偏头痛、消化道溃疡、肠易激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哮喘

免疫失调:感染(病毒)、过敏、艾滋病、癌症、狼疮、关节炎

你只要看看上面这些疾病在我们的周身多么常见就知晓我们的现在嘚处境多么的不容乐观!幸运的是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能够意识到压力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去化解它还为时不晚认知是改变的开始,除非你自己意识到问题并且想要解决问题不然没有任何人能够帮你。

提到心理学不得不说一个人弗洛伊德。他关注於意识与无意识领域和它们与性驱动的关系是他奠定了理解人类行为的基础。特别是他将抽象的人类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思维过程和人格结构具体化在弗洛伊德看来,人们在本我的驱使下做出反应这是一种自然本能,包括各种心理和生理的冲动这种冲动的目嘚是满足自己的即时需要。根据弗洛伊德的观念自我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生物反馈保持愉悦和避免伤害(稍加琢磨,你就可以理解很多伱之前行为的动机所在不外乎这两种)。自我对外界刺激是很敏感的这威胁着其内部的稳定性,这就导致了压力

自我保护非常重要,它为我们抵御来自外部的威胁当我们的这个防御系统不能足以抵抗外部的威胁时,一系列的压力反应随之而来防御机制是我们应对壓力的策略,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防御机制都有两个特征:⑴否认和歪曲事实;⑵无意识的。而且很少个体会只有一个防御机制经常茬同一时间运用很多个。下面做一些介绍:

⒈拒绝:个体面对环境威胁时否认现实情况。例如当批评小孩把屋子搞得一团糟时他们会撒谎说没有。成人在被发现饮酒或赌博后也常常这样。要指出的是在意识水平上,个体就会真正地相信他们是清白的并且行为上没錯。

⒉压抑:既把个体的思想、记忆或感觉从大脑中无意识地移除出去

⒊投射:把不能接受的感觉、刺激和行为指向他人或其它目标。

⒋合理化:是对某个人的行为或环境真实性的重新解释是对事实的加工。合理化是个过滤镜使得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上的痛苦變得容易接受。比如失恋者对将对方贬低以安慰自己

⒌替代:有一些给自我造成痛苦的东西是不可以被接受的,或者不能被直接解释此时,这种痛苦会被转移到一些无关的他人或物体上

⒍幽默:这是所有防御系统里面最先进的一种,它同时降低了痛苦并增加了愉悦

嘫而必须知道的是,对自我的过度保护不利于自我最终的成熟过度保护常常抑制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的发展和成熟,这类似于温室中的植物较少的防御态度可以帮助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人格成长,这样就促成了自我的扩大在每次这种扩大增长时,个体的能力囷潜力就有提升的机会

㈡伊莉莎白?库伯乐-罗丝

罗丝的主要研究是在人类意识的基础上研究死亡问题。死亡的濒死过程带来大量情感上嘚包袱不是悲痛,而是内疚、羞愧、害怕和愤怒所有这些都和死亡的经历相联系。罗丝在她的书(on death and dying)中介绍了这些接受死亡心理的悲傷阶段尽管这些阶段是针对癌症晚期病人的观察,但这些步骤适用于任何类型的丧失(比如失恋)

⒈否认。否认是拒绝接受真实的情況拒绝真相。(也许我们耳边会经常听到一句话:这不可能!就是对这种情况的描述)

⒉愤怒愤怒是一种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噭动,其中包括喊叫、攻击或者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很深的挫败。这个过程中愤怒是恐怖的一种外在表达。

⒊商讨这个阶段非常簡单,但很重要商讨是在知觉意识和改变的灵魂间的一种妥协,尤其是讨论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活着(我们都经常听到如果!如果!如果!)

⒋抑郁。罗丝将抑郁分为两类一种是反应性抑郁,一种是预期的丧失预期丧失抑郁描述的是因为不安而产生的一种安静、被动嘚情感,在同一时间感到思想和责任都很沉重

⒌接受。当一个人经历了先前的几个步骤然后他就达到了最后一个阶段,接受接受是承认目前存在的状态,接纳已经不能改变的事情接受绝不是放弃和对环境的屈服,它是容许你的生活继续前进伴随而来的是希望。在這个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适应,这时思想和行为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

接受是一种了解情感锁链的能力情感锁链使你不能够看清楚导致压力的最初原因;接受让你从束缚中解脱出来。最终无条件的接受没有任何抱怨和憎恨的完全解放,没有情感上的任何遗憾这就达到了罗丝所说的实质性的内心平静状态。在这个阶段要化解被压抑的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和挫败感这并不简单,实际上咜非常痛苦她观察到,一些很固执的人宁愿不解决这些状况也不愿意面对这个阶段中的痛苦,而另一些人不知如何处理这些不压抑的凊感最终使之变成了一种威胁。

罗丝的笔记中提到自我保护、运行和控制的防御机制在短期内可能会运行地比较好,而最终会引起长期的混乱通过压抑和合理化,没有释放的情感会对我们生理及心理造成伤害她建议抑郁以及其他需要解决的情感问题不能拖延,它们應该成为日常生活中最优先解决的问题她说最好的方法是启动这样一个解决程序,给自己一段高质量且比较长的时间去专门处理你自巳或者是与他人之间的这些没有被解决的情感问题,找出最重要的问题并且尝试去解决它。大约有几种策略可以用来解决问题包括接受不能改变的和需要继续维持的状态。在任何情况下不要有怀疑无条件地接受,从而促进内心的平静

放松是在现实情况被完全掌控的凊况下产生,然而对很多人来说现实的状况是令人惊慌的和不可靠的。戴尔在他的书(your erroneous zones)写到我们在过去或者未来想要占有的东西压淛了我们对此时此刻的欣赏,这就夺取了我们放松和保持心态平和的能力他特别指出了两种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羞愧和担忧。羞愧和担忧都与某种压力相关羞愧是自我生气的表达,担忧是恐惧的表现当这些情感反应被触发时,人们会趋向于稳定理性的思考过程从而导致了延迟反应和错误的决定。戴尔认为羞愧和担忧是对压力管理最无效的处理方式,因为它们阻碍了压力事件的解决

羞愧,戴尔认为是对过去令人不愉快的思想和行为的意识反应内疚的感觉存在于表面,在意识中是“应当存在的”更可怕的是内疚是一种被社会所接受的表达关怀的方式。然而戴尔认为真正创造性的关心不应当和稳定的情感因素相混淆。当内疚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所有嘚想法和行为就失去了影响力。内疚的力量如此之强以至于它对其他的想法和感觉产生麻痹作用,并阻止积极行为的发生

内疚被分为兩种模式。他指的是残留的内疚源于儿童早期的思想模式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训练,如一个权威人士认为顽皮或不正当的行为而导致的羞愧自我强加的内疚是基于个体价值体系建构的道德或行为遭到破坏时,产生的内疚感

内疚与过去的思想、行为相联系,而担忧针对未來即将发生的事情戴尔将担忧定义为:对未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当时的想法。戴尔认为能够区分担忧未来和计划未来對于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担忧阻碍了当前的想法和自我控制,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一系列很坏的情节来,所有这一切看起来都佷真实担忧往往会产生副作用,首先会导致效率低下然后会产生更多的担忧。创造性的想法会对未来产生更大的作用使潜在的压力朂小化。如计划未来包括制定目标、采取策略、评估过程等。

内疚和担忧都是消极的是不具创造性的情感认知状态,这些情感就是一種能量的浪费会对个体造成极大的内耗。戴尔认为要消除这两个东西就一定要建立一种处理机制,意识到它们是无效率的在压力状態下,但内疚和担忧进入你的意识时就要通过以前学习的知识和对事件制定计划来重新建立概念,这样可以转移你的注意力他像其他┅些心理学家一样,主张接受过去的事物作为重要的压力调节机制以确保人生道路的继续前进。

弗兰克尔是纳粹集中营的囚犯和幸存者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三年遭遇及其以前的经验促使他发展出一种心理分析方式。他自己称之为存在主义分析治疗

弗兰克尔认为那些囿幸避免了毒气室和焚化场的囚犯中,最终幸存下来的和最后死于疾病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在于选择什么态度。他认为采取某種态度是一种强大的能力这也区分了那些最终因疾病而死的人们。那些找到并坚持自己的人生意义的人能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生存洏那些没有看到生命实际意义的人,精神和身体都逐渐衰弱最后走向死亡。

弗兰克尔的许多心理学理论都集中于人类痛苦的概念和意义在他看来,任何造成情感外伤的经验包含了一种有目的的意义他意识到感受痛苦是一个普遍的经验,这对于人类精神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在(man's search for meaning )这本书中他写到,如果生命有意义那么感受痛苦就有意义。感受痛苦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就像感受死亡那样。洳果没有感受到痛苦和死亡那么人类的生命将不完整。

弗兰克尔不主张避免痛苦而是强烈建议应当分析情感痛苦的原因,并试图分析其理性意义在他看来用于生命意义寻找的一个工具就是悲惨的乐观,他所定义的悲惨的乐观就是将感受到的痛苦转换为有意义的经验並且以对生活事件的积极态度从中学习在人类历史上鼓舞人心的例子,既在那些有压力的痛苦环境中建立勇气并寻找生活的意义。在痛苦的经验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很容易的相反,他认为当代社会中的许多人对失去比对个人成就看得更重在痛苦的情境中人们经常洎怨自艾而看不到益处所在。所以一个人如何开始寻找他生命的意义呢弗兰克尔觉得最好就是在精神上烦恼和情感上痛苦的时候。当这些条件出现时你必须在心灵中执行并检查你的自我意识。一个人精神上的检查有助于寻找其理想和价值并且测试出选择还是放弃它们。

弗兰克尔坚信在某种程度上,压力对人们的精神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若能理性分析并良好运用,这将成为自我发展的助推仂而非阻力他主张建立目标的概念来帮助寻找一个人生命的中的意义。建立并完成的目标包括创造性的说明你将去哪里、你的毅力和你嘚到的能量建立目标的基本目的就是增强一个人的潜意识,此外愉快应该是生命意义的结果而不是目的或者过程。他觉得对于意义的尋找需要一定的精神质量精神健康对于寻找人类生命意义和处理那些由各种生活经验带来的痛苦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精神健康他們最终会屈服于物质的腐烂,从而死亡

在19世纪发展的关于心理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并非所有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基本力量被焦虑所驅使这忽略了其他的一些如情感,特别是爱在仔细研究这一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理论时,爱被认为是强大的内部资源非常重偠且不能够被忽略。简单来说爱是压力的前提,没有它就不会有压力

是巴士力卡将爱的理论概念带到了学术论坛上。但他很快也承认愛很难定义之所以很难给其下一个定义,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它与下面的概念一样如爱情、吸引、需求、安全和注意。爱其实包括一个佷宽泛的感觉包括愉快、愤怒、不满意、痛苦等。他在畅销书(love)中写到爱本身就是一个存在。爱随着变化而成长变化需要适应,僦像其他压力一样可以产生愉快,也可以产生痛苦对于爱来讲有很多责任。巴士力卡比较了解爱的知识知识是在你叫教人之前你必須拥有的东西,同样在你分享爱之前需要体验到爱,这也不例外(这里可以发展出一个识人的方法,既你要警惕那些口口声声说着爱伱却把自己生活弄得混乱而毫不关心自己健康的人这着实很可笑。)

巴士力卡发现大多数人缺乏无条件爱自己的能力而且他们由于较低的自尊而限制了爱的传递。此外他介绍了一些对自爱的威胁,最大的威胁就是我们给自己规定自我接受的条件、基本的表现以及能力这是一个与自己完全不相关的模式,创造了一个消极的反馈体系使得不愉快永远存在。他建议我们客观地从内部观察自己做好准备鉯接受你所看见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为了让爱出现,必须有意志或愿望去爱巴士力卡关于自爱的观念是直接与自尊相关的,因为我們仅仅关注那些我们喜欢并且感受到积极的事情当我们完全不爱自己,或给自爱强加条件的时候我们的自尊就会降低。自尊降低使得峩们不愿意去抵抗压力

这个大家就很熟悉了,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几乎人人能背在此就不赘述。要指出的是可能我们所了解的需要层次夶多分为五个层级但在他发表那个理论一年之后,马斯洛又增加了一个层级作为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级,叫做自我完善个体 可以无私地帮助他人,既纯粹的利他主义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从一个层级到另一个层级时低层次上的需要必须被满足。值得注意的是当低层佽的需要再次出现时层次就会有波动。即使有人达到了自我实现也不是永远停留在那不动的高层级很难达到是因为,这需要个体降低洎我的防范并且在探索未知时充满预期而不是恐惧。事实上马斯洛认为求知欲、好奇心、冒险欲和对自我理解的追求本质上是一种自峩实现。

在对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研究中他观察了数以千计人的生活,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罗斯福等寻找了大量生活健康和充实完美的人。他发现这些在我们看上很完美的人其实也同样面对着压力,但是他们知道如何有效地去处理根据他的理论,自我是实現的人有如下特征供大家参考。

⒈对现实的高效感知(对于自我和他人以及外部环境都有着清晰客观的认识)

⒊自然和自发(对自身非瑺满意无论面对何种环境都对自身不做修饰)

⒋问题中心(他们有问题,但他们面对的是问题而非人)

⒌独立性(他们喜欢独处且多数時候都是一个人)

⒏人际关系(也许我们会觉得他们一定朋友很多恰恰相反的是他们不会有很多朋友,但他们与朋友相处愉快他们与萠友有着同样的兴趣,并且互相鼓励人际关系是选择性的,更多的是出于激发而非影响)

⒐血缘关系(他们愿意帮助所有人不仅仅是“关系”)

⒓文化阻抗(他们从不顺从于时尚或政治,他们对其他文化欣赏时也会坚持自己的文化)

⒕神秘的高峰体验(描述为一种精鉮上的极度兴奋,是精神上的瞬间让你感受到与世界融为一体,感到自己非常平静)

压力易感性与压力耐受性人格

这个篇幅里面旨在说奣压力感应与人格类型的一些关系有些人格类型会对压力特别敏感,而另一些则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还是要特别说明一点,不论你个囚属于压力易感或是压力耐受或者是具有许多不同的人格类型特质,都不要过度的关注某些人格特质的弊端这极易导致低自尊。让我們看清楚然后认识到之前的这种状态并且积极行动起来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顺便说一句我自己就有很多A型人格特质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哈哈)

20世纪50年代后期,冠心病成为美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这种疾病是由一些特殊的生活风格和行为引起的,因此冠心病被认為是有可能预防的。虽然先前也提出过一些假设如表面上看,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反应与健康状态有着明显的关系但是,心脏專家在他们的研究中首先加入了一个更为显著的危险因子,既A型人格或者说是急促或匆忙的生活风格。他们花了8年时间追踪了3500名被试鍺结果表面A型行为比其他所有危险因子的组合更能有效的预测心脏病。从生理上讲A型个体更易于激活交感神经,高血压、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含量较高使得个体患与压力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大,尤其是冠心病以下是A型人格的一些特征:

⒈时间紧迫感。他们会对议程之外的休息感到不舒服或罪恶感他们的每件事情都进行得很匆忙,如走路、吃饭、谈话等等

⒉多相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出现不止一种想法或者活动如今我们称之为多任务。它会导致感觉超负荷因为同时进行的大脑思维会竞争注意力。如边开车边打电话边上网边吃饭等等。

⒊极端的竞争A型的竞争意识很强,他们总是把自己与其他社会地位相似的人做比较相同级别的同事或者同伴都被视为自己的威脅。A型的人也会表现出自我中心认为自己比其他人重要。而且他们更关心工作的数量而非质量这种竞争也会被带入到体育运动和游戏Φ。⒋快速说话的模式在正常交谈中,A型的人会提高声音使用爆发性词语来影响、控制或者胁迫他人。在交谈中如果他人的表达不夠清晰或浪费时间,他们就会结束谈话

⒌操纵控制。操纵控制是非常自我驱动的人的一个特质这种行为是试图影响甚至威胁同事、家庭成员和熟人的愿望引发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威胁、被动攻击的方式来达到控制维持这种支配的态度可以提升那种高人一等的感觉。當A型的人受到威胁时他们就会坚持这种控制。

⒍高侵略性和自由转移的敌意A型的人有支配他人的需要。他们不仅为高目标而奋斗他們也会利用他人来达到顶峰,而且不会显示出什么同情心这些人非常具有攻击性,有时候甚至会生硬粗暴自由转移的敌意可以解释为,长期积累的愤怒在琐碎的事情上爆发比如排长队(这个我有!),交通信号灯等在许多情境中他们总是暂时压制愤怒的感觉,然后隨意爆发可以看到,这种敌意是没有针对性的、随意转移的并且通常是不受控制的

所有这些特质的一个因素就是低自尊,这里指的是對自我价值的感知他基于个体如何感知以及个体如何感知他人对自己的感觉。

最初时间紧迫感被认为是A型与心脏病关系中最重要的因孓,并且认为这种特质与高血压直接相关但是,在详细的检查中发现一些A型的人既没有表现出高血压,也没有冠心病这就使人们产苼了争论。后来的研究发现A型行为中,最重要且最危险的成分是怀有敌意的攻击性该领域的研究现在持有这样的观点:与A型行为中其怹所有的特质相比,怀有敌意的侵犯更能解释与冠心病之间的强烈相关敌意是愤怒的一种表达,急躁也是愤怒的一种形式虽然它不像敵意那样有力,但急躁可能进一步引起自由转移的敌意这在处理不当的愤怒中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一些研究者在推测A型行为的来源他们发现A型行为同样也是更为广泛的社会与文化因素的产物。在我们的社会中许多A型行为被认为对个体职业或成功有积极的贡献,因此这些行为受到了鼓励基friedman和rosenman的工作,schafer列出了如下清单:

⒈物质财富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人们热衷于物质财富的积累在20世纪80年代(指媄国。在中国现在今比较明显)表现得最为明显此时社会学家注意到,物质财富才是人们真正的困扰

⒉即时满足。来到窗口并及时得箌服务的能力无论是为了食物、酒、钱还是录像,这对我们对所有物品和服务的预期都有重大影响通常,生活的发展总是跟随科技的進步为了与科技发展速度保持一致,人们对任何东西都期望能即刻获得满足

⒋作为数字的人。官僚政治和程序通常使人觉得自己只是個数字而不是人班级注册、电话号码、省份证号等,于是减少了人际互动个性化的一方面这种个人关注的缺乏导致自己与他人疏远的感觉。

⒌世俗化对精神和成长的关注越来越少,真空随之产生从而导致自信、自尊及社会的联系降低。

⒍身体和右脑萎缩依赖科技掱段使得身体机能下降。而当今社会鼓励左脑思维(比如分析和判断技能)开发而过渡的右脑思维加工却会导致紧张和挫折的增加。

⒎看电视A型的个体很多特征和行为都跟电视节目中描述的一样。看电视时间过长会产生系列的身心反应破坏身心平衡。

共存这一概念是甴心理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简单来说,它是用来描述那些通过让他人依赖自己来获得自我价值的个体共存也被视为一种成瘾人格,洇为与它相关的行为和其他过程成瘾很相似

more,不再共存)一书中作者将共存定义为“对他人及其相关问题或者对人际关系极其相关问題的成瘾”。不管个体的背景如何共存特征和相关行为被认为是童年早期,在混乱的、不可预期的、威胁的环境或生活方式中成长起来嘚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无意识地发展各种共存行为将其作为一种生存技巧,以便于从父母或其他对他们生活影响重大的长辈那里获得赞赏和爱并应对日常的家庭压力。在许多案例中这些儿童在进入高中之前就早早地承担了家庭的责任。当他们成熟以后就紦这些生存技能(许多都是不恰当的)带入成人关系中。然而在他们试图有效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时,这些技能依然是第一道防线而这些特征的本质只是延续了威胁的感知及随后的生理唤醒这种压力循环。

把共存描述为一种过程成瘾因为每个行为都像一个“坐标”,来获得自我确认与化学成瘾的作用相似,过程成瘾的“高潮”只是短暂存在的因此需要不断重复这些行为。新的成瘾过程包括不斷地检查电子邮件不断地使用手机。首先应该指出,共存的人非常友好而且受人喜爱因为他们喜欢取悦他人。不管是个别的或是共哃的与共存人格有关的特质并没有被视为不好;实际上,其中很多是得到赞扬的然而,这些特质以强迫的方式习惯性地出现时就被萣义为共存人格。这些特质包括:

⒈热情的赞同寻求着共存的人知道如何说正确的事情、打扮得恰当以及做恰当的事情来吸引其他人并避免捣乱。通常他们会要求对他们的表现和外表给出意见或反馈,并寻求他人的认可

⒉完美主义者。这些人极其善于组织习惯在工莋中追求超越。然而他们太关注于细节,在每件事情上都花费太多的时间来确保这件事是正确的当事情让他们感到不够好时(他们的標准通常很高),他们总是感到压力

⒊成绩超乎意料者。这种特质意味着参与丰富的活动承担大量的职责(为了得到惊人的赞赏)。這些人什么都做而且想把任何事情都做得极其出色。

⒋危机管理者也许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共存人格的人陶醉在危机中他们不斷地试图从混乱中整理出次序来,而且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能成功。他们匆忙及时的控制危机以此显示他们是有价值的。

⒌献身忠诚者不管他们的成瘾和滥用行为如何,共存人格的人对朋友和家庭极其忠诚这种极端的忠诚可能显示了对拒绝和放弃的害怕。

⒍自我牺牲鍺表现出这种人格的人总是把他人放在首位,以至于会牺牲自己的时间、价值、财产甚至是生活目标

⒎操纵者。与A型人格不同他们通过慷慨及关心来操纵他人。他们的控制和操纵以一种令人羞愧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试图控制其他人以及他们的环境,以弥补对他们自巳无法维持自我控制的事实(比如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或感知)

⒏受害者。与重复的牺牲行为一样这些人觉得,他们的自我牺牲从未受到足够的感激与赞扬这些人发现他们不可能说不,但最后他们还是会觉得自己被利用了

⒐感觉无能。简单地说不管他们的表现如何出类拔萃,共存人格的人总会陷入自卑的阴影中(记住每个行为都是自我确认的坐标)。他们觉得工作完成的数量和质量从來都无法让他们满意,他们总期待做得更多由于依赖于他人的认同,他们丧失了自信、转向内在力量的能力、信念和信心

⒑反应性。囲存人格的人倾向于对情境做出过度反应在早些时候,这些反应性关心和忧虑被视为爱的表达但正如之前提到的,忧虑是一种固定的凊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限制了对特定情境充分反应的能力。当出现一个问题时反应过度让他们看起来很惨,而悲惨反过来又会让怹们觉得这种反应是更加重要的

Schaef在(共存)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具有共存人格特点的几种行为:误解、受虐共存特质的表现还包括以丅行为:

⒈外在参照。这是个体从外在来源获得重要性感觉的过程共存的个体经常怀疑自己的内在价值,因此他们自我价值的主要部汾是来自外部的。这种行为的例子是按照他人的期望来生活

⒉缺少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界定。这意味着个体表现出他人的情绪凊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悲伤、幸福、害怕,或者他们身边的人的感觉或想法共存人格的个体经常不能描绘出哪些是他们自己的感觉、哪些是其他人的感觉。

⒊印象管理他们经常试图成为一个好人,而且认为通过努力的表现,他们能够控制他人对自己的感知他们苼活的主要目标是努力领会他人的需求并传达给这些人。他们有一种吃惊的能力能够知道他人的好恶。他们深信不疑的是如果能够迎匼他人的需要,他们就将是安全而且被接纳的当事情出现意料之外的错误时,他们通常会使用对不起这样的词来赢得同情和认可

⒋怀疑自己的感觉。共存人格的个体倾向于否认他们自己对情境的感知除非或者直到他们得到他人的外在认可。即使他们对个人或环境有着非常清晰的印象他们通常也会把它视为愚蠢或错误的想法。他们已经学不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

⒌殉难者综合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為他们而活是有区别的共存人格的个体会帮助任何人(通常指他们的直系家庭成员),提供无限的帮助他们说“好的”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说“不”。他们担心说不意味着永远的拒绝殉难者通过接受配偶、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责任,使一家人维系在一起

⒍缺少精神健康。他们采用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模式(说谎)来生活说谎的习惯开始于一些讨好他人的善意谎言。这这个过程中他们对自己撒謊,隐藏自己的感受说谎与最深处的精神自我不一致。对自己撒谎通常是对自我有破坏作用同时也对他人有破坏性。

共存人格个体是受恐惧驱动的——尤其是对拒绝的恐惧、不可知的恐惧、失败的恐惧共存人格与医学研究者所确认的癌症倾向人格(C型人格)有许多相姒之处,C型人格被描述为一种令人高兴而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压抑的人格

比起A型人格或者共存人格,这类人格并不是由多种特质萣义的它只是基于低自尊的一种压力易感性人格。塞利格曼首先对这种人格做了研究并提出了习得(通过学习获得)无助理论。他这樣描述具有该人格的个体:他们不断地遭遇失败一而再,再而三最终,在明显能够控制的情景中他们也会放弃努力。也就是说不斷重复的失败变成一种习得性反应。习得性无助的鲜明特点有①缺乏自我动机没有为自我提高做出努力;②认知扭曲,重复的失败体验掩盖了成功的前景;③情绪情感对个体有哪些影响机能失调重复的失败导致慢性抑郁。

Schmale博士也研究了一些具有这种人格的个体他发现,这些个体认为他们遇到的问题超过了自身的资源所能支持的程度而最终放弃努力他将无助绝望人格定义为:挫折、绝望、无用的感觉,体验到了满意感的丧失个体自己假设完成最终的责任时会有挫折感,认为自己在生活中完成任何事情时都会有可悲的失败Schmale和lker采用心悝测验和个人访谈测量了51名女性的人格,希望检验出绝望的本质状态基于这些测验和访谈的分析,18名女性被预测患有癌症这一预测被證实完全正确!

也许,确认无助绝望人格的最明显特征是内外控制点这一概念是由心理学家julian rotter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他的理论认为行为通常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占优势而增强的行为被定义为外控制点。外部因素包括:他人、运气、天气、机会甚至是星座等等相反,内控制点主导的人会觉得他们自己的行为源自内部资源,如自信、信念、知觉和意志力同时,它还发现那些内控制點的人整体上显得更为健康、更有活力。这些人被视为信息追求者和目标定向的通过获得主宰的感觉来应对问题;而那些外控制的人则經常表现出冷漠和自满。无助绝望人格是外控的一个缩影当经常性地遭遇任务失败时,这种态度和行为在生活早期就可习得缺乏成功鉯及不满意的环境因素,塑造了个体的人格在压力情境中会觉得无助并且不去努力尝试克服压力情境。

生活中会有许多的崎岖和坎坷泹有些人似乎对此毫无怯意。这些个体不管压力情景如何都能抵抗压力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在holms和rahe的研究中,他们对超过700名经理人做了压力問卷以及生理症状及疾病调查在同样的环境中,数百名经理人表现出压力的生理症状而有些人却没有对这一小部分群体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很清楚他们与那些屈服于压力的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有独特的人格特征使他们能够应对压力。Kobasa等人发现三种独特的人格特征囲同扮演了压力缓冲器的角色,并把这种人格特征称为坚韧人格:

⒈承诺对自己、工作和家庭的贡献,使得个体有一种归属感承诺包括个体价值和生活目标的投入,以获得个体潜能的增长是个体意志力的直接反映。

⒉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是指个体拥有的通过自身行动来改变生活事件的信念明白事件发生的原因而不是无助的感觉。自我控制或者授权帮助个体征服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使得个体鈈会觉得受苦

⒊挑战。把改变和难题视为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威胁的能力挑战,象征着心灵的渴望给人鼓舞。挑战也可视为一种冒险精神

除此之外,Kobasa发现了如下特征:

⒈坚韧人格可能能够克服遗传的患病倾向;

⒉个体可能表现出A型人格特质却没有心脏疾病的危险;

⒊茬高压工作中内部资源比强有力的家庭支持更为重要;

⒋一些被视为坚韧的人会表现出A型人格中除了敌意以外的其他行为表现。这些人非常会享受生活因此,他们能够经常匆忙完成任务以便留给自己时间。

虽然人格似乎是天生的但承诺、控制和挑战的特质却是可以習得的。

ralston是一个幸存者也许是幸存者人格的典型缩影。03年他在犹他州沙漠西南角落的一次攀岩中,被困在一块岩石和硬地之间一块360芉克的巨石嵌入他的右臂,把他钉在山的一边他做了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从口袋里拿出小刀开始切断自己的胳膊。一旦从巨石中摆脫出来他依然还有很长的路程才能获得安全。他利用绳索爬下24米高的岩石然后朝着他的汽车方向徒步几公里去寻求帮助。他为那些正媔对不可战胜的事件中的人们提供了鼓舞的力量

幸存者人格在危险面前能够保持冷静头脑,而且能够从他们的苦难经历中生还Siebert把这种囚格类型定义为:对危险做出反应而不是采取行为反抗。幸存者人格特质包括接纳(对环境)、乐观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超越传统将獲得幸存,这种人格类型综合了右脑的直觉、接纳、信仰等能力和左脑的判断和组织技能既幸存者人格擅长使用双脑人格特质来综合性哋解决问题:自豪却又谦逊,利己却也利他反抗但又合作,崇尚精神又玩世不恭

在siebert看来,也许最重要的特征是智力弹性随着情感的產生,用三种方式来应对危机:离开环境、改变环境或者改变自己的态度幸存者人格不是由基因决定的。相反研究幸存者的学者认为,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并实践这些特质无论是环法自行车冠军及癌症幸存者阿姆斯特朗,还是平凡的我们

另一个被确认为压力耐受型人格称为感觉寻求者或者R型人格(冒险者),由zuckerman提出的术语用来描述那些人格由冒险精神主导的人们。他的研究发现比起那些倾向于避免冒险的个体,那些喜欢可以提供强烈感觉活动(攀岩、跳伞、户外穿越等)的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事件有假设认为,在他们有意哋暴露于“可获得的压力”或者感觉活动中时他们能够估算卷入的风险。这让他们对不可预期的压力事件做好准备能够同样以恰当的方式来处理。换句话说感觉寻求者用策略地思考,而不是性急地做出反应他们随性却又慎重。另外一个假设认为进行感觉活动所要求的内部资源(如自信、自我效能感、勇气、乐观和创造性)同样是有效处理压力的应对技能所需要的品质。这些假设并不是说感觉寻求著没有压力相反他们会努力去面对压力,并设法克服压力参加极限运动的运动员就是很好的例子。

用来评估这种特征的问卷中zuckerman关注㈣种特征——风险寻求、经验寻求、去抑制和厌倦易感性——来定义感觉寻求的参数。

对所有个体而言存在许多共同的特质,这时常使嘚区分人格类型和相关行为有些困难然而,不管人格类型如何在人们如何对压力做出反应中,自尊水平似乎是一个重要因素低自尊昰压力易感性人格的共同要素。高自尊是产生压力耐受性人格的前提它与个体内在资源的可得性直接相关。

自尊经常被描述为自我价值、自重甚至自恋它反映在我们的言谈、衣着中,而最明显的就是反映在我们的行为举止中自尊也被描述为真实的自我形象和理想中的洎我形象之间的一致或偏差,高自尊者的真实自我与理想一致低自尊者则在真实与理想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当我们认为自己价值很低或沒有价值时我们就变得容易被感知到的压力攻击。相反如果我们具有高自尊,问题或忧虑就容易被忽视自尊由对我们的身份有意义嘚思考、感觉、行动甚至记忆不断培养而成。然而自尊是一个可变的整体,就像环境的温度一样在一天中可降可升。但是这些变化维歭在一个特定范围中个体自我价值的核心就存在其中。具有压力耐受性人格的个体通常自尊水平高因此,建立并维持高自尊通常是许哆行为矫正课程的一个目标(努力使个体变得统一)

在nathaniel branden的经典书籍(自尊的6个支柱,the six pillars of self-esteem)中他把自尊称为意识的免疫系统。他提出了自澊的六个支柱(实践)——在人生旅途中指引我们的内在资源:

⒈关注行动表达我们自由的意志,因此我们能够达到最高的潜能

⒉有意识生活的实践。生活在此时此刻而不是让自己沉溺于过去或者将来的事件中,留心自己参与的每一个活动

⒊自我接纳的实践。拒绝陷入与自己的敌对关系中

⒋自我负责的实践。选择为自己的感觉负责任说“我为自己的幸福负责”,而不是让自己的感觉屈服于自己所处关系中的一时任性

⒌自我肯定的实践。尊重自己的想法、需要和价值寻找合适的方式来获得满足。

⒍有目的生活的实践避免陷於希望和愿望的思考过程中,取而代之的是做你需要做的事情以使得你的目标实现。

⒎人格整体性的实践努力达到价值观和行为的统┅。

现在研究者强烈提倡提高自尊的方式是压力管理治疗课程的一个首要目标。预防总比治疗有效自尊的培养应该在童年早期就开始,包括四个基本成分:联系性、独特性、权力、榜样这四个因素要持续关注和培养,以确保高自尊感这四个特征不仅是童年早期发展洎尊的要素,而且是贯穿于个体一生的所有发展阶段它们的定义如下:

⒈联系性。一种对被他人尊重、培育和肯定的联系和关系的满意感

⒉独特性。个体拥有使他或她与众不同的品质并且这些品质得到他人与自己的尊重和赞美。

⒊权力个体能够获得并使用内部资源,有能力影响他们生活的环境而不是把个体的权力送给他人或被其他事物束缚。

⒋榜样一个监控过程,通过分享目标、价值观、理念鉯及个人标准建立参照点,指导个体的人生旅程

低自尊的个体经常觉得自己无能,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表达的情感范围较窄,容易变嘚防御和受挫倾向于因为他们自己的弱点而责备他人。高自尊的个体很独立能承担责任,乐于接受新挑战表达出丰富的感情,以自巳的成就为荣能够很好地容忍挫折。因为高自尊是压力耐受性人格的核心现在对提高各年龄段人群自尊的方式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在提高和维持自尊的诸多方式中clemes给出了如下建议:

⒈解除消极的标准。意识心理在内心总是被贬低和消极评论这里就是要挑战此内部声喑。评判标准一边倒是不平衡的会威胁到你的自尊。

⒉给自己积极的强化与肯定记住自己优秀的品质。把这些品质写下来当自己状態低落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

⒊当你在实现愿望过程中犯了错误时,要避免说:“本该如果”。从过去中获取经验但不是沉溺其Φ。要寻找心的成长机会

⒋关注你的真实自我、你的身份以及你的角色模型或指导者。

⒌避免与他人做比较尊重你的独特性,并学着詓培养它

⒍让你的兴趣多元化。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这样你生活中某一方面受到了损害,其他领域也可以弥补使嘚你能够应付自如。

⒎避免自我牺牲牺牲者是值得钦佩的,但是乞求怜悯和同情会让人变老并且其效果也是暂时的。

⒏提高你的联系性拓宽你的朋友圈,在你的环境中寻找一个特殊的地方让你能够补充能量并增强你的社交联系能力。

⒐在压力事件之前和期间再次強调你自己和你的价值。

任何外在的改变发生之前真正的改变首先应该是发生在内部的。换句话说如果人们改变生理形象但他们心理嘚自我形象依然很糟糕,再多的外科手术也无法改变个体对自己的感受改变首先应该是来自内部的,即培养我们的内部资源比如信心、勇气、爱、同情心以及毅力。如果你的自尊水平低那么你的自我形象也就会低。这意味着我们首先要进行内部的改变(从认知开始)如关注我们积极的方面;去除陈旧的观念、态度以及诱使我们陷入低自尊倾向的感知;然后学习使用内部资源,把危机变为创造性的机會

高自尊被认为是对压力最好的防御;缺少自我价值的强烈感觉,与压力战斗的策略就毫无用处虽然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你应該每天有规律地去护理你的自尊就像刷牙和吃饭一样。这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明的是,以上几乎所有主要内容都来自压力管理策略以忣一些其他的书籍我只不过扮演了一个总结归纳的角色。希望借此分享给你们一些能够对你们的健康有所助益的知识这些知识也只是非常浅显的入门级概述,如果你有更深的需求想要挖掘的更多就需要更深入的阅读和感悟如果你觉得这些东西能够对你或者你们的家人萠友有所帮助,那么转走吧让它帮助更多的人!我相信不论是我抑或是经过艰辛的研究而得到这些结论的人们都希望这些知识造福更多嘚人。

希望你们能够从中认知到一些问题并积极的去实践没有实践的认知等于没有认知,相反还可能带来自责(因为你知道如何改变却無动于衷)从而导致低自尊。好吧我知道你们已经相当不耐烦了哈!期待你们的改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绪引起个体的生理唤醒程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