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微单不专业微单

  本文主要针对选择微单还是单反的初级用户做个参考,从感性的角度谈了两者的区别和使用问题,仅用初学者参考。有机会再进一步谈微单的进阶使用和思考。  把微单和单反拉到同一个层面去对比,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根本不成立,也没法进行比较。就如一个重量级的拳手和一个轻量级的拳手去打擂台,本身 就是不公平的。经常看到有一些社交媒体擅长的是找对立面,动不动就拿微单和单反PK,挑起吵架的话题,引爆点击率,他们希望读者炒的口水满天才是他们的成 功,至于主题是什么,他们从不关心,因为点击率才是广告费的源泉。但为什么不能和而不同,一定是竞争关系而不是辅助关系?  微单将来会取代单反?  这个话题在摄影圈讨论很久了,我觉得不会。将来摄影器材的走向可能是专业的越专业,业余便携的越发业余便携,会分开两条线去发展,而不是谁取代谁,谁灭 了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这两条线是共存的。这两年,在旅游局景区看到人手单反的现象正在改变,变成了一大部分人是人手微单,少部分是全副武装的单反 器材系统,这就是我说的两条线。和而不同,才是主流,而不是总是谁灭了谁,谁一统江湖。摄影对大部分人的要求是记录,是拍的清晰一点,稍微好看那么一点。 对少部分摄影爱好者,发烧友的要求才是画质,细节,技术,市场需求决定了发展两条平行的发展方向。    微单的定位和优势  微单的优势是轻巧,便携,很多微单是可以放到口袋里的,在你上班,下班,逛街购物,一秒到两秒掏出来就可以拍摄记录,而且画质效果肯定要比手机好。稍微 专业点的单反都不轻便,起码口袋是装不下的,很多便携小背包装下单反和镜头都困难。所以,微单对于日常拍摄记录,生活的花絮,像图片日记一样的功能来说, 微单的优势是明显的。 简单说,有胜于无,如果你和朋友聚会,掏出个微单拍出的作品就算比单反差点,但总比因为单反重,你只是带个小包参加聚会而放弃携带单反错过了精彩的瞬间要 好。  再说,很多微单的画质并不比专业的单反差,比如虚化,高ISO,等摄影要求在微单里已经应用很普及。而且很多微单用那个CMOS,就是电子的胶片和单反是一样的,所以画质差距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还有,微单家族里已经有索尼系列的A7系列的全画幅微单,据说画质和感觉都可以和专业单反媲美,只是在反应速度,和严酷环境下的拍摄,对焦,电子系统总不如传统单反系统适用性更强。新兴产物,走向成熟总需要更长的时间。  单反的优势和定位  这几天在网络上传播一个帖子,几乎刷爆了我的摄影朋友圈,一个叫做光场相机技术3.0时代要取代单反之类的帖子。我不懂太高深的技术,只是从常识的角度 来理解这也很难成为可能。 因为单反相机系统的优势不仅仅是一个单反相机,和一个镜头那样简单。 他集合了光学,电子,还有相机厂家对画质,色彩的综合理解和研发。通俗说,单反系统的优势在于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结构,还有上几十年用户的经验累积和厂家 形成的摄影研发改进互动体制。 所以,这肯定不是某一个技术突破就可以革命的,即使革命,那个新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单反系统的优势更大的是一个系统结构体系存在,这包含每个厂家相机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很多代技术工程师和用户体验的经验智慧结合,还有单反系统周围这 些年行程的强大的配件,比如,滤镜,软件,和用户经验应用数据,这些都是财富。  当然,从技术的构造来说,单反相机更多的是光学结构辅助机械电子的相机,比电子的无反微单相机有反应快,对焦系统强大等优势。真的要快速拍摄,应对复杂 光线条件下的严酷环境下拍摄,单反系统的优势不可取代。比如,冬天你去东北拍雪景,在严寒环境下,很多电子系统为主的微单相机出现故障的概率要大于单反。 单反相机系统可以应对更高温,低温的工作环境。  微单和单反画质究竟哪个好?  我自己有 2台尼康单反,一台富士X-T1 微单,还有2台120系统胶片机,这里不谈胶片画质。只说说三个数码之间的比较,我那台富士X-T1的画质,基本可以和D700差不多,当然这个差不多是 主观的感觉,不是从实验室技术评测出来的。 很多人会纠结全画幅,半画幅的区别,从技术层面的真理来说,肯定是底的面积越大,画质越好,这是科学,也是技术上的真理。但从主观的使用角度来说,真的把 一个APS-C画幅的照片和一个全画幅的照片放到一起,真的很多人可以看出区别吗? 我做过这个实验,在我的微信群,上百个回帖,只有不到3%猜对了,剩下的97%的摄影爱好者都是看不出。  所以,画质来说,APS-C 和全画幅的区别,在主观感受上基本可以忽略。但信噪比,肯定是APS-C的画幅的更大,虽然厂家通过屏蔽技术等消除,但却确实还是全画幅的优势。至于 4/3画幅的微单来说,比如松下,奥林巴斯,虽然对焦,更变更具备优势,个人认为可能后期扩展性更少一些,对于要求不高的业余玩家,都是可以接受的画质。 但对于专业入门,希望将来图片将来被出版,印刷,放大的来说,保守点我还是推荐最起码 APS-C画幅的微单。  微单和单反用户的使用成本  很多人只盯着技术和硬件层面的比较的时候,往往最容易忽略的是精力和时间的使用成本比较分析。单反更专业,但这个专业不仅仅是硬件的专业,更多的还有对 使用人员要求更专业,操作技能专业知识,实践时间和学习精力。专业的硬件遇到不专业的人,就成了连卡片机都不如的玩具。相对,微单的自动化程度更高,对使 用人员操作,专业知识相对会少一些。 所以,在衡量选择微单还是单反的时候,最好不要忘记这个比较。你每个月能投入多少时间学习,使用专业单反,它才能保值它的专业性,而不是买了一个最专业的 相机,用最业余的时间使用它,除了摆设,确实意义不大。总结  通过上面几个方面的比较,我不想说太多的生硬的技术问题,且拉出一堆实验室里的图例和数据,那对大多数人没有任何意义,大多数人也看不懂,或者一知半 解。通过4-5张 我那台富士微单的配图,来说明这个画质和色彩的比较。让用户自己比较和感受最适合。虽然很多人都渴望拥有一台完美的相机,但这个事实是现实中不可能有完美的相机,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平和,让你根据自己的需要取舍自己的适合的工具。 也可以微信探讨交流:photoxicao 这是一个取舍话题,也是一个人生哲学命题,我们每天都在取舍,你不会有完美的工作,完美的生活,完美的婚姻,完美的人生,却为什么总渴望花一点钱,去拥有 一个完美的相机? 便携还是专业,全功能还是掏出来拍,根据需要自己取舍衡量。来源蜂鸟网)&&|&&责编:陈亮
&&&&沉默的变革是一系列影像技术解析文章,明年就是奥运之年,无数的影像技术在近期爆发,究竟在新一轮的斗争中,谁将成为下一个王者?究竟何种技术会在下一个四年里独占风骚?今天文章笔者将从徕卡最新发布的全画幅无反相机说起,看一下微单相机究竟能不能在未来取代单反。·徕卡出大招!但微单发扬光大靠索尼&&&&在本月21日凌晨,徕卡欣然发布了SL全画幅无反相机,这也是自之后第二个成熟的全画幅微单系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之前很长时间内大家都在猜测到底是尼康还是佳能会成为第二个进入全幅无反领域的厂商,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135相机的发明人徕卡再一次顺应了潮流。的发布使得徕卡成为了第二个使用全画幅无反的品牌&&&&其实,在这两年,徕卡对微单的兴趣一直非常非常浓厚,很早之前就推出了T系列微单,也就是徕卡的APS-C画幅微单,但是在日系厂商一统天下的时代,这个系列基本处于被遗忘的边缘。但这一次的SL,是不折不扣的专业级产品,定位甚至要高出A7系列很多,这也又一次把专业微单相机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所以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产线交错复杂的时代,徕卡这一剂强心剂真的能推动无反相机替代单反吗?&&&&相比于成熟的单反系统来说,无反相机,或者定位更精准一些微单相机是一个刚刚诞生的事物。真正的第一台进入市场的微单相机应该是2008年的松下G1,在两年之后三星推出了第一台APS-C画幅的微单相机NX10。但是在这段时间里,相机价格仍然是高高在上,笔者记得在10年购买D7000时,全画幅相机的套机价格还在两万元开外,因此虽然松下和三星早早就提出了微单的概念,但是市场上并无人问津。2008年松下推出了第一台微单G1,随后奥林巴斯、三星纷纷跟上,但那个年代微单仍然不温不火&&&&真正把微单推向大家视线的是索尼的NEX奶昔系列,自2010年底推出NEX&3和NEX&5之后,无数用户开始知道了微单相机这个事物,也吸引了无数入门用户的眼球,可以说在2010年底到2014年之前,索尼微单几乎在几年之内迅速占领了整个市场,也使得更多用户了解了微单相机。真正让微单进入大家视野,让大家感慨微单的好处,并且垄断市场的是索尼的NEX奶昔系列&&&&这出于无意的火爆,使得很多人在前几年都有疑问,微单相机是不是未来相机的发展趋势?微单相机会不会在若干年后代替单反?不过,从2014年开始,市场上的销量格局却并不如人们预期,单反究竟是否会被无反相机取代,并不一定!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产品类型 传感器尺寸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124995¥82996¥154997¥166998¥89999¥2999910¥1786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微单相机哪款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