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主动性培养的方法探索精神研究

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3秒后自动跳转至网站首页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它为每一个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探索精神就是对周围事物感兴趣,能主动地发现,积极探索,获得新的知识经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创导发现法,他认为: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学科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他主张老师提供材料,引导自己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概括出结论。那么,我们幼儿科学教育应成为启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有利于终身发展的乐学、会学这种长远的教育价值。可见,这个过程就充分体现出了幼儿的探索、幼儿的发现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呢?我觉得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 & (一)形成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 1、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错误代表着幼儿当前的认识水平,幼儿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认识,在幼儿的认知结构中可能是合理和“正确”的。 &&& 2、寻求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例如,我们在指导的探究活动时常常想把的探究行为引导到自己预设的范围中去,看到孩子偏离了这个探究轨道,我们就会非常着急地想扭转过来。其实,这已经不是幼儿的主动探究了,而是随着老师的意志在行动,老师的这种引导其实是一种干预,这样既不尊重幼儿,又伤害了幼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探索意识和创造力。 3、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 趣和观点会使幼儿产生感。在心理的环境中,幼儿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 4、给予每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并挖掘每个幼儿的探究活动 的独特价值,使每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指导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的探究活动中,指导语要充分地体现出它的激励性,孩子才会探索得开心,乐于去探索。千万避免一些消极的话语来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例如在指导科学区的小实验“摩擦起电”中,个别孩子一下就成功了,我就及时地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表扬他们,同时鼓励他们再运用一些其他材料做实验,达到进一步探索的目的;但是,也有的孩子试了几次都不成功,可能他们摩擦的力气和范围不够,他们都不想玩了。我就重新拿起了工具、材料放到他们的手里,对他们说:“没关系,再用点力擦,再试试,我相信你们一定行。”开始,他们没有多大的信心,单听了我的话还是拿起了材料,试了一次不成功,我在旁边给他们加油鼓劲:“再加油一点,我看见纸屑差一点就吸上来了。”听了这句话,他们好象感受到了一点希望,继续试着。我继续鼓励他们:“呀,吸上来两片小纸屑了,再用力一点,会吸更多的。”于是,他们在一次次尝试中逐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充满了自信。 &&& (二)、选择设计可探索与操作的内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 因为新异和富于变化的事物易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与操作的内容和素材十分广泛,教师只有精心设计、选择,挖掘教育内容的可操作性,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可以操作、接受的内容,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如活动“有趣的泡泡”,它是一个具有趣味性、性的内容,非常受孩子们的喜爱。同时,它又不缺乏探索性可操作性。它通过孩子运用不同工具来吹泡泡的操作活动探索出了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这一有趣的现象;又如“有趣的电池”活动,电对于孩子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但它是具有可探索性的,幼儿只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需要用电,但却不知道如何产生电和电的各种用途。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些用于幼儿探索的活动,如装不同型号的电池、接小灯泡等。从中,幼儿探索出了一些粗浅的电的秘密,使幼儿产生了对电的探索兴趣。象这种具有可探索性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磁铁的秘密”、“物体怎样能移动”、“省力的轮子”等,只要不断地挖掘其中的可探索的教育价值,设计出孩子不断探索、发现的具体内容,孩子就会乐在其中,永不放弃。 &&& (三)、提供能启发幼儿探究并实现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 &&& 在科学教育领域,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探究的刺激物,又是他们主动建构对周围物质世界认识的中介。正是材料引发了幼儿的探究活动,幼儿也正是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实现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科学活动中,我们要精心选择材料。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使用。如在活动“物体怎样能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积木、铁块、皮球、羽毛、纸盒等,然后让孩子们想办法让这些东西动起来,有的幼儿拍起了皮球,有的幼儿吹起了羽毛,有的幼儿搬起了铁块,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从中发现了很多使物体移动的方法。正是这些平时孩子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引发了这一系列探究的活动,激发了他们积极探索的兴趣。又如活动“有趣的影象”,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哈哈镜的原理,除了给幼儿提供了大哈哈镜,我还提供了平面镜、凹、凸面镜等各种镜子让幼儿探索,通过比较,孩子们探索出了哈哈镜的原理,如果没有各种镜子作比较,孩子很难发现出哈哈镜的独特之处。同时,我还提供了自制银光板,让孩子在刚开始的感受哈哈镜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出哈哈镜的制作原理。另外,我又提供了一些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生活用品,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了解到哈哈镜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不同的材料都起到了它不同的教育作用,每一种材料都引发出孩子探究的欲望和不同的探究行为,并且层层深入,达到了不同的教育目标。 &&& 另外,我们可利用,设置科学探索区,提供丰富多采的材料,让孩子在操作、探索不同材料的过程中自主地探索到不同的科学现象。材料在科学区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只有提供丰富多采的有趣味的易于操作的材料,幼儿才会自主地投入到科学区,并且获得不同程度的知识经验。平时我们就可在科学区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探索,完成一些不需在集体活动就可完成的教育目标。如“有趣的泡泡”活动,在了解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这一原理前,我们就可在科学区先投放一些吹泡泡的材料,一方面激发孩子对吹泡泡的兴趣,另一方面能更快地了解泡泡的一些特性,如如何产生泡泡、泡泡是圆的、泡泡在阳光下会发出五彩色等等;又如在科学区提供磁铁和其他不同的材料,孩子就会在操作中探索出一些磁铁的不同层次的秘密,如磁铁能吸铁制品,磁铁有隔物吸物的原理等。有了这些自主的探索,老师就不需利用集体活动的时间来完成教育目标,也不需再进行繁琐地指导,何乐而不为呢? &&& (四)、引导幼儿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探索能力。 &&& 在科学教学中,是把知识本身作为目的,还是把知识作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学方法为目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科学并不是简单地对自然规律的揭示,更重要的是找到了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掌握必要的科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是幼儿探索能力的体现,孩子在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探索能力。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相关幼儿教育资料:
没有相关幼教上一篇幼教: 下一篇幼教:
最新教育资料
推荐教育资料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doc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doc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1:21:4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doc
官方公共微信激发中大班幼儿科学探索精神的实践研究--《创新科学教育内容的实践探索》2013年
激发中大班幼儿科学探索精神的实践研究
【摘要】:正幼儿作为终身教育的起点,科学素养的启蒙对于一个人整个人生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在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只有主动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才能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13.3【正文快照】:
幼儿作为终身教育的起点,科学素养的启蒙对于一个人整个人生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在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只有主动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才能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人,获取丰富的科学知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霍雨佳;;[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许艳;;[J];红河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钟辉;;[J];当代学前教育;2011年04期
寇宇霞;;[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22期
陈琳;[J];学前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江敏;;[J];好家长;2014年02期
陈玲;;[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04期
张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4年04期
;[J];早期教育;2005年08期
李士兰,赵莉;[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一敏;;[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余洁;;[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胡红;;[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董颖;;[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李慧;;[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宣艳;;[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董凤芳;;[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王奕莹;;[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秦旭芳;沈文;;[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沈蕾;;[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绍兴市快乐城堡艺术幼儿园
姚欢欢;[N];绍兴日报;2011年
李益众;[N];中国教育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海涛;[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培养幼儿学习探索精神
我的图书馆
培养幼儿学习探索精神
儿童思维的特点是从直接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转化的一个阶段。比如:我曾经问过一些小朋友:玉米有花吗?小朋友们都说没有花。因为他们觉得花就是很漂亮的,一朵一朵的。我对他们 说,再仔细看一下,玉米到底有没有花?有的小朋友举起手说有花,在大铁桶里。当时,我没有听懂,让他再说一遍,他又说,玉米有花,在大铁桶里呢!后业我才想起,原来他说的是爆米花。所以儿童的思维特点与成人是不一样的。 直接行动性指的是二、三岁的孩子。他们是一边做,一边说,一边在思考。他是通过行动来思考问题的。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直接行动性的。到了四岁以后,五、六岁的时候就是具体形象性。他的思维只能通过原有留在脑子里的一些表象,来思考一些问题的。这是幼儿学习的一个特点。这是第一个特点,就是:从直接行动性向具体形象性转化的一个时期。 第二个特点:幼儿生性好奇、好问。我们说幼儿期是一生中提问最多的时期。孩子整天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其中"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些是比较低一级层次的提问,是"是与不是"的提问。高一点的提问就是"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 我曾经统计过孩子的提问。我在做科研的时候,拿着录音机到幼儿园每个班去,让孩子们提问,对他们说:"你们各种问题都可以提问,问的越多越好,以后老师再慢慢告诉你们。"让每个班提十分钟的问题,把它录下来,再整理出来,来分析它提的都是哪些问题、提的种类是多少、提问的性质是什么? 几个班一对比,就能看出来,提问的数量不一样、孩子的求知欲望不一样、提问的种类、类别不一样、提问的深度不一样,是刨根问底的不断的思考一些问题呢?还是浮浅的问一下。所以,孩子是提问最多的时期。 下面,我们讲一些小朋友提出的问题,看看家长们是不是听过这样的问题吗?是不是会回答这样的问题? 他们提的自然的关于动、植物的问题,他们所提问题共有一千多种,其中自然方面的有31.3%,关于人体的有30%,关于文化的就是语言、童话、宗教、生活等等有35.9%、关于社会的问题有10%、关于环境的一些问题是9.1%,关于自身是3.7%,通过这些可以了解到孩子渴望了解世界,他希望了解周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 关于动、植物方面问题:蛇没有腿,为什么会跑?大家想一想,哪些是能回答的,哪些是不能回答的。恐龙为什么都死了?乌龟耳朵在哪?香蕉没有种子是怎么种的?这些是关于动、植物的一些例子 。 关于人体:孩子问,为什么男的高,女的矮?为什么有白人和黑人?人的肚子里有什么?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问的很多) 关于物理现象的:有一个孩子学小提琴,他就问:小提琴只有四根弦,我用手去弹,为什么能弹出这么多曲子?有一个孩子用圆鱼缸养了一些金鱼,他问,为什么从上面看鱼是小的,从旁边看鱼是大的?车子停的时候我们会什么会摔倒?关于天文、地理的:天的上面有什么?地的下面有什么?星星掉下来为什么变成石头?为什么夏天打雷,冬天不打雷? 关于科技的也是问的很多的:主要是身边的,录音机为什么会录下我的声音?鞠萍姐姐为什么能跟我在里面说话,我为什么不能跟她说话?等等,这些问题。所以,他们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这就是他们的好奇、好问。 有时候,他们也有破坏性的行为,在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也是好奇心、一种探索精神。比如,有一天,一个家长跑来告状,说:"我的孩子没法办了,我在给他洗衣服时,已经洗出两条毛毛虫了。"这个小孩特别喜欢抓虫子,是很特别的,一般要出去玩,他都不去,他就去跑到一个墙脚去挖虫子。如果看到蚂蚁搬家,他能蹲那看半天。 还有一次,幼儿园的鱼缸里养了很多金鱼,第二天早上,金鱼全部死掉了,老师们就猜,准是某某某干的,最后一了解还真是那个孩子干的。因为我们这个班是实验班,老师的观念有些转变,就没有直接去批评这个孩子,如果按平常就会认为这个孩子非常淘气,老师就会去批评他,这次,老师就先了解一下。了解的结果是:因为个班前几天有人得了肝炎,得了肝炎老师要消毒,要往地上撒来苏水,这时,他就问老师,这是在干什么,撒这些干什么?老师说,我撒的是药,撒了以后,你们就不得病了。所以,他想着不 得病,趁着老师不注意,把一瓶的来苏水全都倒在了鱼缸里,把鱼全都毒死了。他是好心,结果把鱼给害死了。 我们经常带着孩子去捉虫子。有一次,抓到一个青蛙是一只眼的。到了冬天,青蛙就开始冬眠。当时,我们拿一个大盆,大盆里放了沙子,青蛙就养在那里,把大盆放到阳台上,青蛙就开始冬眠,往沙子里钻。把大盆拿到屋里来,它就不冬眠,不往里钻。这样,孩子们都知道并不是冬天青蛙一定要冬眠,而是冷了,它才冬眠呢!到屋里就不冬眠,搬出去就冬眠。青蛙冬眠的时候并不是挖个洞钻进去,而是坐在沙土上,用两只后腿蹬沙土,然后身子一点一点进去,最后,剩下一个脑袋再用两只前腿一糊就把自己埋在里面了。 我们也是第一次看见青蛙冬眠,孩子们就觉得特别好玩。青蛙钻进去了,他们就把它挖出来,钻进去了就又挖出来。看到这种情况我应该去阻止,因为这样会把青蛙累死的,但我没有去阻止,这说明孩子的探索精神。所以,有时我们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的,就往往不会理解孩子。这是孩子的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孩子是在活动中学习的。很多心理学研究的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教给孩子学什么东西,这并不是他真正的知识。 从我自己的实践里,我也有过很多教训。因为我是从小喜欢数、理、化的人,是很偶然的机会进入了幼教界。所以, 我当初很希望在我培养的孩子身上下些工夫,能够让他们多出些科学家、工程师;多一些大学生、留学生。所以我拼命在孩子身上下工夫,尤其是文革之后,七八年全国科学大会以后,我给孩子什么都讲:生光电磁、平衡、磨擦、热胀冷缩、卫星上天等等,而且想了很多办法、准备了很多教具、编了很多儿歌来给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训。当时我认为自我感觉良好,我认为 我讲的东西孩子能学会、能记住、也能说出来。很多人来看课,都认为很好:这班孩子真聪明。 七九年我开始搞科研。科研以后就不能凭自我感觉良好,而是要靠事实来说话了。所以,那时我所有的活动都要录音,晚上要用几倍的时间来把这些录音整理出来,进行分析,这些活动哪些我提了多少个问题、每个孩子回答了几次、哪些孩子没有回答。孩子为什么回答?为什么样没回答?我应该怎么做?经过这些统计和分析,我发现很多问题是让孩子重复说我的话,而事实这些不是孩子真正的东西。通过几件事情对我教训很大。 有一次,我给孩子讲"风"是怎么形成的?我做了象桌子一样大的模型,里面做了一个小房子,房子上面插了一根香香点着以后,就往上冒烟。旁边又做了一棵树,用纸做了柳条都垂下来了;这面是玻璃,玻璃上面贴了一个太阳,玻璃后面藏了一个蜡烛;在盒子上面挖了一个洞,然后就给孩子演示。把蜡烛点燃了以后说:太阳火辣辣的晒着,把大地都晒热了,空气上升,其他地方的空气都流过来,这样就形成了风,垂着的柳条也都飘起来了,等等。这样,孩子们很注意,很开心,好象是变戏法似的。然后孩子们也会说了热空气上升等等,有的孩子会说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这样是不是就成了他们自己的知识了呢?等过了十几天,我们就开始测查孩子,因为幼儿园是不能考试,就把孩子一个一个叫过来问:"风是怎么形成的"?结果大多数孩子还是说风是天上刮的。我就觉得白费工夫了,费了那么大的劲,做教具等等。孩子们的回答各式各样,有的说风是从洞里刮的,因为当时我所做的教具就是让风从洞里刮出的,所以有的孩子会这么说。还有的孩子很会联想,他说风是从天上的洞里刮出来的,因为,他看到我的教具风是从洞里刮出的,他就联想到天上也有一个大洞,就说风是从天上的洞里刮出来的。 后来我还是不服输的,我就给四个班都做了这种实验,再比较、再来测查。有一个赵老师,她比我还不认输,她说我拼命要交,一定要让他们学会。所以,她下了很大的工功夫,上课也交,下课也交,不断的给孩子讲。最后测查的统计分析:四个班能说定义最高的那个班,就是赵老师的那个班是77.6%,能把空气流动形成风说出来的;对空气 流动能解释的最高的班也是赵老师的班48%,能达到这么高是很不错的,但真正不能回答的和错误的还是占绝大多数;总的来说不能回答与错误的占68%。 后来我觉得这个试验还是不能说明问题,我就又推广到全国八个城市,让他们做这个实验。最后的结果是:回答的什么都有,五花八门。这说明什么呢?我就是想说明孩子如果重述成人教给他的东西,就不是他真正的知识,会重述不等于理解。我们对孩子的一个美好愿望要跟孩子的实际相结合,我们教师一些创新的态度要和科学的精神相结合。这就说明孩子必须通过他实际的操作、实际的去接触。儿童的学习是和成人不同的,成人是怎么学习的呢?中学生可能通过演算推理来证明一个新的公式。小学生就不能这样交,小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讲解来理解一个新的概念。幼儿怎么来学习呢?幼儿不能只通过语言的讲解来学习,必须从直接接触、充分感知,眼鼻口等各个感官去充分感知、积累经验开始。所以孩子的学习方式是在活动中开始,是和成人、高中生、小学生是不同的;而且孩子学习掌握的概念是和成人是不同的。 幼儿阶段掌握的概念是日常生活概念和具体事物概念。不追求精确的科学的概念和定义,也有很多人来批评,有人说:你们说公鸡有大尾巴不科学、菊花不是一朵花,而是每一个花瓣就是一朵花、有人说蜻蜒有两只大眼睛不科学,而是由千万只眼睛组成的副眼。儿童阶段是否要掌握这些呢?我们说儿童阶段没有必要掌握这些,儿童掌握的是日常生活概念和具体事物概念。是不十分精确、不十分科学但不是错误的。这是不同层次的概念,这是儿童学习的一个特点。 从这些看,我们到底要交孩子什么?孩子 到底应该学习什么?如何教会孩子学习和探索? 第一个小问题:学习什么有益于终生?在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家长一个问题,男孩和女孩哪个聪明?有人说是男孩,也有人说女孩?有很多人都相信男孩比女孩聪明?情况到底是怎样呢? ] 我在搞科研时,每学期、每年都要测查孩子。测查以后,我把测查的分数分成两组,男孩子一组、女孩子一组进行对比。结果是:男孩女孩总分没有差异,在幼儿阶段就没有差异。只是说女孩在各别项目比男孩高,男孩在各别项目比女孩高。比如说女孩子在语言方面比男孩高;在创造性问题上男孩子比女孩子高。 后来我想:到底什么影响孩子的发展呢?有人说淘气的孩子聪明。针对这个问题我就又做了一个比较。我就把淘气的孩子分成一组,聪明的分成一组,这两组孩子进行对比。结果仍然没有差异,孩子们的总分基本一样,还是个别项目有差异。所以我就又想,这两个都没有差异,到底是什么影响孩子的发展?后来我把孩子又重新分组,按学习方法分成两组。一组是:探究型的学习方式;一组是:记忆型的学习方式。哪些叫探究型的呢?就是把那些经常爱提问的孩子,有时候上课不一定很专心,但只要他感兴趣的就特别专心,能够专注一个小时以上。还有的孩子上课不怎么专心,但一遇到挑战型的问题就抢着回答。我就把这类型的孩子叫做探究型的。另一类就叫记忆型:上课特别注意听讲,老师教的、讲过的都能记住。我就把这两类的孩子进行对比。对比的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差异极显著。探究型孩子的总分大大高于记忆型的孩子。因为我测查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智能,测查的是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类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能力的总分探究型的孩子大大高于记忆型的孩子。也有极个别的项目探究型的孩子低于记忆型的孩子。 这三次对比的结果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教训。使我感觉到学习方式很影响孩子的发展。他的主动精神、探索态度、学习方法是影响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感觉到兴趣、情感、态度、能力、方法这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我们从对孩子的测查的结果 看的。 另外,我们从未来社会特点和需求来看看将来需要学习什么?我们都说幼儿教育是未来教育,因为幼儿是学前教育,是从0--6岁,那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什么时候才上班呢?起码是二十年以后,他们走入社会的时候不是今天的社会,而是未来的社会,我们把对孩子的教育叫做未来教育。我们要思考的不是今天需要什么样的人,而是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 未来社会是什么特点呢?首先是科学化,将来科学要进入每一个家庭、进入每天的生活,未来社会的人需要有高的素质,这是未来社会的一个特点。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是计算机普及的社会,我们孩子从小就要有吸收信息、掌握信息的一个能力,而不是记住一些死的知识而已,他会主动去吸收,主动来掌握一些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将来的社会就是一个计算机的社会。什么都可以用计算机来完成,它是不会出错的,只要把数据输入进去就不会出错,但是,只有一件事情计算机不能代替人类,就是人脑的创造力,计算机里的所有东西都是人输入进去,但是它不能代替人的创造。所以未来社会是一个创造力比记忆力更重要。未来社会是个多变社会,未来社会变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从这个未来社会特点来说,联合国儿童学会 组织了一次研究:组织了各国首脑、学者、专家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出了一套书,提出了学习的四大支柱:第一要学会生存。这个问题在中国孩子身上很大,尤其是独生子女问题很大。生存问题不仅仅是身体问题,一个是身体素质问题,一个是精神健康问题,这些问题都很大。我们中国人包办代替太多,中国的孩子都不太重视体育,在美国学习的中国人成绩都是得A的,但是体育就不好。在美国被人看不起的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没有一项体育技能。所以,一到假日的话,好多家长都到运动场来带孩子活动,学什么的都有。可是我们中国的孩子就差多了。 大家可能听说过中日学生夏令营的一个报道。中国学生累了以后可以拿下背包让老师背着,日本学生发着烧也要走下去。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尤其是精神健康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生存问题在中国孩子身上是很大的。 我在日本看到一个儿童活动中心,是一个十几层的高楼,有电梯,但是这个电梯只许成人坐,不许孩子坐。如果要到中国来会怎么样呢?肯定是反过来的,如果电梯坐不下,一定是先让孩子坐,大人跑过去。这个问题是相当大的。 前几天我看电视台有过一个报道,就是把孩子蒙着眼睛带到郊外去,然后打开,让孩子自己回家,自己想办法回家。有的孩子自己到处找车站,看看哪辆车可以到家,但是发现路两旁各有一个车站就又不知该怎么走了,于是就问下车的人们是从哪来的,最后经过很多挫折才到家,这是一种抗挫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第一个学会,学会生存。 第二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包含着几个方面,第一个是知识和技能。象我们编的教材里也有很多知识技能,学习知识技能就是有一个你追求什么的问题和怎么学的问题。你追求的是他要记住这些知识化技能呢?还是用它做为一种手段和方式来发展他的其他能力、兴趣、一种学习的方法。这是学习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学习的兴趣。学会学习就是培养孩子一种学习的兴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爱学与不爱学将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有些孩子没上学就不喜欢学习,那他一辈子怎么过呢?我们在幼儿阶段可以什么都不交孩子,可以什么都不学,这并不可怕,但是,千万不能让孩子厌恶学习。这太可怕了,如果还没上学就开始厌恶学习,今后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他怎么熬呢?有的学生上了学以后,逃学、厌学,追根究底要到幼儿阶段找原因。所以学会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学会学习里还有一个培养能力,发展孩子的能力,这是学会学习的一个内容。发 展能力就是刚才讲过的感知能力,首先在他最小的时候发展他看、听、闻、尝、摸,感知的能力,能不断吸收外界的兴趣。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分类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创造能力等,这些都是学习的能力。感知是指的单一的,看就是看,摸就是摸;观察能力是个综合的能力。要培养孩子探索的精神和学习的方法。这就是好学、好问、好探索、好动手、好尝试,很主动的一种精神。而且还要学会探索的方法。如果我们要教孩子知识是一种方法、要交他能力又是另一种方法。比如,我们要交孩子什么是昆虫,就可以告诉他有一对触角、两对翅膀、三对腿这就是昆虫。这样孩子可以背,只要六条腿的都是昆虫,八条腿的就不是昆虫了。像这样如果教他儿歌,教他背很快就学会了,但这种学会的是知识,知识是会被遗忘的,会被以后的知识所替代的。所以,这个记住与不记住不是最重要的。但,我们要培养他能力就不是这样做了。 比如,逮虫子。我们带着孩子去逮虫子,然后带着孩子一起养虫子,这样,孩子会对这种活动很感兴趣。我们再带着他一起养虫子,来试试它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把各种吃的扔进去,看看它吃了什么、不吃什么?这是科学家研究科学的一种方法,虽然是很简单的一种方法,但却是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然后开一个虫子运动会:把会跳的虫子挑出来,带着孩子一起玩,把虫子放在大盆里,让孩子组织虫子比赛跳高,看哪个虫子跳得高,哪个虫子跳出来。这不但培养孩子的兴趣,还使孩子从中发现规律、发现身体的构造是和动作是有关系的;会发现后腿长而有力的动物都会跳。青蛙会跳、兔子会跳、等等这这些会跳的都是后腿长而有力的。这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另外,把会爬的虫子挑出来,把一个小火柴盒让它背在背上赛跑,这样,有的虫子爬的快,有的虫子爬的慢、还有的虫子爬着爬着就拐弯了,再把它正过来。虫子爬的快与慢是与它的食性有关系的,如吃木头、吃草的虫子就爬的慢;吃虫子的虫子都爬得快,吃肉的虫子都爬得比较快。然后把虫子翻过来,肚皮朝上,有些虫子会装死、有的虫子会自己翻身。实际上这些都是教给孩子一种探索的方法,学习知识和技能是一种方式--教和背,学习探索精神和态度是一种方法--和他一起去玩、一起去尝试、一起去发现。所以学会学习实际上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 第三个学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事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可以想一相:是不是学历高的人一定有成就?学历不高的人是否有有成就的?这两种不一定完全成正比。具有同样知识的人其成就是不一样的,关键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都希望孩子会成功,那是不是一定要让他学会多少东西将来一定会成功呢?不一定。有很多天才儿童的跟踪调查的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很多天才儿童最后没有成功,其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一个心理健康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从小很成功的天才儿童受到的大多都是夸奖,那他心里承受能力、抗挫折的能力稍差。所以,有人说天才和疯子只隔着一层纸。世界上最有名的很多成功者的调查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共同的品质是聪明、有知识等,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有自信心、坚持性,还有一种不断向上、永不满足的一种探索的精神。这是他们共同成功的共同的一个心里品质,所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来要学会做事,学会运用知识,如果这些知识不运用,无论是大学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都只是一个书呆子。 第四个学会:学会共同生活。将来的社会都是靠很多人合作共同做事情,谁都离不开社会。我们过去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绝大多数是个人获得的,现在合作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将来每一件事的成功可能靠更多的合作。现在大家都承认一句话:沟通就是生产力。很多事情都需要沟通,没有沟通能力就做不成。今后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也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从小要交会孩子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互相理解。所以在幼儿阶段要将这四个学会贯穿到幼儿教育里面,家长对每一个孩子的培养也应该考虑到这四个方面。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和探索呢?第一个问题:提问与回答的艺术。这是家长经常碰到的问题,孩子经常会提问,那我们应该怎样来回答呢?提问与回答是一门艺术,做好了能不断调解孩子跃跃欲试的决心、学习热情,能够挑起他们好学好问的一种精神。 我们回答孩子的问题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直接回答。要求家长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丰富和充实自己来回答孩子的问题。每一个家长都会遇到不会回答的问题,这样会很尴尬。当我们遇到不会回答的问题,应该直接告诉孩子我不会,等我看看书再告诉你答案。为什么要这样回答呢?就是让孩子对书有一种兴趣、有一种期望,让他知道书是很有用的,将来任何东西都可以在书里找到。 比如,有一个小朋友曾问过我乌龟的耳朵在哪?当时,我不知道乌龟的耳朵在哪,所以就告诉小朋友,我也不知道乌龟的耳朵在哪里,等我看看书再告诉你。于是,我就查阅了很多的书籍,最后终于找到了,从翻看这些书籍中发现讲了很多动物的耳朵。有的动物耳朵很大,转来转去可以听到四面八方的声音;像蝙蝠的耳朵可以听见超声波,它的眼睛是瞎的,但它连一个铁丝都不会碰上,因为它可以听到超声波的声音;还有的动物是看不见耳朵的:鱼的耳朵;有些昆虫的耳朵有的在在腿上、有的在肚子上,把事情弄清之后再回答给孩子,象这种回答叫直接回答。 第二种回答方式:提出反问。这种方式很能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第一种方式是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渴望,第二种方式是能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可以提出反问,让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答案。很多事情家长都是知道答案,但是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通过讨论或材料,带领孩子去寻找答案。如果提出反问,让孩子来回答,他们就会有一种很自豪的感觉,他们就会不断的去学习知识,经过探讨他们会越来越爱学习新知识。 第三种方式:带领孩子寻找答案。有的孩子会问鸡蛋怎么辨别是生鸡蛋还是熟鸡蛋?我们就可以煮一个熟鸡蛋和生鸡蛋做个比较,这样一比就会比出来,通过实验来带孩子一起找到答案。还有的孩子会问:人的影子为什么会有长有短?为什么会变?我们家长就可以多花一些时间来跟孩子一起找到答案。可以在院子里找个地方,画一个圆圈,让他站在里面,拿粉笔把地下的影子画下来,然后让他看一下太阳在哪边?影子在哪边?家长也站在一个圆圈里,可以跟他站的方向不一样,让他把你的影子也画下来。他自己就会找到答案,太阳和影子的方向总是相反的。而且中午和晚上太阳的方向不一样,影子的位置也是不一样,都会发生变化的;太阳的高矮不一样,影子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一点时间,让他来报告自己的发现。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苏联的一位教育家有一句名言:"教孩子学会什么不如让孩子每天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这个孩子将来 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关键是什么人引他走路。"每天发现一些东西比学会一些东西要重要的多。所以,我们每天可以给孩子一些时间,引导他们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越是这样引导他,他的探索精神会越来越高,会不断的去观察周围的一些变化。我们的家长如果是一个有心人,才能培养孩子成为 一个有心人;家长如果是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注意、不观察的人,孩子也会是这样的。这是第一个问题提问与回答的艺术。 第二点:要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决对不是完全 相同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我记得我教过的一个孩子算算术特别好,四位数的加法,你只要一讲出来,他脱口而出就能回答出来。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法只要你一说,答案立刻就会出来。那么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天才呢?有的家长为此很自豪,认为我的孩子是个天才,这个孩子的手很笨,写个1+1=2会把纸写得都是大窟窿,因为他写不好,用橡皮一擦就弄坏了。还有个孩子嘴特别灵,讲故事特别好,大家都叫他故事大王,老师一有事就让他给大家讲故事。可是,这个孩子算算术就是不灵,十以内的加减怎么也算不好。还有的孩子特别淘气,为了防止他妨碍别人,我就跟他一起玩,可是其他小朋友不这么看,他们看到我经常和他一起玩,以为我是喜欢他,所以,大家也都过来与他一齐玩。久而久之,大家也觉得和他一起玩也可以,而他呢,也认为我是喜欢他。这样,他也能跟小朋友一起玩了。在以后的日子,他会很听话,只要我看他一眼,他马上就会坐好,站好,尤其是有检查的时候,他很会表到现自己。 还有的孩子能力特别差。比如,我的班上有个孩子就是这样,他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造成他的能力很差,但是我们不应该某些情况而看不起他。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他也一样,他有别人没有的好身体,身体特别好,而且他小小年纪会骑马,我想我们的家长都有不会的。所以,孩子是有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孩子呢?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的孩子比,每个孩子之间都不要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要自己和自己比,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结构是不一样的、有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兴趣爱好的差异、有知识结构的差异、也有学习方式的差异。人是有各种差异的,所以,每个人的潜能是不一样的。什么是最完美的教育呢?就是把他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才是最完美的教育。我们中国强调的是横向比较,而美国是纵向比较,所以,我们强调每个孩子都要去横向比较,刚才讲过了,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也不是绝对的。将来的社会是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现在的成功者都是科学家吗?不是,成功的人各行各业都有。我们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成功的人才。所以,我们要帮助每一个人获得成功,使他感到自己是可以的、是能干的、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是怎么样帮助我们班那个孩子获得成功的呢?其实我这是集体式教育,而各位家长是家庭化教育,但也有相同的。当时,这个孩子不爱举手回答问题,我就告诉他一会我要什么样的问题,然后把答案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去回答,让他给我背一遍,如果没有记住就再告诉他一遍,当然这些都是不能让其他小朋友知道的,等到我提问的时候,大家都举手回答问题,可是我没有叫他们,而是想叫那个孩子,可是他却给忘了,心不在焉的样子,也不知在想什么呢,注意力很不集中。他发现我在看他,也不敢举手,我冲他笑了笑,他才举起一点小手,我就把他叫起来,虽然声音很小,因为他没有回答过问题,但是他说对了,所以,我就马上当着全班的小朋友表扬他。你们看这个小朋友多勇敢呀,多聪明呀,回答的多好呀,小朋友们快给他鼓掌。于是,小朋友们都鼓起掌来,这个孩子心里就美滋滋的,一看这么多人给我鼓掌。孩子终归是孩子,他早把我交给他的给忘了。只是认为自己说的对。我所以这样做就是要帮助他获得成功,不断的在一点一滴的事情上帮助他获得成功 ,让他在所有的小朋友们面前感觉到自己是行的,是成功的。他会认为回答问题也还是有点意思的,说对了,有这么多人给鼓掌呢! 所以,我一直都给老师与家长讲:成功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是有用的,它是一个人自信与智慧的催化剂。一个人是否有自信、是否有智慧源于他的成功。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你总是说他笨,不笨也会让我们给说笨的。因为孩子对自我评价很低,他对自我的评价来源于周围人对他的评价。你总说他行、行、行,他就会认为自己行,总说他笨、笨、笨,他就会认为自己很笨,所以,这件事情本来可以做到的却做不到,他也不去尝试,也不去动手动脑。所以,我认为成功是一个人自信与智慧的催化剂。一个人如果屡屡失败,从不成功过,那他就会永远失去自信。所以,我们家长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孩子获得成功、获得自信、获得一种主动精神、获得一种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培养孩子获得这些,应该尽可能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有些家长会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较,还会经常说笨,所以我们家长的语言有些是应该禁止的,比如"笨"这个字应该从我们的口里永远去掉,千万不要说孩子笨,也千万不要拿孩子去比。应该让每个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培养他让他有一点别人没有的特长和优势,培养孩子一些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因势利导一定会成功的。还有一种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一个是在家人的面前,一个是在亲戚面前、一个是在公共场合等都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获得更多的成功的感受。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象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孩子的好奇与兴趣。孩子的好奇与兴趣往往会成为一些破坏行为。我认为影响孩子发展一生的成长很关键的是一个兴趣问题,这在我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体现出来,当时由于种种问题,我就没有按照她的兴趣去培养她,而是培养她其它的,教他学画画。但是她不太感兴趣,而是通过我们教她认字,自己去读很多其他方面的书。最后,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取得了成绩。我认为影响她最大的还是她小时的兴趣,所以,我们家长要象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孩子的好奇和兴趣。 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孩子一种探索和求知的一种兴趣,而不是要教会他什么,在他们看了一些东西之后,他会去注意、观察、和发现这些东西,他会想将来应该怎么样去做。我们也曾举办过很多活动,我们所追求的都不在他们掌握了什么知识,我们希望他们有一种探索的期待、一种兴趣、一种爱好。我想这样的孩子将来才会爱学习、爱探索,这样,他的一生才会有希望,才会成功。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培养孩子一种学习能力、探索精神、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一生幸福,家庭永远幸福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动担当精神不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