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居民消费需求的一般特征呈现什么特征

最新公告:目前,本站已经取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许可证,协助杂志社进行初步审稿、征稿工作。咨询:400-675-1600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策略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增加居民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只有采取各种措施扩大消费,让消费真正启动和强劲起来,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确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顺利实现。文章在分析目前江苏居民消费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的新变化探析江苏居民消费变化趋势,并提出新常态下扩大江苏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居民消费;趋势
区间,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即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过去,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在新常态下,经济将更多依赖消费拉动。本文在分析目前江苏居民消费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的新变化分析了江苏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潜力,并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扩大江苏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
一、江苏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一)目前江苏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1.消费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0年以来,消费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上升,201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5%,比2007年提高7.5个百分点,2014年根据初步统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4%,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投资对江苏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稳定,净出口对江苏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见表1)。2.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增长较为显著。2008年以来江苏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从11977.6元增加到20371.0元,年均增长11.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从5328.4元增加到9607.0元,年均增长12.3%(见图1)。3.消费需求结构较快升级消费需求结构是指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际通用的判断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指标,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研究发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这一标准,江苏城镇居民1978年恩格尔系数为55.1%,在1993年下降为49.4%,后又提升,在1997年以后降到50%以下,2001年降到39.7%后又提升,在2005年以后降到40%以下,2013年为34.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1979年降到60%以下,在年降到50%以下后又提高,同样到了1997年以后降到50%以下,2009年以后降到40%以下,2013年为36.3%(见图2)。
目前城乡恩格尔系数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均达到富裕水平。恩格尔系数的下降,除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之外,还在于城乡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由对最基本的温饱追求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另外,从消费需求层次分析,随着江苏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开支从满足吃、穿等生存型消费,逐渐向注重健康、教育等发展型消费和注重娱乐、享受等享受型消费发展。1995年,江苏城镇居民用于食品和衣着方面的支出比重分别为51.89%和12.81%,2014年,这一比重分别下降为28.52%和7.47%。农村居民这一比重也从1995年的54.77%和6.54%下降为2014年的31.4%和6.42%。而2014年,江苏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交通通讯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合计为33.91%,比1995年提高了19.4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三项消费支出比重合计为32.56%,比1995年提高了20.15个百分点。4.热点消费增长较快近年来江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制定实施促进信息消费措施,加快发展旅游、文化等消费,扩大环保节能产品消费,开展江苏产品万里行活动,积极拓展消费市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同时,江苏新型消费业态发展势头强劲。电子商务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以苏宁云商、无锡当当等为代表的电商企业发展迅速。2014年苏宁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总规模达257.91亿元,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苏宁易购市场交易额在2014年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包括平台式与自主销售式)中排在第三位,占全国比重达到3.1%。随着“畅游江苏”工程的实施,旅游消费也成为江苏消费的新热点。来自江苏省旅游局的统计显示,2014年江苏旅游业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8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0.8%与13%。2014年,来江苏旅游的游客人均逗留达到1.35天,人均花费1420元,较上年增长2.9%。
(二)江苏居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1.最终消费率仍然偏低根据钱纳里的多国模型,在工业化初期,消费率的平均水平为85%;到工业化中期,消费率下降到80%;在工业化末期,消费率下降到77%[1]。与钱纳里的多国模型相比,江苏的消费率明显低于模型中的标准值。现阶段江苏正处于工业化的后期,但是2013年的消费率仅为45%,居民消费率仅为32%,均低于标准值,可见江苏目前的消费率水平仍然偏低(见表2)。在相同的年份,与人均GDP相似的典型的发展中国家(阿根廷、巴西、俄罗斯)相比,江苏消费率也偏低(见表3)。与全国及东部主要省份比较来看,2013年江苏最终消费率仅高于山东(41.3%)、低于上海(57.9%)、广东(51.8%)和浙江(47.2%),也低于同期全国最终消费率(49.8%)。2.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增大随着江苏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城镇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并未表现出相同程度的提升,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扩大。2008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977.6元,农村居民5328.4元,两者相差6649.2元。2014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476元,农村居民11820元,两者相差11656元。说明江苏城乡居民消费的绝对差距在扩大。2008年至2013年江苏城镇居民消费率有所上升,由2008年的19.8%上升至2013年的25.6%,而农村居民消费率则是持续下降,由7.4%下降至6.4%。2000年,城镇居民消费比重首次超过农村居民,并呈加快增长的态势。2013年,城镇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高达80%,比1978年提高了46.1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下降至20%。3.消费结构仍有待提高尽管江苏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食品、衣着以外的其他商品特别是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14》数据显示,目前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如德国和美国,食物和衣着支出等生存型消费比重均在20%以下。而人均GDP在1万多美元的国家,如匈牙利和波兰,其食物和衣着支出在30%左右(见表4)。而江苏目前该比重仍在36%,尽管统计标准不完全相同,但可以根据相同类别归类,将江苏和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消费结构进行粗略比较。4.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降低从平均消费倾向来看,占消费主力军的城镇居民自2001年以来平均消费倾向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尽管收入增加,但消费支出并未呈现同比例增长。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特别是2007年以来,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并未随收入增长呈现出同比例增长。从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来看,也均呈现出不稳定的变动(见图3)。
(三)影响江苏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1.家庭支出与消费的支撑能力有待增强劳动者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了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江苏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逐步下降。目前,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仅为43%,较20世纪90年代下降了4个百分点。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数据表明,在与江苏现有产业结构相似时期,劳动者报酬与业主收入相加,在业主收入占GDP比重快速下降的情况下,劳动报酬与业主收入两个账户总和占GDP比重仍快速提高。例如:年,美国劳动报酬和业主收入总和占国民净收入的比重为78.1%,年这一比重增加为82.1%,年为81.8%,其中劳动报酬比重由年的60.5%上升到年的74.3%,而业主收入比重由年的60.5%和17.6%下降到年的7.5%。因此,江苏家庭支出与消费的支撑能力有待增强[2]。2.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江苏消费环境建设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企业诚信缺失比较严重。由于相关法律不完善,企业行业诚信度监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监管执法力度不够,行业自律不足,恶意违法成本低下等原因,部分市场主体在追逐市场高额利润时,抛弃了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导致社会诚信普遍缺失。主要表现为:部分行业、企业唯利是图、诚信缺失;贩卖假货、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售后服务不到位等现象还较普遍。二是消费者维权瓶颈问题。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面临司法诉讼维权时间长,成本过高,受理投诉部门众多,难以找到相应的投拆部门。还有相关部门职能认定不清等问题。3.不确定性预期增大近年来社会保障等制度的变化给居民带来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大。原有的医疗、住房等社会福利制度被取消,居民为了应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不敢消费,选择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购房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不时之需,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的即期消费。4.收入差距扩大制约消费的进一步增长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增大,社会财富不断向高收入阶层集中。而高收入阶层的平均消费额度较低,其主要收入已经开始进入投资领域。同时,对低收入家庭没有健全的收入补助机制,使得大量低收入阶层有消费欲望但缺少必要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消费率走低而储蓄率增高[3]。而城乡居民绝对差距的拉大也导致了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增大。
二、居民消费趋势分析
(一)城镇化推进会带来消费水平的提升城镇化推进带来的人口迁徙会提升消费水平。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居民消费环境得到改善,农村转移人口的消费行为逐步改变,在劳动收入占比和人均收入增加的基础上,边际消费倾向逐步提高;城镇相对较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利于减少预防性储蓄,促进消费;此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型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进而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2013年江苏城镇化率为64.1%,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苏南超过70%,苏中接近60%,苏北则在55%左右,苏北、苏中未来提升空间更大。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将会增加居民整体收入水平,进而提高消费能力。
(二)新型消费形态创新发展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消费习惯以及消费热点也在发生着改变。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模式蔚然成风。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年度监测报告》,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元,增长47.4%,与2013年相比,增速进一步提高。网络购物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0.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移动网络购物交易额达9406.6亿元,增长243.3%,远高于网络购物整体及PC端网络购物增长,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未来国家还将继续促进网络购物、电话购物、手机购物、电视购物、社区消费等新型业态规范发展。网络零售的健康发展,将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更多力量。
(三)新消费需求不断涌现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消费需求结构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新的消费需求正在不断涌现。2013年,江苏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494.79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65%,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17.94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3.38%,根据江苏省老龄网《江苏省2013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江苏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曾经支撑30多年高速发展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而老龄化发展也产生出大量的养老服务消费。养老服务消费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两大层面,物质消费既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产品消费需求,又包括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家政服务、健康和疾病咨询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而老年精神消费包括文化、艺术、体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4]。同时,在全球资源紧张现状不断加剧、国内资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污染防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奋斗目标。居民的环保意识在逐渐增强,对健康服务消费、低碳消费的需求都在进一步增加。旅游作为国际流行的休闲消费热潮已步入寻常百姓家,假日举家出游成为时尚。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以自驾游、自助游、团体游的方式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
(四)社会保障完善将有利于扩大消费到2014年末,江苏城乡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险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险主要险种覆盖率达95%以上。江苏省已经形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即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人们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进一步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减少,保障不完善条件下的压制性消费将得以释放。
(五)消费层次将不断提升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的层次也会不断提升。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要总体上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基本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求将会涌现。随着江苏人均GDP迈入1万美元大关后,普通居民的生存性消费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消费内容开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型。
三、新常态下扩大江苏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
在过去,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出口需求受外部环境影响会经常变化,投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出现过热过冷的波动。而在当今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更多依赖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相对稳定,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
(一)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重点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养老健康家政消费等六大领域的消费要求,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在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的同时,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政服务等符合居民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品质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汽车等先进制造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集成度,满足整个社会“趋高消费”的趋势。今后,随着信息化、城镇化,包括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推进,物联网终端、智能终端将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包括金融、教育以及交通等相关领域,信息消费领域增长空间将会被无限制地放大。随着信息消费的发展,对信息消费的载体―――电子信息产品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因此,应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开拓保险产品消费,融资、证券、咨询等金融产品消费,健康、旅游等体验性消费,快捷物流运输等服务性消费,创意文化产品等科技文化消费等,引导居民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满足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追求和绿色消费的兴起,以及适应目前生态旅游消费的热潮。当前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化学污染,而有机农业的核心和主题是环保,其完全摒弃了现行高农药、高化肥、高残留、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并具有保护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势。而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应着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努力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有机农业,着重发展新型业态,努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定制生产,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促进智能终端与应用服务相融合、数字产品与内容服务相结合,推动产品创新,拓展服务领域。
(二)积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求,积极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时提高劳动者报酬,使国民收入分配适当地向居民倾斜[3]。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规范的工资增长指导线,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提升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度,促进居民资产结构多样化。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增加对农民教育投入等途径,扩大农民就业,通过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税收调节,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公平分配。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低收入阶层支付能力,针对城市低收入阶层提高各地的退休、下岗、待业和其他贫困群体的收入,加大对贫困群体的补贴。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减少居民的后顾之忧,应加大对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补充完善保障项目和保障种类[3]。逐步缩小城乡间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建立覆盖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失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低收入困难群体、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适时调整提高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各项社会保障标准。逐步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完善社会保险补贴办法,加大对特殊群体参保扶持力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慈善体系、优抚安置政策,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降低人们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即期消费。
(四)加强城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商业设施,鼓励和支持连锁企业开办社区便民店,同时继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大力推进菜市场升级改造,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加快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租赁市场和二手商品市场建设。积极创新商业模式。适应居民消费方式的变化及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趋势,鼓励引导大型专卖店、连锁企业、购物中心开辟网上商城,加快培育大型网络购物示范企业;推动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利用网络营销平台开展定点配送服务。同时,积极发展体验式消费、服务连带消费、个性化消费等消费模式,支持特色商业街和现代商贸功能区建设,促进传统购物场所转型创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五)进一步完善消费环境发挥企业在完善消费环境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黑名单”制度,引导企业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切实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消费维权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消费纠纷多元化的消费者纠纷调解机制,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行业协会、法院和仲裁机构的作用,加强消费纠纷快速处理与和解效率,切实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畅通维权渠道,提升服务效能。规范整顿市场秩序,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商品监管,完善农村消费市场消费环境。围绕房产、保险、装修、通信、汽修等一些重点行业消费环境,加大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治理力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信息不对称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完善消费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对违法经营、不正当竞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加大违法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刘金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与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2]宋晓梧.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初次分配比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5):10-13.
[3]李慧.增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J].江苏商论,2010(5):12-13.
[4]何纪周.我国老年人消费需求和老年消费品市场研究[J].人口学刊,2004(3):49-52.
[5]张晓松.让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J].人才资源开发,2010(10):1.
作者:李慧 单位: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策略责任编辑:杨雪&&&&阅读:人次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按栏目筛选
居民消费论文热门范文
居民消费论文相关文章基本内容/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第一,对使用价值的需求使用是商品的物质属性,也是消费需求的基本内容,人的消费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的物质内容,无论这种消费侧重于满足人的需要,还是心理需要,都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且这种物质载体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第二,对商品审美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的天性,它体现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消费需求中,人们对消费对象审美的、追求,同样是一种持久性的、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对于消费者来说,所购买的商品既要有实用性,同时也应有审美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讲,消费者决定购买一件商品也是对其审美价值的肯定。在消费需求中,人们对消费对象审美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商品的工艺、、、、、等方面。人们在对商品质量重视的同时,总是希望该商品还具有漂亮的外观、和谐的色调等一系列符合审美情趣的特点。 第三,对商品时代性的需求没有一个社会的消费不带有时代的印记,人们的消费需求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人们追求消费的时代性就是不断感觉到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调整其消费和行为,以适应时代变化的过程。这一要求在消费活动中主要表现为:要求商品趋时、富于变化、、奇特、能当代的最新思想。总之,要求商品富有气息。商品的时代性在商品销售中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品的时代性意味着商品的生命。一种商品一旦被时代所淘汰,成为过时的东西,就会滞销,结束生命周期。为此,一方面,营销人员要使经营的商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消费者对商品时代感的需求;另一方面,生产者要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及时生产出具有时代特点的商品。 第四,对商品社会象征性的需求。所谓商品的社会性,是人们赋予商品一定的社会意义,使得购买、拥有某种商品的消费者得到某种上的满足。例如,有的人想通过某种消费活动表明他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有的人想通过所拥有的商品提高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等等。对于市场营销人员来说,了解消费行为中人们对商品社会象征性的需求,有助于采取适当的,突出高档与一般、精装与平装商品的差别,以满足某些消费者对商品社会象征性的心理要求。 第五,对优良服务的需求。 随着商品市场的发达和人们物质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优良的服务已经成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花钱买服务”的已经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对市场营销者来讲,要树立“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宗旨和思想,真正实施全方位和终生服务的措施和行动,真正为消费者着想。
大体类别/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1、按消费者的购买目的不同,可分为生产性消费需求和性消费需求 生产性消费需求是为满足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消耗的需要。如企业的生产需要,需要厂房、土地和机器设备,需要原材料、水、电、等,这些都属于生产性消费。生活性消费需求是指为满足个人生活的各种物质产品和产品的需要。如人们生活中对衣食住行等物质产品的需要,对文化、教育、艺术等精神的需要。 2、按消费需求满足的对象不同,可分为社会集团消费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 社会集团消费需求是指为实现社会的集体消费基金而统筹安排用来满足公共消费需要的。个人消费需求主要是指居民有货币支付能力的生活消费需要。社会消费需求在中国的社会消费需求总量中占有相当的份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消费需求的领域将不断扩展,内容会更丰富多彩,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也将大大提高。 3、按消费需求的实质内容不同,可分为和这也是对生活消费需求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物质消费需求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用品的需要。精神的需求是指满足人的心理和精神活动的需要,如人的、发挥自己的、精神上的娱乐等需要。与物质的需求相比,精神上的需求是高一层次的需求。 4、按消费需求的实现程度不同,可分为现实消费需求和潜在消费需求现实消费需求是指目前具有明确消费意识和足够支付的需求。按需求的实现程度不同,现实消费需求又可分为已实现的消费需求和未满足的消费需求两种。已实现的现实消费需求是指由于购买到商品而得到实际满足的那部分需求;未满足的消费需求是指由于市场上缺少购买者所需要的消费特性的,而未得到满足的那部分实际存在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直接表现为市场上的“消费热点”。如果某一个时期内某种商品出现短缺,那么市场上就会出现相当数量的未满足的消费需求。
影响因素/消费需求
一、整体经济水平提高与个人经济心理预期的复杂化经济状况决定人们的购买能力,也影响其消费欲望。现实经济收入水平是决定购买能力的直接因素之一。同时,也影响着顾客消费的选择及其结构。另外,经济预期也对人们消费欲望和消费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在社会整体经济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影响个人经济预期因素的复杂化,其个体差异性不断。经济状况的变化和经济预期的个性化,是使消费需求及其结构多样化、复杂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环境变化/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生活环境及条件的变化 1、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摆脱基本生活条件的约束,生活追求领域、范围逐步扩大,层次不断提高。 2、技术及企业经营水平的提高,不断刺激着新的消费欲望的产生。首先,开发、满足社会需求、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产品生命周期逐步缩短,现实消费需求不断被满足,刺激着人们新的消费追求;其次,企业唤起顾客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的与水平的提高,也是促进消费需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3、满足需求手段的丰富,也使得生活需求越来越化。满足某种生活需要由过去注重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单项消费效用的追求,向追求生活质量的复合性、系统性需求转变,使生活需求的复合化、复杂化程度逐渐提高。此外,由于商品的“泛滥”,顾客消费决策的时间、成本增加,也使人们对产品(或服务)非功能性需求的提高。4、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增大与缓释心理压力的环境、条件的变化。由于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激烈的社会竞争,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等,升学、养育子女、赡养以及工作等心理增大,对身心调节的需要增强的同时,直接、自然缓解压力的环境与条件又受到种种限制。如,住房的社会化、核家庭化、竞争等引起的邻里、家庭成员及同事之间关系的变化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内容或环境、条件受到一定影响,以及社会和个人对行为文明要求程度的提高,又制约着人们用更直接、更“淋漓尽致”的方式表达某些意见或发泄情绪等。人们往往需要通过消费活动或直接以消费的方式,有意或无意地缓释压力或发泄某种情绪。在消费活动中对满足某些心理需要的追求程度增加。 5、环境污染、能源等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消费中对、以及节约资源的意识不断提高。
价值观多样化/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1、各种形式的经济、文化活动交流,、与通信手段的发达,促进各种文化的交融和价值观的多样化,也直接影响、刺激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对具体产品的欲望。2、、行为约束的不断松缓,创造了自由追求的精神空间。为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人需要依赖于某个或数个团体。而团体需要通过某种约束,使团体成员“团结一致”。随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这种“依赖”与“约束”的意识和程度日趋减弱。个人对特定群体(如家族、家庭以及所就职的组织等)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而传统的国家以及群体对其成员的约束也在不断放松,有助于人们对生活的多元化与个性化追求。? 3、生活领域、范围的扩大与体的多样化,促进了价值观以及生活追求的多元化。生活领域的扩大和层次的提高,以及思想、行为约束的松缓,在对特定归属群体依赖程度降低的同时,人们往往有意识、无意识地归属于更多的有形或无形的群体,如有的体,或“追星族”、“球迷”、“汇友”、“股民”、“彩民”等等。在这些群体中一般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更有利于成员个性和能力的发挥以及成员之间相互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与生活追求。
根本因素/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个人需要与动机的变化需要与动机是影响消费需求的根本因素。1、心理需要层次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心理需要层次也在不断提高,生活越来越复杂化。“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在高级需要层次上,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寻求尊重、地位比寻求友爱涉及更多的人,需要有更大的舞台,更长的过程,更多的手段以及更多的从属步骤和预备步骤。在友爱的需要与安全需要相比较时,也同样存在上述差异”。显然,与满足生理、安全等较低层次需要相比,满足或自我实现需要,人们追求的、会有较大的差别,而对于同一个人,则可能需要在其生活的若干领域,通过更多的手段去满足这些需要。同时,随着需要层次的提高,精神、情感需求的比重也在增加。 2、自我观念与社会意识的变化。自我意识影响行为动机和生活态度与方式。一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关注在社会关系作用下的自我。对于多数的、政治的、甚至是科学的权威不再像以前那样被信奉,倾听内心需求的自我概念的重新定位改变了单一的生活需求模式。人们对生存、安全的追求,更多地转移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自我观念得到强化,其包括:实际的自我(我现在是什么样)、理想的自我(我想成为什么样)、私人的自我(我对自己怎样或我想对自己怎样)和社会的自我(别人怎样看我或我希望别人怎样看我)。这种自我观念,特别是“社会的自我”观念的强化,对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的追求,人们生活行为中的社会观念和意识也在增强。 3、消费动机的多样化。随着生活需要满足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生活态度及方式的改变,直接或间接的生活、消费经验的丰富,消费心理的不断成熟,其生活追求形成了“基本追求”→“求同”→“求异”→“优越性追求”→“自我满足追求”的基本变化过程。在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从追逐潮流、显示个性,到体现品位、追求自我满足。心理追求逐步向高层次发展,生活及消费动机也在不断多样化。
发展状况/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潜在消费需求潜在消费需求是指未来即将出现的消费种需求。 它表现为形式:
第一种是具有明确消费,但目前缺乏足够支付能力的那部分需求;例如,目前我国多媒体电脑的消费,有相当多的家庭已将它列入明确的“投资计划”,但由于的限制,暂时还未得以实现。 第二种是支付能力允许,但由于目前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不太明确而未形成的那部分消费需求;例如,对、、等商品,消费者对此不甚了解,再加上习惯意识的影响,往往会出现销售上的暂时困难,但是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的发展,这部分潜在需求很快会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 第三种是指受国家影响,在未来即将出现的消费需求。例如,以前中国商品房的销售一直不是很理想,造成供大于求,闲置积压商品房严重的现象。这固然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不足有关,但国家性住房政策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国家住房制度的改革,停止一切福利分房,变实物分配为货币化分配,大大推动消费者对商品房的需求。
变化趋势/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一)广泛化与高度化首先,随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生活方式多样化,消费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延,其需求的领域逐步扩大;其次,需要层次的提高,在对具体产品、服务的消费上,追求、关注的方面也越来越广。在满足个人自身物质、生理需要的基础上,逐步追求更广泛的社会及自然环境等作用关系中的种种需要。随的变化和一系列条件的满足,人们具备或正在具备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愿望和能力。顾客由对生存的需求更多地转向对享受和发展的需求。顾客消费结构及需求层次不断提高。
(二)情感化与感性化心理需要层次的提高,对精神需要的程度不断增强。而且,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性能等物质指标差异化程度越来越小,情感在购买决策中的权重越来越大。由高情感的需要导致感性消费的需求。将消费活动与自我概念密切关联,作为追求共情(情感上的共鸣)、体验、展示能力或风貌等的舞台。 (三)个性化与多样化心理追求上,由于更多的人们“求异”或“优越性追求”、“自我满足追求”,或为表现个性,或为自我满足,追求个性独立、和产品、服务的专属性甚至唯一性趋势的愈加明显需求的多样化是高层次化、个性化、化的直接结果。随着心理需要层次的提高,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特别是对于不同的个体,在情感、精神的追求方面将会表现出更大的差异。第一,对同一种生活行为,不同个体表现出千差万别的追求。物质短缺时代,对某项产品或消费属性的需求较为集中。随、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属性开始呈现出多样性。整体上追求的属性增多,而不同个人的各种需求属性权重的差异性越来越大。第二,同一个体为满足某一生活需要表现出更多的需求。如为满足休闲的需要,可以有传统的、、、等,还可以有旅行、、网上冲浪、、购物等等多种选择,由生活情景等不同表现出多样性。第三,对于同一顾客,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其追求的差异性也变得愈加明显。由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而相应的消费需求也会呈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 消费需求(四)健康化与绿色化由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人们更加关注自身身心健康。在注意生理安全、健康的同时,对心理、精神的健康关注程度逐步提高。追求、,更多地利用、消费或日常消费活动充实生活内容,调解身心状态。并逐步由关注眼前的小的健康环境到关注长远的社会大,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绿色消费意识与需求将会不断加强。
(五)复合与关联化一方面,对某一消费活动的需求,往往是功能性、心理性以及社会性等需求的复合体,由顾客个体情况及生活场景等的不同其权重有所差异。另一方面,各种需求之间关联性增强,形成生活需求。人们生活价值追求和生活需求在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同时,社会分工的日益扩大,社会机构也日趋复杂,满足生活需要的追求目标与手段的结构也在不断的多元化和复合化(网络化)。形成由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不同需求环节组成的生活需求生态体系。围绕顾客不同的生活,客观上已经或正在形成由相关产品、服务组成的各种类型的“产品生态圈”,企业产品、服务的销售状况将与所在生态圈的状态及其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营造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应该是企业市场经营的重要任务之一。
显示方式: |
共有288个词条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工业经济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流通经济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数理统计与管理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6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1:04:52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阶段居民消费需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