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象棋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7edfed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p&(本文是本人于日在苏州慢书房的演讲稿)&/p&&br&&p&大家好,我是采铜。 &br&&/p&&p&按照所有演讲的惯例,一开始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齐白石的。我给这个故事起了一个题目叫:&/p&&p&&b&信息匮乏时代的手艺人:齐白石的故事&/b&&/p&&p&齐白石出生于1864年,湖南湘潭,原名纯芝。他的家庭并不富裕,所以他16岁开始拜师学习雕花木工,给家里面赚钱。齐白石的木工师父手艺很好,而他又认真好学,所以他的手艺也越来越好。又由于经常跟着师父在外面做活,四处跑,也在他那个地方渐渐有了些名气。&/p&&p&齐白石学手艺,不仅勤动手,更善动脑。他发现,师父雕的花,以及其他木工做的,翻来覆去就几个固定的式样,什么“麒麟送子”、“状元及第”,没什么新意。于是他就搞了些创新,把国画里其他的一些元素如虫草、花鸟等迁移到木雕里。起初只是试探,没想到雕出来的这些新品,颇被大家欢迎。&/p&&p&这种经历让他对国画有了强烈的兴趣,但没有人教他画,而他能看的国画画册也是比较初级的,没有什么好的资料可看,所以他一直无法真正入门学画。
&/p&&p&直到二十岁的一天,齐白石在一个主顾家里干活时,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谱》是一套非常经典的国画教科书。一个想学画的人看到一套画谱就如同一个想学武的人看到了一套武功秘籍,如获至宝。可是这套书是别人的,在当时又很稀少珍贵,他没法从别处得到。于是只能向书主借来,用薄竹纸覆在书页上,描红一般把原画一笔一笔勾描在竹纸上。就这样勾画了足有半年,画成十六册,才悉数描完,然后才把原书交还。接下来的五年,齐白石靠这套勾描出来的《芥子园画谱》做木雕,并且闲时也反反复复拿出来临摹,勤学苦练,他画画的底子就这么打了下来。后来齐白石的画在当地出了名,引来名画家收他为徒。有了专业指导后,齐白石的画技更上一层楼,终于成了一代国画大家。&/p&&br&&p&发现一本好书,花半年时间抄下来,又花几年时间学这一本书,这是在信息匮乏时代的大背景下,一个求学若渴的年轻人所做的事。而在今天,有几个人可以像齐白石那样去读书呢?
&/p&&p& 一部智能手机在手,我们的时间就被分割得七零八落;每天五彩斑驳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让我们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我们的耐心越来越少,我们总是被标题吸引,打开正文后匆匆两眼又马上关掉;每天翻新的网络热点,无外乎性、谎言、奇闻和窥探,到第二天就被我们忘得一干二净;我们幻想在一篇网文中寻找“干货”,希望发财致富、人生辉煌的不传之秘能被一二三四五和盘托出,没想到只是又一次被骗了点击;我们总是在找更多的资源,搜索、下载、囤积然后闲置,错把硬盘当成自己的大脑……&/p&&p&所以,这就是另一个故事:&b&信息过剩时代的&/b&&b&“&/b&&b&手机艺人”&/b&&b&:我们的故事&/b&&/p&&p&我经常在想,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肤浅的时代。肤浅是什么意思呢?肤浅就是“表面化”。如果你在咖啡厅里面点了一杯拿铁,但每次都只是把上面的奶沫给吃了,下面的咖啡没动,是不是很奇怪?但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每天都在做着类似这样的事。&/p&&ul&&li&就像父母帮子女物色相亲对象,数字比活生生的人重要,房子多少大,工资多少高;&/li&&li&就像衡量一篇文章好不好,要看它的KPI,阅读人数有多少,转发收藏有多少;&/li&&li&就像把自拍放到网上,你不P一下都不好意思;&/li&&li&就像现在有人会长篇大论,教你怎样写一个抓人眼球的标题,却没人教你怎样写一篇深度长文;&/li&&li&就像春节时保健品的礼盒装,偌大的一个盒子拆出来只有一点点东西;……&/li&&/ul&&p&所以唯独我们缺失了一样东西:&b&深度&/b&。&/p&&p&而且,我发现,我们时代肤浅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就拿阅读这件事来说,有两个新变化是我在近两年才发现的:&/p&&p&一个是知乎答案里面,各种“装饰性图片”变得很常见。&/p&&p&什么是装饰性图片呢?就是这种图片并没有传达什么实质性的信息,比如文章里面插一张萌宠动物的表情、插一张暴走漫画的表情或者插一张有着离奇台词的影视截图。我经常能看到,一篇答案里面这种图片能插上五六张,文字倒没这么长。&/p&&p&以前知乎的答案是很干净的,有一说一,就是论事,后来这种浮夸的东西就慢慢出现了,后来就变得很常见。这是受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影响。为什么有人喜好这么做呢?我想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文字的内容太薄弱,心有点虚,只能用图片来遮掩、来充门面。这就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个梗,恰恰是不重要的事情才会说三遍,因为无法提供这件事之所以重要的充分理由,所以只有靠重复来强调。
&/p&&p&这种图片以及这种重复都是很虚弱的,成了我们肤浅时代的一个症状。&/p&&p&另一个例子是,我发现有些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喜好用居中对齐这种文字排版。而且很多阅读量很高的号,喜好用这种排版。这让我很诧异。 &/p&&p&以前我们看的文字,都是左对齐的,我们的注视点也是从左至右的那么走。
那么居中对齐导致一个什么后果呢?就是我们的注视点都在中间,每换一行,注视点就落到这一行的中间位置,那么左边的文字呢,我们就用余光扫一下。所以每看一行,就这么大致扫一下,然后就下一行,反正一行也没几个字,都没耐心仔细看了。&/p&&p&所以以前我们的阅读是看书,现在我们的阅读是刷屏,而且是嗖嗖嗖刷。
&/p&&p&所以我想,既然大多数人都这么做,那么我就有必要站出来,唱唱反调。说一点不一样的意见。
我的意见就是要深度阅读。
&/p&&p&什么是深度阅读呢?我在自己的阅读的历程中经常想这个问题,目前想得还不完善,初步归纳下来可以用五个方面来概括:
&/p&&p&&b&第一个是阅读的姿态。&/b&深度阅读的姿态,就是尽可能让自己沉浸进去,把手机放远一点,躲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安安静静看书。智能手机是苹果公司的伟大发明,但这个东西实在太好了,好到了有点坏,这就是物极必反。所以你在阅读的时候,尽量要排除这种干扰,把手机切到飞行模式,让它变成一块砖头。你沉浸到书里面去,进入心流状态,保护你的心流,不要让它被随意打断。
&/p&&p&&b&第二个是阅读的选择。&/b&我跟大家讲一个很奇怪的体验,就是我有一次去我家附近的西湖区图书馆,去找心理学的书架,心理学在B类目里面。我走过去一看,整个心理学书架里面,一眼扫下去,没有几本书是可以看的,都是什么呢,江湖心理学、伪心理学、心灵鸡汤,这种东西。因为我是心理学背景的,所以哪些是专业、靠谱的心理学书,一眼都能看出来。而结果就是这样。让人哭笑不得。
&/p&&p&所以阅读的选择很重要。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畅销书要警惕。当然不是说畅销书都不好,畅销书里面当然有很好的书,但也有很水的。我把很水的畅销书分为美式畅销书、日式畅销书和中式畅销书。美式畅销书以格拉德威尔的书为代表,就是本来一页纸能说清楚的道理,填充了很多案例后,硬生生撑起一本书。日式畅销书的特点,不是讲道理,而是从一个点出发,快速繁殖似的,生造出很多奇奇怪怪的概念,比如做某某事的n种方法,但每一种讲得都不透彻。还有一种中式畅销书,不是讲道理的,也不是讲方法、讲概念,而是讲情怀,把你的心灵扰动起来,给了你一些慰藉,就成功了。
&/p&&p&不是说这些书不好,它们里面也都有营养的,也可以读,只是从一个深度学习者的角度来说,这点低密度的营养还远远不够,而且可能有些不是营养是反式脂肪酸。举例来说,“一万小时理论”经过畅销书的渲染在国内变得尽人皆知,甚至被奉为金科玉律。可是畅销书里讲这个理论,只是二手解读,经过转化加工包装的,它是不是这么可信呢?不一定。我曾经就专门查过相关的英文论文,发现这个理论在学术界争议不少,有些论文里就说,他们自己的研究发现,有些人只要3000个小时就能成为顶级的音乐家或者棋手,所以一万小时这个数字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
&/p&&p&这就是一个深度学习者的阅读选择。他要去读那些思想源头、知识源头的东西,读第一手材料,不要读来读去都读那些二手贩卖的东西。这种精神就是“采铜于山”,也就是我的网名的来源。所以,大家在读书的时候,我有一个小建议给大家:想想你手头的这本书是作者一手的东西,还是二手的东西,这对你们甄别好书很有帮助。
&/p&&p&&b&第三个是阅读的定力。&/b&我家里的藏书,不算多,也就五六个书架,其中一整个书架是我的核心书架,这里面的书都围绕着“学习、思维、创新方法”这个大主题。买别的方面的书,比如科学、文学、管理学这些方面的书,我是很慎重的,精挑细选,但是那个大主题下的书,我的标准反倒会放宽,就是凡事相关的书,我都尽量买来。也就是说,对于我最关心的那个阅读主题,我是不惜代价的,我需要信息上的穷举,没有遗漏。
&/p&&p&在核心书架之外呢,其他的书也大多与这个主题相关,只是没有直接相关而已。比如,科学家的传记,虽然这个传记本身不是为了探究思维方法的,但从传记里面可以看到这个科学家思维方法上的蛛丝马迹。可能一本书里只是找到了一个点,但对我就非常有用。类似的还有作家的访谈录,哲学类的作品,还有建筑学家、导演、人类学家等的思想或者经历,都是我的资源和素材。
&/p&&p&所以,在我家,这个70平米的小房子里,挤了五六个书架,而这些书架里的书,也大都与我最关系的那个主题有关。这就是阅读的定力。所以我一般不会去看别人的推荐书单,也不会去在意畅销书榜,因为我很清楚,我需要什么样的书,社会上流行的阅读风尚是与我无关的。
&/p&&p&熊十力先生曾有一个著名的“海上逐臭”的比喻,他在《戒诸生》一文中写道:
&/p&&p& “中国学人有一至不良的习惯,对于学术根本没有抉择一己所愿学的东西,因之于其所学无有不顾天不顾地而埋头苦干的精神,亦无有百甘受世间冷落寂寞而沛然自足于中的生趣。如此而欲其于学术有所创辟,此比孟子所谓「缘木求鱼」及「挟泰山超北海」之类,殆尤难之又难。吾国学人总好追逐风气,一时之时尚,则群起而趋其途,如海上逐臭夫,莫名所以。曾无一刹那,风气或变,而逐臭者复如故。此等逐臭之习,有两大病:一、各人无牢固与永久不改之业,遇事无从深入,徒养成浮动性。二、大家共趋于世所矜尚之一途,则其余千途万辙,一切废弃,无人过问。此二大病都是中国学人死症。
”&/p&&p&与大家共勉。
&/p&&p&&b&第四个是阅读的野心。&/b&什么是阅读的野心呢?就是不要用仰视的心态去看书,而是应该平视,在阅读时,你既要能看到这本书的优点,又能看到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想想你是否有可能超过作者,写得比他还好。这就是你可以有的野心。
&/p&&p&我当初之所以设定“学习、思维、创新”这个大主题,其中一个促发因素是看了刘未鹏老师的博客,我想这个程序员太厉害了,写得有关心理学的东西比国内绝大多数的心理学者写的东西都有价值。然后我就很惭愧,心想我能不能也研究这个方面,而且我一定要做得更好。后来刘未鹏老师的博客集结成书,也就是《暗时间》,我看了之后我就想,我以后写书,一定要超过《暗时间》,不然我的这本书就没有意义,没有存在的价值。
&/p&&p&有了这个野心以后,我在阅读时就更加挑剔,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别人写的东西,去寻找更深层更源头的信息。当然我现在写的东西还不敢说超过了刘未鹏老师,但我正在这条道路上前进。
&/p&&p&最后一点是&b&阅读的抵达&/b&。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不要把阅读当作一个孤立的事物来看。就阅读谈阅读没什么意思,我们要放在生活以及人生的大背景下,去阅读。
&/p&&p&阅读有许多的功用,有消遣娱乐的功用,有赚钱的功用,有满足单纯的求知乐趣的功用。但最重要的功用我觉得是改变,就是阅读是否对我们的生活、人生带来了改变。我觉得这个时候,我们的阅读就抵达了。
&/p&&p&所以阅读,绝不仅仅发生在把书打开又把书合上这两个动作之间的时间段,这只是阅读活动中最表层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书里读到的那些精华,我们是否用行动把它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价值,我们的智慧是否得以增加,我们解决生活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了,我们的心态是否可以更加平和,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是否得到了改善,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从阅读中收获的东西。
&/p&&p&其实这种追求改变的诉求会反过来促进我们的阅读,牵引着我们的阅读走向纵深。因为很显然的,我们要改变,必然要对我们读的文本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更多的问题,更加主动和迫切,这些都会让我们阅读得更深入。&/p&&p&有些阅读是速食型的,它在短时间内赐予我们愉悦或者给我们以慰藉,但时间稍长一点后它的作用就消失了。而作为一个深度阅读者来说,他需要更多的能沉淀下来的东西,需要能给他生活带来长期改变的东西,并且有勇气促成这种改变。
&/p&&p&希望我们都能抵达。
&/p&&p&谢谢大家!&/p&
(本文是本人于日在苏州慢书房的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采铜。 按照所有演讲的惯例,一开始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齐白石的。我给这个故事起了一个题目叫:信息匮乏时代的手艺人:齐白石的故事齐白石出生于1864年,湖南湘潭,原名纯芝…
&img src=&/v2-04df92b4e3fbac022d1e29bb97fa1aa7_b.png& data-rawwidth=&689&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9& data-original=&/v2-04df92b4e3fbac022d1e29bb97fa1aa7_r.png&&&br&&p&1、&/p&&p&在爆文代替图书传播知识的网络时代里,“精神病性”已经悄悄在人群中散布开来。&/p&&p&某男,24岁,体重一百公斤。大学毕业求职失败后就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父母请我去开导下。我在他家客厅里坐了两个多小时,就吃晚饭的时候匆匆见了一面。&/p&&p&父母刚介绍完我,他就抬着碗回房间了。母亲对着他肥胖的背影吼了一句:“别忙着回去玩,我们今天叫周老师来就是为了和你认识下!”&/p&&p&他不屑地回答:“没什么需要认识的,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p&&p&那时,我内心是崩溃的。即便我巧舌如簧,我也没法说动一个不和我说话的人吧!我问他父母能不能去他房间和他聊聊。他父亲说:“别去了,以前我尝试过,他威胁要砍死我们!”&/p&&p&某女,21岁,妖艳抚媚。大学二年级就和超过两位数的男生睡过,由于红颜祸水,导致学校爆发多起打架斗殴事件,辅导员教育无果后,送来心理咨询室。&/p&&p&我问她:“有这么多男朋友不累吗?”&/p&&p&她说:“老师你不懂,除了啪啪啪,没有任何一种方式可以真心了解一个男人!”&/p&&p&我回答她:“照这么说,以后考公务员只需要提拔你当主考官,也不用申论和面试了,你顺着啪啪一遍就可以挑选出国之栋梁了,是吗?&/p&&p&她没说话,接着白了我一大眼。&/p&&p&类似啼笑皆非的事情还很多,比如手机朋友圈没发她的自拍就分手的,一言不合送一大堆口红的,干点什么破事就可以月入十万等等。&/p&&p&其实这些极端的事情,背后都是一个个爆文标题,很多公众号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总是抛出一个又一个极端观念,让一些辨别力不足的读者效仿。现在的人,只喜欢听自己想听的话,他们希望借助一个“大咖”的文章,来表明自己的立场是正确的。&/p&&p&他们忘了一件事情,学习和阅读本身是一个不断微调自己三观的过程,它会让你逐渐找到真正的自我。持续强化某个观念,不管它多有道理都会走上极端,最终跌入深渊。&/p&&p&现在有个流行次叫“三观尽毁”,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如此的错若,随时被人毁三观,那他一定是个失败的人。思想都守不住,那人一定是站不稳的。&/p&&p&任何武学秘籍都需要内功支撑,这个内功可以说就是你的三观。内功修为不足,武功要么坚持不下去,要么走火入魔。&strong&反观现代青年们的奋斗,瞎忙的样子真的很失败,三观都是残的,还奋斗个毛。&/strong&&/p&&p&我有两把剑可以帮助我精进武功:一把叫阐释主义,一把叫实证主义。今天先祭出第一把神器——阐释主义。&/p&&br&&p&2、&/p&&p&变态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超价观念。&b&超价观念是一种思维障碍,指在一定事实基础上,个体通过强烈情感的烘托,对事物做出超乎寻常的评价,并深信这种片面观念,影响其行为。&/b&&/p&&p&不过超价观念并不是妄想,它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内容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并带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妄想是一种精神病症状,没有现实基础但是患者深信不疑。&/p&&p&比如“你偷过的所有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这个观点就是超价观念。&/p&&p&乍一听这句话,大家会顶礼膜拜,争先转载,仿佛一个人拿着戒尺准备向你袭来。为了不被打脸,他们鸡血般奋斗几天,之后一事无成,还坚持不下去了。最后只能偷更多的懒做为这次冲动努力的惩罚。&/p&&p&“你偷过的所有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这句话就把偷懒这件事进行了超价,似乎偷懒是导致打脸的重要原因。你信吗?当你刻苦努力走上人生巅峰时,你被打脸的次数可远比偷懒的人要多得多。&/p&&p&显然超价观念这种思维障碍,在奋斗这件事上帮不了你。但超价观念有一定合理性,修为较低的人是没法找出其中漏洞的。当然,读者由于内心已经存在既定思维,有时也会忽略作者文中其实在某些地方也进行了理性思考,他们把一个合理的观念变得极端。&/p&&p&老师没有告诉过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没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重要的,要找到那百分之一的灵感,你需要使用阐释主义,为你的人生披荆斩棘。&/p&&p&&strong&阐释主义的特点在于,对一句话的定义或命名进行深度思考,同时对这句话的相关概念划清界限。你需要使用生活实例来对定义加以对比,最终找出正确答案。&/strong&&/p&&p&“你偷过的所有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这句话有两个点需要思考。“打脸的巴掌”应该是侮辱或失败的比喻,这个无需讨论,关键是要思考一下“偷懒”这件事。&/p&&p&(1)我有一次机会参加重要比赛,可是我懒得练习,最终名落孙山。这样的懒会导致打脸吗?显然会。&/p&&p&(2)老板让我做一个表格,可是我因为偷懒没有核对数据,最终导致公司损失,老板在会上训斥了我。打脸了吗?打了?&/p&&p&(3)但如果我开发了一个系统,可以有效核对数据,避免了我一个个去看。这样的偷懒不仅不会打脸,还是一种进步。&/p&&p&(4)忙碌了一周,浮生偷得半日闲,我去泡了个澡,还吃了一顿大餐。顿时精神抖擞,这样的偷懒显然是为更好地努力而休息。&/p&&p&对比了四个人生经验或假设,偷懒打脸的例子中我提炼出了“错失机会”和“做事马虎”两个相关概念,偷懒不打脸的例子中我提炼出“提高效率”和“休息”的概念。这时,我重新把这句话进行定义,不难得出结论。&/p&&p&&strong&人被打脸并不在于是否偷了懒,而在于单位时间内他的事情是否有意义,是否足够仔细。&/strong&&strong&你不用时时刻刻都在战斗,但你要确保一枪一个鬼子。&/strong&&/p&&p&什么“睡觉时流下的口水,以后会成为悔恨的泪水”这类的观念,大家可以自行去思考和战斗。对了,顺便看下我的标题。&/p&&img src=&/v2-0e1fa97ebecded00dcb1c9fe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0e1fa97ebecded00dcb1c9fe_r.jpg&&&br&&p&3、&/p&&p&阐释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发现真理的好方法,阐释主义发达的人,自我思考能力都非常强,不容易被洗脑或者诱惑。他们在生活中走得稳,不会一脚踏空。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成熟的象征。&/p&&p&但阐释主义的缺点在于依赖于生活经验,因此会有些主观。知识很多时候需要特定的视角才能看到,这需要足够的人生阅历和知识储备。&/p&&p&阐释主义者还必须有很强的自我怀疑精神,来为一件事发展出不同的角度,有时这很纠结。可以说,他们的思想是一种斗争中升华的过程。&/p&&p&这个充满暗示的社会里,太多事情被简单化,就好比我们阉割自己的生殖器却又希望自己儿孙满堂,我们天天嘲讽合群却又在每个深夜的孤独中备受折磨,我们情不自禁地在网上四处喷人却又为一个不认识的名人离去而感到悲伤。&/p&&p&原因在于,我们太固守自己的观念,因而忘却了真相。真相比谎言更让人难受,所以大部分人都想避开真相。但某些事情会不经意间唤醒真相,也唤醒真正的自我。&/p&&p&这个真相就是:我既不美丽,也不丑陋。既不善良,也不邪恶。既不懒惰,也不勤劳。在美女前面会心动,在权力面前会弯腰,在恶行面前也会愤怒,在孩子面前也会慈祥。&/p&&p&这是整个的你,也是整个的我。假如你不把全部的自己带上路,只带喜欢的那部分是没法走到终点的。&strong&你必须不断地阐释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strong&&/p&
1、在爆文代替图书传播知识的网络时代里,“精神病性”已经悄悄在人群中散布开来。某男,24岁,体重一百公斤。大学毕业求职失败后就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父母请我去开导下。我在他家客厅里坐了两个多小时,就吃晚饭的时候匆匆见了一面。父母刚介绍完我,他就…
四年前,上了一年的拉丁语后,第一次走进古希腊语课,学习一门无用的、死去已久的语言。老师布置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让每一个人熟背William Johnson Cory对教育本质的定义。&br&&br&这段话被许多研习古典语言的学者,视作学习古希腊语、拉丁语的理由:&br&&br&&blockquote&At school you are engaged not so much in acquiring knowledge as in making mental efforts under criticism. A certain amount of knowledge you can indeed with average faculties acq nor need you regret the hours you spent on much that is forgotten, for the shadow of lost knowledge at least protects you from many illusions. But you go to a great school not so much for knowledge as for the habit of attention, for the art of expression, for the art of assuming at a moment's notice a new intellectual position, for the art of entering quickly into another person's thoughts, for the habit of submitting to censure and refutation, for the art of indicating assent or dissent in graduated terms, for the habit of regarding minute points of accuracy, for the art of working out what is possible in a given time, for taste, for discrimination, for mental courage, and for mental soberness&br&&/blockquote&&br&我现在还时时在脑海中响起这段话,尤其是这句&br&“ &b&for the shadow of lost knowledge at least protects you from many illusions&/b&”&br&知识,哪怕是知识的幻影,也会成为你的铠甲,保护你不被愚昧反噬。&br&&br&知识存在的价值远超过知识本身。
四年前,上了一年的拉丁语后,第一次走进古希腊语课,学习一门无用的、死去已久的语言。老师布置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让每一个人熟背William Johnson Cory对教育本质的定义。 这段话被许多研习古典语言的学者,视作学习古希腊语、拉丁语的理由: At school yo…
不煲鸡汤,讲一些个人的亲身经历,和大家分享读书的意义:&br&&br&1,&br&&br&我小时候淘得没边儿,是有名的小魔头,用我爷爷的话说:“我孙子能顶七个金刚葫芦娃”。&br&&br&老妈为了消除我的“魔性”,很早就开始教我识字和查字典,点着了我阅读的小火苗。&br&&br&结果,这世界少了一个大魔王,多了一小书虫。&br&&br&&br&关于读书的收获,我最早的感受是来自于五岁时的一次偶然经历。&br&&br&那在姥姥家,有一次电视里播放全国初中生知识竞赛。&br&&br&其中有一道抢答题,问:“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里的将军是谁?&br&&br&结果没一个选手按抢答器。&br&&br&而电视机前的我脱口而出:飞将军李广。&br&&br&答案公布,一字不差。&br&&br&从此以后,家里亲戚都管我叫“神童”,直到现在,还常亲戚提起这事儿,每次我心里都很美。&br&&br&&br&其实什么神童,只不过是我读过《上下五千年》里的《飞将军李广》而已。&br&&br&但人自信心的建立,很多时候就来自于幼年时的夸奖和肯定。&br&&br&这事,我会记一辈子,吹一辈子,吹给自己,也吹给我的下一代。&br&&br&&br&2,&br&&br&老爸曾是军人,入伍前,在农村是个小队会计。&br&&br&人长得帅,酷似老一代的影星赵丹和孙道临。&br&&br&声音也很有穿透力,每到讲故事时,总会让我想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夏青。&br&&br&&br&其实老爸家很穷,选择当兵,主要因为在部队能吃三年饱饭,额外的收获是在部队里看了不少书。&br&&br&老爸像一部百科全书,从战斗故事到飞机坦克大炮,从历史地理到动物自然,无所不知。&br&&br&有一次曾问过老爸为什么知道那么多?他说再等几天你就知道了。&br&&br&几天之后,他带回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花了半个多月的工资。&br&&br&&br&在单位,老爸是连续N年的劳模,现在住的房子就是公司奖励的。&br&&br&都是自己打家具,在啃完一堆木工书籍之后,老爸第一个震撼性的作品是一酒柜式书架。&br&&br&上学时,老爸在学业上没管过我,在工作上遇到问题,也通常只有一句:“有时间,多找几本这方面的书看”。&br&&br&去年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张老杂志的封面,穿绿裤子的,很像老爸。&br&&br&&br&&img src=&/50e188fac9c36db6bba9ba02c4f51a50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50e188fac9c36db6bba9ba02c4f51a50_r.jpg&&&br&&br&&br&3,&br&&br&老妈上小学时,是大队长。&br&&br&老妈上中学时,是班长。&br&&br&姥姥家的成分是富农,老妈考不了高中。&br&&br&后来,老妈进工厂当了一名电工,再后来,她和我爸在一个车间。&br&&br&&br&老妈的技术比老爸好,单位的同事都知道。&br&&br&其实老妈看的书也比老爸多,这个秘密只有我知道。&br&&br&她所有的证书都是自己考下来的。&br&&br&她的慢性咽炎是当年厂里技术大比武时,练讲解能力练的。&br&&br&当年珠算等级考试,老妈排名本市第一,都是每天晚上照着厚厚的教材练出来的。&br&&br&&br&在我的回忆里,老妈就没怎么生过气。&br&&br&退休之后,在居委会做过几天主任,遇到家务纠纷,别人劝不了,老妈常常几句话就风平浪静了。&br&&br&居民常说主任有水平,总能说到点儿上,但只有我知道老妈枕边常备着《居委会工作技巧》和记得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br&&br&现在,老妈退休在家,开始用Kindle看书,她说,这东西不错,能调字体大小,只是不能往上面写字,所以没IPAD好。&br&&br&&br&老妈的必杀技:你和你爸之所以很多事情看不明白,主要原因就是你们爷俩读的书太少&br&&br&偶买噶…… (⊙﹏⊙) &br&&br&&br&4,&br&&br&“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br&&br&“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不煲鸡汤,讲一些个人的亲身经历,和大家分享读书的意义: 1, 我小时候淘得没边儿,是有名的小魔头,用我爷爷的话说:“我孙子能顶七个金刚葫芦娃”。 老妈为了消除我的“魔性”,很早就开始教我识字和查字典,点着了我阅读的小火苗。 结果,这世界少了一…
读书能让你由世界之大看到自己的渺小,让你在思考过程中体会到由心的孤独却不会寂寞,让你对世间万物的存在充满好奇与敬畏,让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懂得体恤共情,这都是它的有效功能和意义所在。&br&&br&我提倡的读书方式是多看不同类型的书,只看单一种类型的话,那可能难以拥有宽豁的心境与独立思考能力。难以区分阅读的界限与个人的狭隘。有书为伴的日子总是好的,它让你内心笃定却又不会过于固执,它能让你看见他人眼中的世界,也能让你清楚的知晓自己。&br&&br&写完之后蓦然发现以上内容已经被前人用一句话从侧面给形容透了:「已识乾坤大,尤怜草木青。」读书的人,既能抬头仰望星辰,也能低头看见自己,感受到脚下无数细小却蓬勃的生命,在寻常状态中孤单却不寂寞,丰富但不自满,悲悯而不悲伤,那种生活该有多么美。
读书能让你由世界之大看到自己的渺小,让你在思考过程中体会到由心的孤独却不会寂寞,让你对世间万物的存在充满好奇与敬畏,让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懂得体恤共情,这都是它的有效功能和意义所在。 我提倡的读书方式是多看不同类型的书,只看单一种类型的话,…
&b&区别就在于,聪明的人在他们的脑海中有一个更科学、精密、高效的“抽象地图”,这个地图里面存储的不是地标、边界、线路,而是概念、知识、事实和程序。他们跟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既拿着一张信息又多又全的好地图,又特别会从这些地图中高效提取与组合信息。&/b&&br&从题主有限的表述里面,我想先针对我下面的的答案里提到的“聪明”进行一下界定:&br&&ul&&li&评价“聪明”与否的标准并不完全依靠智商,而是看其能否比较高效准确地解决自己所面对的独特难题。&br&&/li&&li&“聪明”的人不是在生活中每一个方面都聪明,我更愿意将他们看做某个或某些领域的“专家”。&/li&&li&这里不探讨遗传因素。&/li&&/ul&&br&下面,我们先来体会一下两者的区别。&br&&blockquote&一列火车在穿过一座横跨山谷的大桥时,火车上的一个旅客从窗口丢下一块石头,请问,这块石头的落点会在哪里?&br&&/blockquote&本实验于1984年,由McCloskey与Kaiser对大学生被试加以测试。&br&正确答案是——呈抛物线坠落,除了重力外,石头同时还有与火车同向的初始速度需要考虑。&br&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石头会垂直下落,事实上我在看书看到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也是这么想的——太不聪明了。&br&&br&在“聪明人”的头脑中,有效解决问题(尤其是擅长方面的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和普通人拉开差距的地方有如下这些:&br&&ul&&li&&b&识别问题相关信息&/b&:高中时,有一次数学考试的一道几何题,很多平时的数学优等生都做错了。原因出人意料的简单——题干里给出的一个看上去很重要的信息,其实根本就跟解这道题没关系。不少平日里仔细谨慎的生拉硬扯的在自己的解题过程中使用了这一条件,反而导致做错了题。考试题里,一般没废话,但是实践生活中的很多难题,同时又复杂又简单,聪明人可以更好的提取当前问题情境内,与问题真正相关的信息。&/li&&li&&b&语义理解&/b&:例如,我老婆骂我:“你难道不知道自己竟然一点都没有不残酷不无情不无理取闹吗!?”如果我能神速反应过来应该合理应对,那我是聪明人。聪明人对很多情境下的话语有一种类似“撅起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的瞬间直觉,进而顿悟解决方案。给我看源代码不如杀了我痛快,如果让 &a data-hash=&5537bbd59d00ae83c4abd4& href=&///people/5537bbd59d00ae83c4abd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赵世奇& data-tip=&p$b$5537bbd59d00ae83c4abd4& data-hovercard=&p$b$5537bbd59d00ae83c4abd4&&@赵世奇&/a&做,情况应该会好很多,因为在这方面,他是专家,我不是。&/li&&li&&b&整体表征&/b&:听明白一句话未必就看透了整个问题,很多情况下,不是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聪明人会调动更多“心理地图”中的内容来合理解决问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你是可以靠二元一次方程一类的基础数学知识使劲儿算出来的,但是有更聪明的解法:鸡和兔共15只,共有40只脚,鸡和兔各几只?假设鸡和兔都训练有素,吹一声哨,抬起一只脚,40-15=25。再吹哨,又抬起一只脚,25-15=10,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li&&li&&b&问题归类&/b&:就像在世界地图里面找“北京”,你需要先找到“中国”的大概位置。在心理地图里面,找“产前抑郁症”相关的问题,聪明人不会第一反应就把知识体系和上面提到的整体表征直接定位到“气象学”去,相应的,他们会直接定位到“心理学”,甚至能直接精确定位到“临床心理学”,进而增加解决问题的效率。这就是考验你头脑里心理地图的信息量、精度、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地图理解程度的时候了。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看了题目的前几个字就能意识到这道题是要考“重力加速度”这一概念,进而在读题解题的过程中刻意地关注与重力加速度有关的信息,甚至主动地间接寻找缺失信息。同时,还有一些学生直到读完了全题,才激活了相关的心理地图。不过在这一点上,还有两点需要额外讲:一是问题归类训练有助于成绩提升。1995年,我母校西南大学的张庆林老师的研究证明,在把36道简单数学题(加减乘除)做完后并加以分类的一组学生,比单独做完这些题目的学生最终在类似数学题的测验中成绩要好。二是过度自信可能导致问题归类失败,比如你女朋友找你说XX买了个新包包成天炫耀,你错误地把问题归类成“需要共情”,于是和女友同喷XX,其实可能是女友自己也想要个新包——是“想当然”让问题归类错误,到了应该提升心理地图精度的时候了。&/li&&li&&b&类比思维&/b&:这有点儿像人们通过蝙蝠研究出了声呐。聪明人是擅长通过案例类比来解决问题的人。Gick和Holyoak在1983年的研究发现,给被试提供两个类似的问题情境,比只给被试提供一个情境,更有助于被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li&&li&&b&心理地图的信息量&/b&:我妈表扬过我的一个远房叔叔:“XX真是聪明,麻将打得那么好。”我的小学老师也表扬过我的一位同学:“XX真是聪明,象棋比一般大人下得好得多。”甚至在火车上,下铺也表扬了对面儿的哥们:“兄弟你真聪明,没见过斗地主比你打的好的。”1973年,Simon和Chase对象棋大师和象棋新手进行了专门的科研——象棋大师可以很快回忆5万个不同的典型象棋定势,这里面每一个,他们靠几秒就能回忆出每一个棋子的位置,和可能的操作走向。——我想,麻将、象棋、斗地主应当同理。在他们脑海里,牌面、棋局如同我们脑海中所存储的词汇。就像我问你“香蕉”的单词是什么,你可以很快地说出来是“banana”而非“nababa”。所以,聪明人,都是有干货的——不是全靠天赋。&/li&&li&&b&心理地图的目录&/b&:聪明人有一个更适合解决问题的从心理地图内提取信息的结构。就像行政区划图不能很好回答你关于某个地点的海拔有多高这类问题。聪明人的信息以一种更好地方式存储着。Chietal在他的实验里,让大学生和他们的教授给一些基础物理问题进行分类,大学生的分类典型结构之一是依靠涉及的工具:用到斜面,用到木块,用到杠杆,用到波。他们的教授的分类方法就高贵冷艳多了:能量守恒问题,坐标变换型牛顿原理问题,加速度相关的牛顿原理问题,力平衡状况下的牛顿原理问题。您觉得,哪个更显得“聪明”?&/li&&/ul&&br&那么,想变聪明哪家强?&br&&ul&&li&创作式思维教程(Productive Thinking Programs),来自于Covington。主要给孩子用,通过侦探故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li&&li&问题解决模式(Pattern of Problem Solving),来自Rubinstein。主要给大学生使用编制的,通过主要来自工程学和数学领域的问题,依靠10周时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li&&li&CoRT(Cognitive Research Trust),来自De Bono。主要面对学生可能在校外碰到的具体问题情境。&/li&&li&思维工具强化教程(Instrumental Enrichment),来自以色列的Feuerstein,是目前最广为人知且研究广泛的思维技能课程,主要面向有一定认知或情绪障碍的青少年。&/li&&/ul&普通人同所谓“聪明人”之间的差距,在我看来,大抵如是了。&br&再次强调,这里的“聪明人”真的不是已经混到出人头地的成功人士,而是指在特定领域有超过一般人解决问题能力的相关专家。
区别就在于,聪明的人在他们的脑海中有一个更科学、精密、高效的“抽象地图”,这个地图里面存储的不是地标、边界、线路,而是概念、知识、事实和程序。他们跟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既拿着一张信息又多又全的好地图,又特别会从这些地图中高效提取与组合…
在北大被虐了三年,有三点感触尤深。思考了很久那些”聪明“到底触动到我的是什么,以下说的可能很抽象(而且都跟理工科有关),但都是亲身感受。&br&&br&聪明的人对“难”更钝感,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更轻松地面对陡峭的学习曲线。打个比方,如果把学习曲线看作一道陡坡,对于他们来说可以&b&减掉30°的倾角&/b&,虽然走的未必快,但是很轻松。比如说同样没有编程基础,我会觉得rainmeter编程太麻烦而放弃,但同学L就觉得简单,花了一晚上搞定。虽然之后我花了一晚上也可以搞出来一个桌面,但是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和他对“难”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过程适用于ps,matlab,c,fortran,latex等等,还有asymptotic method,laser diagnose等等。哪怕和聪明人花掉一样的时间可以学到同样的东西,但是对我而言,这些东西难,对他们而言,不难。而且往往是他们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学的更多更透彻。我想究其根本,在于他们实在太习惯这种程度的学习曲线,身经百战。不过这一点的好处在于,这是可以后天锻炼的。被虐到后来,看到很多东西很麻烦很想放弃,想到身边的同学如果看到这些应该会觉得很简单吧,咬咬牙也就学下来了,虽然学得真是非常辛酸。。。&br&&br&第二点在于他们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清晰的思维,专注地思考。在一件事情逻辑链很长的时候,我往往要断掉很多次,复习很多次,才能把这条线贯通,但是有的人就可以抽丝剥茧,慢条斯理地一步步把逻辑搞清楚,直接推理出结果。举个例子,一道数学证明题,我知道条件和结论,要写证明过程。然后我开始想从条件出发,可能用到定理A,那么那我还需要证明B,然后C,然后D,然后有点难,先缓缓。接着从结论倒推,我应该用到了定理E,但是还需要证明F,然后。。。然后就断了。我已经搞不清楚我在证什么了,我头脑已经乱掉了,内存不足:前面的忘记了;主频不够:后面的推不动了,然后一遍遍复习推理的过程,熟悉了之前的步骤,才能继续往下。但是这些问题对于一些人就很轻松,第一次看到题,就可以很轻松地讲给你听。头脑很清楚,条理分明,逻辑有力,无法反驳。我曾细问过很多次中间思考的过程,最后的感触就是聪明的人&b&只需要最基本的一条引理就可以脚踏逻辑凌空而起&/b&,而我需要一条实在的梯子。这一点不仅是在面对难题的时候,生活很多细节就可见端倪,类似的例子见《理想国》。&br&&br&第三点在于他们见过更本质的东西,或者说他们习惯于把握更本质的东西。物理的运动学对他们而言只是说了一件事情就是f=ma,剩下的只是数学;对流,传导,辐射说到底就是类似”不平则鸣“的一件事情,方程记不得了按常识推推也就推出来了;流体力学最后就是搓出来的涡;一阶的偏微分方程就是流线等等。不背公式,不背推论,&b&常识加数学&/b&,就构成了他们的整个物理学框架。&br&&br&最后的状态就是,他们稳稳站在常识之上,靠着强大的吸收能力和清晰的逻辑,一骑绝尘,直至肉眼不可见。
在北大被虐了三年,有三点感触尤深。思考了很久那些”聪明“到底触动到我的是什么,以下说的可能很抽象(而且都跟理工科有关),但都是亲身感受。 聪明的人对“难”更钝感,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更轻松地面对陡峭的学习曲线。打个比方,如果把学习曲线看作一道…
&p&用一篇干货长文说一说:&b&聪明人的“标准版” 与
“拓展包”。 &/b&&/p&&p&(带图片,流量预警)
&/p&&br&&p&这个问题我很感兴趣,也算是研究了很多年了。今天写一篇理性与感性交融的9000字长文,是我多年思考、探索尝试的总结,相信大部分人看了都能有些收获。全文较长,建议收藏了再看。&/p&&br&&p&聪明人有不同的种类和层次,其中有共性也有特性。我自己勉强算比较聪明,但又不是那种超级天才,仰望各类天才级大神的时候,也就顺带分析和记录一下他们的特点,做些总结。&/p&&br&&p&我发现,各种聪明人的属性,根据常见程度来看,可分为标准版与拓展包。不论是标准版还是拓展包,其中的一部分对于普通人还是有借鉴意义的。虽然硬智商确实有差别,但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可以学习和改善的。下面分别做介绍&/p&&br&&p&&b&上篇:聪明人的标准版&/b&&/p&&p&在聪明人的标准版中,主要分为3个部分:&/p&&p&&b&一、思维结构化与系统化&/b&&/p&&p&&b&二、逻辑链的长度&/b&&/p&&p&&b&三、较低的心智情绪干扰&/b&&/p&&br&&br&&p&&b&一、思维结构化与系统化&/b&&/p&&p&普通人思考问题的时候,非常容易本能的一头扎进繁琐的细节中,缺乏系统与结构的感觉。所谓结构与系统,粗讲一下,即是对整个系统有框架定位,有一种大的地图的感觉。结构化思考的人,看到某一件事情,会先考虑总体大结构,再考虑细枝末节。这样说起来虽然简单,但是一般人确实容易深陷细节中纠缠而不自觉。&/p&&p&-------------------------------以下是一个案例----------------------------------------------&/p&&p&比如公司营销部门开会讨论如何维护高端客户,计划在中秋节之前进行礼品赠送。一个客户甲经理提出,对于客户A,应该送一台苹果电脑,而不是一部普通的华为手机。其他客户经理则表示不同意:&/p&&ul&&li&“这样也太浪费了吧”
&/li&&li&“一台苹果电脑好贵啊”
&/li&&li&“感觉这种程度太过了反而不合适吧”
&/li&&/ul&&p&客户经理甲则反驳说:“虽然成本很高,但是要考虑到客户A能够给我们带来的未来利益啊!只要他继续消费超过10万元,礼品的成本就收回来了,按他的消费习惯应该没问题的。”&/p&&p&其他客户经理则继续发难:&/p&&ul&&li&“他消费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本身质量好,你不送他苹果电脑他也要买啊!”
&/li&&li&“就是啊,你送一台华为手机也能起到维护关系的作用,他一样要继续购买的啊!”
&/li&&li&“唉,人心不可测啊,说不定你送了一台苹果电脑他还是要离开呢?”
&/li&&li&“我的客户也要维护啊,为什么只送了一张电影票?”
&/li&&/ul&&p&……&/p&&img src=&/1189ebcb9e196d8abeb83cbd6f78667a_b.png& data-rawwidth=&415& data-rawheight=&2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5&&&br&&p&整个会场乱成一锅粥,营销会议根本开不下去,两小时过去了毫无进展——这就是一群普通人陷入了具体的细节问题纠缠不清。&/p&&br&&p&让我们假设营销部门的总经理是一个聪明人,那么他就会停止争论,进行一个结构化、系统化的梳理:“现在让我们停止细节争论,看一看这次营销计划的总部署。&/p&&br&&p&&b&1 本次礼品赠送的目的&/b& &/p&&p&本次礼品赠送的目的是维护客户关系,让客户在对我们的产品硬需求之外,建立起更强的亲近感。&/p&&br&&p&&b&2 本次礼品赠送的原则&/b&&/p&&ul&&li&1)重要度排序
&/li&&/ul&&p&
越是重要的客户,我们允许的礼品金额越大。重要度的排序包括三个方面:客户资产实力、客户往期购买金额、客户往期带来的转介绍客户。将此三个方面综合评价,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重要度排序。&/p&&p&
下面,请李经理把我们所有客户的相关资料表格打印出来,人手发一份。&/p&&ul&&li&2)符合客户特性
&/li&&/ul&&p&
理论上,越贵的礼品客户就越喜欢,但是也有部分客户有特殊的喜好,可能跟价格没有关系,比如,王经理有个大客户特别喜欢喝茶,张经理有个客户爱看音乐会的。诸如此类的特性喜好,请每位客户经理在自己礼品申请单上标注出来。&/p&&ul&&li&3)总金额限制
&/li&&/ul&&p&
本期活动的预算是10万以内,不得超出。如果总金额超出,则优先考虑重要客户的需求,其他需求适当压缩。&/p&&br&&p&&b&3 本次活动人员安排&/b&&/p&&p&
所有客户经理负责自己的特有客户维护,无归属的自然增长客户,平摊到每个客户经理身上,目前测算大致每个客户经理分到5-6名自然客户。&/p&&p&
李经理把相应名单发送到各位客户经理手上&/p&&br&&p&&b&4 时间安排&/b&&/p&&p&
理论上所有礼品在中秋节之前发送完毕,但不要提前超过一个星期,否则没法和中秋节关联起来。如果有客户在外地的,可以延迟到节后一周内。&/p&&p&最后,请所有客户经理依照上述原则,填写《客户礼品申请表》,中午前提交给我审批。”&/p&&p&所有的纠缠停止,条理清晰各自办事,20分钟搞定。&/p&&p&----------------------------------------案例结束------------------------------------&/p&&br&&p&上面案例中的营销部总经理的思维,就是一个典型的结构化和系统化思维。当他的手下纷纷陷入细节中纠缠的时候,他跳脱出来,从大框架上去思考,从整个营销系统的角度去平衡。&/p&&p&细说开,结构化可以拆解成两个要素:&/p&&ul&&li&&b&一是分类&/b&:整个营销部署,分成了四大类:目的、原则、人员、时间。
&/li&&li&&b&二是层级&/b&:上面四大类是第一级,其中原则下分3类是第二级(重要度排序、客户特性、总额限制),重要度排序下又分3类是第三级(资产实力、消费额度、转介绍客户)。
&/li&&/ul&&p&&b&分类和层级构成了最典型的结构化&/b&。&/p&&br&&p&系统化建立在结构化的基础上。当整体结构明确以后,你&b&既考虑整个结构的总体,也考虑每个类别、层级之间的联系,这就是系统化&/b&。&/p&&br&&p&比如,某个超级大客户喜欢音乐会,而中秋过后在本地有一场大型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vip票价才1500,比一台手机便宜多了,但是这就是最合适的礼品。这个超级大客户是经历甲的客户,但是碰巧经理乙很懂音乐,最后就决定由乙经理陪同参与。&/p&&br&&p&虽然它既违反了重要性原则(重要客户送了便宜礼品),又违反了时间原则(本来规定是节前送的),还违反了人员安排(本来规定各自客户各自维护),但是从整个系统来看,这个安排就是合理的。&/p&&br&&p&结构化和系统化,是聪明人标准版的第一个零件。&/p&&br&&p&其中结构化是最容易学习的(系统化比较复杂),并且收获巨大,属于相对低投入、高收获的投资项目。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结构化,并且难度不大,但大部分人也就是没有结构化的思维。可以说,这是思维方式领域的一个价值洼地——有价值的公司股票价格异常的很低——值得大部分人迅速上手的。&/p&&br&&ul&&li&推荐书籍:《金字塔原理》、《结构化思维》、《思维导图》
&/li&&li&附注:优秀推荐《金字塔原理》,《结构化思维》是一个中国人根据《金字塔原理》演化出来的,可作为参考。思维导图是比较典型的结构化工具,书籍很多,随便选一本即可。对应的思维导图软件很多,常用的是imindmap,mindmanager,xmind等。
&/li&&/ul&&br&&br&&p&&b&二、逻辑链条的长度&/b&&/p&&p&聪明人的第二个标准版特性,是他们往往&b&逻辑能力很好——能够推演出很长的逻辑链条&/b&。&/p&&p&人类的智力运动中,比较典型的是棋类。下棋下的特别好的,我们就会本能地感觉很聪明。以中国象棋为例,入门菜鸟的逻辑链条很短,只能推算1-2步,普通人大致3-4步,能够推演6-8步以上,就算是高手了,职业选手则要计算12-15步以上。&/p&&img src=&/dade0e77b5a69fda81b8538_b.png& data-rawwidth=&261& data-rawheight=&3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1&&&br&&p&嘿嘿,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找了一个象棋软件,设置到计算8步,在qq象棋平台上测试,结果胜率99%+,走了几百盘只输了一盘。&/p&&br&&p&唯一输的那一盘,盘面劣势到让我决定认输的时候,我回忆对手的行棋风格和手法,默默的在聊天窗口打出一行字:&/p&&blockquote&“好厉害,有几步走的非常精妙啊!请问你用的是什么象棋软件?”
对面略一沉吟,回复到:“我用的象棋旋风软件”
我一惊,回到:“我也是用的象棋旋风啊!怎么差距那么大?”
对面呵呵一笑,回到:“我电脑配置高,设置到计算12步!”
我叹了一口气,说:“我电脑配置不行,只设置到系统默认的计算8步……”&/blockquote&&br&&p&如果你觉得整个过程略显猥琐,那么你应该将关注点放在我对人类思维的探索上,而不是我用象棋软件去游戏平台上虐菜……不对,是去做实验测试这个行为上。总之,计算的步数越高,也就是逻辑链条越长,你的思维就是越深刻有效。&/p&&br&&p&我们都希望自己的逻辑链条更长一些,但是很难做到。而聪明人,则可以轻松的将逻辑链条维持的非常的长。&/p&&br&&p&比如一道竞赛题,它的逻辑链条是A—B—C—D,然后(D+E)—F—G,G是最终结论。文字描述就是,从初始条件A一直推导到结论D,然后D+E两个条件推导出F,最后得到G。&/p&&br&&p&一般人的思维状态时,慢慢的从A—B—C—D这样一级级的推导,终于得到结论D了,然后卡一下,D和E什么关系?就这一下卡顿,前面A—B—C—D的推导路径就忘记了,然后开始怀疑:&/p&&br&&blockquote&额?D是怎么来的?我怎么莫名其妙搞出这个结论了?这个思路是对的吗?会不会走歪了啊,现在都没思路了?唉,算了,再从初始条件A开始重新推导一次吧。&/blockquote&&br&&p&而聪明的人的逻辑链条就更稳固、更长。他能够顺着A—B—C—D,然后(D+E)—F—G的路径轻松的演进过来,在每一个环节都不会卡顿。&/p&&br&&p&逻辑链条越长,推理难度越大,因为任何一个点的断裂就导致了整个结果的错误。&/p&&br&&p&上面提到的是逻辑链条长的表现,而关键在于,为什么聪明人能够维持住这样长的逻辑链条不断裂呢?核心因素有2个&/p&&p&&b&1 工作记忆&/b&&/p&&p&人的大脑,我们先把它勉强比喻成电脑。电脑的性能,既跟cpu相关,又跟内存相关。如果cpu非常好,比如I7-6700HQ的高配置,但是配一个垃圾内存——64k的老古董,那么它的总体性能一样很差。&/p&&img src=&/eba1ac799cdcc600d8a26bdcc3d3c76c_b.png& data-rawwidth=&398& data-rawheight=&26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8&&&p&
(人脑的内存要是有上图这么强就好啦!)&/p&&br&&p&对应到大脑,虽然大脑的理解能力、运算能力很强,但是短时信息存储能力很差(内存低),性能就不会好。人脑这台机器,一个很大的弱点恰恰就在于内存低——即是大脑的工作记忆低下。&/p&&br&&p&比如,上面那个竞赛题,如果直接给你看答案,每一个步骤都是能看懂的,这说明你的理解能力没问题,但是工作记忆的局限让你没法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把整个链条串联起来。&/p&&br&&p&这个地方,体现的更多是硬智商的差距——先天的基因因素。虽然每个人的大脑工作记忆都不会很高,但是在这个关键的瓶颈地点,稍微多一点点的优势,就能够产生巨大的变化和影响。&/p&&br&&p&比如一个题的逻辑链条是6步,你的工作记忆局限让你只算到第5步就崩溃了,而一个聪明人,他只比你强20%而已,也就是刚好能够算到6步,那么表现出的结果就是,他和你有100%的差距——做出来和没做出来。&/p&&br&&p&如果是局限在中学教育阶段的话,根据我的经验,一般的题目(数学压轴题之类的)逻辑链条就是控制在5-6步以内。&/p&&br&&p&&b&2 基础知识量&/b&&/p&&p&除去本工作记忆本身有一定的差别外,还可以想办法通过知识量的扩展节约对于工作记忆的使用。&/p&&br&&p&还是上面的那道题,对于一个学霸来说,可能结论D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推导的结论,是他早就已经知道的某条课本外的定理。那么,他需要推导的就只有两步了:(D+E)—F—G。&/p&&br&&p&基础知识量,跟教育环境、学习习惯、学习刻苦程度等都相关。一个学霸,由于他的基础很好,所以他学新东西的时候往往就轻松,这种轻松有时候被误认为是天赋,实际上是基本功扎实而已。&/p&&br&&p&反过来想,也会有一些本来很聪明的天才,由于基础薄弱,普通人学新知识只需要推导2步,而他由于欠了旧账,需要新老知识一起推导,一共要8步。他是一个能够本能的推导6步的天才少年,但是他的思维链条还是崩溃了。于是大家说:“哎呀,这都学不会,他好笨啊。”&/p&&br&&p&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比如小学加法没学好的,到了学乘法的时候就跟不上;初中等式和函数没学好的,高中的复杂函数变化就完全听不懂了——他们在听课的时候需要比一般人需要多推几步,但是达不到,于是链条崩溃了。&/p&&br&&p&这个状况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很大痛点。我手下管的一个教育类公众号,发的诸如《为什么小学3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分水岭?》
、 《小学的优秀学生,为什么到了初二会梯次掉队?》之类的文章,往往都是10万+的流量,可见痛点。&/p&&br&&p&基础知识量和上面的先天因素(工作记忆的差别)是相互影响的。幼儿时候,你的先天因素好那么一点点,让你的信息量有了+1%的微弱优势。你的老师很高兴,父母很高兴,额外教了你一些新东西、买了一些新书,你自己很高兴,额外的多学了一点东西,于是优势+3%。到了小学,+20%;初中,+50%;高中+100-200%。如此自带加速度的无限循环,最终会形成10倍、100倍的巨大差距。&/p&&br&&p&我在好几个问题的答案下,强调要主题阅读,上面的道理就是其中一个依据。也许你不是天才,不能靠先天因素自发的形成那一开始的1%优势,但是你完全可以靠有意识的刻意积累形成初始阶段的优势。&/p&&p&学习是一件自带加速度的事情。&/p&&br&&br&&p&&b&三、较少的心智干扰&/b&&/p&&br&&p&思维是受到心智和情绪影响的。&/p&&br&&p&人的大脑除了能针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思维以外,还会产生大量的杂念、情绪,这些杂念和情绪会对我们的思维过程造成严重的干扰。&/p&&p&依然以上面“A—B—C—D,然后(D+E)—F—G”的题目为例。你把这道题摆在初中生面前,当做选修作业。&/p&&ul&&li&学霸的心智反馈可能是:一个高难度的选修题——如果做出来了同学们就会觉得我很牛逼——我要装逼——我要使劲尝试做题。
&/li&&li&学渣的心智反馈可能是:一个高难度的选修题——如果花很长时间还做不出来我就是傻逼——我不要当傻逼——我干脆连尝试都不要尝试一下&/li&&/ul&&p&实际上,即便做不出来,只要你尝试了,就会有一定收获,至少在老师讲解的时候,你更容易听懂,至少你主动的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然而,学渣就是连尝试都不要尝试一下。&/p&&br&&p&问题在于,为什么学霸的本能大脑反应是“我要装逼”,而学渣的本能反应是“我怕别人骂我傻逼”呢?这个本能反应决定了他们后续的投入和收获,这个本能反应是哪里来的?&/p&&br&&p&也许,学渣当年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尝试做一道新的题目,做错了,而邻居家的小朋友做对了,父母觉得丢脸,于是严厉的臭骂了一句:“笨蛋!这么简单都不会?”他就此留下了一点点阴影。他伤心了一小会儿,然后情绪平静了,没有人注意到这个阴影还存在内心当中。&/p&&br&&p&然而这个阴影在后续的多年里,让他在每一次决定要不要尝试新东西的时候,都往逃避的方向更偏离一些。随后,这个初始阶段的逃避心态,造成了初始阶段的知识量变化,然后按照之前所说的路径无限演化,越来越落后,越来越逃避,接着继续落后继续逃避,最终变成了多年以后的天差地别。&/p&&br&&p&看起来聪明的人,往往这种杂碎的心智干扰更少一些。他们更容易进行纯粹的智力活动,将大脑的核心精力放在纯粹问题解决上,而不会在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上消耗自己的心智。&/p&&br&&p&不论是实际做事表现结果,还是纯粹的智力测试,都是高素质家庭的孩子显得更聪明一些,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的孩子接收的心智干扰更少,需要分散精力的杂念更少。&/p&&br&&p&偶尔,会有这样一种天才少年,他的家境很差,心智中的干扰很多,但是他本人确实是非常聪明,智商奇高。这种情况下,他往往是具有短期的调控能力,在他大脑运作的瞬间,能够把其他杂念暂时性的压制住,集中脑力进行思考。这些被压制的杂念和负面心智情绪,并不会消失,只是换个其他时间来表现和释放出来。最终,这样的天才少年,往往短期表现惊艳,而在漫长的人生中则可能会碌碌无为,或在某个节点上突然颠覆坠落下来。&/p&&br&&p&举例:电影《心灵捕手》中的超级数学天才,以及我们身边的大量现实案例。
&/p&&img src=&/b6fb524a0fb735df67bbd11_b.png& data-rawwidth=&328& data-rawheight=&2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8&&&p&上图为电影《心灵捕手》&/p&&br&&p&以上三点,即是聪明人的标准版。&/p&&br&&p&做一个中期总结,聪明人的标准版三件套中:&/p&&ul&&li&l
结构化思维最易训练,参考书籍《金字塔原理》和思维导图工具。
&/li&&li&l
逻辑链条长度中,基础知识量可以训练,工作记忆无法训练,但是可以通过可视化思维的方法进行间接弥补(上面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是我的一个研究方向,篇幅庞大,这里暂时不详细展开了。
&/li&&li&l
较少的心智干扰训练难度稍高,但只要你意识觉察到了它,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心理治疗、健身、练武、打坐禅定、思维训练等。
&/li&&/ul&&p&-------------------&b&楚河汉界&/b&-------------------&b&上篇·完&/b&-------------------------------------------&/p&&br&&p&&b&下篇:聪明人的拓展包&/b&&/p&&br&&p&除去那些常见的聪明标准版以外,世上还存在着各种奇葩天才,他们的聪明或是令人震撼无法模仿,或是思路奇特角度刁钻。观看学习这些天才级的聪明人,往往对我们有巨大的启发作用,最不济也可以观赏感叹一下。&/p&&br&&p&拓展包和标准版的区别,我主要以常见性和难度为分界线。那些比较罕见的、难以训练的、思路刁钻难以想到的,列入拓展包。&/p&&br&&p&我目前已经收集到的拓展卡片主要包括:&/p&&p&&b&四、从图片式记忆到图像式思考&/b&&/p&&p&&b&五、直觉思维&/b&&/p&&p&&b&六、多元思维技巧&/b&&/p&&br&&br&&p&&b&四、从图片式记忆到图像式思考&/b&&/p&&br&&p&不少人都知道,图片记忆比抽象的文字、语音记忆更牢固和快速。那些经过图片式记忆训练的人,可以背诵1000+位的圆周率,1分钟记下一副乱序的扑克牌,一周背下一本书等。&/p&&p&要应付考试的高中生、考研的大学生,有没有一点羡慕?
&/p&&br&&p&当然也有人会说,这看起来很厉害,不过脱离了应试以后,似乎也没什么卵用?&/p&&p&其实,也不要太小看这种能力,一旦把这种能力略作升级,就立刻有用了。那就是,&b&从图片式记忆,进化到图像式思考&/b&。&/p&&br&&p&关于图像式思维,最著名的可能是爱因斯坦对他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描述:“……我思考问题时不是语音思考,而是用一幅幅能动的跳跃的图像来思考……”还有不少伟大的科学家都具有形象化、图像式思考的能力。&/p&&br&&p&事实上,基本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图像式思考的能力,然而,这个能力的强弱程度是有巨大差别的。&b&绝大多数人图像式思考的能力都非常非常的弱&/b&,所以在上篇的聪明人标准版里,我提到可以用外在可视化思维工具去适当弥补人类大脑的内存不足,这就是一种外部的低级图像式化思维工具。&/p&&br&&p&然而,有这么一类人,他们的大脑部分的突破了这个限制,他们的图像式思考能力极强。这就相当于,我们的内存是64k、128k,而他们的内存是4G、8G。&/p&&p&想想这是什么差距?&/p&&br&&p&如果还觉得缺一些直观的感觉,那么就举一个最极端的例子。图像式思考的最极端例子是什么?你猜对了,就是他——&/p&&img src=&/bb8a90fd20f000c3752adc5db2c195c7_b.png& data-rawwidth=&274& data-rawheight=&32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4&&&p&尼古拉·特斯拉&/p&&p&他是一个人,不是一辆车。然而,如果说我们的大脑运转速度像特斯拉这个人走路一样,那么特斯拉这个人的大脑运转速度就像特斯拉车一样。&/p&&br&&p&关于特斯拉,有很多的传言,或真或假,然而,他是一个人类史上值得铭记的超级天才,这是绝对无须怀疑的。不论通古斯大爆炸、无限能源、地球作为导体输电等超级奇葩事情是否真实发生过,他的神一样的图像式思考能力都已经足够令人赞叹了。&/p&&br&&p&在特斯拉的传记中提到,他的很多发明设计都是几乎不打草稿,或者很少打草稿的,所有图纸都在大脑中完成——这是什么水平?&/p&&br&&p&而且他做科学实验的速度极快,跟一般科学家完全不一样。科学实验,大家都知道,反复试错反复改进,就连发明一个小小的电灯泡都是几千遍的试错,复杂机器就更不用说了。然而特斯拉的很多实验过程都是在大脑中完成的,实际真实操作过程极少。&/p&&br&&p&在那个没法用大型计算机模拟的年代,大家都在手工画图、手工计算,特斯拉的脑子里自带一台银河计算机,这是一种怎样的碾压优势?&/p&&br&&p&这样巨大的优势,让特斯拉一生的发明创造数量极大,据传有几千项,实际没那么多,但是毛估几百个还是有的,而且,不是挠痒痒的小发明,多是交流电、无线电控制技术、特斯拉线圈这样的精彩杰作。另外,与爱迪生那种团队作品自己署名不同,特斯拉是个穷B,没有团队,基本所有发明都是自己完成的(顶多带几个助手)。&/p&&br&&p&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特斯拉的传记,野史更精彩。虽然野史多不可信,但是特斯拉死后他的所有科研资料确实被政府没收了,无法考证,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反正我的态度是,对于特斯拉这样的天才,很多事情,宁可信其有吧。&/p&&br&&p&另外一个典型的图像式思考的例子,是他——&/p&&img src=&/0ca893a380d23b5d5d40af3_b.pn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1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p&没错,谢耳朵,一位超级天才物理学家,智商高得不可测量。&/p&&p&虽然是个假人……但是编剧对这种天才的特质把握还是很准确的。谢耳朵具有高清的图片式记忆,同时具有对应强度的图像式思维。他不仅记得生命中所有的琐碎事情——多年前某一天的天气、把他追着上树的公鸡的颜色;而且经常在大脑内部做演算和思考,具有强烈的内视觉。&/p&&p&除去这些超级天才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有较高几率出现这种能力——自闭症患者。电影《雨人》就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一个自闭症患者的特点。著名的雨人们表现出各种超强能力,诸如,徒手开3次方根号,5位数与6位数相乘,10分钟背下来一本书之类的……&/p&&img src=&/4bec36b370c2f21d7fdc_b.png& data-rawwidth=&316& data-rawheight=&17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6&&&p&虽然没人知道他们的大脑实际上是怎么运作的,不过一般认为,他们是在进行图像式记忆和思考,所以效率惊人。&/p&&p&不过雨人们的能力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他们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交流,即便能力惊人也无法做出真正的成就。我们需要的是,既有图像式思考能力,又精神正常的人。&/p&&p&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并不多见,不过也不是没有,比如,我们知乎上就有至少一位——&/p&&a href=&/people/planet45& class=&internal&&Lonely Planet&/a&&p&在他的第一个答案&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世界上真的存在记忆宫殿吗?常人能掌握吗? - Lonely Planet 的回答&/a&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就是一位具有较强程度图片式记忆的人。&/p&&p&至于强到什么程度了,我不知道,我和他并不相识,他的答案中介绍的并不特别详细。我不知道,他是停留在图片式记忆的阶段,还是进化到了强大的图像式思考的阶段;我也不知道,他的测试智商有多少;我还好奇,他有没有其他隐藏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图像式思考能力的人,往往还伴随着其他的特殊能力)。&/p&&p&让我们一起来@&a href=&/people/planet45& class=&internal&&Lonely Planet&/a&,请大神来分享一下。&/p&&p&我第一次了解到图像式思考能力的时候,大为惊叹,想尽方法搜集了一些训练手段,几经尝试,最终还是失败了,我感觉应该不是训练手段的问题,而是当时本人状态和训练时间的问题。这也是我的一个未泯灭的心愿,希望未来的某个时候,我能够空闲下来,把这个未完成的计划继续下去。&/p&&br&&p&&b&五、不可捉摸的直觉思考&/b&&/p&&p&直觉思考,又称灵感、顿悟,是一个玄而又玄不可捉摸的东西。它威力无穷,秒杀大多数思考方式;它不可捉摸,(几乎)无法复制学习。&/p&&p&其实,很多伟大事物的开创,都与直觉思考有关。&/p&&p&今天我们已经熟知的等差数列求和,1+2+3+……+100=5050,有了具体的公式可以套用了,但是,高斯当年是怎么把这个公式想出来的?他当年发明公式的时候还是个小屁孩儿呢!他的数学基本功肯定不会太好,他的经验积累肯定不多,他也肯定没有百度或者Google……但是他就是这么想出来了。&/p&&img src=&/fa28eda32aa88e5da77872_b.png& data-rawwidth=&180& data-rawheight=&2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0&&&br&&p&另一个例子是印度史上最强的数学家之一——拉马努金。作为一位数学家,在最需要严格推导的数学领域,拉马努金喜欢以直觉猜想公式,不爱作证明……&/p&&p&就这种严谨程度,你也配叫数学家?!&/p&&p&然而他的猜想,事后基本上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好吧,我还是不评论了……&/p&&br&&p&上文提到的尼古拉特斯拉,那个超强的图像式思考能力者,也是一个直觉思考者。实际上,图像式思考的能力和直觉思考的能力经常同步出现。&/p&&br&&p&然而在直觉思考的领域,即便特斯拉这样的超级天才,也算不上最极端的案例。我所听说过的最极端的案例(保证真实,不是谣言)是这个:&/p&&blockquote&一个尼泊尔的和尚,修为高深,一辈子在原始的尼泊尔深山里修行打坐。他从未离开过这个山村,从未看见过外面的世界。尼泊尔不是个现代化国家,在和尚的山村里,从未出现过任何科技产品——电脑、手机、汽车、飞机,全都没有。&br&由于他的修为很高,慢慢传出了名声,就有外人请他出去讲课,他答应了。一个司机开车很长时间到他的山村里去接他,然后开向城市。半路上,很不幸的,汽车出故障抛锚了。司机拿出后备箱的工具,掀开车前盖,开始检修汽车。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然而很长时间过去了,老司机无法找到问题出在哪里。即便他带着全套工具,他也无法修复故障。&br&和尚于是从汽车里走了出来,盯着汽车前部那一堆复杂的机械零件。他这辈子从来没有见过汽车,更不要说了解什么机械工程学了。然而,他盯着这堆机械看了一会儿,然后指着其中一个零件对焦头烂额的司机说:“这个零件好像坏了,你拆开来检查看看。”&br&司机心里觉得好笑,你连车都没见过,还指导我修车?但是对方是大师,是别人请出去讲课的,还是要表示一下尊重,于是拆开那个部件,居然真的是这里出了问题!!&/blockquote&&p&没人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p&&p&这就是我见过最极端的直觉思维。&/p&&p&其实我也不知道写这一节直觉思维有什么意义,因为直觉思维没人知道怎么练,还处于神秘地带。宗教界(佛教、道教、印度教等都有)似乎有一些特殊的隐秘训练方法,我虽有了解,但鉴于我上一次训练尝试失败了(是的,上一次训练图像式思考的能力就是引用的一些宗教领域的方法),所以暂时不多提了。等哪一天我神功练成了再说吧。&/p&&p&希望是十年之内。&/p&&br&&p&&b&六、多元思维模型&/b&&/p&&p&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xxx,而大名鼎鼎的巴菲特背后,就是查理·芒格。&/p&&p&查理芒格最著名的,则是他的多元思维模型。&/p&&img src=&/ce3e2eddfb8bbab_b.png& data-rawwidth=&247& data-rawheight=&35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7&&&p&查理芒格认为,每个学科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切入了解这个世界,都是一个摸象的瞎子。要对世界有真实的了解,就必须掌握多个学科的核心思维方式……&/p&&p&不过对于凡人来说,学一个专业就是4年,还只是粗浅了解,你要掌握多个学科的核心思维方式,还没毕业就老死了吧?&/p&&p&然而查理芒格这种天才级选手,自学能力超强,速度极快。在他的传记中提到,他掌握了几十个学科的至少100种思维方式。&/p&&p&多元思维的方式,并不是很难想到。即便没有查理芒格提出来,也有很多比较聪明的人能够感觉到这种学科跨界的威力。然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是想想而已,要同时掌握那么多学科,实在是太难了。&/p&&p&不过,还真就有一些有野心的人,不仅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决定要大批量实行。美国哈佛大学的前校长、美国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前沃顿商学院院长帕特里克·哈克等人,一起筹办了一所创新型大学——密涅瓦大学。这个大学号称是用来颠覆哈佛、引领高等精英教育的进化方向的。&/p&&p&这个学校的核心教学理念,就是类似于多元思维模型的一套系统。挑选最聪明的学生,提前自学各种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到校后大一、大二学生集中学习100种(也有说是40种、80种的)思维方式,然后用这些思维方式去指导学习后续的课程和社会实践,据说天下无敌所向披靡。&/p&&p&目前成立不久,第一批学生尚未毕业,成果未知。另外,这个学校的课程是全部保密的,没法具体探究,不知道是否完全等于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不过可以明确的是,顶级精英教育的发展方向,确实是在朝着更重视思维能力的方向演化。&/p&&br&&p&下篇·&b&聪明人的拓展包&/b& 小结:&/p&&ul&&li&&b&从图片式记忆到图像式思维——极难训练&/b& &/li&&li&&b&不可捉摸的直觉思维——无法训练&/b& &/li&&li&&b&多元思维模型——极难训练&/b& &/li&&/ul&&p&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如果有其他知友了解一些聪明人/天才的
基本版 或者 拓展包,欢迎补充,我们一起收集卡片~&/p&&p&--------------------------------------------------------------------------------------------------------------&/p&&p&这篇万字文,写了好几天,打磨了数次,真是太消耗心血了。&/p&&p&另外,我建了两个qq群——&/p&&br&&p&学习的策略1群 :&/p&&p&高中学习策略群:&/p&&p&高中生加专门的高中学习策略群,大学生和职场人士加学习的策略1群。&/p&&p&(我的知乎id即是入群密码)(入群修改id,格式为:省份+职业(学生标注年级)+姓名。
如:浙江+高一+李明)&/p&&br&&p&群里讨论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的问题。有兴趣的学生和职场人士欢迎加入交流。&/p&&p&---------------------------------------------------------------------------------------------------&/p&&p&其他学习提升:&/p&&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如何获得更有效的阅读效果,得到真正的提升? - 叶修的回答&/a&&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普通人如何通过训练大幅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 叶修的回答&/a&&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很多书看完了之后,回到生活中,还是该怎样就怎样? - 叶修的回答&/a&&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常用的思考方法,除了二八原则,SMART原则,5W2H原则,SWOT,6顶思考帽,框格效应,心理账户,沉没成本,条件导向和目标倒推,还有哪些?以及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 叶修的回答&/a&&p& -------------------------------------------------------------------------------------------&/p&&p&无耻的知乎正在对我进行流量限制(意思是,大部分粉丝看不到我发的文章)。。逼得我转移阵地进入微信公众号:学习策略师(搜索ID:xuexicelueshi)&/p&&p&以后文章将主要发在公众号上。&/p&
用一篇干货长文说一说:聪明人的“标准版” 与
“拓展包”。 (带图片,流量预警)
这个问题我很感兴趣,也算是研究了很多年了。今天写一篇理性与感性交融的9000字长文,是我多年思考、探索尝试的总结,相信大部分人看了都能有些收获。全文较长,建议收藏…
&p&我高中时期就是个学霸,目前在做教育研究的工作,研究方向就是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经常给各个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做培训,以嘲讽老师们不懂学习方法为乐……&/p&&br&&p&很多高中生私信我问各种学习方法,没法一一答复。就在这个问题下做个统一答复。&/p&&br&&p&目前高中生学习,存在很多误区,有一些最简单易学且高效、理应人人都会的方法,其实很多人都不会。至于那些衍生提高、锦上添花的方法就更不必说了。&/p&&br&&p&在本文中,我将分为上中下三篇来写,从多个角度讲述如何学得好、成绩好。&/p&&ul&&li&&b&上篇——思维原理篇&/b& &/li&&li&&b&中篇——学习环节篇&/b& &/li&&li&&b&下篇——状态管理篇&/b& &/li&&/ul&&p&广义上来讲,上述都叫做学习方法。这些方法中,有些是核心必备的,有些属于校本选修。另外,不同科目、不同人的情况各异,使用方法各异,我尽量说明每种方法怎么用、什么时候用、什么人适合用。不过找到最适合方法,仍然要自己亲自尝试选择。&/p&&br&&p&另外,这些方法也可以说是所有学习的方法,对于大学生、成年人也是适用的。高中生从现在开始养成这些方法习惯,可以一直持续终身受益。&/p&&br&&p&&b&上篇——思维原理篇&/b&&/p&&br&&p&结构提纲:&/p&&p&&b&1结构化思维&/b&&/p&&p&&b&2可视化思维&/b&&/p&&p&&b&3记忆术&/b&&/p&&br&&p&正篇:&/p&&br&&p&&b&1
结构化思维(推荐指数:☆☆☆☆☆)&/b&&/p&&br&&p&结构化思维是一种最基本的、最必要的学习方法,是所有想要高效学习的人都必须掌握的。有结构化思维的人,学东西特别快——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并且保持更长的记忆。&/p&&br&&p&但是很多高中生都不具备这样的方法。极少数高中生能够独自发现这个方法,大部分高中生能否掌握主要是看运气——你是否能够遇到一个好的老师来教你这个方法,或者你是否能够碰巧看到我的这个答案。&/p&&br&&p&这其实是我们教育系统的一个严重失职。结构化思维的作用巨大,影响全局,理应是学校应该主动教授的思维技能,不应该让学生自行研究发明的。不过我们的学校和教育系统推脱了责任。现在,希望各位能把这一点补上,受益终生。&/p&&p&先出两道奇怪的题目,让大家测试一下&/p&&p&第一道是考察记忆力:&/p&&img src=&/1dd6e4fd83eb_b.png& data-rawwidth=&363& data-rawheight=&1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3&&&p&方框中有有八个线条构成的图形,你能在30秒之内把它们记忆下来吗?&/p&&br&&p&第二道是考察分析理解力:&/p&&br&&img src=&/e4a219f776c09be4dc6c47_b.png& data-rawwidth=&426& data-rawheight=&1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6& data-original=&/e4a219f776c09be4dc6c47_r.png&&&p&你能分析规律,在2分钟之内,推断出第九个方框中应该是什么图形码?&/p&&p&答案先不表,请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往下看——顺便说一句,带着疑问学习,就是一种学习方法,后面会详细讲。&/p&&br&&p&&b&1)什么是结构化思维?&/b&&/p&&p&&b&结构化,核心就是分类和层级&/b&,&b&就是对整个系统有框架定位,有一种知识地图的感觉&/b&。&/p&&p&普通人思考问题的时候,非常容易本能的一头扎进繁琐的细节中,缺乏系统与结构的感觉。结构化思考的人,看到某个知识点,会先考虑总体大结构,再考虑细枝末节。&/p&&br&&p&如果觉得抽象,就举例说明。&/p&&p&比如,高中物理的整个知识框架结构是怎样的?那就是:&/p&&br&&img src=&/204cba656851fda4059dd57_b.png& data-rawwidth=&517& data-rawheight=&1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7& data-original=&/204cba656851fda4059dd57_r.png&&&p&以上6个部分就是高中物理的大结构。&/p&&p&如果再细分,力学部分的细化结构是怎样的呢?&/p&&img src=&/8385ffa5fb269a0b0036c3_b.png& data-rawwidth=&423& data-rawheight=&1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8385ffa5fb269a0b0036c3_r.png&&&p&如果再细化,那就是高一的课本目录了(力学部分主要在高一):&/p&&img src=&/06efc1afbc53d36f30f5c07b99c9de87_b.png& data-rawwidth=&213& data-rawheight=&4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3&&&p&这就是一个高一物理所有内容的框架结构。这个目录结构和刚才的整个高中知识结构是一样类型的,只不过一个是横着,一个是竖着。&/p&&br&&p&如果还要再细化呢? 再小一点的结构呢?&/p&&p&比如说斜面摩擦的题型,可以分为:斜面静止、斜面运动。斜面运动又可以分为,斜面向上运动,斜面向下运动。&/p&&br&&p&以此类推&/p&&br&&p&说简单一点,&b&就是要分类、分章节,要有系统定位&/b&。你一看到一个题目,立刻能够意识到:&/p&&blockquote&“哦,这么个物理当中的力学部分,是斜面向上运动的受力分析型”;
“哦,这个是物理当中的电磁学部分,是电流功率计算的题型”
就像是一张你很熟悉的地图一样,你一看到就知道这个点在地图上的哪一部分。&/blockquote&&p&&b&2)结构化思维的好处&/b&&/p&&p&接着讲一讲结构化思维有什么作用。最核心的就是两条:&/p&&p&&b&a方便理解;&/b&&/p&&p&&b&b方便记忆&/b&&/p&&br&&p&&b&a方便理解&/b&&/p&&p&理解,是高中学习的重点。面对数学压轴题、物理综合题,又或者是文科论述题,以及语文的阅读、作文等,无一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老师也强调“要理解课文、知识、公式”等。&/p&&br&&p&结构化思维为什么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呢?&/p&&p&举一个例子。你做题的时候,从一个点开始寻找思维,发现找不到:&/p&&img src=&/c6ac445b0ef4709cee1f651_b.png& data-rawwidth=&128& data-rawheight=&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8&&&p&于是你继续换个方向找思路:&/p&&img src=&/267ed7eeef2dd5ad9488a2a_b.png& data-rawwidth=&203& data-rawheight=&1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3&&&p&最终你发现,四面八方的思路全部找遍了,但是还是没有用,没有做出来这道题?你慌了,焦虑了,烦躁了,反复验证寻找,是不是哪里漏掉了?于是就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挣扎和循环之中。
&/p&&br&&p&然而实际上,情况可能是这样的。&/p&&img src=&/9a6041e9fcd145abc95a440_b.png& data-rawwidth=&353& data-rawheight=&2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3&&&p&在这个结构中,题目A下面分为3类:B、C、D。这三个知识点中,解题思路有可能藏在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每个题目都不同。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你在BCD三个点,都做一些思路的搜索工作,分别尝试。&/p&&br&&p&然而,对于不具有结构化思维的人来说,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存在BCD三个点,他可能就根据自己的本能反应,随便找一个点进行探索了。比如他对于知识点B更敏感一些,他就本能旨在B点周围思考。这样,如果运气不好,思路突破点不在B点,那么他可能在考场上卡个十几二十分钟都没有思路,直接崩溃了。&/p&&br&&p&比如,数学压高考压轴题,可能是解析几何的题,结构为 &u&椭圆+直线+三角形&/u& 的结合。某个题的突破点,可能在于一个三角函数公式(比如余弦定理)的巧妙应用,而你没有把握到这个结构,反复的在椭圆的和直线相交的方程中做变形尝试,那么你就一直做不出来了。&/p&&br&&p&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上,一定要多多使用结构化思维,进行分类、分层,这对我们的理解问题、理清思路,有巨大的帮助。&/p&&p&具体怎么做,我会在&b&中篇——学习环节篇&/b&里继续更详细的展开。&/p&&br&&br&&br&&p&&b&b 方便记忆&/b&&/p&&p&然后是记忆&b&——结构化思维能够让你记忆得更快、更长久&/b&。&/p&&br&&p&&b&人对有规律、有意义的东西,记忆就会更快、更久&/b&。因为人的大脑消耗能量巨大,&b&在长久的进化中,任何没有意义、浪费人体能量的东西都会被抛弃。&/b&大脑当中的知识点,如果没有意义的话,就会快速遗忘——被大脑抛弃了节约能量。&/p&&br&&p&而结构化的东西之所以能够被更好的记忆,是因为结构就是事物本身的一种规律(事物的规律有多种),有结构的东西,我们会感觉它是有意义的,所以能够记得更好。&/p&&br&&p&下面来揭晓最开始两个题目的答案。&/p&&br&&p&第二题:第九个方格里面是什么图形?&/p&&p&答案应该是:&/p&&img src=&/ff5f1d34b8d6c9f8dc7a9fe_b.png& data-rawwidth=&163& data-rawheight=&1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63&&&p&这就是一个知识点,一道题目。假设我不做任何解释的话,你能理解吗?你能记住吗?3个月后再考一遍,你真的能做对吗?&/p&&p&还有,第一题,那八个图形背下来了吗?&/p&&br&&p&现在,我把背后的道理说出来,大家再感觉一下:&/p&&img src=&/cf384edbc8e0b2ce12bba25ff1235abe_b.pn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p&你看,其实就是一个九宫格里的田字形,被换成了4个一行。&/p&&p&现在,是不是一下就理解了?然后一下就记住了?并且再过3个月也能够记得了?&/p&&p&因为这些原本零散的图形,现在有规律了,有意义了。&/p&&br&&p&再给一个结构化思维的例子,高中语文课文的:&/p&&blockquote&《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blockquote&&p&这首诗就可以&b&做结构化理解和记忆&/b&。现在,我们对这首诗做结构化,看看效果如何。&/p&&img src=&/5e69fef3eccbfd_b.png& data-rawwidth=&708&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8& data-original=&/5e69fef3eccbfd_r.png&&&p&这就是这篇课文的结构化,我把它画成一张思维导图了。&/p&&p&有了这个结构,本诗的理解和记忆就都容易了。&/p&&br&&p&&b&理解&/b&:太祖(人物)在寒秋(时间)的橘子洲头(地点),看了看山、水、动物(起因),发出感慨,回忆起了当年和同学们一起装逼的往事(事情)。&/p&&br&&p&&b&记忆&/b&:&b&人物——看(山、水、动物)——感慨——回忆(同学们一起装逼)&/b&&/p&&p&大家可以试一试,明显更好理解,更好记忆了&/p&&br&&p&而且这样的记忆,有一个特点,就是万一你实在是忘记了,你只会忘记其中的一两句,不会忘记整篇,剩下的部分还是能够记起来。而如果是传统的线性记忆,则经常发生这种情况:一句话忘记了,后面所有的全部记不起来了——崩溃。&/p&&img src=&/3e17fd44be904eded6b3825_b.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3e17fd44be904eded6b3825_r.png&&&p&至此,结构化思维讲得差不多了。另外还有一个案例,我在问题 &a href=&/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他们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差别在哪呢? - 叶修的回答&/a& 下提到的,是一个现实社会工作场景中的案例,跟高中无关,我就不贴过来了,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下。&/p&&br&&p&&b&2 可视化思维(推荐指数:☆☆☆☆)&/b&&/p&&p&可视化思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由于人的大脑对于图像的接受度高于抽象文字,如果能够熟练运用可视化思维,对思考的效率、深度,记忆的速度和长度,都会有很大帮助。&/p&&br&&p&上面那张《沁园春·长沙》的结构化,我就是用思维导图画出来的。实际上,思维}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