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能够实现星球大战克隆人人技术,甚至也可以实现记忆移植

(菠萝油王子)
(一条鬓狗)
第三方登录:科技的两面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科技的两面性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科学技术(考试用)
填空题: 1、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16 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 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皇家学会时代;18 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以 科学家爱迪生为“实验工厂”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今天,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2、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科学进化论、 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3、1895 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 ,标志着科学进化论的诞生。 4、原子中的电子绕核的半径约为 10m,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5、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是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6、常用的仪器分析法有以下 5 种:光谱分析法 、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7、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DNA 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确立 8、 宇宙中最主要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9、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0、 星系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11、 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 Intel 4004 ,它诞生于 1971 年,设计者:美国特德霍夫 12、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 intel4004,它诞生于 1971 年,他的设计者是美国科学家特德.霍夫。 13、 恒星的归宿方式有白矮星、中子星、黑 洞,是因初始质量不同而有不同的结局。 1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15、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6、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体和核液 17、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根据碱基配对原则,与碱基 C 配对的是 G 18、细胞融合技术属于细胞工程,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移植技术。 19、太阳大气有三层,自里向外依次是:日冕、色球、光球。 20、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1、环境科学分支有: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环境学。 22、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2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 年,名称为 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 2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英国的达默,时间是 1952 年。 25、18 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得罗指出:技术是为了 某一目的 ,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26、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27、原子的范围是 10-10m、原子核的范围是10 ―10-14-15m。夸克的范围是 10-20m.28、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是衰变反应、裂变反应、聚变反应。 29、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是衰变反应;裂变反应;聚变反应,其中利用最多是裂变反应? 30、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粒反映所释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反应。 31、膜分离技术有 电渗析 、 扩散渗析 、 反渗透 、 超滤 。 32、第一次产业革命于 18 世纪 60 年代最先在英国发生,开始于纺织工业的机械化,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 33、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六大高新技术领域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 34、当代生物技术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四大技术领域。 35、新材料主要包括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光电子材料。 (还有纳米材料) 36、联合国发布的关于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重要文件是《人类环境宣言》《21 世纪议程》和《我们共同的未来》 、 。我国发布的是《中国 21 世纪议程》 。 37、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是衰变, 裂变, 聚变,其中利用最多的是裂变 38、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39、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 精、深、细, 多学科, 综合化。 40、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变异的普遍性; 繁殖过剩; 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 41、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 21 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42、核能的和平利用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是核电。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43、目前,大多数人都采用“诱导楔合假说”来解释酶的作用机理。 (科学家早期提出的是“锁钥假说” ) 44、生物体内存在两大类核酸。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1- 45、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46、DNA 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方式把遗传信息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47、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转译两个步骤。转录是遗传信息从 DNA 到 RNA 的转移。转译也叫翻译,是生物按照从 DNA 转录得到的 mRNA 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48、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49、全球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50、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总体在恶化,局部有所改善。具体表现为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生物物种减少,森林 资源破坏,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51、2000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和日本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和发展了导电高分子材料。 选择题: 1、18 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 “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2、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3、细胞融合技术属于细胞融合工程,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融合技术。 4、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5、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 6、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 ,简称 CPU 7、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将两台以上独立计算机系统通过某种通信介质并在通信协议的控制下实现互连的系统。 8、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材料 9、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DNA 双螺旋结构的确立。 10、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因为这种物质是从细胞核中得到,并且呈酸性,所以命名为核酸。 11、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12、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名词解释: 1、高新技术:通常是指具有突出的社会功能及极高的经济效益,以最新的科学发现为基础,具有重要价值的技术群。 2、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指从 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 3、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发现的意义:在于把表面上形式完全不同的各类运动统一在一个自然规律中,使人们得以科学地从自然界统一的高度来考察整个自然界。 4、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意义: .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革新了人们眼中的世界图景, 这两个理论不仅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 也为现代自然科学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 核力:原子核中核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 5、原子: 所有的正电荷和原子质量都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非常小的体积内,这就是“原子核”, 其半径在 10-14~10-15 米范围内;原子中的电子是在核周围绕核 运动,核运动半径约为 10-10 米范围内这种运动是量子运动。 6.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十分类似的方法,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照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 并能使之稳定的遗传给后代。 7、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仿造生物病毒建立起的概念,它是指可以制造故障的一段计算机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 8、物质生产力表达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管理+……)高科技 9、科学: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10、技术:人类为了实现社会需求而创造的手段和方法体系;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控制、改造自然的过程和能力;是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 11、科学不同时期的特点:16 世纪科学是以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家的个体活动时代,17 世纪是以牛顿为代表的松散的群众组织―皇家学会时代,18 世纪到第二次世 界大战前是以爱迪生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当代科学活动突破了以往的一切形式。 12、电力革命:从 19 世纪后半叶到 20 世纪初,新兴的电能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 13、原子核:可以看作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除了所带电荷不同外,其他各方面都很相像,因此,物理学家、把它们统称为核子。 14、 夸克的半径范围: 后来, 通过实验还进一步发现, 在强子内部还有点状的荷电粒子, 人们称强子内部点状的东西为 “夸克” 夸克的范围在 10-18cm, 。 也就是 10-20m 左右。 15、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16、现代新材料:是一个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通过生物技术构建新型生物材料,是现代新材料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7、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变化规律,环境质量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科学。 18、自然: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广义的自然,它包括二部分,一是原始自然,即是在自然界的原始形态中存在的、还没有与人发-2- 生关系、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物质世界,也称第一自然。二是人工自然,它是已经直接与人类发生了关系,或者受到人工干预,留下了人类活动痕迹的物质世界,也 称第二自然。 19、CPU: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 ,简称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20、星系: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21、地球外部圈层结构:以固体的地球表面为界,整个地球主要划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即内三圈和外三圈。内三圈指固体地球内部的主要分层,由地 表到地心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三圈指地球外部离地表平均 800 千米以内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2、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 它通过对生物体的主要物质基础,特别是蛋白质、 酶和核酸等大分子结构、 运动规律的研究,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分子生物学有分子遗传学、分子细胞学、分子人类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分支学科。 23、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的潜能。24、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 25、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细胞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某种化学反应的执行者,将原料进行加工成某种 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通俗地说,生物技术就是利用生物(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或其产物,来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物质或生物。 26、细胞工程:关于细胞工程的定义和范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一般认为,细胞工程是根据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在细胞水平进行 的遗传操作。 27、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 米) ,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28、形状记忆材料:在一定的温度下,将材料先加工成型,然后改变外界温度,可产生变形,当外界温度重新恢复到原先温度时,它的形状立即恢复,就如同有记忆 过去形状的功能。 29、细胞全能性:每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合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30、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是指在深入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在掌握基因操作技术的基础上,用人工合成生产自然界原来没有的、具有新 的结构与功能的、对人类生活有用的蛋白质分子。 31、臭氧层破坏: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和溶剂物质造成他们高空中,经过光合反应后的产物,相催化剂一样,加速了臭氧层的分解,致使大气中的臭氧浓 度下降。 32、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借助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取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止新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受教育者在人和环境的 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的公德。 33、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 34、超导材料: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导致电材料的电阻趋近于零的现象,称为“超导现象”,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 35、胞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36、酶工程:酶工程是指利用酶、细胞或细胞器等具有的特异催化工程,借助生物反映装置和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它是酶学理论与化工技 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 37、星系:星系是由千百万颗恒星以及分布在它们之间的星际气体,宇宙尘埃等物质构成的,占据了成千上万光年空间距离的天体系统。 38、地球圈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是指从电的核心到外部由不同的圈层构成,每个圈层都有各自的物质成分。物质运动的特点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厚度也各不相同, 但都以地心为共同球心,这样的圈层称为同心圈层。 39、空间技术: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被称为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目的是利用空间飞行器作为手段来研究发生在空间的物理,化学和 生命等自然现象,作为一门从事空间飞行的综合性技术,它主要包括飞行技术,控制与导航、通讯与遥感、遥控,图象与数据处理及包括火箭、卫星、飞船、航天飞 机的制造与发射等在内的空间系统工程技术。 40、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将两台以上独立计算和系统通过某种通信介质并在通信协议的控制下实现互联的系统。 41、酸雨:降水,包括雨、雾、雪、露等。污染大气中的 SO2 和 NOX 越多,雨水的 PH 值越小,人们把 PH<5.6 的雨水,称为酸雨。 42、白色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中,有大量废弃的快餐盒、食品包装和各种泡沫塑料,以及农用地膜等塑料制品,我们称之为“白色污染”。 43、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它和蛋白质一样,是巨大而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44、核裂变 是指一个重原子核分裂成两个质量为同一量级的碎块,并释放出能量的现象,但在少数情况下也可分裂成三个或更多个碎块。 45、核聚变 两个或几个轻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这种结合称为聚变。 46、核力 原子核的内部有一种比电磁力更强的力,这就是核子与核子之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力,核力的作用是保 持原子核的稳定,核力是短程力,核力有饱和性。 47、大爆炸理论:1.1948 年,伽莫夫提出大爆炸理论,他认为:原始原子中充满的基本粒子互相发生核聚变,引起大爆炸而向外膨胀,随着温度的急剧下降,产生了 各种元素,这些元素形成了今天宇宙中的各种物质。 48、新能源:是指永远不会枯竭的能源,主要有氢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3- 49、夸克理论:1964 年盖尔曼提出的夸克模型认为: (1)强子由夸克组成; (2)夸克有色; (3)夸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联系等。 50、DN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它具有特殊的双螺旋结构。 51、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体系。 52、高技术或当代高科技: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先进技术群落。 53、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宇航员长期居住的大型轨道航天器。 54、清洁能源:是指永远不会枯竭的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主要有氢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 55、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 (1)不否定经济增长; (2)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3)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和社会进步相适应。 56、纳米技术:就是一门以 0.1 至 100nm 这样尺度的物质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它为传统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商机,为高技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57、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态物质组成,能自行发热发光的球形或接近球形的天体。 58、材料: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用物品的各种物质。选择题: 1、18 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2、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3、细胞融合技术属于细胞融合工程,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融合技术。 4、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5、酶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 6、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 CPU 7、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将两台以上独立计算机系统通过某种通信介质并在通信协议的控制下实现互连的系统。 8、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材料 9、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DNA 双螺旋结构的确立。 10、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因为这种物质是从细胞核中得到,并且呈酸性,所以命名为核酸。 11、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12、狭义的自然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相对立的物质世界。、 1.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通常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 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反过来,技术也为科学提供了眼睛、耳朵和一部分肌体,扩展了人的触觉、 听觉和感觉。例如,电子计算机使气象研究、人口统计、基因结构研究和其他以前不可能进行的复杂系统的研究取得巨大进步。 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例如基因工程技术促进了绘制整个人类脱氧核糖核酸基因构造的工作,这项技术不仅 提供了绘制基因结构的理由,也使绘制工作成为可能。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近来越趋向一体化。技术变得越复杂,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 密。在某些领域,例如,固体物理学(包括晶体管和超导体) ,由于研究物质的能力和制造物质的能力相互依赖,以至于人们不可能把科学和技术截然分开。现代技 术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科学的进步,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成就。总之,可以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 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 2、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联系:科学为技术提供知识,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手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 科学发展的手段。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 1)目的任务不同: 科学是用以认识世界,理解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回答“为什么?”技术是用以改造世界,发明事物,设计、构造以获得有用物品的 方法技能,是回答“怎么做?”-4- 2)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一般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与追求,技术则是必定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和经济目的。 3)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不同: 科学重理论,以实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科学的突破叫发现。技术重实践,以试验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技术的创新叫发明。 3、何谓三大发现?什么是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科学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4、简述现代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答:现代化学研究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深入研究化学反应理论、开发化学反应过程来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而设计最佳的化学反应过程;第二是提 高结构力量水平,致力于寻找或设计最佳的化合物材料或体系;第三,要发展分析和测试新方法,依靠计算机技术及多学科综合,使化学研究信息趋于更高的灵敏性 和可靠性,致力于新型分子组成,结构和性能研究,为高科技发展创造新分子,为社会需要合成特定性能的材料和物质。 现代化学研究不仅要综合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成果,而且还要综合运用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5、目前生物技术的应用主要在哪几个方面? 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方面作简要介绍。 (1)食品方面 食品生产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之一,食品生物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广,如提高食品产量和质量、开拓食品种类等。伴随着生命科学的新突破,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广泛 地应用于工业、农牧业、医药、环保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生物技术被用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食品产量。例如,作为人们的重要调味品之一的酱油,世界上不少地方至今仍用传统的酿造工艺进行生产,需要 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的一家公司用现代的发酵工程取而代之。从原料到成品的周期还不满 3 天! 其次,生物技术可以提高食品质量。例如,由于人体吸收过量的砂糖会增加脂肪的积累,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因此许多甜味食品中使用 高果糖浆来代替蔗糖。 第三,生物技术还用于开拓食品种类。例如,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材料,每个人在一生中要吃下约 1.6 吨蛋白质。然而,蛋白质是地球上最为缺乏的食品, 按全世界人口的实际需要计算,每年缺少蛋白质的数量达
万吨。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单细胞蛋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6、简述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答案: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因污染,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的生物物种中掺进了人工重组基因,并且这些外来的基因可随被污染的生物的繁殖而得到增殖,再随被污染生物的传播而发生 扩散,因此,基因污染是一种非常特殊又危险的环境污染。 (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关于转基因的安全性目前尚无定论,因此,用转基因生物生产的转基因食品和药品要进入市场,必须进行消费安全评估。 (3) 基因治疗的不确定性,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基因治疗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还存在异种移植的危险性、生物武器的恐慌等种种安全性问题。 7、当代新材料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新材料是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柱? 1)发展方向: 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智能新材料的开发(具有自我感知能力和调节反馈能力); 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的材料; 能再生的材料(可回收利用,可循环产生以补充消耗); 节约能源的材料(制造时耗能少); 长寿命的材料; 2)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有油污平的各种物质。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而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 些材料。 现代高新技术是指对一国经济和国防有重大意义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 新材料是能源工业、信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也是其它新技术的直接载体和根本动力。新材料的发展将促进包括新材料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 展,同时还将带动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新材料成为其他高新技术发展的支撑和先导,其研究水平和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的经济生 活中,诸多高新技术产品都是与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8.计算机科学的未来发展是怎样的? 人机沟通有待改善-5- 迄今为止,计算机和人的沟通还比较困难,无论是键盘还是鼠标器,都不是理想的人机通信手段。使计算机能看、听、学习,能用自然语言与人类进行交流,这 是当前计算机界的重要目标。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计算机的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其使用的范围也将大范围的扩大,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也将大大地加快。 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 虽然人机沟通有待改善,但是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泛。除了科学计算、数据处理等传统领域外,计算机辅助系统,即通过人机交互对话,使计算机辅助 人们从事设计、学习、加工等工作,将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中,计算机辅助教育(CAE) ,通过多媒体和网络的结合,激发学习动机、创设逼真的情境、促进学生思 维方式的个性化、多维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将对传统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计算机和网络比翼齐飞 今后计算机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变化呢?这必须结合 Internet 的发展加以考察。如上所述,一切信息,包括过去数千年积累下来的和现在新产生的信息,都 将变成数字 1 和 0 的组合,换句话说,变成没有质量、能以光速传播的“bit” 。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将使我们能在任何时候、从任何地方取得所需的信息或把它们送 到任何地方去;而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增强,将使我们能随心所欲地加工这些信息,变成我们所需的形式或得到我们所要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社会、我们的 生活当然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将可在任何地方办公:在家里、旅馆里、甚至在车、船和飞机上,都能像在办公室里一样方便;电子商务将使人们可以在网上购物、进行各 种交易,网上的虚拟市场会像实际市场一样热闹和丰富;网上的娱乐节目将提供几乎无限的选择,包括电影、电视、音乐、游戏、文艺等等,有无数节目任你挑选; 新闻、广告和其他各种信息都将按照你的需要、爱好和习惯在你正好需要的时候、以最适合的表示形式传送到你的身边;远程教育将使任何偏僻地方的人都能享受最 好的教育,网上教室会比实际的教室更生动、更有趣;??现在我们只能罗列一部分可能出现的情况,要知道,计算机领域里技术发展的速度往往会突破最大胆的预 测,在这个领域里人们常说,我们唯一能正确预测的是:我们的预测一定会被实际的发展所突破。 9. 论述你对网络道德问题的看法。 要点一: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个人性”。在真实的社会,个体的人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的“监视”之下,人们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所以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觉和不自觉的约束和控制,这就是道德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人们在网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存在距离,只能靠所提供的信息来互相认识 和理解,基本上无法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极端个人化的境况,容易使人暴露出自私、贪婪、欺骗的本性。 要点二:网络道德失范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虚拟性”。当人们卸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粉饰,再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虚拟的世界时,人们是以一种匿名的方式出 现在网络社会上的,容易淡忘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网络的虚拟性,给予我们充分想象空间的同时,也给与各种欲望的膨胀留下了一片的“沃土”。于是,一切在现实社 会中视为离经叛道、另类甚至卑鄙龌龊的事情都可以在网上为所欲为,大方厥词。 要点三:网络道德的问题也折射出真实社会的问题,社会上的种种道德问题在网络中都有表现,只不过由于约束的松懈,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大而已。 要点四:网络道德失范特别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处于成长期,对于是非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十分薄弱,相当一部分生活在网络中的青少年存在双重人格 的倾向。青少年学生较难完全协调好网上和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 要点五:要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建立符合网络特性的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第二,加强真实社会的道德建设;第三,提高每个人自 身的道德修养。 10.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要点一:19 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 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 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 律,即:物质生产力二(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十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 要点二: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 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 世纪 70 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 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 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 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 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11.你如何理解“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 要点一: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场所,人类自身不仅是在适应地球环境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成长的,而且为了求得更美好的生活,又不断地用自己的劳动 和智慧改造、利用地球环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另一方面,人又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地球环境是惟一适合人类活动和生存 的场所,早期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必须适应于自然界先定的条件。首先必须保证自己生存,解决衣、食、住等问题,才可能谈得上从事社会活动。此时人类 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地域性的自然条件。因此,依赖自然界,甚至对自然顶礼膜拜是人类的惟一的选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 在依赖自然界的基础上,逐渐萌发对自然界的相对独立性。人类不断试图对抗自然界的统治地位,表现出一种独立性,仿佛必须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然而,人类表 现出来的对抗自然的欲望,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独立性的增长,恰恰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进一步的加强。例如,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掠夺,只是反 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的一种历史变化,而并不能完全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如果人类愚蠢地认为自己可以脱离自然界和自然规律,而可以不依赖自然界,即不承认 自己行动必须服从于自然规律,那么,人和自然的矛盾就会加剧,现代生态危机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6- 要点二: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产生了环境问题。说到底,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虽然世界各国发展阶段不同,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同,所面临 的环境问题也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要建立起一种既协调、又演 进的关系,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 要点三: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过着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的生活权力。这种思想是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观。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须走可 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及后代 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12.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说法? 答案: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它具有两重性。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今,高科技及其 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许多学者赞同 如下的描述公式:物质生产力二(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 (2)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在历史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书乙如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 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查询最新、最快的、遍及全世界的信息和资料,扩大人们获得教 育的机会。人们又可通过上网、娱乐、游戏,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导致了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3) 科技革命与自然环境的冲击和破坏。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对自然的索取更加变本加厉。在过去一百多年中,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和 生活活动,不仅直接消耗大量资源,还把大量的废弃物返还自然,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现象接踵而来,被人类破坏的环 境又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和严重后果。现在,我们必须对科技发展的模式进行深刻的反省。 (4)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场所。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必须关心自然和爱护自然,学会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13.论述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要点) 1)生物技术的定义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细胞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某种化学反应的执行者,将原料加工成某种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 技术。 2)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它也带来了一些安全与伦理学方面的问题: 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基因污染(污染传统作物、污染自然界基因库、影响自然界生态平衡); 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如破坏生物基因,产生新的毒素); 基因治疗疾病的不确定性(疗效不显著、未来如何尚未知); 生物的异种移植方面是否因器官移植产生跨物种感染; 生物武器带来的恐慌与危险等。 生物技术也对人类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 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未来克隆人的出现等,是否会造成基因歧视,个人基因信息的暴露产生的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 长寿导致人满为患,认为选择生男生女造成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克隆技术带来人的世代观念和生育模式的变化等等。 以上问题的出现,显然对人类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尽快建立一套生物技术研究的科研道德规范,明确专业人士的科研道德权利和责任,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然,这些的问题也不应当成为生物技术发展的障碍,只要对科研加以规范,通过适当的规则、公约乃至法律来指导生物技术,她就能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14.新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并列入 21 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1)信息技术主要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计算机技 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在新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处于核心和先导地位。 (2〕生物技术是应用现代生物科学及某些工程原理,将生物本身的某些功能应用于其他技术领域,生产供人类利用的产品的技术体系。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7-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生物技术,被认为是有可能改变人类未来的最重大的高新技术之一。 (3)新材料技术主要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目前,世界上新材料的品种每年大约以 5%的速度在增加。新材料技术在高新技术中处于关键地位,高新技术的发展 紧密依赖于新材料的发展。 (4)新能源技术主要进行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从多方面探寻发展新能源的途径。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有核能(原子能)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海洋能、生物能、氢能等。 (5)空间技术又称航天技术,通常指人类研究如何进入外层空间、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一项综合性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 飞机、载人航天等内容。空间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基础工业的高度集成,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6〕海洋技术包括进行海洋调查和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空间利用,涉及到许多学科和技术领域。海洋技术将是大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 15.何谓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是:E=m*(c)2 这一式子说明了: a. 物质的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b. 小的质量中包含着巨大的能量。若物质的质量减少,必定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c. 这一关系式是人类进行核能利用的理论基础。 16. 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清洁和安全的能源? 要点一:核能是高效的能源,一千克天然铀所能够发出的电量是同量木材、煤、石油等燃料所发电量的万倍以上,也是太阳能、水能等天然能源发电量的万倍以上。 要点二: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一座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乏燃料所产生的污染要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所产生的污染要小的多。当然,由于核电站的乏燃料都 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要点三:核能是安全的能源,核电站和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浓度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不会发生类似原子弹的爆炸现象。核电站的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被层层包围在 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三道屏障内,不会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和生物。历史上的美国三里岛事故和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造成 的,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核电站的安全乃是有充分保证的。 17. 什么是现代化学研究的特点? 现代化学有如下特点:①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②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 ③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 ④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这些特点表明了现代化学总的发展趋势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现代化学一方面,从自身产生了很多新的学科分支,如:无机固体化学、配合物化学、分子动 力学等。另一方面,又与其他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交叉,形成一系列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球化学、环境化学等。 18.现代新材料技术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材料研究异常活跃。新材料技术既是高新技术的一部分,又时刻为高新技术服务。作为新材料技术具有以下的特 点:①它是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新兴产业。②它与高新技术发展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依赖。③新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必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当代高新技术革 命的先导。④新材料技术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的标志。 现代新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新金属材料:超导材料稀土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贮氢合金非晶态合金 (2)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陶瓷特种无机涂层材料 (3)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塑料 特种纤维特种橡胶,其它功能高分子材料如高分子分离膜、导电高分子材料等等。 (4)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聚合物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5)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纳米(nm)实际上是一个长度单位,纳米是 1 米的十亿分之一,即 1 纳米=10-9 米。纳米是一个非常 小的空间尺度。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10-9 米) ,再用这种超细微粒子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 目前,纳米材料有四种类型:纳米颗粒、纳米碳管和纳米线、纳米薄膜和纳米块材。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在结构中的键态严重失配,产生了许多活动中心, 因而,纳米材料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小尺寸效应使其理化性能发生改变,并出现与常规材料不同的新的特征。 总之,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能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而且还会带来人类认知革命,产生观念上的变革,它将对 21 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 用。 19、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什么?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 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可持续发展地经济体系、 社会体系和维护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最终实现经济繁荣、 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保证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合理增长的精神需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a. 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b. 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c. 完成“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逻辑自洽和多维临界阈值匹配;-8- d. 寻求“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社会资本”的科学组合。 e. 有序地控制并达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资源能源的消耗速率、生态的退化速率”三个“零增长”。 f. 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及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g. 既满足一个地区不断增长的需要,又不损害其他地区不断增长的需求,消除贫困和不合理的区域差异。 20、三大发现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如果说,X 射线的发现是自然界发出的一个信息,它告诉人们,原子内部有着复杂的结构;那么放射现象的发现则使人们意识到原子是可变的;而电子的发现,打破 了原子不可分的观念,标志着人们终于打开了原子世界的大门。X 射线、天然放射性和电子,这三大发现极大地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对原子的实体性不再有怀 疑,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不再是物质结构中不可分割的最基本单元,原子是由更深层次的物质所构成的。而且,原子内部在发生变化,构成原子的深 层次物质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从此,人们开始了对微观世界的不懈探索。 21、当前全球环境热点问题有哪些? (1)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 (2) 酸雨。 (3) 臭氧层破坏。 (4) 海洋环境恶化(5) 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此外,全球环境热点问题还有:淡水资源危机、土 壤退化和土地沙漠化、有害有毒化学品泛滥和森林的减少与破坏等。 22、蛋白质是如何组成的? 蛋白质是主要的生命基础物质之一。蛋白质约占生物体干物质重量的 50%,它们的种类很多,功能多样,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 生物大分子。通常,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有的甚至更大。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常见的氨基酸有 20 种。氨基酸按一定顺序以肽键形式首尾 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称作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是复杂多样的。通常,蛋白质含有成百个氨基酸,常见的 20 种氨基酸 按各种顺序排列组合(一级结构) ,可以组成无限多样的多肽链。 23、简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宇宙大爆炸的过程。 “宇宙大爆炸理论” 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 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 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观点,宇宙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早期。宇宙处在这个阶段的时间特别短,短到以秒来计,称为“太初第一秒”。刚刚诞生的宇宙是极其炽热、致密的,宇宙处于一种极 高温、高密的状态,当时除氢核――质子外,没有任何别的化学元素,只有由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混合而成,成为热平衡状态下的“宇宙汤”。 第二个阶段是化学元素形成阶段,大约经历了数千年。化学元素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中子和质子开始核聚变过程,所有的中子迅速合成到由两个质子和两个 中子构成的氦核中,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这一时期还合成了其它轻元素,如氘、氚、锂、铍、硼等,此时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这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和质子、 电子、光子等,光辐射很强,但没有星体存在。 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段。这个阶段,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又过了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先后 形成了各级天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再进一 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星空世界。在个别天 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人类也终于在地球上诞生了。 24、简述传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传感技术是指将各种要测量的量(信息)经过接收仪器(设备)的传递和转换变成易于测量和处理的量(电或磁的信号等)并加以定量分析测定的一种技术. 传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信息检测领域和自动控制系统及日常生活中. 传感技术的核心是各种传感器如:压力传感器(压力测量)、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针对不同气体的各种气体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测超声波的)等。根据工作原理 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传感器等。 应用如:B 超医学诊断,速度传感器,声控开关。。 遥感技术是通过非直接接触的方式(使用电磁波谱)对目标进行测量和识别的技术,主要是采用遥感器收集及记录目标及环境的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进行图像 提取于识别。它具有远距离、穿透性、高灵敏的特点。是现代信息技术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应用领域有:地表与海洋探测、自然资源探查与评估,大气环境监测,气 象云图获取与预报,地形测绘与军事侦察等。 25、什么是科学? (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后,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概念系统形成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 一个产生知识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在分析、研究事物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3)现在的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项国家事业。因为当今科学活动的规模迅速加大,研究的课题领域越来越复杂,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 果,体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因此科学不仅仅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相关活动和科学家的事业,更是一项整个人类社会的事业。 26、简述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 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9- (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一般地说,在 19 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 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而从 19 世纪下半叶以后,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进入二 十世纪以后,现代科学产生了空前的先行作用,科学变成了超越一般技术进步的因素。 (2)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动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 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是它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1) 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 各 2) 种不同观点、假说和理论的矛盾 27、为什么说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独立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 (1)大气圈对生物的形成、发育和保护有很大的作用。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住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下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线和来自宇宙的高能 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因此,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2)水圈 水圈是指连续包围地球表面的水层, 水圈是地球特有的环境优势。水圈的运动和循环影响了地球上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影响各个圈层,使地球处在不 断地变换之中。更重要的是水对亿万种生命以及人类能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3)生物圈 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一个有生命的特殊圈层。生物圈 是地球特有的圈层,它是地球大气、水和地壳长期演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又参与了对岩石、大气和水等其他圈层的改造,对地表物质的循环、能量转换和积聚具 有特殊作用。 28、科学的内涵 (1)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逐步加深,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逐渐提高了,然后,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通过概念系统形成一定的知识 体系,这就诞生了科学。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种探索的过程 科学是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去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因此,科学 是在不断摒弃错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理论,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前进。 (3)科学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当代科学活动突破了以往的一切形式。人们开始把科学称为“大科学”,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是一项国家事业,企业和政府都直接参与了科学事业。随着 科学活动的规模迅速加大,研究的课题和领域越来越复杂,科学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科学具有社会属性,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体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科学不仅仅是一项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相关活动和科学家的事业,更 是一项整个人类社会的事业。 29、技术的来源渠道 一是生产实践。生产实践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源泉,许多技术是生产实践的产物。 二是科学实践。科学家专门投入到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的研究中,这直接推动了技术的发展。科学实践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形成良性的循环。 三是科学理论。20 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技术开始来源于科学理论,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理论的重要性大大加强,科学理论提供了技术所需要的知识,并 指明了技术努力的方向。 3、. 我国 1986 年 3 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 863 计划)中被评选列入该纲要的 8 个高技术群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 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高新技术代表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对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至关重要的 作用。 30、1895 年,达尔文出版了划时代巨著《物种起源》标志着科学进化论的诞生。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选择学说。 其要点如下:(1)变异的普遍性 化的基础。 (2)繁殖过剩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高度的繁殖能力,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可呈几何级数增加。但是,生物的实际生存数远远低于根据其繁殖力推算的 达尔文认为,变异是生物的普遍特征。生物界普遍存在着可遗传的轻微变异或个体差异现象。正是这类差异,是物种赖以进数值,这说明,必定存在抑制因素,这些抑制因素与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空间等环境条件有关。 (3)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 为了争夺食物或适宜的空间,生物界普遍存在生存斗争,表现为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在严酷的生存斗争中,凡是对生物生存较为有利的变异都使该生物获得了更好的生存能力,从而被保存下来并遗传给下一代,反之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的实质,适者生存。 达尔文用大量的事实和严密的论证说明了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发展演变而来,从动态发展的角度阐明了整个生命世界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 5、1687 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将前人和同代人的成果加以创造性的综合与发展,提出了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以及万有引力 定律,建立起经典力学体系。- 10 - 31、牛顿经典力学的意义 牛顿所建立起的经典力学体系,把人们过去一向认为互不相干的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规律,概括在统一的理论之中,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首次大综合。牛 顿的经典力学思想不仅影响到物理学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其他自然科学和技术革命,所以,人们也称这次大综合为一场科学领域的革命。 32、新技术革命对人类带来哪些影响? 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新技术革命对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信息技术对改变整个人类社会的面貌起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又 如,新材料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将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生物技术的进展,使人类获得了主动创造新生物和新生命的创造力。 (2)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新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新技术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技术革命通过对社会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另一方面,新技术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技术革命推动了传统产业部门的改造,使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崛起,并且推动了第三产业 迅速发展。 (3)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新技术革命不仅带来了人类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还引发了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新技术革命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先进而高质量的物质条件。新技术革命的成 果还对人类的传统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对人类的未来观和传统的伦理观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的改变、视野的拓宽使人类更加重视创造性思 维,富于创新精神。 总之,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 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使人类的 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 33、电力革命的意义? 电力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首先,电力革命再次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电力革命深刻改变了人 类的生活。再次,电力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电力、电子、化学、汽车、航空等一大批技术密集型产业兴起,使生产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从机 械化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3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你是如何体会的? (1)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类应当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 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 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 (2)其中心思想可以表述如下: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这种发展应是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和发展,以及他们对于物质、能量、信息和文化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公平”,这种公平体现在代际之间用公平的原则,去使用和管理属于全人类的资源和环境,每代人都要以公正的原则担负起各自的责任, 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合作”,在国际社会和地区际之间应体现均富、合作、平等的原则,在空间范围内,缩短同代人之间的差距,不应造成物质上、能量上、 信息上乃至心理上的鸿沟,以实现“资源―生产―市场”内部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协调”。人类社会要营造“自然―社会―经济”支持系统适宜的外部条件,使得人类生活在一种更严格、更有序、更健康、更愉悦的环 境之中。 35、核力的定义?核力有什么特点? 核子与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作核力。具有以下特点:a.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b.核力的作用是保持原子核的稳定,因此核力要比库仑力强得多。c.核 力是短程力。d.核力有饱和性。 36、现代化学有如下特点: ①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②研究方法由定性向定量发展 ③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 ④研究结果由描述性向推理性发展 的发展趋势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其研究的方法,必要博采众长,协同多学科合作进行,以有机整体思维来思考。 37、仪器分析法 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大多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的性质,来决定某种组分的方法,又称为物理化学分析法或物理分析法。 38、金属的分类: 在冶金工业上,我们把金属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黑色金属,指铁、铬、锰及其合金。 这些特点表明了现代化学总- 11 - 另一类为有色金属,除去黑色金属之外其他金属都是有色金属。 有色金属又可分为四类:重金属、轻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 39、为什么最古老的金属一直沿用至今? 金属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材料之一,直到 20 世纪中叶,金属材料也一直在材料中占绝对优势。因为金属材料有如下的优势: (1)有一套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 (2)金属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良的理化性能。 (3)近、现代高新技术创新,产生出许多新的金属材料。 40、常见的金属材料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其用途? 人们生产和生活应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仍是钢铁、铜和铝。 (1)钢铁。我们所说的钢铁其实是铁碳合金,它们的主要成分是铁。一般,纯铁实用价值很差,而钢铁的用途就非常广。钢铁按含碳量的多少可分为生铁、熟铁和 钢三类,它们在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别。 钢又可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两大类。 (2)铜:铜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金属。纯铜是紫色的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它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 金属中仅次于银,因为具有价格上的优势,电器工业的电 线、电缆等输电线路主要用铜。 铜合金可分为黄铜、青铜、白铜三类。 (3)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广泛用于电气工业、生活等方面。铝具有两性,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因 此,在生活中,我们使用铝制品时不宜煮酸性食物,也不宜用碱洗涤,在擦洗铝制品时,要保护铝表面形成的致密的氧化膜不宜用硬质工具磨擦。 41、有机化合物有什么特点? 目前,有机物的种类很多,结构各不同,因而性质也各异,但一般地,有机物具有如下共性: ①通常情况下,有机物的熔、沸点较低,常以气体,低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存在。 ②大多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符合化学上“相似相溶”原理。 ③绝大多数有机物具有热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还较容易燃烧,燃烧后,有机分子中的碳、氢、氧、硫,最终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等。 42、新材料技术的特点以及其发展途径?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材料研究异常活跃。新材料技术既是高新技术的一部分,又时刻为高新技术服务。作为新材料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它是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新兴产业。 ②它与高新技术发展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③新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必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当代高新技术革命的先导。 ④新材料技术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的标志。 现代新材料主要从三种途径发展而来: 一是从传统材料经过改进形成的, 二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逐步发展起来的, 三是根据需要和要求设计的。 43、简述生物技术的定义与范围 答案:生物技术也称为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生物技术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 生物技术两大类,传统生物技术是应用发酵、杂交育种等传统的方法来获得需要的产品,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改变细胞或分子的性质而获得需要 的产品。这也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生物技术。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微生物的发现,二战期间抗生素的特殊需求,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现代生物技术的雏形逐步形成, 20 世纪 70 年代 DNA 体外重组的成功,标志着现代生物技术的正式诞生。 根据操作的对象和技术,现代生物工程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44、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相比,酶有哪些特点? 酶是催化剂,也具有一般催化剂的性质。如能加快反应的速度;少量的酶能催化大量的物质发生反应;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等等。但酶又具有另外一些 特性,即高度专一性、高效性和高度敏感性。高度专一性指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例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高效性指酶催化化学反应的反 应速度比一般催化剂高出好几个数量级。高度敏感性指酶比其他催化剂脆弱、敏感,容易失去催化活性。 45、简述核算的种类及其成分上的区别? 生物体内存在两大类核酸。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另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把 DNA 和 RNA 放在酸或碱的环境中,或在酶的作用下水解,都各可以得到 4 种核苷酸。这些核苷酸有类似的结构,即每个核苷酸由 3 种成分组成:一个五碳糖(也叫戊糖)、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嘌呤或嘧啶)。- 12 - 在组成 DNA 的 4 种核苷酸中,五碳糖都是脱氧核糖。 在组成 RNA 的 4 种核苷酸中,五碳糖都是核糖(比脱氧核糖多一个氧原子)。 46、 DNA 的二级结构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 DNA 的二级结构为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有以下主要特点:(1)双螺旋由两条多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以右旋方式围绕同一中心轴盘旋,两条链的走向相反。(2) 两条多核苷酸链中所含的碱基,在双螺旋的内侧,通过氢键配对。配对原则是 “互补原则”。(3)每个碱基对中的两个对应碱基处于同一平面,且与中心轴垂直, 各碱基对平面平行,且保持 0.34 纳米的相等距离。(4)螺旋每旋转一圈的螺距为 3.4 纳米,直径 2 纳米,每个旋距内有 10 个碱基对。 47、DNA 重组技术的一般操作步骤: 一个典型的 DNA 重组有如下五个操作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 目前,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反向转录法、直接分离法和人工合成法。 (2)DNA 分子的体外重组 体外重组是把载体与目的基因进行连接和重组,形成了一个新的环状 DNA 分子(杂种 DNA 分子)。(3)DNA 重组体的导入把目的基因装在载体上后,再把它引入到受体细胞中。导入的方式有多 种,主要有转化、转导,它主要适用于低等真核生物细胞,显微注射、微粒轰击和电击穿孔等方式,主要应用于高等动植物的细胞。 (4)受体细胞的筛选 由于 DNA重组体的转化成功率不是太高,因而,要用特定标志在众多的细胞中,把成功转入 DNA 重组体的细胞挑选出来,证明导入是否成功。(5)基因表达目的基因在成功 导入受体细胞后,它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必须要通过合成新的蛋白质才能表现出来,从而改变受体细胞的遗传性状。 48、发酵工程的步骤一般包括: 第一步,菌种的选育。第二步,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第三步,扩大培养和接种。第四步,发酵过程。第五步,分离提纯。 49、太阳系的组成: 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恒星)、九大行星(包括地球)、无数小行星、众多卫星(包括月球),还有彗星、流星 体以及大量尘埃物质和稀薄的气态物质。 太阳系的特征:1.太阳是中心天体。在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其它天体的总和不到总质量的 0.2%。太阳的引力控制着整个太阳系,使其 它天体绕太阳公转。2.太阳系有九大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沿同一方向 绕太阳公转。九大行星按物理性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类地行星,以地球为代表,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离太阳的距离近,共同特点是由石质和铁质构成, 半径和质量较小,但密度较高;第二类是类木行星,以木星为代表,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距离太阳较远,共同特点是主要由氢、氦、冰、甲烷、氨等 构成,石质和铁质只占极小的比例,它们的质量和半径均远大于地球,但密度却较低。此外,以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又将九大行星分为外行星和内行星。3.九大 行星绕日运动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它们的轨道具有近圆性、共面性和同向性特点。近圆性指所有行星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几乎近于圆形。共面性是说所有行星的 公转轨道面都是比较接近的,大体在一个平面上,与地球轨道面的交角都不大。同向性指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相同的,也同太阳自转的方向一致。 50、大气圈的组成: 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大气圈是地球海陆表面到星际空间的过渡圈层,没有明显的上限,一直可以延续到 800 千米高度以上。 大气圈的底层是对流层,其厚度在两极是 9 千米,赤道附近为 17 千米,大气总质量的 70%~75%集中在这一层内。天气变化和气候变异以及温室效应主要都发生在 对流层。 大气圈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大气圈对生物的形成、发育和保护有很大的作用。由于大气圈的存在,挡住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陨石,拦截下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紫外线 和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保护了地球生命,免遭外来的打击。因此,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和生命的盾牌。 51、地球板块之间相互运动造成的结果: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之间则比较活动,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由于地球表面是有限的,地球板块在相互运动中 分为三种状态:其一为彼此接近的汇聚型板块;其二为彼此远离的分离型板块;其三为彼此交错的转换型板块。板块本身是不会变形的,地球便面活动都在这三种状 态下集中发生。 分离型板块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造成裂谷或海洋。汇聚型板块是由于板块相撞积压形成的,这里有两种情况: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 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则上拱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当两块大陆板块彼此碰撞时,汇聚型板块边界就成为大陆与大陆间的冲 突带,有可能形成巨大的山脉。转换型板块边界两侧板块相互交错。 52、空间技术的应用: 半个世纪以来空间技术的成就是巨大的。它已迅速并广泛应用于众多的领域: 1.卫星通信、广播:世界上的跨洋通信、交通不便,通信干线不到之处几乎全部应用通信卫星。卫星电视广播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新闻文化生活,而且为教育事业做 出了重要贡献。 2.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范围大、时效好、精度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海上舰船、空中飞机、陆上车辆的行驶导航,以及各种工程建设和业务活 动中的定位。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为各种交通工业提高运输效率及安全保障做出重要贡献。 3.资源调查和测绘:利用卫星照片调查陆地和海洋资源已广泛应用,不仅节约人力物力,而且时间快。我国已利用国内外卫星对全国的主要经济区的资源和环境进 行勘测和调查。同时,还利用卫星照片绘制了地形图和各种专业图。- 13 - 4.气象与灾害预报:气象卫星不仅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同时对台风、暴风雨等的预测以及海面温度的监测和海洋渔业的发展都起着极为有效的作用。自从有 了气象卫星以来,台风天气预报几乎准确无误。 5.军事应用:应用卫星中军事卫星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通信指挥、导航和气象保障等。侦察卫星不仅可以实时大范围监视敌方的军事行 动,而且可以对重要军事目标进行详查。各种军事卫星不仅提供平时部队各种需要,而且在战时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空间技术在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3、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 年。通常根据计算机使用的主要电子器件,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成四个时代: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使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 基本器件。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是使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器件。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使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器件。第四代电子计 算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的出现。1971 年 1 月,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Intel 4004。 54、电子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的一切事物设备;软件是为计算机编制的各种类型的程序和文件资料。电子计算机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等五大部分组 成计算机软件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55、微电子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地位: 微电子技术是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其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也是电子计算机的核心技术之一。所谓半导体集 成电路,就是利用半导体工艺技术把晶体管二极管、三极管以及电阻、电容等元件及其连线,按一定的电子电路要求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芯片)上集成的具有一定 功能的电路。 微电子技术诞生的标志是 1947 年发明的晶体管,但微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在 1958 年出现第一块集成电路之后。 56、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成分: 一个计算机网络由一系列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通信设备组合而成。我们从一个普通用户上网的角度,分析计算机网络最为重要的几种成分。客户机;网络操作 系统;网络协议;服务器;网络连接和传输设备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规模分类。主要分为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两种。按管理及服务范围分类。从用途来看,计算 机网络可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两种。 57、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总体在恶化,局部有所改善。 具体表现为:(1)大气污染严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集中于城市,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是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2)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我国是世 界上淡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在我国,约有 300 多个城市缺水,8000 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3)生物物种减少。我国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据估计, 我国动植物资源约有 15%~20%处于濒危状态。 (4)森林资源破坏。我国森林资源原来就较贫乏。由于不合理的砍伐等原因,使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5)土地沙 漠化和水土流失。由于森林破坏和草原退化等原因,我国每年由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水土流失相当严重。 58、简述恒星的形成,演化和归宿的全过程 答:从星际弥漫物质到恒星的演化链上,恒星的形成是关键环节。在 17、18 世纪牛顿、康德等人提出的星云假说,20 世纪 60 年代确立了恒星是从星际分子中形成的 这一重大现代学说,成为恒星形成研究的主要成就。恒星是从太空中的星际气体和尘埃中诞生的。恒星有形成、发展、死亡和再生的过程。 ⑴恒星的形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星云阶段,由极其稀薄的物质聚成星云并进一步收缩成为原恒星。第二阶段是原恒星阶段,由原恒星逐渐发展成为恒星, 一般把处于慢收缩阶段的天体称为恒星。原恒星进一步形成恒星的收缩过程要持续几百万到几千万年。 ⑵恒星的演化如同人的一生。经历从青壮年到更年期、老年期的过程。 恒星的青壮年期是一生的黄金阶段,这时的恒星成为主序星,人们迄今所知的恒星约有 90%都属于主序星。 恒星的更年期出现在恒星核心部分的完全转变成氦后,例如 7 个太阳质量大小的恒星的更年期,大约在形成的 2600 万年后出现。这一阶段恒星核心经历这些不同的 核聚变反应,恒星已经历多次收缩膨胀,其光度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最后产生巨大辐射压力,自恒星内部往外传递,并将恒星的外曾物质迅速推向外围星空,形成 红巨星、超红巨星。 恒星的老年期是从一颗恒星边成了红巨星开始进入这一阶段的,由于恒星的体积急剧增长,导致恒星的表面温度下降,因而颜色变红,同时,恒星发光表面的面积剧 增,致使整个恒星发出的光大大增强,从而大为增亮。 ⑶恒星的归宿。恒星内部的热核反应是不会永远进行下去的。当恒星的核燃料耗尽时,恒星也走到了他的尽头。由于恒星自身物质之间的巨大引力始终存在,随着恒 星内部热核反应停止,尽管恒星外层部分会出现膨胀,爆发复杂的变动,核心部分却未必定会在引力作用下发生急剧的收缩,即所谓引力坍缩,因此当恒星内部的核 燃料消耗殆尽时,常会发生一场空前激烈的爆发。整个星体或者炸的粉碎,把恒星物质重新抛入广袤的星际空间,成为产生新一代恒星的原料,或者只剩下一个残骸。 恒星的归宿因初始质量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即自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59、近代自然科学领域在方法论上诞生了不少杰出的人物,举例说明。 要点:培根的实验归纳法、笛卡尔的数学演绎法、伽利略的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牛顿的归纳法等。 60、简单介绍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与研究内容。 要点:人工智能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50 年代的神经网络时代、60 年代的弱方法时代、70 年代的知识工程时代、80 年代的知识工业时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知- 14 - 识表示方法、问题求解、逻辑推理和定理证明、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程序设计、机器学习及人工神经网络等。 61、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要点:主要有:人口问题、大气质量下降、土地资源的退化、水资源的减少、酸雨现象、森林资源的减少、物种的消失等。 62、可再生能源 要点:可再生能源是指永远不会枯竭的能源,主要有氢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 63、可持续发展 要点:.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 (1)不否定经济增长; (2)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3)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和社会进步相适应。 64、人工智能 要点: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研究人类智能的人工实现方法的科学。 人工智能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50 年代的神经网络时代、60 年代的弱方法时代、70 年代的知识工程时代、80 年代的知识工业时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知识表示 方法、问题求解、逻辑推理和定理证明、自然语言理解、自动程序设计、机器学习及人工神经网络等。 65、简要叙述因特网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要点如下: (1)因特网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 (2)因特网的发展是相当惊人的,到 20 世纪末,全球因特网用户达到 5 亿。 (3)目前,我国的因特网的发展主要依 靠政府。 66、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标志是什么? 18 世纪 60 年代在英国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始于纺织业的机械化,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继而扩张到了轻工业、重工业等各行业。 67、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在巨型计算机方面的成就。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电子计算机已走出其萌芽时期,进入一个实用化的发展时期。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除选用性能优异的晶体管逻辑元件外, 在其他硬件方面也有很大进步。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标志着微电子技术革命的来临。第四代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68、中国在进行太空探索方面所取得的进步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许多尖端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航天技术就是一种。1964 年 7 月 19 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技术火箭在安徽广德 发射成功,我国空间技术探索迈出了第一步。1970 年 4 月 24 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 年 11 月 26 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 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90 年 7 月 16 日, “长征 2 号”捆绑式火箭首次 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土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1999 年 11 月 20 日,我国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 1 号” 在酒泉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 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2001 年 1 月 10 日、2002 年 3 月 25 日、2002 年 12 月 30 日“神舟 2、3、4 号” 宇宙飞船相继发射成功。2003 年 10 月 15 日 上午 9 时,由我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的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在太空飞行 21 小时 23 分, 绕地球转了 14 圈,飞行 60 多万公里后,于 16 日凌晨 6 时 23 分,在我国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阿木古朗牧场预定地点安全、顺利、准确着陆,杨利伟胜利完成了这次 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太空航行。2005 年 10 月 12 日上午 9 时整,我国“神舟 6 号” 飞船发射成功,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宇航员在太空飞行 115 小时 32 分钟后成功返回 地球。嫦娥 1 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2008 年 9 月 25 日晚上 21 时 10 分“神舟 7 号”成功升空,翟志刚成功走出飞船,漫步太空。本科&科学与技术&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 16世纪是以科学家 伽利略 为代表的 个体活动 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 牛顿 为代表的松散群众组织(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发明家 爱迪生的试验工厂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今天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原子的范围是 10(-10) m、原子核的范围是 10(-14) m 、夸克的范围是 10(-20)m 。 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是衰变, 裂变, 聚变,其中利用最多的是裂变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核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二、名词解释- 15 - 1、科学: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3、高新技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 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4。电力革命:指 19 世纪后半叶到 20 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5。原子核:尺度为 10(-14)----10(-15)m 大小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区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大小,这里却是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近全部质量集中 区,也是核外电子环绕运动的中心。三、简答题: 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科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活动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内部原因是由于新发现的事实与旧有的理论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已有的 各种观点、理论之间的矛盾。2、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是:E=m*(c)2 这一式子说明了: a. 物质的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b. 小的质量中包含着巨大的能量。若物质的质量减少,必定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c. 这一关系式是人类进行核能利用的理论基础。四、论述题: 1、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联系:科学为技术提供知识,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手段。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 科学发展的手段。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是: 1)目的任务不同: 科学是用以认识世界,理解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回答“为什么?”技术是用以改造世界,发明事物,设计、构造以获得有用物品的方 法技能,是回答“怎么做?” 2)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科学一般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与追求,技术则是必定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和经济目的。 3)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不同: 科学重理论,以实验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科学的突破叫发现。技术重实践,以试验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技术的创新叫发明。2、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情节和安全的能源?试比较核能与传统能源的优劣。 核能是高效的、清洁的和安全的: a.清洁是指产生的废物总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核电站与燃煤电站相比:产生的废物总量少,总容积少是其基本特点。 (1 百万千瓦的核电站每年产生的核废料 30 余吨,其中绝大多数处理后可回收利用,仅有 50kg 是真正待处置的“废物”,比产生同样电力的燃煤电站产生的废物要少 的多。也容易处理的多。) b.安全性:人类生活环境中本来就有天然放射性。核电站周围的放射性污染只比天然环境增加了百分之一。而煤电站周围排放物产生的放射性比天然环境中增加了一 倍。 核电站也根本不具备原子弹那样的爆炸条件,不可能产生爆炸。而核燃料又是包在三道屏障包壳内,放射物质不会排出去。 到目前为止,与各类事故相比,核电站的事故率与伤亡率也是最低的。 c.由于核能的特点,核电站的效率也是最高的。核能是目前已利用的能源中能量密度最高的。作业二- 16 - 一、填空题: 1、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 精、深、细, 多学科, 综合化。 2、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3、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 定性分析 和 定量分析 。 4、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 核膜,核仁,染色质 和 核液 四个部分。 5、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6、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氨基酸 ,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核苷酸。 7、细胞融合技术属于 细胞融合 工程,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 细胞核移植 技术。二、名词解释: 1。纳米材料: 纳米是 1m 的十亿分之一,即 10(-9)m. 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再用这种超细颗粒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目前纳米材料有四种,纳米材料表现出奇特的性能。 2。超导材料: 在一定条件(温度)下能导致导电材料的电阻趋仅近于零的现象叫超导现象,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此温度称:临界温度。 3。形状记忆合金: 在一定温度下加工成型的某些合金,在其他温度下是它发生新的变形后,一旦环境回到原来的成型温度,其形状会自动恢复成原加工的形状。 4。细胞的全能性: 是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5。基因工程: 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类似的方法,按人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使之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6。蛋白质工程: 指在深入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后,并在掌握基阴曹走的基础上,用人工合成生产自然界原来没有的,具有新的结构与功能的,对人类生活有用的蛋白 质分子,又叫第二代基因工程.三、简答题: 1。现代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现代化学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化学反应理论、开发化学反应过程来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而设计最佳的化学反应过程。 第二、提高结构力量水平,致力于寻找或设计最需要、最佳的化合物材料或体系。 第三、要发展分析和测试新方法,依靠新技术和多学科综合,致力于新型分子的的研究,合成特定性能的材料和物质。 现代化学研究不仅要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克隆人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