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与大气污染染会引起酸雨,雾霾温室效应这三种现象吗

& 知识点 &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酸雨、温室效...”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保护进程做出贡献。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世界主题为“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点出了保护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紧迫性。中国主题定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意指二氧化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倡导人们过上绿色、低碳生活。(1)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2)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 &A.臭氧层空洞
C.温室效应(3)“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其中“多个物种”具体指的是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我们应该积极实践“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请你分别选择一种恰当的出行方式,将序号填人表格中。近处短途长途①步行、骑自行车②乘坐火车③搭乘公交或地铁&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5-江苏连云港东海晶都双语学校初二下期检测生物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的.(2)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因此被称为“空中死神”.(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其中“多个物种”具体指的是生物种类的多样性.(4)“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提倡近处可采取步行,长途时乘坐公交车或坐地铁,短途时采取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主要考察你对“第2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第2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与“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相似的题目: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物种多样性细胞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奥运吉祥物的“迎迎”的造型融入了一种青藏高原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形象。这种动物是大熊猫沙燕藏羚羊中华鲟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染色体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酸雨、温室效...”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保护进程做出贡献。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世界主题为“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点出了保护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紧迫性。中国主题定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意指二氧化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倡导人们过上绿色、低碳生活。(1)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2)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____A.臭氧层空洞
C.温室效应(3)“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其中“多个物种”具体指的是____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我们应该积极实践“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请你分别选择一种恰当的出行方式,将序号填人表格中。近处短途长途①步行、骑自行车②乘坐火车③搭乘公交或地铁”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资料,回答有关问题。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保护进程做出贡献。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世界主题为“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点出了保护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紧迫性。中国主题定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意指二氧化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倡导人们过上绿色、低碳生活。(1)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2)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____A.臭氧层空洞
C.温室效应(3)“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其中“多个物种”具体指的是____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4)我们应该积极实践“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请你分别选择一种恰当的出行方式,将序号填人表格中。近处短途长途①步行、骑自行车②乘坐火车③搭乘公交或地铁”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下列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引起的()A.酸雨B.温室效应C.水俣病D.臭氧..
下列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引起的(  )A.酸雨B.温室效应C.水俣病D.臭氧层破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废电池的危害: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了,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人们一旦食用受污染的土地生产的农作物或是喝了受污染了的水,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就会进入人的体内,慢慢的沉积下来,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A、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水俣病是指人或其他动物食用了含有机水银污染的鱼贝类,使有机水银侵入脑神经细胞而引起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公害病之一.“水俣病”于1953年首先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发生,当时由于病因不明,故称之为水俣病.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引起的()A.酸雨B.温室效应C.水俣病D.臭氧..”主要考查你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的概念: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还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①阳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日储存能量。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小麦、玉米等。有些植物只有在密林下层较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如人参、三七等。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如蛾类多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鼠妇(潮虫)总是存阴暗的地方出现②温度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温度也影响生物的分布。如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香蕉、菠萝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 ③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如在干早的荒漠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的动植物能生存;而在雨量充沛的地区,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④空气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动物的呼吸需要氧气等。特别提醒:生物圈虽然能为各种生物提供阳光、空气、水和一定的温度等,但不同的生物对各种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分布。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②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如图)。 ③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如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细菌为生,兼为有类“治病”。 ④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⑤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两者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特别提醒: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各种生物,如影响某一株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不仅包括它周围的杂草、农业害虫、鼠类等,还有它周围的其他小麦植株。混淆不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温度、光照、土壤等。如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是光照、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造成仙人掌叶变为刺的主要是水分:在东北地区的林区。出现山脚下是落叶阔叶林、山腰处是红松林、山顶处是冷杉林的现象,影响这种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混淆生物因素中的寄生关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寄生,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竞争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共生关系。寄生指的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存的现象。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辨析:&&&& 要区分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必须弄清它们的概念。保护色的概念有三个要点:(1)是为了适应柄息环境;(2)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3)有助于逃避敌害和捕食。警戒色的概念也有三个要点:(1)动物本身具自恶臭或毒刺,能对敌害构成威胁;(2)具有鲜艳的色彩或斑纹,易于被敌害识别;(3)是一种保护性适应。拟态的概念有两个要点:(1)是在进化中形成的;(2)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要对照概念的要点进行印证、区别。例如,无毒蛇的鲜艳体色不会是保护色.但是不是警戒色呢?我们根据概念,具有警戒色的动物本身应具自“恶臭或毒刺”等对敌害构成伤害的能力,显然无毒蛇不具备。无毒蛇的这一体色与拟态的概念相符:无毒蛇的体色是一种“色泽斑”,这种“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毒蛇)非常相似,因此这种现象是拟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存自然选择中优胜劣汰的过程,它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于现今存在的每一种生物来说,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1)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①生长在干旱沙漠或荒漠中的植物,叶子特化成针形或刺形,根系特别发达,如仙人掌、骆驼刺等②由于生活环境经常受到同一方向大风的影响,树木的分枝只有一侧生长良好.如旗形树(图l-2-2)(2)动物对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特别提醒: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即每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是适应所有的环境。如北极的雪兔在冬季到采时换上白毛,以适应雪地环境,但如果降雪较迟。这样的体色反而易被敌害发现。2. 生物的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反之,环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分布等。(1)影响大气环境:植物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影响降水量。某些植物的叶可吸滞尘埃,吸收有毒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2)影响水环境: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引发的赤潮现象,对水域环境造成危害。(3)影响土壤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增加肥力。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变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界。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引起的()A.酸雨B.温室效应C.水俣病D.臭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3265177118149451165058166025177931当前位置:&>&&>&
上传时间: 22:32:57&&来源:
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你认为这种“问题大米”是下列哪种原因
B.大气污染
C.水、土重金属污染
D.温室效应
11.近年来有多处报道某些地方所产大米&镉超标&。你认为这种&问题大米&是下列哪种原因
A.酸雨&&& &&&&&&&&&&&&&& B.大气污染& &&&& C.水、土重金属污染 &&& D.温室效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重金属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容易题,属于理解层次。
阅读统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下面没有链接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QQ:&&北京发布《雾霾防护常识十三问》_网易新闻
北京发布《雾霾防护常识十三问》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北京发布《雾霾防护常识十三问》)
为了帮助大家科学防霾,今天(9号),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雾霾防护常识十三问》。1、什么是霾?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一般呈乳白色,它使物体的颜色减弱,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黑暗物体微带蓝色。北京市疾控中心年相关研究发现,雾霾主要成分有水溶性无机离子(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离子等)、金属和类金属(铅、镉、砷等)、碳类物质(有机碳和无机碳)等。2、雾霾对人体有影响吗?雾霾对人体是有影响的!资料显示,雾霾对人体的影响一般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主要是大气污染物浓度在短时间内急剧增高时,人群可因大量吸入污染物而造成急性危害,出现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如咳嗽、咽喉痛、头痛等症状。如果长期接触,会引起慢性炎症、机体免疫力下降、过敏等。间接影响:雾霾可通过长期的间接效应,如通过影响太阳辐射和微小气候,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等影响我们的健康。3、雾霾天气为什么要减少外出活动?&北京市疾控中心年相关研究表明:在门窗密闭的情况下,严重雾霾天气室内PM2.5浓度要低于室外浓度三到四成,因此建议在雾霾天气时,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4、雾霾来了要不要戴口罩?如何选择?如何正确佩戴口罩?雾霾天如果必须出门,佩戴口罩是最主要的防护措施。任何口罩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建议选择防护性好的口罩。根据国家标准,口罩的防护级别由低到高分为四级:D级、C级、B级、A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空气质量情况。A级对应“严重污染”,在PM2.5浓度达500微克每立方米时使用。D级对应“中度及以下污染”,适用于PM2.5浓度小于等于150微克每立方米的情况。佩戴口罩应遵照使用说明。佩戴时必须完全罩住鼻、口及下巴,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密闭性越好防护效果越佳。5、佩戴口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佩戴口罩。口罩的密合结构和过滤材料会增加呼吸阻力,降低舒适感。不同人群佩戴口罩要注意: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如配有呼气阀的防护口罩,降低呼气阻力和闷热感;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而且其脸型小,一般口罩难以达到密合的效果,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儿童防护口罩;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特殊人群佩戴口罩时,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口罩不适合长时间佩戴。一方面口罩外部吸附了颗粒物等污染物,造成呼吸阻力的增加。另一方面口罩内部也会积累呼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长时间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会使人自身免疫力下降。非一次性口罩佩戴要注意定期清洗,更换滤膜,不戴时要妥善保存。6、雾霾天气户外活动回家后,如何注意个人卫生?雾霾天气外出活动后,衣服、口鼻、裸露的皮肤都会附着雾霾中的大量污染物,可持续对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建议外出回家后及时脱掉外衣、洗脸、洗手、洗口鼻,减少污染。7、为什么儿童和老人要更加注意雾霾防护?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比成人更加敏感。老人机体抵抗力低,通常患有基础病,雾霾中大量的灰尘、颗粒会刺激呼吸道,容易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所以儿童和老人更要注意雾霾的防护。8、雾霾天气出现咳嗽、咽喉痛等症状怎么办?雾霾天气人群大量吸入污染物造成的急性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如咳嗽、咽喉痛、眼部红肿流泪等,建议必要时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建议有基础病的敏感人群,雾霾天减少户外活动的同时,也要减少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随时增减衣物,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9、家庭如何挑选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对净化空气有一定的作用。挑选时,第一要明确使用目的,要选购对PM2.5有净化效果的净化器。第二要关注净化器的性能指标。根据国家标准,一台真正有效的空气净化器要做到能效指标“三高一低”。高洁净空气量:洁净空气量(CADR)是净化器的净化效果指标,CADR值越大,净化器的净化能力越强,净化效果越好。高累计净化量:累计净化量(CCM)值越高,净化的污染物越多,滤网寿命越长。高能效值:能效水平越高,越省电。低噪音量:仪器工作噪音一般低于50分贝属于相对安静的,选购时可以观察样机进行直观感受。第三,空气净化器要达到净化效果,必须根据房间面积、净化器的功率和净化效率等情况,持续开启一定时间后才能有效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在购买时需留意产品说明书,一般在产品说明书上都注明了空气净化效果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或合格证明。未给出实验条件、表述过于简单甚至绝对化的产品,要慎重购买。10、空气净化器使用应该注意那些事项?空气净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净化效果,建议按照产品说明更换或清洗过滤材料。如果发现净化效果明显下降,或者开启空气净化器以后发现有异味,就要及时更换过滤材料和清洗过滤器。而且空气净化器中的净化材料也是有使用寿命的,为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应根据污染程度和使用时间及时更换。室内污染较重时,可以提高滤料的更换频率。更换空气净化器内部材料时要做好自我防护,如更换滤网时要佩戴手套和口罩,防止更换过程中接触和吸入被截留的有害物质。11、吸烟对室内空气有影响吗?室内吸烟对室内空气影响较大,北京市疾控中心实验数据表明,在30立方米实验舱中,燃烧1支香烟,室内PM2.5浓度就可达500微克每立方米以上。因此建议避免雾霾天气时在室内吸烟。12、雾霾天气时家庭如何合理烹饪?居家烹饪也是室内PM2.5的一个重要来源。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研究表明,厨房(门窗关闭)中采用煎、炒、炸等烹饪方式,即使开启油烟机,其瞬间PM2.5浓度也可突破800微克每立方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扩散至客厅、卧室等。而采用蒸、煮烹饪方式时厨房内PM2.5浓度变化不大。因此建议:在雾霾天气做饭时,应关闭厨房门,并开启油烟机;天气重污染期间,尽量采用蒸、煮的方式;完成烹饪后,应继续开启油烟机5到15分钟。13、雾霾天气时要如何注意居室环境卫生?雾霾天气时人类室内活动增多,在门窗关闭的情况下,会导致室内PM2.5浓度逐步上升。因此,在重污染天气,居室清扫宜采用湿式清扫法,使用沾湿的墩布、抹布等进行室内清洁,并适当增加频次。如果雾霾散去,应及时开窗通风最少15分钟以上。
“目前,我国没有证明雾霾和良、恶性肿瘤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结论和相关统计数据。雾霾对健康危害,特别是长期对身体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国家卫计委于2013年开始开展空气污染人群健康影响监测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60个城市的125个监测点。从监测情况看,近期我国北方主要城市空气污染物浓度比2013年同期有所减轻,医疗机构就诊人数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表示,北京市2016年12月末的监测数据显示,雾霾中的危害成分相较于2013年的监测结果下降的幅度很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都有所下降。监测还显示,随着污染浓度增加,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门急诊量有所增加,但增幅不是很大。15点,地下一层的餐厅坐满了人。桌上出现最多的食物是方便面。简单又热乎,是多数人的最优选。林先生带儿子来这里连续吃了三天的泡面。问起爸爸的职业,11岁的小宝骄傲地回答:“我爸爸是造飞机的”。作为一名航空工程师,林先生的家庭收入算是比较高的。扎根北京十余年,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他原本是满足的,但愈演愈烈的雾霾打破了这一切。“06年我在北京的时候,蓝天白云,经常带着孩子出去玩;孩子越长越大、越来越野,我反而要把他锁在家里”,仅仅几年,林先生想不到变化会这么大,“外国治雾霾,都是几十年的功夫,想想我是真害怕啊”。尽管有着担忧,身边的朋友也有逃离的,他却坦诚从没考虑过离开北京。“我的老家在日照,原先是个环境多好的地方;现在建钢厂、搞工业,一塌糊涂。到哪儿都躲不过去,不如留在这里,毕竟是首都”。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张景
责任编辑:彭惠智_NN605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室效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