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控制降血压最好的食物,调理好

Please click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
年轻人高血压可控制饮食降压
本文导读:高血压虽然高发于老年人,但是如今发病年龄越来越低,很多年轻人也患上此病,而其实很多年轻人完全可以不用依靠降压药达到降压效果的。
  年轻人高血压可饮食控制
  时下的年轻人对高血压仍然没有防治的概念,完全没有意识到如果血压长期偏高,血管硬化程度加深,对身体各个机能的危害是巨大的。
  高血压年轻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肥胖、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精神压力大等都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有研究表明,血压每上升20毫米汞柱,患心脑血管的风险就增加一倍。然而,时下的年轻人对高血压仍然没有防治的概念,完全没有意识到如果血压长期偏高,血管硬化程度加深,对身体各个机能的危害是巨大的。
  年轻人有高血压药物非首选
  对于出现高血压的年轻人,有可能是假性高血压,其具有偶发性的特点,一般要反复测量血压3次以上,才能确定是不是患了高血压。其次,也要持续观察3个月,排除是否继发性高血压,这是一种由某些明确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包括肾性高血压、药物性高血压,分泌性高血压等。所以,对于年轻高血压患者而言,药物治疗并非首选,要先确定是哪一种高血压,医生会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或早期高血压患者,防治可以先从饮食开始,因为单纯的饮食控制也有可能让血压恢复正常。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饮食宜清淡,尽量少吃高热量的,如汉堡包、薯条、油条、蛋糕、甜点等。减少高脂肪的摄入,如肥肉、蛋黄、动物内脏等。食用低胆固醇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食用油尽量选用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等植物油。
  2、高血压患者需减少钠盐摄入,每日最好控制在6克以内。另外,一些看不到的&盐&也要少吃,譬如咸菜、酱菜、咸蛋等腌制食品及富含钠盐罐头食品的摄入量要严格控制。
  3、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尤其是深色蔬菜,如芹菜、黄瓜、豆角、西红柿等,富含钾、钙、抗氧化维生素以及食物纤维,对血压或心血管病均有保护作用。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早餐要吃好,午餐得吃饱,晚餐宜清淡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另外,切忌暴饮暴食,每餐都不能太饱,有七八分饱就可以了。
  99温馨提醒:直接从判断高血压,很容易导致延误病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量血压,遇到问题及时反馈给医生。
(责任编辑:朱泗夷)
心血管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高血压吃什么好?
  高血压患者除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与对症服药外,更要注意饮食调理。总的原则是适量控制能量及食盐量,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水平,控制体重,采用低脂肪、低胆固醇、低钠、高维生素和适量补充蛋白质的饮食。
适宜食材1、植物蛋白含量高的食物2、含钾、钙丰富的食品3、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
禁忌食材1、忌食易胀气的食物2、含饱和脂肪酸较高的肉类3、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共88页,到第&&当前位置:>>>>>
要控制好降血压的速度和幅度
  降压治疗的益处有目共睹。一项纳入61项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血压每降低2mmHg,脑卒中死亡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分别降低10%和7%。但血压下降&幅度&(即血压目标值)是否越低越好?血压下降&速度&(即血压降到目标值所需的时间)是否越快越好?
  (即血压降到目标值所需的时间)是否越快越好?
  降压治疗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长期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风险。在降压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既要依据指南,以循证医学为鉴,又须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把握好降压幅度和降压速度,坚持高质量平稳降压,才能更好地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降压幅度
  血压是否降得越低越好?
  高血压诊断标准从&160/95mmHg&演变为&140/90mmHg&,直至此后&正常血压高值&概念的提出,似乎体现了血压&越低越好&的理念。然而,HOT研究(随机研究)发现,舒张压(DBP)降至平均82.6mmHg时,心血管风险降低了30%,收缩压(SBP)从平均170mmHg降至平均138.5mmHg时,心血管风险降低了22%,但临床获益并不随着血压的进一步降低而增加。仅在糖尿病亚组中,与目标DBP&90mmHg者比较,DBP&80mmHg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了51%,心血管死亡率也显著下降。因此,HOT研究表明,理想血压应低于138/83mmHg,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血压水平则应更低。
  但是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过度降压也存在一定风险。在ONTARGET研究(随机研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用药组虽然较单药组血压下降了1.5/0.8mmHg,但未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反而导致症状性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增高。而莫兰德(Molander)等人对348例85岁以上的老老年人群进行4年随访后发现,SBP&120mmHg者的死亡风险增加,痴呆风险高于SBP&160mmHg者。SBP&120mmHg、SBP为140mmHg~160mmHg和SBP&160mmHg者的死亡率分别为81.4%、46.6%和47.2%(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SBP&120mmHg是4年总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预测因子。
  降压应&适可而止&
  某些情况下,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呈J形或U形曲线。
  INVEST研究(前瞻性随机研究)结果显示,DBP&70mmHg人群的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增加。IDNT研究(随机双盲研究)发现,SBP低于120mmHg者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增加。因此,可以认为J形曲线是存在的,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SBP勿降至150mmHg。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与血压呈U形曲线。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61~199/91~109mmHg,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预后好于血压降至正常或血压高于200/110mmHg的患者。
  权威观点
  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应将血压治疗目标值设为140/90mmHg以下,如患者可耐受,可进一步降低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肾脏损害患者的血压目标值应低于130/80mmHg,蛋白尿和高龄患者接受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值分别为125/75mmHg和150/90mmHg。
  血压降低阈值应以个体化治疗为原则,依据总体心血管危险水平而定,以患者可耐受,不出现心、脑、肾等脏器灌注不足表现作为降压的底线。
  降压速度
  血压是否降得越快越好?
  各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明确指出,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为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而降压达标是获益的前提和关键。但在多长时间内把血压降下来更好?一直没有明确答案。
  快速降压达标观念的提出主要基于VALUE研究(随机双盲研究)。该研究发现,无论接受苯磺酸氨氯地平或缬沙坦治疗的高危高血压患者中,治疗6个月时血压达标者的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小于血压不达标者。而且进一步分析发现,治疗1个月后,SBP下降&10mmHg组的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但是不是血压降得越快越好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1995年的短效钙通道阻滞剂风波,令人记忆犹新,不应重蹈覆辙。随后,2008年的数项大型临床研究表明,快速降压不仅无益,反而会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
  PRoFESS研究(随机双盲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脑卒中发病平均15天后患者接受替米沙坦或安慰剂治疗,替米沙坦使血压下降了3.8/2.0mmHg,但未能显著降低再发脑卒中风险。一些研究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减少冠心病、心肌梗死事件的疗效与ACEI相似(如ALLHAT研究),在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方面优于ARB(如VALUE研究)。
  切记&欲速则不达&
  快速降压的危害包括使心率加快以及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供血不足。
  过快降压导致心率加快当血压快速下降后,动脉压力感受器和心血管中枢兴奋交感神经并抑制心脏迷走神经,导致患者心率加快以校正血压下降,而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BEAUTIFUL研究(随机双盲研究)证实,基础心率&70次/分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入院、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风险分别增加34%、53%、46%和38%。减缓心率可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猝死发生风险。法国一项研究表明,在5年随访期间平均心率减少4次/分,心血管风险可降低29%(P=0.003),基础心率&70次/分且随访期间平均心率增加3次/分,心血管风险增加1.64倍(P&0.0001),可见,即使是心率的微小变化,也会带来严重的心脏损害。
  过快降压影响心脑供血如降压速度过快,将影响冠状动脉和脑部血管的灌注。脑血管和冠状动脉均存在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定范围内的冠脉压或脑灌注压可维持相对衡定的脑血流或冠脉血流,保证脑部和心脏充足的血流供应。当压力升高至一定程度时,突破了脑血管最大调节能力,可导致脑部过度灌注,甚至诱发脑水肿和脑出血;当压力下降至一定程度时,血管处于最大扩张状态,仍难以维持心脑供血,诱发头晕、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和脑梗塞。
  在正常情况下,血管的自我调节范围较大,即使血压明显变化也不易引起器官血供不足,但对于慢性高血压,尤其是合并脑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患者,其血压的自我调节曲线右移,此时,冠状动脉压或脑灌注压低至一定阈值,则会引起脏器供血不足。冠状动脉狭窄合并心率增快和左室肥厚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贮备进一步降低,对此类患者,更需要注意和缓降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与脑血流呈线性关系,血压的小幅度降低即可引起脑血流减少,而要使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自我调节能力恢复至少需要6个月,这可能是脑卒中后降压不宜过快,血压不宜降得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阅读全文后如有疑问,可到进行提问,专家将第一时间为您解答。
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速降血压最好的偏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