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中我是怎样评价我的学生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形成性评价 情思如梦黓j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上犹县第二中学 曾晓华摘要:形成性评价作为教学手段和课程学习评价手段,有着终结性评价不可比的优势.合理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对推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调节课堂气氛,激励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合理运用一、评价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课堂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能否成功地把握课堂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关键.笔者认为对课堂教学作出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学生引导者的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要作出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导向性作用.比如,叫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读完之后你对他的朗读作出评价时应该指出学生哪里读得好?好在哪?哪里不好?不好在哪?这样学生在下次朗读时就会有进步,而班上其他学生也知道该如何朗读.学生回答问题,你对他的回答满意时也不能笼统地说:good, great, exellent.而应该说明你满意他回答的哪一点,是语法正确,还是观点有独到见解.又如批改书面表达,你只是写一个分数或good,而没有具体作出说明,学生对这样的批改是不领情的,同时对学生也是没有帮助的.这样就等于作无用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发挥它的导向性作用.才可以使学生从客观公正的评价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二、评价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面性 教学是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评价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必须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的工作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只有在这一前提条件下,学生才能畅所欲言,不受拘束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反之,如果你经常批评学生,看不到学生的优点,那学生就会形成逆反心理,那他们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发挥.那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了一句空话.聪明和有经验的教师决不会吹毛求疵,相反他们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特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这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评价做好铺垫,更好的组织教学. 笔者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就有深切的体会,有一个学生平时上英语课时总是很不认真,连英语书都不拿出来,更不要说回答问题.因为他长期这样的表现,我平时上课都不去管他,只要他不违反课堂秩序就好.可是突然有一天在上英语课时,我叫全班朗读课文,无意间听到他的声音,我突然觉得他朗读得很有一股与众不同的味道.于是全班朗读完之后,我问同学们听到了谁的声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听到了这位同学响亮的声音.然后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我也非常高兴地表扬了他,从此他上英语课时也会融入我的课堂教学.三、评价要讲求准确性和激励的及时性 评价具有导向性和甄别功能.因此在课堂教学运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要真实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种种表现.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方面决不能含糊不清.,是非不分.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要作出准确和 及时的回答.是对是错教师要一分为二,不能模棱两可.同时英语教学不同与其他学科,要想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激励性评价,我认为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熟悉评价性语言.因为英语的特点要求老师讲课时尽量用英语讲课,而复杂的激励性语言学生又听不懂,简单的语言又千篇一律,学生早就听腻了,这样起不到激励性作用.因此准确性的评价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学生回答问题错了时,我说:it’s just one of those thing.(这是难免的事.)当学生胆怯时,我说;you have our support.(我们支持你.)don’t be shy .当学生紧张时,我说:take it east.而这些语言我要求学生背下来,这样我适时评价时学生才能听得懂,才能够起到激励性作用.所谓及时性是指教师要巧抓时机,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它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本人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的作出激励性评价.在正确处激发潜能,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促进师生心灵的沟通. 总之,在英语教学的激励性评价中,教师应以激励学习为目的,让学生在评价中受到鼓舞,增强信心,明确方向,主动学习.积极有效地开展激励性评价,还能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互启互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的灵感,使个性思维的到创新发展,最终使其综合素质得以真正提高.四、评价要注意多元性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有很多种,可分为描述性评价、等级评价、评分等级评价记录方式.评价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对个体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以互评以及教师对集体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如果仅限以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就会局限在老师个人的观点上.如果老师在作出评价的前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小组的意见,那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回答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常常听到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说说看这位同学的回答精彩吗?” “这一组的表现你觉得怎么样?” “对与他的回答.你还有什么要补充?”“在刚才的讨论中你积极参与了吗?”“在刚才的发言中你认为谁的最精彩? 为什么?”在老师的启发下,也体现学生参与评价的主体性.这种评价不仅建立在师生之间,还建立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这种多元性的评价关系不仅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还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辨别能力和价值取向.当然,评价的多元不仅仅体形在课堂上,在课后实施多种形式的跟踪性评价对巩固课堂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五、评价要讲求实际性 好的评价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应经常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作出不同的评价策略,以调动学生持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结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地加于调控.只有课堂和课后的紧密结合,才能使形成性评价得到实质性的利用和发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 11:23&& ?& 10:52&& ?& 10:36&& ?& 10:12&& ?& 10:03&& ?& 09:59&&  当前位置:&&&&&& 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   中国教育人博客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评价方式也确实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更能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评价作用,准确适当地评价每一个学生。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呢?我个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小小的尝试。   一、 评价一定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   尊重能够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潜能生。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个性,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   例如在学习《望月》一文时,我让学生以月亮为本体说出一个比喻句,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说出来一个又一个新奇的比喻:   “弯弯的月亮像一只香蕉。”   “月亮像一个大烧饼,被人吃掉了一些,就只剩下弯弯的一块了。”   “月亮像一个人的脸,吃胖了,就圆起来;饿瘦了,就不圆了。”   “月亮像一颗硕大的夜明珠,照耀着广阔的大地。”   “月亮像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只在夜晚时出来。”   “月亮像一个车轮,从天空的东方滚到西方,天就亮了。”   这些句子或是从月形,或是从月色,或是从月亮出现的时间都对月亮进行了恰当的比喻,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还是出自一些潜能生之口。我对这些句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作出高度评价。那几个同学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小手又一次更高举起,急于说出他所想出的又一个句子。此刻,我从他们渴望发言的眼神中看到了尊重的神奇力量。   尊重往往会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氛围,如果我在课堂上总能够本着尊重的原则去评价每一个学生,我相信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学习语文。   二、 评价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他们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更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也会使课堂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学生听写词语时,我常常是写对了,奖励他一颗小红星;写错了,送给他一面小黑旗。或者在朗读课文时,读得非常好,奖励他一个笑脸图案;读得一般,是一张平静的脸;读得有些结巴,则是一张愁脸。而且小红星、笑脸达到一定得数量,可以抵消黑旗、愁脸。这种充满童趣的评价,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学习气氛愈加浓厚。   三、 评价要因人而异   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而不能所有同学采用同一个尺度,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应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后进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与鼓励,赞许是他们心灵的甘露。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把更多的关注投向那些学困生。遇到他们举手要求发言,我总会给他们机会。但有一些同学总是由于这些学困生的发言迟缓,急于代他们说。这时候,我会说:“大家看,他今天能举手,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勇敢,再把这个机会给他,我们也会看到他的聪明。”同学们不再出声,耐心地等待他的发言。之后,对他正确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发言者带着极大的满足坐好了。   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困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局促,在课堂中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自我存在的真正价值,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当他们的学习表现的确有水平或见解独特时,同样要给予热情的肯定,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向上动力,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加勤奋,更求上进。   四、 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小学生表现欲极强,教师的表扬能让他产生心理的愉悦,同学的肯定,更让他看到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这会让他越发想和其他同学比一比,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课堂学习中,我也经常让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选出最佳组员;班级各小组之间互评,选出红星小组。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愈渐强烈,好学、争上的氛围逐渐形成。学习过程中,也变得很愿意倾听他人的评价。   学生之间的互评,形成了民主的课堂氛围,也使学生在竞争意识的引领下不断上进,不断超越。   五、 对学困生注重纵向评价   学困生因为成绩落后,总觉得自己进步的希望渺茫,也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也会越来越缺乏自信。因此,教师对他们应注重纵向评价。课堂上,将他们的发言、任务完成等情况,与原有基础相比较,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也应及时予以肯定。久而久之,他们会从自己的点滴进步看到前进的希望,心灵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获得向上的动力,对学习渐渐产生兴趣。   总之,恰当评价学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评价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评价需要教师有一双“爱”的眼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评价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独具的匠心,探寻到合适的评价方法;评价需要教师在心里装着所有学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鼓励他们健康成长。  &&& 原文链接&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延伸阅读  010-603049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版权所有: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评价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你在教学中如何做好对学生评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我的图书馆 评价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你在教学中如何做好对学生评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评价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你在教学中如何做好对学生评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一、评价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或缺的部分,有着重要的作用、明确的目的、重要的意义,和科学、严谨的原则。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 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教学评价的作用,亦即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诊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二、&你在教学中如何做好对学生评价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考虑。&& &&&&&&& 对学生评价要得“法”? 评价除了要及时、中肯、到位外,很重要的是要得“法”——要讲究 艺术性。仅举出以下几种常用的纠错性评价方法与同行们研究。? 1.疏导法? 河道淤塞了,我们从大禹治水的典故中知道了要用疏导的办法解决,教学 也一样。在一个地方停滞了,怎么办,疏导一下、点拨一下就可以解决了。? 2.示范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对学生进行纠错性评价时,老师 的示范作用远远胜于许多说教。以朗读为例,每位老师都知道教给学生读书 方法——注意语气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虚、实、浓、淡。结 果怎样呢,往往是老师讲了一大堆,学生站起来一读仍是平平。这时候与其再 去强调这些方法论,不如老师自己读给他们听一听,以自己的示范代替评价,让 学生从老师的示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我想远比教师先否定他们、再给予方法 要有效得多。? 3.归谬法? 归谬法就是明知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但不直接纠正,用他们自己的回答 推出一个错误的答案来,以起到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上面的课例即是 采用了归谬法的典例:学生说话不完整、不全面、不严密,老师先不置可否, 就顺着你的意思讲一讲,讲出了一个荒谬的结论,这就说明了你讲的肯定有问 题。虽然没有直接否定你,但是这样既保全了你的斗志,又强化了你的理解,一 举两得。还有一个课例到今难忘:一位教师在二年级教“年轮”,一词时,让 学生说说什么是年轮,一个学生说年轮就是一个圈,老师就顺着他话在黑板上 画了一个圈。孩子一看又补充说“是树上的一个圈,老师就在树上画了一圈。 不对呀!孩子急了,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话不周密了,稍做思考竟说出了一 段令所有场的人惊讶的一段话:“年轮就是砍断树干后,在截面上看到的一圈 一圈的表示数的年龄的线。”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在没有任何资 料,单靠自己的认识说出这一串连贯的话呢?是老师“逼”出来的。谁又能否 认“年轮”一词他不能一生铭记呢!? 4.迁移法? 是不是所有的“节外生枝”均要精心培植呢?不一定。我们在考虑了评价 要到位的基础上,还要辩证地注意度的把握,要看看这个“枝”是主校还是“杈 子”。当学生的反馈有些过于发散“跑题”时,我们不妨用一用迁移方法引导 学生回到讨论的主题上来。 馆藏&2472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在课堂教学中你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怎样的有哪些是成功的经验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在课堂教学中你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怎样的有哪些是成功的经验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高校教师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

王春晖
(大连商务学院,辽宁大连116039)

内容提要:本文对高校教师基本权利的概念、内函做了一般性的理论阐释,指出教师在培养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是全社会公认的,教师的合法权益必须依法予以保护。
关键词:教师权利、法律保护、法律救济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作为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师,是履行向受教育者传递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的专业人员。应该指出,教师在科教兴国、培养人才的基础性作用是不可质疑的,是全社会公认的,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尊师重教”的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十几年了,然而忽视和轻视教师的地位,侵犯教师权益的现象仍屡屡发生。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维护教师的权益,这是广大教师都极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教师权益中法律保护和救济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希望这些问题能得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管理层以及广大教师的重视,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得以解决。
一、教师的基本权利
教师的基本权利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务过程中,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待定,根据自己的意愿实现自己某种利益的可能性。这些权利表现为教师作为权利主体,有权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具体地说教师的基本权利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教师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教书育人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和职责,教师向受教育者提供的产品是教学服务,这种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无形性性、教与学的不可分离性和可交易性。教育教学活动本身不是孤立的,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教材教法与专业创新、政治思想与道德教育、考试评价与能力培养、校园文化与课外活动等。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项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两者是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其中第一要素是教师,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传授知识的重要主体。因此,只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学校的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正常进行。
(二)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权利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这是党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战略性指导意见。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特别是教师的知识,它是单一的、不变的,需要不断地加以保养和更新。例如从事国际贸易法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注意传统的货物贸易及其法律的变革,还必须认真地去学研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的法律框架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和投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因此,学校必须保障教师在教书的同时,积极地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权利,尤其是应加大对高校科研工作的资金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
(三)指导学生和评定学生的权利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的活动,受教育者的学习活动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按照一定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进行。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指导,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避免反复探索的曲折道路,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有效的学习成果。另外,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还有权对学生的品行和学习做出评价。当然,教师在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时,必须做到客观、公正,不能主观、片面,更不能出现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以及家长应充分尊重教师,保障教师在指导学生和评定学生方面的权利得以全面执行。
(四)按时获取报酬的权利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著名需要层次理论,已为当今社会各界所接受。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五大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生理需求在未被满足前,没有任何其他的需要会被当作是激励的基础,因为个人的生存是最基本及最重要的考虑。
目前,有些学校拖欠教师工资相为严重,且拖欠面大,拖欠时间长。据河南省的一份调查,全省拖欠教师工资超过2亿元,个别地方拖欠均超过十个月以上。这些行为严重地侵犯了教师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极大地伤害了教师的情感,更重要的是严重地违反了国家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第四款规定: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带薪休假”的权利;日起正式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可以想象,如果教师最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证,又怎样能保障其从事教学工作?如果不能保障正常的教学工作,又怎样能要求他们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学校中,从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任务是靠教师完成的;学校中的各行政和后勤部门人员是为教学服务的,与其说他们是管理者,不如说是服务者。一些学校的行政部门本末倒置,大搞官本位,不仅对教师的正确意见和建设不予采纳,而且还破坏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应该指出:学校的管理者不一定对学校的运行状况了如指掌,也不一定拥有管理学校的专门知识。而教师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专业人员,有些教师还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他们对学校状况比较了解,又有管理学校的动力。如果这部分人才在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决策中不予考虑,则学校管理层的决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完备,甚至是错误的。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实现的,《教师法》第七条第五款规定: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对教职工代表大会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学校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在现阶段,教职工代表大会只设立于公办高校中,民办高校是否设立教工代表大会法律上设有明确规定。但是《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既然公办学校的教师有权通过教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那么民办学校的教师也应当有这个权利。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靠单个人的行为是不行的,只有组成一定的机构参与管理才能达到目的。因此,笔者建议,对民办学校中的教职工机构缺位的规定,法律应当有所作用。
(六)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权利
《教师法》第七条第六款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养”的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生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①。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要想生存,就得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终生学习已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教师这一特殊的主体,只有不断地提高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应积极地为教师提供进修或培训的机会,并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这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办学者的法定义务。
①《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
二、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与救济
教师所享有的合法的权益,是由国家的强制力量保证其实现的权利。从广义上讲,加强保护教师的立法,使我国的教育法律日趋完备,是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同时,加强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懂得自己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以便正确地行使教师的权利,自觉地履行教师的义务,这也是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应该指出,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是各个执法部门的一项共同任务。一项权益的法律保护,包括法律的事前规则和法律的事后救济。法律的事前规则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标准和尺度,判断、衡量人们行为的是与非,从而影响全社会对自己行为人的价值判断;法律事后救济的功能是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当然,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法律对教师保护的事前规则。
在实践中,教师权益的法律保护,主要指当教师的权益受到非法侵犯时的事后救济,即法律对其权益予以恢复和补救的相关法律制度和程序。
(一)教师权益的民法保护
教师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是我国民法保护的重点内容。在民法学上,财产权是物权的一种,分为自物权和他物权两大类。自物权是所有权,是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他物权是非财产所有人在他人财产上设定某项权利的物权。人身权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按照权利的性质不同,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前者主要指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为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尊严所必需具备的人身权利。如教师的健康、名誉、姓名等;后者是指为法律保护的基于民事主体某种行为、关系所产生的与其身份有关的人身权利。如教师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光荣称号,就是一种与身份权有关的荣誉权。
当教师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视不同情况,提起下列三种诉讼:
1.确认之诉。确认之诉是教师对于有争议的民事权利,请求法院依照审判程序确认其归属、性质或是否存在、是否有效的诉讼。例如,教师获得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予以剥夺。如果学校剥夺了教师已获得的“荣誉称号”,教师有权请求法院就学校的行为是否有效加以确认,从而保护教师的合法荣誉权;
2.给付之诉。给付之诉是教师作为民事权利主体请求法院依照审判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某种民事给付义务,以便实现自己某种利益的诉讼。例如,要求义务主体给付拖欠的工资等;
3.形成之诉。形成之诉是教师请求法院依照审判程序改变现有的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形成某种新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或者消灭现有的某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诉讼。例如,教师在与他人合著的作品出版时,有权要求承认其作者身份的权利。 从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及课程编制三个方面来看,当今世界中小学课程改革呈现下列基本趋势。
一、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趋势
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课程设置“统的过死”和“放得过宽”都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原来不统一规定全国的课程标准,各地方学区都有自己独立的课程标准。1989年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则试图将全国统一要求和地方课程相结合。我国在解放后相当长的时期,教育受苏联的影响。前苏联一贯强调全国统一的课程设置,而1989年前苏联取消了单一的全国统一的中学教学计划,新的《国家中等学校基础教学计划》由加盟共和国的教学计划、共和国教学计划和学校教学计划三部分组成。英国历史上没有统一课程设置,都是由地方自行设置,而在1988年公布的《教育改革议案》中规定中小学要开设核心课、基础课和附加课,从而也推行了国家课程,加强了国家对中小学课程设置的控制。我国目前的新《课程计划》,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上,重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设置以国家统一安排的为主,适当安排了地方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在国家统一安排下,各省市可以根据各自情况调整课时,体现了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这一世界现代课程改革趋势,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二、趋向多样化、开放的、发展的课程结构,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
首先,作为人才发展的重要目标要求,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把道德教育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许多国家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印尼在中学开设了“民族斗争史”,东南亚有一些国家除了开设公民裸,还开设了儒家的伦理课。我国新《课程计划》明确提出小学的课程具有全面育人的整体功能,强调要通过各类课程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初中增加了历史、地理、政治课的课时;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社会课,从而加强了“两史一情”教育;通过晨会和班、队活动等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第二、注意吸收现代最新科学成果并使之与本国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瑞典、爱尔兰等国在课程改中注意“壮根”,提出课程应植根干广泛的文化传统和当地社会、经济之中。第三、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普遍性趋势。
南美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农村小学开设农业课或农牧课,连一向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英国也决定自1990年9月起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技术与设计”课,以提高学生的经济和职业意识。第四、逐步开展计算机、思维技能与信息科学的教学,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德国、日本和新西兰等国家在中小学开设信息课和计算机课。美国现已有十多种不同的思维教学方案投入课程,一些中小学开设了“思维技能课”。美国在小学开设了微电脑课程。
我国新《课程计划》在制定时注意和重视上述世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设计时充分注意了教育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促成人的完善的趋势,通过实施《课程计划》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新《课程计划》较历次教学计划增加了职业技术教育内容。《计算机裸》已列入新《课程计划》,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先起步,逐步推开。
三、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综合化趋势
为了加强有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一些国家在中小学开设综合课程。美国在《2061计划》中提出的课程改革,注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数学知识的综合,并增加必要的技能训练。每门课程自成开放性的体系,在同一个单元里将多学科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如“水――自然环境”这一单元教学,就涉及到理科调查,社会的“自然环境”的教学,数学的用水量计算,语文的写作四门学科的综合。加拿大在小学开设了“生活科学”等四门综合课。巴基斯坦、菲律宾、英国在中小学均开设综合理科,也有些学校把历史、地理和宗教教育合并成为人文学科。为了培养我国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程计划》,首先在小学开设了小学综合课――社会课,如何在初中开设综合课,国家教委将进一步研究和实验。世界各国课程发展的趋势来看新《课程计划》,可以明显地发现,新《课程计划》制定时,研究和把握了这些趋势,使新《课程计划》向课程的现代化方向迈了大大的一步,加快了我国课程现代化进程。
今年秋季开始,我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部实行新课改。下面结合本人的学习和体会,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层面教学管理工作的变化。

一、新课程带来的新变化 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是一种而向全体、着眼于明天、侧重于发展、有利于改进的评价。其目的主要是能够促进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能力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它强调评价教学要从整体出发,出发点和归宿是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是一种面向全员的评价活动;它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表现评价能力的发展;它强调评价必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乐学乐教、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一、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的内容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关注全面,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并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也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观,既要看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如何,又要看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是否得到了发展,是否培养了学科兴趣,是否具有一定的学科素养。

第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或预期结果。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进行学习活动的战略前提,是提高学习积极性、自学性和学习效率的关键。学习目标是否确立,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面体现出来。因此,对学生学习目标的评价标准为: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兴趣浓,注意力集中,听课率高。

第二,学习过程。可以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学习自学性、积极性、协作性、创新性、自制性和纪律性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具体标准为: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体意识强,能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答问面广,发言率高;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质疑面广,发问率高;学生对于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因素,能够主动加以制止和控制;学生能主动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遵守纪律,课堂教学严肃、生动、活泼。

第三,学习方法。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掌握和具备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关,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好的学习方法包括: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巩固练习;学会科学运筹时间;学会有目的地收集、整理资料;学会有效地利用学习工具等。

第四、学习效果。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技能发展水平、智力能力发展水平、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三个层面。从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所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基本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辨别能力、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归纳能力)、思想认识、特长发展等五个方面加以评价。学生能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想、知识、能力、特长素质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和发展,是学习效果好的评价标准。

二、对学生进行课程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评价原则有方向性、科学性、全面性和教育性等原则。具体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有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学科目标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标准应该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加以表述。

第二、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工具、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要适合内容的性质与需要,评价学生内容的多样化,对应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也应注重多样化,如行为观察、情境测验、学习日记或成长记录等。

第三、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的资料,这是评价的关键,评价学生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观察与评价、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有关说明学生进步的证据等。收集资料的方法有:标准化考试,学生工作范例,对学生观察、访谈等。

第四、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革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革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这是素质教育评价的意义所在。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根据信息收集后的分析报告,根据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明确学生发展的改革要点,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术语表达出来,制定改进计划。在改进计划中要注意将学生发展不足的领域向其发展优势领域迁移,促进其潜能发展。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评价应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东方风来满眼春”,春天是令人生出无限遐想的季节,让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携起手来,不畏艰难,锐意进取,从搞好课程评价入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张开热情的双臂,去拥抱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的素质教育的春天。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生课堂教学评价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