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解决了23个世界数学难题题并发表了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更多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世界七大数学难题 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 看看你能解出来吗?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网友投递产生,如有侵权请联系 ,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删除。大四生称解决世界数学难题 受到数学界质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1月6日,广州一家媒体以《60年未解的世界数学难题,“90后”的他破解了》为题,刊发了韶关学院大四学生王骁威破解“世界数学难题”的报道。彭翕成把王骁威的论文找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媒体对他和他所做的工作吹捧得太厉害了。
11月6日,广州一家媒体以《60年未解的世界数学难题,&90后&的他破解了》为题,刊发了韶关学院大四学生王骁威破解&世界数学难题&的报道。图为相关报道的版面截图。
王骁威本不愿意接受采访,他说,过多的采访没意义。但近来网络上对他的质疑声,让他愿意面对媒体并回复质疑。
这是一个原本被视为又一个刘路(22岁破解&西塔潘猜想&,现为中南大学学生)的年轻人。刚被媒体报道时,外界发现两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生于1990年,同样并非优等生,同样据媒体称破解了悬而未决的&世界数学难题&而引起轰动,同样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轰动之后,往往紧跟着的是质疑。国内一些数学研究者发现,王骁威所获得的结果在好几年前就被俄罗斯人公布了,但人家并没有把它当什么&世界数学难题&,连论文都没发。
王骁威曾将论文投给国内数学期刊,却频频遭遇退稿;而他的论文在被国际学术期刊采用后,这些曲折也被用来当作攻击国内学术体制的武器。然而一些研究者认为,国内教育科研体制确实值得批判,不过这一次,批判者们拿错了武器。
在他们看来,更值得反思的是,国内喧嚣语境导致的片面夸大和过分渲染,是在人为地拔高和制造神话&&这其实并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
被媒体称为&想做敢追梦的&中国高斯&&
和刘路一样,王骁威出现在公众视野,也是源于媒体的报道。
11月6日,广州一家媒体发出题为《60年未解的世界数学难题,&90后&的他破解了》的报道,声称&韶关学院大四学生王骁威在6个月的时间里,独自成功论证了世界数学界自上个世纪提出的一个著名猜想&&&仅用1表示数问题中的素数猜想&的不成立性。在屡经一些相关杂志退稿、学者漠视后,他的论文成功被国际著名的《数论杂志》选定。&
报道称,王骁威在高二时阅读了一本叫《数论中未解决的问题》的书,这是加拿大数学家盖伊的著作。从高二起,王骁威就对里面提到的&仅用1表示数问题中的素数猜想&产生了兴趣,到了大三上学期,便开始决定着手研究。从2011年11月开始,他花费了4个月去阅读材料、进行数据分析,又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用英文撰写成论文,然后开始向国内外的学术期刊投稿。
报道援引王骁威的自述称,刚开始,论文连续被几家国内学术期刊退稿,也并未引起国内数学界的重视。他还曾联系过多位专家,一些专家不感兴趣,还有专家给出的评价是&研究没有意义,没有科研价值&。然而,论文几经修改,竟意外地被国际学术期刊《数论杂志》选中。
10天后,再一次将&破解世界级数论猜想大学生&的表述写进标题的这家报纸,又在另一篇报道中透露出一个信息:&更巧的是,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的一篇论文与王骁威的论文在该期刊同期刊登,他在与王骁威的邮件交流中表示,非常高兴王骁威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亲切询问他以后是想去清华大学还是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继续深造&。
广东的另一家报纸则以&想做敢追梦的&中国高斯&&为题,称王骁威&论证了国际数论学界一个尚未破解的数论猜想,并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
这些报道在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同时,也引发了舆论的热议。有评论认为,王骁威的论文国内不发国外发,恰好证明了国内学术期刊体制不顺、机制不畅,光会收版面费、录关系稿,真正的好文章却发不了。还有人猜测,也许是因为王骁威的论文水平太高了,国内专家看不懂,所以才会退稿,国际学术期刊的录用,对于国内学术界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黑色幽默。
然而,这些声音都出现在此事尚未受到质疑之前。
在质疑者看来,他解决的不是世界难题,更非悬而未决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师彭翕成对王骁威的故事产生了好奇。这个以传播数学文化为爱好的年轻教师,很想了解王骁威到底做了什么,&看能不能在我搞清楚之后,再通过自己的通俗表达传播出去,让大家明白他做了什么&。
彭翕成把王骁威的论文找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媒体对他和他所做的工作吹捧得太厉害了。&
彭翕成手头也有盖伊的那本《数论中未解决的问题》,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王骁威研究所涉及的,只是这本书里F26节中的一个小问题。&彭翕成说,他手头的这本书是第三版,分为6章,整本书列了数千个问题,王骁威所涉及的只是F26节中&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话&。
为此,他写了一篇长文发在博客上,提出质疑。首先,他排除了这是一个&世界数学难题&。
&这是一个小问题,不至于拔高到那个程度。& 彭翕成说,在他看来,世界难题应该在业界广为人知,有相当多的数学家研究过但没有解决,最好还要跟学科发展有紧密联系,&这个问题远没达到如此高度&。
而且,在他看来,如果要证明一个命题正确,会需要用到较多的数学知识,可以充分全面反映解题者的水平。但是如果举例否定,所需要的知识就不一定很多。&在计算机的辅助下,也可以简单解决&。
从媒体对王骁威的报道看,他正是用计算机运算找到了一个反例。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博士林贤祖的看法跟彭翕成相似,他说,王骁威破解的这个&世界数学难题&在盖伊的著作中并不起眼,而且,最重要的是,王骁威并没有证明这个猜想,只是用计算机找到了反例&&&如果一个数学领域或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士做了这样一个工作,那根本不值一提!&
清华大学数学系研究数论的博士生宋元龙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之前不了解这个猜想,&应该不是特别著名的&,&王骁威只是举出一个反例说明猜想不存在,对数论和数学发展应该没什么帮助。&
然而,更惊讶的发现还在后面,彭翕成发现,王骁威是在获得了某个数据后才证明猜想不成立的,他把这个数据放到搜索引擎中去检索后发现,至迟在2008年,已经有俄罗斯人得出了一模一样的数据。
与此同时,在豆瓣网上,一个叫&秋水无涯&的网友也撰文称:&经过简单的google搜索,我发现在收集各类数论事实的在线网站OEIS上,已有人借助计算机找到了上述猜想的前1000个反例&&王骁威的结果和他们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基于这些发现,有声音开始质疑王骁威涉嫌重复发表,一位网友写道:&2008年后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大都提到了这个反例。难道在搜索文献的时候,电脑会自动屏蔽2008年后的相关文献,给王骁威一个重新发现反例的机会?而且自从新闻报道后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博主就找出了那么多的地方都出现这个反例,难道对这个问题研究半年的王骁威就那么神奇的把它们都无意地避开了?&
&并不是什么大成果,是个很小的东西,比较初等&
既然并非世界难题,为何王骁威的论文能被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录用?国际公认的数学大家丘成桐为什么对他作出那么高的评价?
彭翕成不相信丘成桐&眼光有那么差&,于是他干脆给丘成桐写信,问是否对王骁威作出过高度评价。
令人惊讶的是,丘成桐在回复的邮件中称,他既不认识王骁威,也没有跟他交流过。彭翕成把这封邮件公布在了他的博客里。
在回复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邮件中,丘成桐也称,他确实不认识王骁威,也没有跟他有过任何交流。但他说:&有可能是媒体在报道时,把我弟弟丘成栋混淆成我了,他也是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
王骁威后来告诉记者,这是他弄错了,包括给记者介绍情况时,他也没弄懂两人的差别。&《数论中未解决的问题》(第二版)译后记里面就把Stephen S.T. Yau写成丘成桐(丘成桐英文名为Shing Tung Yau&&记者注),我是因为看到那里才搞错的。&实际上,他联系的人是丘成栋(Stephen S.T. Yau)。
丘成栋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证实,他确实收到过王骁威的邮件,但他明确表示,王骁威的这个成果&并不是什么大成果,是个很小的东西,比较初等,不需要用到很高等的数学知识&。&我以前指导过几个中学生,他们做出的东西都比王骁威的更好、更深刻。&他还强调说,王骁威所破解的这个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离现代数学还差很远。&
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也认为,王骁威解决的并不是世界难题。他说,以前曾有浙江科技学院的学生听过他的课,也给《数论中未解决的问题》一书中的某个猜想举过反例,文章同样发表在国外杂志上,&做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应该比这个有意思。&
对于《数论杂志》是否是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丘成栋表示,这是一本很普通的数学期刊,他同期发表的文章,只是他所指导的一个中学生參加Intel竞赛所做的研究成果。
林贤祖也认为《数论杂志》不是国际数论界的顶级期刊,反而称该期刊&在主流杂志里是末等的&。
但他说:&即使这样,王骁威论文被《数论杂志》接受我还是觉得很惊讶。&不过他找到了一个理由:《数论杂志》是遭遇全球上万名学者集体抵制的艾斯维尔出版集团旗下的杂志,&由于数学家的抵制,已经开始逐渐降低论文录用的门槛了&。
但对《数论杂志》的评价,也有不同的声音。
宋元龙就评价该杂志是一本不错的杂志,属于SCI检索的,上面有时也有著名数学家的论文。蔡天新则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数论杂志》是数论领域的最高杂志&。
&夸大的报道和渲染对他的成长其实是很不利的&
面对质疑,王骁威做出了回应。他坚称在获得证明数据时,并没有看到其他人做出的成果:&我收集资料的时候,当然是我还没做出成果的时候,不可能搜这个结果啊,因为我还不知道有这个数。另一方面,那时候因为没那么多人搜索,这方面的网页也是很难搜索到的。&
他还说,俄罗斯那个网站是全俄语的,&不可能在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一个不懂俄语的人去搜索它&。
王骁威在论文摘要中称,他是用一个反例解决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鉴于前面有其他人作了同类工作,这个问题就并不是悬而未决的。对此,王骁威说,在当事人和审稿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他这样写是正常的。
至于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世界难题,王骁威回答:&定位为世界难题的确是过了点。但这个东西有它的意义所在,否则论文不会被刊登。&
记者问他:&你怎么评价你做的这个工作?&
王骁威称:&我凭自己的能力,独立做出了这个问题。&
有人认为,媒体对王骁威的报道是在拔高和制造神话。记者问王骁威对这些报道怎么看,王骁威回答:&拔高和制造神话是媒体的责任。&
他还告诉记者,他确实爱好数学。在一些有关数学的专业论坛上,记者也看到王骁威在留言探讨数学问题。在一个论坛中,他称自己从初二就开始自学高中阶段的数学。
究竟该如何看待王骁威及其所做的工作?
此前,韶关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简国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王骁威所破解的数学难题与&孪生素数&猜想、&梅森素数&猜想、&奇完全数&猜想等著名猜想相比,较为简单,&但一名二本院校的本科生运用较为基础的数学理论破解数学难题,仍然难能可贵&。
记者采访的大多质疑者也认同这一评价。彭翕成说,他倾向于相信王骁威并非重复发表,&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能刻苦钻研,并最终解决问题,是值得高度赞扬和肯定的。&他也希望有高校愿意接收他读研,&让真正喜欢做研究的人来做研究&。
丘成栋也表示,从论文通过了杂志的评审并已经发表来看,相信是王骁威独立完成的。他说,在此前的邮件中,他也鼓励王骁威应该继续学习,不断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因为在中国,一个本科生能自己找个问题做,并做出点东西,确实该鼓励。&
记者所采访的每位研究者都对王骁威获得大肆宣扬报道表示不解。
写下长篇质疑文章的彭翕成并不倾向于把王骁威往坏处想,让他不忿的是,俄罗斯人随手发在网上的东西,中国人却在媒体上大肆宣扬,号称破解&世界难题&,&我只是看不惯某些媒体啥都不懂,瞎嚷嚷&。
林贤祖也把问题的根子指向了媒体,他说,真正的科学思想在中国还未扎根,公众的科学素养还比较低,被误导的事情时有发生。&媒体,公众,包括很多学术界非基础数学领域的人士都被误导了。对于一个学生,适当的鼓励是应该的,但夸大的报道和渲染对他的成长其实是很不利的。&
&秋水无涯&则称:&媒体的大量报道(几乎总是不专业的)片面地放大了刘路们的成绩,对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公平,对刘路们找准自己的位置也没有帮助。至于通过吹捧几个&少年天才&来含沙射影地攻击国内的体制,我觉得这没什么意思。&
丘成桐也在邮件中告诉记者,他反对媒体在一个研究者成熟之前即对他的工作进行吹捧。蔡天新则表示,不明白为什么对这类东西&只有中国的媒体和读者会感兴趣&。
丘成栋说,媒体应该低调,如果这个事情在美国发生,根本不会被报道。&媒体报道太多会对他的成长不利。做研究特别是数学研究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简国明则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向外界宣传王骁威之前,学校并不了解这个猜想以前就有人获得过同样结果,他说,目前,学校正在对王骁威的东西作进一步的了解。(编辑谢检秀)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世界三大数学难题是什么拜托各位大神世界三大数学难题是什么
详细一点,谁解答的也发上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四色猜想,哥德巴赫猜想,费马最后定理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四色猜想: 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这个结论能不能从数学上加以严格证明呢?他和在大学读书的弟弟格里斯决心试一试。兄弟二人为证明这一问题而使用的稿纸已经堆了一大叠,可是研究工作没有进展。
日,他的弟弟就这个问题的证明请教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德.摩尔根,摩尔根也没有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于是写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数学家哈密尔顿爵士请教。哈密尔顿接到摩尔根的信后,对四色问题进行论证。但直到1865年哈密尔顿逝世为止,问题也没有能够解决。
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 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一流的数学家都纷纷参加了四色猜想的大会战 。年两年间,著名的律师兼数学家肯普和泰勒两人分别提交了证明四色猜想的论文,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认为四色猜想从此也就解决了。
11年后,即1890年,数学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确计算指出肯普的证明是错误的。不久,泰勒的证明也被人们否定了。后来,越来越多的数学家虽然对此绞尽脑汁,但一无所获。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貌似容易的题目, 实是一个可与费马猜想相媲美的难题:先辈数学大师们的努力,为后世的数学家揭示四色猜想之谜铺平了道路。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四色猜想的证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进行。1913年,伯克霍夫在肯普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些新技巧,美国数学家富兰克林于1939年证明了22国以下的地图都可以用四色着色。1950年,有人从22国推进到35国。1960年,有人又证明了39国以下的地图可以只用四种颜色着色;随后又推进到了50国。看来这种推进仍然十分缓慢。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由于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机对话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对四色猜想证明的进程。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四色猜想的计算机证明,轰动了世界。它不仅解决了一个历时100多年的难题,而且有可能成为数学史上一系列新思维的起点。不过也有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还在寻找一种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费马最后定理: 被公认执世界报纸牛耳地位地位的纽约时报於日在其一版头题刊登了一则有关数学难题得以解决的消息,那则消息的标题是「在陈年数学困局中,终於有人呼叫『我找到了』」。时报一版的开始文章中还附了一张留着长发、穿着中古世纪欧洲学袍的男人照片。这个古意盎然的男人,就是法国的数学家费马(Pierre de Fermat)。费马是十七世纪最卓越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数学许多领域中都有极大的贡献,因为他的本行是专业的律师,为了表彰他的数学造诣,世人冠以「业余数学王子」之美称,在三百六十多年前的某一天,费马正在阅读一本古希腊数学家戴奥芬多斯的数学书时,突然心血来潮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定理这个定理的内容是有关一个方程式 x2 + y2 =z2的正整数解的问题,当n=2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毕氏定理(中国古代又称勾股弦定理):x2 + y2 =z2,此处z表一直角形之斜边而x、y为其之两股,也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之斜边的平方等於它的两股的平方和,这个方程式当然有整数解(其实有很多),例如:x=3、y=4、z=5;x=6、y=8、z=10;x=5、y=12、z=13…等等。
费马声称当n>2时,就找不到满足xn +yn = zn的整数解,例如:方程式x3 +y3=z3就无法找到整数解。
当时费马并没有说明原因,他只是留下这个叙述并且也说他已经发现这个定理的证明妙法,只是书页的空白处不够无法写下。始作俑者的费马也因此留下了千古的难题,三百多年来无数的数学家尝试要去解决这个难题却都徒劳无功。这个号称世纪难题的费马最后定理也就成了数学界的心头大患,极欲解之而后快。
十九世纪时法国的法兰西斯数学院曾经在一八一五年和一八六0年两度悬赏金质奖章和三百法郎给任何解决此一难题的人,可惜都没有人能够领到奖赏。德国的数学家佛尔夫斯克尔(P?Wolfskehl)在1908年提供十万马克,给能够证明费马最后定理是正确的人,有效期间为100年。其间由於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此笔奖额已贬值至七千五百马克,虽然如此仍然吸引不少的「数学痴」。
二十世纪电脑发展以后,许多数学家用电脑计算可以证明这个定理当n为很大时是成立的,1983年电脑专家斯洛文斯基借助电脑运行5782秒证明当n为2的86243次方-1时费马定理是正确的(注2的86243次方-1为一天文数字,大约为25960位数)。
虽然如此,数学家还没有找到一个普遍性的证明。不过这个三百多年的数学悬案终於解决了,这个数学难题是由英国的数学家威利斯(Andrew Wiles)所解决。其实威利斯是利用二十世纪过去三十年来抽象数学发展的结果加以证明。 五0年代日本数学家谷山丰首先提出一个有关椭圆曲现的猜想,后来由另一位数学家志村五郎加以发扬光大,当时没有人认为这个猜想与费马定理有任何关联。在八0年代德国数学家佛列将谷山丰的猜想与费马定理扯在一起,而威利斯所做的正是根据这个关联论证出一种形式的谷山丰猜想是正确的,进而推出费马最后定理也是正确的。这个结论由威利斯在1993年的6月21日於美国剑桥大学牛顿数学研究所的研讨会正式发表,这个报告马上震惊整个数学界,就是数学门墙外的社会大众也寄以无限的关注。不过威利斯的证明马上被检验出有少许的瑕疵,於是威利斯与他的学生又花了十四个月的时间再加以修正。日他们终於交出完整无瑕的解答,数学界的梦魇终於结束。1997年6月,威利斯在德国哥庭根大学领取了佛尔夫斯克尔奖。当年的十万法克约为两百万美金,不过威利斯领到时,只值五万美金左右,但威利斯已经名列青史,永垂不朽了。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 日,哥德巴赫写信将这个问题告诉给意大利大数学家欧拉,并请他帮助作出证明。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他们对一个个偶数开始进行验算,一直算到3.3亿,都表明猜想是正确的。但是对于更大的数目,猜想也应是对的,然而不能作出证明。欧拉一直到死也没有对此作出证明。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爵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 1924年,数学家拉德马哈尔证明了(7+7);1932年,数学家爱斯尔曼证明了(6+6);1938年,数学家布赫斯塔勃证明了(5十5),1940年,他又证明了(4+4);1956年,数学家维诺格拉多夫证明了(3+3);1958年,我国数学家王元证明了(2十3)。随后,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也投入到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之中,经过10年的刻苦钻研,终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得重大的突破,率先证明了(l十2)。至此,哥德巴赫猜想只剩下最后一步(1+1)了。陈景润的论文于1973年发表在中国科学院的《科学通报》第17期上,这一成果受到国际数学界的重视,从而使中国的数论研究跃居世界领先地位,陈景润的有关理论被称为“陈氏定理”。1996年3月下旬,当陈景润即将摘下数学王冠上的这颗明珠,“在距离哥德巴赫猜想(1+1)的光辉顶峰只有飓尺之遥时,他却体力不支倒下去了……”在他身后,将会有更多的人去攀登这座高峰。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如果有天朝的人破解世界难题,发表在贴吧里,后果?【数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23,359贴子:
如果有天朝的人破解世界难题,发表在贴吧里,后果?收藏
会被删帖么?
小学数学 辅导选精锐教育,哈佛北大精英创立,3000名师定制提分方案,对症下药!小学数学 辅导暑期30天快速提分,突破学习障碍,报名限时抢优惠:
天朝不会有这种人的。。
会有很多经拿滚。ps:他不会先在这发的。
一般不会首先发在贴吧
肯定是发到国外啥
估计会被当成民科,群嘲。。。
万一发在贴吧,而且真的解出来了,是会火了还是被盗取?
先问个问题。何为世界难题?
数学?来101网校辅导补习,20000+一线名师24小时一对一在线辅导;数学?还是101网校好;20年超过1000万学生选择!咨询热线:
百度贴吧用户条例:用户在百度贴吧发表的一切内容,百度享有任何法律规定的著作人的权利
明显会被当民科。这是实话,数学吧还算好,放到物理吧更是可能被骂化后删帖。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贴吧本来就不是发表研究成果的地方。一堆中学生,小学生。偶尔几个本科生,也远没到能解决世界级难题的水准。
可以发表在新浪博客或微博么
到底发到哪个外国网站,都不懂英文,万一发到一个坑爹的不是更惨,连捞都捞不回来。
会被认为是MK
第一感觉假的
我坚信一切皆好,会有奇迹的。
他脑残了就。。。应该寄信给权威机构或团体,留个证据,一定要留一手准备。。。
从法律上说,网络发表和期刊上发表区别不大。区别在于通常发表在网络上的都是没审查过的东东,有价值的概率约为零
吧红了,全世界都红了
天啊,这么恐怖,原来都是不可信的。
@此刻在金星@此刻在木星@此刻在水星@此刻在火星@此刻在土星@此刻在太阳@此刻在月亮@此刻在海王星@此刻在天王星,曲高和寡的银们
一个没@上?
就差两眼冒星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3个世界数学难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